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保護協會

RSS feed
已更新: 1 小時 21 分鐘 前

【新聞稿】荒野保護會攜手工研院,帶大小朋友創意玩轉新竹動物園

2024, November 12 - 20:30

發稿日期:113年11月12日

  荒野保護協會於今(9)日,在新竹市立動物園,舉辦2024節能成果展暨節能行動嘉年華——《節能動物園》活動,為新竹市民帶來不一樣的動物園樣貌。

  2024節能成果展暨節能行動嘉年華活動,係由荒野保護協會接受能源署和工研院之委託,一起攜手協力進行了10年的節能志工培訓計畫而來,邀集了全國大大小小的節能志工團隊,在每年的年末季節,為大家展示了各種不同創意又好玩的節能推廣手法。


▲ 舞台節目

  今年除了和大家分享年度的推廣成果外,更和新竹動物園合作,將活動結合動物元素,帶來《節能動物園》主題的攤位和舞台活動,吸引家長攜帶小朋友一起來玩耍。


▲ 攤位活動

  現場也透過表揚儀式給予所有的志工團隊和績優志工鼓勵,能源署和工研院也在焦點儀式上,以澆水壺的意像,灌溉了分別代表學校、社區、團體等不同屬性的志工隊盆栽,象徵三方攜手合作,將日省一度電的概念透過志工隊們播種全台、生根發芽。


▲ 焦點儀式

【新聞稿】2024川廢調查結果發布

2024, November 11 - 10:08

雲林北港溪、台中烏溪及大台北淡水河垃圾解析 促公私協力實現潔流
富邦人壽、荒野保護協會倡議減廢愛地球

發稿日期:113年11月08日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估計,人類生產的塑料中有半數僅作一次性使用後即成垃圾,而河川更成為陸地垃圾的傳送管,使每年有超過千萬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大海,為攔阻塑膠垃圾汙染水資源,今年富邦人壽與荒野保護協會攜手將「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計畫推進三縣市流域,包含首度關懷雲林北港溪、時隔三年複查台中烏溪,及連年追蹤大台北淡水河變化,發現塑膠垃圾仍居河川廢棄物之首,凸顯持續公私協力推廣源頭減塑、減廢之重要性,以響應實施在即的《全球塑膠公約》加速改善河海垃圾問題。

▲ 富邦人壽與荒野保護協會攜手舉辦「2024年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成果發表記者會,獲得經濟部水利署第五、三、十河川分署及新北市環保局等公部門支持。
(從左至右為:第三河川分署張稚煇分署長、第三河川分署李俊霖副分署長、荒野李騏廷理事長、富邦人壽李忠副總經理、第十河川分署賴昱彰主任工程司、新北市環保局許銘志主任秘書)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表示,秉持對台灣土地的熱愛與社會責任,富邦人壽已連續第四年用行動關心川廢問題,今年透過持續培育雲林、台中同仁及社會大眾成為公民科學家,不僅使中台灣的志工動員力量再更擴大,同時也兼顧去年淡水河複查的經驗傳承,進而借助超過150位志工力量再完成三條河川的首查及複查,感謝第五、三、十河川分署及地方政府單位對調查結果給予支持,使川廢議題在公私協力下持續共創解決方案。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騏廷表示,維持乾淨的河才能有藍色的海,荒野除推動調查方法持續與時俱進,於垃圾類型新增成袋垃圾、大型傢俱類別,今年也透過前進雲林北港溪不斷引領大眾將關注視野望向更多重要流域,並且同時進行台中烏溪複查及大台北淡水河持續監測,很高興數據結果印證經過荒野與富邦人壽多年的堅持與努力,所串聯起的公私協力影響力正使潔流願景持續向前邁進。 

(一)雲林北港溪調查:出海口淤積垃圾成主要熱區  找回無塑河川減少一次即丟

  雲林北港溪是孕育雲嘉平原農業發展的重要灌溉河川,今年透過川廢調查完成河岸段(包含北港溪、虎尾溪、雲林溪、梅林溪、林仔頭溪)及出海口共計 226.5 公里的踏查行動,總計發現 922,082 公升垃圾,以每袋 14 公升垃圾換算,河岸段平均每公里 313 袋(扣除 47 公里無法調查河段)垃圾汙染程度為D級(髒亂),海岸段平均每公里 643 袋垃圾汙染程度則升至E級(超髒)。因紅樹林植被及漲退潮影響淤堵大量廢棄物,致使「北港溪出海口及近海口段」成為全流域最首要的垃圾集中熱點,而農田圍繞且人跡稀少的「虎尾溪與雲林溪交界」,亦發現有較多的成袋垃圾、大型建築廢棄物棄置以及就地焚毀垃圾痕跡。

▲ 2024熱點圖-雲林北港溪

  另經統計分析有八成垃圾集中 9% 的河段,河岸段廢棄物類型前三名為塑膠瓶罐容器佔 23.1%、塑膠袋(含食品包裝袋)佔 20.4%、成袋垃圾佔 14.1%,顯示塑膠汙染問題依然最為嚴峻,若將清運資源集中將有助提升整治效率,且雲林縣內缺乏廢棄物焚化爐所造成的長期垃圾堆積危機,除仰賴公部門積極推動垃圾資源化、能源化的轉換技術及措施,亦亟待當地民眾共同響應源頭減廢的環保生活方式。此外,海岸段則因養殖產業盛行,與漁業相關廢棄物類型佔比高達 50%,廢棄塑膠瓶罐容器亦廣泛可見。

▲ 2024雲林-成袋垃圾遭惡意棄置於草叢下

  經濟部水利署第五河川分署副分署長李俊霖表示,很高興能有民間企業及環保組織共同努力,使北港溪的垃圾分布熱點被明確地定位,以利於清運資源的重點分配規劃,再搭配中央及地方合作將廢棄物進行有效處理,相信能促進河畔的自然生態、休閒遊憩等多元功能不斷地優化。

(二)台中烏溪複查:烏溪主幹及出海口變乾淨  餐飲塑製品仍為首要垃圾類型

  繼 2021 年首度調查台中烏溪引起國內更重視源頭減塑議題的重要性,時隔三年為掌握川廢改善情況,推動複查回到河岸段(烏溪、筏子溪、大里溪、旱溪、頭汴坑、草湖溪)及出海口全長 214 公里的流域範圍,總計發現 635,845 公升垃圾,整體垃圾汙染等級仍為D級(稍髒)但垃圾總量明顯減少四成,以每袋 14 公升垃圾換算,河岸段平均每公里 284.2 袋(扣除 57 公里無法調查河段),其中烏溪右岸河岸垃圾密度從平均每公里 1,670.2 袋降至 67.4 袋,減幅超過 90%,2021 年首查垃圾熱點座落烏日區及大肚區的烏溪右岸、出海口,今年已可看出公部門導入重點清運及加強管制推動成效。

▲ 2024熱點圖-台中烏溪

  而觀察垃圾類型,與民生活更近的河岸段前三名仍為塑膠袋(含食品包裝袋)佔 25.8%、塑膠瓶罐容器佔 25.7%、飲料杯/吸管/免洗餐具佔 21.8%,均屬一次性飲食塑膠廢棄物共佔 73.3%,隨意棄置的家庭成袋垃圾則佔 11.5%位居第四,凸顯經歷新冠疫情衝擊後,使民眾重新養成源頭減塑、環保生活需要更多努力。另解析垃圾熱點則向中上游移動,「大坑」及「草湖」因民眾不良習慣影響,防坡堤下、隱密草叢、橋下等人煙稀少的河道邊,藏有大量成袋垃圾、大型傢俱、建築廢棄物等,造成八成垃圾集中 17%的河段,集中度相較三年前更高,導入重點清運資源將加快河川清潔度復原。

▲ 2024台中-烏日區大量垃圾惡意傾倒

  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分署分署長張稚煇表示,本分署對於轄管河川環境非常重視,並落實清理工作,其中烏溪水系自111年1月至113年9月止,已清理約 600 噸廢棄物,今年烏溪川廢複查結果也顯示垃圾量明顯減少,本分署將持續針對川廢熱點進行清理,以維護水域環境。同時感謝荒野保護協會、富邦人壽及參與調查的夥伴們熱心關切河川環境,期藉由公私協力方式營造更優質的水環境。

(三)大台北淡水河年檢:在地師生串聯新北水巡隊  中央及地方動員促垃圾減量

  而去年淡水河複查發現疫後生活使河岸垃圾倍增問題後,經公部門以清運行動回應,今年再由明志科大與實踐大學師生、新北水巡隊共同執行年檢擴大調查,發現流域內垃圾總量減少 84,000 公升,以每袋 14 公升垃圾換算,河岸段垃圾密度從平均每公里 156 袋降至 72.5 袋(扣除 78.5 公里無法調查河段),減幅超過 50%,其中又以淡水河主幹整治成效最為顯著,同步檢視去年公布垃圾熱點改善情況,在 2023 年熱點公佈後,公部門強化河岸垃圾清理,荒野保護協會與明志科技大學於社子島與蘆洲河岸辦理多場次淨溪活動,發現清理比率高達 58.3%值得肯定,潔流目標透過公私協力有效推進。但也隨今年調查深入更多支流,新增發現新店溪左岸(近永福橋與福和橋)與大窠溪亦為民眾棄置垃圾熱點,主要類型仍為一次性飲食塑膠垃圾佔六成,相關政策配套成為改善川廢汙染關鍵。

▲ 2024熱點圖-台北淡水河

  淡水河沿岸生長茂密紅樹林易攔截大量川廢,第十河川分署近年在蘆洲段積極執行疏濬工程,於河道整理及紅樹林清疏作業時一併清除淤堵垃圾,同時感謝基北北桃環保交流合作平台的串聯互助,及環保組織、企業、學校及民眾響應淨溪、淨灘等力量集結,共同推進潔流目標改善環境。

  為帶領全民認識川廢調查的環保意義,今年調查雲林北港溪、複查台中烏溪及大台北淡水河的過程及成果,亦首度打造主題曲《藍色星球》製成年度紀錄片,期盼透過輕快曲風及歌詞意涵,引領更多民眾一起為重現清澈水流而努力守護美麗地球家園。

 

▲ 透過串聯富邦人壽在地同仁、明志科大及實踐大學師生、新北水巡隊與荒野志工的力量,2024年共同完成雲林北港溪調查、台中烏溪複查及大台北淡水河複檢,新北市高灘處、台北市水利工程處亦共襄盛舉成果發表。
(從左至右為:第三河川分署張稚煇分署長、第三河川分署李俊霖副分署長、荒野李騏廷理事長、富邦人壽李忠副總經理、第十河川分署賴昱彰主任工程司、新北市環保局許銘志主任秘書)

 

相關報導:
【倡議家】超髒!重要灌溉河川–雲林北港溪 平均每公里就有643袋垃圾

【聯合新聞網】川廢調查 雲林北港溪海岸段超髒

【經濟日報】富邦人壽守護河海 發布川廢調查成果 

【Yahoo奇摩】荒野川廢調查前進雲林北港溪 綠色和平「河川塑膠垃圾品牌檢視」揭台港韓三地成果 

【好房網】川廢調查 雲林北港溪海岸段超髒 

【工商時報】2024川廢調查結果發布北港溪、烏溪及淡水河垃圾解析 

【中時新聞網】台灣河川垃圾調查!塑膠垃圾居首 公私協力減廢成效初現 

【環境資訊中心】荒野川廢調查前進雲林北港溪 綠色和平「河川塑膠垃圾品牌檢視」揭台港韓三地成果

【中央社】環團首查雲林北港溪 出海口成淤積垃圾熱區 

【聯合報】蒙塵的灌溉之河 圖解北港溪流域廢棄物熱點 河、海岸差異 

新竹柑橘園,步道維護初體驗!

