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aggregator

【新聞稿】全臺垃圾危機連環爆 ! 四環團共辦減廢公聽會,呼籲行政院加強推動循環包裝容器發展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uly 26 - 17:36

發稿日期:113年07月26日

  綠色和平今(26)日偕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及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等環團,於立法院共同召開「臺灣廢棄物過量問題及循環包裝容器產業推動公聽會」,討論循環包裝容器產業發展所需之政策與法令,並呼籲行政院應主責指導跨部會共擬「循環包裝容器推動計畫」並設置專門預算,加速循環包裝容器成為臺灣社會淨零、減塑減廢的關鍵解決方案。

▲ 綠色和平今(26)偕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及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於立法院共同召開「臺灣廢棄物過量問題及循環包裝容器產業推動公聽會」

▲ 公聽會有近 50 名來自產官學各方代表出席,討論交流熱烈。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表示,「政府推動垃圾減量二十餘年,近年更有『淨零綠生活』及『資源循環零廢棄』等政策方向,但廢棄物生產量不減反增、甚至導致全臺垃圾山為患的窘況。該如何透過政策和法令工具,加速推動循環包裝容器在各產業和活動應用、加速從源頭減少氾濫使用的一次性包裝及用品,是政府的當務之急,因此今天廣邀產官學召開公聽會,希望能加快促成行政院採取動作。」

▲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表示,環境部預算分配「重焚化、輕源頭減量」,等同變相鼓勵民眾無盡製造垃圾、維持焚化爐運轉。

  張凱婷進一步解釋,「綠色和平日前調查發現,環境部廢棄物處理預算分配長期呈現『重焚化、輕源頭減量』,每年花費17.7億在鼓勵地方興建焚化爐、打包垃圾等,反觀循環杯、禁限用一次性塑膠等源頭減量工作每年卻僅有0.8億,兩者相差達22倍,等同變相鼓勵民眾從源頭無盡製造垃圾、維持焚化爐運轉,嚴重加劇環境負擔。」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徐聖惠則提到,根據綠色和平去年發佈的「東亞地區循環杯系統與一次性杯系統之全生命週期環境影響比較」報告,臺灣每年消耗40億個飲料杯,若全數替換成循環杯,可減少碳排放58,78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臺灣街道一整年少了超過24萬輛機車,並省下超過84.5萬立方公尺的水,有助於淨零目標的工作。而經濟成本方面,若政府扮演積極角色優化循環杯系統的發展,循環杯有潛力能比一次性杯系統更便宜,估算可進一步替臺灣省下約1.6億的廢棄物處理成本。

▲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徐聖惠稱,廣推循環杯系統在環境及經濟層面皆有巨大效益,有助於淨零目標的工作。

  荒野保護協會長期投入川廢調查今說明調查結果,議題專員黃嘉瑩表示,河川廢棄物多與民生消費相關,且有高比例是因人類遊憩活動造成,因此呼籲應在風景區、森林遊樂區、國家公園等人潮密集的開放空間強制使用循環容器系統。而相關調查也指出偏鄉民眾處理垃圾不易,應增加更多循環包裝產品,供民眾選擇使用,以減少河川廢棄物,並阻止其流入海洋。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專案經理曾子郡強調,政府應比照《氣候變遷因應法》的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將「廢棄物總量管制目標」納入《資源促進法》法條中,透過明確的量化目標,帶動各部門轉型,「其中的關鍵之一,便是推動循環容器、循環包裝的服務模式,減少一次性塑膠的使用及廢棄,同時建立淨零時代的綠色經濟典範。」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則認為,循環容器應由商家密集場域開始,由各相關部會來協助甚至主導推動;而循環容器清洗服務所需用地,也應跨部會盤點空間,比如因少子化而退場或閒置的學校空間,或結合一些照顧弱勢族群的社福團體,串連老齡化、數位化社會趨勢下可能閒置的店面與人力,投入清洗服務,這些工作都需要由政務委員或國發會出面整合各部會的資源與力量。

  受邀出席公聽會的全聯福利中心表示,「全聯自2022年推動裸賣安心平價專區,以裸賣蔬果一次買多更划算,鼓勵消費者購買,同時也於專區內擺設可重複使用的托盤,供民眾放置裸賣蔬果,減少塑膠袋使用。」

  全臺唯一生產玻璃瓶裝水的華生水資源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端圓也指出,全球塑膠回收率僅9%,顯示塑膠回收速度遠遠不及生產,塑膠污染指數型成長是必然結果,唯有「重複使用」才是垃圾減量之根本,同時建議政府提供補助給協助循環容器服務的正逆物流廠商,以鼓勵更多業者進入重複使用產業。

  循環容器提供商青瓢創辦人鄭文普直言,在大型活動中,循環容器目前已能做到全面替代一次性容器的效果,並達到非常好的源頭減量成效,呼籲政府提供更多實質獎勵給自願採用環保餐具的民間業者,以提升循環容器普及率。

  循環餐盒服務商 Loopick 循拾執行長蔡萁聿指出,近年隨著封閉式場域開始導入循環杯,零步驟的租借除了能提升循環杯的使用,也更便利於民眾參與,建議政府應提供封閉場域 ( 如:電影院、球場 )業者相關資源與做法,協助導入循環容器,並規範政府經營或管理的場館與展會禁用一次性用品。

  與會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則稱,執政單位耗盡二十年計畫整併《廢棄物清理法》和《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二法,但進度至今仍原地踏步,環境部甚至還帶頭將塑膠垃圾列為再生燃料來規避,非常離譜。呼籲政府應建立更具強制性的資源循環對策,改善迫在眉睫的污染浪費。

▲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呼籲,應建立更具強制性的資源循環對策,改善迫在眉睫的污染浪費。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也呼籲,政府應加緊提出《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並強調新政策制定勢必有陣痛期,但不能痛到讓業者或民眾大力反彈,「只有棍子沒有蘿蔔」是行不通的,因為誘因不足實在很難做到全面配合,「接下來就是預算會期,我將緊盯環境部是否增列相關預算,以落實源頭管理重要性。」

▲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稱,接下來將緊盯環境部是否增列相關預算,以落實源頭管理重要性。」

  國民立委陳菁徽更向現場行政機關代表喊話,「比起追求垃圾變黃金,寧願政府多花心思在垃圾減產的源頭管制上。希望看到施政馬上有所動作,並從『行政院所屬各機關中長程個案計畫編審要點』中給政府機關發揮的空間,制定出『循環包裝容器產業發展推動計畫』並配置跨年期的專案預。」

  本場公聽會有近 50 名來自產官學各方代表出席,行政院國發會、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經濟部商業發展署、經濟部綜合規劃司、衛福部醫事司及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等部會,皆有派員出席。

  與會的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也於會中承諾,源頭減量經費將逐年增加,未來會積極加強法規及跨部會合作,並協助建置相關商業模式、補貼循環產業者及應用科技協助重複使用產業發展。對於循環容器需要跨部會合作,行政院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邱秋瑩則表示,會盡力協助相關跨部會協調促進解方。

▲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於會中承諾,源頭減量經費將逐年增加。

 

 

媒體聯繫:
綠色和平媒體與推廣主任  陳艾伶/0933-911-084 ai.ling.chen@greenpeace.org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     張凱婷/0937-219-667 cony.chang@greenpeace.org

 

【新聞稿】藍碳大夢風險——正視紅樹林造成的危機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uly 23 - 14:59

發稿日期:113年07月23日

 

  台灣人對於紅樹林的理解,源自小學科普教育,把紅樹林視為河口海岸珍稀植物,海岸天然屏障,特別是淡水河的水筆仔,名聲響亮。諷刺的是,位於淡水河與基隆河匯流處的關渡自然保留區內的紅樹林擴張,陸域變大,河道窄化,改變水流,影響大台北防洪,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農委會於2021年底將關渡自然保留區解編,才得以疏伐移除紅樹林。另外,新竹香山濕地紅樹林的擴張,影響到蚵農插蚵養蚵作業,據瞭解,新竹市政府歷年來編列三千多萬元進行紅樹林的移除。無獨有偶,彰化潮間帶同樣面臨外來種紅樹林的頑強擴張,影響疏洪,底棲生物遠離,鳥類難以靠近覓食。例如彰化芳苑濕地,一大片屬海茄冬的紅樹林連帶著氣生根密集,阻斷潮來潮往水流,整片紅樹林成了垃圾場。

說穿了,紅樹林藍碳不是為了保護生態,而是為了保護生意。

  當部分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想方設法疏伐移除紅樹林之際,卻因紅樹林扮演藍碳要角,官方學界似有一股鼓吹種植外來紅樹林,不經意造成與自然生態對作危機。籲請政府務必聽取多方對紅樹林看法,勿因誇大「藍碳紅樹林」功能,而不慎誤植造成台灣海岸及河口不可逆的生態重傷。我們的訴求:

  1. 紅樹林強植增匯的計畫必須停止,確保重要濕地零淨損失,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應嚴格把關。
  2. 應優先保護原生濕地和物種及評估對區域的其他影響,避免因碳匯需求而破壞現有的生態平衡。
  3. 積極於源頭減少碳排放,而不是依賴後端的碳匯來彌補減碳不足。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律師:

紅樹林強植增匯的計畫必須停止

  不管是內政部所訂定的國家濕地保育綱領,或是濕地保育法第5條所強調的目標,都是在強調維護生物多樣性、強化濕地保育網絡系統、促進濕地生態保育及明智利用,確保重要濕地零淨損失。

  但是近年來因為淨零碳排大目標,以至於如何有效增加「碳匯」變成顯學,因此環境部提出廣植紅樹林的方式來做為減碳的解方。但有學者指出,外來種紅樹林的碳匯貢獻有限,固碳功能也被過度誇大,而其擴張力極強損及自然海岸,以至於外來種的紅樹林會讓泥灘地的物種多樣性下降。我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而這樣的思維,就好像為了發展再生能源,而不顧一切破壞生物棲地一樣。我們不應該一再重蹈覆轍。

  我們呼籲政府,應該重視與落實「濕地保育法」精神,減碳應要從排放源進行實質減少,在對的地方減碳,紅樹林強植增匯的計畫必須停止。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應嚴格把關。

荒野保護協會謝振東秘書長:

荒野已在新竹香山濕地、雲林濁水溪口進行一系列的紅樹林疏伐工作

  本會長期在各地對於保存台灣「生物多樣性」而努力。例如於為了候鳥棲息、覓食而於五股濕地進行水鳥灘地的營造。為了保存台灣本土水生植物的多樣性,而成立濕地植物教育中心,搶救與收容各地因棲地破壞而恐將滅絕的本土水生植物,甚至與專家學者合作於社子島復育台灣易危的物種-鹵蕨,讓這文獻上有紀錄於淡水河出海口的物種,重現淡水河。近年荒野夥伴也於新竹的香山濕地、雲林濁水溪口進行一系列的紅樹林疏伐工作。這樣人為干預的棲地營造,是基於學者的研究及志工長期的監測調查,確認我們的作為是將原先惡化的棲地,透過適當的手段,讓該棲地盡可能處在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狀態。

  我們必須注意的是,雖然地球正面臨嚴峻的氣候危機,但是生物多樣性的降低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議題。紅樹林作為碳匯方法學的一部分,確實具有顯著的碳吸收能力。然而,這些方法學的應用需要謹慎考量,以避免對生態系統或是生活環境產生其他負面的影響。

紅樹林改變原棲地樣貌的昂貴代價

  首先,紅樹林的碳匯效益雖然高,但其擴張可能會導致棲地多樣性的消失,如原本海岸具有水域、沙地、泥灘地、草澤、紅樹林等不同型態棲地,棲地上居住著不同的鳥類、節肢動物、螺類、魚類、軟體動物,結果在廣植紅樹林之下僅剩水域與紅樹林型態,改變原棲地樣貌,使原生物種不適生存,而讓生物多樣性隨之減少。另研究顯示,紅樹林的過度擴張除了影響上述海岸生物棲息,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壓力之外,甚至改變地形、阻礙排洪、影響船隻進出動線。因此,在推動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時,應優先保護原生濕地和物種及評估對區域的其他影響,避免因碳匯需求而破壞現有的生態平衡。

  其次,以紅樹林增加碳匯應與減碳工作分立治理。我們呼籲,經過資源盤點,碳匯增量目標應該與減碳目標工作分別設立,避免減碳不足而要求增加碳匯。這意味著,應該在推動碳匯的同時,積極於源頭減少碳排放,確保兩者協同發展,而不是依賴後端的碳匯來彌補減碳不足。

  總結來說,荒野保護協會認為在推動以紅樹林增加碳匯時,應該謹慎考量「方法」對於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另應分立治理碳匯與減碳工作,確保這些方法學能夠真正兼顧保護環境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吳慧君主任:

難以人為控管的不當位置種植紅樹林海茄苳是無法增匯、減碳更毀生態

  彰化潮間帶不適合種植紅樹林海茄苳,但人為可以掌控的非感潮帶如鹽化農地就可以種植紅樹林。彰化大城鄉與芳苑鄉屬於嚴重地層下陷管制區極易淹水區域,更緊鄰水中含沙量名列全世界前三大的流域-濁水溪,它富含有肥沃的有機質,使海茄冬生長約一年開花結果繼續繁殖下一代,從2018年空照圖(濁水溪出海口北岸)水淹沒區域是沒有紅樹林,退潮有許多螃蟹尤其是台灣招潮蟹,2023年這區塊幾乎整個海茄苳覆蓋,如今螃蟹洞穴了了無幾。

  除此之外多年沒有颱風入境,加上沿海興盛的畜牧業,加速海茄苳擴張,密密麻麻的海茄冬,讓原本豐富的生物量大幅減少,也導致河道縮減影響排洪安全增加淹水風險,使政府每年都要編列許多經費清除,同時也成為垃圾棄置髒亂點;難以人為控管的不當位置種植紅樹林海茄苳是無法增匯、減碳更毀生態,請看看彰化沿海現況,勿重蹈覆轍。

 

合辦單位: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荒野保護協會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台灣白海豚媽祖宮•粘錫麟紀念館

   

【新聞稿】濕地女神降臨五十二甲濕地!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uly 17 - 14:56

發稿日期:113年07月17日

  第一屆五十二甲濕地藝術節開跑。首場大型展演【濕地送行者】已分別於7/11、7/13於宜蘭五十二甲濕地以民眾參與式共創形式完成展演,並藉由「濕地女神」角色,傳達自然資源的耗竭與美好環境的追念。而第二場大型展演將於7/27舉行,復刻五、六十年前利澤簡地區以鴨母船隊伍迎娶新娘運送嫁妝及傳統爆尪炸新娘的特殊景象,實地舉辦一場五十二甲村民共同回憶的辦桌喜宴,2024年僅此一場,歡迎民眾前來鬥熱鬧!

