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aggregator

【新聞稿】410教改大遊行30週年,全教總提建言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9 - 15:49

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1994年的「410教改大遊行」今年屆滿三十年,當年提出的四大訴求:「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及「制定教育基本法」,深刻影響三十年來教育發展。有鑒於此,全教總將檢視當年訴求與目前教育環境,評析當年的目標與理想是否落實。

有關「落實小班小校」,當年提出的願景是達到每班少於30人,然而30年後的今天,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公校每班仍高達35人,私校更是在45人之譜,除了少子女化所形成的學校班級被迫減少外,全然不見政府從精緻化教學的角度來推動,要落實108課綱的理想,這樣的班級人數全然不符效益與期待。

至於在特殊教育及幼兒教育部分,更是長年處於師生比過高的狀況,以特殊教育而言,在民國98年版特教法附帶決議便提出的師生比1:8,直到去年特教法大修時再次跳票,而幼兒教育則更是直到去年才勉強降低到1:12,政府如此牛步化的作為,著實令人失望。

而在「廣設高中大學」的訴求方面,當年訴求的願景是讓孩子能為了想學而學,擺脫為了升學而學的升學壓力,朝向教育公共化的理想邁進。然而檢視三十年後的今天,儘管高中大學的數量都大幅度增加,看似不愁沒學校可念,但升學壓力卻並未真正減少。

此外,高中數量大幅增加,卻未能兼顧普高與技職的均衡發展,後續造成技職體系弱化的困境;而在高教階段,則是為求數量上的速效提升,大量開放私校設置與升格,又背離出生率大幅降低的趨勢,埋下日後高教退場的隱患。

技職教育體系在過往改革過程中,技專校院數增加,進用師資與辦學方向,向一般大學傾斜,重研究輕實務,致使技職教育學術化;技術型高中(高職)在升學導向趨勢下重升學輕實務,辦學方向著眼於技專校院招生技術與升學績效,使現行群科歸屬難脫以統一入學測驗考科為框架之組合;此外,技專校院與技高課程系統性與銜接性不足,不利人才培育之目的,技職教育原有的特色與優勢相對流失,2012監察院亦曾糾正行政院,因政策不當導致技職學術化。雖然教育部從2013年開始以第2期技職再造計畫,挹注資源強調實務增能,但在少子女化衝擊及重普教輕技職的社會取向下,整體技職教育的競爭力弱化仍持續中。

最後,在「推動教育現代化」的訴求上,當年訴求為師資多元化、特殊族群主體性教育、充實幼兒教育、重視個體發展等。政府雖推動師資培育多元化,但未能在培育制度與資源上提供充足支持,在師資員額管控、儲備師資數量、教師待遇等問題也未能有長遠考量,從而造成教育現場師資人力不均的問題。在特殊教育、幼兒教育方面,相關政策也流於衝量,一味追求統計數字上的服務量、普及率,卻未能務實面對服務品質才是教學的核心。

全教總呼籲新政府與新國會能務實面對教育問題,正視技職弱化、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以務實的態度與作法,深化教育公共化,以改善教育環境、提升教育品質。

這篇文章 【新聞稿】410教改大遊行30週年,全教總提建言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終止獵具對動物傷害 野保法修法勿玩半套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9 - 15:48

文/動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針對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將於後天(4月11日)審查「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法中「全面禁止使用獸鋏等」,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台灣動物共生聯盟、台灣愛狗人協會、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台灣浪愛不流浪關懷動物協會、台灣樹人會、中華動物福祉國際交流協會、台灣動物方舟協會、新北市流浪貓狗再生保護協會、台灣劉剛武動物愛護促進會、台灣牛關懷協會、浪愛不流浪關懷動物協會、屏東縣生命奇蹟護生協會、橋烽關懷生命協會、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關懷生命協會、台中市希望愛生命關懷協會、台灣鳥類救援協會、台灣愛鼠協會…等19個動保團體(9日)發表聲明呼籲,朝野修法勿玩半套,傷害野生動物不只獸鋏,也應包含更具殺傷力俗稱山豬吊的金屬套索陷阱等獵具。

動保團體新聞稿指出,2月15日出行政院版本第十九條並未禁用山豬吊,而部分委員版本除禁用之外,並沒有禁售、製造,也未包含電商販售平台,另現況相關罰責還是只限於罰保育動物,動保團體呼籲應涵蓋一般野生動物。不然修法後又開一個大漏洞,動物的生存權還是受到極大威脅。

動保團體推估僅剩約500隻珍貴的保育動物台灣黑熊為例,據統計近四年來共16隻遇難、其中5隻死亡,光去年數量更攀升高達9隻!監察院也因此主動啟動調查。

而自109年10月林業署消極的推行交換精準改良獵具,主要在仿造日本縮小踏板直徑預防黑熊誤踩,但其他線徑、壓力調整、限位器等改良機構實際上也無法證實能防止誤捕其他野生動物!且獵具再怎麼改良,如果沒有可落實執行管理的控管機制,勢必如同過去一樣造成動物傷亡慘況完全失控。

動保團體表示,禁止使用捕獸鋏及金屬套索陷阱山豬吊等非人道、無差別捕捉陷阱器具已是全民共識,但應全面禁用、持有、販售、製造、陳列及輸出入,才能杜絕利用漏洞傷害野生動物之不法行為。而販售禁止之陷阱管道應包含廣告、網際網路等電商平台。

依本法例外使用捕捉野生動物方式,不管農損或原民祭儀等,皆不得利用捕獲之野生動物進行宰殺、加工、販售及其他營利行為,以杜絕利用漏洞造成野生動物傷害之不法行為,並行商業營利之實。

動保團體表示:第五十二條罰則應包含保育類及一般野生動物,野生動物為全民共有之資源,對於違反本法規定而得沒入之範圍,除保育類野生動物,應包含一般類野生動物與其產製品(依依野保法第三十六條制定之「營利性野生動 物飼養繁殖買賣加工管 理辦法」第二條第二項,其適用範圍包含直接於野外取得之野生動物。

另違規行為人使用之工作物、施工材料及機具,亦應納入沒入範疇,以避免違規行為人心存僥倖。

這次審查「野生動物保育法」除了院版之外,並同時審查鄭天財委員、賴瑞隆委員、黃捷委員、伍麗華委員、郭昱晴委員、呂玉玲委員,以及張雅琳委員提案。動保團體長期關注補獸鋏及金屬套索陷阱山豬吊等非人道、無差別捕捉陷阱器具對動物造成傷害,高度關注此一修法過程。

這篇文章 【新聞稿】終止獵具對動物傷害 野保法修法勿玩半套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投書】《菜與眷村的記憶》持續把思念揉進 — 顏奶奶的珍珠丸子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9 - 14:58

文/林家豪(承辦:基隆市中山區和平社區發展協會)

菜與眷村記憶-引言
位於基隆西岸的高遠新村,匯集了臺灣早年在碼頭做港務、或買賣討生活的眷屬。
這些媽媽們在人生的歷練下磨出一番好手藝,無論揉餅、捏丸、燒菜,每個人都各擁自己的拿手菜,同時也雜揉了台灣各式族群的口味。
本系列投書將細究每一道手路菜的製法,從灶爐裡的炊煙中一窺媽媽們的人生故事。

【顏奶奶】
本名顏月娥,民國29年次出生於瑞芳,19歲嫁給在港務局工作的先生。為賺外快養家,也曾養雞、賣過北京犬,也多年潛心於花藝,是名符其實的協槓專家。


「我的料理都是我老公教的。」顏奶奶說到這句話時,眼角笑起來瞇成了一條線,像是思念一個人會露出的神情,嘴裡滔滔地講著自己和先生曾經的故事,像是要把屋裡牆上的照片重新拂去蒙灰,一一梳理,為旁人,其實也為自己,整理成可以繼續被人記憶的模樣。

十七歲,隨著媽媽在14號碼頭當公家機關的使仔(臺語,為人洗衣泡茶的雜工。)機緣認識了也在碼頭當管理員的先生。「我先生很可憐,從小就是個孤兒⋯⋯他是中國湖北圻縣縣長的兒子,但九歲時遭逢土匪闖家打劫,全家人都不幸遇難,只有他靜聲閉氣躲在暗處,才得以倖存下來。」人生的輾轉與顛沛,讓顏奶奶的先生機緣來到臺灣安身,而過早的獨立,也讓他學會如何餵飽自己料理生活。

「珍珠丸子也是從他身上學來的。」廚房裡晾著前一天晚上就事先泡過水,米芯已然浸飽的糯米,顏奶奶強調,選用長糯米來做丸子是她的偏好,與圓糯米相比,長米蒸熟後較為硬挺,可以依然吃得到米的Q度,黏度也較低,容易塑型。肉餡選用豬胛心,請攤販至少先絞兩次,減少顆粒感,再來像打魚漿一樣,倒入點蛋汁和蔥薑水,順著同個方向打出筋,最後些許鹽、胡椒粉調味,就可以拿去滾上糯米粒。

顏奶奶手巧也心細,丸子弄得各個乾乾淨淨,白粉粉地像是兔子的尾巴,舖在蒸籠上可愛極了。水滾後入鍋蒸15至20分鐘,直到肉餡熟透、米粒晶瑩即可出鍋。剛蒸熟的丸子散發著大米的香氣誘人食慾,一口剛好一顆,肉餡咬來扎實飽滿,搭上外圈的米粒在嘴中有著Q彈嚼勁,食譜也無過份調味,吃來質樸素雅,相當耐吃。當天吃不完的可以放冰箱冷凍,等想吃的時候再拿來解凍復熱著吃很方便,過年時,她說她孫子可以一次吃個十顆八顆,有人愛吃,有人想吃,那是給料理者心底莫大的鼓勵,也是願意一做再做的原因。