2024, November 8 - 10:14
我們正在做的事:  環境教育基地

文/胡志明、胡立軒〈新竹分會棲地志工,自然名:水獺、小水獺〉
圖/螃蟹、綠球藻、張匯聆

2024.11.08

  2024年5月26日,天氣陰。召集了一群志工與民眾浩浩蕩蕩來到柑橘園,還有幾位元培大學的同學一起共襄盛舉,來了這麼多人,本以為今天應該會輕鬆度過,殊不知天算不如人算、千金難買早知道,到了現場,看到螃蟹大哥全副武裝地站在大家面前開始解說,原來今天不是生態池維護,也不是有烤地瓜環節的青蛙調查,而是柑橘園首次登場的步道維護工作假期!實際上應該算是第二次,不過第一次是台北分會的志工實作指導,我們只是站在旁邊默默地觀摩。看到連安全帽都戴上的螃蟹大哥,想必今天的工作假期一定十分地精實。


▲ 螃蟹大哥聚精會神的跟所有參與的志工解說當日工作內容

  柑橘園步道維護的工作範圍,主要分為兩個部分:水泥覆蓋的步道起頭,以及未被水泥覆蓋的泥土道路。水泥覆蓋的部分由小水獺與志工一起,清除水泥路面的青苔與附著的泥濘,因為遇到下雨或是潮濕的狀況,容易會有打滑跌倒的風險,原本螃蟹大哥有準備全新的鐵刷讓志工們動手清刷路面,無奈需清除面積過大,不得不使用工具加速清除的速度,以強力水柱+人力鐵刷,一時半刻將路面回到近期大人氣的色系「水泥灰」。


▲ 夥伴們用加壓水柱與人工方式清除路面青苔與積泥

  第二部分的重頭戲,藉由台北分會上回提供的寶貴秘笈傳授,以磚頭部分突起於路面的方式,讓行走時有支撐的護檔,減少因泥濘濕滑往後或是打滑跌倒的風險,果然看別人操作是最簡單的事,自己操作根本就不是這麼一回事。第一關大魔王是「間格距離」的量測,到底要以誰的步距來測量?最後完工的結論是,都21世紀了,還是帶把捲尺測量會比較準確。


▲ 第一段完工後的樣貌,間距比預想的大了一點點

  第二關大魔王,維護難度有點高,原本步道上有既有的石塊、磚頭等,經過長期沖刷覆蓋,以非常結實的樣貌呈現在我們腳下,向下挖掘,要將既有的障礙物移除,著實費了百年的功力。人力方式就是以小鐵鍬將上方覆土移除,再以桿槓的方式挖出;如果障礙物體積太大或是硬度太高,只好借用科技的力量,以大型電鑽的方式將障礙物破壞成小塊再行移除。實行流程簡述如下:向下挖深約15公分左右(含障礙物移除),以併攏的方式將兩塊磚頭垂直插入地面,再以小石塊等將磚頭四周固定於洞內,覆土填平後完成一階的步道。


▲ 夥伴們齊心齊力挖洞、移除地面下石塊磚頭與埋磚的實況

  施工前後的樣貌可以看見志工夥伴們一個下午流血流汗的成果,可能因為大家都是第一次進行步道維護的實作,外觀上還有改善的空間,相信熟能生巧,只要大家還有力氣做,願意做,今年一定有機會看到屬於柑橘園棲地,美觀且安全的步道。


▲ 施工後步道維護的樣貌

小水獺個人感想
課業、工作、家庭為現代人的生活,人卻遺忘了一切的根源——大自然
參加棲地工作,為生活多一個選項。
  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分年齡、性別,只要有一顆守護環境的心,一顆嚮往大自然的心,
我們就可以一起揮灑汗水,為這個地球盡一份心力!

 

附加檔案大小 新竹柑橘園,步道維護初體驗!3.01 MB

荒野在哪裡?永昌里線上綠活圖!

2024, November 8 - 10:14
我們正在做的事:  生態城市

文、圖/沈秀娟〈台北分會綠色生活地圖志工,宇宙〉

2024.11.08

  詩可以不必在遠方,就在生活中。

  你知道荒野在中正區詔安街的台北分會附近有什麼景點、美食、設施或有趣的故事嗎?每每聽到到台北分會上課的志工們會問這附近有哪些美食?或者有哪些景點?於是在「綠色生活地圖第十屆講師培訓」的作業裡,我們發想要創作一份屬於荒野台北分會的綠色生活地圖。


▲ 荒野台北與永昌里線上綠活圖

  繪製「綠色生活地圖GreenMap」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踏查。一出台北分會的門口,在正前方就發現永昌公園有幾棵特別的大樹,原來他們是台北市保護樹木「猢猻木」,樹齡已經超過50年,而永昌公園是以茂盛的樹蔭與磨石子溜滑梯聞名。從詔安街向左走有一個聖維雅納天主堂,此地原為情報局長葉翔之先生的住所;1961年購入此日式住宅暫作聖堂,由杜而未神父主持;1967年辛達謨神父出掌該堂,成立福嬰幼稚園,並向西德募集鉅資後將原有老房全部拆除興建5樓,於1972年落成。

  再往前一點,從260巷進入走到12號,會看見右邊是一個歡喜菜園,原為菸酒公賣局的廢棄宿舍,面積約為86坪,陳玟如里長自民國99年起,整合市府及社區資源於100年先將其改建為「厝邊花園」,104年時,呼應台北市推動的「田園城市」政策,在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的指導協助下再度進行修整,終於成為現今的「歡喜菜園」。

  就這樣走著、走著,找出30多個屬於荒野台北這個區域的故事,由於我不是本地人,於是在這次機會,想找在地里長一起合作,將綠活圖推廣到社區中,居然在「城南的那一味」活動遇到了新永昌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帶著歡喜菜園的志工們一起擺攤,聊著聊著關於永昌里的綠活圖,原來他們已有多年在地耆老與社區的景點紀錄,這是非常珍貴的內容,於是展開了這張荒野台北與永昌里的綠色生活地圖合作,由宇宙(筆者)製作地圖,協會提供已有的文字記錄。熟悉永昌里故事的他們,有些地點的故事在帶走讀或是體驗活動都還是用口述方式進行,並沒有完整的文字檔,因著這次的合作,協會的理事長特別將內容寫下文字提供給我們。


▲ 荒野與新永昌里社區發展協會合作起源

  在永昌公園的另一邊,寧波西街上有一個日治時期馬場町戰時興建公共建築之代表「原馬場町區會講習堂與事務所」,協會為居民舉辦了一系列從認識老房子活動,課程中邀請了荒野綠活圖前往分享綠活圖的應用,他們很特別的畫了「未來」原馬場町區會講習堂與事務所的綠活圖。這是綠活圖與永昌里漸漸地展開了串聯的過程,他們也在中秋節邀請了我們去擺攤,也邀請我們要參加年度成果展,將彼此共創的【荒野台北與永昌里】線上綠活圖進行成果分享。


▲ 社區孩子繪製永昌里綠色生活地圖


▲ 社區居民創作永昌里綠色生活地圖

  「綠色生活地圖GreenMap」的一個核心價值是運用地圖的力量將人們與社區中積極行動聯繫起來,它可以達到以下目的:增強社區環境意識、提供實用的環境資源信息、促進社區凝聚力、促進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強化社區治理與決策、促進教育與培訓、增加社區的旅遊吸引力、後續有機會推動全球與地方的聯繫。這次運用了彼此共創線上綠活圖,讓荒野台北分會的社區裡慢慢地串連起來,也是綠活組一直想要發展的方向。


▲ 社區與綠活圖結合

  在共創的【荒野台北與永昌里】線上綠活圖,可以看到這些地點和他們的故事: 荒野台北分會、以製作醬油起家的霖園集團故居福安兒童服務中心、以臺灣原住民族平埔族「龍匣社」命名的龍口市場、民國49年興建完成的漳州街警察新村、今年是200週年聖誕的永義宮、開在市場裡的定做甜點店——棉角、台灣第一家「藥局進行古風改造」的案例——豐仁藥局、賦予人與物再生的地下基地——一碼IMMA、美食必比登推薦的阿男麻油雞、艋舺甜不辣、南機場夜市、新東南海鮮餐廳汀洲店、王清塗紀念停車場、萬新綠地、原馬場町區會講習堂與事務所、王清塗紀念停車場...等。


▲ 永昌里居民對未來綠活圖創作

  點開這個網址,將他存入你的地圖,下次來荒野台北分會(總會)或中正區的永昌里,你可以慢慢步認識這個地方的風情。【荒野台北與永昌里】線上綠活圖。我們期待更多的社區創作綠色生活地圖,將綠色生活行動落實在自己的生活上!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在哪裡?永昌里線上綠活圖!2.87 MB

股東遊柑橘園活動花絮!

