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RSS feed
紀錄、捍衛、行動
已更新: 2 小時 26 分鐘 前

蘇建和等三人控冤案補償金遭不當苛扣 憲法法庭不受理釋憲案

2024, January 9 - 19:39

文/公庫記者吳容璟

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等三人2012年獲判無罪確定後,共獲刑事補償金新台幣1583萬元,冤案救援團體指出法院因受害人曾被刑求自白而扣減其補償金極不合理,且扣減依據之《刑事補償法》第7條已因違憲疑慮遭司法院刪除,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12月29日憲法法庭以該案超過五年的法定聲請期限為由,裁定不受理。

對此,1月4日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台灣冤獄平反協會、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等七個蘇案救援團體在司法院前召開記者會表示遺憾,指出針對補償案設定年限有違憲疑慮,呼籲司法院、立法院、國家人權委員會改革刑事補償制度,停止對冤獄受害人的羞辱。

不當扣減的條文已被刪除 無法溯及既往

「等於法院在告訴冤獄受害人,就算你被刑求也不該自白,你自白了表示你也有責任,所以要扣減你的冤獄補償金!」本案義務律師、司改會法律政策部主任呂政諺表示,蘇建和三人冤案的起點就是在警局時遭到警方毆打電擊等不當刑求後的犯罪自白,法院也在2012年做出無罪判決定讞,確定自白不具證據效力,但是到了刑事補償法院卻將自白當作「可歸責事由」,依《刑事補償法》第7條扣減了超過三分之二的刑事補償金,平均每個人減少700萬至1500萬元。

呂政諺指出,此次向大法官聲請宣告違憲的《刑事補償法》第7條「可歸責事由」條款,已在去年因實務運作上恐「過度適用」等問題,由司法院提案刪除,並在去年12月15日在立法院通過三讀,但這條已被刪除的條文卻無法溯及既往,代表過去至今曾因此條文受到不合理對待的受害人無法得到任何補償,只能聲請憲法審查。

司改會新聞稿也指出,過去12年來所有刑事補償案件中,因「可歸責事由」而被扣減補償金的案件共有299人,佔總獲償人數23.6%,上述修法過程中民團提案希望過去被扣減補償金的受害人能有聲請重審機會,但並未被司法院及立法院接受。

刑事補償案件五年聲請期限 律團:對冤獄受害人的補償不應設定期限

憲法法庭以9票同意、3票不同意(另有3名大法官迴避)作成112年憲裁字第149號,裁定不受理本案,理由是「刑事補償事件」雖屬公法事件,但不是「刑事確定裁判」,依《憲法訴訟法》第92條第3項,已超過五年期限不得聲請憲法審查。此外,依《刑事補償法》第22條,自確定判決後超過五年也不得聲請再審。蘇案律師團認為,對於「刑事補償案件」設定聲請再審及憲法審查年限相當不合理。

「今天一個人把另一個人關起來,這是刑事犯罪,如果判決有誤的話沒有任何聲請期限,但如果今天做錯事的是國家,國家把人民錯關錯判就叫做刑事補償,超過五年就不可以聲請,到底哪裡合理?」呂政諺批評,憲法法庭裁定不受理的理由相當牽強,作成刑事補償決定的正是法院刑事庭,庭中所使用的證據都來自過去案件中適用的證據,為了回復實質的正義,刑事補償案件不應設定期限。

本案義務律師、司改會副執行長李明洳強調,刑事補償是對於司法已經確定犯下的錯誤,國家如何去補償、如何面對國家機器犯錯的基礎問題,但是從刑事法院對冤獄受害人補償金的不當苛扣,到司法院和立法院在修法過程對正義回復的視若無睹,最後到大法官都錯失保障受害人憲法權利的機會,彰顯司法機關並未積極反省,更對受害人造成二次羞辱。

呂政諺感嘆,蘇建和三人自1991年被捕後遭受長達11年的關押,案發距今已經33年了,仍然不斷在司法中尋求正義及合理補償,過程中卻還是得面對必須自己舉證,在當年警局內警方環伺的情況下是如何遭到刑求的窘境,在刑事補償庭中還得被判斷「是不是真的那麼無辜?」,如何「罪有應得」以致於不配拿到太多賠償,令人遺憾。

為了改善《刑事補償法》的制度性問題,民團提出四項訴求:要求立法院針對過去適用《刑事補償法》第7條「可歸責事由」被扣減冤獄補償金的案件,應盡速修法給予救濟機會;針對《刑事補償法》第22條規定5年期限有違憲疑慮,呼籲司法院應盡速研議修正並送立院審議;要求國家人權委員會應針對過去至今的刑求、酷刑、冤獄受害人的社會復歸及名譽回復等,應調查及釐清制度性缺失;針對人民遭受刑求或偵查中國家權力的不當對待,立法院應盡速通過《禁止酷刑公約施行法》,建立完整的預防、調查及補救機制。

團體呼喊著「冤錯之人、何錯之有、刑補缺失、立即修正」,李明洳呼籲立法院、司法院、憲法法庭、國家人權委員會都應正視「司法受害人」這個轉型正義中的弱勢族群的傷痛並未被彌補,否則「台灣作為一個號稱人權立國,想要走在人權民主法治道路上的國家,司法受害人的歷史永遠會成為人權歷史上的污漬」。

這篇文章 蘇建和等三人控冤案補償金遭不當苛扣 憲法法庭不受理釋憲案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你知道台灣有多元家庭的存在嗎?

2024, January 9 - 18:03

文/婦女救援基金會

「你知道台灣有多元家庭的存在嗎?」—探索臺灣家庭型態的多樣性

於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舉辦的多元家庭展覽正式開幕,此次特展從二戰時期軍事性奴隸/慰安婦阿嬤們的家庭型態延伸出特展,以探索臺灣家庭型態的多樣性,並促使社會對於不同家庭形式的理解與尊重。

此次展覽特別關注返台的慰安婦阿嬤們,她們承受著二戰後的種種困境,包括社會傳統文化價值下對於女性、對於婚姻、家庭觀念的束縛、性暴力的傷害、以及身世複雜所帶來的歧視。婦援會透過調查統計,整理出阿嬤們戰後與老年的多元家庭型態,有單身家庭、離婚家庭、單親家庭、同居家庭、同住家庭、隔代家庭等,每一個家庭都有其獨特的故事。同時,此次特展也展示臺灣家戶調查中,早已有多元家庭型態的分類統計。

展覽中提及的一元家庭與多元家庭的概念,對於我們重新思考家庭的定義。不再拘泥於傳統的一對異性戀夫妻模式,多元家庭開啟了更廣泛的視野,讓人們自由地以各種方式組成家庭,並擁有平等的法律保障和文化資源。

特別關注的是同婚家庭,臺灣在2019年成為亞洲第一個實行同性婚姻的國家,這也是本展覽中的一個重要範疇。展覽呈現了同婚家庭的真實故事,旨在進一步促進社會對於性別平等和多元愛的理解。

展覽現場邀請參觀者用背景和成員磁鐵創造自己的家庭圖像,並於連儂牆上分享對多元家庭的看法。

希望透過這個展覽引發對於家庭多樣性的深入思考,推動社會更加開放、包容、尊重不同家庭形式的價值觀念。

展覽詳情:
日期:2024年1月10日至6月30日
時間:上午10點至下午5點
地點: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32號5樓)

這篇文章 【新聞稿】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你知道台灣有多元家庭的存在嗎?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勞動事件法破大洞!美光鴨霸反告勞工!保全程序被當塑膠,蔡總統政績破功?

2024, January 9 - 17:49

文/桃園市產業總工會

時間:113年1月9日(二)10點
地點:勞動部(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07號)

首先,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的秘書林莊周說明:蔡英文總統及賴清德行政院長在2018年12月5日公布,並在2020年開始施行《勞動事件法》,過去一直被執政黨當作重要了勞工及司法改革政績,當年,為了落實司改國是會議決議,希望讓勞工在權益受損時,可以獲得迅速、妥適、專業、有效及平等的處理程序,所以勞動事件法原本的立法目的,就是要保障經濟上弱勢的勞工,不會因為跟公司之間的資源差距懸殊,怕進入司法程序時間冗長,為了維持家庭生計,而放棄應有權益,所以在勞動事件法第四章的保全程序,特別是在第49條第一項明文規定:「勞工提起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之訴,法院認勞工有勝訴之望,且雇主繼續僱用非顯有重大困難者,得依勞工之聲請,為繼續僱用及給付工資之定暫時狀態處分」。

然而,今天我們之所以要來勞動部前召開記者會,就是因為美光公司,當年在法院裁定馮澤源先生在訴訟判決確定前,美光公司應該繼續僱用及給付工資後,雖然有給馮先生工資,但堅持拒絕馮澤源回去繼續工作,結果現在,訴訟最後確定,馮先生很遺憾地敗訴,但美光公司卻還以馮澤源這段期間沒工作卻領薪水為由,要跟他追討200多萬,但明明是公司自己堅持不讓勞工回去,現在又拿勞工沒工作來追殺,這樣有道理嗎!?

接著,美光工會的前理事長,也是本次案件的當事人馮澤源表示,自己是在112年12月27日收到美光公司的法律文書,要求自己要返回從2020年到最近,超過200萬的薪資、勞健保和勞退提撥,然而,當年自己在聲請勞動事件法定暫時狀態處分,以及在法院處分下來,明確要求公司要繼續僱用及給付薪資後,自己除了有發Mail給資方,明確表示要回去工作外,甚至都還直接到美光公司門口,表示要依照法院處分回去現場工作,但到最後,都被公司擋下來,堅持不讓我回去工作。

當年是桃市產總的莊福凱理事長陪著去的,他今天也在記者會的現場,可以作證。我覺得很可惡的是,當年不是我不願意工作,不是我拒絕提供勞務,是公司堅持把我擋在工廠外,不讓我進去工作,結果現在訴訟確定,還說這段期間的工資是我的不當得利,可以這樣嗎?公司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嗎?我認為我這個案子,如果最後真的這段暫時狀態處分期間的薪資,被公司追討回去,那以後所有的公司,都會有樣學樣,反正就先不要讓你回去工作,最後再來跟你追討,那勞動事件法的保全程序,對於勞工真的太沒保障了。接下來,我還是得面對資方仗著資源多,到底該怎麼辦,我認為台灣的政府跟法律,應該要提供更多更實質的協助。

隨後,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的理事長朱梅雪表示,美光公司真的很可惡,作為台灣最大的外資,今年年初不但無預警裁員,把員工帶到小房間逼離職,年底又發生這樣自己拒絕勞工回去工作,事後又拿勞工沒工作要跟勞工討錢的鴨霸行為,而且,除了美光之外,同樣是美國資本的科慕,今年也無預警突襲關廠,政府好像對於這些美國的大財團,都沒有辦法。

最近政府一直說,台美貿易協定簽訂,對於雙方都很好,但我們勞工在基層看到的卻是,美國老闆來台灣,一直欺負台灣勞工。

馮澤源跟美光公司這個案件,絕對不是個案,馮澤源是勞動事件法施行之後,第一個聲請法院定暫時狀態處分的案例,當年公司繼續給工資,但堅持拒絕馮澤源回去工作,根本是早就在為今天的追討作準備,外資公司這樣明目張膽地挑戰台灣法制,我認為包括勞動部,甚至司法院等相關主管機關,都應該有明確表態,不能讓美國資本這樣欺負台灣勞工,而且如果這案最後馮澤源被追討成功,那真的會是勞動事件法在保全程序上的超級大漏洞。

然後,同樣也是申請勞動事件法保全程序的勞工,神腦工會理事長陳政國表示,我們要非常不客氣的說,在馮澤源收到被美光公司這樣鴨霸地追討保全期間的「不當得利」訴狀時,我國政府引以為傲的保障勞工政績就已經被當成塑膠!人家美光公司才沒有在管你總統府司改國是會議、台灣法院的假處分、還是台灣的勞動事件法。我們擔心的是,像美光告勞工的案件,可能只是個開始,後續包括幸福球場,甚至是神腦等目前已經申請保全程序的勞工,未來都可能被公司以美光案為先例,突然也開始不讓勞工繼續回去提供勞務,最後再來透過告勞工,來要回保全期間的薪資,難道這就是我們蔡總統及賴副總統口口聲聲說的勞動保障嗎?

最後,勞動部勞動關係司爭議科金世平科長出面接受工會及勞工陳情,並當場表示,勞動事件法從上路至今,的確提供勞工更為迅速、妥適、專業、有效及平等的保障,馮澤源案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狀況,是因為美光公司濫用訴訟。美光公司先是不依照法院裁定繼續僱用勞工,不讓勞工回去現場工作,最後又以勞工沒有提供勞務為由,要求返回保全期間的薪資200多萬,這樣的要求沒有道理,同時也不是一般勞工在經濟上能承受的壓力。最後,勞動部也表示,如果馮澤源有法律訴訟上的協助與需要,都可以依照相關規定來向勞動部申請補助。

這篇文章 【新聞稿】勞動事件法破大洞!美光鴨霸反告勞工!保全程序被當塑膠,蔡總統政績破功?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51集|關心礦工僅是總統大選的意外插曲?老礦工如何找回失去的正義

2024, January 9 - 08:13

文/楊鵑如

總統大選前,外界高度檢視候選人之一、副總統賴清德萬里老家「礦工工寮違建」所引發的爭議,然而賴副總統並非單一個案,民間仍有其他工寮及礦工議題尚待面對。

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節目訪問猴硐礦工文史館創辦人周朝南。81歲的周朝南本身也是一部礦工活歷史,兩年前曾上街抗爭,向政府爭取老礦工們的權益。周朝南除了能夠細數老礦工的血淚史,更要告訴大家猴硐礦工文史館今年6月恐怕因租約到期而停業,呼籲政府應接手將文史館公共化,將礦工文史繼續傳承下去。

從「礦工工寮違建」引發外界關注 老礦工現身說法

周朝南表示,賴副總統老家爭議並非單一個案,在台灣仍有千戶以上的礦工工寮,早就是存在已久且普遍的違建問題。「早期礦工因為貧窮,忙著賺錢養家、吃都吃不飽,怎麼買得起房子?大部分都住自己蓋的簡易工寮且沒有翻修,一旦翻修就被認定是違法違建。 」

他認為礦工工寮問題拿到檯面上討論是遲來的公平正義,民國30年起出現的礦工工寮,早年因《礦業法》容許礦工就近蓋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毋需建築執照,後來台灣整體經濟環境變好後會稍微翻修房子,在當時是合法,放在現在社會脈絡來看卻是違法,周朝南認為政府及社會應有正當程序將其合法化。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講到煤炭我們就會怨嘆,礦工們可說是昔日的護國神山!」周朝南提到,煤炭對早期台灣有很大的貢獻,在台灣經濟需要復甦以及逐漸起飛的30-70年代,煤礦能源可說是支撐了臺灣的國防、經濟、交通及民生,民國62年及68年兩次能源危機也是靠礦工挖煤幫國家度過危機,因此造就70年代台灣經濟穩定起飛,礦工是功不可沒的無名英雄。

