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保護協會
【聯合新聞稿】邁向淨零的電價三支箭:調漲工業電價、加強節電措施、兼顧能源弱勢
本月27日電價審議委員會將再次召開,在國際能源價格飆漲,台電面臨巨大虧損情況下,各界皆相當關注電價是否可以終結連續八次凍漲。身為長期關注台灣能源轉型與氣候治理的環保團體,我們於今日共同發起此份聯合聲明,我們認為台灣電價長期以來未能反映環境外部成本,無法發揮能源價格的政策工具效果,台灣若要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則電價合理調漲勢在必行。
在淨零排放的願景下,我們針對本次電價審議提出三大呼籲:首先是「工業部門與用電大戶應優先調漲」,暫緩一般民生調漲;第二是「加強節電措施力道」,包括提高工業節能法規的規範力道,以及補助民生節能設備的汰換;第三點則是「完善能源貧窮輔導機制」,結合中央與地方政府,盤點各地潛在的能源貧窮戶,提供必要的輔導與補助。
我們認為,「因應國際燃料成本變動」避免台電與中油兩大國營事業的虧損,固然是本次電價調整的理據。但若要在面臨通膨壓力之時,爭取社會大眾對於本次電價調整的支持,更須重視能源價格合理化作為推動能源轉型、促進產業節能的政策工具,同時也應在比例上符合「淘汰產業化石燃料補貼」、「使用者付費」、「照顧能源弱勢」的精神。因此本次電價調漲應優先針對工業以及用電大戶,暫緩一般住商用戶調漲。
在此次電價是否調漲的討論中,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反對針對工業用電大戶調漲電價,更恐嚇「否則製造業一定會出走」,此番論調一再出現,令人厭惡。去年中國發生限電影響產業,林伯豐理事長認為中國能耗雙控政策可推進台廠優化製程、改善企業體質,但遇到台灣要使工業用電電價合理化,卻只有恐嚇,這種雙標令人不齒。我們認為這樣的論點刻意忽視了不同部門近年來電力消費的比重與背後的不同意義,迴避工業部門長年以來從低廉電價所享受到的紅利與被低估的環境成本。
事實上,自2018年最近一次的電價調整以來,臺灣三年間用電量增加了164億度,工業部門就增加了124億度,占總增幅的76%,是近年來用電成長的主要驅力。此外,台灣平均電價偏低已經是眾所皆知的事實,根據能源局統計,2020年時台灣工業平均電價每度2.4461元,為全世界第6低,顯示台灣的電價確實有相當大的合理調漲空間。根據分析,電費平均佔製造業生產成本不及2%,因此即使工業電價調漲至10%,每度調漲0.25元,對產業之生產成本的影響也不過是千分之2。工商協進會之言論,動輒恐嚇電價調漲將造成產業虧損、外移,其實禁不起數據考驗。
台灣工業指數、製造業指數在今年雙雙創下新高,顯示在近年來的國際供應鏈情勢下台灣工業部門在生產與獲利上有顯著成長,連帶地使得工業部門用電量大幅增加,但與此同時我們卻未看到台灣主要耗能產業在節能上的投資有等比例的提升。顯示長期以來低廉的工業電價以及連續的電價凍漲,減損了產業投資節能設備、製程改善的誘因,整體來說對於台灣追求淨零排放、抑制能源消費,有消當不利的影響。
因此我們認為:本次電價調漲,應以工業用電為優先調整對象,暫緩民生調漲。一方面兼顧近期通膨對民生的衝擊,另一方面亦可藉此促進工業部門強化節電作為。若工業可進一步提高「節電1%」的規範,將節電率由目前平均1.7%提升至2.5%時,則可抵銷此次電價調漲對營運成本的影響,更可提早因應供應鏈減碳壓力。
節能措施最大化,降低電價負擔,提高產業效率有許多人擔憂在目前通貨膨脹的狀況下,電價調漲會對民生消費帶來衝擊,對此我們認為:若能落實節能改善,降低用電量,則縱使調漲電價費率,消費端需負擔的電費卻不一定會增加。更能減緩生產成本與民生物價的波動,並達到削減碳排放、減輕電力系統負擔的效果。
在產業端,我們也認為不應該將電價調漲視為洪水猛獸,反而是邁向產業永續與高效化的契機。台灣過往電價過於低廉,導致節電的經濟誘因低落,多數企業主不願投資節能改善計畫,反而造成生產過程中許多不必要的能資源浪費,變相壓低利潤,導致失去產業競爭力。面對當今全球追求2050淨零的趨勢,台灣應當透過此刻電價合理調漲的契機,翻轉傳統經濟模式,追求更高能源效率的低碳經濟。
