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RSS feed
紀錄、捍衛、行動
已更新: 2 小時 51 分鐘 前

【新聞稿】多一分理解,讓跨性別好一點 ──《台灣跨性別族群生活處境報告》發布

2024, January 18 - 14:00

文/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主持人:杜思誠(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秘書長)

近年來跨性別在國內外的媒體與社群平台上,能見度與討論度皆逐漸提升。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的國內民眾,甚至是順性別(意指性別認同與出生時指定性別相同的人)同雙性戀社群,普遍尚未有機會認識跨性別親友;針對跨性別權益的討論,往往不經意落入僅為「議題」上的討論,未能深刻理解,這些討論涉及的是一位位活生生的「個人」。

本會(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自1998年成立以來,長期陪伴LGBT社群,關注LGBT權益,不僅於2010年便開始致力為跨性別社群提供支持與陪伴,包括提供跨性別諮詢服務,舉辦跨性別聚會與講座;更在近年進行調查以瞭解跨性別學生的校園處境,包括《2020台灣同志(LGBTQ+)學生校園經驗調查報告》及《2021台北市跨性別學生校園處境調查》,今天特別舉辦這個記者會,並邀請跨性別當事伙伴、長期投入跨性別權益倡議及服務的NGO工作者、學者一起來發聲。

發言者:彭治鏐(同志諮詢熱線副秘書長)

為了了解台灣跨性別社群在「日常生活」、「職場經驗」、「就醫經驗」等三個生活面向的處境,本會進一步自2022年至2023年進行研究,完成三場焦點團體與一份網路問卷調查。最終,完成了這份《2023台灣跨性別族群生活處境報告》,希望透過這份報告,呈現台灣跨性別社群的真實日常生活、職場與醫療經驗與處境,並提出分析與建議,希望台灣社會能對跨性別社群有多一分的理解,讓每一位跨性別能過得好一點!

研究方法與受訪者基本資料

我們於2022年5至7月舉辦三場焦點團體,主題分別為「日常生活與社交生活」、「職場經驗」、「醫療經驗」,將所蒐集的資料作為後續擬定量化問卷題目的基礎;隨後於2022年10月28日至2023年1月31日之間,進行「台灣跨性別族群生活處境」網路問卷調查,最終回收的問卷有效份數為832份。

這832位跨性別受訪者的年齡分佈在10至65歲之間,唯未滿20歲者較低佔14%、40歲以上者也僅佔7%。受訪者的主要生活縣市,有45%為雙北地區,南部地區(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佔17%,其他地區則佔38%。至於工作狀態,51%的受訪者有全職工作、30%為學生、9%兼職工作、5%待業中、2%無業也無尋找工作的需求、3%其他。

性別認同為複選,我們將選擇女性或跨性別女性者歸類為跨性別女性,佔整體的36%;選擇男性或跨性別男性者歸類為跨性別男性,佔24%;選擇中性、非二元、性別流動及酷兒歸為非二元性別,佔27%,其他認同佔13%。出生指定性別,男性佔48%、女性佔43%。受訪者中有半數(54%)總是以符合自身性別認同的外貌打扮生活,但也有近兩成(19%)的受訪者很少或從未以理想的外貌打扮生活。至於受訪者接受過的跨性別相關醫療行為(為複選題),高達53%的受訪者從未接受過任何醫療行為、38%有接受賀爾蒙治療、24%有過醫美經驗、摘除性器官和重建手術各僅有8%、7%。已變更身分證上性別欄的受訪者,僅佔7.7%。

研究結論

本調查針對跨性別社群在「日常生活」、「職場經驗」、「就醫經驗」等三個面向的生活經驗進行分析,除了描述性的分析呈現之外,我們更進一步針對不同的年齡(未滿20歲、20-29歲、30-39歲、40歲以上)、性別認同(跨性別女性、跨性別男性、非二元性別)、生活地區(雙北、南高屏、其他地區)、親友支持度(高分組、低分組),進行交叉分析。最終歸納出以下六點結論。

一、社會對於跨性別理解不足,跨性別自在出櫃仍有困難

根據本調查,跨性別的出櫃對象最常見的是親近朋友(77%),其次為父母之一(56%)、同學(53%)與兄弟姐妹(53%),其他對象(普通朋友、師長、親戚、主管、陌生人)則較低。再者,約半數的受訪者覺得要向職場主管(52%)、同事(48%)、醫護人員(45%)說明自己的跨性別身分,感到麻煩或不容易。綜合本調查數據,除了親近朋友之外,跨性別在大多數的人際關係與生活情境中,都面臨出櫃困難。

即使在親近朋友及家人這兩種跨性別者最常出櫃的對象,對於跨性別有正確認知的比例也僅有43%、24%。他人對跨性別的正確認識程度偏低,可能是目前跨性別出櫃的主要困難。如果遇到跨性別需要出櫃的場合,因社會大眾對跨性別認知不足而造成對其認同、打扮與行為的誤解,會增加跨性別說明與溝通的成本,以及遭受差別對待的風險,便會降低跨性別的出櫃意願。

二、日常生活中性別二分的空間與制度造成跨性別長期身心壓力

本調查發現對跨性別社群來說,避免前往眾多公共空間,特別是僵化性別二分的公共空間,以及遇到各種有壓力的日常生活情境之經驗,皆相當常見。這些經驗不僅明顯影響跨性別的日常生活狀態、求學與生涯發展、使用政府資源與行使公民權,更讓跨性別長時間減少與人互動或社會連結,並經常在日常生活中處於一種「備戰」狀態。舉例來說,使用公共廁所對許多跨性別來說,確實充滿壓力與倍感困擾,不僅是盡量不前往或以原生性別外貌前往的主要公共空間之一,更是會遇到被人質疑、注視打量的經驗(40%),甚至有跨性別者直接選擇憋尿不如廁(32%)。此日積月累的長期壓力,明顯會對其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而對跨性別造成困擾與壓力的公共空間,在本調查中也並非僅有公共廁所,實則涵蓋了許多相當日常的場合與情境,如大眾溫泉、游泳池與健身房、學校、洽公、投票等。

三、跨性別普遍遭遇過不友善的求職或職場經驗

雖有五成多的受訪者認為其職場對跨性別族群是友善的,但仍有超過兩成(22%)的受訪者在其主觀感受不友善的職場中工作,且約五成的受訪者表達向主管(52%)、同事(48%)出櫃困難;僅有不到兩成(17%)從未在職場中遭受不友善的對待,甚至在遇到不友善對待後也不敢申訴、求職時曾因為跨性別身分被拒絕的比例皆達17%。這些情況會使跨性別無法發揮潛力全心投入工作,而職場是個人收入與成就的重要來源,也是許多人一天所花時間最久的場域之一,不友善的職場會造成生活壓力,並使跨性別面臨經濟不安全、生活不穩定、職業選擇與成就受阻的困境。

四、跨性別普遍遭遇醫療困境,影響其健康權益

在醫療場域中,雖然有57%的受訪者認為當醫護人員知道其跨性別身分時仍是友善及專業的,仍然有一定比例的跨性別由於性別因素而遭遇困難:叫號時醫護人員使用原生性別稱謂(56%);就醫過程中被懷疑身分(24%);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在就醫時會穿著打扮為原生性別的樣貌(21%);在醫療過程中被醫護人員凝視、討論甚至感覺被異常化看待(14%)。上述種種情境皆影響跨性別者的醫療可近性,有些跨性別者在生病時不敢就醫,影響其健康權益。且台灣的跨性別醫療資源存在明顯的區域落差,僅有雙北地區資源稍較充足,其餘地區的資源均明顯不足,非雙北地區的跨性別者負擔更高的醫療成本與健康風險。

五、親友支持度與跨性別的生活處境有高度相關

本調查發現身旁親友的支持度,與跨性別的正向經驗與處境,呈現顯著的高度相關。親友支持度較低的受訪者,在日常生活面臨出櫃的情境有較大的困擾與壓力,在求職及職場中工作比較會選擇隱藏身分,認為和同事或主管出櫃是困難的;在醫療方面,親友支持度較低的受訪者比較不敢以跨性別身分與醫護人員互動,比較不願意就醫,在有需要時也比較不會尋求親友陪同就醫。

我們推測可能有以下原因,首先,當跨性別者獲得親友的支持,代表他們有比較多正向的出櫃經驗,因此可能比較有勇氣向親友以外的其他人出櫃。其次,跨性別者獲得親友的支持,也比較有力量和資源來因應對外人出櫃後的挫折與困難。反之,當跨性別者缺乏親友的支持,比較難有出櫃正向經驗,也比較缺乏面對外面世界的力量和資源。整體來說,親友的正向支持能減少跨性別在各種公共場合與情境的焦慮與壓力,提升其回應日常生活中他人敵意的心理韌性、因應與調適能力。

六、不同性別認同的跨性別處境不同

在本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同性別認同的跨性別所面對到的性別處境,呈現明顯差異。

跨性別女性的社會壓力與負面經驗明顯高於跨性別男性與非二元性別。社會對於跨性別族群的印象,多半聚焦在跨性別女性,而她們也承受最多社會壓力。跨性別女性在家庭中自在打扮的壓力明顯高於非二元性別與跨性別男性;在求職過程或職場中隱藏身分的比例較低,出櫃程度最高,但隨之而來的歧視或不友善經驗也最多,例如因為跨性別的身分求職時被拒絕,或是在職場中被同事或上司差別對待的比例也都是最高。

跨性別男性比起跨性別女性及非二元性別,更能自在地以認同的樣貌生活,但其擔心出櫃程度與對出櫃的不自在程度較高,在求職或職場中隱藏身份的比例也較高。這可能反映社會大眾對於出生指定性別為女性但打扮陽剛、男性化的外貌,有著較高的接受度。此外,社會大眾對跨性別男性的討論度較低,較不易意識到這個族群的存在。跨性別男性較不易被「識破」,比較有選擇不現身的機會與策略,但也對於被出櫃有比較大的擔心和焦慮。

非二元性別(包含中性、性別流動與酷兒)的整體壓力相對跨性別女性及跨性別男性較低。非二元性別在外表或聲音表現較彈性或中性,在性別角色已經比較鬆動的現代台灣社會,可能較不會擔心因外在性別表現而有曝光的風險與壓力。不過另一方面,此也可能來自於國內社會對非二元性別的性別認同概念認識不足、缺乏討論,非二元性別在公共場合出櫃此身分得到的反應,可能不全然是對方的敵意與偏見,更多的是充滿疑問與不理解。

本會建議

透過本次調查所發現的上述研究發現與結論,明顯可見國內跨性別社群的生活經驗與處境,仍然處處面對著困難的艱辛處境,亟需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投入資源。本會基於這次的研究結論,共有以下五點具體建議:

  1. 協助親友更認識跨性別,提昇成人性別平等教育。
  2. 增設不以性別為區隔的性別友善空間,降低跨性別者的日常生活壓力。
  3. 政府與企業合作打造跨性別友善職場。
  4. 從醫事人員教育、醫療場域規劃與醫療資源建置增進跨性別友善醫療。
  5. 政府應降低跨性別者變更法定性別之門檻。

記者會中,我們也邀請了二位跨性別當事人,分享其在台灣的生活經驗與遇到的困難。首先發言的是跨女朋友VIVA,她分享了在公共空間中,跨性別女性常會因身份證上性別欄和她的外貌形象不符,而遭受到來自社會大眾、職場甚至是警察的歧視;而另一位跨男朋友Deven則分享了在他的職場經驗,如公開的人事資料而讓跨性別身份「被出櫃」,或同事之間的耳語,甚至因而有了差別對待,也讓Deven期待職場能有更具體的跨性別友善政策。

另外,我們也邀請了三位專家學者,台大城鄉所畢恆達教授、勵馨基金會多歧中心陳鶴勳督導、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的簡至潔秘書長,分別就性別空間與設計、社會工作實務經驗及變更法定性別的強制手術要件等面向來作回應。

發言者:VIVA(跨性別女性)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好,我叫Viva,是一名跨性別女性。如大家所見,我以社會化女性的外貌之於這個社會生活著。身為一名跨性別女性身份,在身份證上依然被標示為男性的我,其實生活中會遇到需多難處。

比如說我們時常面臨如廁困難,我們進入女廁容易被誤會是否別有意圖?而以我們的外貌,進入男廁卻會面臨更多危險與困擾。在職場上,我們時常會招受性別外貌上的質疑,進而懷疑我們的工作能力。在過去,錄取我的主管就招受頂頭上司的質疑說:為何要錄取我這樣的員工?而在很多需要確認身分證的場合,更是常發生質疑我們身分證註明性別上不符的質疑。

尤其,在警察同仁執行勤務時,我不只一次被警察同仁,大聲質疑我的性別,造成尷尬地處境。而在去年,第五屆跨性別遊行身為主持人之一的我,在結束遊行工作後,與友人至KTV歡唱,在離開時,因為與路人發生爭執,卻被對方公然罵我不男不女做為羞辱,而警察抵達處理糾紛時,卻覺得對方沒什麼問題,而輕易放人離開,我與警察爭執為何輕易放其離開?非但受到警察同仁惡劣對待,甚至有警察同仁以「你也不看看你長什麼樣子?」,進行外貌上的羞辱。身爲跨性別者,時至今日這個社會因為不了解跨性別者,對我們依然存在許多歧視。

今天希望以我自身的經歷,讓大家理解,社會對於跨性別的歧視,雖然已經較過去有改善許多,任然有需多歧視仍然存在,願未來大家能夠理解,跨性別者與你我都一樣是生活在這個國家社會的一份子,請給予我們更多的理解與尊重。

發言者:DEVEN(跨性別男性)