她也笑自己龜毛,前些年還會做基隆的特色小吃「蛋腸」。從備豬腸開始,剪去肥油、拿麵粉和蔥薑來回搓洗,洗得潔亮無腥才算完工。灌進配好的蛋液,不能注滿,得要留點空間才不會在加熱後爆餡。蛋腸切一段一段地拿去煮大鍋菜、煮火鍋都好,黃滾滾像漢堡似的多麼討喜。「但現在我少煮了,兒子說我年紀大,別這麼辛苦。」但要好吃就得不怕繁瑣,寧可不做,也不願隨意應付,這是顏奶奶對食物的堅持。

她笑著問人有沒有吃到今天里長煮的茶葉蛋,「好不好吃?我家有兩個冰箱一個是專門冰中藥材的,滷湯的配方是我自己抓的(多放20顆酸梅是撇步。)還有煮好的蛋要先敲出裂痕並讓它跑冷水,留半個到一個小時讓水透浸蛋黃裡,等完全冷透再放到滷汁裡滾。」還有鮮奶杏仁豆腐、酸梅湯、米茶、豆漿⋯⋯她喜孜孜繁數曾經做過的食物,說哪家的小孩愛吃,講得眼角又瞇成一條線,記憶裡的眷村彷彿在發著光。

顏奶奶頂著一頭蓬鬆的捲髮,為了採訪還特意穿上一身紅黑秀麗的旗袍,揮著扇子,年逾八十的她依然能優雅地坐在椅上,姿態裡帶著和藹的氣質。電視牆上、壁櫃上,她的家裡貼滿了各式過去的照片,有曾經代表插花協會去美國紐約參訪的獨照、也有她和先生小孩的家族照⋯⋯數量多到不可思議地彷彿深怕有一天自己都會遺忘。回到廚房裡,她做著記憶裡先生曾教會她的料理,持續地做,持續地將思念揉進丸子裡。

【食譜】

珍珠丸子
長糯米 半杯
豬絞肉 300公克
蔥薑水 40m毫升
醬油 1大匙
鹽 1/4茶匙
香油 1/2大匙
全蛋 1/4顆
太白粉 1/2大匙

作法=
1. 圓糯米提前洗淨,泡水一個晚上後瀝乾備用。
2. 豬絞肉用菜刀再稍微剁細一些,加入蔥薑水,此步驟稱作打水,可以讓肉質更滑順,口感更好。
3.加入所有調味料,放在攪拌鋼攪拌均勻後,冷藏30分鐘讓食材入味、容易定型。
4.用手拿取肉餡在盆中摔打,增加黏性後,沾上泡過的白米粒,先墊上蒸籠布,放到蒸鍋中20-25分鐘即可出鍋!

更多好菜:




顏奶奶頂著一頭蓬鬆的捲髮,為了採訪還特意穿上一身紅黑秀麗的旗袍,揮著扇子,年逾八十的她依然能優雅地坐在椅上,姿態裡帶著和藹的氣質。(圖片提供:基隆市中山區和平社區發展協會)

這篇文章 【投書】《菜與眷村的記憶》持續把思念揉進 — 顏奶奶的珍珠丸子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投書】《菜與眷村的記憶》質樸地宛如時代的食譜 — 阿許姨的瓜仔肉碼頭飯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9 - 14:57

文/林家豪(承辦:基隆市中山區和平社區發展協會)

菜與眷村記憶-引言
位於基隆西岸的高遠新村,匯集了臺灣早年在碼頭做港務、或買賣討生活的眷屬。
這些媽媽們在人生的歷練下磨出一番好手藝,無論揉餅、捏丸、燒菜,每個人都各擁自己的拿手菜,同時也雜揉了台灣各式族群的口味。
本系列投書將細究每一道手路菜的製法,從灶爐裡的炊煙中一窺媽媽們的人生故事。

【阿許姨】
本名林吳福妹。現年已八十餘歲。十三歲時從苗栗搬遷至基隆討生活,一住就是八十年。中間做過剉冰,亦隨夫家做起碼頭自助餐的生意、後期也曾在家中製作織品代工賺取生活費。如今在社區擔任志工、參加誦經團,在看得到海的屋子裡靜靜過活。


「現在已經找不到以前的那種瓜仔了——」廚房裡,阿許姨拿起盤裡買來代打的葫蘆醃瓜,慢慢一刀一丁地切成她記憶裡的形狀,儘管八十餘歲,刀起刀落裡依然帶有手勁,連一旁豐腴的五花肉也能俐落地切成片片。看阿許姨切完就逕直地向爐台走去,才發現碼頭飯的備料其實比想像中簡單,不需辛香料,也無青蔬,唯有肉瓜兩樣足矣。就連品項也沒什麼選擇,豬肉不是炒瓜仔就是搭筍子,二種口味輪替,阿許姨笑說是呷粗飽的,一桶飯、一桶肉,頂多再配上一鍋冬瓜湯,春夏秋冬,餵養咕喱(碼頭工人的稱呼)三餐溫飽,繼續上工。

看阿許姨先將五花肉入鍋煎出油香,再下瓜仔讓豬油包覆炒出光澤,此時從鍋中蒸騰出的熱氣浮著醃漬物的鹹香。淋上一圈米酒嗆香後,阿許姨在倒入醬油前動作卻顯得有些遲疑。畢竟瓜仔不一樣了,隨著年紀口味也吃得淡了了,沒有工人的碼頭飯,像是失去校準的料理,滋味的寡淡難抓。

待醬色沒進汁裡,在滾沸中等待豬肉吃進瓜仔的甘鹹,不需等到肉身熬到軟爛即可出鍋,此時碗裡還留有大量的汁水反而是這份食譜的特色。「那個肉汁最下飯了,咕喱們澆湯可以一連吃上好幾碗飯,好幾大袋、幾百斤的米一下就吃完了。」在物資不充裕的年代,不僅控制了成本,也能餵飽眾人,是阿許姨那一輩的人做菜時的智慧與體貼。

剛炒好的瓜仔肉,因為並未經過久煮,肉質還留有點韌性,咬下去可以吃到很紮實的肉味,配上一旁脆口的醃瓜,交替著口感與味覺較為爽口。用湯匙舀出碗裡的肉汁,其顏色帶濁,看得出是肉脂、醬油與水相乳化後的狀態,舀口飯,讓白米浸在熱燙肉汁裡一會吸附湯汁,略帶重鹹口的醬油調味,的確很下飯。阿許姨的瓜仔肉調味簡單,甚至沒有太多裝飾性的味道,卻能數十年如一日地餵養那個年代,在基隆港邊奮鬥的人們,質樸地宛如那段歲月,成為時代的食譜。

13歲時離開苗栗老家,一路乘著火車來到基隆與母親一同討生活阿許姨,起初是在基隆西岸碼頭賣剉冰,頗受碼頭工人與駐紮士兵的喜愛,沿著碼頭岸,還有好幾家酒吧在夜間提供給美軍放鬆休憩的空間。「那時做孩子的時候真好玩,從煮飯的地方溜過去旁邊的酒吧前,對著路過的美國船員說『Hello Hello 』,他們就也會識趣地拿口香糖、糖果給我們小孩子吃。」在碼頭邊度過青春歲月的阿許姨,機緣輾轉,也認識了在碼頭做自助餐生意的(未來)夫家,成婚後,也自然地協助賣起自助餐(碼頭飯)。

碼頭工人是輪班制,幾乎是日夜三餐外加消夜都有飯點的需求。有時要隨著夫家凌晨一大早起床備餐。而碼頭飯是預訂制的,每日會由船員那邊派人來報飯,告知店家今天有幾個人要吃,要吃幾餐,再由店家去自主張羅。早餐會是簡單的白粥配肉脯;午晚正餐菜色就會是肉炒瓜或肉炒筍,有時還會有芹菜炒鯊魚或魟魚。等到飯點時,會再有船員過來拎著一桶桶的飯菜回到自己的崗位去吃,吃完再提著空桶回來。阿許姨隨著夫家做自助餐,用料理見證了基隆碼頭的繁榮與風光,卻也同時隨著海港產業的沒落,在她人生三十幾歲的階段告別了碼頭飯。

年輕時期住在16號碼頭前房子的阿許姨,直到政府蓋路拆遷才移至高遠新村旁的國宅定居。從她的陽台窗外望去,便是整片的基隆港。阿許姨笑說這幾天到附近的廟裡幫忙做飯,走著站著身體都酸了,她坐在可以抬起腳的沙發上,小小的身子整個陷進去沙發裡看起來舒服極了,她從旁撈出她還在織的毛線團,笑著說這是她持續以來的興趣,此時遠方碼頭起重機器的聲響,傳進了安靜的室內,這是她人生大半輩子再也熟悉不過的聲音,大海、船員、無數頓的碼頭飯——或許還有那已想不起名字的瓜仔,如今想來都是安心。

【食譜】

瓜仔肉
醃瓜 – 2條
豬肉 – 350g
醬油 – 3大匙
砂糖 – 1大匙
米酒 – 1大匙

步驟=
1.鍋內入油,將豬肉煎炒至表面金黃,下入醃瓜,一樣讓熱油透進瓜內,去除澀味。
2. 加入醬油米酒砂糖,翻拌均勻上色後加入清水沒過表面。
3. 蓋鍋蓋小火煮10-15分鐘,讓鹹味有進入到肉中即可出鍋。