2024, November 8 - 10:14
我們正在做的事:  環境教育基地

文/蔡旻娟〈新竹分會棲地志工,自然名:向日葵〉
圖/張匯聆、蔡旻娟、邱佩娟〈自然名:高蹺鴴〉

2024.11.08

  柑橘園是目前新竹荒野執行生態經營之場域,以心田橘股東募款方式募集維護經費並安排股東遊園活動,實際接觸探訪以理解經營理念。

  股東們帶著孩子實地走訪、親近大自然,繞一圈柑橘園,沿路觀察水池水生植物生態、聆聽蛙鳴此起彼落、蝴蝶食草建置與生態營造、柑橘園果樹天敵危害等解說介紹。

  柑橘園結合荒野理念所達成的生態經營,能提供各式都市地區沒有的體驗,舉凡生火樂趣、水池生態、蛙鳴辨識、蝴蝶食草、果樹天敵...等多元生態觀察場域。

  蜻蜓夥伴(賴明洲)是我們柑橘園的園丁,協助照顧園內生態維護,也是本次活動生態觀察的最強解說員。提到要生火燒柴,有股東爸爸自告奮勇幫忙,展現了回到大自然的無比童心,大夥兒則幫忙包裝番薯,送到窯中等待活動結束時分大快朵頤。接著進行園區導覽重頭戲,帶領群眾參訪水池、蝴蝶園與柑橘園種植的點滴和秘辛。


▲ 柑橘園的重點活動,生火教學兼烤地瓜,讓人有學有吃有玩有體驗

  金線蛙屬於荒野柑橘園的寶藏之一,貴為保育類物種,荒野承擔起保護棲地責任,考量金線蛙對於棲地的高忠誠度,在眾人努力與集資下盡可能維持該靜止水域的初始樣貌,不再受到開發或其他人為因素所破壞,留下這片越趨難得的濕地草澤,保留這群小嬌客的家園。金線蛙背部三條金黃色縱紋即為其特色,加上其生性隱密機警的特質,當天在水池邊搜尋許久才得以在一片碧綠的水生植物間,發現僅露出上半部的害羞身影。

  來到柑橘園,大家殷殷期盼著年末可以有結實累累的收成,但在蜻蜓解說下,看著比比皆是的星天牛,而深感農務收成的得來不易,在期待生態保育之虞維持果樹產量很需要費心與費神的照護。白斑星天牛的成蟲主要以啃食樹木、嫩枝皮層或樹葉維生,但對於果樹主要的危害屬於幼蟲時期,雌蟲會在樹木根部等處咬出裂縫產卵其中,幼蟲孵化後啃食延伸到木質部而造成植物水分與養分傳輸中斷。聽聞星天牛對柑橘園的危害,出席的小朋友瞬間化做小尖兵,無不增大雙眼搜尋星天牛,讓柑橘保母予以清除做防治。很幸運現場找到另一個解說亮點:樹下出現莫名的木屑?沿線垂直向上可發現樹幹上被鑿出一個洞,成為星天牛幼蟲隱藏其中的證明,大自然又為我們上了一課。


▲ 蜻蜓透過資料解說柑橘園的大小事

  本日的手做課程由高蹺鴴帶領,貢獻蒐集許久的各類種子作為創作媒材,也用心結合柑橘園在地指標明星:金線蛙為成品吊飾之圖案,產生連結與記憶點。串珠過程,小朋友靜下心來穿針引線串種子是個可愛的畫面,難易度適中的活動,還有作品和種子可以帶回家,大人小孩都開心。剛好與會的成員多是小女生,蒐集手邊剪下的多於線段,把剩下的種子串成手鍊和項鍊,看著他們開心的臉龐,助教我也覺得好滿足!


▲ 利用各式種子作為天然素材,高蹺鴴教小朋友串起吊飾,完成個人作品。 


▲ 完成的作品高掛成吊飾果然增添許多美感 
 

  走訪柑橘園,聽著蜻蜓的導覽,見識到蟲蟲危機,深切感受到友善環境的果樹種植方式有其兩難與抉擇,但綜觀全局,其實自然界沒有絕對的害蟲,端看角度與立場之別,天牛之於果樹或許造成傷害,但啃咬的洞穴可作為甲蟲螞蟻等其他生物的棲身之地,進而吸引鳥類前來覓食,而對整體林相或許是一種新陳代謝,雖然對人類來說是果實的得來不易,但整體觀察也確實有其對自然界的貢獻,生物們本就是努力求生存而各自努力著。

 

本次股東遊園活動志工名單:
蜻蜓 (園區導覽、遊園解說、蟲害防治)
高蹺鴴 (蝴蝶園介紹、手作活動規劃與帶領)
向日葵 (手作助教、花絮)

 

附加檔案大小 股東遊柑橘園活動花絮!2.65 MB

步道維護工作假期起源

2024, November 8 - 10:12

文/劉源双〈新竹分會棲地志工,自然名:螃蟹〉
圖/羅玉芳〈新竹分會棲地志工,自然名:山茶〉

2024.11.08


▲ 三級保育類的金線蛙

  新竹橫山柑橘園荒廢多年無人管理,地主陳先生於2021年7月交由荒野維護管理和發展生態環境教育;在發展生態環境教育方面,棲地與兩棲組志工一起規劃與營造生態池,期間也陸續種植台灣原生種水生植物。將近兩年時間的營造與維護,生態池的水生植物一片欣欣向榮與生機盎然,同時也提供了優質的生物棲息環境。其中多次拍攝到三級保育類的金線蛙在山溝邊活動,牠們看似歡快,但無時無刻承受著棲地開發及農業用藥的壓力,使得生存處境更為艱難。因此使得志工們更堅定地在此推廣友善農業和與野生生物們共存共榮的決心。

  在打造生態環境教育基地的過程中,柑橘園也面臨些問題,如水源不穩定問題、步道濕滑、泥土沖刷、資材室電線老舊、停車場積水等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工作小組提出改善計畫,並在最少經費支出的條件下,規劃出一系列的工作假期活動;並藉由不同性質的工作假期模式,邀請相關專業的講師來指導志工和民眾,進行專業技能的解說和實際操作;並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學習到相關的專業技能,同時也解決和改善了柑橘園相關的問題。其中,在「做中學、學中做」的理念下,規劃了步道整修的工作假期,以期改善園區內步道濕滑問題;同時也讓參與的志工、民眾學習和體驗到手作步道的理念和技能;甚至藉由柑橘園步道整修的工作假期,可以讓更多的志工民眾加入手作步道的行列。

  最後期待改善後的柑橘園生態環教基地,可以提供又舒適又安全的環境,讓更多的民眾走進來體驗和參與荒野的環境教育相關課程與活動。

工作內容

  由於柑橘園屬於山坡地形,上下不同層的陡坡,因多年未整理,已多處損壞和坑洞;尤其,下雨過後更是濕滑泥濘,也造成活動時的危險性。因此安排台北與桃園手作步道小組講師到現場教學和實際操作,進一步改善柑橘園的步道及階梯,讓所有活動在柑橘園的人們更安全。

感言

  謝謝參與的人員,解說組召集人番茉莉引薦台北與桃園步道小組到園指導,更要感謝台北與桃園步道小組的專家們,撥冗到橫山柑橘園介紹步道的理與精神以及現場指導新竹棲地志工進行步道之整修。

 

附加檔案大小 步道維護工作假期起源3.35 MB

什麼?移除紅樹林!紅樹林對生態不好嗎?

2024, November 8 - 10:11
我們正在做的事:  濕地與海岸保育

在正聲電台午後兩點的人人做環保單元,主持人富哥今天要連線荒野保護協會雲林分會的會長廖梅雅,她的自然名是海豚,來跟我們分享紅樹林的問題。

2024.11.08

紅樹林帶來的危害是什麼?

富哥:

  過去,我們對紅樹林的看法是:具有彈塗魚、招潮蟹等豐富的生態,因此也帶動其他產業,但聽說近年來推崇要移除?請海豚跟我們來說明一下,紅樹林是什麽樣的植物呢?

海豚:

  早期會有這樣的觀念,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態調研的科技與現在有落差,所以我們沒辦法很全面在濕地做生態監測的真實數據,當時看到紅樹林在河口的外觀,具有防洪的功能,並且以前的觀念,我們總認為有樹就是美好的。但是這幾年做了很多監控,比方說做底棲類的調查(蝦蟹貝類),在科技呈現的真實數據下,會發現有紅樹林的地方,調查出來的底棲生物數據並不是我們想像地那麼的美好。

  而有紅樹林的地方,根系都是盤根錯節,他會讓螃蟹沒辦法往下挖洞。所以有紅樹林的地方,螃蟹的數量就會降低,螃蟹的數量降低,就沒有海鳥會來吃螃蟹,因為鳥類有時候帶來的一些糞便, 化進土裡也會變成是營養鹽,就會循環到這些底棲類的生物,所以紅樹林間接影響,讓整個生態鏈在這個地方就斷掉了,會讓生態的多樣性降低。

富哥:

  那生態多樣性降低到最後,生態就毀滅了嗎?聽說紅樹林也有造成垃圾污染的問題?

海豚:

  多樣性降低,會造成生態單一化,一個正常的森林,應該是有各式各樣不同種類的植物,並且有高有低,接受陽光照射的範圍不一樣,這樣才是一個豐富的生態系,還可以讓更多生物在不同的高度,根據陽光照射的量,進而找到可以棲息的地方。而紅樹林的植物,以雲林最多的海茄冬為例,可以長到七八公尺高,單一化的純林,底下就會完全曬不到陽光,所以也沒辦法行光合作用,再加上地點在河口 ,會有漲退潮的問題,漲退潮就會帶來垃圾,垃圾卡在它的樹根或者是樹幹之間。 海水退掉之後,垃圾就會留在岸上。 並且茂盛的樹枝,讓底下照不到太陽,甚至它下面的泥土沒有比較底層的一些生態系去分解那些營養源的話,加上垃圾,久了以後就有惡臭,甚至會有一些病媒蚊的問題。河口小黑蚊的數量,跟紅樹林純林的面積是有一定關連的。

怎麼發現紅樹林有危害,並進一步有活動進行剷除的?

富哥:

  你們是怎麽發現紅樹林的問題的?環保團體有沒有透過公聽會、或者是說跟政府相關部門 等其他管道來反映或者說建議要怎麽樣處理紅樹林的問題呢?

海豚:

  因為現在有底棲類專業的專家學者做了很多研究、監測,可以對照有紅樹林、沒有紅樹林,哪方的生態狀況比較好,進而認定紅樹林造成的問題。另外,很多是地方居民自行發起的,目前彰化以濁水溪南北堤來說,北堤的情況比雲林更嚴重,因為有垃圾跟病媒蚊問題,導致附近的居民深受困擾,所以他們就會請里長去幫忙申請經費或協助做移除。我們也是因為看到彰化跟新竹出海口長成純林後的借鏡,希望雲林還可以來來得及阻止,讓他不要長到這種程度。

移除作業兩三事

富哥:

  移除上面有遇到什麼困難嗎?是由荒野保護協會這邊提供人力、或專業技術來移除嗎? 還是說政府會提供經費,然後交給植物園藝的專家來做移除,還是說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呢?

海豚:

  紅樹林在河口等於是沒有競爭對象,所以它的種子一飄,就以非常快的速度長出來。占據了整個水域之後,因為陽光透不過去,下面的藻類沒辦法行光合作用,最後就會變死水。 紅樹林根底落地長成的速度非常快,我們在移除上,都快要跟不上它的速度。

  比較大株,沒有辦法用人力移除的那種,我們有跟台塑企業合作,他們有經費請工程公司用機具移除;至於比較在出海口一點,再更海邊交界的地方,大型機具過不去的,我們就在退潮點走進去,一株一株的用人工移除。手工移除也有一個好處唷!就是我們找的退潮點是安全的,也會申請海巡、報備給縣府,在海巡戒備的情況下,我們傾向帶著孩子們一起去,讓更多孩子可以走進去踩在這個濁水溪泥巴上去欣賞生態、螃蟹, 因為濁水溪口的螃蟹量還是很多的。讓孩子實際接觸來做環境教育,跟移除的效率相比,兩件事情其實是一樣重要的!