然而煤炭存在地底下,是用礦工的生命去挖出來的!他認為這段煤炭的輝煌歷史跟礦工的付出都沒有在台灣的經濟發展史上留下紀錄,比如說課本、傳播媒體上都看不到礦工文史,礦工在早期對國家的付出都被國家及社會所遺忘。

周朝南及多數礦工都因為採礦而得了「矽肺病」,又稱黑肺症,塵肺、砂肺,是一種肺部纖維化疾病,多走兩步路就會喘,但是老礦工們為了表達出自己以前為國家奉獻的心酸故事,決心在退休後,盡一己之力及僅存的一口氣來組成猴硐礦工文史館,經常在新北市瑞芳區猴硐礦坑遺跡進行文史導覽,目的在宣揚台灣礦業文化,更是台灣的經濟發展史及勞動史,不應該被國家跟社會遺忘。「一般文史館的資料都是搜集來的,我們都是礦工自己存下的資料!」

不願意把礦工歷史觀光化,周朝南自己早期也拍攝了非常多礦坑內工作照片,開始聯繫及說服其他礦工共17人、每人拿出自己的老人年金3500元,集結十幾萬的力量,從無到有、打造出礦工文史館。

「進去礦坑工作,命是交給土地公,只有出坑的時候命才是自己的,做礦工的故事怎麼可以沒人知道?」9成照片是周朝南拍攝留下,他笑說早期留影紀念的動機是「拍照回家給太太看,證明大家都是辛苦的礦工,以免跟兄弟喝酒後回家被老婆念!」拍照也是礦工們「慶祝今天沒有死掉」的方法之一,因為做礦工的兄弟非常勞苦,出礦坑寧願「飲乎死,卡贏死未飲」(寧願喝死,也比死了喝不到好),幸好拍攝了許多照片,讓外界不只看到身處在「礦災」意外的礦工,更能看到礦工實際勞動的畫面。

礦工有多苦?除了高風險、易殘疾 嚴重影響家人與心理

周朝南說大家都知道礦工很辛苦,但是不知道辛苦的程度,他描述礦坑內的窄小空間僅30-40公分,人要想方設法鑽進去挖煤炭,礦坑內溫度是39-40度,濕度100多度,最糟糕的是空氣非常地污濁,大部分礦工都患有矽肺病。

除了罹患矽肺病,周朝南自己就斷過兩次腳,腳趾頭被剪斷,肚子跟手部都傷痕累累,小小礦坑裡有幾千人在工作,經常面臨瓦斯爆炸、煤塵爆炸、交通事故、淹水、一氧化碳中毒等危機。

為何想留下這麼多資料?周朝南說:「我要給我兒子、孫子看,警惕他們要好好讀書,才不會像我去做礦工、這麼辛苦。」 周朝南的父母親及父親的6個兄弟都是做礦工,家族有7成以上、30幾人都是從事礦工。他提到自己因命運的安排而從事礦工,本來他很會念書、考上基隆一中,但是念到初二14歲時,遭遇爸爸因礦災受傷,好幾年無法工作,為了扶養家人,幾經掙扎仍然跟隨媽媽一起做礦工。

當時僅十幾歲的他不免也會想著「我這輩子都要當礦工嗎?我這輩子人生都要完蛋了嗎?」後來自己想通,「做牛就要認拖」,再加上自己是個愛物、惜物的人,於是將自己用過的工具、器具通通留下來,現在已成為非常珍貴的礦工文史。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48集|陰暗、潮溼、危機四伏 再見末代礦工歲月容顏

周朝南感嘆,民國40年之時要轉換工作是很困難的,「沒學經歷怎麼找更好的工作?沒本錢怎麼做生意?」他認為就算是當老師當時一個月薪水700元,礦工的工錢一個月則是1000多,為了要救家中經濟,只好咬牙做礦工。但是做礦工沒有不受傷的,且大家常說「做礦工不是做到死,就是死在礦坑裡」 風險很高!

不只是礦工身體容易受到傷害,礦工的心理問題跟眷屬也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周朝南的堂哥周德興做礦工到30歲意外死亡,「在礦坑裡工作的恐懼更甚於苦,是一輩子的黑色恐怖」,周德興從童工開始做礦工,才去第二天就親眼看到師父被石頭壓死,雖然遭受巨大驚嚇,但是因為生活壓力所逼,隔天仍得整裝待發進入礦坑。而堂哥當時兒子才5歲,因遭逢父親變故,至今仍活在恐懼陰影下。

周朝南又說民國58年時朋友不幸遇到礦坑爆炸,礦坑一旦爆炸就是個黑暗世界,照明燈毀壞、一氧化碳濃度很高,四處逃難卻都是碰到牆壁,友人被救出三天後才醒過來,十隻指頭都不見了。「地獄裡怎麼爬得出來?卻也是我們生存的地方」也曾遇過煤山爆炸,在礦坑裡的礦工屍體放了一個月才有辦法收屍,導致幫忙收屍的弟兄一直有聞到屍臭的幻覺。「做礦工的辛苦只是體力的折磨,在礦坑的恐懼才是一輩子忘不了的。」

礦工生命安全風險這麼高,早年的相關給付跟補償制度卻非常不健全。 周朝南說以前的礦工如果意外死亡就「扛回去埋」,遭遇公安死亡意外只有些許的勞保給付可領,政府與資方補助「就別妄想」,頂多要求老闆包白包,是非常心酸的過去。周朝南說以往礦工所經歷的傷害及慘痛的往事都會不時想起,現在藉由文史館要讓大眾知道這段往事,台灣曾經發生的礦工慘痛故事。

礦工文史館面臨停業危機?公共化才不會被二次忘記

2021年的五一勞動節,周朝南曾與其他老礦工第一次走上街頭抗議,訴求政府比照老農津貼來照顧僅剩一萬多人的老礦工。周朝南認為老礦工們為國家付出卻換來全身病痛與殘疾,期望政府能夠加強補助,放寬勞保就醫條件等。

他一直呼籲三位總統候選人,礦工們用餘生及養老金打造文史館、替國家保存珍貴的文史資料,是用命、用心在愛台灣的一群人,日後不管誰選上總統,期盼能好好照顧老礦工們,「讓我們死也死得甘願」。

然而礦工文史館目前面臨更緊迫的停業問題。由於文史館承租地簽約五年時間到今年6月結束,目前房東沒有續約意願,導致老礦工們用心血付出的文史館恐將面臨停業。周朝南呼籲國家政府應接手文史館,將其公共化,否則這5年期間礦工歷史好不容易從被遺忘到被大家看見,獲得外界支持與肯定,若是交棒給國家及下一代接手傳承,礦工歷史就不會被二次忘記。

主持人管中祥感嘆,一個國家沒有歷史就沒有未來、沒有靈魂,民間出資的重要文史資料,遇到營業困難,政府是否要介入協助?周朝南分享多位礦工的悲傷故事,並保留重要的礦工歷史給後代見證,期盼礦工工寮、礦工權益議題不是一時的選舉熱潮,國家與地方政府應持續關心。

這篇文章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51集|關心礦工僅是總統大選的意外插曲?老礦工如何找回失去的正義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懷孕期間不減薪,空服員工會勝訴!

2024, January 8 - 18:57

文/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

空服員的工作性質特殊,懷孕期間不能上機執飛,需暫時轉任地面工作,又因為空服員的薪資結構不穩定,約二分之一皆隨航班計薪,轉任地面工作時僅領取固定薪資,但長榮航空過去還會再扣減空服員的職務津貼,空服員如不同意被減薪,就只能被逼留職停薪,懷孕期間的生活將難以為繼。長榮航空的政策顯然不符合母性友善的職場標準,更是明白的性別歧視。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協助懷孕空服員申請勞動檢查,桃園市政府110年府勞檢字1100061476號裁定長榮航空違反勞動基準法第51條:「女工在妊娠期間,得申請改掉較輕易之工作,雇主不得拒絕且不得減少工資。」,終於讓長榮航空改變政策,自同年開始停止扣減空服員懷孕期間的職務津貼,但長榮航空仍拒絕返還過去違法扣減的職務津貼,本會常務理事林昱嘉、常務理事李瀅等四位會員,遂依據勞動事件法選定本會提告長榮航空,長榮航空訴訟期間並透過律師轉達,揚言如果最後工會敗訴,將考慮恢復過往扣減空服員懷孕期間職務津貼的政策,目前的改善作法只是避免訴訟擴大。

本案一審經桃園地方法院111年勞簡字第7號判決,長榮空服員懷孕期間暫時轉任地勤,只能領地勤課員津貼2000元,未考慮空服員依其職級高低、原領薪資就不同,例如職級最高的事務長,每月應有職務津貼10000元。是以本會主張,上開判決不符合勞動基準法第51條的立法意旨,遂再上訴,桃園地方法院112年度勞簡上字第3號案,日前判決本會全面勝訴,判決長榮航空應以空服員原領職務津貼返還薪資。

桃園地方法院112年度勞簡上字第3號判決明確指出:「勞基法第51條所定之不得減少其工資,應係指妊娠期間之女工,申請改調較為輕易工作時,雇主不得減少其「原任職務」之工資,即不應以同工同酬、不同工不同酬或以其他理由減少妊娠期間女工之工資,否則反使妊娠女工因生育而面臨工資減少之不利益。」更言,懷孕空服員被迫在同意減薪和留停無收入間作選擇,和長榮航空並非立於對等的協商地位,不符合締約自由,長榮航空顯不公平、更無誠信,是藉此規避法條。

桃園地方法院112年度勞簡上字第3號判決,不僅更符合立法意旨和母性友善的精神,更極少見體現能站在懷孕空服員和勞工弱勢地位思考的同理心,本會十分肯定此判決,讓長榮空服員在爭取性別平權的路途得以繼續前進,本會更期盼此判決,能作為前例,讓日後其它航空的空服員甚至其它業別的女性受僱者,爭取懷孕期間保障時能有所助益。

本會最後也呼籲長榮航空,勞動檢查和民事判決均充分證明,扣減空服員懷孕期間的職務津貼是違法之行為,受害提告的空服員,不僅有本案的四位會員,尚有近百位空服員的案件正繫於訴訟當中,長榮航空應盡速返還違法扣減的薪水,且日後均應依法照給原領職務津貼,落實母性友善和性別平權。

這篇文章 【新聞稿】懷孕期間不減薪,空服員工會勝訴!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總統候選人應重視勞工團結權!組織工會門檻要放寬!

2024, January 8 - 18:47

文/2024工鬥、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

●聲明單位:2024工鬥、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

訴求: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等三組總統候選人應承諾降低工會組織門檻為10人、降低全國性工會門檻、開放公務員組工會。

說明:

2016年蔡英文總統的競選政見,在工會權利的保障部分,與工鬥團體會面時承諾「降低工會組織門檻」, 後續也在政見網站說明上任後將「要逐漸提高工會的涵蓋率,修改工會法減少不合時宜的限制,促進工會組織真正的自由化。」時至今日,台灣工會的成立門檻沒有任何調整,看不到任何推動進度。政府長期以來對集體勞動權的漠視,令人憂心。

2024總統大選,工鬥團體提出7大勞動訴求,就工會團結權提出「組織工會門檻降為10人、降低全國性工會門檻、開放公務員組工會」要求藍、綠、白3組總統候選人回應,但收到的回覆,卻令基層勞工感到並不滿意。

作為執政黨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並未回應是否降低籌組門檻訴求,對於公務員組工會也僅以開放公務人員協會籌組作為回應,看不見對於工會團結權的重視,且作為主管機關的勞動部當時回應媒體,將會在11月、12月找工會討論,迄今未有下文,顯然只是應付了事。

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除支持開放公務員組工會外,雖有對工會籌組門檻表態應下降,但也註明無法自己決定,需要找勞方和資方代表在「勞資政會議」討論,這讓勞工懷疑這樣的承諾是否真的有效?對於全國性工會籌組門檻問題,侯也未直接表態,一樣以「勞資政會議」回應。而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則回應支持工會籌組門檻下降至10人、開放消防員組工會,但也未對降低全國性工會門檻有所回應。

從3組候選人對於工會團結權的回應,可以清楚明白對於公私部門勞動者團結權並未有所重視,因此2024工鬥與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呼籲,不論哪一組候選人當選,提升工會團結權、開放公務員組工會,都需展開改革,以符合社會現實與需求,別成為資方軟土深掘勞工的幫兇,或帶頭成為壓抑基層團結的兇手。

作為因為法令限制,而被嚴重限縮團結權的勞動者,我們在此也重申「組織工會門檻下降為10人、降低全國性工會門檻、開放公務員組工會」對於台灣勞動者的重要性:

1. 98%企業員工不到30人,成立工會門檻應降為 10 人與時俱進

臺灣的工會組織率遠低於國際水平,111 年勞動部「國際勞動統計」中的臺灣工會組織率僅為 8%,南韓則有 14.2%、日本 16.9%、美國 10.3%。而組織率低的原因就是來自於過於過時且嚴苛的門檻。

根據主計總處 110 年工業及服務業普查的統計,台灣有 98%的企業雇用員工數不到 30 人,而其中就僱用了台灣 46.7%的勞工,共 448.5 萬人,等於是全台有近五成勞工天生就受限於 30 人的組織門檻,因此根本沒有辦法成立工會。高達 448.5 萬人被剝奪組織企業工會的權利,這就是台灣集體勞動權付之闕如的殘酷事實,

查香港的《職工會條例》規定工會由「不少於 7 名有表決權會員」的勞工成立,而韓國的「工會及勞動關係調整法」(TRADE UNION AND LABOR RELATIONS ADJUSTMENT ACT)更允許 2 名勞工就可以組織工會。相較之下,臺灣的《工會法》11 條規定 30 人才可以成立工會,當然是十分嚴苛,該規定從民國 64 年制定後,過了 58 年都沒有修正,也直接影響了工會組織率的低落。

提出類似觀點的不僅工鬥或勞工團體,甚至連中央銀行近年也持續提出研究報告,認為改善臺灣勞工低薪的策略應該包括降低工會組織門檻,以提升勞工議價能力。具體方案的部分,有鑑於 5~29 人之企業單位平均僱用人數為近年來在 10 人左右,我們要求勞動部推動修改工會法 11 條的 30 人組織門檻下降為 10 人。

2. 落實公部門民主轉型,開放公務員組工會

目前歐美地區大多已開放警消等公務員組織工會, 鄰近國家如韓國亦已開放消防員組織工會,然而在基層公務員訴求開放組工會的呼聲下,政府卻以修《公務人員協會法》作為回應,以毫無實質勞動三權的協會來塘塞基層公務員,是消防員協會及眾多基層公部門團體無法接受的,消防員協會仍主張應修開放公務人員組工會、降低工會籌組門檻,讓基層擁有完整勞動三權以達到實質協商、監督政府落實承諾。

今年6月考試院即邀請基層公部門團體、全國公務人員協會、專家學者就《公務人員協會法》修法召開諮詢會議,與會基層公部門團體及全國公務人員協會,均主張應開放公務人員組織工會,然而10月考試院通過之草案,卻仍以公務人員協會法修法來回應,草案裡面有著400人的超高籌組門檻、閹割協商權、無法透過爭議權監督機關執行等重大問題。令人質疑政府是想用「假協商」來壓抑真正的改革。

長年來對於公務人員勞動三權消極態度,導致公部門出現透過死亡換改革、事故換改革的輪迴,每一次事故不只是削弱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更是削弱基層對政府的信任,也因此警消等基層公務員,陸續以成立人民團體為自己爭取權益。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強調,我們不要「表面上有權利,實質上被架空」的修法,欺騙社會大眾、欺騙基層的虛假修法,只會讓憾事一再發生。請開放公務員籌組工會!