更多好菜:


這篇文章 【投書】《菜與眷村的記憶》質樸地宛如時代的食譜 — 阿許姨的瓜仔肉碼頭飯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投書】《菜與眷村的記憶》將家常菜烹得講究 — 美君姐的熏魚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9 - 14:57

文/林家豪(承辦:基隆市中山區和平社區發展協會)

菜與眷村記憶-引言
位於基隆西岸的高遠新村,匯集了臺灣早年在碼頭做港務、或買賣討生活的眷屬。
這些媽媽們在人生的歷練下磨出一番好手藝,無論揉餅、捏丸、燒菜,每個人都各擁自己的拿手菜,同時也雜揉了台灣各式族群的口味。
本系列投書將細究每一道手路菜的製法,從灶爐裡的炊煙中一窺媽媽們的人生故事。

【盧美君】
民國38年於中國海南島出生。年輕時報考基隆港務局的話務員,一做就是四十餘年。擁有一身好手藝,也曾被親友推崇鼓勵去美國開餐廳,家傳的滷牛腱、自學的川味豆瓣魚,都是拿手菜。


三條銀白亮閃的鯧魚擺在桌板上,美君姐手裡拽著餐巾紙,伸進魚口將魚身最為羶臭的血塊與黏液一一拿除。再用指腹沾上高度白酒抹在魚身內外,仔仔細細地讓腥味被酒精給揮散。「我這是上海式的作法,食譜是我和鄰居學來的,有一次在他家吃到驚為天人,怎麼魚能這麼酥香美味。」美君姐以磁碗底磨刀,得要鋒利才切得平整,她說這魚得用刀切出最大斜面才好,便以斜四十五度角從魚頭處依序片到魚尾。

熏魚起源於中國江南一帶,雖名為熏(以煙燒烤食物取其香氣。)卻是油炸而成。因著重冷吃,味道講求乾淨,熏魚不適合使用油脂豐厚的魚種,鯧魚、鮸魚、鯰魚皆合適。熱起油鍋,美君姐先拿木筷伸進測溫,等到筷旁起了小油泡就將方才片好的鯧魚片放下。表皮不需抹粉,直接素炸,也不能求快,家庭火力唯忌同時大量下鍋,以免油溫降低過快。用高溫把水氣逼出,魚得要炸得透、骨肉炸得焦酥,用瀝網撈起時可以聽到魚塊乾酥脆爽的聲音正是最佳時機。

魚塊得趁熱沒入到醋汁裡,讓表面因遇熱而張出間隙的孔洞迅速吸附醬料。美君姐的醋汁調得簡單,唯醬油、糖、白醋三項,滋味不過鹹,也不酸嗆,反而些許的甜口讓熏魚冷吃時顯得更迷人,像是吃不膩的小零食。泡醋汁時只須注意是否魚塊各處是否都有浸到,三十秒就可以馬上撈起,放到盤上放涼等待享用。

「我四十歲那幾年曾經跟傅培梅學過作菜。一開始是因為先生的妹妹從美國回來,連連稱讚我的手藝,鼓勵我到美國開餐廳做廚師,當時內心當然還是有起些漣漪,我才想到要再去廚藝教室多學幾個菜。珍珠丸子、蔥燒鯽魚、魚香茄子……我還有一道拿手菜是川味豆瓣魚,第一次在外面餐廳吃到就試著回來自己做做看,魚肉先煎後蒸,再另起鍋以熱油炒香豆瓣醬,最後淋到魚上,就變成最好吃的豆瓣魚了。」

民國59年美君姐到基隆港務局以擔任話務人員(接線生)受訓,笑說那時得要記好多電話號碼,得要以雙手並用來應付眾多來電。話務的工作一路做了40多年,如今早已每人人手一支行動電話,曾經五六人的總機團隊,都在時代的進程裡轉調職,最後也只剩美君姐一人繼續做到退休。

或許是工作的經歷,美君姐很能說菜,每一道菜的步驟、技巧與吃法她都熟稔再三能夠滔滔地說出她的理解;同時她也自信,那是長年來從旁人的讚賞中所累積起的底蘊,看她做菜宛如真的在看傅培梅做菜一般,能把大菜烹得家常,在家常裡卻也有細究。

放冷後的熏魚醬汁吃得更進去了。比起剛炸好時的狀態,魚肉冷過顯得更加緊實,肉絲裡更帶著醋甜香,而邊緣酥化的部分更是在嘴中一嚼就化掉,留下濃郁的韻味。因為是淺漬,所以不重口反而耐吃,配上酒類更是在正餐前極佳的開胃小點。美君姐笑說大家有口福,今天用鯧魚下了重本,恰好進來廚房的媽媽們人手一片,連聲稱讚,還呼朋引伴叫還沒吃到的人快來吃吃看。

最後因為要拍照,美君姐拿著一整盤熏魚在鏡頭前,她人站的直挺,眼神熠熠:「我是盧美君,這是我做的熏魚,真的又香又好吃!」她的聲音裡帶著對自己食物的自信,和著熏魚的香,被記在每個吃過她料理的人心裡。

【食譜】

熏魚
食材
白鯧 -1隻
醬油 -5湯匙
糖 -2湯匙
白醋-2湯匙

步驟
1.魚肉洗淨,去除內臟血塊等腥臭部位後,全身抹上米酒或高度白酒去腥,並以斜刀切片備用。
2.將醬油糖白醋放進盆中混和。
3.起油鍋,等到油溫約180度左右,將魚片一片一片依序下鍋,等到魚肉金黃酥脆後撈起,迅速浸到醋汁中翻拌吸收約三十秒。
4.將魚片放涼後即可享用。
更多好菜:


這篇文章 【投書】《菜與眷村的記憶》將家常菜烹得講究 — 美君姐的熏魚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投書】《菜與眷村的記憶》甘苦的命裡能夠自己掌握的事情 — 阿好姨的高麗菜飯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9 - 14:55

文/林家豪(承辦:基隆市中山區和平社區發展協會)

菜與眷村記憶-引言
位於基隆西岸的高遠新村,匯集了臺灣早年在碼頭做港務、或買賣討生活的眷屬。
這些媽媽們在人生的歷練下磨出一番好手藝,無論揉餅、捏丸、燒菜,每個人都各擁自己的拿手菜,同時也雜揉了台灣各式族群的口味。
本系列投書將細究每一道手路菜的製法,從灶爐裡的炊煙中一窺媽媽們的人生故事。

【阿好姨】
本名陳來好,30年次,宜蘭礁溪人。曾做過叫賣、麵攤等工作。退休後搬來高遠新村,每日清晨會依照一套規律的運動模式,來讓身體保持健康,連年輕人都自嘆不如。


呼拉圈左右各搖兩三百下,接續著仰臥起坐、頂牆撞背、抬腳拉筋,凌晨三點頂著月光,沿路撿著空罐下山,一路走到基隆車站搭火車到八堵為兒女煮飯菜,再回到高遠新村,這是阿好姨的日常,身形瘦小已逾八十餘歲的她,卻能精神奕奕地在廚房裡穿梭,像一陣風般在爐灶間迅速完成一道道料理。

將脆甜雪白的高麗菜排整切小片,得保留適度的大小才能在蒸煮後吃得到口感;紅蘿蔔、乾香菇切絲,再備芹菜珠、紅蔥頭還有蝦皮來添香;豬肉絲先抓醬油放一旁入鹹味;最後將提前兩小時浸泡好的蓬萊米瀝乾,充分吸飽水的米芯看起來白白糯糯的,是阿好姨講究細節下的理想狀態。

「高麗菜飯,會煮的人就會覺得很簡單,但沒有掌握到訣竅的,炒起來一定就是欠一味,沒那麼好吃。」阿好姨將一筐高麗菜絲倒進用豬油熱起的鍋子,涮—涮—水氣遇油熱發出爆炒的聲響,聽來清脆,再來將方才備好的小料一一下鍋拌炒,頓時廚房滿是鮮香、肉香、還有蔬菜清香,最後再把泡好的蓬萊米擱進,翻拌均勻後,看阿好姨俐落地彷彿是早已操練過無數次的架式,一匙一匙地把一旁隨著沸滾的豬大骨高湯倒進大鍋,還用筷子在米堆間轉出一個個小空洞,好讓待會米飯悶蒸時的水氣能夠從底部透出避免濕底。

「啊—還要擱冰糖。」阿好姨從旁拿出一罐冰糖出來,趁著蓋上鍋蓋,用指尖挾了幾顆撒了進去,說是她做菜飯的撇步,吃起來會更鮮甜。追問她放冰糖的訣竅從何學來,她只淡淡地說是年輕時學做油湯(臺語,賣麵。)時從其他師傅身上學來的。「那時候太苦了,為了還債,幾乎全年無休賣到除夕當晚,唉,我們不要聊這個。」短短一句話戛然而止,阿好姨的目光靜靜地看著蒸氣,低低的聲音像是被抽油煙機給吸走一般消失得無影無蹤。

出身宜蘭礁溪的阿好姨,從18歲就外出來台北工作。曾在大龍峒煮飯,也到過軍營福利社賣冰賣小吃,20歲婚後,又開始在臺北車站等地挑扁擔賣水果,但挑重的工作實在太辛苦,漸漸積累成了肝病,但為了生計、為了還債,還是得繼續在外拚搏,轉而到艋舺搭起麵攤,賣起油水。賣麵的日子一去就是二十幾年,等到四十幾歲終於存夠了錢,還完了先生欠下的債,便收手不再做油水生意。