  所以現在大型機具移除的部分,荒野就比較沒有干涉,主要是台塑跟麥寮在地的一些組織合作 ,申請經費去請機具移除。荒野主要著重在推廣,然而,人力移除推廣,也是有蠻厲害的數量的!除了移除都蠻有成效外,最終的目的還是帶著民眾跟孩子走進去,從小,你真的有機會把腳踩到泥巴上,你就會對它有感情。

富哥:

  剷除的話,照理講應該是要連根移除嗎?

海豚:

  中部紅樹林比較多的樹種是茄苳樹,海茄苳的根冒上來的地方有一段中空的呼吸根,有點像海綿的組織。因為底下的根泡在水裡,所以是冒出土的地方可以從空氣當中去吸取養分,趁還小株時,把冒出泥土的地方剪斷即可,等下一波漲潮後,根就會沒有辦法呼吸,那一株就沒辦法再長了。但如果是像淡水河的水筆仔就要連根挖起,工程會比較麻煩一點。

富哥:

  是全省的紅樹林都有陸續做移除的動作嗎?

海豚:

  應該是看紅樹林有沒有對在地的民眾產生影響。 例如彰化很多居民確實認為他們的生活品質受到影響。至於雲林,其實雲林南邊較靠近嘉義的北港西沿岸,紅樹林造成垃圾堵塞的狀況也非常嚴重,但因為附近比較沒有居民,所以相對的政府就不會優先去處理。

  而我們在濁水溪南堤麥寮段,有發現很珍貴的台灣旱招潮蟹,不但是台灣特有種,且有接近90%都住在這塊土地上,所以相關單位比較積極介入,希望可以為台灣旱招潮蟹保留下最後一塊棲地。台灣旱招潮蟹是很喜歡向下挖洞的螃蟹,所以會被紅樹林影響,因為紅樹林的根系在底下太複雜,螃蟹往下挖到根挖不動。再者,植株長到變成樹,變成灌木叢後,讓土地陸化、乾掉,招潮蟹就不會來了。招潮蟹不來,鳥就會剩很少,可能會只剩下不以蟹為主食的白鷺類,多樣性就會下降。只要十年,就看不到任何招潮蟹跟彈塗魚了。

重建生態多樣性棲地

富哥:

  如果要恢復成為很豐富的生態多樣性棲地,大概要多久?

海豚:

  可能會超過十年,但前提是這些紅樹林沒有再長回來!有一些在地的團體追蹤了某些定點很久,得出結論大概就是十年會長成一片像森林, 我們實際走進去看,真的就是只剩下垃圾跟病媒蚊,如果把它們都挖掉,棲地是有機會再回來的,只是說也是需要時間。

富哥:

  了解,恢復的時間比破壞的時間,還要來得漫長呢!我們今天非常感謝海豚來介紹這樣的知識, 不講都不知道,一般人都以為紅樹林對環境是正面影響,我也是看到你們的分享後嚇一跳,想說,印象當中紅樹林不是其實蠻好的嗎? 沒想到竟然有對生物多樣性的危害,所以希望政府投入資源,大家合作讓生物多樣性變得越來越好。非常感謝海豚跟我們介紹,我們下次見!

附加檔案大小 什麼?移除紅樹林!紅樹林對生態不好嗎?2.87 MB

專訪《浪漫巡山員》新書作者阿步

2024, November 8 - 10:11
我們正在做的事:  永續山林

文、圖/陳慧諼〈悅讀荒野編採志工,自然名:玉山杜鵑 〉

2024.11.08


▲ 玉山杜鵑與阿步採訪合影

  台灣的山區占國土面積近70%,不親山就難以真正認識台灣的原色。但台灣山林裡的美麗與哀愁,有誰真正關心、認知並日夜守護著,那就是屬於林業署的森林護管員,舊稱為巡山員。他們也可謂身懷最多技術、經常身處險境,卻薪酬不相當的公務員。

  本名張維純的阿步,目前是林業署暨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的森林護管員,曾經在第一線鞍馬山工作站服務三年,如今在山下豐原分署已服務六年。後者主管保安林、農地租地、山屋、建築廢棄物與沙石亂傾倒等業務項目,工作場域範圍更大包山包海,近十年工作資歷涵括淺山、中級山到高山。台灣主要生態廊道的環境議題,阿步不但需處理解決,更開設<浪漫巡山員>粉專與出版同名新書,主動與社會民眾溝通交流與教育推廣。這本新書的價值,不但揭示了台灣山林裡的獨特、美麗與哀愁,更可視為一本環境教育的討論題本。

  「登山教育應該下放,知識不是為了考試,因此我利用粉專與書寫出來。」阿步進一步指出,其實許多與自然共處共榮的規範,小時候都被提點過,但為何長大都忘記了?自然課似乎都拿去考試了,因此不知怎麼跟自然生活,對土地沒有共情。阿步的分享,讓我想起《失去山林的孩子》一書中提及,如何拯救大自然缺失症的孩子。這現象也是我執行北橫山林行腳專案的初衷與動力,透過淨山與走讀,現地認識北橫公路沿線山域的環境問題,持續關注、思考並採取行動。

  「自然環境被破壞大多為人為,人類未曾尊重土地過,在行動前沒想過做了甚麼?會產生甚麼後果?總以自己考量為主,私心開始一切破壞。」 阿步語重心長地說,看得出他是位極具正義感的山林守門員。也讓我想起每次山林行腳走到明池森林遊樂區,該區森林護管員伯書分享盜伐議題時,提及「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這句發人深省的話。阿步在書中所描述的山老鼠、誘拍鳥類、森林大火,以及山林開放後,山區垃圾與山域救援等諸多環境議題,均值得我們思考可以做甚麼?守護山林不只是巡山員的工作與責任,多些同理心少些私心私慾,我們也能幫上許多忙,減輕他們的負擔!

  在阿步眼中,何謂合格的登山者呢?除了在書中分享十項對自己登山安全負責的清單,阿步請大家上山隨身攜帶塑膠袋撿垃圾。他認為維護山域環境不是小事,自己就可宣導無痕山林並以身作則,一起淨山舉手之勞。山林能療癒治癒我們,我們如何能回饋,讓山林更加美麗與乾淨?阿步認為我們將尊重山林放在心上,山林教育應該納入課綱從小就能做起。

【新聞稿】台灣垃圾熔景 廢轉能如雨後春筍

2024, October 22 - 12:06

環團:解決垃圾危機 取決減廢作為 興建焚化設施已無必要性

發稿日期:113年10月18日

  隨著《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開議在即,看守台灣協會、台南社大及荒野保護協會於2024年10月18日共同召開記者會,公佈廢棄物燃料化問題的最新研究報告。這份報告與國際污染物消除網絡(IPEN)合作,強調台灣廢棄物燃料化政策的現狀及其對零廢棄目標的嚴重威脅。根據研究,台灣現有垃圾處理設施量能已經超過需求,但垃圾總量卻仍不斷攀升。報告指出,政府如果持續建設更多焚化設施,將進一步妨礙實現零廢棄目標,建議政府應採取源頭減量與資源回收作為核心解決策略。

被遺忘的零廢棄政策目標

  荒野保護協會黃嘉瑩指出,2003年行政院曾經提出《垃圾處理方案檢討與展望》政策,宣誓推動垃圾零廢棄。然而,廢棄物產量自2014年以來不減反增,從2865萬噸上升至2023年的3324萬噸,遠超過當初設定的減量目標。報告中指出,政策初衷為逐步淘汰焚化爐,最終於2026年全面除役,但目前不僅沒有任何焚化爐退役,還有計劃擴充處理量能,與最初的目標嚴重背道而馳。

台灣垃圾危機的成因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林奕均解釋,廢棄物產量增加的原因包括台商回流、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帶來的消費行為改變、半導體產業擴張等多重因素。根據統計,台灣的廢棄物總量已從2016年的2897萬噸增至2023年的3324萬噸,增幅高達427萬噸。隨著垃圾量逐年上升,政府以循環經濟為名,推動廢棄物燃料化政策,使焚化爐與SRF設施大量出現,吞噬了更多的垃圾。報告指出,2021年到2025年,政府計劃增加118.6萬噸/年的廢轉能設施量能,遠超過可燃廢棄物實際需求量。

廢塑膠再利用:燃料化成主流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指出,近年事業廢塑膠再利用雖然顯著增加,但幾乎全數進行燃料化。2023年,台灣有11萬噸廢塑膠被用來製造固體再生燃料(SRF),另有2.17萬噸直接作為輔助燃料,兩者合計13.17萬噸,與14萬噸的申報再利用量之間差距僅0.83萬噸。這意味著廢塑膠的再利用多以燃燒為主,無法實現真正的資源循環。同時,塑膠熱值為一般垃圾的2至4倍,塑膠熱值較高的特性讓焚化廠能處理的垃圾量壓縮了多達11.8至35.4萬噸。這表明,塑膠燃燒處理成為了垃圾去化量減少的主因之一。

固體再生燃料(SRF)製造產業亂象:違規廢料混入與監管不足

  根據我們掌握的資料,台灣有52家SRF製造商,許多為中小企業,缺乏規劃能力,甚至有業者鑽漏洞,非法添加不符規定的廢棄物。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林政翰補充說,像是台南佳里的某公司非法堆置大量廢料,甚至與其他廠商進行假交易,謊稱SRF成品銷售,實際上是棄置於土地上。這些行為不僅污染環境,還造成高戴奧辛排放,令人憂心。環境部的體檢結果也顯示,多數廠商在管理上不合格,亟需政府加強監管,尤其是高鹵素廢棄物的處理。

重新審視廢棄物管理政策

  最後,看守台灣協會、台南社大及荒野保護協會共同呼籲,政府必須重新審視當前的廢棄物管理政策。擴建焚化設施與推動廢塑膠燃料化,並無法有效解決垃圾問題,反而會加劇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政府應加大力度推動廢棄物的再生利用,並落實生產者責任制,確保產生的每一份廢棄物都能被有效處理進入物質循環中。

 

看守台灣協會參考資料:
台灣垃圾熔景 —— 塑膠及其同伴的末日流浪記
台灣垃圾熔景議題手冊

 

【訊息稿】減塑不力 滾滾塑膠洪流吞沒焚化爐 廢塑膠國際亂竄

2024, October 22 - 11:45

發稿日期:113年10月14日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開議在即,國際污染物消除網絡(IPEN)為督促參與談判國家關注廢塑膠燃料貿易對發展中國家環境的污染,而召集數個國家的環保團體,幫忙收集其國家廢棄物燃料的貿易與製造使用現況。

塑膠污染的根源比想像的複雜

  荒野保護協會黃嘉瑩表示,從荒野保護協會長達十多年的淨灘統計結果來看,海灘上垃圾以塑膠為主,占比高達八至九成;而單靠淨灘行動,無法根本解決塑膠污染問題。這時我們會思考,把垃圾燒掉就真的解決問題了嗎? 