我是Deven,是一位跨性別男性。
我不像Viva一樣面對到直接的歧視或攻擊,如同報告所述,身為跨男也許較容易隱身,但相對的也有更大的出櫃壓力。
對我而言,職場正面臨極大困境。
之前公司的員工系統,是可以查找其他同仁的資料,方便跨部門聯繫,但這個頁面上會顯示性別,而且不能更改也不能關掉不顯示,所以我就這樣「被出櫃」,而且還是面向全公司。
後來輾轉得知,有其他部門的人來問我同事:「Deven 到底是男生還是女生」,在對跨性別完全不了解的狀況下,又會有更多猜測和誤解,甚至同事間也傳來傳去說我不男不女。
這樣的流言蜚語一直存在,甚至也會因性別而遭受差別對待,但並非主管同事不友善,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接觸過跨性別。
想要打造友善職場的第一步就是正確認識跨性別,也期待政府與企業合作,一起找出適合的制度方針,創造更友善的工作環境。

發言者:畢恆達(台大建築城鄉所教授)

台大城鄉所的畢恆達教授分享了「去性別」的觀念,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活動、設計及空間可以去除傳統性別二分,如在校園,學號、玩具及打掃任務其實可以不用依男女區分;而一些競賽比賽也可以依其專業而非男女性別,如金曲獎及金馬獎的最佳演唱或最佳演出;而在語言上,近年捷運系統已用「各位乘客」取代「先生小姐」、用「chair person」取代「chair man」這些都有助於讓台灣社會更加性別友善。

畢恆達教授最後也強調,整個改變的過程就讓台灣社會看見傳統性別二分的問題,也將是一個學習性別多樣性的過程。

發言者:陳鶴勳(勵馨基金會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督導)

我們中心是在2019年成立,主要是服務遭受性別暴力的多元性別者,其中也包含了跨性別。在我們的服務經驗中,我們都發現大部分跨性別夥伴,和這份報告顯示的一樣,日常生活充斥著許多的不友善與社會排除的情境,光踏出門就必須不斷面對異樣眼光與言語,成長過程中好像就只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壓抑真正的自己,去符合這個社會期待的樣子、另一個是勇敢地做自己,但就會遭受到各種質疑或性別暴力。而我想特別強調,有穩定收入這件事對跨性別夥伴來說,更為重要。因為跨性別夥伴在現在的社會環境出櫃與活出自己,就可能意味著連面試機會都拿不到,或是出櫃後遭遇職場霸凌與性別歧視後身心狀況不佳、難以申訴進而離職,陷入至經濟不穩定、求職困難的困境。最後,我們中心因陪伴一些跨性別夥伴的經驗,加上 #Metoo 運動的關係,我們以「一位跨性別男性遭遇職場性騷擾」的生命故事為本,寫了一本實務筆記,讓大家可以更貼近地理解到跨性別者的生命與職場處境,有興趣的人可以在勵馨的官網下載,謝謝大家!

發言者:簡至潔(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

我主要想針對變更性別取消強制手術來回應:嚴苛的手術要件,造成跨性別者生活嚴苛考驗,從這次熱線調查的數據,以及伴盟2020年調查的數據都顯示,目前尚未更換性別的跨性別者穩定維持在九成,也就是有九成的跨性別者,他們有可能持著不符合性別認同的身分證,在需要出具證件的場合,都是他們的壓力與焦慮來源。台灣在2011年總統府國家諮詢委員會就提出應該要放寬變更性別登記要件,取消性器官摘除手術的要件,隨後在2013年兩公約首次國際審查會議上受到關注,並在2017年與2023年連續兩次的結論性建議中,要求台灣政府廢除強制手術要件。伴盟在這漫長時日裡,也代理多位跨性別者進行司法挑戰,除了2021年跨性別女性小E已經成功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贏得全面勝訴,目前也獲得大法官協同意見書、不同意見書、以及最高行政法院等重要判決,直指性別認同屬於基本人權,手術要件和性別認同並無實質關聯。而事實上,全世界已經有超過50個國家變更性別無需手術。我們期盼行政院早日改弦易轍,廢除手術要件,不要再讓跨性別者因為身分證持續煎熬。

記者會最後,熱線秘書長杜思誠提到,目前變更法定性別的門檻過高,在本調查中僅有7.7%受訪者有變更法定性別,高達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未變更法定性別;但日常生活有太多情境需要用到身分證件,小至超商領貨,大至就醫、投票,無法變更法定性別造成跨性別在生活上的處處困難,權益也受到很大的影響。此外,本調查更發現,無論跨性別者有沒有變更法定性別,外貌打扮、言行舉止都遭遇他人眼光的檢視和質疑。因此,如何讓大眾更正確認識與理解跨性別、如何營造友善職場與友善醫療,都有賴政府提出更具體的政策。關於性別友善空間(例如廁所、宿舍等)的討論與設置,在一些有的良好設計與規劃的實際案例上,是可以同時兼顧該空間本應就該具備的隱私、安全與衛生需求,而這的確更仰賴政府能縝密規畫出更多良好的實務範例,與提供更充足的社會溝通與對話,讓民眾在生活中實際體驗與理解到性別友善空間,可以讓人人都用的安全、自在與舒服。

這篇文章 【新聞稿】多一分理解,讓跨性別好一點 ──《台灣跨性別族群生活處境報告》發布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經民連對此次大選的解讀及呼籲

2024, January 18 - 13:10

文/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公民陣線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結果,民進黨提名的賴清德與蕭美琴勝出,成為民主化後首次出現單一政黨連續三次贏得總統大選;然而,同時舉行的國會選舉,卻形成三黨均不過半的版圖,執政的民進黨失去國會多數席次,甚至失去國會最大黨地位。台灣經濟民主連合與台灣公民陣線今日(1/18)上午舉行記者會,說明我們對於此次大選結果的解讀以及對選後政局的呼籲。

陳方隅:民意選擇延續外交國防兩岸政策,但應正視低薪、高房價等「四大民怨」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理事陳方隅教授指出,此次選舉中國國民黨以「票投民進黨,孩子上戰場」的聳動口號攻擊執政黨,標舉「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一面說自己要在外交與國防遵循蔡英文路線,一面又批評執政黨與中國對抗是「搞義和團」。選舉結果由執政黨籍的賴清德與蕭美琴當選,清楚表達台灣人民選擇延續蔡政府的「四個堅持」外交國防兩岸政策,拒絕親中路線,讓台灣繼續維持經濟自主與政治自主,繼續邁向「世界的台灣」。

陳方隅強調,這是民主化以來,第一次出現單一政黨連續三次贏得總統大選,顯然選民明確拒絕了「九二共識,一中原則」這類將台灣與中共連結的概念。然而,本次選舉,民進黨失去國會多數,意味著人民對過去這段時間以來政府的表現,確實有許多不滿意之處,尤其是針對低薪、高房價、社會安全保障不足與微型企業疫後經濟復甦困境等「四大民怨」。許多人批評民進黨一黨獨大,就政治學定義這個指控並不正確,但不可否認的是人民在賦予民進黨第三個任期執政授權的同時,選擇讓民進黨成為國會少數,很顯然地,期待國會制衡行政權,期待民進黨人更謙卑地行使執政權力,不圖謀私利,確實是民之所欲。

陳方隅指出,台灣總體經濟數字以及對外貿易在這幾年的表現加,然而人們感受到的是貧富差距增加,以及許多行業的薪資停滯。在Covid-19疫情的絕大多數時間,政府防疫政策執行成效佳,讓人們得以維持正常生活,但在疫情後期與疫後復甦階段也確實出現了政府信任度下跌的破口。柯文哲對於前述政府施政的長期內政沉痾,也沒有提出明確有效的政策解方,但是,民眾黨的高得票,確實在此次大選中成為民怨的出口;未來,民進黨政府應該在社會、經濟政策上積極面對低薪、高房價、社會安全保障不足與微型企業疫後復甦困境等四大民怨。

陳俊宏:呼籲朝野三黨堅持民主價值,莫走回頭路
台灣公民陣線執委陳俊宏教授表示:國民黨立委有高比例的地方派系家族勢力代表,擔憂其主導地方政治之餘,再透過派系家族立委行使職權,甚至在國會三黨不過半的結構下,透過「藍白在野大聯盟」藉由預算審查、法案杯葛等手段,染指國家經費。此外,部分在野黨政治人物於選前喊出廢除婚姻平權法案、廢除不當黨產處理條例、重啟與中國的貨貿與服貿;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更曾主張廢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五之三條的政治談判紅線條款等。陳俊宏強調,人民選擇讓民進黨失去國會多數的目的,意在制衡行政權,而非選擇「黑金威權復辟」或「開民主倒車」,呼籲朝野立委:堅持民主價值,莫走回頭路,台灣公民社會不容民主倒退,必要時,人民會挺身而出,捍衛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

陳俊宏補充,有主權國家地位才有完整的民主,為了延續台灣的自由民主憲政體制,為了維護幾代台灣人努力的民主成果,為了確保台灣世世代代子孫「選總統」的權利與「罵總統」的自由,呼籲國會各政黨共同體認「全民自主國防政策」必須延續,「民主防衛機制」必須強化,切莫杯葛政府相關預算及法案。在此提醒賴清德總統當選人,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與統戰滲透,強化自主國防與健全民主防衛機制刻不容緩,不應以「朝野欠缺共識」為由加以擱置,應以更周詳的政策方案、更清晰的說理分析、更誠懇的溝通說服,尋求全體國人包括國會在野黨團的共識。

賴中強:呼籲賴清德開啟與公民團體的全面對話,參考「公民政綱」化解四大民怨
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指出,民進黨政府面對總統票與立法院「雙少數」的困境,如何找回與民間社會的連結以及重新取得社會大眾信任,是新任總統的當務之急。選舉期間,賴清德已親自承諾將定期與社福團體會面溝通;一月八日,十四位太陽花運動發起人及參與者記者會的共同聲明也明確指出「呼籲民進黨與公民團體及本土小黨選後重啟合作對話,邁向健全政黨體系之路,並就經濟民主連合智庫與台灣公民陣線所研擬2024公民政綱進行對話」,我們相信這樣的溝通對話,將有助於凝聚國人共識,也將有助於民進黨政府走出「雙少數」困境。

賴中強補充,針對此次大選所凸顯的四大民怨,經濟民主連合智庫與台灣公民陣線所研擬的《2024公民政綱》也已提出應對方案。針對低薪問題,第30號公民政綱主張「強化薪資協商,擺脫青年低薪困境」,針對高房價問題,第16號公民政綱主張推動「共有產權住宅」讓青年與首購族可以市價六五折購得可負擔的住宅,針對社會安全保障不足問題,第27號公民政綱主張「國民老年生活保障每月至少八千元,不足者一律補足」,第28號公民政綱主張「建立排富型兒童成長津貼」,關於微型企業疫後復甦困境,第39號公民政綱主張「制定微型企業發展條例,振興小民經濟」,我們非常樂意就這些政策建議與新總統、新國會對話。

賴中強:借鏡立陶宛,建立兼顧「國家團結對外,內部制衡監督」的健全政黨體系
賴中強表示,為了遏阻俄羅斯的侵略野心,立陶宛所有政黨都同意增加軍事預算,不用擔心國防委員會會把軍事機密洩漏給俄國,大選投票時你不必有「亡國感」,不必煩惱下架哪個執政黨後,新上台的執政黨會與俄羅斯簽署和平協議,更不會聽到政客說「關於立陶宛與俄羅斯的關係,你必須相信普丁」。同樣面臨周邊強權國家的威脅,台灣民主制度的最大缺陷,正是欠缺像立陶宛一樣能兼顧「國家團結對外,內部制衡監督」的健全政黨體系。

在台灣,主要競爭政黨間對於國家認同卻不存在共識,中國國民黨無法認同以2350萬人的台灣,作為民主共同體的主權國家邊界,而這卻是民主國家的運作前提。這樣的缺陷,讓台灣選舉持續被中國因素環繞,各項內政社會與經濟議題難以被深刻討論,民主的步伐無法穩健持續。我們必須建立能兼顧「國家團結對外,內部制衡監督」的健全政黨體系,推動地方議會選制改革,設置政黨比例代表,讓理念型的小黨有更公平的競爭環境。必須全面檢討選制,採用可以讓大黨與小黨間既競爭又合作的機制,例如:正副縣市首長聯名參選且允許不同政黨共同推薦、大小政黨共同提名單一候選人。為了邁向這個目標,民進黨、民眾黨與還相信民主價值的國民黨人必須站在台灣民主的全局而非個人短期利益,與公民社會共同合作,改革選制,推進台灣政黨體系的健全。為了邁向這個目標,此次大選挫敗無法取得席次的時代力量、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綠黨、基進黨,要繼續奮戰!讓我們一起努力,邁向健全政黨體系。

這篇文章 【新聞稿】經民連對此次大選的解讀及呼籲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機師工會預期將無意外取得合法罷工權!不排除最快春節期間罷工

2024, January 18 - 12:42

文/機師工會

投票踴躍 #工會預期將無意外取得合法罷工權!
22日開票後即刻規劃相關時程 #不排除最快春節期間罷工

針對機師工會長榮分會與長榮航空間之勞資爭議,工會日前已於1月8日起,由工會「非長榮分會」之其餘會員進行罷工投票程序,此一階段之投票,將於21日截止。工會將於22日上午統一進行開票。雖然距離罷工投票截止仍有四天,然而,由於投票情況相當踴躍,工會預期在22日統一開票後,將無意外取得合法罷工權!