蓋鍋轉最小火炊二十分鐘,等到溢出的水氣不再蒸騰便可開蓋,待霧氣散去,可以看到吸飽湯水的米粒與菜葉泛著鮮亮的油光,用鍋鏟將菜飯翻動,再撒入芹菜珠,一瞬間奔放的清香帶出了新鮮的氣息。菜飯吃來軟糯分明,又連同帶著高麗菜的脆,肉絲的甜,以及香菇蝦米與高湯帶來的甘,但重點是味道乾淨不混濁——阿好姨掌握著每一步驟,每個環節都有自己對食物細節的講究,那是多年來在爐火前耕耘下對料理的見地,也是一生的坎坷裡最有把握的事情。

卸下了圍裙,阿好姨在客廳裡像個停不下的孩子,從包包裡秀出年輕時的相片,泛黃裡的阿好姨也曾穿過高衩,辣得充滿魅力。翻到下一張,是夫妻兩人慶生時的合照,阿好姨的老公斜著身看著她臉上有笑:「他其實從來不吃蛋糕的,有一年我幫他買蛋糕要慶生,那時他很開心一直看著我,(我其實心裡都知道的)這是我們最後一年過生日了。」

「——都過去了,女兒很孝順,跟晚輩相處也好,沒有多有錢,但需要用錢也有得用就夠了,在這裡自由自在,現在的我可以好好休息就夠了。」一說完,阿好姨便踏著不像八十來歲輕盈的步伐,像一陣自由的風往屋外散步去了。

【食譜】

高麗菜飯(4人份):

白米 – 2杯
豬肉絲 – 120克
豬高湯 – 2杯
高麗菜 – 1/4顆
紅蘿蔔 – 半條
芹菜 – 5根
香菇 – 3朵
蝦米 – 少許
紅蔥頭酥 – 1大匙

作法-
1.將洗淨的白米泡水15-20分鐘後濾乾。
2.使用豬油煸炒乾香菇絲、三層肉絲、蝦米,顏色呈現略金黃色後,再加入紅蘿蔔絲、米酒、高麗菜絲拌炒,續下加入豬肉高湯。
3.待高麗菜軟後加入白米、紅蔥、芹菜珠拌勻,用筷子在米飯間挖出幾個小洞讓蒸煮時排水更順暢。以小火蓋上鍋蓋燜煮時間約25-30分鐘左右。
4.開蓋翻拌後完成。

更多好菜:

這篇文章 【投書】《菜與眷村的記憶》甘苦的命裡能夠自己掌握的事情 — 阿好姨的高麗菜飯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反對國立臺北大學校方惡意打壓與不實回應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8 - 18:00

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校區學生會

國立臺北大學兩校區學生會、邀請立法委員范雲委員、立法委員陳培瑜委員、社團法人臺灣學生聯合會舉行記者會。針對近期北大停止整修宿舍、會議上校長歧視言論、限制學生代表發言、會議程序重大瑕疵進行說明及討論。

一、學生代表發言逐字稿

(一)臺北校區學生會陳庭楚會長:
在北大上次的校務基金委員會,通過了一筆6200萬的預算來整修現有的男一舍、女一舍。到了兩個禮拜前,學校突然通知宿生要搬到隔一條街的合江宿舍,而完全沒有給宿生討論的空間,僅是告知。

在3/29的校務基金委員會,我們看到了學校在「前次決議執行情形」寫到決定停止執行原先規劃的6200萬預算,原因為現有男一女一舍過度老舊,屋齡已達50年以上,要全數搬遷至較為新穎,屋齡「43年」的合江宿舍。而現在要求宿生搬到坪數較小,設備也沒有較新的合江宿舍,我們想問,「50年和43年」差七年真的有比較安全嗎?

而學校早在之前通過的9000萬裝修女二女四舍預算也是如此,兩案加起來總共有1.5億預算,僅以校長簽核一紙公文的方式就消失。

我在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的會議上提出疑問和討論,校長甚至說出「進修部繳的錢比較少我們還是給宿舍住」、「宿舍不是大學一定要給的」、諸多謬論,我請求發言反駁時,坐我隔壁校友總會理事長,林錫埼先生,竟然直接關掉了我的麥克風,而我當下詢問作為主席的李承嘉校長,他卻回答我「這不是我你麥克風,是學校的麥克風」,這是小學生嗎?打壓學生代表,蠻橫的通過完全沒跟學生代表討論的提案,甚至採取違法的手段,這是大學民主該有的現象嗎?學校現在是要踐踏言論自由,禁止學生發聲權嗎?

學校絲毫沒有與學生代表溝通的意思,甚至在唯一能反應的校級會議上,關閉了我的麥克風,幾乎已霸凌的方式進行會議,嚴重傷害校園民主。李承嘉,你現在是要教導學生,只要聽到不合你意的聲音,直接禁言就好嗎?我們要求學校立即重啟溝通,尊重學生代表的發言權,善盡溝通職責,並把消失的1.5億重新提出來與學生公開討論。

(二)三峽校區學生代表徐鉉捷:
不只是這次事件,學生代表在各級會議上本來應該要受到公平、平等的對待。大家明明一樣都是代表,但是校長常常會在各種會議上面來打壓學生的聲音、指責學生沒禮貌、說學生曲解法規等等。

那這一次在曲解法規的究竟是誰呢?我們可以看到在教育部的法規(國立大學校院全數以校務基金自籌收入經費興建或購置宿舍管理原則)裡面是說,各校針對自籌收入「興建或購置」宿舍的部分是100%自籌的,只有「興建或購置」!

但在近日校方對於新聞稿的回應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校方解釋住宿率分別為40%和60 %逐年減少導致宿舍支出大於收入,且宿舍為100%自償已無其他財源,不準備調漲住宿費才規劃搬遷」,完完全全就是在曲解法規。本次的案件從頭到尾都在討論修繕,而不是新建或購置,對於長期說學生代表曲解法規的校方來說,這一次究竟是誰在曲解法規呢?

不但如此,台北大學長期的忽視學生聲音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去年我們就已經有請立法委員來協助處理購置學術資料庫的問題,那個時候校方也是忽視學生意見,擅自縮減財源。

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最重大的校務會議連提案截止的通知都不發給學生代表,試圖用這種方式來剝奪學生表意的權利。除了學生發聲的權益之外,學校對於學生的住宿權益其實也長期以來沒有重視。

像是本案應該要是將財源挹注在讓學生的宿舍生活更好,而非在未經與學生討論的狀況下就將60,000,000以及90,000,000的經費收回挪作他用,甚至要求學生要搬遷到其他的宿舍居住。

除了這個案子之外之前在三峽校區的三期宿舍預定地,甚至被校方拿去新建了射箭場。我就想要請問學校難道學生的住宿權益比學生的射箭權益還要不足、還要卑微嗎?校方的態度其實在會議上就可以看得出來,校長說宿舍不是學生必須享有的權利,難道宿舍是學校給學生的恩賜嗎?是施捨嗎?

長期以來就沒有在關注學生的聲音,不管透過任何方式,在會議前也好、會議中也好、會議後也好,要馬不給提案截止通知、要馬說你發言沒禮貌關你麥克風、要麼做成的決議還不找學生代表討論就把決議撤回。對於這樣的黑箱作業實在是令人非常失望,希望學校不要再這樣漠視學生權益,並且尊重學生主體性,進而重啟討論。

(三)三峽校區學生會法務顧問黃聖恩:
學校這次宿舍改善整修工程,兩個計畫自籌部分高達幾千萬甚至加起來上億的預算,當初是經過非常嚴謹縝密的規劃和討論,在校務基金委員會通過,但終止計畫不但完全沒有找學生討論,甚至也沒有提經會議決議來終止,而是以一紙公文就推翻上次校務基金委員會的決議並且要學生搬走。

這個事件不只在實體決議上有很大的問題,在程序面上也違反大學法第33條第1項要求要讓學生代表參與和在校生活有關的事務,同時也悖離國立大學校務基金設置條例求學校要內部控制和大學自治管理的精神。

在學生會發表聲明譴責後,學校不是懸崖勒馬趕快補程序,而是繞過有民意基礎的學生代表,對外表示已經和「宿生」進行說明,校長甚至說「宿生都覺得搬走比較好,只有學生會覺得不好」,結果在學生會做的調查中卻有超過半數的同學不想搬走。學校故意繞過經選舉產生的學生代表,已經讓他的決議失去正當性,且演變成違法的結果。

這樣的情況已經完全該當大學法的學生申訴要件,因此,我們會整理相關事證。就這些荒謬違法的程序爭議向學校申訴委員會、教育部提起必要的行政救濟。另外,教育部新宿舍運動計畫在監察院報告就已經發現執行狀況很糟糕,其他學校也有發生類似情況,教育部高教司應該出來調查各校的執行情況。

最後,我們要要求學校應該正視學生意見針對兩校區宿舍興建、修繕問題出來公開和學生討論,同時也要呼籲教育部高教司出面了解究竟是臺北大學便宜行事要省略行政成本,還是新宿舍運動的條件過度嚴格,讓各校想動也動不了。

(四)臺灣學生聯合會理事長翁歆媃:
范雲委員、培瑜委員、陳會長、現場的學生代表夥伴,以及所有的媒體先進,大家好,我是臺灣學生聯合會理事長翁歆媃。

首先,針對北大今日的宿舍事件,臺學聯在第一時間就聯繫學生會了解情況,並協助後續的曝光處理,學聯對於會議中途,主席李承嘉校長講出「宿舍不是學校必須給同學的」,明顯顯示北大校方將提供宿舍當作對學生的恩賜;李承嘉校長甚至進一步揚言「進修部繳的錢比較少,我們還是給宿舍」,將進修部視為二等學生。如此傲慢、歧視學生的發言,臺學聯請問這就是國立臺北大學對待學生的態度?這樣的發言無疑是令所有臺北校區進修部的學生心寒,請問,李承嘉校長不用公開道歉嗎?