  廢塑膠燃料化看似將廢棄物轉換為能源,實則將廢塑膠問題合理化,成為塑膠污染保護傘,並造成廢塑膠貿易的監管漏洞。近年來國內廢棄物燃料化產業快速發展,政府視為循環經濟與再生能源並大力推動,卻忽略了其中的潛在風險。看守台灣這份調查報告,深入探討台灣的塑膠物質流及廢塑膠能源化政策。我們發現,台灣在廢棄物處理方面存在許多問題,亟需改善。

  看守台灣協會林奕均指出,從廢棄物燃料化興起的角度,可看出廢棄物國際貿易的歷史大概有兩個轉折點:

1.  1990年代前,包括有害廢棄物的所有廢棄物種類在國際間恣意橫行,工業化國家將廢棄物理所當然地輸往發展中或低度發展國家,形成廢棄物殖民主義。巴賽爾公約成立後,雖然遏止了一部分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然而像塑膠這類被視為可再生資源的廢棄物,依然在各國之間貿易往來、絡繹不絕。 

2.  2018年起,中國全面禁止廢紙、廢塑膠等洋垃圾進口,而中國過去收受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塑膠垃圾,於是一夕之間巨量洋垃圾在國際間尋找替代出口,大量湧向倒楣的東南亞國家以及台灣,逼得這些國家也紛紛加嚴進口廢塑膠的標準。近幾年來東南亞地區廢塑膠貿易受到箝制,這股壓力反而促進廢棄物燃料化,因為將廢棄物製成(或偽裝成)燃料,就可以避開各國的邊防。

  這股廢棄物燃料化貿易熱潮帶動澳洲企業積極向東南亞國家推銷廢棄物衍生燃料的好處,以便將整個產業鏈遍及東南亞,並重新開啟塑膠廢棄物的進出口大門。台灣看似沒有直接受到這股勢力的覬覦影響,但近年來廢棄物燃料化熱潮確實也在國內興起。

減塑不力 塑膠焚化量年年增長

  在或明或暗、淹沒各國的滾滾塑膠洪流中,台灣既是起點也是終點,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說,我國塑膠產業規模龐大,每年提供國內外市場1100萬噸的塑膠原料或製品,可是台灣並不生產原油,而是自國外吞食了1200多萬噸左右的石化原料、塑膠原料與製品、廢塑膠(產業用料)。雖然國內實施減塑政策已二十餘年,但這物質吞吐量規模,尤其是為製造塑膠而進口的石化原料,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其波動情形反而與市場景氣的關聯性更高;比如經濟成長大爆發的2021年,我國為製造塑膠而進口的原油數量達1081.5萬噸,為2018年來最高。

  也因為減塑力道太弱,擋不住塑膠線性經濟的高度運轉,顯示廢塑膠產生量也持續增加。根據環境部的資料,並扣除廚餘量調整後的廢塑膠焚化量,2022年較2018年廢塑膠焚化量增加了11.8萬噸。須知塑膠熱值為平均垃圾熱值2~4倍,因此焚化廠垃圾貯坑增加11.8萬噸廢塑膠,等於增加23.6~47.2萬噸垃圾,顯見從源頭減少塑膠使用,對於解決累積八十餘萬噸垃圾山的重要性與急迫性。

無價值廢塑膠 以產業用料名義自由輸出入

  在高熱值、高碳排廢塑膠沒有被好好回收、焚化量高升的同時,我國還容許廢塑膠以產業用料名義自由輸出入。2012~2023年期間:

  • 廢塑膠進口量約在15萬噸到42.9萬噸之間變動,平均是24.4萬噸;
  • 出口量則在4.3萬噸到15.8萬噸之間變動,平均值是11萬噸。

  在廢塑膠進口方面,有127個國家曾經或持續與我國有廢塑膠貿易關係,其中:

  • 48個國家於2023年有進口廢塑膠記錄; 
  • 2023年前五大輸入國的進口量佔總量八成五,前十大則達九成三,分別是日本、菲律賓、美國、泰國、英國、印尼、越南、荷蘭、墨西哥、中國。
  • 歷年來均獨占鰲頭的日本,進口我國的廢塑膠量佔總量五成左右,其中五分之一(2.3萬噸)是對環境生態與健康威脅甚劇的三號塑膠PVC!
  • 英國與荷蘭是非法廢塑膠貿易活動的兩個主要來源國,2023年以低廉價格將品質參差不齊、處理困難的廢塑膠數量共達1.72萬噸進口至我國。

  至於我國出口的廢塑膠,在2018年之前主要跑到中國與香港,2018年中國禁收洋垃圾時,我國廢塑膠出口量下滑至2020年的低谷4.3萬噸,2022年才回升至歷年平均水平的12.2萬噸,而此時主要接收國已換成馬來西亞:2022年輸出該國的廢塑膠數量大躍升,2023年增至9萬噸,佔總量13.64萬噸的66%。其餘前十大廢塑膠接收國,大多是扮演世界工廠的東南亞國家,這前十大所接收的廢塑膠,高達我國廢塑膠總出口量的98%。其中出口至馬國、越南與泰國的廢塑膠,最為廉價!

違法廢棄物進出口記錄 一窺廢塑膠自由貿易的環境負荷

  2017至2024年6月間,共有244件違法進出口廢棄物案件,進口123件、出口120件,其中85.3%與廢塑膠相關。違法進口廢棄物多為低品質回收物,出口案件與廢塑膠或電子廢棄物相關的佔比達七成。這些廢塑膠混合物通常來自回收商,含有多種材料,難以處理,對環境有潛在危害。其生產過程涉及使用重金屬、溴化阻燃劑及PVC等高危害物質,應被更嚴格管制,並檢討生產者責任。

違法進口廢塑膠 或循環經濟幫手?

  台灣有425家具進口廢塑膠資格的業者,但國內僅回收不到三成廢塑膠,導致七成被焚燒或製成SRF。回收率不佳是由於收集、分類體系不完善,導致業者搶購廢塑膠並從國外進口。塑膠再生市場低迷,許多業者營收減少甚至關廠。解決廢塑膠危機的關鍵在於控管廢棄物總量、加強源頭減量、健全資源回收體系與落實生產者責任,而非依賴焚化爐或SRF。 

  台灣有超過400家塑膠回收業者,但實際回收再利用量僅佔國內廢塑膠的不到三成,導致七成被焚燒或製成SRF。其回收再利用量低的原因在於收集、分類體系不完善,加上部分塑膠材質無法回收再用,導致大量廢塑膠被焚燒或棄置。國內廢塑料料來源有限,使塑膠再生市場競爭激烈,業者獲利空間縮小,部分業者甚至倒閉。而為滿足業者生產需求,政府允許進口廢塑膠,但也衍生出不肖業者利用此管道牟利的問題。 

  因此要解決越來越多廢塑膠排擠垃圾處理量能的危機,除了控管廢棄物總量、加強源頭減量之外,落實生產者延伸責任,健全資源回體體系,讓末端的廢塑膠再生業者有合理價位的料源,不用從國外輸入,會是比到處增建先進焚化廠、SRF專燒爐及推廣SRF製造與使用,更根本的方法。也就是說,真正的零廢棄、循環經濟,才是解決之道,而非假綠能。

廢塑料源頭管理的漏洞問題

  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林政翰表示,曾在台南後壁農田旁發現廢塑料堆置,其中有來自日本的飲料包膜,還有太空包已經放到破損、露出裡頭混雜的廢塑膠攪碎料;在風吹日曬雨淋下,這些裸露的攪碎料,極可能散佈到環境中。這清楚說明了進口廢塑膠不見得是產業用料,不論是偷偷拿去做成SRF,或非法棄置或露天燃燒,都會造成我國環境的負擔。因此呼籲環境部取消廢塑膠的產業用料資格,財政部並應趁全球嚴正關注塑膠污染的此刻,對於進口廢塑膠加徵關稅。

  荒野保護協會黃嘉瑩說,上述的研究報告與實地的勘查結果告訴我們,因為政府的不當的垃圾焚化政策,導致長期以廢棄物焚化為最終解決方案將造成國家結構性問題,根據報告,總結出以下問題:

  • 減廢政策不力: 減廢政策成效有限,未能有效減少塑膠與其他原料的使用量。
  • 回收體系不健全: 回收體系效率低落,導致大量廢棄物無法妥善處理。
  • 需求擴張: 塑膠產業規模龐大,對石化原料依賴性高,難以快速轉型。
  • 監管不力: 廢棄物進出口管理鬆散,導致非法交易猖獗。

  解決廢棄物問題,不能僅止於塑膠。從台灣的淨灘數據來看,一次性飲食類的塑膠製品佔了相當大的比例。這顯示了,即使減少塑膠的使用,如果消費模式不改變,其他材質的廢棄物也可能取代塑膠,造成新的環境問題。我們必須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廢棄物問題。過去線性經濟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社會的需求。我們必須建立新的經濟模式,例如可讓產品循環再用的租賃系統,便利的產品維修,產品材質單一化,建立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等,不以廢棄物焚燒、掩埋作為最終解決方案,才能真正處理一方面出口廢棄物毒害其他國家,另一方面又進口廢棄物殘骸自己家園的荒謬戲碼。

 

看守台灣協會參考資料:
台灣垃圾熔景 —— 塑膠及其同伴的末日流浪記
台灣垃圾熔景議題手冊

 

 

【台北分會】萬里濕地專案人員

2024, October 16 - 12:52

壹、需求及條件

1. 認同荒野保護協會之理念。
2. 熟悉使用Word、Excel、PPT等軟體及Google雲端工具,擅長資料整理。
3. 有時間管理、獨立工作能力,並對高度變動保持彈性。
4. 樂於與人互動、團隊合作,擁有良好溝通協調能力,表達能力佳。
5. 具備責任感、勇於接受挑戰與願意學習新知及新技能。
6. 具駕照及自備交通工具佳。

貳、工作內容

1. 協助萬里濕地教育中心的營運,能獨立進行園區內的例行維護。
2. 視業務需求安排上班時間,每週約至萬里濕地3~4天,活動常於週末進行,需週六日上班,偶爾需要夜間上班。
3. 規劃、執行濕地教育中心環境教育、工作假期等活動,及衍生的水生植物復育推廣活動,如:鹵蕨復育、浮島製作等活動。
4. 協助志工群組發展,推廣環境教育與培訓課程。
5. 撰寫萬里濕地提案計畫與結案報告。
6. 設備、工具採購、經費核銷。
7. 群組活動宣傳,經營臉書粉絲專頁、活動召募官網上架。
8. 臨時交辦任務。

參、加分條件

1. 具汽車駕照及自備汽車佳。
2. 熟悉水生植物、喜愛在野外工作。
3. 有棲地營造或是農事經驗。
4. 可獨立製作簡報、對外提案。
5. 積極、自主性高、主動溝通。

肆、待遇與福利

1. 上班時間:視業務需求需排早、晚班。
2. 採雙週變形工時,若有活動於週六、日上班,另擇週間補休。
3. 薪資:面議,月薪$32,000-$34,000元。
4. 績效獎金、年終獎金、佳節獎金、團體保險、健檢補助等。
5. 經主管同意,得免費參與本會研習與培訓課程。