工會表示:自工會去年12月下旬開始進行罷工投票後,長榮航空至今,仍舊拒絕針對工會所提出改善勞動條件以解決人力流失與不足;終止長榮航空透過非法仲介,違法進用外籍飛行員等重要訴求,與工會進行任何正式、實質的協商。也因此,在1月22日開票確定取得合法罷工權後,工會將立即對後續相關爭議行為時程進行具體規劃,#最快不排除於春節期間依法發動罷工。不過,#屆時為避免搭乘航班的旅客到了機場才臨時撲空,#工會也初步決定,#最遲將會於正式發動罷工行動的24小時前提前預告。

工會補充,即便長榮航空資方上週起,透過內部全面發放一份僅有「同意」一個單一選項的問卷,詢問所有長榮航空飛行員,「罷工期間是否願意支援公司勤務」,因為此一作法等同要求飛行員「實名表態」,無異是對全體長榮航空飛行員進行恫嚇與威脅,以達實際干擾後續可能之罷工行動的意圖,已構成不當勞動行為之虞,工會第一時間即對長榮航空此舉提出強烈抗議與警告,並呼籲全體飛行員拒絕填寫此一問卷,同時若有主管「關切、脅迫甚至施壓」飛行員填寫該份問卷,立即以錄音或截圖等方式蒐證反制。根據工會目前的瞭解,迄今持續傳出主管「關切」飛行員要求填寫問卷情事,可見長榮航空藐視法規且置若罔聞,會員持續蒐證當中,屆時將由工會申請不當勞動行為裁決。

此外,工會也已具體掌握,因長榮航空違法進用沒有特定機型執照的外籍飛行員,明確違反就業服務法,就在去年12月上旬,已遭到桃園市勞動局具體裁罰。該裁處書中清楚揭示長榮航空公司的違法事實:受處分人長榮航空所申請引進的外國飛行員實際執飛機型,與申請工作許可時所附的有效檢定證上所載明的機型不一致,因此而遭到桃園市政府勞動局以違反就業服務法第68條正式裁罰(詳見附件裁處書;府勞跨國字第1120346260號),並要求即日改善,否則可廢止招募許可及聘雇許可之一部或全部。

換句話說,長榮航空不但先透過違法仲介公司違法引進外籍飛行員(亦已遭主管機關裁罰在案),甚至連這些外籍飛行員,引進時竟都不具備實際執行飛航勤務之機型執照!違法聘雇事實確定,而長榮航空藐視主管機關裁量權責仍持續違法招募,直接威脅旅客飛行安全,讓工會不得不以罷工行動喚醒長榮航空!

最後,工會強調,倘若長榮航空資方仍堅持拒絕針對工會所提出改善勞動條件、解決人力流失及不足,終止違法仲介、違法進用外籍飛行員等核心訴求,與工會進行實質、對等的協商,機師工會與會員都已作好準備,將在取得合法罷工權後,進入罷工行動實質規劃。

這篇文章 【新聞稿】機師工會預期將無意外取得合法罷工權!不排除最快春節期間罷工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美麗華球場公司濫訴挑戰勞動三權?工會盼三審判資方賠違約金

2024, January 17 - 21:10

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美麗華高爾夫球場公司不惜用濫訴挑戰勞動三權?美麗華公司三年前因違反與美麗華公司暨子公司企業工會之間的團體協約遭工會提告,民事訴訟一審、二審皆判決美麗華公司違約,須賠償工會600萬元違約金,美麗華公司上訴中。

1月16日美麗華公司暨子公司企業工會前往司法院陳情,抗議資方不僅不甩團協的「協商權」,還反告工會進行違法罷工、告新北市政府不應核准美麗華子公司關係企業美杏、杏美企業工會立案,更是打壓勞工的「爭議權、團結權」。

工會痛批資方持續濫訴,呼籲司法院是保護勞動三權的最後希望,訴求第三審最高法院應認定美麗華公司違反團協、給付違約金,不可讓資方濫訴打壓罷工及組工會的權利。

「勞動三法」是指《工會法》、《團體協約法》、《勞資爭議處理法》,此三法正對應著「勞動三權」,也就是團結權、協商權及爭議權。

美麗華高爾夫球場公司一二審皆敗訴 工會盼第三審最高法院維持原判

位於新北市林口區的美麗華高爾夫球場「美麗華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美麗華公司)從工會成立以來兩度大量解雇工會成員,引發工會在2018年2021年二度罷工,捍衛工作權。

美麗華公司暨子公司企業工會理事長黃文正表示,2018年罷工後勞資雙方簽訂團體協約「反外包協議」,工會要求公司進用外包人力前應與工會協商,且外包工作內容不得與球場場務人員工作事項重疊,否則須賠償工會600萬元違約金。然而美麗華公司仍在2020年逕自使用外包人力,違反團體協約,經勞動部裁決資方違約、構成不當勞動行為。

2020年11月工會向資方提告違約金600萬民事訴訟。黃文正說,到去年法院一、二審皆判公司敗訴,但是資方不服,持續挾著大量資源上訴第三審,極力破壞勞工的「協商權」。

黃文正批評資方為瓦解工會再出新招,2021年4月美麗華公司無預警宣布公司將分割為四間子公司(美麗華、杏中、杏美、美杏),並透過《企業併購法》中「新舊雇主可商議不予留用」的法規漏洞解雇工會理事長及大量工會幹部和會員,迫使美麗華工會在疫情期間進行第二次罷工抗議違法解雇,也是史上最長105天罷工。

第二次罷工後,資方提告工會違法罷工,至去年法院一、二審皆判決駁回資方訴訟,認定工會是「合法罷工」,美麗華公司不服,持續上訴。

另外,工會因應資方分割為四間子公司,也將工會分立「美杏、杏美企業工會」,資方再向新北市政府提起行政訴訟,主張不應讓美杏、杏美企業工會立案,目前進行訴訟中。

美杏企業工會理事長張鴻銘表示,美麗華提告新北市府應撤銷工會立案的行政訴訟非常嚴重,若先例一開,往後其他工會成立時都要擔心公司可能會提告勞動主管機關,嚴重打擊勞工的「團結權」,呼籲司法院不要輕易讓資方打破勞工團結的底線。

黃文正則痛批,美麗華公司任意違反團體協約、無視「協商權」,針對工會罷工「爭議權」及組工會「團結權」濫訴,資方不斷打壓勞動三權,如果司法院無法維護勞工權益,勞工三權形同虛設,若第三審最高法院讓美麗華公司勝訴,簡直就是開先例讓美麗華公司示範如何惡搞勞工,希望司法院能幫勞工主持公道。

桃產總理事長朱梅雪則表示,美麗華公司不滿工會存在,無視台灣勞工打造經濟成長果實,用勞工賺來的錢提告、打壓工會?他認為如果資方勝訴,今年是《勞基法》40周年,法律維護勞權的努力將化為泡影,要求司法單位要當勞工最後公平正義的防線。

工會罷工行動、提起訴訟大事記:

2016年 美麗華企業工會成立。

2017年 工會向資方追討加班費。

2018年 美麗華高爾夫球場公司解雇1/3工會成員,引發工會第一次罷工

2018年 罷工後勞資雙方簽訂團體協約「反外包協議」,要求公司進用外包人力前應與工會協商,且外包工作內容不得與球場場務人員工作事項重疊,否則須賠償工會600萬元違約金。

2020年3月 資方違反團體協約,逕自使用外包人員,經勞動部裁決資方違約、構成不當勞動行為

2020年11月 工會向資方提告違約金600萬民事訴訟。

2021年4月 美麗華公司無預警宣布公司將分割為四間子公司(美麗華、杏中、杏美、美杏),並透過《企業併購法》中「新舊雇主可商議不予留用」的法規漏洞解雇工會理事長及大量工會幹部和會員,疫情期間,美麗華工會進行第二次罷工抗議

2022年8月 新北地方法院一審判決工會勝訴,美麗華高爾夫球場公司因違反團體協約,須賠償工會600萬元違約金。資方上訴。

2023年9月 台灣高等法院二審判決工會勝訴,美麗華高爾夫球場公司因違反團體協約,須賠償工會600萬元違約金。資方上訴中。

美麗華高爾夫球公司提起訴訟大事記:

2020年12月 資方向工會理事長黃文正提告妨害名譽。

2021年 資方主張美麗華工會第二次罷工是違法罷工,提起損害賠償民事訴訟。

2022年 資方提起民事訴訟聲請解散新北市美麗華開發股份有限暨子公司企業工會。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駁回聲請。

2022年8月 新北地方法院一審駁回資方提告,認定工會是「合法罷工」。資方提起上訴。

2023年8月 台灣高等法院二審駁回資方上訴,認定工會是「合法罷工」。資方上訴中。

2023年8月 資方向新北市政府提起行政訴訟,主張新北市政府應撤銷美杏、杏美工會立案,訴訟中。

【延伸閱讀】

#罷工結束後的持續打壓
法院判決美麗華工會罷工合法 資方仍持續註記曠職(2022.09.02)
美麗華企業分割爭議未完 工會:資方違法何時開罰?(2022.05.18)
新型瓦解工會手段沒法管? 美麗華工會突襲新北耶誕城記者會抗議(2021.11.22)
處理工會會務被記曠職? 美麗華工會再度遭資方打壓(2021.09.23)

#美麗華工會兩次罷工始末
《企併法》解僱勞工超好用? 許銘春坦言:問題很大

#2021年第二次罷工因企業分割
美麗華罷工105天結束 成功簽署全員復職協議(2021.08.23)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318集:疫情嚴峻也罷工! 美麗華工會有什麼委屈?

#2018年第一次罷工因違法解雇
罷工12天後,成功與資方簽訂團體協約(2018.01.31)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185集:高球場裁員改外包? 美麗華工會罷工捍衛生計

美麗華公司暨子公司企業工會理事長黃文正

這篇文章 美麗華球場公司濫訴挑戰勞動三權?工會盼三審判資方賠違約金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針對人工生殖法修法順序,伴盟主張優先考慮不涉及代孕需求的單身女性和女同志配偶

2024, January 16 - 21:38

文/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針對今早聯合報報導準立委陳昭姿與陳菁徽在人工生殖法處理優先順序的發言,伴盟回應如下:

伴盟聲明:

伴盟欣見新任立委積極關注人工生殖議題,但對於處理順序有所歧異,伴盟一向主張人人都有平等成家的權利,不應該因為性傾向或婚姻狀態而有差別待遇,在人工生殖領域上,台灣早已開放異性戀夫妻接受捐精與捐卵,在既有規定上直接開放單身女性與女同志配偶接受捐精理所應當,因此我們主張應優先處理。

至於因為子宮缺損而有代孕需求的異性戀與女同志配偶、又或是想生育卻缺乏子宮的男同志配偶與單身者,則需要借助第三人的子宮孕育孩子,高度涉及第三人的身體自主權,我們認為應有更周全的討論。

伴盟主張代孕制度應擴大社會討論,在確保代孕者權益與子女最佳利益的原則下進行研議,至於單身女性與女同志使用人工生殖目前並無障礙,應優先通過。

這篇文章 【聲明】針對人工生殖法修法順序,伴盟主張優先考慮不涉及代孕需求的單身女性和女同志配偶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基隆市長謝國樑來訪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

2024, January 16 - 21:33

文/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

本日(1月16日)基隆市長謝國樑主動來訪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討論協和電廠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將再次進入環評程序。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去年七月七日環保署預謀粗暴審查、強行通過四接案,更上演環評委員密室脫逃荒謬劇情,引起全國譁然後暫停,而今大選過後傳聞又將捲土重來,讓人憂心。

王醒之說明,台灣根本不缺電,因為有30%的電力都被浪費掉,真正缺的是用電管理。所謂的節電並非減少用電的概念而已,主要是聰明用電、彈性用電;剛當選下任總統的賴清德在選前也明確表示將推動「深度節能計畫」,但台電至今仍刻意誇大北部用電缺口,非要硬塞一座高碳排、有空污的化石燃料發電廠到基隆,非常沒有道理。

王醒之指出,對於高污染的協和燃油電廠,基隆民間的聲音一直都是(1)今年底「如期除役」、(2)直接轉型為無汙染的再生能源電廠,是對中央能源轉型與地方發展雙贏的方案。因為四接填海造地案對於基隆市與基隆港未來發展的嚴重衝擊已經非常明確!王醒之針對謝國樑市長主動來訪關心此案表示肯定,王醒之除拿出謝國樑市長選前的政治承諾書提醒他履行之外,更請謝國樑回黨內與剛當選立法委員、但卻表達同意四接開發案的林沛祥溝通。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協和電廠1、2號機已除役多年,3、4號機即將在今年底除役;希望除役後,不要再蓋新的火力電廠,而要串聯北北基宜共同推動「節能」及選址適當的「再生能源」和「儲能」。讓守護外木山海洋生態,成為北部能源環境友善轉型的動力。

基隆市議員陳冠羽表示,新任市府正在積極推動過去閒置許久的「低碳永續永續家園推動計畫」,無論是相關委員會籌組及訂定自治條例,顯見此刻市府非常重視再生能源、低碳及永續城市的議題,期待在今年3月、5月議會會期能看到更進一步的成果。

陳冠羽強調,要特別跟即將上任的113位區域及不分區立法委員,協和電廠能源轉型已是全國重大議題,信任國會務必審慎評估跟討論,也希望台電跟經濟部不要將全體基隆人視為阻礙能源轉型的罪魁禍首。從2019年開始台電只提出零替代,執意透過填海造地闢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這是最爛最不負責任的轉型方案。中央政府應更負責任進行替代方案評估跟民眾溝通,守護基隆市港已是全體基隆市民的共識。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發言人陳薇仲表示,基隆承受燃煤與燃油發電污染近一百年,協和電廠除役已幾乎是基隆共識,然而台電與經濟部卻以暫時性的天然氣發電搭配接收站大幅填海造地,直接毀壞外木山海岸,更掐住基隆港嘴破壞港務經濟。呼籲執政黨應回歸能源轉型初衷,協和電廠能直接轉型為再生能源電廠,讓協和以永續能源政策支持北部縣市用典發展。

陳薇仲強調,既然甫當選的賴清德總統在競選期間都已經提到「中火轉型再生能源電廠」,基隆應該也能比照辦理,也希望謝市府能夠採用因地制宜的發電策略,全面盤點公有屋頂改建太陽能板、小水力發電等,更要執行邀請全民參與的永續能源政策,從地方開始實踐能源轉型。