臺學聯反對李校長「行政事務不用找學生討論」的觀點。事實上,行政會議中討論之議案,多數與學生有直接關聯,是共同形塑校務方針的一部份。時至今日,作為校園內的絕對多數,受影響最深的族群,大學校長與部份會議代表仍將學生參與校務、會議發言作為施捨,而不是權利!

現行《大學法》規定校務會議教師代表人數不得低於二分之一,但並未排除兼任學術與行政主管擔任教師代表,造成行政主管「混充」教師代表之情形屢見不鮮。一級行政主管的派任權,高程度掌握於校長,使得「教授治校」變為校長專政;學生代表只有十分之一的比例,難以撼動校方強硬推行的任何政策,「師生共治」成為遙不可及的理想。

臺學聯呼籲,應儘速啟動修正《大學法》終結高教亂象,校長濫權早已時有所聞,面對高教環境的崩壞,我們仍然主張將一級主管由出席改為列席,明定校務會議非兼任行政職之教師代表至少佔二分之一,使其權責相符,還給校園正常的民主治理模式。

最後,再次檢視北大校方荒誕不經的行徑,臺學聯再次沉痛的呼籲,教育部與各界人士關注國立臺北大學的現況,並期望校方能正視學生的訴求,重啟宿舍搬遷的討論,此外,李承嘉校長應對於自身發表歧視言論向學生公開致歉。學生作為校園的絕對多數,絕非被支配的客體,而民主的校園更不該專權。我們必須嚴厲遏止國立臺北大學如此粗暴蠻橫的言論作為。

二、訴求與口號
口號:「退回獨裁決議,重啟學生溝通」、「大學擺爛不執行,宿舍運動推不動」

手板:「退回獨裁決議,重啟學生溝通」、「大學擺爛不執行,宿舍運動推不動」、「決議違法救濟、我們不會放棄」、「一紙公文不整修,1.5億變成空」、「都是校長你的人,我連發言都不能」、「校友捐很多錢,也不能侵害學生發言權」

這篇文章 【新聞稿】反對國立臺北大學校方惡意打壓與不實回應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北市環保局工會與環保局續簽團體協約再創佳績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8 - 17:19

文/台北市政府環保局工會

台北市政府環保局工會與環保局於今日(113年4月8日)正式續簽團體協約,歷經近半年多協商,終於取得成果。今天由工會理事長游欽雄與環保局長徐世勲代表勞資雙方正式簽約,團體協約除保有現有優於法令的福利外,額外新增清明節出勤給予加班費並補休一日,並追溯自113年1月1日起生效。臺北市蔣市長萬安也親自到場見證致詞,肯定勞資攜手打造台北市勞動權益的新紀元。

蔣市長萬安表示,首先恭喜工會和環保局續簽團體協約,經歷四次協商不僅維持原有優於法令的福利,還新增了清明節出勤的加一補一。這個一加一絕對是大於二的意義,未來很多正在積極協商中的團體協約都能仿效。另外包含休息日出勤做一給八,延長工時兩倍等等,這些優於勞基法的部分對勞工朋友是很重要的一步,我們希望能夠落實團體協約規範,也能和工會長期維持良好和諧關係。再次謝謝辛苦付出的同仁和工會積極的溝通,大家樹立了一個很重要的榜樣。

環保局工會理事長游欽雄致詞表示,首先感謝蔣市長在百忙中前來見證今天的團協續簽,以及協商過程中林副市長奕華的居中協調。同時,感謝盧副座不辭辛勞,主持協商會議,徐局長的促成,以及各位協商代表辛勞。這次團協裡新增清明節加一補一,並追溯自113年1月1日生效,包含我們1030訴求市長承諾,逐步達陣。災後復舊獎勵金,市府局裡也已上簽環境部,感謝市府局裡體恤基層。我們看得出來,蔣市長是一位接地氣的市長,說到做到。我們徐局長也是,在上任來勤走基層,了解基層作業,傾聽基層心聲,都要給他們一個讚。簽訂團體協約,最重要是,展現勞資和諧,共創雙贏,共創未來。未來工會會秉持勞資的和諧,一起為市容打拼。

本次達成共識之團體協約共計33條,新增1項維持6項優於現有勞動法令之待遇:
1. 新增清明節出勤會員除發給1日加班費外,每日再增給補休1天。溯自113年1月1日生效。
2. 春節4日、端午節、中秋節出勤會員除發給1日加班費外,每日再增給補休1天。
3. 市府因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公布停止辦公期間出勤會員,不論其輪休情況,除發給加班費外,並補休1天。
4. 休假日(特休/國定假日)出勤會員延長工時部分,薪資乘以2。
5. 休息日出勤會員加班時數未滿八小時以八小時計。
6. 資遣會員須經工會同意,旨在保障會員工作權。
7. 僅本會會員(含附屬機關三焚化廠稽查大隊及公廁臨時工)適用團體協約中新增優於現有勞動法令之待遇。

這篇文章 【新聞稿】北市環保局工會與環保局續簽團體協約再創佳績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64集|香港基本法23條通過!還能在夾縫中抵抗?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7 - 20:51

文 / 李芸屏

2024年3月23日,通稱「香港基本法23條」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正式生效,不僅擴張行政當局的權力,當香港本地的公民團體與外國組織有所聯繫,更可能被扣上勾結境外勢力的罪名,香港政府藉此合法實行高壓統治。

許多人都在關心,在逐漸收緊的政治局勢和法律體系下,是否仍有突破的可能?本集節目邀請到曾參與香港公民運動十多年,亦長期研究香港法治制度的美國喬治城亞洲法律中心研究員黎恩灝,一起從香港基本法的變遷,討論在夾縫中抵抗的可能性。

《基本法》的前世今生

香港的《基本法》源自中國在1984年與英國訂立的《中英聯合聲明》,目的在於確立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在中國體制內的位置。由於《基本法》的主要內容為界定香港政府和中央政府,以及香港政府和香港居民間的關係,與國家憲法並無太大不同,因此對大部分香港市民而言,《基本法》的位階等同於憲法。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但黎恩灝指出,對實行黨國體制的中國政府來說,《基本法》僅僅是界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位、界定香港與中國主權國間的關係,同時授予香港地區自治權,在法律位階上是依據中國憲法授權的法律,因此與中國憲法的地位並不相同。以2020年實行的香港國安法為例,過去在香港基本法的官方網頁上僅有基本法的介紹,但在國安法施行後,中國憲法成為了解基本法的首要文件,兩者在網頁上共同介紹,香港本地的法律教育也變為兩者並行。

除了在位階上受制於中國憲法,《基本法》原先的內容並不明確,導致政府可介入干預,一方面,《基本法》沒有明確民主普選的形式;另一方面,儘管強調司法獨立,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卻可以透過解釋《基本法》影響法庭判決。因此,《基本法》內容雖涉及權利保障、界定人民跟政府間的關係,並強調三權分立,卻也讓中國政府得以透過威權體制,以主權國凌駕本地法院的身分影響香港。

國安至上? 23條下的合法威權統治 

為何在有國安法之後,還需訂定《香港基本法23條》?黎恩灝表示,在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前,中國政府就已對23條進行討論,但歷經六四天安門事件,許多香港人上街支持學生運動並募資援助後,中國政府認定香港將來可能變成顛覆政府的基地,因此在23條中加入兩項罪名,其一是從顛覆香港地方行政政府,變為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其二則是勾結外國政治性組織進行政治活動。

透過23條的立法,中國政府一方面可展現對香港的全面掌控,另一方面,雖然國安法給予香港行政當局極大權力,但它仍無法完全取代香港的刑事法律,也並未強化香港警察日常的執法權。而23條不僅擴大國安相關的罪行,同時也擴大了港警的權力,例如,警察原先僅能扣押被捕人士48小時,但23條賦予警察可將其扣押警局16天,期間警察可阻止對方面見任何律師的權力。

此外,23條也改變了香港的司法制度,例如原先被告可要求在法庭上公開審前聆訊的內容,讓公眾或傳媒了解並報導,但如今法官卻可決定是否公開。由於香港負責處理國家安全案件的法官由香港行政首長指定,形同行政當局對司法獨立的干涉,也破壞香港原有的三權分立原則。
除了行政當局的權力擴張外,23條中,對「勾結外國政治性組織」的定義也相當模糊,不僅涵蓋外國的政府或政黨,只要是外國帶有政治性目的的組織,或與這些組織有聯繫的個人或團體皆會被行政當局視為境外勢力,包含宗教團體、公民團體、慈善團體或傳媒等,這種模糊的認定也突顯出行政當局的目的實際上是阻止香港公民與外國的公民團體有所聯繫,以避免影響政府在香港的維穩工作。

在威權體制下卻要透過立法施展權力,雖看似衝突,但黎恩灝認為,從香港內部的運作來看,依法治國實際上是黨國體制用法律做為管制基礎,以表明政府是依法辦事,法律成為威權統治的正當性基礎,但法律本身並不一定符合人權;另外,立法也能強調權力轉移的合法性,例如在實務上警察有權力阻止被捕人士面見律師,不過在23條的條文說明中,卻是警察可向香港法院申請手令阻止被捕人士面見其選擇的律師,被捕人士仍可選擇其他律師,警察透過法律從法院手中合法取得權力。藉由明文規定,政府也能對人民施加不得抗議、必須遵守法律的壓力。而從外部局勢來看,則是中國希望在國際間建立地位,就必須向國際社會表明其所有作為都是合法,但實際上法律的解釋權卻把持在政府手中。