履歷說明

請備齊履歷與自傳,寄至以下信箱:HR@wilderness.tw
主旨請註明:xxx_【應徵】台北分會|萬里濕地專案人員

履歷建議

請載明「可開始上班時間」、「最高學歷」、「工作技能」、「相關工作經歷」,提供「執行專案成果及相關作品」等,我們將於書面文件篩選後,通知面試。

聯絡資訊

台北分會
Email:eggjim@wilderness.tw
電話:(02)2307-1317分機16 許先生

【環境教育部】專員

2024, October 16 - 12:33

壹、需求及條件

1. 認同荒野對棲地守護及生態永續的理念。
2. 擅長溝通,對內能與志工群組合作;對外能與其他團體溝通、協商或合作。
3. 喜歡與人互動、親切圓融,善於溝通協調,表達能力佳。
4. 具有責任感及應變解決問題能力,善用時間管理能獨立作業,對高度變動保持彈性,樂於接受挑戰並主動學習新事物。
5. 熟電腦操作及文書處理軟體應用。

貳、工作內容

1. 辦理兒童教育、科學營、節能教育等專案相關業務。
2. 計畫彙整、執行與控管,期中期末報告撰寫。
3. 外部合作事項聯繫、籌備會議等。
4. 與志工及各分會溝通、協力完成計畫執行。
5. 行政及核銷工作,專案收支控管。
6. 其他交辦工作事項。

參、待遇與福利

1. 上班時間:視業務需求需排早、晚班。
2. 採雙週變形工時,若有活動於週六、日上班,另擇週間補休。
3. 薪資:面議,月薪$32,000-$34,000元。
4. 績效獎金、年終獎金、佳節獎金。
5. 經主管同意,得免費參與本會研習與培訓課程。

履歷說明

請備齊履歷與自傳,寄至以下信箱:HR@wilderness.tw
主旨請註明:xxx_【應徵】環境教育部|專員

履歷建議

請載明「可開始上班時間」、「最高學歷」、「工作技能」、「相關工作經歷」,提供「執行專案成果及相關作品」等,我們將於書面文件篩選後,通知面試。

聯絡資訊

環境教育部
Email:hui@wilderness.tw
電話:(02)2307-1568 楊小姐

環保造舟競賽心得

2024, October 11 - 17:59
我們正在做的事:  教育推廣

文/吳與倫〈桃二奔鹿團志工,自然名:無憂樹〉
圖/張哲維〈桃二奔鹿團志工,自然名:鮭魚〉

2024.10.10

※本心得分為上半部和下半部,上半部為科展格式寫法,下半部為真實心得。
※荒野奔鹿團的成員年齡組成以小六到國二的孩子為招收對象。

摘要

  這三年來,很常聽到環保造舟這個名詞,卻都無法真正的參與。可能因為疫情的緣故,或是天氣狀況,故兩年都沒有舉辦,儘管活動都設計好了,最後卻不了了之。這也導致了前兩年的鹿團,在活動中明明玩得很開心,卻又覺得缺少了些什麼。正因為這樣,今年能夠如期跟朋友們一起下水玩,真的很開心。雖然在蒐集寶特瓶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困難,不過,我心想,就算數量沒蒐集到應該也沒關係吧!因為提到環保造舟,我們的期待都是最後能跳下水。

  剛開始聽說因為安全考量,不能下水,心都涼了半截,結果最後因為竹筏真的翻覆,才有機會真的下去玩水。為了增加遊玩的樂趣,我還特地準備了水槍來「pewpewpew」的掃射其他人。果不其然,是個讓我們變最後一名的好幫手。在盡力移動的同時,我們也樂意讓其他隊感受到水的洗禮。

  水洗、日曬、加上深培,回到家才發現變好黑。而我覺得最累的部分還是組裝,要做成一個船樣也有點困難。還有導引員們,帶著我們這群屁孩真的很累,真的要好好謝謝他們。

研究動機

  大家都知道太平洋垃圾島吧?全球每年製造的塑膠垃圾約有4億頓!而流入海洋的約有1270萬頓。我們深知地球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如氣候變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這些問題不只是定幾條法律、辦個高峰會、大家討論出共識並且給個承諾就可以解決的。

  相信各位心裡都很清楚,一次性的塑膠袋、餐具對環境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傷害。即便如此,使用這些一次性的東西已經習以為常,很難去改變了。

  而儘管民眾可能多少有減塑的概念,卻仍常常為了享受短暫的快樂,而製造了寶特瓶或手搖杯。因此,環保造舟這個活動,使用這些回收垃圾,讓我們得以享受玩水的樂趣,應用價值超高!

研究目的

  在環保造舟過程中,我們注重選擇以回收的物品做為基礎的材料。寶特瓶的回收再利用、使用自然物、減少對環境有害的塑膠,這些做法都成為我們實現環保目標的一部分。這不僅減少了資源的浪費,還降低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真正實現了環保造舟的理念。

真正的心得:

  說實話我對環保造舟的認識就只是:「一群人滑著竹筏」但我完全不知道寶特瓶該怎麼固定在竹子上,也不懂為何需要寶特瓶。就算是個8年級生,學過浮力,還是欠缺真實生活中的應用。

  當初在蒐集寶特瓶的時候,完全不知道五十幾公斤的寶特瓶是什麼概念,蒐集過程頗為艱難。然而,為了能夠浮起來,有質量十分重要,因此我們也盡力的去取得足夠的回收寶特瓶。

  在實際下水之後,原本以為非常牢固且不易進水的船,吃水線居然頗高,大概是因為我自身也變重了吧,而且,大家的衣服吸了水又會變得更重,頗有有落水的可能,因此我們也要讓別組增加他們的重量,讓大家涼快一下,甚至還造成同組組員潑水自相殘殺的景象,總覺得毛骨悚然,背涼涼的。

  主辦方也設計了幾項競賽,但在艱難的情況下,我們的組別不慕榮利,名次就給其他隊去爭吧,畢竟我們連出發都有困難,不知是姿勢不對,還是隊員不給力,總之,最後我們達到了最初的目標,留著兩位導引員在船上,一群小鹿們則全部落水,在水中踢水的場景真的歡樂。

  感謝救生員的鼎力相助,也謝謝導引員們,帶領我們真的很累,所幸我們有平安的回到岸上,並且把我們的傑作拆解,回收後,離開這邊的同時,也在這留下一個新奇、刺激的回憶。

後記

  我也很享受寫心得的過程,滿滿的回憶都會浮現在腦海裡,即便要花許多時間,我也願意。謝謝把心得看完的各位,我會持續在鷹團發「光」發熱。

 

附加檔案大小 380_dan_ye_-12-13.pdf2.16 MB

北一奔鹿的自行車之旅

2024, October 11 - 17:55
我們正在做的事:  教育推廣

文/陳明仁〈台北分會親子團一團志工,自然名:幸運草〉
圖/北一親子團

2024.10.10

  早在2023的上半年時,北一奔鹿的工作團隊就確定了10月的團集會內容,計畫參加荒野28年會,地點在宜蘭三星鄉清水湖環教基地。10月為北一奔鹿新年度的第3次團集會活動,按照以往的傳統,將進行為期兩天一夜的團隊凝聚活動。接續上個月在台北淡水河的探索活動,這個月,我們嘗試結合宜蘭安農溪路線,一同深度體驗宜蘭之美。經過與宜蘭親子團和荒野年會工作團隊諮詢後,我們規劃了沿著早期的林業鐵路和安農溪的路線。以騎自行車騎乘進入清水湖環教基地,來深入認識宜蘭。

  清水湖環教基地,距離羅東火車站有23公里,導航軟體估算開車需40分鐘,騎自行車約1個半小時,但最後一段路程中,還有一處3公里提升高度100公尺的爬坡。依照以往帶小鹿騎自行車的經驗,自行車隊的移動時間,通常會以導航軟體預估的騎乘時間乘以2倍,並根據地形路線的複雜程度,斟酌估算實際騎乘的所需時間,況且這次還包含剛升上小學6年級,身高還無法騎乘大人尺寸自行車的小鹿們。

  活動當天,感謝老天爺給我們一個舒適的天氣。我們在羅東火車站租借了自行車後,一路從羅東市區向西騎行,前往舊林業鐵路的大洲車站,然後切入安農溪的左岸,一路沿著安農溪騎行,經過一座座的橋樑,經過安農溪驛站,時而聊聊天,時而靜靜地享受宜蘭的空氣以及壯麗的山水風光。儘管因臨時更換了自行車租借業者,無法如計畫騎自行車前往清水湖環教基地,但我們在安農溪的落羽松秘境景點留下了曾一同到訪的回憶。

  當天傍晚,我們搭乘公車抵達清水湖環教基地,在年會大人們的熱烈招呼下,小鹿們經過一天自行車活動後,用熱水沐浴洗去一天的疲勞,品嚐年會精心準備的豐盛晚餐,陶醉在晚上的音樂晚會,最後在輕鬆歡樂的氛圍下,結束當日的活動。隔天起了一大早,離開清水湖環教基地,帶著宜蘭的好山好水好心情,繼續我們的奔鹿之旅。

*帶著一群孩子出外活動,除了食衣住行,活動安全更是親子團優先考慮的,這次宜蘭荒野年會之旅,真的是出外靠朋友,感謝宜蘭夥伴以及支持鼓勵北一奔鹿的朋友們,讓奔鹿團完成了一次豐富有難忘的宜蘭團集會活動。

 

拾貝淨灘與海岸美學無痕走讀

2024, October 10 - 00:00
我們正在做的事:  無塑海洋

文/陳妍如 〈桃園分會專案人員,自然名:小熊貓〉
圖/青青創生協會

2024.10.10

  在蔚藍的天空下,海風輕拂著我們的臉龐,今年6月,我參加了一場別具意義的單日小旅行——「拾貝淨灘&海岸美學無痕走讀」。這不僅僅是一場旅行,更是一段關於自然與人文的心靈旅程,讓我對桃園的海岸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懷著敬意,與海洋相伴

  上午,我們前往位於桃園大園的許厝港濕地並展開拾貝行動。透過尋找、撿拾及記錄海岸邊的螺貝類,我們仿佛在與海洋對話,學習它的語言,理解它的脈動,我們不僅是物理上的勞動,更是心靈上的沉澱。

  拾貝活動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最後還貝於海的儀式了,通過這個簡單而莊重的宣示行動,我們可以更深刻感受到海洋我人類相生相伴的關係—海洋孕育生命,而我們還以它尊重。當我們把撿拾的螺貝類小心翼翼地放回海中,仿佛在告訴大海,我們願意以尊敬的姿態,與你和諧共生。

淨灘:每一個小小的努力都很重要

  緊接在拾貝行動後的是淨灘活動,由於我們所在的位置以礫石海岸為主,因此有許多垃圾都被埋藏在石堆底下。每一件垃圾都像是對自然的一次挑戰,我們在這一次的淨灘中發現了為數眾多的瓶蓋、吸管,還有大量的塑膠飲料杯,在將收集到的垃圾進行秤重和分類,並仔細記錄在表格上後,我開始反思在生活中該如何減少垃圾的產生。