教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顧翠琴表示,感謝市長選前簽了承諾書,選後願意頂著眾多壓力,邁向實踐承諾的路途,我們瞭解這是一個辛苦的路程,謝謝市長的堅持。教育人員站在教育孩子實踐承諾勇敢負責的角度,再次感謝市長是一個好典範,跟我們一起為基隆的山海美景和環境永續努力。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重申五點訴求:
1.協和今年底如期除役。

2.協和燃油電廠除役後,短期先以大潭今年6月及8月新增電力(約為協和今年除役兩倍量);同時串聯北北基宜四縣市,共同推動「節能」及選址適當的「再生能源(如:地熱、屋頂型光電等)」與「儲能」。

3.協和燃氣新1號機預計116至117年才能上線,與今年底協和舊機組除役,相隔3~4年,且117年備用容量率扣除協和新機組後,仍超過15%,明顯沒有缺電問題;若做好負載管理,抑制尖峰用電,就更游刃有餘。請中央不要強塞一座高碳排、有空污(年排623萬公噸溫室氣體及1,221公噸空污)的火力電廠到基隆。

4.守護基隆市水產動植物保育區,拒絕協和四接填海造地破壞基隆的海洋生態。

5.守護基隆港市安全,反對選址錯誤的接收站威脅基隆港營運與城市安全,基隆要繁榮的商港和郵輪母港,不要危險的接收站。

這篇文章 【新聞稿】基隆市長謝國樑來訪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你終於看見我了嗎?台灣唯一女性草根政黨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2024選後記者會

2024, January 15 - 18:45

文/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

原標題:你終於看見我了嗎? —世界看見Taiwan,台灣唯一女性草根政黨

本次台灣總統暨立委大選已引起全球對台灣民主政治的關注,台灣唯一草根女性政黨—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下稱小歐盟)首次參與國會選舉,以400多萬的選舉經費內含13名候選人保證金,即在政黨票及區域立委選舉中皆斬獲亮眼的票數,政黨票得票數更在各政黨中排名第五位,創造歷史里程碑。

今日(1/15)小歐盟在台大校友會館召開記者會,邀請國內外媒體出席,對現行《選舉罷免》壓縮小黨生存空間提出質疑,並提出有關參選保証金、退回門檻以及小黨補助辦法的務實建議。同時,小歐盟也揭露本次大選的總花費,呼籲透過修法保障小黨權益,打破金權政治、落實民主精神。

代理黨召同時兼任本次小歐盟不分區第二席的林詩涵細數小歐盟本次選舉花費及選舉成績,在扣除260萬保證金後,平均每一位小歐盟立委候選人只用了15.4萬來打這場選戰。她表示小歐盟憑藉著201萬的選舉經費,及各地區媽媽、爸爸和小孩不計薪酬、多數以志工的身份投入在選舉中,在這次區域立委和政黨票中都獲得亮眼的佳績。

其中新北市第七選區的劉書婷、高雄市第五選區的張芳愉及桃園市第三選區的徐鶯慈獲得了破萬位選民的支持,尤其劉書婷的得票率高達9.13%。小歐盟此次的區域立委候選人全數以素人之姿參選,仍然取得平均有4.22%的得票率。

小黨越選越窮,全變一級貧黨

雖然此次成績明顯成長,但林詩涵認為這次國會選舉,所有的小黨都未超過5%,導致立法院將只有國、民、民眾三大黨,這完全脫離了制定政黨票——讓小黨有機會進入立法院——的初衷。

並且,台灣政黨補助款定下相對其他進步國家更高標的3%門檻,此次無任何小黨達標。台灣每年將支付給相對有錢、有資源的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總共6億多的政黨補助款,讓「大黨恆大,小黨難長大」。每次選舉需要花費高額的保證金,以及用選舉人數來計算取回保證金門檻這樣不合理的制度,都讓「小黨越選越窮,全變一級貧黨」!

最後林詩涵表示:「小歐盟希望能聯合其他小黨之力,以及台灣願意支持小黨參政的99萬選民,一起督促三大黨修訂選罷法,包括下修選舉保證金金額、修改保證金取回門檻及計算基準,增定政黨補助款上限,及下修政黨票各項門檻。」

過去曾參與兩次議員選舉,擔任本次小歐盟立委總籌的桃園黨部主任沈佩玲盤點了空戰陸戰及政策上小歐盟的準備。她表示,由於資源有限,所以小歐盟非常重視公用的宣傳管道,如選舉公報上的欄位、電視政見發表會時間等,都一定會好好把握發揮。

小歐盟也認為第三部門是驅動社會改革的原動力,因此選舉期間NGO團體寄來的承諾書與提問,都盡力詳細回覆,並提出原創性、可行性兼具的作法,和NGO團體一起共學切磋。

陸戰部分小歐盟也開創了新的接觸群眾的方式,像是辦給兒童的政見發表會、快閃遊戲場等非典型的造勢活動或是曝光機會,凸顯期女性、兒權政黨的長處,也用實質行動展現了對兒童政見的重視。

民主不民粹,號召萬名支持者月捐200抵3%

沈佩玲表示這次小歐盟也積極爭取年輕選民的注意,在圖像文字及社群媒體的使用上努力將政策曝光。有不少選民回饋是注意到黨名或號碼產生好奇,注意到政策後才投給歐巴桑,有相當程度的選民是回歸到候選人或是政黨的政見與核心價值。她認為這是民主社會不朝向民粹社會傾斜的重點。

然而即使成為排行第五的政黨,沈佩玲點出現階段只有0.93的小歐盟,捐款人依然無法抵稅、下一個四年小歐盟還是要推出十位區域立委才能進入政黨票的選舉、以及沒有任何保證金退回或政黨補助款的殘酷事實。

沈佩玲發出呼籲,希望在將近13萬的政黨票中號召一萬名支持者每月定捐200元,一起藉此抵抗選制要3%才能取得補助資格的不合理,並讓小歐盟持續活躍政壇鬆動選制。

 世界看見TAIWAN,台灣唯一女性草根政黨

現在擔任顧問的創黨黨召張淑惠談到,過去組黨時請教過許多專家學者,包含台大黃長玲教授也說即使在全世界,女性政黨都是少見的。張淑惠表示小歐盟這個本土草根女性政黨,不只是代表女性,同時有弱勢者的處境,包含受傷害、騷擾、薪資不平等……。

「所以女性政黨這個女性,不是只代表女人,是代表我們是一個願意跟弱勢者站在一起的政黨。」

她也提到常被問到如何有質量均佳的候選人願意參選,小歐盟的候選人包含了來自各行各業的素人,張淑惠認為每個人都才是自己問題的專家,小歐盟在培力女性、政治共學的過程中協助一個人從行動,並在行動中產生學習與自信,互助與學習的過程會讓人產生更多力量。她期待未來能帶動整個社會進行政治共學,群眾更能辨識政治語言,也對仇恨動員有抵抗能力。

在國際女性草根政黨仍屬少數、民主國家仍在提升女性政治工作者比例的時候,台灣孕育了本土女性草根政黨,實屬驕傲。

記者會後也有記者進行提問,詢問未來小黨合作的可能,代理主席林詩涵表示,在這次大選之後沒有任何一個小黨過3%,等於是小黨須共同面對選制不利且檯面上保守政黨壓縮進步政黨的現實。但同時小歐盟、時力、綠黨、基進等小黨加起來仍有百萬民意是支持多元政黨的形成,希望能以此遊說大黨面對民意,結合小黨共同促使大黨修法改善選制,落實參政平權。

另有記者提問未來和大黨合作推動法條的可能,選戰總籌兼政策組長沈佩玲表示,小歐盟作為兒權政黨,收到許多支持者是因親子友善、兒童人權的議題而投給小歐盟,這次投票也有遇到在中選會已公告六歲兒童可進入投票所的狀況底下,仍有親職帶著孩子被拒絕進入。顯見兒童人權主流化及親子友善、照顧勞工與家庭的政策都需推進落實。

小歐盟在民間勞動及性平NGO的問卷表現亮眼,將會以目前已形成之兒權與親職勞動、青年政策等向大黨遊說,尋求合作推進。

這篇文章 【新聞稿】你終於看見我了嗎?台灣唯一女性草根政黨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2024選後記者會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52集|《城中一座島》 真、假民主的決戰場

2024, January 14 - 20:45

文 / 曾霈榆

社子島過去曾是大臺北地區重要的蔬菜產地,儘管位於台北,因地理位置被劃作不宜高強度開發的「洪泛區」,卻仍保有農村樣貌。1970年至今的禁建、限建規範始終困擾著在地居民,雖然歷任台北市長輪番喊出多樣開發計畫,卻皆為由上而下的政策思維,忽視地方人文與自然環境。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城中一座島》作者,同時也是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教授的廖桂賢,一同了解社子島是什麼樣的地方?為何多年來開發計畫皆受爭議?近年提出的「生態社子島」計畫對當地有何威脅?

禁建限建的社子島 水患治理下的孤兒

社子島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會之處,過去為沙洲地形,1970年「台北地區防洪計畫」中被列為洪水氾濫區,因此訂下了禁建、限建規定,延續至今,形成了與周遭截然不同的樣貌。廖桂賢教授表示,她發覺社子島在媒體中往往被塑造成悲情形象,有著落後、混亂的刻板印象,這恰恰和她認識的社子島並不相同。因此,她透過寫書翻轉社子島的刻板印象,在《城中一座島》中紀錄此地文史以及過往種種開發爭議。

廖桂賢回顧當年的禁建、限建政策,與台北盆地的水患治理息息相關,自日治時期開始,台北低窪地區治水主要採取「防堵」策略,利用高堤將可開發土地圍起,將水阻擋在外。而當時主要發展農業、經濟價值較低的社子島,因被認為不符合成本效益被排除在外,致使缺乏足夠防洪保護措施。1970年,台北市都市計畫預計在社子島的防洪計畫完備後,再提出開發計畫,這項許諾經過多年後至今,開發計畫仍懸而未決。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忽略社子島多元組成 開發缺乏地方溝通

廖桂賢指出,社子島開發遭遇多重反對聲浪,原因在於每次開發計畫皆忽略社子島的多元組成。此地存在十多個百年以上的聚落,但開發計畫卻總是將其視為同一個社區,進行整體開發。「台灣人一直有一個心態,就是農村一定要變成都市。」廖桂賢也說,他認為這樣的思維背後是土地增值的心態,可能牽涉已置產的財團,未實際解決居民的生活品質問題。社子島目前缺乏下水道、汙水處理及公園等公共設施,且難以像一般民眾一樣修繕房屋,僅能以鐵皮簡單維修,十分不穩固,這才是民眾更亟需解決的問題。

主持人管中祥表示,歷任台北市長皆針對社子島提出開發計畫,但都是由上而下的政策思維。不過他觀察到,在柯文哲初上任時,由於強調開放政府,針對社子島開發案不僅提出i-Voting投票,也辦理工作坊和民眾近距離溝通,卻反倒被民眾批評不民主。

「這些看似民主的過程,背後仍是由上而下的決定。」廖桂賢回應,實際上,在說明會時民眾的發言未被重視,而表面看似歡迎民眾參與的i-Voting,針對三項政府提出的規劃方案卻無任何具體說明,且對無設計及規劃背景的民眾,實在難以僅憑著平面圖及表格資料理解各計畫的差異,因而引發當地里長發起拒投的狀況。她批評,政府進行表面上民主的形式流程,實質上缺乏與地方溝通,投票結果反而變成幫台北市政府背書。

生態社子島遭居民反彈 生態、正義雙失

當時,i-Voting最終投票結果為「生態社子島」,遭遇許多居民反彈,甚至組織自救會反對開發案。廖桂賢表示,民眾無法接受迫遷的政策,「生態社子島」的規劃更無視現有聚落的歷史與樣態,忽略在地居民珍視的老樹或廟宇等空間,缺乏對在地了解,一味要求所有人必須搬遷。

從生態規劃的角度檢視,「生態規劃」的概念最早自1969年由lan L.McHarg 提出,強調設計時應盡可能避開生態環境敏感區,以維護當地生物多樣性,也能避免災難發生。廖桂賢表示,社子島位於兩河交匯地區,低窪且容易淹水,現行計畫要將社子島原本6公尺的地方,再加高至9.65公尺,將它開發成足以容納三萬人居住,明顯是用「人定勝天」抵抗洪水,明顯不符合生態規劃的概念,她批評「生態社子島」計畫既不夠生態,也不夠正義。

廖桂賢認為,在討論開發案時,讓在地居民參與的「參與式規劃」會是更好的選擇,可參考美國西雅圖的案例。首先,由各地方鄰里組成委員會,規劃不同性質的居民代表,讓利害關係人參與其中,第二階段再由專業顧問公司加入一同規劃討論。彙整出規劃方案後,最後透由公聽會及不斷地投票找出共識。廖桂賢強調,對政府而言可能會覺得曠日廢時,但據她在美國的觀察,大家更在乎的是「參與」,而不是非要產生結果。

管中祥認為,台灣在規劃時常常忽視地方差異性,例如民雄頭橋人因地緣上靠近嘉義市,並不傾向把自己當作民雄的一部份;麻豆人也不覺得自己是舊台南市人。在計畫時不僅要尊重差異,更要理解與溝通,以台南鐵路地下化東移為例,若當時願意聽民眾的意見,說不定很快就能取得共識。

緊密鄰里關係 形成天然長照村

「好的鄰里關係實際上就是好的社區照顧。」廖桂賢說,居民將社子島形容為「天然長照村」,由於當地仍處於農村的空間型態,人與人關係緊密,居民沒事就拿著板凳在家門口和鄰居聊天,來來往往的鄰居皆認識,透過日常問候便能掌握彼此的健康狀況,例如:當理髮店老闆發現某位八十多歲的奶奶已多日未上門光顧,會去詢問關心身體,甚至到府服務。如此緊密的鄰里社會網絡,在現代都市已較難發生,應設法保留,可說是不需政府花錢、建立正式制度,就能支持的長照系統。廖桂賢認為,若開發計畫實施後,當有形的空間剷除了,這樣無形的網絡便也會隨之消失,屆時政府需付出更高的長照成本,得不償失,社子島的案例同樣也能套用在台灣老舊社區的更新發展上,應更重視鄰里關係的保存。