  在長期關注五十二甲濕地的聚陽實業支持下,由荒野保護協會主辦的第一屆「五十二甲濕地藝術節」,在移動式地景裝置藝術的揭幕下正式開跑。藉由藝術表演,傳達對台灣生態環境議題的關注、也提供民眾與土地萬物連結對話的空間,創造親近濕地的機會,透過跨越語言、多元形式的對話,使民眾身歷其境一窺利澤簡昔日常民生活樣貌、感受與體驗濕地的美麗與哀愁。

  首場大型展演 『濕地送行者』,分別於7/11、7/13由生態舞蹈系創意團隊舞蹈家們帶領,舉辦結合肢體舞蹈工作坊與參與式演出的共創活動。「舞蹈是富有詩意、戲劇性和感知性,亦是超越語言的存在!」生態舞蹈系創意總監彭筱茵強調身體的共時性,希望能將人們在大自然中所獲得的體感轉化為動作元素和觀者互動,讓觀者的身體進入情境,與濕地共感對話,重新(從心)成為生態的一部分。

  『濕地送行者』參與式演出,以濕地女神象徵大地之母,守護濕地一切生靈萬物,呼應本次主題「送行失去的,呼喚回來的!」,藉由濕地女神的角色傳達對自然資源耗竭的哀愁與美好環境的追念。

  當天參與共創演出的學員有來自花蓮、台北、桃園以及在地的朋友,其中一位居住宜蘭的奶奶帶著長居國外回台度暑假的小孫子來參加,希望小孫子可以藉由舞蹈與遊戲來認識家鄉的土地,一位是已熟稔濕地的在地女士,想要與舞蹈家共舞以不同的方式來親近濕地。而另一位來自花蓮連續參加兩日工作坊的學員分享道 :「在溫暖柔軟的濕地泥水裡,彷彿回到了母親的子宮裡,感覺是被大地母親包圍呵護的。而在送行的橋段,與這些逝去的珍貴生態、被犧牲掉的物種道別,心中共感逝去將不復在的哀傷。」 學員們在共創展演後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展演當天,有許多的當地居民扶老攜幼前往濕地活動現場欣賞舞蹈家們與工作坊學員共創的發表演出,民眾們對於在濕地上舉辦藝術節活動皆表示肯定與支持。住家鄰近成興大池的五結鄉成興村理事長張茂灶與他的一雙女兒也蒞臨觀賞,長居日本的女兒Kimmy表示原來五十二甲濕地有這麼多過去的故事與文化傳統都是他們所不知道的,他們很開心能夠看到這些已經消失的文化被重新展現出來,並且透過地景以及相關藝術活動,讓人們願意重新走入濕地。

  並在聽聞即將在7/27舉辦的『大水新娘』實境秀時,兩位女孩也表示將來結婚也想要用大水新娘的方式辦理,並且當下就允諾要在這次的藝術節加入志工行列一起為家鄉來付出!

  2024 年五十二甲濕地藝術節系列活動,除了由台美藝術家設計,志工們同心協力打造的獨一無二的移動式藝術地景,以及「濕地送行者」與「大水新娘」兩大主題的參與式工作坊與沉浸式生態劇等各種形式的展演之外,亦與駐地友好團隊,國際利澤偶戲藝術村的駐村藝術家合作,呈現出跨越時空、與眾不同的濕地空間。

  第二場大型展演『大水新娘』沉浸式喜宴實境秀 將在7/27舉行,復刻五、六十年前經常淹大水的利澤簡地區,村民以鴨母船隊伍迎娶新娘運送嫁妝及傳統爆尪炸新娘的特殊景象,實地舉辦一場屬於利澤五十二甲村民共同回憶的辦桌喜宴。在這場沉浸式喜宴實境秀中,賓客是觀看演出的觀眾、亦是參與演出的一員,前所未有的 [食桌] 體驗,2024年僅此一場, 食桌報名開放中,歡迎所有人來鬥熱鬧 ! 

 

\ 精彩濕地藝術節重點活動 /

✱ 移動式地景藝術
台美藝術家聯手打造—結合棲地經營的生態浮島、奇趣異想鴨母船的裝置藝術。

✱ 2場參與式行動展演
7/13【濕地送行者】生態舞蹈創作
7/27【大水新娘】沉浸式喜宴實境秀

✱ 4場戲劇工作坊
7/11、7/13、7/18、7/26 力邀【舞蹈生態系創作團隊】、【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 藝術家帶領現地創作與展演

 

1. 報名連結 | 更多活動資訊 請見:
https://www.sow.org.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12816

2. 荒野保護協會宜蘭分會FB活動宣傳: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93244930852454

  發稿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野生生物的天堂——馬來西亞雨林的驚奇和展望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uly 10 - 14:28
我們正在做的事:  議題關注

文、圖/程日君〈臺中分會第24期解說員,自然名:太陽王〉

2024.07.10

  千瘡百孔的亞馬遜森林,一直都是全球關注的雨林議題,就連我也不例外。看見媒體拍攝佇立在印尼、馬來西亞被砍伐焚燒後那片雨林灰燼裡的紅毛猩猩,令人感到心碎與無助。對於距離如此遙遠的國度,我不確定能夠做到多少事情,也許能做的就是信箱中滿滿的守護雨林連署吧!

  開始正式關注雨林的那一刻,是2016年跟著先生回到馬來西亞砂勞越。那時加里曼丹焚燒雨林的煙霾,模糊了城市的清晰度,煙塵衝擊我的眼口鼻,像是不小心跌進紅火蟻窩,因刺痛而流淚且不停咳嗽,我嘗試著許多期望可以緩解症狀的方式,但即使在家關緊門窗、外出戴口罩,依然咳得踉踉蹌蹌。並且,我以為這樣的痛苦大約片刻就能解除,沒想到它卻持續了不只一整天,甚至可以用週或是月來計算,在這段期間唯一能緩解,甚至解除煙霾籠罩的時刻,就是熱帶驟雨,也是當時的我唯一能大口呼吸的時刻。先生告訴我,這就是他們成長的日常,這是我第一次深切感受砍伐焚燒雨林與我毫無距離,甚至有種生活被侵略與被剝奪感。

  回到臺灣後,偶然在書店裡看見荒野出版的《東馬婆羅洲熱帶雨林——崩落的野生物天堂》,讓我欣喜若狂,也是我開始關注並加入荒野的原因之一。

  一個議題能夠被討論,是觸動思想火花的連結。加入荒野後,發現原來有一群人在臺灣關心婆羅洲的熱帶雨林,他們正在社會中觸發能夠接觸這個議題的各種可能性,所以我也加入了。一步步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受訓,一起協助校園巡迴特展,也參與科博館婆羅洲雨林特展開幕,參與國際雨林論壇《野生生物的天堂—馬來西亞雨林的驚奇和展望》,更意外的是我從單純關心雨林的關注者,成為了參與倡議行動的一份子。我的工作與環境生態及社區營造相關,因此非常能理解,要讓自然保育與經濟發展共存的社會,必須取得環境與發展的平衡,也需各領域有共同核心理念才夠能往理想的道路前進,但光是要觸發各領域對環境有所共識,需要不斷的公眾討論、社會培力與教育,甚至需要一點言論革命,是一條不好走的路。能夠舉辦這個國際論壇,對我來說非常感動,能夠與臺灣及馬來西亞兩國的婆羅洲行動者有更深入的連結,暢談亞洲熱帶雨林的野性自然與多元人文。原來從過往人文歷史與地理變遷至現代,臺灣與婆羅洲都有著相當深的淵源。從保育現場的視角與經驗深度剖析環境議題,讓我驚訝原來在旅遊觀光的層面落實的生態旅遊,對於降低動物盜獵及提升保育意識都有著非常顯著的成效,不禁反思,看似遙遠的婆羅洲環境議題,其實與我們的生活如此迫近。

  記得前陣子看了一個叫做Borneo Diary的節目,主持人在節目的結尾,說在她沒有踏進來前以為這裡都是森林,進來才發現原來森林所剩無幾,棲息其中的動物面臨滅絕的危機,因此她對於自己的無知感到愧疚,完全無法想像人們無意識地在無形中對雨林造成迫害。婆羅洲馬來熊保育中心研究員講了很棒的一段話:「這就是妳的任務,妳無法幫助我們研究,但只要妳不斷談論這個問題,妳就是這座雨林的發言人,倡議並教育觀看這個節目的人,讓引發更多人的興趣而關注這座雨林或是對這樣的工作感興趣。」

  現在的這段話,已成為我的核心信念,我開始不斷邀請身邊不管是台灣或是留台的馬來西亞朋友前來看特展,只要一有空閒,我就會帶團到科博館看特展,親自為他們導覽解說,甚至克服了我最恐懼的親子族群,為的就是讓這個話題擴散更廣、讓更多人觸及議題討論,為這座雨林跟我最愛的犀鳥發聲。

  有趣的是,我跟先生回去馬來西亞多次都是探親之旅,從來都沒有到過雨林,先生也沒有想到,最後會演變成我對於他的家鄉如此狂熱且投入的研究,甚至比他還要了解家鄉的那片雨林。就在今年,睽違五年終於要再回沙勞越了!這次我已脫胎換骨,不再像過往只是回家探親,我已準備好要放大我的感官,用全新的視野去探索沙勞越的一切,持續分享給沙勞越的親朋好友,並充滿收穫的將資訊帶回臺灣,持續觸發更多人關心這座雨林,這就是我能做且做得到的事。

  沙勞越是我的摯愛,我愛上這裡的人,也愛上他的家鄉。我相信自己行動的每一步,能夠讓我最愛的犀鳥在雨林裡持續飛翔!

第二期婆羅洲熱帶雨林野生動植物巡迴展志工招募報名!