威權體制與司法獨立:「雙重國家」下的香港

歷經長期在香港的公民運動和長期對香港法治體制的研究,黎恩灝在近期新著:《在夾縫中抵抗:從依法治國與司法抗爭的比較經驗看香港》中提到,1970年代前,英國政府採取高壓統治香港,例如只因出版就被扣上煽動人民仇恨政府的罪名,或是2019年反送中運動中,政府抓捕抗爭者所引用的公安條例,即源自1967年的「六七暴動」時英國政府用以打壓民眾示威的法律。因此,香港的法治制度實際上源於英國殖民時期的高壓統治。

直到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英國政府雖未廢除煽動罪,卻也制定許多更能保障人權的法律。但在主權移交後,中國透過臨時議會,又將原本用於保障人權的法律刪除,制定如同殖民時期侵犯人權的法律。

雖然香港法治制度源自高壓統治,但法治同時又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礎,黎恩灝在書中應用「雙重國家」的概念解釋香港的狀況,即在威權體制國家中,政府一方面建立威權體制,政府可藉由法律任意行事,行政權缺乏制約,但同時在民法或商業法這類涉及私人爭端的法律上保留高度自主性以發展資本主義社會。以新加坡為例,雖有司法獨立,但司法和政府間權力並不對等,亦無新聞自由和開放的公民社會,不過在民法或商業法相關的案件中則保有司法獨立的空間。在這個脈絡下,香港既有一套完整的普通法體制,但23條又可讓行政當局的權力無限擴張。

不過,黎恩灝也指出,「國際金融中心」這個頭銜來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但在現今的政治局勢下,中國與西方民主陣營關係僵化,中國希望向其他威權國家,例如俄羅斯、伊朗等靠攏,以建立新的國際秩序,也讓香港的角色轉為為威權國家的公司維持商業運作,以避免西方國家的制裁,顯示相較於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位置,中國政府明顯更在乎國家安全,黎恩灝認為,這點從23條立法僅用不足30天就完成的公眾諮詢就可見一斑,由於今年3月北京召開兩會,迫使香港當局必須在此前完成公眾諮詢,才可將立法請示中央政府。

夾縫中的微光 法治與民主行動缺一不可

從香港的案例來看,黎恩灝認為,從中國古代的法家到後來數千年的皇朝統治,華人對「法治」雖有所理解,卻未與人權和民主相互聯繫,若法治只有法律和法庭,缺乏民主體制和人權保障,法律跟法庭只會成為威權統治的工具。另一方面,爭取法治和人權保障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民主,例如《基本法》已涵蓋許多民主體制的元素,如三權分立、司法獨立和公民權利的保障,但由於香港沒有達到普選、無法達到民主化,人民無法影響立法,最終導致威權統治的擴張。

那麼在香港逐漸收緊的法律體系中,是否仍有抵抗的可能性?黎恩灝表示,他參考許多國家的民主抗爭經驗,無論是台灣的美麗島事件,或是南非曼德拉的政治審訊,發現雖然司法審判結果皆服從於政權,抗爭者在單一案例中多半被判處死刑或終身監禁,但最後的民主轉型都在審判後的20到30年出現。黎恩灝認為,以前的政治審訊其實給予了後來者鼓舞,因此在香港或中國的案例裡,儘管現狀糟糕,但他仍相信這些抗爭的影響會在未來出現。

同時,黎恩灝也指出律師在目前香港的司法體系中尤為重要,例如23條雖限制被捕人士會見特定律師,卻也反映出當局認知到案件中律師的重要性才予以限制,因為律師的作用在於維護當事人權利,律師可要求控告方給予更多資訊。而當律師在法庭中提出抗辯時,法官仍需給出理由說明為何不接受抗辯,並提出定罪的理由,這個過程能為後人留下明確的案件紀錄,也能讓公眾、媒體,乃至於國際社會知道香港法官如何判案。

這篇文章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64集|香港基本法23條通過!還能在夾縫中抵抗?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花蓮消防局工時違法,基層救災做功德?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5 - 16:12

文/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

113年4月3日發生震央位於花蓮縣之地震災害,造成嚴重傷亡,至今仍有基層消防員停休投入救災工作,然而本會接獲基層消防員反映,花蓮縣消防局多項工時制度違法,造成基層消防員權益受損。

工時三大違法:加班計算有誤、基層自假訓練、停休時數遭打折

112年全台輪班制公務員工時新制上路,其中消防人員加班時數計算應依「超勤加班時數 = 總服勤時數 -(一般公務員當月應服勤時數-請假時數)」方式計算,花蓮縣消防局遲至今年2月才提出勤休新制,卻又未依法計算,僅以每天8小時計算加班時數,以花蓮現行勤休狀況,造成2月份損失52小時的加班時數、3月份損失12小時的加班時數,甚至要求基層以自假方式參與訓練,本會早於3月18日發函請消防局,至今卻仍未改善,亦未收到消防局任何回復。

4月3日地震災害發生後,許多基層消防員停休返隊投入救災工作,然而消防局卻表示停休一日(24小時)僅以12小時計算加班時數,嚴重影響停休隊員權益,本會要強調,發生地震投入救災工作本為消防隊員之職責,但是不應以違法工時制度剝削基層權益,本會呼籲消防局應盡速改善工時違法情況,依相關法規計算超勤時數、訓練以公假辦理並將停休時數核實計算超勤時數,以保障基層消防員權益!

這篇文章 【聲明】花蓮消防局工時違法,基層救災做功德?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 國立臺北大學宿舍強制搬遷 校長歧視發言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5 - 16:09

文/社團法人臺灣學生聯合會

國立臺北大學近日發生校長濫權、打壓學生意見等駭人聽聞的事件,放任學權被受侵害,罔顧學生大聲疾呼之訴求。

更甚者,會議過程中,身為主席的校長竟帶頭違反議事中立原則,公然斥責學生無禮,指示行政決策不需與學生討論,甚至發表歧視學生之言論,踐踏學生對於學校的信任。

毫無預警強制搬遷,蠻橫碾壓強硬通過

北大於去年 10 月「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剛通過 6000 萬的整修預算,預計裝修男一、女一舍。然而上週無預警通知兩棟宿舍的學生搬離到另一個「合江宿舍」;除了合江宿舍有年久失修的問題,另外 6000 萬預算的基金去向不明,過程中完全沒有邀請學生代表討論,都屬於校方的行政瑕疵。

針對搬遷一事,北大台北校區學生代表於本週「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上提出學生訴求,包含暫緩宿舍搬遷、校方與學生代表充分溝通、校方清楚說明預算流向,同時建議校方與學生召開公聽會,多方蒐集學生意見再進行評估。

然而會議中途,主席李承嘉校長不斷講出駭人聽聞的發言,包含「行政事務不用找學生討論」、「宿舍不是學校必須給同學的」,除了明顯違反會議主席議事中立原則,也不斷試圖強行通過宿舍搬遷。

臺學聯認為,學生與學校在宿舍租賃上雖互為契約關係人,但宿舍存在之目的並不只是「房屋」,而是教育本身的影響及結果。因此,宿舍應該發揮兩個主要的功能,其一是提供學生滿意的居住空間;其次是幫助學生學習、成長。

李承嘉校長的所言,顯示北大校方將提供宿舍當作對學生的恩賜;甚至揚言「進修部繳的錢比較少,我們還是給宿舍」,將進修部視為二等學生。如此傲慢、歧視學生的發言,是否即為國立臺北大學對待學生的態度?

退萬步言,搬遷宿舍涉及住宿學生的權利,如此重大的決議,學生竟是最後被告知,並認為不需要和學生討論。上述事件都一再指出,國立臺北大學僅將學生視為被支配的客體,否認該身份作為校園組成的一部分,否決其對於校務提出意見的權利。

臺北大學男一女一舍。圖片來源:北大臺北校區學生

臺北大學合江宿舍。圖片來源:北大臺北校區學生

禁言學生代表,那不是你的麥克風

學生代表在遵守會議規範的情況下,舉手經過主席同意後發言,提醒主席應該要遵守議事中立,沒想到主席不但以「沒禮貌」回應學生代表,一旁坐在旁邊的校友總會理事長竟批評「我們今天不是為你一個人來開會的」,學生質疑「我今天身為學生代表,會議裡有問題當然要提出來」。

接著,理事長竟直接伸手關掉學生代表的麥克風,讓學生代表傻眼問「你怎麼可以關掉我的麥克風?」誇張的是,會議主席李承嘉校長卻直接回「那不是你的麥克風,那是學校的麥克風」。

臺學聯強力譴責,國立臺北大學校方不容學生置喙校務,忽視學生作為會議代表的主體性,且藐視議事規範、無視議場秩序,讓議場淪為校方官官相護的作秀場所,視學生代表為校方決議的橡皮圖章。如此蠻橫的所作所為,步步踐踏學生權利!

呼籲各界關注北大現況,《大學法》亦應儘速啟動修法

臺學聯反對李校長「行政事務不用找學生討論」的觀點。事實上,行政會議中討論之議案,多數與學生有直接關聯,是共同形塑校務方針的一部份。時至今日,作為校園內的絕對多數,受影響最深的族群,大學校長與部份會議代表仍將學生參與校務、會議發言作為施捨,而不是權利!