任意揮灑想像力的藝術創作時光

  中午用餐過後的彩繪DIY課程是我這次小旅行最喜歡的課程。在大園藝術家雅蘭老師的引導下,我們在長條木板上以海洋為主題創作纏繞畫,老師鼓勵我們嘗試各式各樣的圖畫。這些獨一無二的作品最終將成為大園海岸鰻苗架的裝飾,結合功能性與美觀性,成為地景藝術的一部分。

踏尋智慧與美的融合

  下午,我們踏上走讀之旅。講師帶領我們走訪附近的人造紅樹林,認識潮間帶常見的動植物;接著則前往大園漁人搭建的鰻苗架。

  苗架,是漁人為了在冬季時捕拾鰻魚苗搭建而成的智慧結晶,在春夏秋季則往往因為閒置而開始變得髒亂不堪,因此才漸漸有人提出意見,希望能夠在苗架上加入藝術彩繪,讓它能夠搖身一變,成為大園海岸的風景之一。

收穫與啟發

  這次的旅行不僅帶給我全新的體驗,更讓我深刻體會到保護海洋的重要性。從撿拾螺貝到還貝於海的儀式,從淨灘到彩繪DIY,每一個環節都讓我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與我們肩負的責任。因為見證了海洋的美好、也看見許多人為了守護環境而做出的努力,所以我也希望能夠與更多人分享這段珍貴的經歷。

  讓我們一起關心海洋,保護環境,讓這片蔚藍的世界更加美麗。

 

附加檔案大小 拾貝淨灘與海岸美學無痕走讀2.79 MB

記「濕地送行者」­生態舞蹈工作坊

2024, October 9 - 20:09

文/林芳如〈宜蘭分會親子團志工,自然名:樹懶〉

2024.10.10

  總希望在繁忙的育兒生活中能找到自我的時間,但媽媽的身分卻無法說丟就丟。如果有機會能夠加入一種讓自己投入,並跟著女兒一起進行的活動,那不是很棒嗎?帶著這樣的念頭,就傻傻地報名了生態舞蹈工作坊。

  一提到「舞蹈」,腦海中出現的就是在舞台演出。搭配著音樂經過彩排與長期的訓練成就出來的一種表演形式,但當場地移到了路邊、濕地與蓮花田,舞蹈似乎就變得距離我們更近些了。

 

  工作坊中我們模擬穗花棋盤腳以及岩石的形態,也跟隨著指令用肢體動作展現蛇、蛙、鳥各種生物活動的樣貌,練習時壓根不知道自已在幹嘛,只覺得很有趣,能與大家一起合作、瞎跳。

  但實際進入到展演現場,屏息等待在蓮花田中時,我們也成為了這場舞蹈的演出者!隨著音樂響起,在扮演師公的舞者陳福榮帶領下,緩步為逝去的自然資源與曾經的大地而送行。

  藝術的解讀取決於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但能不顧他人眼光沉浸在路邊與田間,隨性的伸展肢體,加入送行的行列,都讓先前所有的混亂與瞎跳都成為一種藝術展現。

  舞者間在彼此的眼神交流以及師公引導下,一起看向扮演濕地女神的舞者陳怡靜,站在鴨母船中的女神舞出了對純淨自然的嚮往。生態舞蹈突破了刻板的框架,少了舞台燈光卻多了自然光。陽光映照在濕地水面的那瞬間畫面令人肅然起敬。當我們緩慢踏入濕地水中的一刻,舞蹈與玩樂的界線也就此變得模糊。

  一直以來,生活在台灣的西部,我看到的是夕陽、是落日、是太陽消失在地平線的那端,但在這裡我發現原來小時候口中說的太陽下山就是這副模樣。

  藝術家Kerri Ferrara與小花聯手打造出的地景藝術「水鳥造型母鴨與小鴨船」將歷史與未來重新詮釋,站在不同的角度看見的就會有所不同,五十二甲濕地的美不只是在生物在環境,更是在每位用心為土地付出的你我心中!

 

附加檔案大小 380_dan_ye_-11.pdf1.29 MB

用雙腳刻下瑰麗東岸

2024, October 9 - 20:02
我們正在做的事:  海洋倡議

2024台東海岸行腳之旅

文/王湘騏〈台中分會親子團中二團小鹿,自然名:小雪山〉
圖/張英娟〈台中分會親子團中二團志工,自然名:大雪山〉

2024.10.10

  八月二十六日,我們來到了台東縣金崙鄉,當天我們與毛氈苔團長和獅子魚在民宿先會合,大約傍晚五點,大家聚在一起討論此次海岸行腳的注意事項。

  會議結束後,我們參加民宿的「浪花蟹體驗活動」。一群人搭著接駁車來到沙灘上,老闆教我們在鐵網先綁上半條秋刀魚,然後再將這捕浪花蟹的工具拿到海灘上,等到海浪退去那一瞬間,便可以趕緊把網子塞進去沙子裡面。

  接下來再等待二十分鐘後,把網子拿上岸,慢慢的把沙子剝掉,就可以看看裡面有沒有浪花蟹。這次體驗捉浪花蟹的活動,其實我在電視節目看過,所以我大概知道要怎麼操作。活動過程中,我和小白兔玩得很開心,男生們「水螳螂」、「大兜蟲」、「變色龍」和「小藍鯨」都在一旁挖沙,大家各自找到了參與活動的樂趣,每個人都能自得其樂,還玩得不亦樂乎!

  體驗活動結束後,我們回到金崙街上覓食及將捕獲的浪花蟹請店家幫我們代客料理。第一次嘗到美味的浪花蟹,除了滋味鮮美無比以外,感受也很特別。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品嚐浪花蟹時,「大雪山」突然大叫:「這……怎麼感覺很像在吃蟑螂啊?」頓時之間,大家都沒有食慾了。我認為其實這是大雪山想獨享美食的計謀,因為那盤浪花蟹最後被他拿去7-11當宵夜配啤酒了。

  第二天早上八點半,我們一群人走到金崙海邊與海岸行腳活動的召集人「山豬」會合,山豬將記錄的攝影設備及行腳的注意事項講解完,我們的台東海岸行腳就此展開了。

  我們每個人都要輪流背攝影機,第一棒是我先背攝影機,再來是小白兔和小藍鯨,接下來是大兜蟲、水螳螂及變色龍。這次跟大家一起行動,我覺得大家並沒有因為酷熱的氣溫而放棄,每個人都很棒的走完全程。

  回想當天晴空萬里,都沒有風,天氣十分炎熱,背攝影機的人要與其他人保持30公尺的距離,其他人都跟隨攝影機後面走,大約走兩公里,就會換人背攝影機,換手的時候,再藉此休息一下,讓大家去踏踏浪玩一玩海水。因此過程中雖然汗流浹背,但是卻沒有疲憊感。

  走在東部的海灘上,我們看到有很多的消波塊,一路再往前行走,我發現海岸邊已被放置了很多新的消波塊,聽說在台灣的西部,尤其是台中以南到高雄,這段海岸線幾乎沒有天然海岸了。

  第三天,我們從大鳥休憩區出發到大武漁港,大家都已經適應溫度,第二天走得很順,一點也不覺得熱,行走的過程中,我聽到「山豬」說:當初規劃海岸行腳,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先把海岸線的狀況記錄下來,以免未來在某一世代的孩子已經看不到,根本不曉得台灣的天然海岸線的樣貌了。當下我心裡有一些些感動,台灣還是有許多無名英雄默默在為台灣努力付出,不求回報。

  今年是海岸行腳第七年,隨著每一年的海岸行腳記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垃圾。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西岸的垃圾與東部的種類差很多,西岸很多是海飄垃圾,東部這邊很少海漂垃圾,那是什麼原因?原來東部與西部的地形跟洋流是不一樣的,西部大多是淺灘,東部這邊受限於地形跟洋流的關係,外海看出去就是黑潮經過的地方,太平洋的洋流比較強,所以不太會有海飄的垃圾。

  希望透過海岸行腳平台的記錄與調查能讓大家除了來體驗東海岸之美外,更重要的是能愛惜我們這片土地,也許大家看到的是很單純的拍攝記錄,也許有人會注意到,我們每走到一個段落會停下來拍照,今年的調查也多了幾樣調查。第一個是「海洋廢棄物」數量,也就是每500公尺為一個段落,然後去計算它有多少的海廢數量,未來會以地圖方式呈現,每500公尺一段用不同的等級顏色標示,顯示海岸乾淨與否的程度。第二個就是看地形變化,再來是觀察水污染、垃圾堆或掩埋場情況。

  也許,有人認為海岸行腳過程會覺得有點無聊,只有在拍攝走路而已,沒有去數垃圾,其實大家可以再去發想,一步一腳印的海岸行腳是一個平台,您覺得這樣子的一個平台這樣的一個方式還可以做些什麼?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海岸行腳,這兩天我收穫良多,我發現東部海岸的沙灘垃圾比西半部少很多,比我預料中的少,而且山豬說現在越來越少天然海岸了,只剩不到一半了,因為一直被我們開發,十分可惜。台灣西南部的海岸線如果沒有被開發,我想它應該會很漂亮,現在只剩東海岸沒有被過度開發,希望這麼漂亮的海岸線能保存下來。如果我還有時間,我還會想要再來參加這樣的活動,再一次用雙眼與雙腳把東海岸的雄偉瑰麗深深刻在心裡。

 

附加檔案大小 380_dan_ye_-8-10.pdf3.36 MB

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

2024, October 9 - 19:57
我們正在做的事:  教育推廣

特工坊實習側記

文/王秀蘭〈台北分會特導員,自然名:雪山花楸〉
圖/楊松育、廖欣娥、洪子涵〈台北分會特導員,自然名:椪憩、白千層、銀杏〉

2024.10.10

  2023年底,我獲得了林業署的森療師證照。2024年初,立即報名了荒野的生態心理志工培訓,作為森療的進階學習。

  六月份,生態心理培訓即將結束時,沒想到特殊自然解說工作坊(針對特殊族群的大自然體驗引導)緊接著招生。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在荒野進行了密集的訓練,持續到七月底,藉由實踐,深化與特殊族群互動的經驗。

  帶領森療的經驗裡,曾有媽媽帶著18歲愛奇兒(「Angel」的音譯,有成長障礙的孩子)來參加活動;也曾二次擔任志工,協助森療和園療服務,一對一陪伴輔助視障者。


▲ 大安森林公園

  有一次,我服務了一位幾乎全盲且聽覺受損雙障的朋友時,看到他與自出生便全盲的好友,用指背上的點字默默傳遞訊息,當彼此理解後,瞬間露出燦爛的笑容,繼續用這種方式「打字」溝通。他「有話」要說時,會使用最大字版的iPad與外界互動。雖然一個訊息的傳遞費曠日費時,但彼此卻能心領神會。

  讓我深深感悟,一般人喋喋不休的話語,各自選擇主觀的理解,有聽沒有懂,無法入心,這才是世界上最遙遠的溝通距離吧。

  在帶領森療活動時,我經常請參加者閉上雙眼,關閉視覺,讓其他四感打開,靜靜觀察內心的波動。

  對於視障者來說,他們的內心安靜是什麼樣子?他們眼中的大自然又是什麼模樣?