3. 降低全國性工會門檻

工會法在100年修法後,過去的廠場工會逐漸轉型為跨廠場、甚至跨縣市的企業工會,許多勞工跨越廠場及縣市進行勞資協商,已為臺灣現代企業型態下的常態。然而與此趨勢背道而馳的,則是許多產業的勞工無法組成跨縣市的全國性聯合組織,原因受限於工會法第8條的高門檻。工會法第8條第3項:「以全國為組織區域籌組之工會聯合組織,其發起籌組之工會數應達發起工會種類數額三分之一以上,且所含行政區域應達全國直轄市、縣(市)總數二分之一以上。」然而許多產業或集團的勞工反映,當組織「全國性工會聯合組織」時,即使已達「同種類工會數額三分之一」共同發起籌組,卻很難達到「行政區域二分之一」(11個直轄市縣)的超高門檻。

以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的成立爭議為例,醫療業勞工們已集結了13家醫療業之工會,在目前醫療業工會極少的情況下,已有充足之代表性;然而全台僅7個縣市有醫療業之企業工會設立登記,因此醫療勞工受限於「行政區域二分之一」的門檻,如果要以企業工會為主軸來組全國性聯合會,在醫療產業將成為不可能的任務!醫療業長期血汗、高壓,在缺乏全國性聯合會的協助下,成立工會相當困難,然而依據現行工會法,工會遍布的縣市數量不足,又無法成立全國性聯合會。正是工會法的過度嚴苛、對於籌組全國性聯合會的不當限制,導致醫療業勞工身陷的勞動條件低劣的惡性循環!工會法第8條第3項行政區域門檻,顯有相當大的檢討空間。

我們認為,工會法對於全國性聯合組織的行政區域嚴苛門檻,妨礙了憲法保障的集會結社自由,更逆反於政府鼓勵工會成立的趨勢。相較於籌組全國性工會的高門檻,若是組成一般的全國性社會團體(協會、社團等),則只需要成員分布於7個縣市即可(內政部社會團體許可立案作業規定第 1 條),約為全國22個直轄市縣的三分之一。是以,我們主張工會法第8條第3項的「所含行政區域應達全國直轄市、縣(市)總數二分之一以上」應修正為三分之一,保障勞工籌組全國性工會之權利!

這篇文章 【聲明】總統候選人應重視勞工團結權!組織工會門檻要放寬!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環保團體訴求書 三黨總統候選人僅侯友宜陣營未回應!

2024, January 8 - 18:40

文/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原標題:環保團體訴求書 三黨總統候選人僅侯友宜陣營未回應!
票投環保候選人,打造美麗永續台灣
(2024總統副總統立委選舉「環保團體共同訴求」候選人認同書填答結果公佈記者會)

◉ 時間:2024年1月8日 (一) 10:30-11:30
◉ 地點:立法院中興大樓101會議室
◉ 主辦單位: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 出席者:

1.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施信民創會會長
2.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葉國樑會長
3.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崔愫欣秘書長
4.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林正原研究員
5. 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 王守誠常務理事
6. 野薑花公民協會 陳雪梨常務理事
7.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張宏林執行長
8.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何宗勳理事長
9. 台灣教授協會 陳俐甫會長
10. 台灣教師聯盟 潘威佑副理事長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每逢總統、立委選舉時皆會發起「環保團體共同訴求」,敦促各候選人回覆環境訴求,以供環保團體及社會大眾能檢視候選人的環境素養,透過選票選票出重視環保的政治人物。

環盟今 (8) 日召開記者會,邀集8大環團及民團共同發聲「拒投擁核候選人!拒投漠視環保候選人!」,公布2024總統副總統立委選舉『環保團體共同訴求』候選人認同書」候選人填答結果。此認同書是環盟今年聯合22個環保團體、公民團體發起,要求第16任總統副總統與第11屆立法委員候選人填答。涵蓋八大主題、30項環境訴求,包括了核能、再生能源、減碳、生態保育、公害防制等重要議題。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葉國樑會長表示,本次認同書我們同時調查總統及立委候選人,我先來跟各位報告總統候選人的方面。民進黨賴清德及民眾黨柯文哲皆有回覆認同書,唯獨國民黨侯友宜未回應!民進黨方面,派出國政顧問團召集人鄭麗君、立法委員洪申翰等人接見環團,遞交民進黨版本的環境政策書,也採用正式公文回覆,雖然最終未勾選本聯盟提供的表格,但看得到其用心及重視的規格!民眾黨方面,則派出競選總幹事、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排序第一的黃珊珊來代表回覆,其立場代表了柯文哲及全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之立場!

在與三大黨溝通過程中,環盟持續要求三黨總統候選人派出競選團隊接見,交付認同書,結果是民進黨遞交、且接見;民眾黨僅遞交、未見面;而國民黨,我們前後打了超過五通的電話至國民黨組發會,但未獲正面回覆,截至今日召開記者會前,皆未獲得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及34名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的回覆!

台灣教授協會陳俐甫會長指出,環保聯盟成立30多年,長期關心政治人物的環保意識及立場。政黨應該正面說明其環保立場,不論對NGO的訴求完全接受或持部分反對,但絕不應該完全避答,這才是民主政治裡政黨應該扮演的角色。越是不回應的政黨,不值得被支持,我們應該唾棄

陳俐甫指出,國民黨籍郝柏村曾任行政院長時,指控環保團體是環保流氓,當時侯友宜就是站在打壓環保運動的陣營裡,如今侯友宜選擇不回應環保團體的訴求,我們不應該支持這樣的政治人物及政黨。

立委候選人方面,整體的回覆名單,可以在我們提供的整理資料內清楚看見。本屆區域及原住民立委共計328人參選、52人回覆,回覆率達16.5%;不分區立委共計177人(16政黨)參選、有113人(10政黨)回覆,回覆率達63.8%。

若以政黨來比較,首先要肯定許多小黨對環境的關心,回覆率高達100%,包含了時代力量、台灣基進、台灣綠黨、社會民主黨、台灣團結聯盟、親民黨、台灣國⺠黨等7個政黨。而3大黨方面,民主進步黨回覆率將近一半,達49.5%;中國國民黨僅有4位區域立委候選人回覆,回覆率只有4.02%;台灣民眾黨回覆率稍微高了一點,達77.8%。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何宗勳理事長指出,選舉只剩五天,這次選情非常緊繃,輸贏之間差距非常小,最後關鍵力量就在會認真看政見的3-5%選民,他們會成為關鍵少數。他們會認真的找尋他們關心的議題,政治人物的態度跟立場,並做成投票決定。有許多政黨還未回覆,我們希望在大選前還能有機會收到他們的回覆。而協助資訊的彙整,公民團體成為關鍵角色。因此環保團體認真收集了三組總統候選人、及區域和不分區立委的答覆意見。

是否有回覆認同書是一個重點,回覆的內容則是另外一個重點。從我們整理的數據來看,項次1及2關於核一、核二、核三廠延役及核四廠處置的立場,有1成多的候選人表達「中立」,代表還有部分政黨及候選人對核能存在錯誤幻想;項次4關於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更有3成候選人表達「中立」、僅有4成「非常認同」,顯示了雖然再生能源是未來的能源發展趨勢,早已是跨黨派共識,但或許在選址、國土計畫、生態保育等層面上存在一些待解爭議,使候選人卻步,因此未來的總統、執政黨、立法委員們,都需要對再生能源的規劃及建置更加用心,同時顧及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選舉民調雖已封關,但我們希望選民更關心政治人物對公共政策的表態,不容模糊,呼籲關心環保的中間選民站出來,選出正確的政治人物。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施信民創會會長表示,在我們環保團體歷次的訴求書中,其實國民黨會回覆,但本次2024訴求書未回覆,我們感到遺憾,也認為這是極大倒退。在核能政策上,我們發現只有民進黨支持非核家園,國民黨跟民眾黨都是支持核電。

核能的立場就是我們認同書的項次1及項次2,明白表達環團的立場。台灣沒有使用核能的條件,核電絕不是我們未來能源的選項。台灣是地狹人稠、地震颱風頻仍的島嶼國家,無法承受核災的發生,且仍難以處理已經產生的萬年毒物核廢料。最近日本石川大地震導致多個核電廠燃料池高輻射池水溢出,再次凸顯地震對核電廠安全的威脅。此外,核電廠周邊5公里被劃為低密度人口區,人民發展權益受到限制,核電廠延役將繼續剝奪他們的權益。

發展核電同時會阻礙再生能源的發展,影響台灣的能源安全。「非核家園」已是《環境基本法》第23條所規定政府應達成的目標;反對「核四重啟」也是2021年全民公投的決定。針對2024年總統副總統與立委選舉,我們要呼籲選民們用選票淘汰主張核電延役、核四重啟的候選人,讓台灣能加速能源轉型到自產再生能源,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並使台灣人民早日享有安全、健康、永續的非核家園。

剛結束不久的COP28,引起國內政治人物的熱烈討論,也出現在本次民眾黨的回覆內容內,裡頭有許多爭議需要導正!柯文哲陣營表示COP28最重要結論包含「以2020年為基準,2050年要增加到三倍的核能發電」,這是錯誤的認知!「2050年前核電增加至三倍」僅僅是COP28剛開始時少部分國家的倡議,完全未列入大會共識與結論,且實務上和技術上皆不可行,要請柯陣營別再誤導大眾。COP28真正重要的大會共識是「2030年前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提升為目前的三倍、全球能源效率年改善率提升為目前的兩倍」,台灣該努力在此正確方向上。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崔愫欣秘書長表示,在主題一的部分,關於推動節能、節電,項次3訴求民進黨與民眾黨都表示認同,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節能主張較為完整,柯文哲則未提出具體政策說明;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部分,項次4訴求為「全國再生能源發電量佔總發電量佔比,2026年應達20%以上、2028年應達25%以上、2030年應達30%以上」,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認同並提出發展期程,柯文哲回覆中立則不知其真意,因柯文哲對外公布的能源配比2030年為30%,與訴求相同。關於項次5訴求「汽車燃料費改為隨油徵收,並進一步制定《能源稅條例》」柯表示認同,賴僅表示會加緊研擬相關改革。

在主題六氣候變遷因應的部分,項次21訴求「強化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以及災害防救、復原能力,並提升⺠眾防災準備」,民進黨與民眾黨都表示認同,賴則具體提出要效法日本經驗,將《災害防救法》提升為《災害防救基本法》,讓防災體系落實到各層面。項次22訴求提出減碳目標及行動計畫,以年減碳3%為目標(以2005年為基準年,並達成2050年淨零排碳),柯表示認同,賴則表示政府將原本至2030年的碳排減量階段性目標由20%提升至24~25%,儘管相較⺠間期待的3%年減排量仍有差距,但政府會擴大對各類碳匯的盤查與開發,投入各種減排需要的基礎建設與科技研發,希望在未來能上修減排目標,也增加減排量。

三黨總統候選人對外都表示淨零轉型很重要,但或許有些只是口號,侯友宜甚至未回答。而賴清德則是延續蔡政府施政,但環保團體認為有些是可以加強的。柯文哲僅回答非常認同或認同,但我們認為需要提出更具體政策,讓民眾更清楚其政策藍圖。

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王守誠常務理事表示,最近4年,台灣建立了5座地熱電廠。清水地熱電廠在荒廢28年後重啟發電,大屯火山群終於在1966年探勘地熱後,建立第一座火山型地熱電廠

這些可以24小時發電的再生能源電廠在「能源轉型」的浪潮下仍耗費多年克服地方及中央重重的法規障礙,但讓經濟部願意動起來,開始結合能源及地質主管機關的專業,透過公開探勘資訊、鬆綁及設計法規、促進公民溝通,一步步回應NGO共同推動地熱的期盼,我們雖然不滿意但知道終於克服靜摩擦力。

「淨零碳排」的地熱發電目標是2050年6.2GW,需要在27%複合成長率的條件下才能成立,必須朝野一起有共識地推動各項規劃及改革,這是「氣候危機時代」當下低碳能源供應的基石,我們有責任選擇出具環境意識及永續理念的新任民意代表及總統,共同護衛下一代的生存權利。

野薑花公民協會陳雪梨常務理事表示,在本次認同書主題二的部分,有提到廢棄物減量的訴求。環境部即將制定「資源循環促進法」,我們希望環境部可以在減碳及廢棄物減量方面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制定污染物、廢棄物的總量管制目標。我們固然需要經濟成長,但也要兼顧環境的承擔能力。以廢棄物而言,目前我們看到的現象就是許多廢棄物堆放場幾乎每隔一陣子就會失火,農田、山林裡也經常發現有違法傾倒的廢棄物。這可能就是顯示我們環境的承擔能力出了問題。我們需要一套總量管制機制,由環境部把關,地方政府配合,對國家的廢棄物訂出一套逐年減量的目標,再根據目標訂定一個路徑圖。環境部也應該要求開發案在規劃初期就在總量許可範圍內,將資源循環利用及廢棄物處理的機制設計進去,以避免後續的問題。

另外,近年國際上開始關注PFAS物質的問題,由於PFAS具有防油、防水、耐高溫、抗腐蝕的特性,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廣泛被使用。但這種物質具有「永生不滅」的特性;會造成濃度累積,在環境中流動性強,若不廣泛地減少PFAS排放,對人類與動植物的暴露將累積增加,導致嚴重的負面影響。近年已證實部分PFAS家族中的物質與多種疾病及女性生育率有高度關聯性,但由於PFAS家族有超過12000成員,很難一一去研究其負面作用再一一禁用,所以歐盟決定採取一個原則:就是如果已經有替代物,那麼就必須將含有PFAS的物品限期禁用。目前台灣的一次性紙杯一年用量大約25億個,便當盒等紙容器則一年約100億個,目前絕大多數的紙容器都含有帶PFAS物質的塑膠淋膜,不僅造成回收不易,而且對國人的健康有一定影響。我們知道目前市場上已有完全不含塑的紙容器,這符合上面說的 “已有替代物” 的原則,比照歐盟立法的精神,含塑紙容器就屬於可以禁用的物質。希望環境部及未來的立法院先將我們已經可以做到的部分執行到位。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張宏林執行長表示,公督盟近期也提出「國會改革承諾書」,要求立委表態。我們認為民主政治是代議政治,也是責任政治與透明政治。所以誠實揭露態度與對議題想法,這是代議政治最關鍵與基本的事,很遺憾還是有總統候選人、政黨與立委候選人拒絕回答人民對他們的檢視提問!我們可以允許台灣社會有多元的聲音,可以針對連署書提出不同看法,但絕不可以忍受隱匿態度的黑箱政治人物!這次的連署書中主題八也有提到,希望政府應該將資訊公開,並讓會議過程透明化,有利⺠眾的公共參與和防弊監督,如果連這樣的承諾都不敢,那就真是黑心政治商品,我們呼籲選民不要投票支持,這些才是真正台灣應該要下架的!拒絕表達環保議題態度的候選人,我們應該予以譴責!