另一方面,根據《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規定,委員組成經由校長遴選,提送校務會議同意後聘任。然而,在攸關學校發展的委員會,卻無保障身為校園主體的學生代表席次,反而可能出現校友總會理事長等與校園連結程度較低的委員。

不幸的是,回頭檢視校務會議的組成,現行《大學法》規定校務會議教師代表人數不得低於二分之一,但並未排除兼任學術與行政主管擔任教師代表,造成行政主管「混充」教師代表之情形屢見不鮮。一級行政主管的派任權,高程度掌握於校長,使得「教授治校」變為校長專政;相較之下,學生代表十分之一的比例,難以撼動校方強硬推行的任何政策,實質上仍將學生排除於校園治理結構之外,讓「師生共治」成為遙不可及的理想。

當學生代表少少的席次,演變成學校演出虛假民主的道具,校級會議淪為校長專權的一言堂,學生自身權益被受侵害仍被強迫噤聲,我們如何期待大學能肩負起推進社會進步的重任?

臺學聯呼籲,應儘速啟動修正《大學法》終結高教亂象,讓大學各級會議擴大學生參與。校園內所有事情都與學生相關,不應侷限「學業、生活及訂定獎懲有關規章之會議」;在修法上,應該反面列出得不置學生代表的會議,如此才能夠進一步保障學生參與會議的權利。同時臺學聯主張將一級主管於校務會議之出席改為列席。應修正明定校務會議非兼任行政職之教師代表佔至少二分之一,使其權責相符,還給校園正常的民主治理模式。

最後,再次檢視北大校方荒誕不經的行徑,臺學聯也沉痛呼籲,立法委員與各界人士關注國立臺北大學的現況,並期望校方能正視學生的訴求,此外,李承嘉校長應對於自身發表歧視言論向學生致歉。學生作為校園的絕對多數,絕非被支配的客體,而民主的校園更不該專權。懇請社會正視、嚴厲遏止國立臺北大學如此粗暴蠻橫的言論作為。

臺北大學臺北校區宿舍。圖片來源:北大臺北校區學生

這篇文章 【新聞稿】 國立臺北大學宿舍強制搬遷 校長歧視發言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搶救東台灣!大漢教職員反突襲停辦!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3 - 18:45

文/高教工會大漢分部

原標題:搶救東台灣!大漢教職員反突襲停辦! 要求無心辦學董事會辭職解散!保留東台灣技專教育機會!

花蓮今晨傳出嚴重地震,位於花蓮縣新城鄉的大漢技術學院教職員立即投入關懷學生與花蓮災情,然因日前董事會私自突襲放話停辦的風波,也推派代表北上與教育工會團體聯合召開記者會,嚴正反對大漢不顧師生突襲停辦,要求無心辦學董事會應辭職解散,保留東台灣技專教育機會!教育團體齊聲表達:花蓮不幸發生天災,不該再有人禍!大漢校方應優先關懷師生及災情,立刻終止私自停招停辦案,學校經營有困難也應先設期改善、尋求整併可能,維護永續經營可能。

高教工會大漢分部召集人陳建宏副教授在記者會上指出:「大漢技術學院是花蓮縣碩果僅存的技專校院,大漢董事會若自認無法繼續辦學,就應廣徵辦學有方之機構承接學校,而絕非為圖謀改辦利益而私自停辦。長年來大漢提供花蓮地區學子技專進修機會,學校是屬於花蓮人的,非私人機構之資產,花蓮人要求大漢董事會自行解散,無條件釋出經營權。基於大漢技術學院目前學生數500多人未達經濟規模,教育部真正該做的是主動促成鄰近學校公私併或私私併,花蓮縣政府應關心並主動推動併校,保存在地教育資源。」

大漢技術學院王世忠助理教授則強調:「今日花蓮才傳出嚴重地震,辦學者該優先關注師生狀況及花蓮災情,而非再推動惡性停辦。何況,大漢技術學院為縣境內唯一含有工業類、商業類和觀光休閒類系科之高等教育進修部學制學校,董事會擅自放話停辦顯然未善盡社會責任,使民眾無書可讀,嚴重侵害就學權益,已不適任。基於教育機會均等之憲法精神,呼籲各界一同監督並阻止教育部放任大漢董事會將學校惡性倒閉。」

大漢教職員指出,學校董事會計畫停招停辦一事,毫無誠意與校內師生溝通。2月份的校務會議上,2點30分開會,校方只用3分鐘宣稱學校將停招停辦,師生毫無討論,2點50分校方就已對各大媒體發佈大漢將停辦的新聞稿。顯見大漢董事會早已預謀突襲停辦,手段粗暴惡劣。如今傳出大漢師生反彈,學校再一一約談師生「事後溝通」,甚至針對異議學生施壓,或拿法定慰助與助學義務來利誘師生,已使全校教職員生不再信任此一董事會,非不得已要對其採取抵制手段,不會再配合讓校方補足程序。

記者會上除大漢教職員代表出席發言外,高教工會代表黃惠芝及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代表何俊彥也出席公開聲援大漢教職員生。

高教工會代表強調,根據大漢技術學院最新的會計師查核報告,大漢學校淨資產至今仍有10億之多,這都是大漢教職員生、政府補助和人民捐贈長年努力所累積的「高教公產」,絕不容許大漢董事會視為私產,為謀取改辦其他事業利益「發退場財」,而私自停招停辦、侵害師生權益!教育部應立刻介入,並且以大漢董事會觸犯私立學校法第72條第2項第2款規定:「未報經核准,擅自停辦所設私立學校或停止招生」為由,依法解除職務,重新組織董事會,並為其規劃與公校整併、再造花蓮技專的可能。

教育團體分析:《私校退場條例》已於2022年上路,其中連對財務不佳的專案輔導學校都還給予2年改善期,無法改善才會先停招再停辦以保障師生,總共期間達3年,而且過程要全面重組董事會納入教職員生,最後校產歸公處理。大漢迄今財務穩健,也不在專輔學校名單中,校方豈可低於法律標準,無視師生權益1年內「主動把學校辦倒」,董事會也不必重組,規避《私校退場條例》管制!?此種無心辦學的董事會應立即辭職或受教育部命令解除職務,重新組織包含教職員生的董事會,以保留東台灣技專教育機會!否則,未來各個私校董事會恐將「有樣學樣」,在預期要被列入專案輔導前,就主動突襲發佈新聞稿要停招停辦,惡性把師生清空,來規避《私校退場條例》管制?這樣高等教育的災難必將越演越烈!各個私校師生被迫走上街頭的苦情,也不會因退場條例立法而改善。

基於目前已有過半大漢教師加入高教工會並組織分部,高教工會將代表大漢教師向大漢校方提出團體協約協商要求,拒絕學校再私自約談教職員「假冒溝通」,或在校務會議及董事會私自闖關停辦計畫。在大漢拒絕與工會協商、雙方沒能達成保留東台灣技專教育方式的共識前,大漢教職員與教育工會團體將號召各界團結努力,抵制不適任的大漢董事會到底!

這篇文章 【新聞稿】搶救東台灣!大漢教職員反突襲停辦!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新政府新挑戰,補居托中心三缺,救保母人數與薪資雙低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3 - 18:32

文/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

原標題:新政府新挑戰,補居托中心三缺,救保母人數與薪資雙低 居家托育服務的質與量亟待升級

近期的剴剴案件,讓社會瀰漫悲慟、不捨與憤怒,也激起一波對現行制度的檢討,然而,檢討多半聚焦於收出養服務、安置兒少服務,忽略了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後簡稱居托中心)、居家保母也是此次事件中重要的單位與角色,而台灣整體居家托育服務制度也存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亟需改革,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居托中心之間缺乏整合,各行其是;居托中心訪視輔導專業不受重視;保母人力萎縮迎來的品質危機。此次事件提醒我們應仔細檢視制度中的缺漏,切勿漠視任何一項待解決的問題,進而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別再犧牲任何一位孩子。

據2023年底統計,全台灣共計27,281名保母,照顧43,701位孩子,由各縣市各區域共計71處居托中心提供保母的訪視輔導、家長的媒合諮詢等服務。但,托育服務的品質跟量能都亟需再升級。現況是,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管理有三缺,「缺角色定位、缺訪視指標、缺與地方政府合作與中央政府支持」,難以發揮居托中心輔導支持保母托育,進而保障托育安全與品質的功能。再者,保母有雙低,「服務量能低、薪水低」,家長往往嘆,光要找到保母就不容易,根本沒得選,導致先求有就好,無法有效淘汰品質堪憂的保母。對此,托盟呼籲衛生福利部:

一、 應重新定位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功能與角色,讓居托中心回歸訪視輔導專業。
二、 應邀集有實務經驗的居托中心督導參與研議建置訪視指引與指標,並進行全國訪員培訓課程,拉齊各居托中心的訪視標準,做到精準訪視。
三、 應以實際、持續、有效的作為,建立地方社會局處與居托中心的密切合作,共同成為「托育安全守門員」:居托中心訪員提出訪視評估報告,地方政府應依據居托中心實務判斷,即予保母相應的處置,切實改善有風險的照顧行為與環境,預防危機發生。
四、 應翻倍加碼保母獎助金,替保母加薪,並廣為招募優良人材加入保母行列,達到良幣驅逐劣幣的功能。
五、 依據當今居家托育制度四項困境的前述解方,修改現行「直轄縣市政府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執行業務處理原則」,讓居托中心回歸訪視輔導專業、讓訪員有工具、有培訓,得以做到精準訪視,並由中央主管機關持續維繫地方社會局處與居托中心的密切合作,確保地方主管機關與全國各地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密切合作。再者,為補救保母人數與薪資雙低,政府應替保母加薪,提高保母勞動條件,並廣為招募保母人才,充足保母托育量能,讓家長順利找到好保母,進而安心就業。