這篇文章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52集|《城中一座島》 真、假民主的決戰場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招策會面對招生挑戰,領航技專考招改革 全教總期待新招策會破舊立新

2024, January 12 - 17:38

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昨日(11日)技專校院招生策略委員會(下稱招策會)召開年度第一次委員會議,113年起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校長楊慶煜接任主任委員、正修科技大學校長龔瑞璋接任副主任委員。全教總長期以來關心技高學生升學權益,這些年來發布多次新聞稿關心技專升學議題,包括技高生學習歷程檔案評量規準、素養與實務導向命題、招生制度等議題,並呼籲為解決技高升學亂象,教育部應重新盤點招策會及招生聯合會。全教總樂見招策會主委學校更換,與全教總倡議相符,終於不再是由同一所科大掌理招聯會與招策會機器,高科大與正修科大公私共同協力,研議規劃技專招生策略,將有助於多面向關照技職教育選才與育才政策擬定。

技職教育是台灣立國的基石之一,然而近年來學生選擇重普大輕科大、普大科大定位不明、教學與產業鏈結有待加強等,以及技高及科大間缺乏深度交流及理解,均造成技職教育的危機。新招策會組合成立於這些困難之際,要如何順應時勢調整招生策略,又不能失其技職教育的根基,在在考驗招策會的智慧。

108課綱實施前全教總即多次呼籲技專考招應同步變革,以因應教育現場的變動及少子女化趨勢。無論是在學習歷程檔案的推進,或是四技二專多元管道入學的改動,技職體系必須嚴正以待所面臨的嚴峻議題。招策會以追蹤生源變化、統測考科型態的調整評估、招生制度的因應規劃為113年度工作計畫重點,全教總認為當前應積極處理以下事項:

一、規劃備審資料採用PDF格式的落日期程:技職端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理解及信任度不若普大及普高,招生端如果不積極引導考生使用經過任課教師認證的學習歷程檔案,將導致技高教學現場忽視學習歷程檔案之建置,阻絕學生職涯探索的學習。繼續採用PDF無異於鼓勵軍備競賽。

二、研議落實甄選入學選才機制,衡平直接以統測成績選才的登分管道:招策會應該仔細盤點四技二專升學管道,就目前各管道之狀況予以釐清並研擬改革或解決方案。甄選管道制度有效選才,方不至大量名額回流登記分發,透過適性適才的選才方式,以降低學生休退轉之比率,符應選才育才政策目標。

全教總期待新的招策會組合,未來以科學的研究態度研擬招生策略,以更開放的心胸搭建起教育部、科大及技高端之間的橋樑,讓技職教育選才育才走出比過往更寬廣的道路。

 

這篇文章 【新聞稿】招策會面對招生挑戰,領航技專考招改革 全教總期待新招策會破舊立新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輪班醫護要民主,機關只想踢皮球-2024總統大選投票在即,基層醫護慘淪次等公民

2024, January 12 - 15:18

文/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

明天(1/13)就是我國第16任正副總統及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的投票日,然而於此期間,在醫療院所守護民眾生命安全、堅守崗位的基層醫療人員,卻恐因各行政機關互踢皮球及消極卸責,無法如期參與投票,基層醫護為國人挺過疫情期間最艱困的戰線前沿,如今卻在投票當日被迫噤聲、慘淪次等公民。

對此,臺大醫院企業工會與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茲發表共同聲明如下:

▌醫院未做事前調查,臨時協調狀況百出

依據中央選舉委員會所發布資訊,本次選舉投票日早於112年3月10日(五)就已正式公告,臺大醫院有足足將近一年時間,針對全院同仁之投票意願及戶籍所在地做足詳盡調查,依據調查結果並加以協調後妥善排定1月份班表,使同仁得以如期返鄉投票。

然而,臺大醫院非但沒有在事前做系統性的全院普查,在12月份院內發布投票當日的出勤規定後,單位主管也沒有主動彙整上述資訊以預排人力,致使在一個蘿蔔一個坑的醫療體系中,臨時協調之下狀況百出、困難重重,無法填補的人力缺口即是同仁投票權利的犧牲。

▌代班責任甩鍋基層,想投票竟得靠關係

醫療人員無論其身份屬勞工或公務人員,依據現行相應法令及函釋規定,皆有明確規範雇主應在確保不妨礙同仁投票原則之下安排勞務,最明確的例子便是白班同仁需與小夜班同仁提早交班,才得以在下午四點前趕赴投開票所完成投票。

然而,上述本該由醫院雇主所承擔的協調責任,實務上卻盡落在基層身上,單位主管一致論調「你們協調好再跟我說」,致使白班同仁被迫無所不用其極、私下「靠關係、賣人情」尋求同事代班,倘若最終找不到人自無法前往投票,雇主責任卻彷彿從不存在。

▌公職醫護毫無補償,前往投票還須自假

除了前述人力調度的問題之外,公職醫事人員所面臨的狀況更是嚴峻。因屬勞工身份的醫療人員,投票當日出勤近似國定假日規定,即可領有額外一日工資之加班費或補休,縱使當天因出外投票導致工作時間不足8小時,也僅會影響額外的加班費或補休時數。

然而,公職醫事人員所面臨的狀況卻截然不同,因依據現行法令及函釋規定,輪班公務員若於投票當日出勤,不僅無法領取加班費、補休或任何其他補償,以臺大醫院現行規定而言,公職醫護甚至還需額外耗費原有休假時數完成「請假」程序才能前往投票,這無疑是變相阻撓投票權的行使,為國盡心盡力的公務人員,竟在選舉權的保障上淪為次等公民,煞是我國眼下無比諷刺的荒謬景象。

▌行政機關互踢皮球,重大權利敷衍應對

延續上述,近期本會就「公職醫療人員若於投票當日輪值白班,應如何行使自身投票權?具體差勤規定為何?」事宜,逐一詢問人事行政總處、銓敘部、中央選舉委員會等各權責主管機關,以期獲得明確答覆保障同仁權利。

人事行政總處表示「這題要問中選會」;銓敘部則表示「這真是個好問題呢」但「我們無法回應」因而最終還是「這題要問中選會」;中選會則表示「這個要看醫院內部怎麼處理」因為「我們不會去管機關內部的差勤規定」,在本會明確指出臺大醫院要求同仁自假有阻撓投票的疑慮之後,中選會人員依然不願正面回覆,僅重複跳針「這個就回到醫院要看醫院怎麼處理」。

針對各權責主管機關如此互踢皮球的回應,本會實感震驚與憤怒。

震驚之處在於,前述機關似仍陷入在所有公務人員都是朝九晚五、周休二日的想像當中,以致當本會提及公職醫療人員所遭遇的狀況時,他們彷如才想起有這麼一群輪班公務人員的存在,彷如台灣歷經這麼多屆選舉到現在,他們才想起原來在投票當天公立醫院、消防局和派出所並不會關門。

憤怒之處在於,縱使本會已明確指出,臺大醫院要求同仁自假才能出來投票的差勤規定,無疑是變相阻撓投票,然各機關也完全無法依據任何法令函釋給予明確答覆,甚至互踢皮球敷衍應對,完全將輪班公務員行使憲法所保障的選舉基本權利視為無物。

綜上所述,臺大醫院企業工會與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茲提出四項訴求如下:

一、包含臺大醫院在內等各公務機關,應確保輪班公務人員於1/13(六)有充分時間前往投票,且投票時段應計入公假或其他不損及同仁既有權益之假別,不應要求同仁自假否則無異於阻撓投票。

二、包含臺大醫院在內等各公務機關,應善盡雇主主動協調人力調度之義務,針對往後選舉亦應提前進行投票意願及戶籍地調查,經充分協調後妥善排定班表,不應再將自身責任轉嫁予基層承擔。

三、銓敘部及人事行政總處,應明確提升輪班公務人員於投票當日出勤之權益保障,包含確保其投票權之行使及當日出勤之加班費或補休等合理補償,莫使輪班公務人員盡心盡力為國付出,相關權益卻反劣於勞工之保障。

四、鑒於跨縣市工作之醫療人員眾多,加以醫療業務之緊急性與必要性之特殊性質,輪班醫護縱使尋得代班人力,實務上亦幾無可能返鄉投票,中選會應於未來將延長投票時間或不在籍投票等機制納入考量規劃。

這篇文章 【聲明】輪班醫護要民主,機關只想踢皮球-2024總統大選投票在即,基層醫護慘淪次等公民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侯友宜主張本外勞脫鉤,工鬥團體反對!移工越廉價,本勞越悲慘

2024, January 12 - 15:16

文/工鬥

我們對侯友宜表達嚴厲譴責,並基於以下理由,堅決反對任何政黨提出的「本外勞工資脫鈎」的政策:

一、 移工薪資脫鉤,當代奴工制度更加改惡

台灣藍領移工政策,透過「不得自由轉換雇主」、「高額仲介費/私人仲介制度壟斷」、「政府不承擔引進、媒合及服務責任」等制度性捆綁與卸責,不僅使移工工時長、薪資低,更使移工容易受控制,對於不利的勞動條件無力反抗。面對這樣的當代奴工制度,若是再將移工薪資與基本薪資脫鉤,移工的勞動條件將更加惡化。

二、 移工本勞薪資脫鉤,完全無法解決低薪問題

2001年,勞委會主委陳菊為了回應資方團體的脫鉤要求,在經發會上提出雇主可從移工薪資扣除膳宿費。先不論移工膳宿本應為僱主責任,也不論扣除的膳宿費究竟有沒有真的給予移工充足膳宿環境;本質上來說,膳宿費最初的制定淵源就是為了讓移工與本勞薪資脫鉤,而脫鉤之後,顯然本勞也沒有因此而加薪。引進移工三十年來,GDP每年都成長,資本家靠移工的廉價勞動力賺飽,台灣的低薪問題根本在於企業不願與勞工分享利潤,移工本勞薪資脫鉤,只會讓資方賺更多,根本無法解決低薪問題。

三、 移工越廉價、本勞越失業

2007年,勞委會主委盧天麟,將家務移工的工資與基本工資脫鉤。當時勞委會花費許多資源訓練一批二度就業的本地居家照顧員。然而,當雇主只要花15840元,便可以使用24小時全年無休,家務、照護各種工作無所不包的外籍看護工時,誰會想要使用相對「申請手續繁瑣」、「薪資較高」、工時薪資加班各種勞動條件「限制重重」的本地勞工呢?因此這些本地居家照顧員即便技能在身,卻仍然找不到工作。台灣殘破的長照制度就是血淋淋的實例:一旦移工工資與基本工資脫鉤,老闆會選擇花三萬聘請本地勞工?還是花兩萬甚至更低的薪資聘僱年經、聽話又好用的移工?顯而易見的是,移工薪資脫鉤,勢必造成國內企業競相追逐最低勞動成本,進一步惡化整體勞動條件。

四、血汗經濟惡性循環,薪資脫鉤成為資方分化勞工抗爭的籌碼

大量使用廉價勞動力,不但無法提昇經濟成長,無法產業升級,反而將向下沈淪為「血汗經濟」模式,導致部分努力追求升級的產業被排擠甚至退級,甚至成為資方分化勞工抗爭的籌碼。環顧台灣現實的勞動現場,幾次大型的勞資爭議,我們都看到勞工抗爭時,雇主讓大批外勞、外包工、派遣工等填補抗爭工人的工作位置,藉由失去工作的威脅來打壓勞工抗爭。

五、政客買票 薪資脫鉤,圖利資方 勞工受害

資方團體口中的「缺工」不是真的缺工,而是「缺廉價勞工」,薪資脫鉤不會提升本地勞工的勞動條件,只會讓雇主更想聘雇比本地勞工廉價的外籍移工。資本的特性就是不斷追求最大利潤,因此在職場上,只要有一批更廉價的勞工,所有勞工就難以爭取更好的勞動條件。政客為了選票討好資方,工人為了生活只能團結,唯有不分國籍、身分的工人團結起來支持「同工、同酬、同權」,才能迫使資方提高整體工人的勞動條件,才能真正找回勞工的權益和尊嚴。

這篇文章 【聲明】侯友宜主張本外勞脫鉤,工鬥團體反對!移工越廉價,本勞越悲慘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肯定「租屋法扶」政策 租屋改革仍須持續推進!

2024, January 11 - 19:00

文/租客聯盟

「租屋糾紛」是租屋族困擾的議題之一,如房東提前終止租約因此被限時趕出家門、惡意抵扣押金、拒絕修繕與領取租補等問題,都是許多租屋族曾經面對的悲慘遭遇。據租客聯盟問卷分析顯示,有將近三成的租屋族曾經遇到租屋糾紛,而這些租屋族卻有八成只能透過「自力救濟」(網路找答案、詢問親),且最終八成五選擇「退讓收場」。

租屋族之所以採「自力救濟」,主要原因在其相對弱勢,若想委請律師諮詢、寫狀甚至訴訟,在金錢與時間成本考量下多不具條件,因此最後往往只能以「退讓收場」。因此,在去年10月17日,租客聯盟與OURs、崔媽媽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針對租屋提供法律扶助,強調這是租屋族有感且立即可以的政策。

很高興,內政部今(1/11)宣布將提撥經費開辦專屬租屋族的法律訴訟扶助,「未來只要是符合租金補貼資格等弱勢租屋族,在與房東進入訴訟程序時,內政部將提供法律文件撰擬等服務」預計最快下半年上路,為租屋族的居住保障又往前邁進一步!