因此我們呼籲政府積極督促800KW以上的用電大戶落實節電1%政策,抓緊時間輔導企業建立能源管理機制,發揮以大帶小綜效,協助中小企業接上減碳浪潮,帶領整個供應鏈共享淨零商機。同時也應該編列充足預算,延續並擴大過去幾年「縣市共推節電計畫」的努力,持續鼓勵民生部門汰換耗能設備,關掉不必要的待機電力,優化用電行為,結合整體社會一起朝向淨零轉型。
最後我們也必須提醒政府, 雖然台灣的電價與其他國家相比來得低廉,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電價合理化的過程中,部分較為弱勢的社會群體所需要承受的成本會比其他群體來得更高,也更為脆弱。因此除了呼籲這次電費合理調漲應「工業優先」之外,我們也建議政府仍應正視既存的低收入戶能源貧窮跟能源安全問題。
研究指出,低收入戶家庭往往受限於居住空間的不良用電條件,而導致用電支出佔家戶支出的比例過高,甚至會高於高收入家庭之用電支出比例,進一步惡化貧富差距。根據工研院與家扶中心在2015年針對新竹縣市的低收入家庭進行調查,發現有高達 63% 的低收入戶家庭,其能源支出占比超過全戶所得 10%,成為「能源弱勢」。除此之外,低收入家戶的家電往往是高齡或老舊、二手的電器,除了有走火的風險,也得消耗更多的電力,對中低收入的家庭造成更重的經濟負擔,卻沒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工研院在2020年的一份統計指出,低所得家庭的冷氣和冰箱的平均使用年數,比起高所的家庭的平均多了6年和4年,而且有超過33%的冷氣、與29%的冰箱使用超過16年,足以顯示上述問題的嚴重性。
邁向淨零的路徑上,不應該遺漏任何一個人,在各部會都開始將淨零放入施政重點的當下,更需要各個政府單位之間的互相溝通與合作,確實掌握在這條道路上民眾的各種需求與困境。我們建議:對能源貧窮的盤點與協助不應只由各縣市政府負責,中央更應結合社會局或社福機構,盤點需要的族群,輔導用電行為、協助中低收入戶老舊家電的更新,也確保二手舊家電妥善回收,而不是再次由社福機構或中低收入戶使用。
長期以來,包含電力在內的能源價格過於低廉,造成能資源的過度浪費,以及許多環境破壞,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在環境正義的基礎上,主張「電價合理化」、「確實反映能源外部成本」。如今世界各國為了抑制人為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種種危機,紛紛宣示在2050年前達成溫室氣體的淨零排放,以試圖在本世紀末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其中的關鍵策略之一就是透過完善化價格機制,來抑制不必要、無效率的能源消費以及隨之而來的溫室氣體排放。
因此我們認為在淨零排放的願景下,電價合理調整絕對有其必要性,是全民面對淨零的基礎,也是我們邁向淨零排放的無悔措施。我們期待6月27日電價審議委員會可以做出終結連續八次電價凍漲的決議,優先調漲工業與用電大戶電價,此外政府也應挹注足夠資源與行政力道,最大化工業與住商部門的節能措施,並且完善能源弱勢之輔導機制,以確保能源轉型的過程可以落實環境永續、企業責任與社會正義,不遺落任何人。
共同聲明團體: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野薑花公民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台南新芽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市爭好氣聯盟…。
新聞聯絡人: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魏 揚 0963-737-237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 0958-830-108
【聯合新聞稿】邁向淨零的電價三支箭:調漲工業電價、加強節電措施、兼顧能源弱勢