 

附加檔案大小 野生生物的天堂——馬來西亞雨林的驚奇和展望2.74 MB

初訪太平山林鐵平原段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uly 10 - 14:03
我們正在做的事:  山林河川

圖、文/張桂馨〈宜蘭親子團志工,自然名:水鹿〉

2024.07.10

  徐爸說:「口述歷史是藉由訪問耆老,挖掘個人對史事的經驗與觀感。
但是,你千萬不要太相信口述歷史,因為我就是那個耆老。」

  這趟旅程由徐爸(宜蘭分會前分會長徐朝強)帶路,在早晨七點半,宜蘭的空氣清澈的沒有半點雜質,清朗到你可以瞇著眼,看到陽光從竹林車站後方灑落到自己身上,肌膚感受到那略微灼人的暖意。我們這群蝦兵蟹將,體能與裝備參差不齊,從碳纖公路車加卡鞋、登山車,到生鏽的小折和淑女車通通都有。這趟路線聚集了諸多夢幻元素,單車、鐵道、歷史,加上徐爸的組合,真是魅力無窮。轉身看看隊友,抬頭看看天氣,隊伍一定會拉很長,今天是場硬仗。果然,才喊聲出發了的同時,就有人「落鏈」了。

  太平山林鐵平原段,每一段都有精彩故事。第一段是竹林到歪仔歪橋,也就是現在的仁愛路,這段路是由陳純精當年和羅東人集資興建的,希望可以在羅東興建儲木池,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第二段是歪仔歪經過大洲、二萬五、三星到天送埤車站,這段五分車是由糖廠出資的,二萬五的地名來源是此地曾經種植甘蔗二萬五千株,可見當年糖業之興盛。這段路裡只有天送埤原站保存最完整,大洲車站是原地重建,而三星公園裡的三星大站則是不見任何蛛絲馬跡了。第三段,循著蘭陽溪山壁建造的,是天送埤車站到土場,此段由電力公司所興建,每逢夏天的暴雨總有路段崩塌,在林業逐漸沒落之際,也是逐漸廢棄還給大地媽媽了。

  太平山林鐵,從大正三年(1914年)開始興建,經過二戰後國民政府的接收,到1979年全線停駛,這六十多個年頭太平山林鐵與蘭陽溪南聚落的生活息息相關。現今存在於的太平山林鐵平原段的路線,是參雜了柏油路、電線電塔,與農田裡的點點農舍。不然就是,被土石淹沒,與廢棄的車站月台。回顧這趟行前的探路,看著舊照時,不免有股濃厚的滄海桑田感。

  如果沒有徐爸的導讀與解說,沒有親身走過這一遭,光憑幾張單薄的解說與舊照,你怎麼能想像這片土地在這些年經歷過的,堪比小說的故事還要精采?口述歷史的確不完全真實,但因為和「人」的連結下,才能讓這段歷史植入追尋者的心中。我們無法控制地景地貌的改變,只能深刻的走一遭,讓林鐵的過往與自身的記憶連結。

  要抵達永恆太遙遠,但只要有人還記得,這段歷史就不會輕易的消逝在時間洪流裡。
 

附加檔案大小 初訪太平山林鐵平原段1.29 MB

帶著夢想及熱情,付出不求回報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uly 10 - 13:42
我們正在做的事:  志工培訓

文、圖/ 溫靜怡〈荒野桃園分會氣候變遷講師,自然名:松鼠〉

2024.07.10

  參加荒野氣候變遷講師培訓,是我加入荒野大家庭的開始,也是我邁開環境保護步伐的一小步。

我的培訓歷程

  這個培訓不是上上課就可以,還必須要通過教案試講的關卡,回顧起準備試講的那段時光,是一段充滿挑戰和壓力的過程。

  離開學生時期已一段時間,突然面對那麼多的數據和知識,要在短時間內熟讀,真是頗有難度。加上工作之餘實在沒有時間好好準備,過程中有點力不從心,想要放棄的念頭多次湧上心頭。

  感謝眾多和藹可親的前輩隊輔們熱情的鼓勵,總在想放棄前看到他們關懷的眼神和期待後,自己也發現問題其實是可以克服的,只是需要花一些時間熟悉和熟讀教案。

  還記得硬著頭皮參加試講當天,站在台上,我面無表情似的像背書一樣表達,但隊輔前輩們超級認真地聆聽,試講後還真切給予講評和建議,字字珠璣、受用無窮。

進入校園推廣

  通過試講取得講師資格後,我開始往下一個實戰階段邁進。

  幾次進入校園演講的經驗中,我深刻地體會到準備周全的重要性。要讓學生信服,不僅需要有充分的知識儲備,更需要有自信和說服力。為此,我會在說講內容加入最新的資訊和時事新聞,希望能夠更清楚地傳達氣候變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這過程中也提升了我對於環保議題的熱情和責任感,回頭看,這都是在「熟讀教案」下提供自己信心的堅強後盾。

  每當看到台下學生有接收到氣候變遷的迫切,而引起共鳴時,心中就默默吶喊「Yes!這就對了!」有了共識,行動就不遠了!


▲ 帶領學童進行樹木工作坊活動

把節能落實在生活中

  我自己也把學到的節能的方法落實在生活中。

  ✅換了一台冰箱
  得知10年以上老舊冰箱耗電量很大,為了省電,終於有了正當的藉口可以淘汰使用很久的冰箱,順勢換了一台節能冰箱。

  ✅電熱水器換獨立插座
  過去電熱水器都是天天插著電(不知道已經浪費多少電了),現在已經換上獨立插座,要用才開啟,使用完畢就關掉,省下不少電費。

  ✅冷氣機能源標章
  因為冷氣機剛好壞掉,也順勢換了一台具有「能源標章」的冷氣機。

  以上的幾件事,就讓電費較去年同期減少二分之一,這不是奇蹟,只要確實按照培訓教導的省電小撇步來做,就可以得到最實質的獎勵!

回顧與期許

  在荒野,每個人都帶著夢想及熱情,不求回報的付出。在這裡,我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他們的身教啟發了我對於學習和成長的態度。在這個團隊中,每個人為保護環境而努力,能夠成為這個團隊的一員,我感到很驕傲。

  成為一個氣候變遷講師的經歷讓我受益良多,不僅增加了對於環保議題的了解,更讓我意識到每個人都可以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力量。我期待著未來能夠在這個領域做出更多貢獻,也推薦給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加入!


 

\ 荒野桃園分會第四期【氣候變遷講師培訓】招募中,歡迎大桃園區朋友參加!/
培訓日期:2024/08/02~10/18
培訓地點: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
加入我們,一起行動!

附加檔案大小 帶著夢想及熱情,付出不求回報2.54 MB

我們共同的未來一個都不能少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uly 10 - 13:32
我們正在做的事:  志工培訓

文、圖/沈秀娟〈桃園分會氣候變遷志工,自然名:宇宙〉

2024.07.10

  「你們知道溫室效應嗎?你們覺得溫室效應好不好呢?」
  「知道!」回答後,全部的孩子都說溫室效應不好,而我回應了他們:「基本上溫室效應是好的,假如沒有溫室效應,地球的平均溫度是零下18度,不適合人類居住。有了溫室效應地球的平均溫度維持在15度,就好像幫我們地球蓋了一層薄薄的棉被,使得地球變得溫暖,人類及動物可以在地球生存,地球變成一個欣欣向榮的星球。反之,過多的熱能留在大氣層,讓地球變得過熱,就造成全球暖化的現象。」

  我可以這麼自如的回應孩子,是因為經過總共54小時的氣候變遷講師訓練,經過演練與實習後到校園去推廣。這54小時課程包括:省電與樹的完整教案熟知、永續、能源、淨零轉型、樹、碳、氣候變遷等等專業知識的學習,這些都是荒野志工群一代一代的組織建構起來,設計為工作坊,傳承給有興趣一起在永續生活中推廣氣候變遷議題的一般大眾。

  在校園中和孩子們互動著氣候變遷的教案遊戲,問大家是否認識家中的電力大怪獸遊戲,或是一起看電費單,了解自己家中用了多少碳,又該如何為家中省電? 相信在不知不覺中,氣候變遷會在他們心裡發芽。能到各地校園和孩子一起學習氣候變遷,是一件快樂的事。


▲ 桃園大業國小的省電俠講座

  氣候變遷正在加劇,而人為破壞是最大的主因。從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書,到2012年聯合國永續發展會議《我們要的未來》(The Future We Want),再到2030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所宣示的《不遺漏任何人》(leave no one behind )或翻譯為《一個都不能少》。都是在督促著人類要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往可持續性的未來前進。

  透過學習氣候變遷相關知識或到各地倡議也是其中一種參與永續的方法,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一起加入,用永續行動一起護住我們的未來。

 

\ 一起加入桃園分會第四期氣候變遷講師培訓 /

 

附加檔案大小 我們共同的未來一個都不能少1.59 MB

眾志堅持的棲地模樣——援中港東區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uly 10 - 13:14
我們正在做的事:  濕地與海岸保育

文、圖/吳柏翰〈嘉義分會親子一團志工,自然名:雲豹〉

2024.07.10

  美好不是來自於想像,而是實際感受真實的模樣。當我們踏入援中港東區濕地的那一刻,馬上感受到差異,很明顯的體感溫度降低了攝氏2度至5度,再更深入探訪,濕地的模樣的確是一個真實的快樂天堂。


▲ 高雄棲地志工帶領嘉一親子團一同探索援中港東區的祕密花園

  因援中港東區濕地守護有成,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南區總團的各分團,幾乎都到訪過這個秘密花園,甚至其他北區、中區的夥伴亦曾到訪;無論何時申請來訪,棲地志工都同樣熱情招呼,讓這樣的成果及信念能推廣周知。當進入濕地時,光是從都市馬路踏入濕地,不到5秒的時間,從很炎熱轉變成很涼、很舒服,讓人直接體驗到差異,荒野親子團的小蟻團成員為大班到小二的孩子,這個階段的環境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知識傳遞,而是藉由五感體驗辨別差異,光是分小隊(用黑、黃、綠、紅四種顏色)開始,便用視覺顏色的差異來分隊。從小蟻階段持續接觸這樣的自然現場是最適合的體驗,在進行更艱深的環境教育之前,體驗過棲地環境的美好,才能在真實生活中發現與美好有別的差異。

  2024年5月19日一早,嘉一團的小蟻、炫蜂及育成會來訪援中港東區濕地,前來接風的棲地志工有蚊子(林文誠)、灰狼(劉勝朗)、雲海(蔡昌德)及石狗公(郭明誠)。說明整體的注意事項後,棲地志工帶著大家進行一整天的棲地巡禮、守護方式與理念推廣活動。濕地是生命的源頭,也是默默調暢都市氣息的肺臟。讓環境教育在孩子心裡埋下一顆種子,藉由遊戲,帶入棲地環境與生物間的關係鏈。下午團集會活動最後的環節,大家感謝棲地志工的陪伴,並依依不捨的搭車北返嘉義,而守護棲地的志工依舊堅守現場。


▲ 石狗公帶著嘉一團炫蜂團小蜂進行濕地環境教育

  在回程的路上腦海裡迴盪著石狗公的一句話:「即便您只用了生命中的一分鐘來守護,也值得讚許。而這片棲地,同樣的也感謝您珍貴的一分鐘。」棲地守護的故事很立志,沒有口號只有行動。這不是一個個人的故事,而是關於眾志的堅持,大地之母給予我們之多,而我們能做的所有分分鐘鐘也只是這無限裡的短暫時刻,儘管如此仍須堅持下去,守護棲地需要大家的投入,大自然會讓我們看見的。而我在援中港東區濕地真實地看到這樣的美好,謝謝所有的棲地志工及關心環境的你們。


▲ 嘉一團小蟻團團集會閉會式合照

附加檔案大小 眾志堅持的棲地模樣——援中港東區1.75 MB

「碳有錢」的時代來了!講座心得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uly 10 - 12:02
我們正在做的事:  教育推廣

文/陳韋銘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服務學習學生〉
整理編輯/李約翰、水光

2024.07.10

  這個講座令人印象深刻,講座從碳費的優勢和劣勢開始,到如何解決台灣的碳排放問題,都講得非常清楚,因為我可以對照台灣和我的國家──印尼的空汙狀況。

  正如我從講座中所聽到的,為了更好地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台灣的環保機關創建了「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溫室氣體減量行動計劃」和「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等因應措施,針對六個主要領域:能源、製造業、交通、住宅和商業建築、農業和環境管理。這些舉措將每五年審查一次,促進政府內部的跨部合作。

  我對講師所討論的溫室氣體減量行動計劃中的一項相當感興趣,目前《溫室氣體減排和管理法》規定,台灣的長期減排目標是到2050年,將碳排放量降低到2005年排放量的50%,此計劃把目標修訂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這也是台灣的決心宣言。計劃中,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台灣當局各級政府應與每個公民、企業和組織合作,共同促進減碳,發展負碳排技術,並促進全球合作。這個計劃的應用之一是運用台灣的大眾運輸工具來取代私人交通工具,因為大眾運輸都有既定的時刻表可據此計算減碳數據,能有效地減少碳排放,我認為鼓勵大家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是相當有效的方式。

  與台灣的碳排放控制相比,印尼大多數的政府並不真正關心平民。例如,印尼的道路經常破損,導致一些交通工具無法順利通行,另一個例子,台灣人非常勤奮,是真正有紀律地管理垃圾。在台灣,有垃圾分類制度,但印尼則沒有。沒有垃圾分類制度的後果是大多數人並不會真正關心周圍的環境,在印尼,有些人還隨意亂丟垃圾,這使得印尼許多街道,遇到下雨時,經常因為垃圾充斥,阻塞排水系統而導致淹水。此外,印尼由於缺乏大眾運輸工具,所以許多道路經常出現塞車的狀況。為了管控印尼的交通和碳排放,應該建立更多的大眾運輸工具。

  我希望這次講座後,有更多的印尼人了解及重視環保的議題,應該向台灣人學習,遵守環保紀律,多多關心自己的國家。

※註:本文原文為英文,編者們為了讓讀者易讀,部分段落、文字、語境與原文直譯不同。

 

Experience from the Lecture

  In my opinion, this lecture is so impressive because I can differentiate the air pollu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y country Indonesia. This lecture explained everything clearly started from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arbon consumptions to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aiwan.

  As I heard from the lecture, in order to better control and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aiwa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created the National Climate Change Action Guidelines, Greenhouse Gas Reduction Action Plan,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Control Action Program targeting six major fields: energy, manufacturing, transportation,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buildings,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The initiatives, which are to be reviewed once every five years, facilitate cross-ministerial cooperation within government.