台灣教師聯盟潘威佑副理事長表示,今日記者會就是在表達環保治國的期待,潘威佑建議:

一、確定能源使用上限:透過法規、政策等手段鼓勵節能。
二、逐步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增加在地再生能源產能。
三、投資在地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力能,促進經濟發展。
四、發展能源科技:提高再生能源效率和降低成本。
五、促進能源使用者參與:透過宣導和激勵措施鼓勵節能和使用再生能源。
六、國際合作:與其他國家分享技術和經驗,應對全球能源和氣候挑戰。
七、建立全面法規框架:包括能源效率標準、再生能源配額等。
八、促進研發和創新:提供獎勵、資金等支持。
九、建立智慧能源基礎設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穩定供應。
十、推動社區能源計畫:鼓勵社區參與可持續能源發展。
十一、建立綠色金融體系:支持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項目。
十二、推動反核教育列入自然科技領域課程:加強對於反核基礎認知的領域教學。
十三、反核災教育普及化:政府要求學校將核能防災教育視為重點,並將核能防災對策擴展至鄰近社區和區域層面,實現全民參與。不僅政府和醫護警消,連地方、教會、私人企業也被賦予相應的角色,使整個國家都能明白減輕核能災害災情對社會國家的重要性。

這些補充建議有助於更全面、深入地推動能源轉型,推動反核教育同時,可確保政策的實施和效果。這樣將有助於台灣實現可持續、綠色的能源體系,並為未來的環境和經濟發展做好準備。

◉ 認同書檔案:https://tepu.org.tw/?p=20981
◉ 認同書發起團體: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 認同書連署團體: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生態學會、台灣教授協會、台灣教師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台灣環保聯盟花蓮分會、台灣環保聯盟台東分會、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守望文教基金會、看守台灣協會、惜根台灣協會、野薑花公民協會、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台文教基金會、關懷生命協會

記者會出席者合照,由左至右為崔愫欣、王守誠、陳雪梨、葉國樑、施信民、陳俐甫、何宗勳、潘威佑、張宏林

這篇文章 【新聞稿】環保團體訴求書 三黨總統候選人僅侯友宜陣營未回應!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首次政黨政見發表會 假平等、真歧視—一級貧黨聯合記者會

2024, January 8 - 18:33

文/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台灣基進、台灣綠黨

中選會將於2024/1/8下午6時舉行中華民國首次政黨電視政見發表會,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下略稱「小歐盟」)、台灣基進、台灣綠黨肯定中選會新增此項制度,並呼籲政府應更積極規劃多元的公費宣傳管道,將選舉導回政策討論、扭轉有錢有權才能選上的金權文化。

然而,政黨政見發表會的時間是依政黨推派的不分區人數而定,時間最長的是推派34名不分區的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有15分鐘;最短的只有4分鐘。此外,1/8開始在電視頻道播出的政黨宣傳影片,也是同樣的時間分配邏輯,最短的40秒,最長的11分多鐘,大小黨之間有超過十分鐘的懸殊落差。

立委選舉是單一選區兩票制,一票選人、一票選黨,政黨政見發表會闡述的是政黨的理念,但在時間上卻是以不分區人數作為分配依據,邏輯嚴重錯亂。今晚的政黨政見發表會,我們將見證中選會赤裸展現「政黨貧富不均分配也不均」、「假公平真歧視」。

台灣基進、台灣綠黨、小歐盟選在首次政見發表會當日上午,在中選會門口舉辦聯合記者會,對此制度表達抗議,也同時跟國民黨、民進黨喊話,目前的選舉制度是由兩大黨制訂的,裡面充滿了阻礙小黨發展的不平等法規,造成小黨長不大,大黨變惡霸的政治生態,要求包括民眾黨等三大政黨,承諾選後會積極推動公費選舉、研擬保證金替代辦法、各項補助款與保證金退回門檻下修。

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表示,雖然資本主義促進了民主制度,但民主機制不能被私人資本過度介入。為了修正金錢決定民主的弊端,先進國家對於選舉的公共化有諸多措施,用制度救濟「自由競爭」所造成的歧視,保障弱勢的多元存在,核心精神就是盡可能保障參選權的平等。

台灣的選制仍然像弱肉強食的野蠻叢林。區域立委選舉淪為資本盛宴,以政黨為主體的不分區立委選舉,在公共資源的分配上,竟然是與提名人數成正比,台灣的選制不只對基層個別參選人是高牆,對小黨也是高牆。

民主要多元,扼殺小黨的民主,就是扼殺了多元的民意。我要問:「是誰在扼殺小黨?誰不樂見小黨林立?」不分區立委分配席次為何不是2.9%政黨票獲得一席?而是以5%作為小黨的生存門檻?如果放任現行選制扼殺弱勢與多元參政,以票票不等值壓縮小黨生存空間,我們如何期待在這種選制下的既得利益者會在各種社會議題扶助弱勢、保障多元?

台灣綠黨秘書長王彥涵認為,所有政黨不會因規模大小而有登記上的差異,那麼政見發表也不應有時間長短的不同。這樣制度上的不公正不僅剝奪了小黨的權益,也助長了政治壟斷和民主失控的現象。她更進一步分析中選會時間分配邏輯錯亂可能的原因:

第一個是把區域立委跟不分區混為一談,認為「通通以候選人人數作為競選資源分配的參考依據最公平」!但基於「票票等值」原則,每個政黨在選票上是同等並列的,應擁有相同的被選舉地位,在宣傳影片、政見發表、不分區立委登記費等競選方法上,都應獲得平等的參政資源;不該以「不分區立委個人」為單位,而應以「政黨」為單位。

第二個是中選會有意為大黨維護既有利益,導致資本較多的政黨取得更多的曝光和發言權,進一步擴大政黨之間的不平等。根據聯合國人權委員提出的「參政有效性」原則,政黨票的存在是為了考慮少數政黨、代表專業議題、人權或社會價值,參政應該不分大小,以確保弱勢政黨有機會實質參與政治。

小歐盟平等參政權小組召集人黃婷婷指出,這樣時間分配不均的政黨政見發表會,會因為時間的長短,影響到能講的內容完整度,反而會加深民眾認為大黨準備充分,小黨對國家規劃經驗不足、相對片段的印象,制度本身就造成了不平等。

此外,小黨在政黨發展上,還會遇到捐款抵稅的問題,未能拿到1%政黨票的政黨,捐款者的捐款是無法抵稅的,這樣塊塊不等值的現象,會影響民眾捐款的意願,對於小黨的生存,無疑是雪上加霜。

黃婷婷也提到,選制不公不只在中選會,在立法院的修法也是層層阻礙,去年行政院送進立法院的選罷法修法,其中一條是降低選舉保證金退回門檻,在內政委員會裡很快的被否決。她直問當天審查的國民黨陳玉珍、鄭天財委員,民進黨的張宏陸、王美惠委員:「請問下修選舉保證金退還門檻是哪裡不行?」也向他們喊話:「你們已經比一般民眾擁有更多的資源,你們到底是在害怕什麼?不要繼續躲在制度的保護傘後面,提昇自己的專業與自信吧?!」

記者會後,中選會派代表接下由三個政黨代表所遞交的陳情書,要求中選會應不分政黨大小,均等分配政黨宣傳影片及政黨政見發表會的時間,以維持政黨間公平競爭。

時間:2024年1月8日週一上午9:3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5號(中選會一樓)
發起單位: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
共同主辦: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台灣基進、台灣綠黨
主持人: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秘書長 何語蓉
出席者:
王興煥 台灣基進黨主席
王彥涵 台灣綠黨秘書長
黃婷婷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平等參政權召集人

這篇文章 【新聞稿】首次政黨政見發表會 假平等、真歧視—一級貧黨聯合記者會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三班護病比共識會議聯合聲明

2024, January 5 - 21:38

文/臺灣護理產業工會

三班護病比早該入法,護理界已有共識,豈能放任醫院管理階層杯葛與拖延!
政府理應站穩堅定立場支持護理人,還給我們合理適當的三班護病比。
#護理團體共識不會退讓
#衛福部應站穩堅定立場

去年(2023)十月陸續召開三場次分層級醫院的護病比共識會議,工會方由本會、臺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及臺灣醫療工會聯合會代表出席,亦有全聯會及學會代表參與,孰料在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層級的共識會議上,醫院代表卻以離席、不參加等方式,想要藉此杯葛會議決議。當時,本會理事長在會中已發言表達,#絕對不可以因為沒有醫院代表出席而讓會議的共識作廢,畢竟不來參加會議表達意見就該視為放棄且同意與會者的決定。

但相信大家有看到年底的新聞,衛福部長薛瑞元親口證實三班護病比試行延後上路,因為「護理團體與醫院代表沒有共識」。原來醫院代表的不出席、不參與、不討論,可以讓工會先前召開的會議都沒有意義,如此 #惡意杯葛 的行為卻要全體護理人買單、繼續承受高護病比的風險,#合理嗎?

為了這些拒絕出席會議的大爺們,衛福部在下周二(1/9)又要再次召開共識會議,但到底憑什麼不遵照會議共識執行!

我們要提出以下兩點聲明:

一、醫院代表拒絕討論就該 #承擔後果,#護理團體已達共識不會退讓。
醫學中心三班護病比分階段推動,今年開始目標 1 比 6、9、11,2026 年入法為 1 比 5、8、10。區域醫院三班護病比分階段推動,今年開始目標 1 比 7、11、13,2026年入法為 1 比 6、10、12。以上兩層級醫院依此共識執行;僅地區醫院層級會議醫院代表有參與,目前三班護病比尚未達成共識,護理團體 1 比 9、11、13,但醫院及醫師代表表示 1 比 13、15、17,需再重新協商取得共識。

二、衛福部 #不該讓醫院隨意翻盤 前揭共識,#堅定立場支持護理人權益。
三班護病比入法為全體護理人的期待,且也獲得跨黨派的立法委員包含陳靜敏、洪申翰、賴惠員、邱臣遠支持,護理執業率僅有約 60%,若能改善護病比將有助於吸引離職護理師回流,增加執業的比率,也能有效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負荷,提升照護品質。衛福部不應該有所退讓,踩穩堅定立場支持三班護病比入法進程。

邀請全臺護理人協助分享,讓我們的聲明能被更多人看見。#三班護病比關乎醫療安全,並 #非買菜的討價還價,#工會絕不妥協。要讓醫院知道護理師的意見是不容隨意忽視的,更讓政府知道應該要投注更多心力來投資護理人員,未來才能有不崩壞的護理環境,也才能維持醫療品質。

這篇文章 【聲明】三班護病比共識會議聯合聲明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針對中時新聞網報導誤導大眾製造對立 廢死聯盟呼籲媒體應謹守份際,勿擴大誤解與傷害

2024, January 5 - 18:15

文/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昨天晚上我們看到中時新聞網在2024年1月4日20:26發布一則題名「割頸案受害家屬聲明『反廢死』 廢死聯盟回擊:死刑違反人性尊嚴」的報導,我們覺得很難過,因為該文內容嚴重誤導大眾、製造對立,且對受害者家屬造成再次傷害,所以希望在這個群組中說明廢死聯盟的立場,並且呼籲媒體應謹守份際,勿擴大誤解與傷害。

前日(1月3日)下午新北市校園命案受害者家屬發出聲明,其中一項述明反對廢死的立場,廢死聯盟表示理解與尊重。隔日晚間,廢死聯盟的社群平台依照原排訂時程,張貼去年九月間國際研討會其中之一場次「憲法訴訟與廢死」的重點摘要,該場次受邀與會的國內外專家針對憲法與死刑的關係進行討論,顯然該研討會內容與校園命案並無關聯,廢死聯盟的貼文亦非回應受害者家屬反對廢死的立場,更沒有所謂「回擊」的意思,中時新聞網這篇報導顯然為移花接木、刻意造成對立之作。

針對司法政策的意見,每位國民都可以有自己的立場,也可以透過理性討論來達到更好的溝通,很遺憾地,廢死聯盟認為這樣的報導無助於社會議題的討論。特定媒體或記者可以對廢除死刑抱持不同立場,但不應該以聳動的標題或誤導的內容加深誤解與社會對立。

廢死聯盟對於犯罪被害人權利之促進、犯罪成因之研究、獄政制度之改善、世界各國廢除死刑之趨勢等都有長期研究與倡議,我們很樂意與媒體朋友交流與死刑存廢相關的各項議題,以求台灣可以成為更尊重生命與人性尊嚴的國家。

非常謝謝大家!

【相關延伸閱讀】
廢死聯盟網站研討會報導及文字整理

以暴不能止暴 (廢死聯盟聲明 2023/12/28)

沒被接住的眼淚:各國「被害人保護制度」的悲與憾

這篇文章 【聲明】針對中時新聞網報導誤導大眾製造對立 廢死聯盟呼籲媒體應謹守份際,勿擴大誤解與傷害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拉起兒權三防線,全國啟動中

2024, January 5 - 17:56

文/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國家是否切實尊重兒童的主體性,是進步或落後的表徵,也是文明或野蠻的分野。而兒童發展主體性的基礎,是安全與尊嚴。上個月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暨兒權三防線推動連線,藉由記者會公開呼籲,參與大選的總統及立法委員候選人願意承諾支持「兒童權利三防線」的議題,並且當選後有意願持續推動兒童權利公約的具體落實及發展。

在總統參選人方面,柯文哲主席認同兒權三防線的主張並簽署承諾;賴清德副總統表示於選前不簽署任何承諾書,但「支持兒童權利三防線」的訴求,認同兒權價值,如當選後將朝此方向推動,至於侯友宜市長則沒有回應。

立委參選人不分黨派共計有四十多位參選人願意簽署支持「兒童權利三防線」,並承諾未來當選後,也會在立法院推動兒童權利的相關法案。

兒權三防線未來是要實質推動的工作,選後相關網頁也會持續更新(連署公告:https://hef.org.tw/cr3/)。

此外,我們也會持續拜會未簽署承諾的立委進行遊說爭取支持,並舉辦兒權三防線相關論壇,喚起社會對兒權的重視。

「兒童權利三防線」,是透過具體國家政策保障兒童權益:
1. 終止精神暴力,讓孩子能在良善的環境發展人格。
2. 終止體育訓練的暴力,讓孩子快樂學體育,為自己的成就喝采,而不是作為奪牌工具而活。
3. 建立兒童工作證制度,讓基礎安全查核的涵蓋範圍更廣,降低孩子在機構、館場中所面臨的風險。