本月27日電價審議委員會將再次召開,在國際能源價格飆漲,台電面臨巨大虧損情況下,各界皆相當關注電價是否可以終結連續八次凍漲。身為長期關注台灣能源轉型與氣候治理的環保團體,我們於今日共同發起此份聯合聲明,我們認為台灣電價長期以來未能反映環境外部成本,無法發揮能源價格的政策工具效果,台灣若要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則電價合理調漲勢在必行。
在淨零排放的願景下,我們針對本次電價審議提出三大呼籲:首先是「工業部門與用電大戶應優先調漲」,暫緩一般民生調漲;第二是「加強節電措施力道」,包括提高工業節能法規的規範力道,以及補助民生節能設備的汰換;第三點則是「完善能源貧窮輔導機制」,結合中央與地方政府,盤點各地潛在的能源貧窮戶,提供必要的輔導與補助。
我們認為,「因應國際燃料成本變動」避免台電與中油兩大國營事業的虧損,固然是本次電價調整的理據。但若要在面臨通膨壓力之時,爭取社會大眾對於本次電價調整的支持,更須重視能源價格合理化作為推動能源轉型、促進產業節能的政策工具,同時也應在比例上符合「淘汰產業化石燃料補貼」、「使用者付費」、「照顧能源弱勢」的精神。因此本次電價調漲應優先針對工業以及用電大戶,暫緩一般住商用戶調漲。
在此次電價是否調漲的討論中,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反對針對工業用電大戶調漲電價,更恐嚇「否則製造業一定會出走」,此番論調一再出現,令人厭惡。去年中國發生限電影響產業,林伯豐理事長認為中國能耗雙控政策可推進台廠優化製程、改善企業體質,但遇到台灣要使工業用電電價合理化,卻只有恐嚇,這種雙標令人不齒。我們認為這樣的論點刻意忽視了不同部門近年來電力消費的比重與背後的不同意義,迴避工業部門長年以來從低廉電價所享受到的紅利與被低估的環境成本。
事實上,自2018年最近一次的電價調整以來,臺灣三年間用電量增加了164億度,工業部門就增加了124億度,占總增幅的76%,是近年來用電成長的主要驅力。此外,台灣平均電價偏低已經是眾所皆知的事實,根據能源局統計,2020年時台灣工業平均電價每度2.4461元,為全世界第6低,顯示台灣的電價確實有相當大的合理調漲空間。根據分析,電費平均佔製造業生產成本不及2%,因此即使工業電價調漲至10%,每度調漲0.25元,對產業之生產成本的影響也不過是千分之2。工商協進會之言論,動輒恐嚇電價調漲將造成產業虧損、外移,其實禁不起數據考驗。
台灣工業指數、製造業指數在今年雙雙創下新高,顯示在近年來的國際供應鏈情勢下台灣工業部門在生產與獲利上有顯著成長,連帶地使得工業部門用電量大幅增加,但與此同時我們卻未看到台灣主要耗能產業在節能上的投資有等比例的提升。顯示長期以來低廉的工業電價以及連續的電價凍漲,減損了產業投資節能設備、製程改善的誘因,整體來說對於台灣追求淨零排放、抑制能源消費,有消當不利的影響。
因此我們認為:本次電價調漲,應以工業用電為優先調整對象,暫緩民生調漲。一方面兼顧近期通膨對民生的衝擊,另一方面亦可藉此促進工業部門強化節電作為。若工業可進一步提高「節電1%」的規範,將節電率由目前平均1.7%提升至2.5%時,則可抵銷此次電價調漲對營運成本的影響,更可提早因應供應鏈減碳壓力。
節能措施最大化,降低電價負擔,提高產業效率有許多人擔憂在目前通貨膨脹的狀況下,電價調漲會對民生消費帶來衝擊,對此我們認為:若能落實節能改善,降低用電量,則縱使調漲電價費率,消費端需負擔的電費卻不一定會增加。更能減緩生產成本與民生物價的波動,並達到削減碳排放、減輕電力系統負擔的效果。
在產業端,我們也認為不應該將電價調漲視為洪水猛獸,反而是邁向產業永續與高效化的契機。台灣過往電價過於低廉,導致節電的經濟誘因低落,多數企業主不願投資節能改善計畫,反而造成生產過程中許多不必要的能資源浪費,變相壓低利潤,導致失去產業競爭力。面對當今全球追求2050淨零的趨勢,台灣應當透過此刻電價合理調漲的契機,翻轉傳統經濟模式,追求更高能源效率的低碳經濟。
因此我們呼籲政府積極督促800KW以上的用電大戶落實節電1%政策,抓緊時間輔導企業建立能源管理機制,發揮以大帶小綜效,協助中小企業接上減碳浪潮,帶領整個供應鏈共享淨零商機。同時也應該編列充足預算,延續並擴大過去幾年「縣市共推節電計畫」的努力,持續鼓勵民生部門汰換耗能設備,關掉不必要的待機電力,優化用電行為,結合整體社會一起朝向淨零轉型。