  大自然的體驗對於各種障別的特殊族群,或其家人的壓力釋放,應該比一般人對療癒的需求更深。這需要更專業深入的學習與練習,才能充分發揮五感,設計出恰到好處的活動。

  8月24日,特工坊大安森林公園的實習活動中,我擔任隊輔,服務了一群患有【威廉斯氏症(簡稱「好威」)】的成人與孩子。他們的心智年齡多停留在12歲以下,總是笑咪咪地看著大家,嘴裡不斷說著「謝謝你」、「辛苦你了」。勞累之餘,他們的甜言蜜語讓人瞬間融化,與汗水齊流。

  這一天的活動有三個主要闖關單元:《大自然馨香》、《大自然樂團》、《大地曼陀羅》和中午後的葉拓提袋DIY。

  打開觸覺嗅覺,揉碎五種葉子聞香,比對找出植物本尊,《大自然馨香》最後體驗植物運用時,有孩子把九層塔口味的可樂果先給爸爸品嚐。熱愛音樂,音感極強的好威學員們,在《大自然樂團》運用植物製成的天然樂器,即興演奏,開心起舞。到了《大地曼陀羅》環節,植物共創的分享單元,不少學員感謝爸爸媽媽辛勞照顧,順而緊緊相擁,更是賺人熱淚。


▲ 透過體驗設計,孩子對最親近的家人說聲謝謝

  由於擔心午後雷陣雨影響活動進行,午餐時間縮短,大家完成葉拓後,舉行了一場時尚走秀,展示每位學員的創作。走在星光大道上的他們,個個慎重其事,宛如大明星般閃閃發光,亮彩奪目。


▲ 葉拓出自己的作品

  「好威」學員們真是太威太可愛,似乎連太陽也願意繼續發光發熱,照耀著整個公園。志工們接著帶領大家遊覽園區,玩「大風吹」、躺在木平台上仰望樹與天空,並輪流踩踏活水飛輪,享受運動的清涼。


▲ 大樹下玩大風吹

  當大家依依不捨道別時,學員們握著拳頭,輕輕與我們的拳頭對碰,左一句右一句說著:「下次還要看到你唷」、「一定要再來唷」。

  接收著他們全心的純真摯謝,讓我更深刻感受到,服務特殊族群是一種雙向受惠。僅僅一天的陪伴服務,我擁有了飽滿的愛與溫暖,並且深知這是一段持續成長的旅程,未來還有更多我可以付出與分享的機會。


▲ 感謝華邦電子計劃贊助經費支持

 

附加檔案大小 380_dan_ye_-6-7.pdf2.73 MB

年度盛事——國際淨灘紀錄!

2024, October 9 - 19:50
我們正在做的事:  海洋倡議

滂沱大雨中的近千人淨灘
文、圖/陳德諠〈行銷部專員,自然名:灰喜鵲〉

2024.10.10

  每年的九月是荒野重要的國際淨灘月份!全台各個分會輪流在九月的週末辦理淨灘活動,除了實際將海灘垃圾撿拾起來,也透過活動前的說明與宣導讓參與夥伴了解淨灘的意義並強化從源頭減廢的觀念。

  然而國際淨灘期間的幾週因受到幾個颱風的影響,造成許多地區大雨不斷,甚至也有場次因淹水而臨時取消。今年新竹分會辦理的國際淨灘在苗栗竹北的長青之森舉行,雖然也是不斷下雨,但淨灘活動很幸運地還是按原定計畫成功展開。

  活動開始前,從長青之森園區的入口開始,就可以看到許多團體穿著雨衣分別在不同的地方集合,集合的隊伍不斷綿延至海灘,據新竹分會夥伴所統計,當天約有九百多位民眾參與!包含了多間企業、學校團體、荒野志工群組以及一般民眾,雖然天候不佳,出席率還是將近百分之百,光是看到這麼多人參與淨灘活動的決心,就已令人十分感動。

  因人數眾多,已事前將參與者分為多個組別,許多組別在表定活動時間尚未到達前就先移動到海灘、提早開始進行淨灘。

  荒野進行的淨灘活動,一向都不只是將垃圾放入垃圾袋中而已,夥伴們會在撿拾垃圾的同時進行分類,小組中則會有一位負責進行廢棄物類型統計,在組員撿拾垃圾時,將對應的種類及數量登記在ICC廢棄物統計表中。因此,在活動結束後,大家除了能知道當天移除的垃圾總重量,還能分析出該地區的廢棄物組成。

  淨灘活動大約進行兩個小時,在這兩個小時中雨時大時小,滂沱大雨時雨衣甚至已沒有保護功能,所有人的頭髮、眼鏡、衣服都已浸濕。然而,大家動作似乎都沒有因此慢下來,現場許多小朋友也沒有因為天氣而抱怨,甚至反而更邁力地將眼睛所見的垃圾用夾子夾起或是用帶著手套的雙手清除。

  活動結束前,大家將此時已裝滿的、各自負責的垃圾袋一一運回海灘旁的小廣場並量測重量,這時雨勢來到最大,許多登記的ICC表格內容也已無法清楚辨識。

  雖然因大雨無法在現場進行垃圾重量加總(事後統計為939.3公斤)及分類統計,但這場大雨似乎也讓大家更有使命感,這一場淨灘也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吧!

——————————————————————————————————————————————

在獨特濕地進行的國際淨灘
文、圖/黃婕茹〈行銷部專員,自然名:黃喉貂〉

2024.10.10

  國際淨灘一直以來是荒野保護協會下半年度的一大盛事,各縣市分會皆會在9月的周末辦理大型淨灘活動,在這段期間集結眾人努力,減輕海岸線些微的負擔。

  今年的9月15號,嘉義分會在東石鄉的鰲鼓溼地舉辦國際淨灘。鰲鼓濕地位於嘉義縣東石鄉因擁有沙洲地、廢耕地、魚塭、農墾區及大範圍的木麻黃防風林,而成為了賞鳥勝地。

  這天前往淨灘的堤防是鄰近北港溪的北堤,大家在港口宮集結,儘管當時已至中秋,天氣仍然晴朗炎熱,一如親子團及民眾的熱情。然而,搭上巴士前往北堤的過程,大家卻發現,因為日前降雨的影響,加上漲潮的緣故,濕地的水量滿溢至路面!這種特殊的景象讓大家驚嘆不已,然而卻也對交通造成了難以通行的困擾,在繞路上面花了不少時間,儘管今天的重點並非賞鳥,在抵達前的路旁看到高蹺鴴的身影,仍然讓人驚喜。

  有驚無險地抵達北堤後,大家迅速的展開淨灘的活動。除了撿拾垃圾外,親子團的孩子會用ICC廢棄物統計表進行垃圾種類的統計。這時便不得不佩服荒野的專職與志工在淨灘活動上的效率,在炎熱的天氣下,志工與民眾分布於長約1公里的岸邊撿拾,並交由親子團迅速的統計。這次的淨灘中,較沒有看到種類獵奇的垃圾,但在堤防地面的水泥中,卡著非常多的保特瓶,這樣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

  淨灘後,回到東石生態展示館進行會後的統計,並同步由親子團的小鹿(國中生)來向民眾講解,這個過程不僅培養國中生的思考能力,也讓他們面對分享時不怯場。

  統計後的數據垃圾總重為421.7kg,值得關注的是,在過去淨灘統計時,數量龐大的塑膠吸管,本場淨灘僅拾獲5枚,我們推測,這跟政府的一次性塑膠吸管限制是有關聯的,因此也期待將來透過環境教育與其他限塑政策上路,雙管齊下讓更多人了解源頭減廢的重要性。

 

 

 

附加檔案大小 年度盛事——國際淨灘紀錄!2.26 MB

【訊息稿】為水鳥留下一片光灘,淡水河蘆洲守護泥灘行動

2024, October 9 - 15:11

發稿日期:113年10月9日

各界合作,為濕地保護打下堅實基礎

  淡水河國家重要濕地蘆洲堤防段,因近期河道清淤工作,展現出一片大面積的泥灘地,吸引了黑腹濱鷸、黑面琵鷺、小水鴨等眾多水鳥進駐。為了守護這片珍貴的棲息地,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以下簡稱台北鳥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以下簡稱荒野保護協會)、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分署(以下簡稱第十河川分署)、明志科技大學、羅浮童軍濕地生態興趣小組、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及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共同合作,展開了一系列守護泥灘行動。

讓泥灘地重新煥發生機

  9月29日的光灘淨溪行動 ,60位志工不畏颱風前的風雨,進行了紅樹林移除後再次著生的水筆仔苗的拔除工作,以及灘地垃圾的清理。志工們一共拔除了數百支著生的水筆仔苗,並移除將近250公斤的垃圾。

  主辦單位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會長游晨薇表示:「荒野保護協會長期關注淡水河五股蘆洲段外灘地的狀況,以及河岸的垃圾問題。這次的光灘行動,不僅是要向淡水河的垃圾問題宣戰,更是為淡水河的水鳥們而努力。保護這片泥灘地對維持水鳥的生態環境至關重要,而這也需要全社會的關注與行動。」

  共同發起單位明志科技大學行動導向辦公室,此次召集將近30位師生參與行動。 帶隊陳老師表示:「參與環境行動對學生是重要的,不僅是親身參與環保工作,更能了解淡水河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可深化學生對於環境現況的理解。」他進一步指出,明志科技大學未來將持續關注蘆洲灘地的狀況,透過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為在地提供更多協助,推動濕地保護工作長期發展。

  第十河川分署此次也派遣了近20位志工參與行動。透過生態樣態的學習,未來在推動相關河川治理工程時,能夠兼顧生態保護,為台灣留下更好的水環境。參與的十河分署志工伙伴表示「透過此次參與光灘行動,分署將更積極考量未來工程中的生態影響,確保淡水河的生態多樣性和環境品質能夠持續改善。」

  羅浮童軍濕地生態興趣小組夥伴也是此次行動的重要支援力量。這群熱愛生態的童子軍,不僅協助搭設遮雨篷,還穿上沼澤衣前往泥灘地拔除著生的水筆仔苗。第一次穿上沼澤衣的體驗相當新奇,雖然一直卡在泥灘地中,要移動相當困難,但他們依然表示這樣的工作非常有意義,能夠親身參與到生態保護中,體會到守護自然的責任感。

  主辦單位台北鳥會理事長李昭賢先生也強調:「紅樹林是重要的濕地植被,但水鳥更需要開闊的泥灘棲息。因此,我們與第十河川分署協商,決定在這片約10公頃的新生泥灘地進行光灘行動,減少樹木與高莖草的侵入。」

  本次保護行動彰顯了多方合作的力量,希望可以維持新生的泥灘地的健康狀況,成為水鳥重要的棲息地,也讓更多人認識到淡水河泥灘地的重要性以及垃圾問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