兒權三防線推動連線參與團體如下(筆畫順序排列):
人本教育基金會
人權公約施行聯盟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
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
台中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台灣人權促進會
台灣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
台灣多元教育家長協會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
台灣基地協會
台灣彩虹平權大平台協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光癒-The healing of the Sun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芳心慈善公益聯盟
芳心慈善公益聯盟
財團法人青少年自立發展基金會
高田生醫有限公司
高雄市全人教育家長協會
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
高雄市輔育人員職業工會
基隆市教育關懷協會
婦女新知基金會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
監所關注小組
臺灣兒童權益聯盟
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臺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廢死聯盟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癒見設計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這篇文章 【新聞稿】拉起兒權三防線,全國啟動中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公民團體對大選的呼籲 國家團結對外、人民生存保障與健全政黨體系

2024, January 5 - 13:36

文/台灣經濟民主連合

此次大選競爭激烈、選情緊繃,其結果,將關鍵性影響台灣在美中對抗、國際地緣政治角力中的抉擇與位置,並將決定台灣民主發展的前進與後退。值此關鍵時刻,台灣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公民陣線、台灣人權促進會與台灣勞工陣線等團體,今日(1/5)召開記者會共同提出對此次大選的三項呼籲,分別為一、國家團結對外;二、人民生存保障;三、健全政黨體系。

【聲明全文】

在各國民主化的過程中,被推翻的威權政黨通常會走向萎縮或消失,少有可能重新執政,因為,威權集團沾滿血腥的手,如何擺脫屠殺、酷刑與迫害人權的歷史記憶,如何能與民主價值相容而重獲選民信任?但台灣卻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民主化的台灣在2000年實現政黨輪替,然而中國國民黨的威權保守勢力,不僅驅逐本土派李登輝,還在2008年贏得大選重新執政。此次大選,從各種跡象顯示民進黨賴蕭與國民黨侯趙配旗鼓相當,選情非常緊繃,甚至國民黨大型群眾集會氣勢勝過民進黨。

台灣欠缺健全的政黨體系,2000年政黨輪替後,中國國民黨繼續成為大選政黨輪替的可能選項甚至唯一選項,這是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歷史的包袱讓中國國民黨一直無法認同台灣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國民黨的立場從反攻大陸到靠中國發大財,再到附和中共只有承認「九二共識」才能對話的主張,可說依靠中國因素才能生存的立場始終如一。一個本土政黨和一個靠中國因素生存的政黨進行競爭並無法為台灣帶來真正的民主,甚至會帶來災難。因為輪替民進黨的,不是更進步的台灣民主,卻可能是中國的代理人。而台灣選舉被中國因素環繞,各項內政社會與經濟議題難以被深刻討論,民主持續淺層化。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此時在「政黨要輪替,藍綠一樣爛」的舞台燈光下華麗現身,卻在對中關係以及眾多重大政治議題上支吾其詞,圖謀與舊威權集團「藍白合」,且至今依然主張「藍白聯合內閣」,實係投機地假本土之名替換國民黨過去扮演的角色:以假的台海和平獲取政治利益。

這是台灣人的難題:在國家認同不一,民主無法落實的當下,我們如何還可以往民主的前景邁進?我們無法坐視國民黨出賣台灣的政治傾向,又暫時沒有第二個本土政黨進行輪替,而民進黨的執政常被說成一黨獨大,且民主的重要議題常因中國因素而持續擱淺,這樣的兩難不是正常國家的處境。台灣必須在台灣公民、民進黨、公民團體以及本土小黨的共同努力下,才可能獲致前行的步伐。

我們認為,當下台灣民主政治最需要是:一、國家團結對外;二、人民生存保障;三、邁向健全政黨體系之路。

一、堅實的國家團結對外

我們支持堅守主權國家立場,捍衛台灣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候選人及政黨。面對咫尺強敵,我們支持延續與民主國家同盟的對外路線,強化國防自主、潛艦國造政策、厚實自我防衛能力,並反對與視契約與信用為無物的中國政府簽訂和平協議。因此,對於仍將一中和平協議(連胡公報五願景)置於政綱,黨主席更主張「重返執政將廢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之三」廢除兩岸政治協商談判紅線條款的中國國民黨,絕對不是台灣的選項。在美中戰略競爭、全球民主與獨裁兩大陣營對峙的狀況下,台灣更應強化經濟自主,拒絕經濟依賴中國,反對重啟服貿、貨貿協議及談判,鞏固自由民主價值所獲之經濟成果。

藍白合的操作與郭台銘的退選,一直到里長帶團接受中國旅遊招待,都明顯存在中國影響力的介入。讓對手指定我方代表與領導人絕對是談判的大忌。我們呼籲選民不要支持要簽訂「一中和平協議」、要廢除兩岸政治談判紅線的中國國民黨,也不要支持要重啟服貿與貨貿協議的民眾黨。

二、有感的小民生存保障

相對於蔡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成功,各界對民進黨政府在處理內政與社會經濟議題有不少批評。我們在今年三月十八日的「民心向背,關鍵政策」座談中已指出:擴大社會安全基礎,國家才能安全;保障每一個國民的生存權,國家才可能團結對外。我們看到過去這九個多月,民進黨政府積極推出各項社會政策,例如擴大租金補貼、減免學費與學貸負擔、最低工資法與囤房稅2.0完成立法,賴清德總統候選人也提出「0-22歲投資未來世代」「公益社會,溫暖台灣」、強化社會安全網、建構友善自主的高齡生活環境、強化保障經濟安全等等政見,我們肯定這樣的方向。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過去幾十年的社會經濟結構問題,也不是一年的改革就可以畢其功。我們呼籲賴清德總統候選人如果當選,應認真地持續與公民團體、社會各界及學者專家對話溝通,擬聚社會經濟改革共識,擘劃國家未來願景。

此次大選,來自民間的各公民團體提出多項攸關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倡議,不應被忽視。經濟民主連合智庫與台灣公民陣線也發表「社會團結六大政策」包含:老人差額年金、兒童成長津貼、強化薪資協商、投資技職教育、共有產權住宅與打造育兒者國家;並提出制定《微型企業發展條例》,振興小民經濟(civil economy)的公民政綱,主張設立經濟部微型企業處、微型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讓佔我國總就業人口的四分之一的微型企業,也可以獲得公平的國家經建預算支持,讓全民共享經濟成長的果實,也協助微型企業走出疫後經濟振興之路。

三、邁向健全政黨體系之路

如何在缺乏本土政黨可以輪替執政的情況下,保有民主政治的進步動力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我們建議,珍惜民主政治與本土價值的選民請在中央執政票投民進黨,同時讓比國民黨與民眾黨更專業的民間團體扮演監督民進黨執政的角色,讓本土小黨在內政上批判民進黨,但是在團結對外抵抗中國的基調上繼續前進。需特別指明的是,這裡的本土小黨不包括對中國獨裁政權立場模糊的民眾黨。只有在全國一致對外,本土大黨對內接受民間團體與本土小黨批評與鞭策的佈局之下,我們才能逐步培植有別於民進黨的政治力量繼續茁壯,往健全政黨體系之路邁進。

我們鄭重呼籲民進黨應在選後開大門,重啟與公民團體及本土小黨的對話溝通,並且在各項選舉制度上,全面改革,建立一個更有利於新興政黨公平競爭的制度,我們願意就公民團體倡議的地方議會設置政黨比例代表與民進黨對話合作。

身為熱愛民主自由的公民,我們無法也不能規避來自全球政治、經濟、以及我們自身社會結構的提問與挑戰,為台灣特殊歷史造就的困頓找到解方是我們的責任。畢竟,面對我們的歷史且從中學習,是淬鍊台灣人最重要的推力。我們必須肩負責任自己創造歷史的格局,一個持續中央執政的本土政黨,搭配具專業監督能力的民間團體和本土小黨。讓本土政黨的繼續執政得以獲致來自民間的批評與督促力量,讓民主政治得以在這樣的權宜設計下持續保有前進的動力。台灣人必須自我創造出相應的政治格局,回應台灣民主化特殊的歷史進程。

共同聲明團體: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公民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台灣勞工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施逸翔資深研究員發言稿】

台權會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權團體,延續我們上週召開記者會公佈大選人權八問的結果,今天再次聲援與參與經濟民主連合所召集的「公民團體對大選的呼籲」記者會,因為我們同樣深刻感受到,即將來臨的1/13大選,不僅攸關台灣自由民主人權的未來走向,同時也是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將牽動台灣中國兩岸乃至國際政治動態的一次選舉。因此,如何捍衛台灣從逐漸脫離威權體制以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且正在努力實踐深化的自由民主人權體制,就是這次大選每一位選民都至關重要的選擇。

在這樣的脈絡底下,我們不能輕忽來自中國極權勢力的對外擴張、及其對台灣以及對全球都造成重大人權風險的負面影響,當然,這次大選的各候選人與各政黨,如果仍對中國政府抱有過度樂觀甚至不切實際的期待時,那就必須要審慎考慮如何投下這一票。請大家不要忘了八旗文化的富察李延賀仍被中共以嚴重違反人權的方式祕密關押中,請注意現在有一群在台港人正在環島到處街站宣講,以港人反送中運動與國安法的實際悲慘經歷,來呼籲台灣人不要支持任何親中甚至為中共代言的政黨與候選人,甚至看看中國政府正在對維吾爾人進行的強迫勞動與種族滅絕,以及每年的在台流亡藏人所發起的西藏抗暴大遊行,也都提醒台灣人絕對不要與中共簽訂任何和平協定,而如果這次大選還有政黨公開提出要重啟對中服貿的談判、以及所謂的和平談判,一旦這樣的候選人與政黨在大選後獲得更多政治實力,恐將嚴重威脅到台灣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由民主人權體制,因為來自中國的極權擴張恐將透過這些親中的政治人物與政黨,嚴重衝擊到台灣與區域的穩定。

而另一個關乎台灣內部的脈絡,也提醒我們,任何反人權價值、甚至實際犯下人權暴行且拒絕被究責的政黨與候選人,也是這次大選所有選民們必須特別注意的面向。就以上週台權會所公佈的大選人權八問來看,國民黨和民眾黨在多項人權議題都令人高度擔憂,國民黨作為國會最大在野黨,過去執政時期在居住權與反迫遷議題都存在大量土地開發案件爭議,顯然欠缺保障人權的意識,以及國民黨在集遊法的回覆仍較偏向國家安全與社會秩序的控制,完全違反兩公約有關和平集會權的保障。在數位人權和隱私保障的兩個子題,國民黨也未給足承諾,這些都令選民特別擔憂。至於民眾黨則在包括遠洋漁工Wi-Fi通訊權、居住權與反迫遷、數位人權與隱私、及深化人權保障機制多個提問,皆答非所問。而民進黨作為執政黨,其人權八問的回覆也令人不滿意,因為其多數回應是延續其政策方針、多數議題皆未給予具體承諾,而是訴諸社會對話與共識。但我們也看不到當前國民黨與民眾黨有能力承接這些延續的政策並表現得比民進黨還要好,反而幾個進步的小黨,比如時代力量、綠黨、歐巴桑聯盟,在扮演監督執政黨與推進這些人權議題的角色,是令人期待的在野政黨。

因此,台權會呼籲選民下週審慎投下關鍵選票,選擇支持人權價值且有實際作為的候選人與政黨。

這篇文章 【新聞稿】公民團體對大選的呼籲 國家團結對外、人民生存保障與健全政黨體系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關於立法院第10屆第8會期通過刑事補償法、刑事訴訟法鑑定部分條文修正聲明稿(2024.01.05)

2024, January 5 - 13:17

文/台灣冤獄平反協會

立法院於去年12月(第10屆第8會期)通過刑事補償法修正草案、刑事訴訟法鑑定部分修正草案,兩部法案攸關冤案被害人權益與冤案防免,為本屆立委任內重要的冤案修法改革。就此兩部修法,本會聲明如下:

一、刑事補償新法刪去第7條「可歸責事由」,不再將冤案受害人「降級」,並修法推動冤案研究,值得肯定,但補償法制尚未完善,有待繼續研議改革:

本次立院三讀通過之刑事補償新法,刪去第7條可歸責事由之規範,避免冤案受害人於刑事補償程序中,再遭認定可歸責而歸類到降級的補償,本會給予肯定。然而,新法並未設追溯條款,對於2011年至2023年間,遭補償機關以第7條認定可歸責而降級補償之冤案受害人,新法未置一詞,未考量給予依新法再予請求之權利,令人遺憾。

本次修法新增第27條之1,授權司法院於補償決定確定後,進行必要之調查、研究,並分析刑事誤判原因,亦值得肯定,也期待相關機關審慎看待刑事補償確定案件,每一份補償決定都可能肇因於系統內的錯誤,應以此補償決定為鑑,發現誤判成因,避免再錯。

本次刑事補償法修法緣由為2017年總統府司改國是會議,冤案受害人陳龍綺與第一分組委員共同提案「完善刑事補償制度」,後續由司法院研議修法,歷經七年推動始有本次刑補修法。新法部分條文本會敬表認同,然而,關於冤案受害人之社會復歸機制與未受人身自由拘束之補償,未在本次修法範圍,本會認為刑事補償制度尚未完善,未來也將繼續研議推動改革。

二、鑑定新法引進美國聯邦證據法,審慎看待鑑定,避免誤判,亦值肯定,然而,私選鑑定制度、測謊證據能力排除等規定未完善規範,確有不足,有待未來繼續推動:

鑑定新法於去年12月經立院三讀通過,其中第206條第3項參酌美國聯邦證據法之規範,明文規定鑑定報告應說明鑑定人之專業能力、鑑定之基礎事實資料、鑑定之原理、方法等。而有關機關鑑定部分,新法第208條第2項規範機關鑑定之鑑定人應具名以供外界檢驗其鑑定之適格。上開修法將讓鑑定報告揭露更完整的鑑定資訊,鑑定報告可靠與否將受到更實質之審查,此修法方向本會予以肯定。

在程序面上,新法增訂第198之1條、198之2條,明文規範被告聲請鑑定之權利與選任鑑定前陳述意見之權利,並於第206條第4項要求以書面報告者,原則上鑑定人應到庭說明其意見等相關程序規範,增加程序密度,期許未來有助檢辯更聚焦於鑑定證據之攻防。然而,新法第208條第3項仍容許特定機關鑑定之書面鑑定報告有證據能力,鑑定人毋庸到庭接受交互詰問,確有不足。而各界高度關注的改革,包括攸關檢辯武器對等的私選鑑定制度,以及排除測謊之證據能力等規定,未能於本次完備修法,亦為本次新法的一大缺憾,有待各界未來繼續推動。

本次鑑定新法修正理由論及修法目的在於「避免冤抑」、「避免誤判」,國內外已有諸多冤案平反事例說明無效與瑕疵的科學鑑定是造成冤案的原因之一,本會對於立法者追求更能避免誤判的科學鑑定,敬表支持,期許新法規範下,司法實務更嚴謹審查司法鑑定,減少冤錯。

三、未竟之業:國家級司法科學委員會、證物監管與保管、刑事有罪確定案件之獨立審查機制

2017年司改國是會議第一分組尚有其他避免冤錯的改革提案,例如「建立國家級司法科學委員會」、「建立證據監管與判決確定後證物保管制度」、「建置獨立行使職權之刑事確定案件檢視機制」等,未能於本屆立委任期內完成立法,此為2017年司改國是會議的未竟之業。