最後我們也必須提醒政府, 雖然台灣的電價與其他國家相比來得低廉,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電價合理化的過程中,部分較為弱勢的社會群體所需要承受的成本會比其他群體來得更高,也更為脆弱。因此除了呼籲這次電費合理調漲應「工業優先」之外,我們也建議政府仍應正視既存的低收入戶能源貧窮跟能源安全問題。
研究指出,低收入戶家庭往往受限於居住空間的不良用電條件,而導致用電支出佔家戶支出的比例過高,甚至會高於高收入家庭之用電支出比例,進一步惡化貧富差距。根據工研院與家扶中心在2015年針對新竹縣市的低收入家庭進行調查,發現有高達 63% 的低收入戶家庭,其能源支出占比超過全戶所得 10%,成為「能源弱勢」。除此之外,低收入家戶的家電往往是高齡或老舊、二手的電器,除了有走火的風險,也得消耗更多的電力,對中低收入的家庭造成更重的經濟負擔,卻沒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工研院在2020年的一份統計指出,低所得家庭的冷氣和冰箱的平均使用年數,比起高所的家庭的平均多了6年和4年,而且有超過33%的冷氣、與29%的冰箱使用超過16年,足以顯示上述問題的嚴重性。
邁向淨零的路徑上,不應該遺漏任何一個人,在各部會都開始將淨零放入施政重點的當下,更需要各個政府單位之間的互相溝通與合作,確實掌握在這條道路上民眾的各種需求與困境。我們建議:對能源貧窮的盤點與協助不應只由各縣市政府負責,中央更應結合社會局或社福機構,盤點需要的族群,輔導用電行為、協助中低收入戶老舊家電的更新,也確保二手舊家電妥善回收,而不是再次由社福機構或中低收入戶使用。
長期以來,包含電力在內的能源價格過於低廉,造成能資源的過度浪費,以及許多環境破壞,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在環境正義的基礎上,主張「電價合理化」、「確實反映能源外部成本」。如今世界各國為了抑制人為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種種危機,紛紛宣示在2050年前達成溫室氣體的淨零排放,以試圖在本世紀末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其中的關鍵策略之一就是透過完善化價格機制,來抑制不必要、無效率的能源消費以及隨之而來的溫室氣體排放。
因此我們認為在淨零排放的願景下,電價合理調整絕對有其必要性,是全民面對淨零的基礎,也是我們邁向淨零排放的無悔措施。我們期待6月27日電價審議委員會可以做出終結連續八次電價凍漲的決議,優先調漲工業與用電大戶電價,此外政府也應挹注足夠資源與行政力道,最大化工業與住商部門的節能措施,並且完善能源弱勢之輔導機制,以確保能源轉型的過程可以落實環境永續、企業責任與社會正義,不遺落任何人。
共同聲明團體: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野薑花公民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台南新芽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市爭好氣聯盟…。
新聞聯絡人: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魏 揚 0963-737-237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 0958-830-108
海洋生物的心聲
海洋生物的心聲
圖、文/吳子暘(嘉義分會親子一團,自然名:花豹)
2022-06-10
晴空萬里的早晨
海豚清醒了
揉揉眼睛 看看四周
海豚不懂
為什麼人們要破壞美麗的海洋
讓牠開心的心情變得不好
赤熱的中午
阿髻鯊出來透氣
阿髻鯊不懂
為什麼人們要開發牠們居住的藻礁
讓牠們無家可歸
海洋生物的心聲
有誰來關心
只有蔚藍的天空在默默的關注這一切