  I am quite interested in one of the plans discussed by the lecturer about Greenhouse Gas Reduction Action Plan. The Greenhouse Gas Reduction and Management Act currently specifies that the national long-term reduction goal is to, by 2050, lower carbon emissions to 50% of the amount emitted in 2005. The revisions will change the target to zer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y 2050, which is a declaration of Taiwan's determination. To achieve such a goal, government authorities of all levels should collaborate with every citizen, enterprise, and organization to jointly facilitate emission reduction, develop negative emission technology, and promote global cooperation. One of the applications of this plan is that I can see a lot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s in Taiwan rather than private transportations. I think that it is so efficient because it is not only reducing the carbon emission, but also it is quite efficient using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s because they have their own schedule.

  Comparing to the carbon emission control in Taiwan, most of the government in Indonesia don't really care about the civilians. For example, the roads in Indonesia are often broken which made some transportations not efficient to pass. Another example is that people in Taiwan is very diligent and really discipline of controlling their rubbish and there is a rubbish classification in Taiwan, however in Indonesia there is no rubbish classification. The consequences of no rubbish classification in Indonesia is that most people don't really care about their surroundings and some people also throw rubbish on the streets which made most streets in Indonesia fill with flood when it is raining.

  My hope after participating this lecture is that more Indonesia people will aware about the situations in their country and they should learn from Taiwan people for being discipline and being caring about their country. Moreover, Indonesia doesn't have much public transportations and there is often traffic in some streets because the lack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s.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traffic in Indonesia and carbon emission in Indonesia, more public transportations should be created.

 

 

附加檔案大小 「碳有錢」的時代來了!講座心得1.2 MB

好眼力的鯉魚潭夜觀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uly 10 - 11:46
我們正在做的事:  教育推廣

文、圖/黃婕茹〈行銷推廣部專員,自然名:黃喉貂〉

2024.07.10

  人們普遍對於在地生活圈或縣市中的棲地生態不甚關心和了解,而自然觀察導覽活動,藉由解說員的引導,讓參與者能發現不同生物的獨特性和美麗。

  過去我曾經在花蓮短居一年,當時常常來鯉魚山運動,但對於周遭生態一無所知,只知道螢火蟲季時前往可以賞螢。從未注意過,環潭步道還有著甚麼生物?於是這次跟隨花蓮分會解說員,一起來鯉魚潭環潭步道一探究竟。

  在6月15日的下午抵達鯉魚潭,因為前陣子地震造成的影響,遊客非常稀少。但隨著天色漸晚,報名活動的民眾逐漸來到環潭步道旁,以家庭為單位集合。散步、運動的民眾也陸續出現在環潭步道,在昏黃的路燈下,步道因人聲變得熱鬧了起來。

  上次參與夜觀行程,是在山林行腳的北橫公路,在前兩天山區陣雨綿綿的情況下,首先是觀察公路邊的山壁,因為氣候因素,物種不多,老實說我只記得對我來講十分可怕的東方水蠊。但在明池山莊的夜觀,我們幸運地看到青竹絲的身影。

  而這次的鯉魚潭夜觀,首先印入眼簾的也是少不了的東方水蠊,對於夥伴們對他的稱讚:「比家裡的斐蠊科可愛多了!」我感到不予置評。隨著慢慢前進,看到的物種也越來越多。其中一名解說員的太太與花蓮分會秘書和玉,在前面打頭陣,拿著手電筒尋找物種,讓後方的解說員可以專心的解說。在這次的導覽行程中,大人小孩們的反應都非常熱烈,不管對什麼物種都驚呼連連,這是荒野的最可愛之處。

  雖然各個解說定點的物種地貌都很精采有趣,但本次導覽的豐富度絕對是名列前茅,因為光是蛇,我們就看到了四條!和玉還急急忙忙的解釋「平常可是不可能會一次看到這麼多喔!」深怕我們誤會,以為只要來鯉魚潭,就有這麼多好康可以觀賞。而這些蛇,分布的地點不一,有的在馬路邊爬行,有的棲息在遙遠的樹上休息,全憑和玉的火眼金睛,身為普通民眾的我,看過去都只覺得一條白白的,壓根不會注意到居然是蛇!在不打擾到他們的前提下,解說員也向我們解釋今天看到的蛇的習性。有的蛇嗜吃蚯蚓、還有被稱為「衰蛇」的可愛大頭蛇,僅有微毒,卻常被誤認為龜殼花;也有看到青色的蛇,在遙遠的情況下,無法辨認是否為毒蛇,是在解說員用大砲鏡頭拍攝回來辨識後,才辨認出她是無毒的漂亮青蛇。

  之前的觀察導覽都只看過在地上,水域旁的蛙類,老實說我都不記得是哪些蛙了。本次導覽中,和玉讓我們抬頭往上看,我只看到一坨白白的像衛生紙的玩意卡在樹枝間,原來是莫氏樹蛙。小孩與我都覺得好困惑,青蛙怎麼會在上面?和玉再次強調,因為牠是「樹」蛙!這也是我與久聞其名的樹蛙第一次見面!


▲ 放大再放大才看得清楚的莫氏樹蛙

  除了之前常打照面的形狀扁扁的台灣盾蝸牛,這次還認識了超級漂亮剔透的台灣青山蝸牛,小小一個,好像玉做的螺旋麵包;另外,也看到攀在枝葉上睡覺的斯文豪氏攀蜥,讓人不禁疑惑這樣休息不累嗎?但就是因為需要隨時警覺逃跑,才以這麼艱難的姿勢休息,不禁讓人覺得住在有屋頂的房子真好!


▲ 很像綠色的螺旋麵包的台灣青山蝸牛

  從沒想過原來在夜晚關閉三C後,觀察自然會是這麼愉快的活動。不管是交配中的蚱蜢、休息中的兩棲類、俗稱喇牙的高腳蛛、少少幾隻的螢火蟲,或是整面閃爍的星空,都讓這個寧靜時節的花蓮,在我心中留下了熱鬧豐富的印象。期望將來不管到何處探索,都能一樣懷抱這天的熱情繼續前進。

附加檔案大小 好眼力的鯉魚潭夜觀2.35 MB 377_dan_ye_-14-15.pdf2.35 MB

書寫屬於溪流與我們的故事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uly 10 - 11:12
我們正在做的事:  山林河川

文/劉曜寬〈台中分會第15期推廣講師、第23期解說員、溪流教育專員,自然名:綠川〉
圖/劉曜寬、荒野筏子溪平台、筏子溪青年團

2024.07.10

  有人說生命是條長河,溪流存在於空間,也存在於時間,我們一生中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做選擇,有一群人,默默選擇在人生有限的時間裡,為筏子溪無私奉獻,期許還給溪流天然無瑕的尊嚴。


▲ 2019.07.06 第一場淨溪

  許多人以為城市溪流只是條排水溝,卻忘了溪流是有生命的。筏子溪位於台中盆地西側大肚山腳,匯聚十三寮排水、大雅排水、港尾仔溪、惠來溪等主要支流與伏流、湧泉之水,沿台中市大雅區、西屯區、南屯區、烏日區緩緩往南流經盆地西側,最終匯入烏溪出海,因過去整治時的前瞻想法,造就寬河矮堤的環境,讓筏子溪可以成為一條生態豐富的近自然河川。走在溪畔,可以看見溪水清澈,可以看見魚群優游,小白鷺與夜鷺等棲身在溪邊,在城市裡的溪流可以孕育如此翠綠的植被,讓人不禁感受到,原來大自然離我們這麼近。

  不知不覺筏子溪淨溪已經邁入第五個年頭,從最初人少少的情況,到現在大家踴躍參與淨溪的盛況,每隔兩週,都會看到筏子溪守護志工們的身影出現在筏子溪畔,與其說是任務夥伴,大家更像是因為志同道而合走在一起的好朋友,互相關心、互相扶持。從原本單純的進行淨溪任務,到後來越來越熟識。我們發展出很多好玩有趣的活動,有:穩定而持續的筏子溪棲地守護、長期蹲點關注溪流工程、校園裡的溪流教育推廣;每個月與台中市區的多元主題場域「心之谷」合作,進行跟溪流有關的主題講座。還有活潑的大腳丫·小紅冠繪本講演,或是與夥伴團體(台灣石虎保育協會、臺中鄉土文化學會)共同合作的溪流環教育營隊、或富有故事又小燒腦的溪流實境解謎遊戲。也有多元的物種調查(鳥類、植物)與自動相機監測。也有悠閒的輕旅行、熱鬧的市集擺攤,向遊客介紹筏子溪與我們正在努力的行動、也有熱血路跑活動,邀大家為筏子溪淨溪而跑。上述多采多姿的行動,都是為溪流做的美好的事。


▲ 舒跑杯路跑——為筏子溪淨溪而跑

  因為有志工們的熱情,才得以讓更多民眾、企業、教育單位響應溪流的守護行動,從2019年截至2024年6月8日止,投入近2,000人次志工夥伴與8,500位參與民眾,依照國際淨灘行動表格(ICC)統計資料,筏子溪廢棄物數量前三名為菸蒂76,091根、食品包裝袋30,765個、免洗餐具24,993個,我們共同減少了18.33公噸的河川廢棄物流入海洋。每一次淨溪都帶領大家一同認識溪流環境的美麗與哀愁,並讓我們彼此反思自己可以怎麼做。淨溪的目的不只是撿垃圾,而是「轉化」,轉化每一位參與者的觀念,讓大家意識到減少垃圾不在於末端的淨溪,而在於前端每一次的消費行為。

  一次次的淨溪與推廣之後,生態慢慢地提升,筏子溪成為大家重點關注的溪流,近幾年也許是因為環境的提升,在筏子溪也發現石虎會利用溪流環境作為廊道與棲息,因此今年度台中分會與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合作舉辦了許多石虎相關的活動,邀請大家在關注溪流環境的同時,也一起來關心可愛的淺山精靈——石虎。除了NGO的行動,透過公私協力的方式更可以將守護溪流的概念推廣出去,近幾年政府部門也非常努力在推動溪流環境的生態復育,像是水利署第三河川分署以更友善的方式來整治,以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綠網的盤點與廊道改善,期待有一天筏子溪可以納入「其他有效保育地(OECM)」,讓都市可以和生態共榮共好,期許在可預見的未來筏子溪生態能更加豐富、更加自然。


▲ 與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合作的筏子溪石虎追蹤體驗課程

  回到生命的長河,每一位參與改變的人都是流域裡的一滴水,為了朝溪流美好的願景前進而聚水成河、匯流成海,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行動構築出屬於溪流文化的故事篇章。如果說溪流像一本書,那一定是內容精采且充滿故事的好書,當我們願意親近她,就會讓我們產生許多新的靈感與想法,這本書因為我們的翻閱,故事開始有了變化,我們影響環境的同時,環境也影響著我們,生命與生命的碰撞在心裡留下了心靈印記,也是屬於自己與自然的連結,故事尚未完結,而是像「逗號」一般,就像潺潺流水般持續地前行。

附加檔案大小 書寫屬於溪流與我們的故事3.76 MB

省電即是為自己充電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une 10 - 00:00
我們正在做的事:  教育推廣

圖、文/溫文秀〈台北分會氣候變遷節能講師,自然名: 伏石蕨〉

2024.07.10

  你知道用電會排放二氧化碳嗎?每個家庭只要每天減少一度電, 我們就不需增加那麼多的發電機組,或許也不用蓋那麼多電廠了!這些,兩年前的我都不知道,直到某天我加入了氣候變遷講師的培訓。

  培訓以前,無意識的用電行為使得家裡的用電度數超高,培訓後知道了許多節電的方法,並把技巧落實在生活中,用電量就降低了。

  現在,漸漸期待收到每隔兩個月的電費帳單。去到外部單位推廣時,我總會拿我家的電費單跟聽眾分享,用自己減少的用電度數來舉例。拿出電費單時, 我的高額節電獎金總是能讓現場聽眾眼睛為之一亮。

  我用自己的例子來告訴大家,節電是有意識的用電,但並不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利或不舒適,每省一度電就可以減少約 0.5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在節省荷包的同時,也可以減少對環境的傷害,為延緩全球暖化盡一份心力。

  我在擔任節能講師的考官時,有個很特別的體驗:教案試講時,我面前站著背景經歷大有來頭的優秀學員,聽著他們展現自己的專業知識試講教案,但卻有人沒通過考試,這讓我恍然大悟,為什麼我能一次通過講師的試講?什麼專業都沒有的我,完全本著協會給的資料上場,當下我才領悟到教案神奇的地方,出講的每一張教案,全都是專業夥伴們的斟酌編排,像是五星主廚精心做出的美味佳餚,我們只要優雅從容地端上菜即可。難怪我的試講及後來的出講, 都底氣十足,原來透過教案就是這麼簡單呀!當年懵懂跟著培訓課程,虛心受教並通過了講師考試,現在熟悉了教案又可以掌握節電的知識,讓我可以輕鬆地擔任對外推廣的講師。

  我很喜歡自己現在的狀態,每次出講,似乎他人省下的電都充值到自己身上了。回顧成為氣變講師的經歷,覺得不可思議又妙不可言,不可思議的是,自己居然能站在700人的台上演講而不怯場,而妙不可言是,荒野讓我看見了不一樣的自己。

  目前的我,在既定的生活軌道中,抽空去學校、社區出講,完全沒影響原本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夥伴們積累出推動節能減碳的成績和能量。

  氣候變遷講師的這個身份,完全打開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人生,這種神奇無法用言語表達,只有加入氣候變遷講師才能體會。

歡迎各團體申請荒野節能講座「輕鬆來做省電俠」

 

附加檔案大小 376_dan_ye_-16.pdf1.71 MB

2024夏日省電季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une 10 - 00:00
我們正在做的事:  倡議活動

文/陳德諠〈總會行銷推廣部專員,自然名:灰喜鵲〉

2024.06.10

  夏季是充滿陽光的季節,是許多有趣活動發生的季節,但同時也是台灣用電量的高峰期!