能夠達成此目標,首先特別感謝江永昌委員積極協助,讓民團的主張建議能獲得司法院、法扶基金會、乃至內政的支持,是促成本方案的重要推手。其次,也高度肯定林右昌部長領導的內政部,能夠接納民間的批評建議,並展顯了極高的效率,在短時間就完成方案規劃並正式付諸實施。

在就在過去一個多月裡,我們看到政府通過了《所得稅法》修正草案,讓租屋抵稅制度改為更加合理的「特別扣除額」並提高額度;以及本次租屋法扶專案為租屋族提供更完善的保障。然而,我們也要指出,就租屋市場改革,還有更結構性的「市場透明化」與「引導空屋出租」的目標有待達成。

因此,租客聯盟仍將持續團結租屋族與民間力量,推動倡議「擴大並健全租屋市場」相關政策與修法。最後,期望1/13大選後,新一屆政府與國會各黨派立委,能苦民所苦正視廣大租屋族的心聲,將「租得好」列為優先重要的工作!

這篇文章 【聲明】肯定「租屋法扶」政策 租屋改革仍須持續推進!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身分證開放單列族名,內政部勿成歧視幫兇!民間團體關於單列族名訴訟之聯合聲明

2024, January 11 - 17:46

文/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

2024年1月11日,「以我的族名呼喚我行動小組」向戶政機關提告的「單列族名訴訟」結果出爐。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110年訴字1140號判決)6位當事人勝訴,1位當事人則取得敗訴判決,判決主文要求:臺北市中正區戶政事務所、新北市淡水區戶政事務所、花蓮縣壽豐鄉戶政事務所應撤銷6位當事人的原否准處分,並應准許身分證單列族名登記。

原住民族夥伴透過「族名登記」爭取原民權利的運動,要求國家法律應正視原住民族的特殊性,不應以漢人為本位的法律,來限制原住民族權利;同時,也反省了過去在不同歷史階段下,原住民族如何遭受外來政權的殖民暴力,希望透過傳統族名的抗爭行動,向國家訴諸原住民族轉型正義。

為了響應「以我的族名呼喚我行動小組」的單列族名登記行動,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台灣人權促進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等4團體,對單列族名判決(6位當事人勝訴,1位當事人敗訴)發布聯合聲明向原住民族致敬(acknowledgement),並提出2點訴求如下:

內政部應廢止違法函釋,立即落實原住民正名作業
行政院應遵守ICERD公約,加速推動《反歧視法》

一、內政部應廢止違法函釋,立即落實原住民正名作業

現行內政部關於《姓名條例》的函釋(漢字綁族名),禁止原住民在身分證上單獨使用族語拼音系統登記族名,其理由在於:「鑒於社會安定性考量,國民使用姓名應與戶籍登記之姓名一致……惟顧及各機關(單位)使用之便利性,可同意原住民單獨使用以中文之傳統姓名。至傳統姓名之羅馬拼音符號因非為社會各界所熟知,不宜單獨使用。」

然而,2017年通過《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2019年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兩部法律都明確表示,原住民各族語言都是「國家語言」;且中文亦存在許多生僻字難以辨識,不應該僅以「社會安定性」與「行政作業方便」為由,對原住民族拼音系統行差別對待。

在本日判決前,已有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0年訴字第1084號判決指出,《姓名條例》第3條「取用中文姓名」的規定,基於原住民族語作為國家語言的合憲性解釋,應擴張解釋為「取用國語姓名」。戶政機關除了應依照行政法院判決,核准原住民當事人的單列族名登記;內政部更應該依據判決意旨廢止現行函釋,不應該以行政怠惰的理由,主張國民身分證的姓名變更系統還未升級改版(戶政機關亦有人工書寫方式);或是以勝訴判決僅對當事人和各關係機關具有拘束力為由,而否准其他非訴訟當事人的族人單列族名登記之申請。我們強烈呼籲內政部應立即開放單列族名登記,積極落實正名作業。

二、行政院應遵守ICERD公約,加速推動《反歧視法》

《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為聯合國九大核心人權公約。我國於1966年簽署,1970年批准並向聯合國秘書長寄存批准書;《ICERD》亦為在我國首部生效的聯合國人權公約,具有國內法效力。

另外,我國將於今年4月針對《ICERD》進行國際審查,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就於去年8月提出《ICERD》獨立評估意見,並肯認「原住民族姓名權」,建議公部門應遵守《ICERD》明文揭示保障原住民族選擇使用自己的語言及實踐其文化傳統和習俗的權利,不得以任何形式強迫同化或融合;並應採取適當策略來制定及實施相關培訓計畫,以提升有關部門公職人員的專業知能。

此外,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前年公布「國家人權行動計畫」,承諾研擬平等法,也就是《反歧視法》,作為國家要優先推動人權的重要事項,並預計在今年選後將草案送給立法院。

我們作為關心《反歧視法》的民間團體,強烈呼籲國家應透過單列族名議題重新正視反歧視的平權措施,應以一切適當方法禁止並終止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與偏見,並且落實《憲法增修條文》的原住民族條款與《原住民族基本法》,勿再以社會秩序安定與行政作業方便等理由作為阻礙族群平等的絆腳石。

聯合聲明團體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人權促進會

這篇文章 【聲明】身分證開放單列族名,內政部勿成歧視幫兇!民間團體關於單列族名訴訟之聯合聲明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投資暴力預防 終止婦女受暴 總統候選人承諾全面推動性別暴力防治政策

2024, January 11 - 16:41

文/現代婦女基金會、台灣防暴聯盟、勵馨基金會、台灣展翅協會、婦女新知基金會、數位女力聯盟

去年,政壇及社會各界興起 #metoo浪潮,隨著政府為平息民怨倉促修正性平三法,仍回應不了性別暴力不斷發生,及被害者不敢或不願求助正式體系的現象。去年12月,現代婦女基金會、台灣防暴聯盟、勵馨基金會、台灣展翅協會、婦女新知基金會、數位女力聯盟等民團召開記者會,共同呼籲總統候選人必須提出全面的性別暴力防治政策,並承諾在當選後投入更多資源進行暴力預防,達到終止婦女受暴、維護民眾人身安全的基本人權。

第16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將於1月13日舉行,然綜觀本次選舉各組候選人除未對性別平權政策有太多著墨,對性別暴力防治更是沒有隻字片語提及,令關注性別暴力防治的民團及民眾都倍感失望。因此,在上述記者會後,民團接續與三黨總統候選人辦公室聯繫,要求針對民團提出全面推動性別暴力防治政策之訴求予以簽署及回應。

截至1月10日止,民團已收到侯友宜競選辦公室及民進黨中央黨部政策會的回覆。針對總統候選人侯友宜的簽署並正面回覆民團訴求,包含「成立性別暴力防治辦公室」、「設立性別暴力防治研發智庫」、「訂定階段性目標與關鍵指標,並定期檢視」、「提出有效防治性別暴力的國家計畫」及「落實數位性別暴力犯罪偵防與被害人服務」,我們予以肯定,也期盼該競選辦公室能針對上述訴求於社群自媒體中公告,並於當選後兌現承諾。

本次賴清德總統候選人並未正面簽署民團訴求,而是以民進黨部政策會的立場提出回應,表示認同民團的倡議。針對跨部會溝通協調機制及研發智庫,該黨預計由行政院轄下的性別平等處來討論推動,然性平處實際人力有限,在性別暴力防治推動上,僅能以管考方式協調約束各部會,理想的跨部會整合程度難以達成,性別暴力防治效果恐大打折扣,期待能重新盤點政府人力及預算,針對有效的跨部會協調機制及研發智庫,提出更全面的對策。

總統候選人柯文哲除性平政策著墨甚少,對於民團的呼籲亦未有任何回應。對於性別暴力防治漠不關心的政黨及總統候選人,面對本土被害者需求與國際性別暴力防治的重要方向趨勢,我們實在憂心其當選後能否給予民眾人身安全保障的承諾。

1月13日後,台灣將選出新一任的總統,民團深切期盼總統當選人及各政黨都能將性別暴力防治列為重要政策,並從建立本土相關數據為本,積極提出有效防治性別暴力的國家計畫,讓性別暴力的受害者能獲得有效協助,不再難以啟齒,讓每個人民、每個孩子都能在安心的環境中生活。

共同聲明團體:現代婦女基金會、台灣防暴聯盟、勵馨基金會、台灣展翅協會、婦女新知基金會、數位女力聯盟

這篇文章 【新聞稿】投資暴力預防 終止婦女受暴 總統候選人承諾全面推動性別暴力防治政策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2024總統氣候政見放大鏡 針對三黨總統候選人氣候政見 最終總評

2024, January 10 - 17:39

文/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

三黨總統候選人於三場政見發表會以及辯論會中,均有提及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之議題,台灣氣候行動網絡肯定三黨總統候選人於選前一週,皆針對「氣候政見放大鏡」比較結果與建議,提出正式回應。在此回應中,原未提出2030年減量目標、碳定價、公民參與的候選人,均有增補其政見。台灣氣候行動網絡依據選舉官網、政見發表會、辯論會、媒體專訪以及意見回覆等資訊,針對各組候選人的氣候政見,以號次為序,提出下列分析。

民眾黨柯文哲及吳欣盈候選人雖強調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性,但亦多次傳播「核能三倍為COP28共識」此錯誤資訊,無助於淨零政策推動。民眾黨智庫雖提出2030年減量40%目標,但針對排放量占比過半的工業部門,並未提出具體的政策工具,對於能源效率相關政策規劃,亦過於簡略。且在電力結構上,若要將減量目標提升至40%,則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需提升至40%,燃煤占比需降至10%以下,方能達成。其目前所提出的電力結構主張,就算將「天然氣混氫發電提高至60%比例」納入考量(且此高比例混燒需至2030年後方能商業化),仍無法符合2030年減量40%的需求。

民進黨賴清德、蕭美琴候選人常提出「多元綠能發展」、「深度節能」、「產業數位轉型」等,此符合國際淨零方向。但在最重要的「2030減碳目標」、「碳定價」、「公民參與」、「公正轉型」等相關氣候目標與政策上,仍未提出更進一步的積極措施。特別是在2030減碳目標上,僅保守回應:「希望在未來能上修減排目標」。賴若能提出更積極的政策工具來引導高碳排產業加速低碳製程的導入與研發投資,將能提升2030減碳目標。可惜的是,賴僅在既有的產業轉型政見上再提出「加緊科研腳步」、「訂定各產業別的轉型行動指引」,此不僅難以強化2030減碳目標,亦難以推動高碳排產業的低碳轉型。在「再生能源發展機制」上,賴雖提到會將光電納入國土計畫法的框架,並透過社會溝通平台廣納各方建議,來建立光電的長期發展機制。此雖有助於解決未來的光電發展潛在爭議,但對既有爭議仍未提出因應之道,亦無法回應民間團體強調的「訂定屋頂光電優先加速計畫」、「離岸風電遴選應納入環境與社會面向」等訴求。

國民黨侯友宜、趙少康候選人的氣候政見在「電力結構」上有提出較明確的無煤時程,符合國際趨勢,且提出的2030年的減碳目標30%較現行政策24±1%積極。然而其減碳方式之一為核電延役,並未考量到既有核電廠皆已進入除役或超過延役申請期限,且核廢問題仍無法解決,在法規與技術可行性上無法實踐。應務實面對達成淨零需加速提升風電與光電的比例,並停止傳播關於綠能的錯假資訊如「光電造成光害」、「光電會帶來熱島效應」等等延宕淨零轉型的行為。在「產業轉型」的面向上,其政見與現行政策的各類產業輔導措施相去不遠,應提出更完整且積極的產業轉型戰略。而在「公正轉型」的政策中,提出以碳費作為「社會氣候基金」的來源,用以補貼低收入戶並輔助勞工轉型,符合民間團體對碳費用於公正轉型之倡議方向,但在碳費、碳稅等碳定價政策的部分,缺少了中、長期的具體規劃。最後,在「公民參與」方面,僅提到了推廣節能減碳、智慧用電、推動永續教育等等政見,並無提出實際的公民參與、社會溝通機制,淪為政令宣導,不符合協作精神。

在淨零轉型推動上,台灣氣候行動網絡(TCAN)認為未來不論是誰當選總統,都應強化其減碳目標及政策內容,因此提出下列四點呼籲:

  1. 樂見提升2030減碳目標,但須研提具體路徑: 三位候選人均承諾2050年淨零排放,亦提出2030年減碳目標。民眾黨與國民黨候選人,雖提出較為積極的2030減量目標,但缺乏完整能源效率政策規劃,且其電力結構並不符合減量承諾。TCAN呼籲,除了將減碳目標提升至40%以外,亦須提出以科學為基礎的評估方法,提出明確具有短、中、長期里程碑的淨零排放路徑圖 。

 

  1. 肯認碳定價重要性,但須共同突破現行碳費瓶頸:三組候選人均肯定碳定價的重要性,其中有兩組候選人更對於碳稅表達正面態度。唯目前碳費制度規劃階段,已見工商團體遊說,要求免徵額、低費率、放寬優惠費率標準、延緩徵收等。故重視碳定價的三黨候選人,不應無視當前碳費推動瓶頸,須共同維護碳定價制度的健全性。

 

  1. 面對產業轉型挑戰,補足遺落的關鍵戰略:民進黨與民眾黨候選人均強調綠色金融的重要性,但卻忽略此制度最重要的功能,乃是要促使高排碳產業採取氣候行動。環顧三位候選人的氣候政見,產業轉型是現行最不足的面向,應積極協調整合各部會,提出一上位性的產業低碳轉型戰略,具體說明六大產業(石化、鋼鐵、電子、水泥、紡織、造紙)的階段性減碳目標、轉型路徑,並強化「低碳公共工程採購 」、「碳差價合約 」等積極的政策工具。

 