只有藍天在落淚
輕撫牠們的傷痛
附加檔案大小 海洋生物的心聲508.54 KB2022城巿自然大挑戰成果分享
2022年為期四天(4/29-5/2)的城巿自然大挑戰圓滿結束了,今年,全世界共有47個國家,445個城巿/地區參與,經過5/3-5/8上傳及鑑定後,5/9官方公佈了成果,共有 1,694,877 筆觀察記錄。
圖、文/謝祥彥〈棲地守護部主任,自然名 : 雁子〉
2022-06-10
每年4月舉辦的「城巿自然大挑戰」 (City Nature Challenge),是一個世界性公民科學家活動,邀請身為地球的每一份子到戶外,善用以iNaturalist app觀察並記錄周邊的自然生物。
2022年為期四天(4/29-5/2)的城巿自然大挑戰圓滿結束了,今年,全世界共有47個國家,445個城巿/地區參與,經過5/3-5/8上傳及鑑定後,5/9官方公佈了成果,共有 1,694,877 筆觀察記錄; 50,176物種數 ( 包含超過 2,244 種稀有 / 瀕危 / 受威脅物種 ); 67,220 人參與挑戰;而西方蒲公英 (Taraxacum officinale) 是世界上最常被記錄的物種。整體而言較往年成長不少,相關統計如下:
資料來源城巿自然大挑戰官網https://citynaturechallenge.org/
今年台灣仍舊維持以 8 個分區 16 個縣巿參與,共有 43,250 筆觀察記錄;4,300 物種數 ( 包含超過 106 種稀有 / 瀕危 / 受威脅物種 );1,182 人參與挑戰;大花咸豐草 (Bidens alba) 是台灣最常被記錄的物種。各分區的統計如下今年台灣仍舊維持以8個分區16個縣巿參與,成果如下:今年嘉義-雲林分區以19,298筆觀察記錄及2,334個物種名列在世界第15名及第12名,個人部份雲林的Ku6777伙伴在4天中記錄了1,231種生物是全世界最多的觀察者,也是今年唯一一位記錄超過一千種的伙伴,Ku6777也以2 ,798筆觀察排在世界第9位 ,真是太厲害了。另外,leaf0605伙伴協助鑑定了4,317筆名列世界第21名。
在台灣可能是受到疫情影響部份區域停辦戶外活動,故今年各項記錄較去年皆有滅少,歷年台灣全區城巿自然大挑戰統計:
年 度
2020
2021
2022
觀察記錄
39,704
53,192
43,589
物 種 數
4,120
4,907
4,344
參與人數
1,174
1,384
1,203
在全台荒野關注棲地中至今已累積有185,174筆觀察記錄、記錄到8,394個物種、5,351位觀察者參與記錄,本次活動期間在關注棲地中辦理了35場次的調查活動, 雖然今年觀察筆數及記錄物種數略為持平,但有集中在少數幾位志工記錄的趨勢(2022年前10名記錄筆數佔總筆數的37%),參與人數則逐年減少。
年 度
2020
2021
2022
觀察記錄
11,399
10,327
10,474
物 種 數
2,144
2,046
2,064
參與人數
351
267
208
城巿自然大挑戰已經是生物多樣性記錄的國際盛事,今年已有47國參與,在台灣由荒野為主籌備已有3年,有機會提升荒野的國際能見度,也是台灣及荒野關注棲地展現生物多樣性的好舞台,建議未來結合工作委員會及專職投入更多的能量進行活動規劃、宣傳及執行。期望疫情能夠盡快平息,大家多多走出戶外記錄台灣生態的美好。
附加檔案大小 2022城巿自然大挑戰成果分享3.51 MB長期陪伴,在地守護小種子
卻顧所來徑——嘉義氣變青鳥團沒有青鳥
物種介紹:藍腹鷴(Lophura swinhoii)
【公告】第十屆會員代表選舉結果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第十屆會員代表選舉結果
選舉日期:111年5月21日
【台北分會】
游晨薇、藍培菁、李騏廷、石曉華、宋明光、林君蘭、汪美玲、陳憲政、賴素燕、黃香萍、陳江河、卓昕岑、馬欽祥、張品中、莊燿鴻、盧道正、蘇富美、莊麗華、孫一介、段巧佳、蕭千金、陳雍慧、粘水溪、鄒盈薰、鍾璧先、謝水樹、許學興、康吉成、郭慧敏、黃嘉瑩、林東慶、賴金玉、唐炘炘、林國樑、劉碧鵑。
以上合計35名。
【桃園分會】
陳松榆、吳明珍、許詩志、郭益昌、林家妤、姚綺娟、杜勝儀。