對所有的冤案受害人而言,正義已經遲到,然而,制度改革能夠加快正義的到來。冤案的防免並非一蹴可幾,唯有透過多面向、多階段的制度設計,齊頭並進,方可能真正抵達避免冤錯、強化糾錯的制度目標。如何在通常審理程序上減少冤錯,如何在非常救濟程序上讓冤案更有機會被看見,如何在刑事補償程序能更完整填補受害人所受損害並避免二度傷害,將是下屆國會的一大課題。

(2024.01.05 發)

◍ 延伸閱讀 ◍

 

這篇文章 【新聞稿】關於立法院第10屆第8會期通過刑事補償法、刑事訴訟法鑑定部分條文修正聲明稿(2024.01.05)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停止迫害林園長記者會

2024, January 5 - 13:14

文/台灣居住正義關懷聯盟

(2024年1月5日於行政院前)

台中市黎明幼兒園林金連園長十多年來已遭受到台中市單元二自辦市地重劃的迫害,其幼兒園的土地及地上物恐將不保,財產權、生存權及工作權都將強行遭致剝奪。如今他的另一事業「林之泉飲用水股份有限公司(後稱林之泉公司)」在彰濱工業區的租轉購方案(006688方案)也橫遭「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的無理阻撓,該局拒絕以原承租價格來進行承購,致使其20年來的投資都將全部化為烏有,其生命也因此陷入極大的絕境。面對政府全面的違法迫害,我們無法坐視,因此緊急召開此次記者會,公開及控訴「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違法殘害林金連園長的作為,希望社會大眾能夠重視,並還林金連園長一個公道。

一、006688方案:土地出售價格以原承租時間之售價計算

林之泉公司座落於彰濱工業區,其設廠土地乃是源自於民進黨過去執政時期的「006688承租轉承購方案」,依據當時民進黨政府的承諾,土地出售價格將是以原承租時間之售價計算。根據《自由時報》「006688轉購價看漲 彰濱廠商揚言抗爭」(2012/12/05)報導:

鹿港彰濱工業區廠商協進會昨召開理監事聯席會,理事長賴博司表示,○○六六八八專案是九十一年、民進黨執政時推動,官民之間白紙黑字、契約並經法院公證,不能因為改朝換代,後朝隨便祭出一條後來發布的法條,就要推翻前朝政策,讓台灣廠商活不下去。…久鼎液化石油公司總經理蔡慶忠當場拿出當初的招商廣告單,寫著「土地出售價格以原承租時間之售價計算,越早租越划算」,人民信賴政府才投資,如今因馬政府的離譜作為,讓他們感覺受騙,情何以堪?

另,又根據《大紀元》「彰濱工業區由租轉買 採原承租價」(2012/12/27)報導,也有相同的內容,當時並承諾工業區廠商打算由承租轉承購時,將以當時承租價格採計:

原本彰濱工業區內採『006688』土地租金優惠方案,但面臨政府重新審議地價的打算,引發許多廠商憂心地價大漲而吃不消,26日立法委員王惠美邀請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舉行公開說明會。杜紫軍會中宣布,未來工業區廠商打算由承租轉承購時,將以當時承租價格採計,不影響廠商權益。

二、民進黨立委當時嚴詞批評國民黨政府:政府誠信破產 根留台灣幻滅!

據此,民進黨立法委員當時曾於立法院內召開公聽會,嚴詞批評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政府,如林岱樺委員批評「政府誠信破產 根留台灣幻滅」新聞稿,呼籲經濟部秉持契約精神 提供「廠商以承租時地價轉承購工業區土地」:

隨著台灣經濟發展,許多工業區優質廠商陸續在台站穩腳步,「006688」方案為台灣經濟建立優良體質,也創造了數十萬的就業機會,許多過去受惠於「006688方案」的廠商希望能買下廠房及土地,作為根留台灣長久發展之用,當初與工業區簽訂的合約也載明「土地售價按原核准承租並簽訂租賃契約時之售價為基準審定之」,卻面臨工業局反悔要以目前市價為標準來審定廠商由承租轉承購的價格,此價格標準一改,將對工業區廠商帶來數十億的損失,嚴重打擊企業體質,引起廠商極大的反彈。……

臨海工業區鼎基化工負責人林勳臺首先感謝在場的立委的支持,以及工業局「006688方案」對台灣產業的幫助,林勳台也提出過去許多媒體對於006688方案的報導,證明當初政府是以「廠商可依原租約議定的售價由租轉購給廠商」作為宣傳招徠廠商,林勳臺並以鼎基化工為例,公司在台設廠32年,共有600名員工,地上物投資超過20億元,中小企業絕對是台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之一,需要政府的支持,也希望政府不要改弦易轍,擅自更改施行已久的措施,對真正根留台灣、努力經營的廠商造成龐大損失。

三、政府修正「工業區土地或建築物租售辦法」:應以申請承租當時之土地或建築物價額作為出售價額

據此,經濟部於民國96年7月11日進行公告(經工字第09604603440號),其主旨為:「預告修正『工業區土地或建築物租售辦法』第十三條」,主要是在第十三條第二項增加了但書規定:「但該土地或建築物為適用工業區土地租金優惠調整措施承租且為該措施實施後由中央工業主管機關取得所有權者,應以申請承租當時之土地或建築物價額作為出售價額。」其說明欄則指出,「惟倘該土地或建築物為適用工業區土地租金優惠措施承租者,且於該措施實施後由工業主管機關取得所有權者,因取得成本並未增加之考量,即得以申請承租當時之土地或建築物價款作為出售價額,爰修正本條第二項。」

經濟部也於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八月二十日經濟部經工字第09604603980號令修正發布第 13 條條文,其第四項:「第二項但書之規定自中華民國九十年一月一日後之申請承租者適用之。」

四、過往的「工業區土地或建築物租售辦法」,並無「依原核准承租之投資計畫書所載樓地板面積」為承購之要件,而是只要建蔽率達百分之十即可承購

另,遍查過往的「工業區土地或建築物租售辦法」,並無「依原核准承租之投資計畫書所載樓地板面積」為承購之要件,反而是該辦法第15條規定,「本辦法所稱先租後售,指承租人於完成第一期建廠建蔽率百分之十以上且依法取得營運所需相關證照後,辦理承購工業區土地者。」(附件七)林之泉飲用水有限公司於106年11月30日申請租轉購時,其樓地板面積為829.51平方公尺,建蔽率為12.6%,已經符合該辦法的規定。雖然該辦法後經全文修正,但也未曾出現必須以滿足「原核准承租之投資計畫書所載樓地板面積」作為承購之要件,因此,經濟部以「依原核准承租之投資計畫書所載樓地板面積」為承購之要件,並不合法。

五、結論:應以林之泉公司申請承租當時之土地價額作為出售價額

基於《行政程序法》第八條規定:「行政行為,應以誠實信用之方法為之,並應保護人民正當合理之信賴。」及該法第六條規定:「行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因此,我們要求政府依法應以林之泉公司申請承租當時之土地價額作為出售價額。

這篇文章 【新聞稿】停止迫害林園長記者會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核能三倍一場夢,核電佔比創新低《2023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中文摘要發布記者會

2024, January 5 - 12:28

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評析全球核電發展趨勢的權威報告《2023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The 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 2023,以下簡稱WNISR)摘要中文版於今日發布,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以下簡稱綠盟)取得授權進行翻譯,並以報告數據指出全球核電佔比已跌破新低、興建速度趕不上被淘汰的速度,以此反駁近期部份擁核國家提出的「核電增加三倍」倡議,根本是不切實際的白日夢;也呼籲各黨總統候選人應正視國際核電發展逐年衰退的事實,不應再用錯誤資訊為核電宣傳。

《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自1992年起至今,每年針對世界各國核電廠的運轉狀況與全球核能產業趨勢進行分析,以完整客觀、具有公信力的資料分析著稱,報告由來自世界各國的學者共同撰寫,包括擔任全球多國政府能源政策顧問、來自法國的國際能源與核電產業專家-麥可施耐德(Mycle Schneider)、英國倫敦獨立顧問-安東尼·弗羅格加特(Antony Froggatt)、日本原子能委員會前副主席-鈴木達治郎(Tatsujiro Suzuki)等人,全面概述核電廠數據,包括反應爐機齡、運作、生產和興建數據,與再生能源發展對比等趨勢,本年度報告新增核電經濟與金融專章,指出核電早已不具經濟競爭力的現況。

核電發電量出現10年來最大跌幅、佔比下跌40年來新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林正原研究員說明,核電發電量出現10年來最大跌幅、佔比下跌40年來新低,報告指出2022年核電全球總發電佔比僅有9.2%。相較前一年又下降0.6%。全球核電發電量相較2021年下降了4%,這是自2012年後福島核災以來的最大降幅,而若不採計中國,在中國以外地區的核電發電量下跌5%,回到1990年代的水平。

截至2023年7月1日,全球共有407座反應爐運行,裝置容量為365GW,相較於一年前減少4座。全球運轉中的反應爐在2023年中的平均機齡已達31.4年,其中有111座反應爐運轉超過41年,數量佔總數的四分之一。 報告更預測,最快在2024年運轉中的反應爐數量淨平衡將會轉為負值,意即當年關閉的反應爐將會多於啟用的反應爐。報告也統計,過去20年間新增的反應爐主要位於中國,高達49座;扣除中國外,全球淨減少55座反應爐,淨裝置容量則下降超過 24 GW。

從反應爐興建數據來看,2023年中全球共有58座反應爐在興建中,工期平均歷時6年,雖然低於2022年中期6.8年的平均工期,但許多反應爐距離完工仍然遙遠。另外,2023年的興建數量相較2013年的高峰數據,減少11座,其中有 5 座機組興建計畫後續遭到放棄。在興建進度落後的24座反應爐中,至少有9座有增加工期延宕的情況。

核能增三倍?報告直指「不切實際」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資深研究員陳詩婷指出,這次的COP28氣候峰會中,有22個國家共同提出在2050年將核電裝置容量增加三倍的倡議目標,然而對這樣的擁核倡議,報告作者施耐德在接受《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訪談時直指:「這樣的目標從可行性和實際的數字來看,是不可能達到的。」接下來至2050年間,預計共將有270座反應爐關閉,意即平均每年將有10座反應爐關閉;然而在過去20年間,全球的核反應爐平均建造速度每年只達到5座,代表光是要維持現狀就須把建設速度翻倍。WNISR報告也指出,在2030年前除非另有另有 88 座新反應爐(66.5 GW)啟動,幾乎是每個月得啟動1座機組,才得以取代遭關閉的反應爐,維持目前的反應爐數量。

而若要達到2050核電增三倍的目標,換算下來等於每個月就得要新增2.5座反應爐,且若要透過興建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來達成目標,總共更得建造數以百計、甚至上千座的反應爐,這也根本是天方夜譚。陳詩婷表示,以報告呈現的核工業發展實際數據來看,核能增加三倍的承諾是完全不實際、不科學的。

陳詩婷也強調,核能增加三倍並非COP28的大會結論、也僅是少數國家的意見,反而「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在2030年要增至3倍、能源效率提升幅度加倍」才是取得將近200國的全球共識的重要結論,也證明再生能源和能效才是因應氣候危機的關鍵角色,因此不應再讓工期屢屢延宕、成本不斷增加而毫無市場競爭力與技術可行性的核電,繼續浪費鉅額的政府補貼、佔據社會關注度,而分散掉本來能夠用於再生能源和提升能效的的資源。

高額補貼與被低估的成本:核電不具經濟效益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博士指出,今年的報告新增「核電經濟與金融專章」全面剖析核電的經濟性,指出由於大量政府補貼、高昂的興建和除役成本,以及天價的事故責任損失賠償與風險承保金額等原因,核電正受到其他新能源選項的強勁競爭壓力。

從公共融資的角度來看,全球大約45%的核電裝置容量已經國有化,且幾乎所有興建中的核電廠計畫都是靠上市公司或透過公共財政來籌措資金。不只是建設時需要大量公共資金,在運轉時也需要政府大量補貼。報告指出,預計到了2030年美國地方州政府浥注核能發電的補貼將超過150億美元。而從均化能源成本來看,核電是最昂貴的發電方式,其均化能源成本幾乎是陸域風電的4倍。

在核電廠除役成本方面,趙家緯指出,法國、德國和瑞典的除役資金缺口分別高達109 億美元、66 億美元和27 億美元。核後端處理經費更是天文數字,美國為1,680 億美元、德國為1630億美元、法國為280億元。

趙家緯也強調今年報告特別指出全球核電廠保險不足的問題,若保額不夠或補貼不足,可能導致無法彌補核電廠、燃料鏈設施或在運輸過程中發生事故所造成的損害,報告以美國為例,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核電事故責任共用基金,但其總承保金額上限也遠低於中度核能事故所帶來的預期損失。例如,據日本政府估計2011福島核災所致的損失為 2230 億美元,但相較美國保險共用基金總規模 136 億美元,高出約16倍。趙家緯總結「核電經濟與金融專章」指出,目前核電面臨諸多經濟上的挑戰,且高度仰賴政府資金,且即使是由私人企業出資的反應爐計畫,也都是仰賴政府大力的補貼才能勉強運作。

核電成本節節上升,不敵再生能源發展

挪威科技大學產業經濟系博士候選人顏東白分析,去年全球太陽能裝置容量增加超過400GW,而根據WNISR報告,核能在2023年年中比前一年減少4GW,光是太陽能在2023年單單一年的新設裝置容量,就已超過所有運轉中核能機組的總裝置容量。再從發電量來看從千禧年到2022年,太陽能的發電量增加1300TWh,風能發電量增加2000TWh,而核能僅增加100TWh。換言之,自千禧年以來風光併網所產生的額外低碳電力,是核能的33倍。

顏東白也引述報告指出全球在核電與綠能投資金額的巨大差異,2022年全世界綠能投資規模達六千億美元,對核能的投資則僅有五百億美元;且在2022年,單單美國對再生能源的投資金額,便超過全世界對核能的投資金額。在發電均化成本比較上,顏東白也指出2010年以來,陸域風電的均化成本下降69%,而大型太陽能也下跌了89%,核能的均化成本則自2009年以來增加了47%。

再從系統整合成本來看,顏東白指出,最近澳洲科研機構CSIRO和電力市場運作機構AEMO發表了2023-24年份的發電技術成本報告,當中計算了電力系統在不同變動型再生能源佔比下,對於太陽能和風能均化成本的影響,結論是即使變動型再生能源佔比達90%,並且將系統整合成本全數算在風能與太陽能的均化成本中,風和光電還是所有發電技術中最便宜的選項。

結論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近期藍白總統候選人陣營主張延役老舊核電廠、重啟核四。從這份報告可看出全球核電持續衰退,不論發電量或是發電佔比都創新低。全球核工業衰退才是現實,國際上有將近200國都支持以發展再生能源作為主要的減碳工具,且再生能源在發電量、裝置容量、投資金額到建設成本,都比核能更有競爭力,台灣的發展也符合這樣的國際趨勢,在2022年的再生能源發電比例達到8.3%,超過了核電的8.2%,2023年時的佔比又更低,僅有6.3%。

綠盟在選前一週公布這份國際報告,以專業數據駁斥大選中一再聲稱「核電是國際趨勢」的擁核候選人,向社會各界呼籲不應再以核電作為政治鬥爭的工具,以錯誤資訊混淆視聽,讓能源政策回歸專業。

英文報告全文下載 中文報告摘要全文&圖表下載

這篇文章 【新聞稿】核能三倍一場夢,核電佔比創新低《2023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中文摘要發布記者會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無恥、無漁、棄主權:從課綱及教科書揭露我國釣魚台教育危機座談

2024, January 5 - 12:24

文/社團法人釣魚台教育協會

長期關注台灣課綱與教科書中釣魚台教育問題的<釣魚台教育協會>(釣教協)今日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座談會,現場有大專院校老師、漁民、高中老師以及關心此議題的許多社會人士出席參與。座談內容呼應北一女區桂芝老師的關懷,認為在現行課綱及其所指導的教科書的教育下,台灣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會被教育成沒有歷史、失去對釣魚台領土主權意識的人。

座談由長期關注教育問題的前東吳大學校長,同時也是投身保釣運動53年的老保釣劉源俊校長主持,首先提到外交部與內政部都有明確的作為表示釣魚台是中華民國的領土,而教育部對於釣魚台的主權問題處理卻非常不當!