  1. 阻絕綠能假訊息散播,共同提升再生能源社會接受度: 三位候選人均承諾要將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27%~30%,因此國民黨、民眾黨候選人,不應助長綠能假訊息散播。未來應責成各部會提出有納入再生能源輔助的部門發展計畫,確保「綠能開發顧及在地的多元價值」。例如:督促農業部提出農業發展計畫,明定再生能源的輔助角色,並由經濟部協助農業部推動,以落實「農業為本、綠能加值」的願景,提升整體區域的農業永續與農民生活的福祉。

 

「總統氣候政見放大鏡」網站簡介: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Taiwan Climate Action Network, TCAN)蒐集整理三位總統候選人提出的氣候與能源政見,已公布在「總統氣候政見放大鏡」網站 (https://tcan2050.org.tw),以七大政見指標來檢視未來總統的氣候政見,包括「2030減碳目標」、「碳定價」、「2030電力結構」、 「再生能源 」、「產業轉型」、「公民參與」、「公正轉型」 ,以供關心氣候的公民作為參考。

發稿單位: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Taiwan Climate Action Network, TCAN)

由關注全球氣候危機的台灣在地NGO共同組成,透過研究與倡議,加速台灣氣候行動,達成2050淨零目標。成員組成:(1)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2)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3)地球公民基金會 (4)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5)台灣環境規劃協會

這篇文章 【新聞稿】2024總統氣候政見放大鏡 針對三黨總統候選人氣候政見 最終總評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來自境外以擁護和平為名的統戰策略或詐騙手法?小黨拒介選呼籲共同守衛民主

2024, January 10 - 16:54

文/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

近日洪申翰立法委員發表一篇聲明,表示在十二月底收到境外假帳號的編造資訊進行恐嚇取財,並用假資訊影響台灣選情。另外,桃園市立委候選人馬治薇因受中方資助參選立委,涉犯反滲透法,1/6裁定收押。顯示「中國有單位試圖影響台灣選舉」的事實確實存在,且積極擴大野心。

無獨有偶,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下稱小歐盟)也在十二月初左右接到來自中國人士的邀請,表示希望就競選策略及募款企劃進行合作。小歐盟三位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高芸婷、林詩涵、閔柏陵於今日(1/10)召開記者會,說明在收到介選訊息後的處理與判斷,並提醒各政黨和選民謹慎注意中國利用各種方式來滲透台灣的選舉,並共同呼籲除了國防,民眾的警覺意識也是形成防衛共同體的重要關鍵。

這次的大選,是今年民主國家中第一場投票。據外交部指出,目前抵台的外媒人數持續增加中,全世界都關注著台灣人的決定。選情逐步白熱化,中國試圖左右選情的消息也不斷傳出,可見中國也明白投票結果所傳遞之訊息。

自去年12月初起,小歐盟收到一份來自對岸的邀請,願意提供選戰策略以及募款企劃 ,希望小歐盟接受合作提議。由於對方所提之策略方向與其堅守的核心理念不同,也引發小歐盟對中方介選疑慮,因此並未接受合作提議,並已撥打反介選通報,且請益學者及相關專家,了解遭逢介選如何應對之相關建議。

小歐盟代理黨召集人林詩涵說明對方自12月初來信聯繫並遭小歐盟拒絕後,仍幾度來信表示其他可能的合作方式,顯現對方聯繫之積極。對方並以長期合作為基礎提出合作邀約,透露出對政治獻金的金流限制、反滲透法等略有理解,提出能夠繞過法規限制的作法。

小歐盟不分區第三席閔柏陵表示:「無論這次發生的事件是中國介選、民間詐騙甚或反串,對於相對缺乏資源跟資訊管道的小黨,甚至是非營利組織、中小型企業或一般民眾,都會造成人心惶惶,甚至被捲入不法事件跟危險之中。」。

閔柏陵也重申小歐盟主張,對抗境外威脅應該從民防跟心防開始做起,強化民間對境外勢力介選的認識,並熟悉相關求助管道為何。同時政府更要積極展開調查,並於平時培訓檢調及公務人員,在疑似介選、滲透或代理人問題的業務處理能力,而不是到了選舉、或是事情發生的時候才手足無措。

小歐盟不分區第一席高芸婷則提醒中國統戰手法日新月異,從假民調、施壓五月天、總統候選人私生子傳聞已進入到真真假假讓一般民眾難以判斷。她也提到昨天的警報新聞,高芸婷認為無論是發射衛星或是飛越台灣,選在台灣正值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期間,都確實在挑戰台灣國家領空權,並挑起每一位台灣人民的神經,讓社會動蕩不安。

她呼籲檢調建立介入選舉調查機制,積極查證是否為中國介選手法,並提醒各政黨及選民,謹慎注意中國利用各種方法來滲透台灣選舉,影響台灣大選。

目前法務部辨識出的介選態樣,多以發生資金流動後才啟動調查。像本案並未發生任何可疑金流,但是有明顯目的的,應由國安層級介入暸解,做事前的預防,減少檢調單位事後搜查的心神。這次選舉,法務部等相關單位,有提供了24小時的介選、賄選通報專線,值得肯定。但是更預防性的避免國人遭收買,也需其他層級或單位提供協助,供國人辨認了解。

代理黨召兼不分區第二席的林詩涵談到小歐盟成立的初心,正是為人父母出自為下一代準備好更容易生存、生活下去的環境而起。因此在政見、論述中,處處可看見重視家內⺠主、校園⺠主、社區自治等⺠主精神落實,對於整個台灣社會,小歐盟自然也不能也不願看見其⺠主氛圍遭侵蝕。

林詩涵說判斷要不要接受對方的合作提議,對小歐盟而言並不困難。但若對方今天邀請的是其他政黨,不知道會如何在政黨存續及⺠主追求的天秤上擺盪。她說:「⺠主的社會建造不容易,要避免她崩塌,需要每一位國⺠發揮危機意識,並不小看自己成為⺠主守衛者的角色。」

這篇文章 【新聞稿】來自境外以擁護和平為名的統戰策略或詐騙手法?小黨拒介選呼籲共同守衛民主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蘇建和等三人控冤案補償金遭不當苛扣 憲法法庭不受理釋憲案

2024, January 9 - 19:39

文/公庫記者吳容璟

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等三人2012年獲判無罪確定後,共獲刑事補償金新台幣1583萬元,冤案救援團體指出法院因受害人曾被刑求自白而扣減其補償金極不合理,且扣減依據之《刑事補償法》第7條已因違憲疑慮遭司法院刪除,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12月29日憲法法庭以該案超過五年的法定聲請期限為由,裁定不受理。

對此,1月4日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台灣冤獄平反協會、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等七個蘇案救援團體在司法院前召開記者會表示遺憾,指出針對補償案設定年限有違憲疑慮,呼籲司法院、立法院、國家人權委員會改革刑事補償制度,停止對冤獄受害人的羞辱。

不當扣減的條文已被刪除 無法溯及既往

「等於法院在告訴冤獄受害人,就算你被刑求也不該自白,你自白了表示你也有責任,所以要扣減你的冤獄補償金!」本案義務律師、司改會法律政策部主任呂政諺表示,蘇建和三人冤案的起點就是在警局時遭到警方毆打電擊等不當刑求後的犯罪自白,法院也在2012年做出無罪判決定讞,確定自白不具證據效力,但是到了刑事補償法院卻將自白當作「可歸責事由」,依《刑事補償法》第7條扣減了超過三分之二的刑事補償金,平均每個人減少700萬至1500萬元。

呂政諺指出,此次向大法官聲請宣告違憲的《刑事補償法》第7條「可歸責事由」條款,已在去年因實務運作上恐「過度適用」等問題,由司法院提案刪除,並在去年12月15日在立法院通過三讀,但這條已被刪除的條文卻無法溯及既往,代表過去至今曾因此條文受到不合理對待的受害人無法得到任何補償,只能聲請憲法審查。

司改會新聞稿也指出,過去12年來所有刑事補償案件中,因「可歸責事由」而被扣減補償金的案件共有299人,佔總獲償人數23.6%,上述修法過程中民團提案希望過去被扣減補償金的受害人能有聲請重審機會,但並未被司法院及立法院接受。

刑事補償案件五年聲請期限 律團:對冤獄受害人的補償不應設定期限

憲法法庭以9票同意、3票不同意(另有3名大法官迴避)作成112年憲裁字第149號,裁定不受理本案,理由是「刑事補償事件」雖屬公法事件,但不是「刑事確定裁判」,依《憲法訴訟法》第92條第3項,已超過五年期限不得聲請憲法審查。此外,依《刑事補償法》第22條,自確定判決後超過五年也不得聲請再審。蘇案律師團認為,對於「刑事補償案件」設定聲請再審及憲法審查年限相當不合理。

「今天一個人把另一個人關起來,這是刑事犯罪,如果判決有誤的話沒有任何聲請期限,但如果今天做錯事的是國家,國家把人民錯關錯判就叫做刑事補償,超過五年就不可以聲請,到底哪裡合理?」呂政諺批評,憲法法庭裁定不受理的理由相當牽強,作成刑事補償決定的正是法院刑事庭,庭中所使用的證據都來自過去案件中適用的證據,為了回復實質的正義,刑事補償案件不應設定期限。

本案義務律師、司改會副執行長李明洳強調,刑事補償是對於司法已經確定犯下的錯誤,國家如何去補償、如何面對國家機器犯錯的基礎問題,但是從刑事法院對冤獄受害人補償金的不當苛扣,到司法院和立法院在修法過程對正義回復的視若無睹,最後到大法官都錯失保障受害人憲法權利的機會,彰顯司法機關並未積極反省,更對受害人造成二次羞辱。

呂政諺感嘆,蘇建和三人自1991年被捕後遭受長達11年的關押,案發距今已經33年了,仍然不斷在司法中尋求正義及合理補償,過程中卻還是得面對必須自己舉證,在當年警局內警方環伺的情況下是如何遭到刑求的窘境,在刑事補償庭中還得被判斷「是不是真的那麼無辜?」,如何「罪有應得」以致於不配拿到太多賠償,令人遺憾。

為了改善《刑事補償法》的制度性問題,民團提出四項訴求:要求立法院針對過去適用《刑事補償法》第7條「可歸責事由」被扣減冤獄補償金的案件,應盡速修法給予救濟機會;針對《刑事補償法》第22條規定5年期限有違憲疑慮,呼籲司法院應盡速研議修正並送立院審議;要求國家人權委員會應針對過去至今的刑求、酷刑、冤獄受害人的社會復歸及名譽回復等,應調查及釐清制度性缺失;針對人民遭受刑求或偵查中國家權力的不當對待,立法院應盡速通過《禁止酷刑公約施行法》,建立完整的預防、調查及補救機制。

團體呼喊著「冤錯之人、何錯之有、刑補缺失、立即修正」,李明洳呼籲立法院、司法院、憲法法庭、國家人權委員會都應正視「司法受害人」這個轉型正義中的弱勢族群的傷痛並未被彌補,否則「台灣作為一個號稱人權立國,想要走在人權民主法治道路上的國家,司法受害人的歷史永遠會成為人權歷史上的污漬」。

這篇文章 蘇建和等三人控冤案補償金遭不當苛扣 憲法法庭不受理釋憲案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你知道台灣有多元家庭的存在嗎?

2024, January 9 - 18:03

文/婦女救援基金會

「你知道台灣有多元家庭的存在嗎?」—探索臺灣家庭型態的多樣性

於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舉辦的多元家庭展覽正式開幕,此次特展從二戰時期軍事性奴隸/慰安婦阿嬤們的家庭型態延伸出特展,以探索臺灣家庭型態的多樣性,並促使社會對於不同家庭形式的理解與尊重。

此次展覽特別關注返台的慰安婦阿嬤們,她們承受著二戰後的種種困境,包括社會傳統文化價值下對於女性、對於婚姻、家庭觀念的束縛、性暴力的傷害、以及身世複雜所帶來的歧視。婦援會透過調查統計,整理出阿嬤們戰後與老年的多元家庭型態,有單身家庭、離婚家庭、單親家庭、同居家庭、同住家庭、隔代家庭等,每一個家庭都有其獨特的故事。同時,此次特展也展示臺灣家戶調查中,早已有多元家庭型態的分類統計。

展覽中提及的一元家庭與多元家庭的概念,對於我們重新思考家庭的定義。不再拘泥於傳統的一對異性戀夫妻模式,多元家庭開啟了更廣泛的視野,讓人們自由地以各種方式組成家庭,並擁有平等的法律保障和文化資源。

特別關注的是同婚家庭,臺灣在2019年成為亞洲第一個實行同性婚姻的國家,這也是本展覽中的一個重要範疇。展覽呈現了同婚家庭的真實故事,旨在進一步促進社會對於性別平等和多元愛的理解。

展覽現場邀請參觀者用背景和成員磁鐵創造自己的家庭圖像,並於連儂牆上分享對多元家庭的看法。

希望透過這個展覽引發對於家庭多樣性的深入思考,推動社會更加開放、包容、尊重不同家庭形式的價值觀念。

展覽詳情:
日期:2024年1月10日至6月30日
時間:上午10點至下午5點
地點: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32號5樓)

這篇文章 【新聞稿】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你知道台灣有多元家庭的存在嗎?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勞動事件法破大洞!美光鴨霸反告勞工!保全程序被當塑膠,蔡總統政績破功?

2024, January 9 - 17:49

文/桃園市產業總工會

時間:113年1月9日(二)10點
地點:勞動部(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07號)

首先,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的秘書林莊周說明:蔡英文總統及賴清德行政院長在2018年12月5日公布,並在2020年開始施行《勞動事件法》,過去一直被執政黨當作重要了勞工及司法改革政績,當年,為了落實司改國是會議決議,希望讓勞工在權益受損時,可以獲得迅速、妥適、專業、有效及平等的處理程序,所以勞動事件法原本的立法目的,就是要保障經濟上弱勢的勞工,不會因為跟公司之間的資源差距懸殊,怕進入司法程序時間冗長,為了維持家庭生計,而放棄應有權益,所以在勞動事件法第四章的保全程序,特別是在第49條第一項明文規定:「勞工提起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之訴,法院認勞工有勝訴之望,且雇主繼續僱用非顯有重大困難者,得依勞工之聲請,為繼續僱用及給付工資之定暫時狀態處分」。

然而,今天我們之所以要來勞動部前召開記者會,就是因為美光公司,當年在法院裁定馮澤源先生在訴訟判決確定前,美光公司應該繼續僱用及給付工資後,雖然有給馮先生工資,但堅持拒絕馮澤源回去繼續工作,結果現在,訴訟最後確定,馮先生很遺憾地敗訴,但美光公司卻還以馮澤源這段期間沒工作卻領薪水為由,要跟他追討200多萬,但明明是公司自己堅持不讓勞工回去,現在又拿勞工沒工作來追殺,這樣有道理嗎!?