以上合計7名。
【新竹分會】
戴政賢、羅壬廷、朱振德、王盈欽、郭秋月、張訊竹、彭成源、王尹萱、黃文源、梁富生、邱熙亭、吳思霈、張正敏、許天麟、鄧雲棟。
以上合計15名。
【台中分會】
游永滄、謝國發、王瑜鈞、王清憲、呂姮儒、陳繼翔、王耀慶、鍾勝文、蔡昇倫、羅忠良、張秋珊、劉昆興、謝德亮。
以上合計13名。
【雲林分會】
廖梅雅。
以上合計1名。
【嘉義分會】
范貴玉、劉淑敏、黃金蓮、詹喬偉。
以上合計4名。
【台南分會】
黃嘉隆、曾彥翔、楊逸萍、林俊成、施相如、林佳儒、黃郁翔、羅晴文、杜雅鈴。
以上合計9名。
【高雄分會】
鄭弘杰、陳森泉、吳逸倩、陳惠美、藍德山、許家宣、郭怡岑、廖靜薇、吳順興、姜慧菁。
以上合計10名。
【台東分會】
蘇俊榮、楊繡鳳。
以上合計2名。
【花蓮分會】
鍾秀綢、陳嘉宏。
以上合計2名。
【宜蘭分會】
湯譜生、涂正元。
以上合計2名。
附加檔案大小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第十屆會員代表選舉結果141.81 KB
【人才招募】洲美生態調查與環教專案人員
【專案招募】洲美生態調查與環教專案人員
- 需求人數:1名
- 需求與條件:
- 認同荒野保護協會之理念。
- 生態、資源調查、社區保育或社區營造相關大學科系以上畢業,或具生態調查或社區保育相關工作經驗。
- 熟悉Word、Excel、PPT及Google雲端工具、擅長資料整理。
- 具專案管理、獨立工作能力,並對高度變動保持彈性。
- 擁有良好溝通協調能力,表達能力佳。
- 加分條件:
- 具專案管理或工作經驗。
- 具有物種保育調查、河溪調查、在地社區經營實作經驗。
- 具環境教育教案規畫能力。
- 具環境教育場域或環境教育學習中心工作經驗者。
- 具環境教育(教學/行政)人員認證。
- 專案內容:
- 環境教育推廣活動、棲地營造、生態調查規劃執行與進度掌握。
- 政府專案計畫之執行,並協助其他計畫推動。
- 物種保育調查與教育推廣。
- 環境教育教案與繪本設計進度管理。
- 在地社區關係經營。
- 專案報告製作。
- 專案預算管理。
- 薪資:專案費用:30,000-38,000元/月。
請備齊履歷與自傳,寄至以下信箱:cychung@wilderness.tw 台北分會,主旨請註明:[姓名] [洲美環境教育專案勞務委託]
【人才招募】宜蘭分會專職執行秘書
如果您關心環境,如果您認同荒野的理念,如果您希望投身推動環境保護與環境教育的工作,歡迎加入荒野,一起創造屬於彼此的環境守護故事。期待您擁抱熱情走進荒野,讓自己所愛的土地與自然得到應有的重視、珍惜與保護。
◎需求與條件:
- 認同荒野保護協會之理念。
- 熟電腦操作及文書處理軟體應用。
- 喜歡與人互動、親切圓融,善於溝通協調,表達能力佳。
- 有責任感、具應變及解決問題能力,善用時間管理,能獨立作業,對高度變動保持彈性。
- 樂於接受挑戰並主動學習新事物。
- 學生時期擁有社團經驗者尤佳。
- 有企劃能力及活動執行經驗。
- 兩年以上工作經驗佳。
◎工作內容:
- 處理分會一般行政業務事務(會員服務、財務、庶務)
- 協助分會志工群組之發展,如環境教育推廣、培訓課程、專案洽談與執行等
- 規劃及辦理分會環境教育、倡議活動與自然保育等相關事務
- 電腦能力:電腦文書處理、網際網路、部落格管理…等
- 行銷與宣傳能力
- 臨時交辦任務
◎加分條件:
- 有社會運動或非營利組織經驗。
- 可獨立製作簡報、對外提案。
- 熟悉環境議題。
- 具社群行銷操作經驗或可撰寫文案。
◎待遇與福利:
- 上班時間:視業務需求須排早、晚班,上班地點:宜蘭縣五結鄉二結路486號。採雙週變形工時,若有活動於週六日上班,需另擇週間工作日補休。
- 享勞健保,員工團體保險。
- 薪資:26,000-35,000元。
- 經主管同意,得免費參與本會研習與培訓課程。
◎履歷說明:備齊履歷與自傳寄至以下信箱:hr@wilderness.tw 【主旨請註明:xxx荒野宜蘭執行秘書】
◎履歷建議:請載明「可開始上班時間」、「最高學歷」、「工作技能」、「相關工作經歷」,提供「執行專案成果及相關作品」等…,我們將於書面文件審核後,再行通知面試。
意者敬請儘早送件以優先審理,通過初審者將另行通知面談時間!