《釣教協》常務理事陳美霞報告釣教協以兩年的時間分析台灣現行課綱與各版本教科書的問題,她指出其中有六大問題,包括過份簡略、棄主權、去歷史、無漁化/無魚化、反中意識形態化、知識扁平化。並且與日本釣魚台(日本意圖非法侵佔,自稱尖閣諸島)教育、韓國的獨島教育相比,台灣課綱與教科書中的釣魚台教育非常的軟弱無力、甚至自失主權立場。陳美霞提出《釣教協》對釣魚台的五點基本立場,包括:1)釣魚台列嶼是中華民國不可分割的領土;2)日本非法宣稱擁有主權,並擅自改名「尖閣諸島」;3)日本的非法行徑始於甲午侵略、殖民台灣;4)美國為了冷戰戰略擅自將釣魚台列嶼行政權交予日本;5)美日的行為無法推翻中華民國擁有釣魚台列嶼的法理依據。

30幾歲就擔任蘇澳鎮鎮長的南方澳南天宮現任主委林棋山表示,早期在釣魚台海域捕魚可以自由自在地登釣魚台列嶼休憩、補給、避風等等,但後來日本單方面宣稱其200海浬經濟海域後,就開始在這片海域驅趕台灣的漁民,不但罰款,還會沒收台灣漁船的漁具和漁獲。台灣漁民被日本欺壓至此,竟然還有一位前總統說釣魚台是日本的,他認為做為台灣的漁民真的很可憐。漁民為了自保,只好自己想辦法,包括在他擔任蘇澳鎮長期間推動跟石垣市締結姊妹市,希望從民間的方向減低日本公務船對台灣漁民捕魚的干擾。另外2012年他又與其他蘇澳漁民共同發起「為生存、護漁權」海上保釣行動。百艘漁船參與這個海上保釣抗議;他們頂著八九級的風浪、以及日本2000-3000噸船艦的威脅,誓死前往釣魚台,並衝入距釣魚台島主權範圍的2.1海浬處。此番行動打破了日本連續16年不理睬台灣政府的談判請求,2013年日本終於主動要求與台灣坐下來面對面談判釣魚台海域的漁場分配,也因此為台灣漁民掙得了一片可以相對安穩捕魚的漁場。但林棋山也感嘆,這幾年來,台灣政府無所作為,一旦台灣民間沒有抗爭,日本就對釣魚台列嶼蠢蠢欲動,甚至企圖篡改釣魚台的名稱。他認為,只有透過教育把完整的領土與主權觀念灌輸給我們的下一代,才能夠真正保護我們的釣魚台。

《釣教協》理事、師大東亞所退休教授潘朝陽舉出種種歷史文獻,從中國、日本、琉球等不同的角度,都指出釣魚台列嶼是屬於中國的領土。而且中國漁民至少從明朝開始就在這裡捕魚,近百年來台灣和大陸漁民更以此為3-9月的主要捕魚區域,釣魚台列嶼也是漁民可以避風、整補、修理的場地。釣魚台列嶼無論從歷史文獻、常民生活跡象來看,都是屬於中國的,日本是強詞奪理。他又指出,108課綱是邪惡無恥的課綱,內容敘述故意寫得很平衡、中性,但主權問題不應該如此敘述,而且幾乎很少使用中華民國,而是用”台灣”來代表我國,故意跟中國大陸對立起來。他指出每個國家對領土教育都是充分且清楚地主張其領土主權絕不含糊,這也和國族認同息息相關,但台灣目前的執政當局卻與此趨勢背道而馳。

《釣教協》常理、前環保署長、大學時期也參與過保釣運動的魏國彥說,釣魚台列嶼所在的東海海域有很豐富的油氣。前總統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孫運璿擔任經濟部長的70年代初期,兩人還曾經上過鑽井船關心中油在此處的油源探勘的情況,顯示出當時中華民國為了發展油源,非常努力。但自從美國正式把釣魚台的行政管轄權交給日本後,日本就想要在此分一杯羹、我國則被迫退出探勘工作。魏國彥說,主權不要,漁權、油權、氣權通通都沒有了,我們一定要有骨氣才行。

也是《釣教協》理事的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兩岸事務副主任的孫揚明認為民進黨為了遂行其台獨的意識形態,一定要淡化釣魚台主權,要讓台灣人跟以前的歷史完全切斷,這是一個肆意要台灣民眾忘記歷史的過程。經濟上,說絕不依賴大陸這個單一市場,但事實上依賴只有更深,其次是明明白白地以獨養貪;文化上控制教育、改變課綱讓台灣人民忘記歷史,還要去中國化、對美日卑躬屈膝。他指出,現在民進黨政府的立法院長說不要廉恥,台灣民眾也不需要為民進黨的不廉且無恥遮遮掩掩的。孫揚明說,他最擔心有一天,這種教育方式就像父母親從小拿鴉片餵小孩,長大後你跟他說鴉片有毒不讓他們吃,但他們是完全無法接受的,後果極其悲慘。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學院助理教授,也是《釣教協》理事的李鎮邦指出,美國透過操控意識形態遂行其宰制世界的意志,透過大眾媒體、民主程序、高等教育、壟斷全球價值鏈和商品鏈等等手段達到控制全世界的目的,使得全世界都為核心國家美國服務,而不是真正為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在服務。在台灣,去中化也是一種意識形態運動。日本殖民時期透過改名、改姓、去中文、換宗教來進行去中化,現在民進黨政府則是透過修改歷史、改課綱、假新聞、名嘴洗腦等方式來進行其對台灣社會的意識形態清洗。李鎮邦認為強化釣魚台教育勢必會揭露去中化在歷史上的問題,琉球被日本侵略、台灣被日本殖民、保釣運動作為全球華人和中國人的共同追求,必定會揭露殖民與帝國主義的黑暗面,正是當前台灣去中化勢力最不願意見到的。以他來看,台灣目前無恥、無德的教育是為了服務帝國的利益而教,培養美、日的協力者,或者在台灣繼續作為意識形態的守門人。這種教育完全不知為何而教?為誰而教?

《釣教協》理事、北一女區桂芝老師接著發言,她強調在先天缺陷的108課綱中,以議題建構歷史的課本中,完全不見與釣魚台相關的討論;在強調公民素養的公民課本中,也不見攸關漁民權益的漁權、生存權及臺灣尊嚴的探索。在國文大量的白話文文學作品中,碰上與保釣相關的作者,國文老師對作者的介紹,十分困難,因為同學對影響臺灣70、80年代眾多知識分子的保釣運動,竟一無所知。如鄭愁予因參加海外保釣運動,被列入海外黑名單,長年不得返台,被迫滯留海外,也導致他文學創作中輟而後轉向。她指出,課堂上同學完全缺乏相關先備知識,甚至在寫「保釣文學」的相關作業時,竟推導出「釣魚台屬於日本」的錯誤結論,令人錯愕、痛心。區桂芝請最「在意」臺灣主權與尊嚴的執政黨,告訴我們為什麼?賴副總統打算向日本讓渡釣魚台領土與漁權嗎?

現場還有《釣教協》常理、知名的農運詩人詹澈發言,他說民進黨要把釣魚台問題模糊化,台灣才有可能去中化、遂行台獨。我們就更應該要談歷史,讓他們逃不掉。除了歷史,他們也利用學者混淆語言、民族起源等等面向,想用台灣來拖住中國,讓兩岸無法共好,這就是美國的大戰略。詹澈說,原本漁民投入保釣是為了生存,不想捲入政治,但現在漁民終於明白,沒有主權就沒有漁權。

主席劉源俊結論,今天清楚地從釣魚台的主權教育中看出:日本的教科書是愛日本,韓國的教科書是愛韓國,中國大陸的教科書是愛中國,就台灣的教科書是不愛台灣!

《釣教協》從民間方向將持續推動教育工作,把正確的釣魚台相關的歷史、地理,乃至法理、地質科學等等內容,透過繪本、紀實短片、小戲、研討會等多元的方式,教育台灣社會,真正把自我教育的權力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上。

這篇文章 【新聞稿】無恥、無漁、棄主權:從課綱及教科書揭露我國釣魚台教育危機座談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反對碳費徵收對象有2.5萬公噸CO2e免徵額度

2024, January 4 - 21:24

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樹人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青年綠人協會、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看守台灣協會、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綠色和平基金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發稿日期:113年1月4日

環境部於一月三日召開「碳費徵收子法推動進度交流座談會」,突然公布每一個排放廠(場)每年都有2.5萬噸免徵碳費額度。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表示,有此免費額規劃,是基於行政管理的方便,同時盼藉由新公式,讓略高於收費標準的業者能加速節能省電,減碳至2.5萬公噸以下。很明顯地,這是環境部再一次屈服於工總的壓力。我們強烈譴責環境部已經違背了環境部設置的宗旨:保護環境品質,環境部已經成為經濟部的環境署。

首先,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8條第一項明白指出「依其排放量,向排放源之所有人徵收」,其中並沒有任何可減免的空間,環境部此舉無疑是違反母法。

其次,碳費徵收子法針對收費對象明訂為全廠(場)之直接排放及使用電力之間接排放產生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合計值達2.5萬公噸CO2e者 。以此計算,將約有150Mt CO2e的排放量被徵收碳費,佔整體排放量約五成。但若每廠(場)真有2.5萬公噸CO2e的免費額度,其實是讓排放源有個錯誤的認知:他們有免費排放2.5萬公噸CO2e的權利,也使得被徵收的總排放量降到五成以下,無疑是大開倒車,環境部別想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了。

再者,工商團體雖然一月三日並沒有受邀參與座談會,卻於第一時間即表示碳費徵收將降低產業競爭力,石化業者並強調,目前主要競爭國家皆未針對石化產品徵收碳費。但以日本為例,日本自1970年代即有多種能源稅,並自2012年開始徵收碳稅,使得其能源價格遠高於台灣,在此高能源價格的壓力下,日本產業必須努力研發與經營,結果是日本的產業競爭力遠高於台灣。同時根據國發會「低碳轉型衝擊評估及因應策略」報告指出,將減碳的挑戰,化為產業投資、創造就業的新機會,將可促進經濟永續成長,達成兼顧經濟成長與淨零排放的目標。

環境部的作法,僅是為收碳費而收碳費,以碳費公式有免費額度的設計來看,可以知道環境部針對碳費子法的立法已經違背了氣候變遷因應法及徵收碳費之「降低與管理溫室氣體排放,…,善盡共同保護地球環境之責任」的立法目的,只是想著如何讓廠商買單碳費,以及期望給予小惠讓廠商加速減碳的錯誤期待,把2050淨零排放目標完全忘掉了。

聯合聲明團體(依筆畫排序):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樹人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青年綠人協會、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看守台灣協會、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綠色和平基金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這篇文章 【聲明】反對碳費徵收對象有2.5萬公噸CO2e免徵額度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拒絕再有校園悲劇 全教總:正視校園無助 系統性解決校園安全

2024, January 4 - 19:15

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校園「學生攻擊事件」引起全國關注,三位總統候選人不約而同關心起校園安全,教育部也表示將檢討現行中介教育後的輔導評估機制、強化校園高關懷對象的輔導措施與管教作為,提升現場執行人力經費,全教總要求政府權責部門及官員首應虛心檢討、正視校園無助,以系統性的思維全面檢視校安問題。

行政機關應勇於面對問題,而非甩鍋與課責學校

    全教總認為,不幸的校園悲劇有複雜成因,教育部與地方政府都有責任嚴肅面對,切忌爭功諉過甚至將問題甩鍋給學校與教師。事件發生後教育部潘部長表示,老師與學校如知悉學生攜帶違禁品應即通報,以維護校園和學生安全,針對高關懷學生,學校與老師也應共同關注,給予更多的輔導措施。新北市教育局則要求各級學校加強與警政系統聯繫合作,針對行為需要特別加強輔導協助及高關懷學生定期追蹤、給予相關輔導措施;並同時要求教職員持續加強校安知能,以穩定安全校園學習環境。

    全教總認為,校園事件態樣繁多,大抵而言,在維護學權的同時卻忽略了對教師合理管教權的尊重;在要求教育人員承擔更多責任時又未能提供支援協助;乃至於在對學校課責時,卻遺忘了更為根本的家長管教責任,都是事態惡化至此的主要原因。至於行政機關這些「要求」、「提醒」,完全不改長期以來課責學校與教師,將主責指向學校與教師,既未正視問題更忽略了身為主管機關的責任。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學校就是小型社會,各種角色分工要明確,才能做到專業、精緻、恪守法令規定。對於違規犯紀的學生,應該思考的是要有專人進行輔導和管教,也就是教師運用現有「輔導管教注意事項」一般管教措施無效時,應有充足的學務、輔導人員專門負責再處理;另,一般管教措施應以符合教育意涵敘述,讓教師可以發揮「教育專業」,不應讓第一線教師動輒得咎,陷入不當管教的高風險中。

全教總與委員要求儘快補足校園支援人力

    立法委員王婉諭表示,每次校園攻擊事件,都是令人難以承受的悲痛。每一次校園攻擊事件的發生,也直指出校園輔導機制的重要性和現行資源的嚴重不足之處。以這次新北的校園悲劇為例,在事件發生前行為人似乎已出現難以適應一般教育,甚至涉入與暴力組織來往的情形。而對於像這樣出現特殊狀況的少年,校園三級輔導機制必須要有充足的輔導資源與人力,給予特殊學生到位的身心輔導,並集結社區、家庭等相關資源共同協助。如果行為人先前已經屬於觸法或曝險少年的類型,更需要有足夠的校園輔導資源來銜接少年輔導委員會、少年保護官等少年輔導及司法系統。