接著,美光工會的前理事長,也是本次案件的當事人馮澤源表示,自己是在112年12月27日收到美光公司的法律文書,要求自己要返回從2020年到最近,超過200萬的薪資、勞健保和勞退提撥,然而,當年自己在聲請勞動事件法定暫時狀態處分,以及在法院處分下來,明確要求公司要繼續僱用及給付薪資後,自己除了有發Mail給資方,明確表示要回去工作外,甚至都還直接到美光公司門口,表示要依照法院處分回去現場工作,但到最後,都被公司擋下來,堅持不讓我回去工作。

當年是桃市產總的莊福凱理事長陪著去的,他今天也在記者會的現場,可以作證。我覺得很可惡的是,當年不是我不願意工作,不是我拒絕提供勞務,是公司堅持把我擋在工廠外,不讓我進去工作,結果現在訴訟確定,還說這段期間的工資是我的不當得利,可以這樣嗎?公司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嗎?我認為我這個案子,如果最後真的這段暫時狀態處分期間的薪資,被公司追討回去,那以後所有的公司,都會有樣學樣,反正就先不要讓你回去工作,最後再來跟你追討,那勞動事件法的保全程序,對於勞工真的太沒保障了。接下來,我還是得面對資方仗著資源多,到底該怎麼辦,我認為台灣的政府跟法律,應該要提供更多更實質的協助。

隨後,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的理事長朱梅雪表示,美光公司真的很可惡,作為台灣最大的外資,今年年初不但無預警裁員,把員工帶到小房間逼離職,年底又發生這樣自己拒絕勞工回去工作,事後又拿勞工沒工作要跟勞工討錢的鴨霸行為,而且,除了美光之外,同樣是美國資本的科慕,今年也無預警突襲關廠,政府好像對於這些美國的大財團,都沒有辦法。

最近政府一直說,台美貿易協定簽訂,對於雙方都很好,但我們勞工在基層看到的卻是,美國老闆來台灣,一直欺負台灣勞工。

馮澤源跟美光公司這個案件,絕對不是個案,馮澤源是勞動事件法施行之後,第一個聲請法院定暫時狀態處分的案例,當年公司繼續給工資,但堅持拒絕馮澤源回去工作,根本是早就在為今天的追討作準備,外資公司這樣明目張膽地挑戰台灣法制,我認為包括勞動部,甚至司法院等相關主管機關,都應該有明確表態,不能讓美國資本這樣欺負台灣勞工,而且如果這案最後馮澤源被追討成功,那真的會是勞動事件法在保全程序上的超級大漏洞。

然後,同樣也是申請勞動事件法保全程序的勞工,神腦工會理事長陳政國表示,我們要非常不客氣的說,在馮澤源收到被美光公司這樣鴨霸地追討保全期間的「不當得利」訴狀時,我國政府引以為傲的保障勞工政績就已經被當成塑膠!人家美光公司才沒有在管你總統府司改國是會議、台灣法院的假處分、還是台灣的勞動事件法。我們擔心的是,像美光告勞工的案件,可能只是個開始,後續包括幸福球場,甚至是神腦等目前已經申請保全程序的勞工,未來都可能被公司以美光案為先例,突然也開始不讓勞工繼續回去提供勞務,最後再來透過告勞工,來要回保全期間的薪資,難道這就是我們蔡總統及賴副總統口口聲聲說的勞動保障嗎?

最後,勞動部勞動關係司爭議科金世平科長出面接受工會及勞工陳情,並當場表示,勞動事件法從上路至今,的確提供勞工更為迅速、妥適、專業、有效及平等的保障,馮澤源案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狀況,是因為美光公司濫用訴訟。美光公司先是不依照法院裁定繼續僱用勞工,不讓勞工回去現場工作,最後又以勞工沒有提供勞務為由,要求返回保全期間的薪資200多萬,這樣的要求沒有道理,同時也不是一般勞工在經濟上能承受的壓力。最後,勞動部也表示,如果馮澤源有法律訴訟上的協助與需要,都可以依照相關規定來向勞動部申請補助。

這篇文章 【新聞稿】勞動事件法破大洞!美光鴨霸反告勞工!保全程序被當塑膠,蔡總統政績破功?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51集|關心礦工僅是總統大選的意外插曲?老礦工如何找回失去的正義

2024, January 9 - 08:13

文/楊鵑如

總統大選前,外界高度檢視候選人之一、副總統賴清德萬里老家「礦工工寮違建」所引發的爭議,然而賴副總統並非單一個案,民間仍有其他工寮及礦工議題尚待面對。

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節目訪問猴硐礦工文史館創辦人周朝南。81歲的周朝南本身也是一部礦工活歷史,兩年前曾上街抗爭,向政府爭取老礦工們的權益。周朝南除了能夠細數老礦工的血淚史,更要告訴大家猴硐礦工文史館今年6月恐怕因租約到期而停業,呼籲政府應接手將文史館公共化,將礦工文史繼續傳承下去。

從「礦工工寮違建」引發外界關注 老礦工現身說法

周朝南表示,賴副總統老家爭議並非單一個案,在台灣仍有千戶以上的礦工工寮,早就是存在已久且普遍的違建問題。「早期礦工因為貧窮,忙著賺錢養家、吃都吃不飽,怎麼買得起房子?大部分都住自己蓋的簡易工寮且沒有翻修,一旦翻修就被認定是違法違建。 」

他認為礦工工寮問題拿到檯面上討論是遲來的公平正義,民國30年起出現的礦工工寮,早年因《礦業法》容許礦工就近蓋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毋需建築執照,後來台灣整體經濟環境變好後會稍微翻修房子,在當時是合法,放在現在社會脈絡來看卻是違法,周朝南認為政府及社會應有正當程序將其合法化。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講到煤炭我們就會怨嘆,礦工們可說是昔日的護國神山!」周朝南提到,煤炭對早期台灣有很大的貢獻,在台灣經濟需要復甦以及逐漸起飛的30-70年代,煤礦能源可說是支撐了臺灣的國防、經濟、交通及民生,民國62年及68年兩次能源危機也是靠礦工挖煤幫國家度過危機,因此造就70年代台灣經濟穩定起飛,礦工是功不可沒的無名英雄。

然而煤炭存在地底下,是用礦工的生命去挖出來的!他認為這段煤炭的輝煌歷史跟礦工的付出都沒有在台灣的經濟發展史上留下紀錄,比如說課本、傳播媒體上都看不到礦工文史,礦工在早期對國家的付出都被國家及社會所遺忘。

周朝南及多數礦工都因為採礦而得了「矽肺病」,又稱黑肺症,塵肺、砂肺,是一種肺部纖維化疾病,多走兩步路就會喘,但是老礦工們為了表達出自己以前為國家奉獻的心酸故事,決心在退休後,盡一己之力及僅存的一口氣來組成猴硐礦工文史館,經常在新北市瑞芳區猴硐礦坑遺跡進行文史導覽,目的在宣揚台灣礦業文化,更是台灣的經濟發展史及勞動史,不應該被國家跟社會遺忘。「一般文史館的資料都是搜集來的,我們都是礦工自己存下的資料!」

不願意把礦工歷史觀光化,周朝南自己早期也拍攝了非常多礦坑內工作照片,開始聯繫及說服其他礦工共17人、每人拿出自己的老人年金3500元,集結十幾萬的力量,從無到有、打造出礦工文史館。

「進去礦坑工作,命是交給土地公,只有出坑的時候命才是自己的,做礦工的故事怎麼可以沒人知道?」9成照片是周朝南拍攝留下,他笑說早期留影紀念的動機是「拍照回家給太太看,證明大家都是辛苦的礦工,以免跟兄弟喝酒後回家被老婆念!」拍照也是礦工們「慶祝今天沒有死掉」的方法之一,因為做礦工的兄弟非常勞苦,出礦坑寧願「飲乎死,卡贏死未飲」(寧願喝死,也比死了喝不到好),幸好拍攝了許多照片,讓外界不只看到身處在「礦災」意外的礦工,更能看到礦工實際勞動的畫面。

礦工有多苦?除了高風險、易殘疾 嚴重影響家人與心理

周朝南說大家都知道礦工很辛苦,但是不知道辛苦的程度,他描述礦坑內的窄小空間僅30-40公分,人要想方設法鑽進去挖煤炭,礦坑內溫度是39-40度,濕度100多度,最糟糕的是空氣非常地污濁,大部分礦工都患有矽肺病。

除了罹患矽肺病,周朝南自己就斷過兩次腳,腳趾頭被剪斷,肚子跟手部都傷痕累累,小小礦坑裡有幾千人在工作,經常面臨瓦斯爆炸、煤塵爆炸、交通事故、淹水、一氧化碳中毒等危機。

為何想留下這麼多資料?周朝南說:「我要給我兒子、孫子看,警惕他們要好好讀書,才不會像我去做礦工、這麼辛苦。」 周朝南的父母親及父親的6個兄弟都是做礦工,家族有7成以上、30幾人都是從事礦工。他提到自己因命運的安排而從事礦工,本來他很會念書、考上基隆一中,但是念到初二14歲時,遭遇爸爸因礦災受傷,好幾年無法工作,為了扶養家人,幾經掙扎仍然跟隨媽媽一起做礦工。

當時僅十幾歲的他不免也會想著「我這輩子都要當礦工嗎?我這輩子人生都要完蛋了嗎?」後來自己想通,「做牛就要認拖」,再加上自己是個愛物、惜物的人,於是將自己用過的工具、器具通通留下來,現在已成為非常珍貴的礦工文史。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48集|陰暗、潮溼、危機四伏 再見末代礦工歲月容顏

周朝南感嘆,民國40年之時要轉換工作是很困難的,「沒學經歷怎麼找更好的工作?沒本錢怎麼做生意?」他認為就算是當老師當時一個月薪水700元,礦工的工錢一個月則是1000多,為了要救家中經濟,只好咬牙做礦工。但是做礦工沒有不受傷的,且大家常說「做礦工不是做到死,就是死在礦坑裡」 風險很高!

不只是礦工身體容易受到傷害,礦工的心理問題跟眷屬也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周朝南的堂哥周德興做礦工到30歲意外死亡,「在礦坑裡工作的恐懼更甚於苦,是一輩子的黑色恐怖」,周德興從童工開始做礦工,才去第二天就親眼看到師父被石頭壓死,雖然遭受巨大驚嚇,但是因為生活壓力所逼,隔天仍得整裝待發進入礦坑。而堂哥當時兒子才5歲,因遭逢父親變故,至今仍活在恐懼陰影下。

周朝南又說民國58年時朋友不幸遇到礦坑爆炸,礦坑一旦爆炸就是個黑暗世界,照明燈毀壞、一氧化碳濃度很高,四處逃難卻都是碰到牆壁,友人被救出三天後才醒過來,十隻指頭都不見了。「地獄裡怎麼爬得出來?卻也是我們生存的地方」也曾遇過煤山爆炸,在礦坑裡的礦工屍體放了一個月才有辦法收屍,導致幫忙收屍的弟兄一直有聞到屍臭的幻覺。「做礦工的辛苦只是體力的折磨,在礦坑的恐懼才是一輩子忘不了的。」

礦工生命安全風險這麼高,早年的相關給付跟補償制度卻非常不健全。 周朝南說以前的礦工如果意外死亡就「扛回去埋」,遭遇公安死亡意外只有些許的勞保給付可領,政府與資方補助「就別妄想」,頂多要求老闆包白包,是非常心酸的過去。周朝南說以往礦工所經歷的傷害及慘痛的往事都會不時想起,現在藉由文史館要讓大眾知道這段往事,台灣曾經發生的礦工慘痛故事。

礦工文史館面臨停業危機?公共化才不會被二次忘記

2021年的五一勞動節,周朝南曾與其他老礦工第一次走上街頭抗議,訴求政府比照老農津貼來照顧僅剩一萬多人的老礦工。周朝南認為老礦工們為國家付出卻換來全身病痛與殘疾,期望政府能夠加強補助,放寬勞保就醫條件等。

他一直呼籲三位總統候選人,礦工們用餘生及養老金打造文史館、替國家保存珍貴的文史資料,是用命、用心在愛台灣的一群人,日後不管誰選上總統,期盼能好好照顧老礦工們,「讓我們死也死得甘願」。

然而礦工文史館目前面臨更緊迫的停業問題。由於文史館承租地簽約五年時間到今年6月結束,目前房東沒有續約意願,導致老礦工們用心血付出的文史館恐將面臨停業。周朝南呼籲國家政府應接手文史館,將其公共化,否則這5年期間礦工歷史好不容易從被遺忘到被大家看見,獲得外界支持與肯定,若是交棒給國家及下一代接手傳承,礦工歷史就不會被二次忘記。

主持人管中祥感嘆,一個國家沒有歷史就沒有未來、沒有靈魂,民間出資的重要文史資料,遇到營業困難,政府是否要介入協助?周朝南分享多位礦工的悲傷故事,並保留重要的礦工歷史給後代見證,期盼礦工工寮、礦工權益議題不是一時的選舉熱潮,國家與地方政府應持續關心。

這篇文章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51集|關心礦工僅是總統大選的意外插曲?老礦工如何找回失去的正義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