「用畫面記錄感動瞬間」影像培訓心得
想法與行動的距離
▲主題3_行:極簡與環保行動的距離 活動當天我們提早到現場彩排,然後就開始陣陣小雨,可想而知當天來逛街的人並不多,等到我們節目開始的時候,雨越下越大,我甚至連來賓說的話都有點聽不清楚。再來我跟朱槿之前排演了很多次,有些是刻意營造的梗,但因為我很吃力地聽著來賓的話,以至於沒辦法順利拋出這些梗,後來也就放棄,專注在流暢的對話,另外,到後面我"感覺"時間好像快到了,但因為專注聽跟看著得來賓,於是開始焦慮現在到底幾點了,事後回想,如果時間真的到了,主辦應該會給我很明確的提示,我該做的事情是繼續這段對話。 從這次的經驗裡,除了我自己從來賓身上學到的觀念外,對於自己主持活動的心理模型以及容易犯的錯誤,都有很深的體悟。極簡生活似乎是一種修練,除了能幫助到環境之外,也可以反思自己的生活有沒有失控,覺得自己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能自我成長。至於地球一小時的活動,其實每個攤位的活動設計都非常精緻,可以明確的接收到環境保護的訊息。雖然活動結束了,希望當天參與到的人,都能夠帶一些對自己也對環境有益的觀念回家,讓這些有意義的行動能匯聚成大海,真的對地球產生助益。 精彩回顧>>>分享生活中的那一點綠|環境友善座談會 附加檔案大小 想法與行動的距離1.67 MB
眾生大會:學習與萬物對話
- 啟動一:從「社會我」到「生態我」,嘗試著想像自己是某種動物。起初我在家裡已經想好我要扮演愛睡覺又敏捷的水豚,但到了現場,我突然想表演海參,還刻意找了個有樹蔭的地方不受同學各種干擾的方式躺著,在這群同學眼中,我大概有著「愛躺著」、「總是想睡覺」的標籤。
- 啟動二:與同學間不帶表情卻又要注視對方眼神的遊走,宇宙將會為你找到同伴。二之二—與菩提樹面對面雙掌貼著對方的雙掌,原先有著性別意識,但在引導與被動間,我們竟然也有默契的停下動作享受半刻的休息。二之三—左手牽著左手,閉上眼好好觸摸這雙手的每個細節,她的手雖然很瘦,卻很細緻溫柔。二之四—與同伴雙眼注視,我有些害羞一直眨眼,烏桕則是一點也不眨眼,也給予了我穩定的力量。
- 啟動三:棍、空碗、石頭與樹葉,分別代表著憤怒、空虛、焦慮與悲傷,就在這榕樹蔭下的曼陀羅中說出真實感受。小藍鯨的引導突然觸動到我某個以為不在意的事卻實際潛藏的情緒。自嘲經常情緒發炎的暖暖大哥說,世界上在創造人時給了「情緒」,那顯然有其必要與重要性,而小藍鯨在最後說了,無論你在這過程中感受到多少無奈、悲憤,「我們都聽見了」,也請你記得,你不是一個人,有我們陪著。
- 啟動四:八大行星,讓我們用步伐來計算彼此與太陽間的距離。聽到最後一顆海王星要走720步,啊~包含前面其他的步數,還要再走回來,是否會天黑才回到教室呢?但這個過程不僅知道天文知識,還可以身體力行,走過一趟記得了行星的位置與距離,順便踏進森林觀察動植物。更重要的是,地球是唯一一顆適合生物生長居住的星球。
- 啟動五:閉上眼,被帶領著踏上三樓天臺的階梯,睜開眼,我們正在宇宙大爆炸之始,熊熊火焰就像是太陽,看著地球上的每一刻變化。非洲鼓、低音大喇叭、夾竹桃手搖鈴、低聲鳴唱,讓氣氛正好。結束後我們仍圍著小火盆在天臺上看星星、唱歌與跳舞,回應著宇宙。
水與國土:守護台灣水資源
關注棲地:宜蘭雙連埤 關注棲地:宜蘭五十二甲濕地 台灣陸地不大,想要增加國土的方法曾經有填海造地計畫,但此方法不僅會造成當地的生態浩劫,也嚴重破壞附近海岸生態環境,因此生態環保相關團體為此也常常操勞心力,有名的例子是從前的濱南工業區變成台江國家公園,經過許多的努力,不僅保護了著名的黑面琵鷺,重要的文化和自然資源才能永續保存。 ※本文為聆聽2022/04/14台北分會週四見講座──邱文彥教授《水與國土》 講座之後記 附加檔案大小 水與國土:守護台灣水資源1.02 MB
地球影展《藍色星球──珊瑚礁》 觀影心得
重新看見海洋: 你不能不知道的有趣事實
美崙山四季
【公告】荒野保護協會第十屆會員代表推薦名單
荒野保護協會
第十屆會員代表推薦名單公告
分會別
會員人數*
會員代表
應選人數
台北分會
1686
35
桃園分會
352
7
新竹分會
737
15
台中分會
611
13
雲林分會
76
1
嘉義分會
174
4
台南分會
417
9
高雄分會