  荒野保護協會自2010年起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合作,參與世界性的Earth Hour地球一小時活動,在每年三月最後一個週六晚間8:30至9:30與全世界共同關燈一小時。在超過十年的推廣下,荒野認為是時候將目光放得更遠、將倡導的範圍更加擴大了。

  因此,荒野將於今年(2024)由「地球一小時」升級為「夏日省電季」。將省電的重點時刻從每年其中一天的一個小時,改為在用電量高峰的夏季(6-8月),帶領民眾進行持續三個月的每日節能行動。

  夏日省電季包含三大活動,透過線上參與、活動體驗以及推廣講座提供大家夏季輕鬆節能的方法,一起讓夏天成為全民省電的季節!

 

▌日省一度電

活動時間:6月1日~8月31日
活動地點:線上參與

  你知道開冷氣搭配電風扇其實更省電嗎?你知道電視沒有在使用時,機上盒也默默地一直在耗電嗎?其實家庭用電量只要透過日常生活中一些小動作就可以大幅降低,這些小動作簡單到會讓人後悔沒有早一點知道。

  而今年,荒野氣候變遷節能小組把23個可以改變電費帳單數字的行為統整出來,從6月1日開始,每天都可以在荒野保護協會——夏日省電季官網上學習一個省電小撇步。

  活動期間除了可以取得省電秘技外,還有抽獎活動可以參與!

  只要在6月到8月期間,每個月有上傳至少一次執行當日省電小動作的認證照,即可獲得當月抽獎資格。三次的獎品皆由眠豆腐贊助提供「涼感家族」系列產品!為了讓大家在省電、守護地球資源的同時,也可以度過舒服又涼爽的夏天。


▲ 眠豆腐提的的「涼感家族」系列獎品!

▌夏至關燈

活動時間:6月21日 16:00~21:00
活動地點:大安森林公園

  夏天待在家中是不是就忍不住想要開冷氣呢?但又因為想到過度使用冷氣所造成的氣候危機,而在內心展開了天人交戰?

  今年在夏至6月21日這天,荒野將在大安森林公園辦理夏至關燈市集活動,現場將有體驗活動、地球友善市集、不插電音樂表演以及關燈儀式。希望讓大家知道在夏日節電不需要如此掙扎,節能省電並不需要犧牲生活中的品質與樂趣!


▲ 往年市集活動

  體驗活動共有四項,包含由荒野解說志工帶領的生態小遊戲、由荒野生態心志工帶領的聲音地圖繪製、由藝術家康雅筑帶領的型版印刷體驗以及由台灣暗空協會帶領的竹編燈罩製作。當天完成其中三項的前100名即可獲得Mixigan美墨創意蔬食料理所提供的餐點一份!

  而地球友善市集將有15個由荒野精心挑選的攤位,包括蔬食餐點、純素甜點、古著、復古飾品、永續選品、主題選書、議題推廣等。現場將有野餐座位區,邀請大家一起在現場享用蔬食,同時聆聽三組療癒系歌手帶來的不插電音樂演唱。

  當天的關燈時間會是晚上7:30到8:30,希望藉由關燈行動提高大家夏天用電的意識,歡迎6月21日與我們一起在現場感受夏日省電的美好!

▌夏日省電講座

活動時間:6月~8月,每個週三19:00~20:30
活動地點:荒野各分會城市輪流辦理

  您也希望為環境努力,但是在節能省電上除了隨手關燈以外,不知道還可以怎麼做嗎?

  這次我們特別選定荒野各分會所在城市中,空間舒適、氛圍放鬆的場地,同時邀請到氣候變遷節能講師們用更簡單易懂的方式分享更省電的生活方式,以及用電與每個人的關聯。

  讓我們在生活一起輕鬆省電、節省大筆電費!

 

附加檔案大小 2024夏日省電季6.45 MB

我的跨領域增能訓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une 10 - 00:00
我們正在做的事:  志工培訓

「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培訓課程

圖、文/宋慧芹〈特工坊訓練第十期總召、第八期特工導引員、親子北二團翔鷹二年團長,自然名:舞菇〉

2024.06.10

  荒野保護協會中,有一個作法跟任務皆很獨特的環保志工群組——「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首要學習目標就是:學會如何正確地帶領身心障礙朋友,在安全、包容的氛圍之中擁抱大自然,我有幸擔任第十屆特工坊總召,想跟大家說說加入特工坊訓練的心路歷程,並簡單分享初加入特工坊時的所學所得。

  我是親子團資深團員,在小蟻、炫蜂、奔鹿、翔鷹團玩了14年,參與過蜂、鹿、鷹導引員基礎訓練、進階訓練課程(親子團根據孩童的不同年齡劃分為蟻、蜂、鹿、鷹團),但總覺得在同樣的環境中,無法讓自己繼續成長。而且,孩子長大了,重心也隨之發散,我似乎也失去了自己剛加入荒野時的初心。那是想要陪伴孩子走進大自然,引導他們自發性的愛上大自然、進而想要關懷、愛護這個世界的熱情。

 
▲ 北二團翔鷹二年,四團(蟻蜂鹿鷹)合體「相見歡」團集會/攝影 沈梓賢
 

  所以,在得知協會要辦理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培訓課程(簡稱特工坊)時,直覺認定這是個既可以留在荒野中、又能夠跨領域探索新知的機緣,而且,等到完成導引員培訓後,還可以陪伴、服務更多的特殊朋友以及他們的親人一起走進大自然,這很可能將是我未來想要走的路。


▲ 雙連埤聽障營隊小朋友DIY的葉拓衣成品

  因此,我報名參加第八屆特工坊訓練。以往帶領孩子們的經驗值,忽然無法再成為倚仗,一切得從頭學起,這樣的身分既是老鳥、又是菜鳥,產生了兩種極端的衝突感,就像一個資深工作者,來到第一次進入的職場環境,彷彿回到菜鳥時期執行工作,感覺既熟悉又陌生,也喚醒我遺失了許久的悸動感和鬥志。

  我在首次特工訓的組別以「自閉症」為主要研究對象,因此體會到自閉症學員對於「規律與節奏」的高度執著。使自閉症朋友產生極度焦慮的一大原因,就是他所認知的生活規律與步調被打亂了。此外,儘管不情願,也一定服從指令,這種使命必達的性格,可以讓照護人員比較容易完成對自閉症者的訓練。


▲ 訓練自閉症者完成生活訓練卡

  特工訓中分組參訪的單位「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永愛發展中心」附屬機構「第一家園」,照顧對象為中、重度且逐漸老化的心智障礙者,期許除了教會他們生活自理外,也可以協助他們到終老,讓年老的父母能夠安心的放下牽掛。

  已過知命之年後,要學習的或許不再只是技巧,而是要能理解前輩們堅持到底的心意、和新伙伴們的熱情動力。最想觸碰到的就是伙伴們的「初心」,只有找到當初那個令人感動快樂的關鍵,才有能力再次飛翔。我在找當年成為環保志工的初心,在特工坊的服務中,我找到了,而且我確定、我可以開心地繼續參與未來的服務。

 
▲ 觸覺體驗幫助視障朋友認知更多自然環境的細部訊息

【延伸閱讀】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團體申請】特工服務自然體驗活動申請,請填寫表格

附加檔案大小 376_dan_ye_-12-13.pdf3.61 MB

戀戀小琉球——記小琉球印象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une 10 - 00:00
我們正在做的事:  志工培訓

第13解說員培訓期末旅行遊記

文/江宜珍〈高雄分會第13期解說員,自然名:向日葵〉
圖/高雄分會第13期解說學員

閉上眼睛,彷彿能聽見星空夜語時整晚的海浪聲、一波接著一波響起;閉上眼睛,彷彿山豬溝消暑的微風,從長尾腎蕨瀑布吹過,輕拂著臉頰、一陣又一陣。

2024.06.10

  出發前一天的大風雨和當天的風浪都讓人十分緊張,尤其超容易暈船的我,整路緊閉雙眼,默念著心經試圖讓自己安心,最後安然度過30分鐘搖晃的航程。

  微雨的天氣,雖然有那麼一點點的不方便,但是細雨的涼意讓一向酷熱的小琉球顯得親切許多。而夥伴們的熱情,更是無畏風雨。我們分為三組進行活動,第二組夥伴根據海龜保育主題設計了一場「海龜護蛋保衛戰」遊戲,可愛的大家玩得笑聲不斷。


▲ 夥伴們開心地玩著海歸護蛋保衛戰

  到了下午,在第一組夥伴的規劃下,我們走到島上的新興景點「琉行之道」,跟著解說員小書,透過蒐集裝置藝術景點來認識當地民俗或植物,例如「照寄生仔」、「分魚」等作品。之後兩隊人馬在「轉大人暖身操」地點挑戰植物辨認PK賽,雙方勢均力敵,認得的植物都不少,夥伴全員功力大增。

  最精彩的行程莫過於潮間帶觀察了。我們穿著膠鞋跟著民宿主人,前往龍蝦洞附近的潮間帶探訪。適逢退潮時間,天氣也漸漸放晴,灰藍的天空映照在淺淺的海面上,海天一色,無限遼闊。遠方對岸的山也從朦朧逐漸清晰,被大雨沖洗過的翠綠山巒似乎更綠了,大夥一邊驚呼著山巒從來沒有這麼清楚可見過,一邊趕快拿出相機拍照。不久陽光穿透雲層撒落俗稱「耶穌光」的雲隙光,宛若天神降臨,短時間能夠欣賞這麼多變的光影美景,我們真的好幸運!


▲ 雲層撒下的耶穌光

  潮間帶有許多豐富的生物樣貌,魔鬼海膽用長長的刺警告我們離他遠一點;多種讓人記不清的藻類,有團扇藻、寬珊藻……等;血紅六鰓海牛也跳著佛朗明哥舞出現,看著牠游泳好療癒喔!盪皮參躲在洞穴中,偶爾會噴出小水柱,很好玩;後來還看到神仙魚悠游其中,鮮豔的黃黑色非常吸引目光。走走看看中,不知不覺就傍晚了。潮水這時也開始上漲,戀戀不捨的大家逼不得已只好趕緊動身回程,不然就無法全身而退了。

  夜晚的星空夜語環節讓大家沉澱心靈。我們點著燭光圍坐在海灘,主持人薰衣草(本名:黃秀雯)低沉的嗓音伴著海浪的潮起潮退,引導大家分享一路走來的收穫與心路歷程,感受自己的成長與蛻變,也為夥伴的付出而感動。


▲ 星空夜語下夥伴的反思

  隔天一早就是晴空萬里的好天氣,幸好我們要去的景點山豬溝是避暑勝地。第三組夥伴策劃了「植物九宮格」活動讓我們複習,也更仔細的比較珊瑚礁岩植物的差異。這裡距離海岸比「琉行之道」遠一些,拎樹藤與蕨類非常多,與高雄柴山的植物樣態蠻接近的。同行夥伴立志要成為本次活動照片數量最多的一組,於是我們一邊觀察一邊留影,拍了非常多精彩的照片。

  最後在觀景平台,大家圍坐一起,進行這二天小琉球之旅的回顧與省思。三組夥伴分工合作設計的活動都十分豐富有趣,讓我們在遊戲或闖關的同時也有知識面的學習。夥伴們的用心付出最讓彼此感動,朋友是自己選擇的,而我們選擇在荒野,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前進、愛護我們的環境、守護棲地。

  第13期解說員三次的旅行,都剛好遇到寒流下雨的天氣,天氣雖然不如預期,但是也看到台灣各地點最特別的一面,趕上最美的時刻,印證了那句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附加檔案大小 戀戀小琉球——記小琉球印象2.7 MB

知識豐盈土匪山、塔塔加之旅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une 10 - 00:00
我們正在做的事:  志工培訓

高雄分會第13期解說員培訓期中旅行

文/張德豫〈高雄分會第13期解說員,自然名:小飛象〉
圖/高雄分會第13期解說學員

2024.06.10

  因為剛好遇上濕冷的天氣,所以儘管明明只有兩天一夜的旅行,我與先生兩人裝滿防寒衣物的行李箱卻好像是要玩個三天三夜一般。在車上,因為外面氣侯充滿濕氣的緣故,越前往高海拔,越是雲霧繚繞,真的很美。本以為外面是毛毛細雨,所以將雨衣、雨鞋放在車上,沒想到一下車,簡直是淒風苦雨!我們就這樣在寒風暴雨中闖關。

  第一關是認識蝴蝶分類,第二關是認識蕨類,這兩關真的雨很大,溫度很低,只能說只有荒野人能這麼瘋狂,堅持用熱情對抗寒風和降雨!