    王婉諭接著指出,校園輔導機制非常重要,但是他卻沒有信心現在的校園能做好這件事,因為事實是,老師們並沒有獲得足夠的協助。七年前,學生輔導法就已明確訂定法定專輔人力配置規範,但直到他去年質詢教育部,仍發現校園聘不足額。除此之外,專輔人員和輔導老師的雙軌亂象以及行政業務繁雜,更導致了三級專業人員人力不足及流動率過高,讓整個校園輔導環境出現非常不穩定的結構。而專輔人員一年一聘,更談不上可以延續性的提供學生協助。

    立委賴香伶表示,這起悲劇提醒我們,學生在面對困境時需要得到及時的支援和協助,賴香伶將持續關注教育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呼籲政府積極採取措施,加強輔導體系,以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安全,並監督教育部改善中小學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減少校園不幸事件的發生。

    侯俊良強調,要根本解決校園「學生攻擊事件」問題,教育部應盤點檢討並進一步提出:事發當下及事後的做法所需經費及法規,包括當事學生校園臨時安置、後續學生離校短期安置,以及學生回校的評估機制、銜接計劃,更重要的是學生家庭功能評估,發揮家庭輔導功能,以上要兼顧學校安全、學生行為改變輔導、學生學業學習及家庭服務(家長管教方式輔導、家長職場配合、⋯)。這些面向涉及教育部門以外的其他部會合作,需要行政院跨部會協調教育、社政、勞政部門給予充足的經費,並提出相關法規修訂及預防人員、處理人員、輔導人員設置,同時研擬家長課責、運轉機制等相關規劃。

正視家庭教育與家長管教責任

    要有效減少校園衝突事件,除釐清各種事件的可能成因,更應務實看待學校遇到的難題,目前學校教育已然承載過多責任,而同樣重要的家庭教育卻日趨式微,有不少師生衝突或校園事件,其實都有家長忽略管教責任與親子教育的因素,這絕非透過單向強化學校責任、加重教育人員負擔就能解決的。因此,全教總再次呼籲:

    1、正視中小學人力、資源不足的困境,請教育部編列處理學生攻擊事件的專責人員,並寬列處理案件所需經費,讓學校更有空間妥為處理學生衝突與攻擊事件。

    2、正視家庭教育與家長管教責任,針對學校難以管教之學生,修法課予家長管教義務,建議修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條文如附註)並由行政機關以行政罰方式強制家長需參與親職教育講習或課與罰鍰,以落實家長職責。

    台灣中小學教育曾有過親師緊密合作的年代,曾幾何時,親師衝突已成校園的日常風景,這不僅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也傷害台灣國教品質,親師合作不應是口號,而是有效減少校園事件的關鍵。

附註:

正視家庭教育與家長管教責任,針對學校難以管教之學生,修法課予家長管教義務,建議修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增修) 第 51-1條:兒童及少年發生違反刑法或嚴重侵害他人權利之行為時,學校依輔導管教學生辦法或其他相關法令所進行之輔導管教措施,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應予配合。

(增修)第 99 條: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違反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一之一條規定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

(增修)第102條:父母、監護人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有下列情形者,主管機關應命其接受四小時以上五十小時以下之親職教育輔導:

一、未禁止兒童及少年為第四十三條第一項第二款行為者。

二、違反第四十七條第二項規定者。

三、違反第四十八條第一項規定者。

四、違反第四十九條各款規定之一者。

五、違反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一之一條規定者。

六、使兒童及少年有第五十六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

依前項規定接受親職教育輔導,如有正當理由無法如期參加,得申請延期。

不接受親職教育輔導或拒不完成其時數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經再通知仍不接受者,得按次處罰至其參加為止。

依限完成親職教育輔導者,免依第九十一條第一項、第九十五條第一項、第九十六條第一項、第九十七條及第九十九條處以罰鍰。

這篇文章 【新聞稿】拒絕再有校園悲劇 全教總:正視校園無助 系統性解決校園安全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屈打成招再苛扣冤獄補償金 蘇建和三人究竟虧欠司法什麼?民間團體回應憲法法庭不受理裁定之記者會

2024, January 4 - 11:49

文/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台灣冤獄平反協會、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上週五(2023年12月29日),針對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3位冤獄受害人聲請《刑事補償法》第7條造成冤獄補償金被不當扣減一案,憲法法庭以9票同意、3票不同意(另有3名大法官迴避)作成「不受理裁定」,再度重挫3位受害人獲得公平正義的機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台灣冤獄平反協會、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等7團體對此結果深表遺憾,爰聯合發布聲明如下:

一、刑求取得的自白,卻成為苛扣補償金的理由

從18歲到39歲,自蘇建和等3人被指訴犯罪的那一刻起,他們用了長達21年的時間,證明自己的清白。此一重大冤案的主因之一,便是警方為了取得犯罪自白,而刑求蘇建和等人。

針對蘇建和等人遭嚴重刑求的事實,監察院曾糾正法務部、警政署。在最後認定蘇建和等無罪的判決中,法院也綜合「看守所同舍房證人證詞」、「入所身體檢查結果」、「領用止痛藥紀錄」等,認定蘇建和等確實有遭刑求。而荒唐的是,當蘇建和因冤獄而向法院聲請刑事補償時,法院卻認為沒有刑求,以他自白犯罪而具「可歸責事由」,而將補償金扣減到通常數額的1/3以下(3人合計1584萬)!此一荒腔走板的判斷,居然也被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所接受。

簡單來說,這等於法院對於被刑求、坐了11年多冤獄的被告說:「雖然你被刑求,但因為還是有自白犯罪,所以必須扣減你的冤獄補償金!」

司法以此粗暴、傲慢的態度對待被冤枉的受害人,何止欺人太甚?

二、違憲條文雖修法刪除,也救不回受害人被剝奪的權利

鑒於「可歸責事由」在實務運作上的問題,司法院主動提案刪除,並已於2023年12月15日經立法院完成三讀。此次被刪除的,正是蘇建和等向大法官聲請宣告違憲的《刑事補償法》第7條。

然而,違憲條文雖已被刪除,但卻沒有任何的方法,可以補償蘇建和等人所受的不公平對待。

在修法過程中,民間司改會綜整了過去12年來所有或刑事補償的案件,其中因具有「可歸責事由」而被扣減補償金的案件,總共有299人(占總獲償人數的23.6%)。假設由全台各賠償機關平均處理,每個法院也僅有不到10件的案件。因此,民間司改會也提出修正草案,希望過去被扣減補償金的受害人,能夠有聲請重審的機會,但卻未獲司法院及立法院接受,而沒能通過。

三、大法官未能積極捍衛冤獄受害人權利,令人遺憾

在立法上未能增訂溯及適用條款後,蘇建和等3人最後的機會,就只剩下大法官。但大法官卻以程序理由,以9:3不受理顯有違憲情形的本案(黃瑞明、詹森林、謝銘洋3位大法官提出不同意見書)。

白話地來說,大法官於112年憲裁字第149號不受理本案的原因是:

針對過去的案件聲請憲法訴訟,只有「刑事確定裁判」不受時間限制。因為「刑事補償案件」不是「刑事確定裁判」,而本案到現在已經過了太久的時間,因此憲法法庭程序上就不予處理。

我們認為,大法官據以不受理的理由,有商榷空間。對於冤案受害人的正義回復,不應該有保固期。

首先,從形式上來看,作成刑事補償決定的機關,就是各法院的「刑事庭」。程序上來看,審理程序涉及了刑事證據的判斷。從審理內容來看,法院也會透過「可歸責事由」,來判斷「受害人的無辜,是不是真的那麼無辜?」其實,這就是在受害人被認定無罪之後,還再次審酌案件事實中「受害人哪裡可疑?如何『罪有應得』?」,以至於不配拿到太多的賠償!

從蘇建和案來看,刑補法院的言外之音就是:「既然你沒做,那被刑求也不可以承認。既然你自白了,導致法院之前把你錯判成有罪,那扣減冤獄補償金也是剛好而已!」

實務上,法院將刑事補償事件,質變為對冤獄受害人「殘餘罪嫌」的審判--從案件事實來看,如果是一個「沒『那麼』無辜的無罪被告」,就要扣你的補償金!過去的冤獄受害人長期面臨此種窘境,大法官卻又以不是「刑事確定裁判」為由輕輕放下,實在令人遺憾。

四、改革刑事補償制度,停止對冤獄受害人的羞辱

刑事補償案件,具有「國家」作為加害者,人民為「受害人」的特性。冤獄補償金的給予,絕對不是受害人卑微的請求,而是回復正義的基本要求。

法院對於冤獄受害人補償金的不當苛扣、修法過程對於正義回復的視若無睹、大法官錯失保障受害人憲法權利的機會,都彰顯了司法機關缺乏了積極反省能力,同時也是對於冤獄受害人的二次羞辱!

對於刑事補償法的制度性問題,民間團體共同提出4項訴求如下:

  1. 對過去適用《刑事補償法》第7條被扣減冤獄補償金的案件,立法院應盡速修法給予適當的救濟機會。
  2. 就聲請重審的期間,《刑事補償法》第22條規定超過5年就絕對不得提出,有違憲疑慮,司法院應研議修正,盡速送請立法院審議。
  3. 就過去及現在發生的刑求、酷刑,以及冤獄受害人的社會復歸、支持、名譽回復,國家人權委員會應調查、釐清目前的制度性缺失。
  4. 針對人民遭受刑求或其他偵查中國家權力的不當對待,立法院應盡速通過《禁止酷刑公約施行法》,建立完整的預防、調查及補救機制。

這篇文章 【新聞稿】屈打成招再苛扣冤獄補償金 蘇建和三人究竟虧欠司法什麼?民間團體回應憲法法庭不受理裁定之記者會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籲請政府翻倍加碼保母獎助金

2024, January 4 - 11:45

文/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籲請政府翻倍加碼保母獎助金
穩定留任、擴大招募保母人力,支持家庭雙薪育兒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今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記者會一開始,托盟召集人劉毓秀從由各項托育政見推疊起的高塔之下抽出最底層的基石,高塔隨之崩盤,基石上寫著斗大的「保母人力荒」,由此呼籲政府,在建置公共托育服務的同時,不能忽視充實保母人力!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說明,據2022年統計全台共27,134名保母,50歲以上佔61.9%,這16,817位保母5-10年後將陸續退休,人力攔腰折半,使家長越來越難找到保母。保母薪水「勉強可餬口,但難以養家」使年輕、有照顧專業的人才不願意從事。對此,他呼籲衛生福利部調整「準公共居家托育人員提升托育服務品質獎助金」,不變申請資格,但獎金由現行一年12,000元,翻倍為24,000元起,並再依收托人數加碼至上限四位幼兒,舉例:穩定收托一名幼兒,一年24,000元,等於每月幫保母加薪2,000元;收托兩名幼兒,一年36,000元,等於每月加薪3,000元,肯認支持保母穩定收托兩位托兒。透過獎助金,兼顧保母人力的徵才與留才,讓保母持續支持家庭雙薪育兒,也讓保母成為薪水適足、值得久任的好工作。

全國托育人員協進會常務監事王力玉從事托育工作20年,期許再做下一個20年,「友善溫馨的家庭」是他對居家托育的形容。他分享,托育的孩子們、自己的兒子形同兄弟姊妹一起長大,家長加班、出差、幼兒園腸病毒停課,孩子需要臨時後援,他盡力配合,具彈性的服務是托嬰中心、幼兒園、定點臨托無法取代的!但保母不夠,且收托名額有限,所以他呼籲年輕人投入保母工作。他也分享,針對政府核發的獎助金,保母們運用在更新、添購托育設施設備、教玩具、或繼續進修,保母們致力成為家長的神隊友,也期許政府能夠成為保母的神隊友。

全國托育人員協進會理事邱瑀屏擔任居家保母10年也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她分享在保母自孩限制逐步放寬後,她終於能收托到第三名、甚至第四名托兒,有效支持家庭經濟,也兼顧自己的孩子。他很喜歡孩子,喜歡托育工作帶來成就、感動、更與家長成為互助的好夥伴,像是,托育合作前的「售前服務」-到新手家長家指導餵奶;家長與他喬好懷孕時間,確保有送托名額;家長出國、臨時有事需要托育,他絕對是家長安心、放心的後援,也有賴家長的支持,今天他才能夠出席記者會。最後,他感謝政府提供保母在職課程,呼籲保母們持續精進照顧職能,將這份工作做得長久,更誠摯邀請大家加入居家托育的行列!

「因為有保母,讓我有生二寶的勇氣」育兒家長代表呂佳旻分享,保母不僅照顧孩子,也幫助他兼顧就業跟家庭。他說明送保母可依孩子的狀況,決定停托的時程,是機構式照顧無法比擬的,例如:大寶托育到幼幼班入學前,二寶則是小班入學前,原本擔心二寶晚進入團體生活,會適應不良,沒想到約一週後,孩子就把學校當自己家。再來,保母的收托彈性,展現在全日照顧大寶十天,讓身心狀況不佳的他安心休養;新冠肺炎期間,全日托育未確診的孩子22天,讓孩子安全度過疫情;孩子上幼兒園後,學校備課日、寒暑假,保母皆可臨托,讓他與先生不用一次用盡特休假。最後他說,他受惠於托育補助很多,觀察保母大多平均收托2位孩子,期待政府正視保母應有合理的薪資待遇,得到社會應有的尊重與回饋。

台灣勞工陣線副秘書長楊書瑋指出,台灣長期不重視照顧產業,至今從業人員嚴重不足正是後果,對此,照顧產業紛紛提出加薪政策,包括社工、護理、教保人員。他說明,台灣勞陣長期主張社會服務公共化,不能仰賴市場滿足需求,以疫情為例,就算政府發津貼,民眾也買不到口罩。因此,健全托育制度,居家保母正是最重要的一塊拼圖。當前民眾不願意當保母,大部分是因為薪資不足,尤其保母作為自營作業者,必須自行負擔成本、承擔職業風險。對此,他強烈呼籲政府應提高保母獎助金,達到招募留任優秀保母、提高保母勞動條件,支持女性重返職場、給幼兒更好照顧等多贏的效果。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首先提出兩個數據,2013年新生兒人數20萬、2023年預估不到13萬;2013年30-34歲育有三歲以下幼兒的女性就業率快六成,2023年拉高來到72%。顯示雙薪家庭為主流,女性生育後不輕易離開離場,所以,雖然新生兒人數驟降,但托育需求快速上升,更要大力呼籲招募保母。他肯定政府提供保母托育補助,降低家長負擔,而保母短缺則是當前的緊迫議題,期待政府再多盡一份心力,招募更多保母,支持家長,尤其是女性持續就業。

最後,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強調,保母正是解決台灣長年低生育率、低女性就業率「頭過身就過」的第一關,當前總統候選人皆未處理保母人力缺乏、保母低薪的問題。家庭養育兩孩,勢必要雙薪,媽媽要就業,最希望有近便、可靠的保母服務,他呼籲,選舉要到了,新當選的總統務必先顧住保母這一塊,而低生育率攸關國家安全,雖然保母獎助金制度由衛生福利部主責,但應該由行政院推動,總統必須將視之為重要且基本的關鍵政策!

這篇文章 【新聞稿】籲請政府翻倍加碼保母獎助金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