485
10
宜蘭分會
108
2
花蓮分會
102
2
台東分會
94
2
總計
4843
100
*111年4月30日前繳交111年度年費之年滿20歲有效會員者
【台北分會】
游晨薇、藍培菁、李騏廷、石曉華、宋明光、林君蘭、汪美玲、陳憲政、賴素燕、黃香萍、陳江河、卓昕岑、馬欽祥、張品中、莊燿鴻、盧道正、蘇富美、莊麗華、孫一介、段巧佳、蕭千金、陳雍慧、粘水溪、鄒盈薰、鍾璧先、謝水樹、許學興、林立人、康吉成、郭慧敏、黃嘉瑩、蔡美雀、林東慶、賴金玉、唐炘炘、林國樑、林佶弘、劉碧鵑、王筱媛、詹翠英、陳美瑜、陳思潔、廖伯仁、劉建志、羅經國、藍溫菱。
【桃園分會】
陳松榆、吳明珍、游廷煒、李文仁、魏懷親、許詩志、林賢妹、郭益昌、林家妤、姚綺娟。
【新竹分會】
謝華君、戴政賢、羅千益、廖美琪、邱永年、許芸榛、吳承恩、羅壬廷、湯文姿、謝文萍、簡鳳君、朱振德、王盈欽、羅慧娟、陳曉萍、郭秋月、張訊竹、彭成源、王尹萱、黃文源、陳嘉祥、梁富生、邱熙亭、吳思霈、謝佳純、張正敏、許天麟、鄧雲棟。
【台中分會】
游永滄、謝國發、王瑜鈞、王清憲、呂姮儒、陳繼翔、王耀慶、鍾勝文、蔡昇倫、羅忠良、張秋珊、劉昆興、謝德亮、連怡斌。
【雲林分會】
廖梅雅、古國順
【嘉義分會】
范貴玉、劉淑敏、黃金蓮、詹喬偉
【台南分會】
黃嘉隆、曾彥翔、楊逸萍、楊炯琳、林俊成、施相如、廖聆岑、林佳儒、黃郁翔、羅晴文、杜雅鈴
【高雄分會】
鄭弘杰、陳森泉、吳逸倩、陳惠美、藍德山、許家宣、郭怡岑、廖靜薇、吳順興、姜慧菁
【宜蘭分會】
徐朝強、湯譜生、涂正元
【花蓮分會】
鍾秀綢、陳嘉宏
【台東分會】
楊繡鳳、楊玉如、蘇俊榮。
附加檔案大小 第十屆會員代表建議名單.pdf447.5 KB【人才招募】新竹分會 行政業務秘書
新竹分會 徵行政業務秘書
如果您關心環境,如果您認同荒野的理念,如果您希望投身推動環境保護與環境教育的工作,
歡迎加入荒野,一起創造屬於彼此的環境守護故事。
期待您擁抱熱情走進荒野,讓自己所愛的土地與自然得到應有的重視、珍惜與保護。
需求與條件:
- 認同荒野保護協會之理念。
- 熟電腦操作及文書處理軟體應用。
- 喜歡與人互動、親切圓融,善於溝通協調,表達能力佳。
- 有責任感、具應變及解決問題能力,善用時間管理,能獨立作業,對高度變動保持彈性。
- 樂於接受挑戰並主動學習新事物。
- 學生時期擁有社團經驗者尤佳。
- 有企劃能力及活動執行經驗。
- 兩年以上工作經驗佳。
工作內容:
- 處理分會一般行政業務事務(會員服務、財務、庶務)
- 協助分會志工群組之發展,如環境教育推廣、培訓課程、專案洽談與執行等
- 規劃及辦理分會環境教育、倡議活動與自然保育等相關事務
- 電腦能力:電腦文書處理、網際網路、部落格管理…等
- 行銷與宣傳能力
- 臨時交辦任務
加分條件:
- 有社會運動或非營利組織經驗。
- 可獨立製作簡報、對外提案。
- 熟悉環境議題。
- 具社群行銷操作經驗或可撰寫文案。
待遇與福利:
- 上班時間:視業務需求須排早、晚班,上班地點:新竹市東區公園路86之1號。
- 採雙週變形工時,若有活動於週六日上班,需另擇週間工作日補休。
- 享勞健保,員工團體保險。
- 薪資:25,250-35,000元。
- 經主管同意,得免費參與本會研習與培訓課程。
履歷說明:
- 備齊履歷與自傳寄至以下信箱:sowhc@wilderness.tw 【主旨請註明:xxx荒野新竹-行政業務秘書】
- 履歷建議:請載明「可開始上班時間」、「最高學歷」、「工作技能」、「相關工作經歷」,提供「執行專案成果及相關作品」等…,我們將於書面文件審核後,再行通知面試。
- 意者敬請儘早送件以優先審理,通過初審者將另行通知面談時間!
【公告】2022 OPEN POINT 點數愛心捐贈成果
【公告】OPENPOINT點數愛心捐贈 徵信
#捐點愛幸福多
--「OPEN POINT點數愛心捐贈」【集眾力 減碳護棲地!】,點數捐贈活動已結束。
-- 2022/01/01-2022/03/31期間,荒野保護協會獲贈54,652點(元)。
-- 本協會兌換點數之品項將全數用於提供社經地位相對弱勢的孩童與民眾,認識關注台灣生態環境,一起體現台灣環境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