  第三關終於來到可以遮雨的涼亭,吃了午餐後,再進行植物觀察與畫圖,一筆一筆慢慢畫下,過程中聚精會神的觀察植物,會看到之前不曾注意的細節。

  第四關是認識土匪山常見鳥類,透過聽鳥叫、看圖片來辨認鳥類。叫聲「嘎嘎嘎」的巨嘴鴉,在山上十分常見;叫聲「鈴鈴鈴鈴」的是棕面鶯;叫聲「吐咪啾」很像吐米酒是冠羽畫眉;聲音像「給我米酒」的則是白耳畫眉;有點沙啞又帶點彈舌音的「咯咯咯」是星鴉!

  一路上還有另一個功課,就是辨認「老朋友」,曾經在迷糊步道或是觀音山、悟洞,看過的植物朋友們,現在在土匪山步道,有沒有再相遇呢?原本對植物不熟的我,就這樣慢慢地對他們越來越有眼緣,能認出的種類也變多了,除了感到很神氣外,也覺得好開心。

  接著前往當晚入住處——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趁時間還早,我們在附近再度進行活動,認識了雲杉、柳杉、華山松,紅檜,再走入柳杉黑森林,認識了魚鱗蕨、韓氏耳蕨、稀子蕨和華鳳了蕨。然後再選一棵自己最有感覺的柳杉,和它說說話,抱抱它,看看它周遭的生態。就這樣,周遭安靜的彷彿只剩自己和柳杉,感受到了森林的寂靜,卻又是生機盎然。晚餐前,還針對白天的活動結合線上問答軟體進行搶答遊戲,我得了第二名,真是開心!

  晚餐過後,銜接下午的認鳥活動,玩起了桌遊「自然鳥不起」。從鳥喙、趾爪型態、棲息環境、遷徙與否、食性、水棲陸棲……等特點多方面去認鳥。許多知識判斷,就在感受玩樂的刺激時,慢慢進入腦海中。原本行程還安排了觀星,可惜天候不佳,也讓大家提早休息。


▲ 大家一起玩桌遊「自然鳥不起」

  第二天,我和先生約好六點出門走走,再度走入柳杉黑森林,在清新的空氣中走走看看,再度複習昨晚看到的蕨類朋友,又辨認了幾種之前學過的植物老朋友,還偶遇了「巒大杉」,第一次看到巒大杉的真面目,特別拍了照傳給常陪伴大家的老朋友「阿杉哥」(高雄分會炫蜂團前團長鄭弘杰,自然名:巒大杉)。最後準備出發前往塔塔加時,集合拍團體照,居然發現路邊一棵山胡椒(俗名馬告)正開著花,真的是好幸運唷!


▲ 路邊的馬告花
 

  我們驅車前往塔塔加,過去一直想造訪這裡,但總是沒機會,這次終於一償宿願。大家一路上認植物認不停,當天老天爺給了我們超級好天氣,轉晴的藍天白雲與陽光格外耀眼,雖然紫外線也非常強烈,但經歷過前ㄧ日寒風細雨的我們都超感恩第二天的好天氣。我們雀躍的走在山徑上,好學的認識各種植物:不同種類的賴蕭中,尼泊爾賴蕭的特徵是圓圓的葉子,細長一點的葉形是玉山抱莖賴蕭、堇菜則有分蜜標有毛的喜岩堇菜、和無毛的雪山堇菜。花像可愛白色小鈴鐺的是台灣馬醉木、雲葉(昆欄樹)則是因為外圍葉子葉柄長,內圈柄短,所以遠看像一朵朵雲,它的花沒有花萼花瓣,黃色外圍是雄蕊,內圈綠色是雌蕊。可愛的異葉紅珠,在夏天、冬天則有不同的葉形來適應生存。


▲ 可愛的異葉紅珠

  另外還看到了一千元鈔票上的塔塔加薊、與有一圈圈同心圓又帶刺的阿里山薊、和長滿刺的小檗,是讓最多登山客罵髒話的植物。也看到身高僅有約15公分的玉山石竹,紫色的花很美;還巧遇了原本沒預期能看到的玉山茶藨子。還有非常多種類的植物:端坐岩壁的玉山佛甲草、剛發嫩芽的巒大蕨、大葉桑寄生、玉山懸鉤子、台灣草莓、玉山杜鵑、二葉松、匍匐岩壁生長的玉山鋪地蜈蚣、上表皮有兩條氣孔帶的玉山刺柏。還有聽說是山野美味,擁有著超甜美果實的玉山假沙梨,我忍不住偷嚐一顆,滋味竟然十分苦澀,原來掛在樹梢的那少數幾顆,不被鳥類吃掉是有原因的啊!


▲ 玉山刺柏

  在山上也看到很多被剝樹皮的二葉松,是台灣水鹿的傑作。水鹿僅有下排牙齒,咬住後往上拉扯,撕下樹皮作為食物,二葉松於是分泌松脂保護傷口,松脂的香氣令我們忍不住用手摸聞,結果手指變得好黏,連滑手機都沾黏螢幕,幸好夥伴帶著乾洗手噴霧,幫我解決了當下的不知所措。


▲ 被水鹿剝除樹皮的二葉松

  一路走走停停,中午在大鐵杉黑森林中用餐,感受森林的生命力,不知道需要幾百年的時間,樹木才能長成如此參天與壯碩?但願他們能持續幾百、幾千年的屹立不搖。

  下山前到大鐵杉神木旁的環保廁所解放一下,沖馬桶的按鈕按下,不是沖水,而是啟動攪拌器,將排遺或排尿與芳香的木屑混合,於是空氣中雖有淡淡的尿騷味,但有更多的木屑精油香,非常神奇。

  結束了美好的兩天一夜,真的收穫滿滿,感謝工作人員用心規劃設計的課程,真的很喜歡和大家一起學、一起玩。也感謝家人的支持,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地進行這趟旅程。


▲ 一群人一起在塔塔加學習成長

 

附加檔案大小 知識豐盈土匪山、塔塔加之旅8.33 MB

五股賞燕季—— 一生難忘的悸動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une 7 - 17:10
我們正在做的事:  濕地與海岸保育

文/黃婷郁〈台北分會五股組解說志工,自然名:鵂鶹〉
圖/洪振凱〈台北分會獅頭山組解說志工,自然名:翅膀〉

2024.06.10

認識燕子的緣起

  活了大半輩子,身邊的蟲魚花鳥沒認識多少,只知道他們的名稱,卻不知欣賞、也不懂生命。比如燕子,我只知道這種鳥的花色像穿著燕尾服,偶爾會在騎樓築巢,我也只有在去附近樓下吃麵時,有機會看見牠們。

  我第一次對牠們產生興趣,是因為可愛的鳥寶寶。某天,在吃麵時看到一對鳥爸鳥媽來回穿梭,不停的餵食,無聊的我就在那裡算到底總共有幾隻小鳥,一算之下不得了,原來他們養了5隻!我心裡想:「之前家裡來了一個孩子,全家人仰馬翻,他們居然能夠養到五隻,這對夫妻瘦瘦小小的,不曉得要來回幾次才能餵飽所有的孩子。」

  過了一會,鳥爸媽停在旁邊休息,寶寶們一開始也安靜乖巧的待在巢裡,後來忽然有幾隻開始動來動去,慢慢地,看到五個小屁股一個一個朝外擺出來,我心裡想:「難道他們在做飯後體操嗎?」結果他們在一起上厠所,原來鳥兄弟姊妹會講好上廁所的時間,一起完成。小吃店老闆為了避免影響客人,在下方釘了板子,所以完全沒有影響我的食慾。在我持續享用食物的同時,心中對鳥爸爸鳥媽媽無比讚嘆,真是個模範好家庭,爸爸媽媽認真出外打拼找食物,小孩自主有紀律,爸媽不在的時候不吵不鬧,該吃的時候認真吃,該上廁所的時候乖乖一起上,對比我們家的小惡魔,他們簡直是天使!

  我心裡想,以後有機會應該來好好認識燕子,如果中了樂透就買個位於一樓的房子,把環境整理好,吸引牠們來住,讓家裡的孩子們能跟牠們好好學習。

認識小生命

  心中暗許認識燕子的想法,在參加荒野保護協會的活動後成真,生平第一次有機會學習關於鳥類的知識,原來我們常看到的燕子種類叫家燕。全世界有86種燕子,家燕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燕子,在台北是夏候鳥。也就是說,春天飛來生寶寶,夏天長大, 季末即往南飛,因為夏天主要在台北活動,所以是夏候鳥。

  牠們的生活真的很不容易,在生孩子之前他們要經歷好多事情,要當個成功的燕爸媽,首先,他們需要先想辦法找地點,選好地方之後用泥球做窩,一個窩大概需要200到300個泥球。安頓好之後,母鳥會努力生蛋,其數量會隨當地食物的品質與量來決定,如果媽媽吃得好,牠可以一次生5到6顆蛋,甚至一年可產2窩,反之如果當地食物來源不足或品質不良,不僅蛋生不多,孩子往往也養不大(平均成功育雛率大約50%至70%)。

  生蛋之後,就是沒日沒夜的孵蛋和育雛,大約10到15天破殼後,需餵養至少3到4週,期間爸爸媽媽在前兩週每隔 2到3 分鐘就得餵食一次,再慢慢拉長間隔,到最後一週,餵食才沒有那麼密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清晨、黃昏,一天當中飛蟲最多的時候,會看見燕子來來回回上百次。

群燕飛舞

  小燕子在絨毛換成羽毛,翅膀長硬,動作成熟後,燕爸媽會開始教小燕子飛行,用食物引導訓練找食及飛行技巧,到第四週後,小燕子會完全離巢,除了半數爸媽會繼續留下來,生養第二批子女外,其他親鳥會帶著長大的孩子到蘆葦叢群聚, 開始訓練群飛與補充食物,確保接下來可順利的進行跨海長途旅行。

  2009年我有幸參與荒野保護協會主辦的賞燕季,現場近距離觀賞神奇的群燕飛舞,還記得那是我第一次到五股濕地跟著解說員散步去賞燕,從步道走過去,看到自然生長的野地與大片的蘆葦, 我異常興奮,加上美麗的夕陽,感覺好似置身在自然影片中。

  走到賞燕區,一開始無知的我以為遠方高處好像有群蚊子,解說員耐心說明後我才了解,原來那就是燕群,他們會先在遠方慢慢聚集,之後盤旋、下衝、攀升又分散,爾後又低飛靠近人群。置身其中,會有被燕群温柔包圍的感動。

一期一會

  源自於日本茶道,「一期」為佛語,指人的一生;「一會」則意味著僅有一次相會。 「一期一會」意指把握那短短的一瞬間,因為都是難得的機會,可能不會再有第二次。能夠在大台北地區賞燕,靠的是天時、地利和數十年許多人努力的奔走才得以保留的盛會。

  燕群棲息的蘆葦叢在100年前是稻田,60年前是魚塭,40年前開始承接工業區的癈水、垃圾及癈土,30年前開始改建,24年前本來要改建為公園,是經過無數志工與自然保育人士的奔走,才在20年前保留成野地,自然形成了大片的蘆葦,也因為蘆葦,燕群找到了暫時棲身之所。

  五股濕地保留多樣的棲地環境,孕育了許多不同的小生物,燕子也才能在濕地狂吃各式飛蟲,在不受太多人為干擾的狀態下休息。

  今年7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燕子來訪的季節,這場由大自然主導的盛宴,也是所有人的一期一會。邀請大家在盛夏的午後,一起來到五股濕地,欣賞成群的燕子在廣大的蘆葦叢上空急速盤旋、狂飆、升降、俯衝,看滿天密密麻麻的小黑影,在天空中以數大是美的磅礡氣勢,秀一段最美的即興演出!


▲ 燕群飛舞 林秀麗攝

 

賞燕季活動資訊即將上架,請大家多留意荒野官網。

 

台灣公開悼念六四35周年 香港「敏感日子」前抓捕鄒幸彤等8人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une 4 - 22:21

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今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35週年,今(4)天台灣多個民團包含華人民主書院協會、民間司改會、台權會等在中正紀念堂的民主大道廣場上舉辦「追求民主,無畏無懼」悼念活動,豎立起「恥辱柱」雕塑品,佈置「悼念亭」擺放電子燭光與白色花束,上千人到場抗議中國獨裁政權。晚上6點半舉辦紀念晚會,邀請六四親歷者方政、周鋒鎖、吳仁華及台灣民團代表發表談話。

六四悼念活動從下午2點展開,主辦單位安排「悼念亭」供民眾寫下留言悼念,廣場上設置「民主市集」,許多人權團體向民眾進行議題宣講,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也有設置為期三週的六四事件歷史展覽。下午4點播放紀錄中國一胎化政策的美國紀錄片「獨生之國」,讓更多民眾看到中國共產黨控制生育的實驗性社會政策所帶來的影響。

中正紀念堂的民主大道廣場上舉辦悼念六四35周年「追求民主,無畏無懼」悼念活動,豎立起「恥辱柱」雕塑品

廣場上設置「民主市集」

「悼念亭」供民眾寫下留言悼念

六四參與者、歷史文獻學者吳仁華表示,在台灣紀念六四,讓他想到35年來中國許多民眾無法公開紀念六四民運,中國人權律師紛紛被中國政府入罪,「天安門母親」群體第35次發表連署要求中共公佈真相,追究六四屠殺責任,但是上百位受害者的家屬等不到真相即去世,讓他非常傷心。

吳仁華提到這幾天港府搜捕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等8人,今天大家在台灣更有必要站出來紀念六四,這是對香港還在獄中曾經為紀念六四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士的聲援跟致敬。

過往香港舉辦維園悼念六四行動的主辦團體、現已解散的「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簡稱支聯會,其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2021年即因鼓勵大家悼念六四而被關押至今。

今年鄒幸彤的臉書專頁從4/30起陸續發布與六四天安門事件相關貼文,香港警方國安處5/28時以香港基本法23條《維護國安條例》的「煽動意圖的相關罪行」逮捕6人,除仍在關押的鄒幸彤外,還包括鄒母劉華珍、前區議員陳劍琴、牙醫李盈姿、前支聯會常委劉家儀和關振邦,後再捕關振邦妻子潘幼翠及鄒幸彤的舅父,目前共8人。

台灣社運工作者李明哲,是第一個被中國政府扣上「顛覆國家政權罪」並入獄服刑5年的台灣人。他提到六四之前中國人還有一點點上街抗議跟貼大字報的自由,在六四之後完全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國的維穩體制,用科技監控人民。

李明哲認為六四象徵的是中國更不可能走向民主自由,反而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口號作為對外侵略的代名詞,要求人民為了群體放棄個人自由,中國侵害圖博人及新疆人,損毀香港一國兩制,這樣反人類的政府,反而沒資格平反六四,中共政府的罪行更需要被清算。

六四參與者、歷史文獻學者吳仁華

台灣社運工作者李明哲

——八九六四親歷見證——

1989年4月中旬,許多中國大學生從悼念前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一事為導火線,聚集在北京天安門前,爾後示威訴求擴大到新聞自由、民主制度以及官員腐敗問題等等,呼籲中國政府進行民主改革。其長達兩個月的示威抗議,最後遭政府派軍槍殺及駕駛坦克車輾壓人民,以血腥鎮壓結束抗議,六四天安門事件至今成為中國政府的禁忌,中國人民不得談論六四案件。

六四參與者吳仁華,當時為中國政法大學教師,由於當時親眼看見編號六號坦克碾壓學生,場面極其血腥,為了對抗中共政府「沒有開槍、沒有用坦克車碾壓任何人」的謊言,因此他成為六四資料搜集者及研究者。

六四參與者、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會長方政用錄製影片的方式在晚會上表示,他自己當時在西長安街上被中共軍隊的坦克追殺而失去雙腿,慘案過去35年仍未得到平反,中國人民仍被中共政權用殘酷手段鎮壓及對待,不僅如此還剝奪香港自由,還用武力威脅台灣的民主自由。他呼籲大家團結攜手阻止暴政,相信民主必勝,獨裁必敗。





——香港悼念六四現況——

過往台灣、香港兩地每逢六四都會舉辦悼念活動,唯香港在2019年歷經「反送中」抗議、2020年中國政府通過「港版國安法」後,香港地區的言論自由已遭中國當局緊縮,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萬人集結、持燭光悼念六四晚會已成違法行為。

為了六四期間不讓港人聚集維園,從去年開始香港同鄉會會在六四前後租用維園的足球場和中央草坪,舉辦「家鄉市集嘉年華」活動,改成慶祝「回歸祖國」的市集活動。

六四期間港警會在街道上加強巡邏,只要看見民眾悼念標語、攜帶花束等行為皆加以阻止、驅離,部分港人仍以各種方式悼念六四。

香港藝術家陳式森去年就曾上街高喊呼籲香港人不要忘記六四。今年6/3晚間9點,陳式森身穿白衣,在銅鑼灣駱克道散步,一語不發用手劃出「八九六四」等字並做出祭酒動作,隨即被多位港警包圍,帶上警車離去。據稱陳式森的律師表示不久後陳就無條件釋放。


現場民眾晚間8:09分悼念64秒

各民團代表晚間8:09分悼念64秒。

這篇文章 台灣公開悼念六四35周年 香港「敏感日子」前抓捕鄒幸彤等8人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監控開大門,國會同意嗎?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une 4 - 18:38

文/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針對立法院將於本週陸續排審《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下稱《詐防條例》)、《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下稱《通保法》)、《洗錢防制法》、《科技偵查法》。行政院提出之草案內容涉諸多爭議,尤其就《詐防條例》、《通保法》,民間團體聯合發表聲明如下:

一、巨幅擴增監控項目、下修監控門檻:《通保法》草案侵害隱私、資訊自主
二、《詐防條例》提供封網捷徑:政府不但沒有補破網,反而送上空白支票
三、《詐防條例》業者責任真空:毫無門檻的豁免條款,民眾究責,門都沒有!
四、《詐防條例》凍結帳戶規範混亂且欠缺救濟程序,疑似涉詐就剝奪金融信用
五、《詐防條例》檢舉條款:恐徒增基層警察負擔,或甚適得其反
六、《詐防條例》三振條款:不當連結、雙重處罰,且徒增監所負擔

一、巨幅擴增監控項目、下修監控門檻:《通保法》草案侵害隱私、資訊自主

本次《通保法》修法草案涉及了諸多侵害隱私、資訊自主的條文。

從112年法務部的統計來看,警察調取門號登記人的姓名、身分證字號、住址、聯繫方式等「通訊使用者資料」的80,578件刑案中,由檢察官直接調取的則有62,792件;由警察聲請檢察官審查的案件有14,250件,核准率為99.61%;由法官審查的案件有3,536件,核准率為89.14%。

而本次修法,行政院認為不需要「檢察官保留」或「法官保留」,警察偵辦所有的刑事案件,皆可逕行取得嫌疑人的使用者資料;對此重大變革,行政院提出的理由僅為「使用者資料涉及隱私程度較低,因此並非秘密通訊自由的保障範圍」。我們認為此一政策轉變的正當性有疑問,說明也不充足。

首先,雖然駁回率不高,但112年仍有439件調取被駁回。草案施行後,相應的救濟與監督機制為何?再者,警察人員的數量約是檢察官的60倍,政策上如何能夠確保開放調取不會被濫用?上述問題,豈是「使用者資料涉及隱私程度較低」一語可以說明的?

與此同時,本次修法使檢警可比照過往調取「通訊使用者資料」的方式,取得嫌疑人的「網路流量紀錄」。依草案3-1條的定義,這包含了手機使用行動網路,所產生的「手機辨識碼」、「IP位址」、「連線時間、用量」、「瀏覽過的網址」。除此之外,由於本條定義是採取「舉例」的方式,只要非屬「通信內容」,未來也可能屬於得調取的「網路流量紀錄」。

從前述的統計資料來看,本草案如通過,9成的案件都不會經過法院,檢警便可取得上開「網路流量紀錄」。對此,行政院也未公布對人權的負面影響,缺乏有具體的評估及說明,僅是舉起「打詐」的大旗,便要人民及立法院同意這張空白的政策支票。

對此我們表示嚴重的擔憂與關切,呼籲立法院應嚴格把關;並要求行政院對於此一政策的擬定及實務需求,提出完整的說明「人權影響評估」。

涉及之《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草案(政院版2024-05-09)條文:

第3-1條第3項(新增)
III. 本法所稱網路流量紀錄,指用戶或電信使用人使用電信服務後,公眾電信網路所產生之通訊設備識別資料、網際網路位址與位置資訊、通信時間、連線用量與封包數量、網域名稱、應用服務類型及協定等紀錄。

第11-1條
I. 檢察官、司法警察官為偵查犯罪及蒐集證據,有事實足認通訊使用者資料於本案之偵查有必要性及關連性時,得調取之。(無須法官保留)
II. 檢察官為偵查犯罪及蒐集證據,有事實足認通信紀錄或網路流量紀錄於本案之偵查有必要性及關連性時,除有急迫情形不及事先聲請者外,應以書面聲請該管法院核發調取票。聲請書之應記載事項,準用前條第一項之規定。(修改後不限於「最重本刑三年以上」的犯罪)

二、《詐防條例》提供封網捷徑:政府不但沒有補破網,反而送上空白支票

目前我國執法單位所常用的封網方式為透過TWNIC的DNS RPZ機制,將DNS予以不解析,使一般網路使用者無法接取(access)到相關網頁,此即為俗稱「封網」的其中一種方式。DNS RPZ的機制本身,並無法律授權或規範,而是由網路業者「自律」而逐步形成。目前,DNS RPZ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基於法院裁定而做成,另一種,也是最受公民組織詬病的一種,是緊急案件(RPZ 1.5)。RPZ 1.5 號稱可以在半天之內就將可疑網站封鎖,可謂繞過司法公正檢核程序的高速公路,近兩年廣為使用。

而如此大量被使用的封網捷徑,竟然沒有任何法律授權,如此嚴重的法治汙點長期卻被數發部視為亮點,更陸續將封網情境從一開始有資安疑問的網站,大幅擴張到下架有詐欺、賭博等嫌疑的網站,甚至擴增到選舉期間「打擊假訊息」,這些不論事前事後皆未經獨立機關審核的封網措施,罔顧民主法制社會對於言論自由和網路自由的基本正當程序。這個跳過法律規範又欠缺監督的封網捷徑,看似便捷,卻也已經發生過數次「誤封」的烏龍事件,今年4月廣受使用的WordPress網站建置平台就發生被烏龍封鎖事件,頓時所有透過WordPress架設的網站皆被停止解析,影響甚鉅。事實上,台灣在去年(2023年)的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網路自由度評比,就是因這樣的封網機制而被扣分。

如今,政府不但沒有全盤檢討改善這樣的封網捷徑,反而在《詐防條例》制定了極為空洞的授權,看似是補了長期欠缺法律保留的破洞,實則任由破洞繼續明正言順地惡化。

確實,在特定危急情形下,緊急處置有其必要性。例如《刑事訴訟法》第131條亦允許緊急無令狀搜索,但前提是必須符合特定要件並且執行後應報請法院准許等事後審查規範。同理,在立法允許緊急封網的同時,亦應制定出相關要件與程序以確保不遭濫用,例如:緊急封網的具體發動要件;緊急封網發動單位在封網完成後的幾小時內必須向獨立機關提出審核申請;獨立機關應於幾小時/幾天內完成審核;當事人陳述意見之權利;當事人之救濟制度等。

為了確保緊急封網機制不受濫用而侵害言論自由與網路自由,司改會呼籲在相關發動門檻與事後審查規範尚未制定之前,不應縱容無所拘束的封網空白支票合法化。

涉及之《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草案(政院版2024-05-09)條文:

第42條
為處理詐欺犯罪防制緊急案件,及時防制民眾接觸詐欺網站,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司法警察機關認有即時處置之必要時,得令網際網路接取服務提供者為停止解析或限制接取之處置。

三、《詐防條例》業者責任真空:毫無門檻的豁免條款,民眾究責,門都沒有!

《詐防條例》第12、14、38條,一概豁免眾多業者的民事賠償責任,而此免責條款所設定門檻極為寬泛:只要是執行本條例的「防詐措施」或是配合政府機關「所為之處理」,一概無條件免責。

或許如此的豁免條款是出於美意,希望業者們可以放心出手,大刀闊斧來打詐,但卻因嚴重缺乏明確性、沒有實質門檻的法規設,例如非因故意/重大過失所致之損害等條件,恐導致免責範圍無限上綱。

況且,條文所涉業者多元,包含電商業、網路廣告平臺業、金融業(含虛擬貨幣平台業者)、電信業、網路連線遊戲業等等,將來只要這些公司主張他是為了配合政府打詐,過程中所對任何人所致的任何損害,依目前的毫無門檻的條文,一概不需要負任何賠償責任,對人民日常生活及數位權利可能產生的影響,令人憂心!

涉及之《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草案(政院版2024-05-09)條文:

第12條
II. 金融機構及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執行本條例規定之防詐措施,或配合司法警察機關、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為之處理,致生損害於客戶或第三人者,免負賠償責任。

第14條
III. 電信事業執行本條例規定之防詐措施,或配合司法警察機關、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為之處理,致生損害於用戶或第三人者,免負賠償責任。

第38條
II. 網路廣告平臺業者、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電商業者及網路連線遊戲業者執行本條例規定之防詐措施,或配合司法警察機關、數位經濟相關產業主管機關、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為之處理,致生損害於用戶或第三人者,免負賠償責任。

四、《詐防條例》凍結帳戶規範混亂且欠缺救濟程序,疑似涉詐就剝奪金融信用

去年6月《洗錢防制法》修正增訂「無故收受/交付帳戶罪」時,本會即再次強調詐欺犯罪中既存的「主觀要件認定寬泛」的爭議,並不會因為此罪增設而消失。如今《洗錢防制法》已經上路一年,相關問題並未緩解,人頭帳戶冤案當事人的處境卻越發艱困。

今年3月1日施行的《洗錢防制法第十五條之二第六項帳戶帳號暫停限制功能或逕予關閉管理辦法》規範,行為人若有違反《洗防法》第15-2條、經警察機關裁處告誡者,凍結帳戶之效力自告誡日起算5年,比《存款帳戶及其疑似不法或顯屬異常交易管理辦法》之2年規定影響更劇烈。人頭帳戶冤案當事人除了需面對司法的無情追訴,更需要面對嚴重混亂的日常生活,不知何時自己的帳戶才能解凍繼續使用。

孰料,本次《詐防條例》條文更是不擇手段,連「疑似涉及詐欺犯罪者」都出現凍結帳戶的規範。細究草案,金融機構就「疑似涉及詐欺犯罪者」的「異常存款帳戶、電子支付帳戶、信用卡或虛擬資產帳號」,竟然可以採取「對客戶身分持續審查」、「暫停存入或提領」、「匯出款項或虛擬資產」、「暫停全部或部分交易功能」、「管控信用卡及暫停信用卡帳戶交易功能」、「拒絕建立業務關係或提供服務」等控管措施,此已非單純影響刑事案件被告的權利,更完全擴張了政府對人民財產權的管控範圍。甚至,條文中也未見前述處分的效力期間、未有受相關處分之人民應如何爭執救濟的規定。

打詐有急迫需求,金融端的管制固然是防制詐騙的重要一環,但現行詐騙許多已經靠虛擬貨幣進行,透過金融業者的管制,究竟可以擋住多少案件,已是未知,如連可能「誤殺」的救濟都不給人民,更顯失當。

更甚者,本次《詐防條例》草案第43條、44條,又再次加重了刑罰,是否在打詐目標上有幫助?又是否符合比例原則?也令人質疑。

涉及之《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草案(政院版2024-05-09)條文:

第8條
I. 金融機構對存款帳戶、電子支付帳戶及信用卡,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對虛擬資產帳號,應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對疑似涉及詐欺犯罪之異常存款帳戶、電子支付帳戶、信用卡或虛擬資產帳號,應強化確認客戶身分,並得採取對客戶身分持續審查、暫停存入或提領、匯出款項或虛擬資產、暫停全部或部分交易功能、管控信用卡及暫停信用卡帳戶交易功能、拒絕建立業務關係或提供服務等控管措施。
II. 金融機構及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執行前項後段規定作業時得照會同業,受照會者應提供相關資訊。
III. 前二項疑似涉及詐欺犯罪之異常存款帳戶、電子支付帳戶、信用卡或虛擬資產帳號認定基準、照會程序與項目、作業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金融主管機關定之。

第9條
I. 金融機構及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依前條第一項後段規定辦理時,應保存該客戶確認身分程序所得資料及交易紀錄,並得向司法警察機關通報;司法警察機關接獲通報後,應於合理期間通知金融機構或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就該異常帳戶、信用卡或虛擬資產帳號辦理後續控管或解除控管。
II. 前項資料及交易紀錄,應自業務關係終止時起至少保存五年。但法律另有較長保存期間規定者,從其規定。第一項應保存資料、交易紀錄之 範圍、通報司法警察機關之方式、程序與就異常帳戶、信用卡或虛擬資產帳號辦理後續控管、解除控管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金融主管機關會商中央主管機關及法務主管機關定之。

第43條
犯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之四之罪,詐欺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達新臺幣一千萬元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千萬元以下罰金。

第44條
I. 犯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之四第一項第二款之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依該條項規定加重其刑二分之一:一、並犯同條項第一款、第三款或第四款之一。
二、在中華民國領域外以供  欺犯罪所用之設備,對於中華民國領域內之人犯之。
II. 前項加重其刑,其最高度及最低度同加之。
III. 犯第一項之罪及與之有裁判上一罪關係之違反洗錢防制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之洗錢罪,非屬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四條之一第一項之第一審應行合議審判案件,並準用同條第二項規定。

五、《詐防條例》檢舉條款:恐徒增基層警察負擔,或甚適得其反

「防制詐欺犯罪有功人員」的獎勵機制,從基層員警觀點看來,其實有定義不明,除實務上常見對辦案獎金分配爭議事件,詐欺工作除了查緝,亦有宣導工作、前端攔阻等等面向,以獎金部分而言,國家預算必然為有限而要取捨,也可能對負責不同項目的人員不盡公平,影響實際政策運作。

我國的刑事工作獎金制度,其根本問題在於造成實務上混淆「常態給付」與「非常態給付」的狀況。基層警察人員對於加入刑事工作意願低落,主要仍回歸在「常態工作量過高」的問題,獎金制度固然能獎勵辛勞人員,但其本質仍然是「非常態」的,要總體提升意願,除基本的總體人力不足的結構問題要解決,在人事政策應從提升常態給付(如加給)為主、獎金制度為輔。

更何況具體操作上,第一線員警也需面對檢舉後的篩案負擔。除一般民眾一窩蜂「熱心」檢舉需辨別線報品質,採取或不採取也需再與檢舉人說明,另外其中亦可能有涉及窩裡反、不同組織互相陷害等如何評價的問題,其混亂可想而知。獎金制度雖可提升舉報意願增加線報,但後續是否造成額外工作負擔或法律爭議,也需審慎考量。

涉及之《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草案(政院版2024-05-09)條文:

第56條
I. 防制詐欺犯罪有功人員,應予獎勵;檢舉人於詐欺犯罪未發覺前檢舉且經法院判決有罪者,亦同。
II. 前項獎勵核給之對象、類別、條件及程序等有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六、《詐防條例》三振條款:不當連結、雙重處罰,且徒增監所負擔

本次草案中還設計了針對詐欺犯罪的三振條款。然而,所謂三振條款,在限制的是「假釋」的權利,「假釋」所著眼的是監所受刑人矯正的狀況,與「犯罪的防治」完全是不同階段的不同考量。

本次草案用「限制假釋」來「打擊犯罪」,恐在目的與手段上有不當的連結。況且,目前刑法對詐欺累犯已有加重刑度的規定,若再對假釋條件加以限制,恐有雙重懲罰之嫌,甚至可能是處罰到了本已處於社會底層而被詐團利用的弱勢青少年族群。

又尤其考量我國監獄長期擁擠的情況,法務部應先研究「延長刑期」和「限制假釋」是否真能降低詐欺犯罪率。否則,這只是將社會成本轉移到矯治程序,並未真正解決詐欺犯罪問題,更無法滿足受害者對賠償的需求。

涉及之《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草案(政院版2024-05-09)條文:

第49條
犯詐欺犯罪受徒刑之執行而有悛悔實據者,有期徒刑逾三分之二,累犯逾四分之三,由監獄報請法務部,得許假釋出獄。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假釋:
一、有期徒刑執行未滿六個月。
二、犯詐欺犯罪之累犯,於假釋期間,受徒刑之執行完畢,或一部之執行而赦免後,五年以內再犯詐欺犯罪。

記者會出席
林俊宏/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常務董事 台灣刑事辯護律師協會理事長
高烊輝/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常務執行委員
蕭仁豪/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常務理事
邱啟鴻/全國律師聯合會司法改革委員會委員
周冠汝/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
李柏鋒/開放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這篇文章 【新聞稿】監控開大門,國會同意嗎?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大漢校方違法亂紀,過半學生要求解除董事長職務,董事會改組!教育部應立即介入!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une 4 - 18:25

文/高教工會

大漢校方違法亂紀,系學會聯合發起意見調查
過半學生要求解除董事長職務,董事會改組!教育部應立即介入!

大漢技術學院今年2月傳董事會違法對外宣布停辦,引發師生強烈抗議,然而董事會依然不願改正,甚至打壓反對停辦的教師與學生。對於大漢董事會擅自停招學校、剝奪師生權利的行為,由土環系學會會長曾阿明、企管系學會會長林宏瞬、休旅系學會會長李文軒,於4月聯合發起全校性「在校生意見問卷調查」,並於上週由曾阿明會長向學生公布調查結果。

大漢技術學院學生總人數 498人(不含延修生),此次學生意見調查有效回覆 287人,逾全校在校生之半數。根據系學會聯合發的聲明顯示,堅持原校原班畢業者 260人(90.6%),反對停招停辦者270人(94.1%),應該解散董事會者 270人(94.1%),對董事會不信任者273人(95.1%)。基於調查結果,大漢技術學院系學會發表聲明,並提出4點訴求:

一、建請教育部就本案後續處理決策,學生「受教權」必須做為首要考量。

二、系學會強烈要求教育部依國家法律所賦予之權責和義務,就不適任之董事解除其職務,並組董事會。本校在教育部尚未正式同意「停招停辦」期間,亦請教育部責成相關專責部門接手董事會,並維持本校正常校務運作,以維護學生的受教權益。

三、本校在校生依個人初始學習規劃,不接受董事會未經「校務會議」做成決議之校外安置規劃,堅持原校原班完成學業。

四、為避免教育部淪為失職,建請教育部限期指派專員蒞校視察,就花蓮0403 震後,大漢校舍軟、硬體設施受損,校長於說明會對同學們承諾的改善作為,迄今仍未見實質作為。

遺憾的是,大漢校方面對反對的聲音,完全是不理不睬,甚至進一步打壓工會。大漢校方將於明日(6/5)再次召開校務會議,由於過半數的教師皆加入工會,並團結起來採取行動,成功的讓3月27日及4月10日兩次校務會議因缺少1至2席出席未能達全體半數,皆無法合法召開,以至於校方無法將停辦計畫送至主管機關。校長林岳輝為了達成董事會的指令,不惜以獨裁手段違法更換校務會議委員,並違法將工會會員之行政職務解職,違法亂紀之誇張,卻不見主管機關有任何反應。且面對工會提出的團體協約協商,大漢至今未提出合理回應,聲稱因舉行畢業典禮,需於6月18日之後才願意協商,但事實上畢業典禮在6月2日就已經舉辦完畢,可見校方乃故意拖延,逃避與工會協商之義務。

除了對於教師的打壓,主任秘書邱天佑(教師兼任行政職務)也對參與工會活動的學生進行霸凌,於課堂上公開逼問學生,對其施壓。且班上3名同樣支持工會的學生,期中考成績皆剛好為60分,分數明顯低於班級平均,顯然是邱天佑先生在對學生施壓。邱天佑行為不但違反教師倫理,也構成妨害工會活動之不當勞動行為。

大漢技術學院企圖擅自停辦不只是個案,而是私校退場條例施行後第一個利用漏洞規避退場條例,企圖以私校法退場的案例。這種規避退場條例的方式,不但讓教師的慰助金短少近兩個月數額,還會直接剝奪教師至少兩年的薪資與工作權。而學生則是失去了在原校就讀至畢業的權利,很可能被迫轉學甚至輟學。高教工會認為,學生受教權的保障應該被視為優先的考量,根據過去退場學校的經驗,被「安置」轉往其他學校就讀的學生,其休退學率都明顯偏高,顯見如同「放生」的轉學措施並沒有辦法有效的保障學生權利。過去也曾發生過校方為了儘早清空校園,威脅學生不要註冊,並強迫轉學。而教育部對此毫無作為,不但沒有調查校方的不當行為,甚至主動配合校方粗暴的轉學措施。

事實上,在大漢董事會擅自宣布停招停辦時(2/21),校務會議通過了一項提案,內容為「花蓮在地學生無法以及不便到外縣市上課,花蓮地區亦無學校有相關科系。不論停辦或者續辦學校,為維護學生權益,現有學生皆只能在校本部接受上課及在此畢業。」該提案在表決中以出席27位,同意19票、反對0票、棄權7位,決議照案通過。校務會議作為大學的最高決策機構,其通過的決議除非有違反法令的狀況,否則就應該依照決議執行,這是大學自治的基本條件。

高教工會對於學生主動發起意見調查維護權利的行為感到敬佩,這同時也凸顯了這次大漢企圖擅自停辦,同時侵害了教師與學生的權利,師生皆反對董事會及校長違法亂紀的行為。高教工會要再次呼籲,教育部作為教育主管機關,應該正視學生的聲音,主動介入調查大漢技術學院的違法行為,並積極保障師生的受教權與工作權。

附件:大漢技術學院系學會聯合聲明書

這篇文章 【新聞稿】大漢校方違法亂紀,過半學生要求解除董事長職務,董事會改組!教育部應立即介入!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