托盟相信,前述舉措能夠為我國居家托育制度重新定錨,有效解決亂象,並建立可長可久的美好制度。托盟根據夥伴團體長達四分之一個世紀的保母托育管理研發所得及實務經驗,為政府和社會獻上今天的建言,盼望能讓台灣居家托育從惡性循環轉化為良性循環,並以此舉疼惜剴剴,不讓他白白犧牲。

一、衛生福利部應明訂居托中心的功能與角色,讓居托中心回歸訪視輔導專業

全台71處居托中心,除了連江縣以外,都是由各縣市社會局處委託民間團體辦理。中央雖訂有「直轄市縣市政府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執行業務處理原則」卻未明訂居托中心「應」辦理事項,而是臚列「得」辦理事項,以至於各縣市居托中心的業務莫衷一是。根據衛福部社家署109 年度委託研究計畫「托育公共及準公共化政策效益評估」彙整焦點座談與會者的分享:

政府機關外包居家托育服務給民間機構,而間接將許多業務量轉嫁到居托中心上,包含育兒指導、月嫂、臨托服務,然而提供的經費不足甚或需要自籌,居家托育中心營運艱辛且工作量,每年日益增加,間接影響居家托育中心輔導保母托育品質的量能。

然而,訪員的專業與工作重點應該是「訪視輔導」,孩子送托保母,家長往往擔心孩子在保母家的狀況。居托中心訪視員,依法定期、不定期針對托育人員進行家庭訪視,實地走訪保母家,確認幼兒照顧情形、幼兒發展狀況、保母的照顧流程與安排、居家環境安全等等,作為家長的另外一雙眼睛,在保母與家長的直線關係中,撐出三方互助的合作網絡,共同關心幼兒。

現行保母與訪視員的配比為,一位訪員負責輔導管理60位保母,若保母平均收托2位幼兒,訪員就要服務120個家庭。每年例行訪視兩次,若保母收托全日托、夜托、聯合收托,則要一年四訪。居托中心除了透過訪視輔導,還需透過在職訓練、協力圈、社區宣導等方法掌握保母狀況,進而與保母建立信任關係,以利後續的就業支持與輔導。

這一套居家保母的管理制度始於2008年內政部兒童局公布的「保母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實施計畫」(下稱保母托育計畫),該計畫授權各地方政府委辦成立「保母系統」,提供保母免費的專業訓練、媒合轉介、在職訓練,其中一項重要的服務正是訪視督導。該計畫要求保母通過保母技術士證,鼓勵社區保母加入系統接受管理,家長也能安心送托給有系統督導的保母。

但,2012年上路的「爺奶保母(親屬保母)津貼」制度,誘使人數眾多的爺奶灌爆保母系統,擊潰原本嚴謹的管理體系。

再者,2014年修法,「保母登記制」上路,規定保母(放寬包含僅接受保母訓練課程者)取得登記證即可合法收托,相關規範並未納入居托中心的功能與角色,使居托中心隱形化,大幅度降低其輔導管理的作用。

綜上述,現行各家居托中心因為縣市委託契約內容不同,而有其他無關乎保母托育的業務,須聽命於縣市政府辦理。最後,居托中心持續背負大量的文書作業、紙本收件工作(托育補助申請、收托異動通報)、與行政上的通知(提醒保母上在職課程、做體檢、回報兒童發展檢核),這一切都壓縮訪員支持、陪伴、輔導保母的時間與精力。此外,「保母登記制」下,居托中心妾身未明,其輔導管理淪為耗費心力的空忙,倍增訪員和督導的疲勞與挫折。

對此,托盟呼籲,衛生福利部應清楚定位居家托育服中心的功能與角色,地方政府也應重新審視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業務範圍,讓居托中心回歸訪視輔導專業。

二、衛生福利部應邀集有實務經驗的居托中心督導參與研議建置訪視指引與指標,並進行全國訪員培訓課程,拉齊各居托中心的訪視標準,做到精準訪視

因為居托中心的訪視管理功能被輕視,以至於制度走到今天已邁入第16年,衛福部社家署遲遲未訂定訪視輔導的指引與指標,唯於2019年出版「居家托育服務中心訪視輔導工作指引」手冊,訪視重點僅點到為止、簡單帶過,任由各縣市、各處居托中心自行發展,甚至高度仰賴各別督導與訪員的經驗累積。沒有標準化、一致性的訪視指引與指標,以至於訪員訪視時,不僅無法有效察覺保母托育行為中隱含的危機並降低風險,更是虛耗訪視人員的心力。以下比較社家署的訪視指引,以及彭婉如基金會內部發展出更具體、細緻的訪視輔導指標:

(一)社家署2019年「居家托育服務中心訪視輔導工作指引」:

指引手冊只列出「訪視項目」,包括:托育狀況、托育環境、收托兒童發展情況等,但未論及該項目可觀察的「面向」,難以引導訪員面對無數樣態的托育情境,更遑論,精準察覺可能造成托育危機的蛛絲馬跡。

然而,這本手冊也成為居托中心訪員每年18個小時在職訓練的內容,極為簡略、與第一線實務脫節、更沒有具體操作指引的訪視指標,恐怕也是讓在職訓練課程淪為形式,再度虛耗訪視人員的心力。

(二)彭婉如基金會自行發展「居家托育訪視輔導紀錄表」,詳列訪視指標與觀察面向:

彭婉如基金會承接全台七處居托中心,擁有輔導管理保母二十餘年的經驗,參考美國Family Day Care Rating Scale(家庭托育評量表)及實務工作經驗擬定「居家托育訪視輔導紀錄表」(詳見附件一),已成為基金會內部訪視的主要工具。

以「收托兒童照顧與發展情形」的「訪視項目」來說,就分為六個觀察「面向」,包括:托兒生活成長紀錄方式、健康與精神狀況身體外觀、睡眠安全確認、發展檢核、幼兒飲食、與托育人員互動,各面向之下還有各自的觀察重點。以睡眠安全確認為例,訪員訪視時應了解,孩子睡多久?睡在哪個空間?睡在甚麼樣的設備?睡姿為何?

上述的觀察重點在於,訪員必須確認,睡眠時間的長短是否應對嬰幼兒發展階段所需;睡眠的空間與設備是否確保通風;是否睡在平穩、無多餘枕頭被單的嬰兒床,避免幼兒有翻覆窒息的風險;睡姿是否採仰躺,避免容易導致嬰兒猝死症的趴睡睡姿等等。

總體而言,沒有設計妥適、全國一致、標準化的訪視指引與指標,只會讓中心訪員一再進行無效的訪視。沒有正確指引與指標下的訪視,效果不佳,主管機關於是主張增加訪視次數。我們必須嚴正指出,方法不對,增加訪視次數也只是增加無謂的工作量,如此落入惡性循環,反而使居托中心更加耗弱,卻無從拉齊、提升訪視的品質,達到精準訪視、確保幼兒獲得適切照顧、保母獲得適切輔導與支持的目標。

我們確知,在訪視督導制度實施16年後的今天,各縣市居托中心累積了豐厚的訪視輔導實務經驗,培養出許多優秀的督導和訪視員。在保母托育面臨社會信任危機的今天,正是這些督導和訪視員可以貢獻所能的時機。

對此,托盟呼籲衛福部社家署應邀集有實務經驗的居托中心督導參與研議訪視指引與指標,並進行全國訪員的培訓。為了確保托育安全,居托中心需要做到精準訪視,切勿增加無效的訪視次數進一步空耗居托中心有限的能量。

三、衛生福利部應以實際、持續、有效的作為,建立地方社會局處與居托中心的密切合作,共同成為「托育安全守門員」,居托中心訪員提出訪視評估報告,地方政府應依據居托中心實務判斷,即予保母相應的處置,切實改善有風險的照顧行為與環境,預防危機發生。

2014年上路的保母登記制有兩項嚴重的缺失。其一,保母資格過於寬鬆,甚至納入只經過126小時保母訓練課程結業者,良莠不齊,管理不易。其二,居托中心的業務及功能,未訂定任何明文規定,甚至連明文的說明也沒有,更欠缺中央主管機關負責任、有效的中介,導致居托中心成為保母和地方主管機關之間的隱形人,妾身未明,訪視督導淪為空耗。

2018 年訂定「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未滿二歲兒童托育公共化及準公共服務作業要點」(下稱準公共托育作業要點),雖於第八點規定「直轄市、縣(市)政府應即終止契約」之各項情事,但在居托中心被隱形化的情況下,欠缺嬰幼兒照顧專業的地方主管機關難以執行此規定。

2019年,衛福部出版「居家托育服務中心訪視輔導工作指引」手冊,僅將訪視重點點到為止、簡單帶過,任由各縣市主管機關自行其是或不作為,以致不僅無法有效察覺保母托育行為中隱含的危機並降低風險,更虛耗訪視人員的心力和士氣,並進而產生弱化居托中心能力的作用。

剴剴案件,以及許多居家托育事故,就是在上述政策設計及政府施政的重重漏洞中發生的。

反觀,2008年上路的保母托育計畫,卻能有效終止前此頻仍發生的保母托育事故,重建民眾的信任,提升保母社會形象,這是如何辦到的?關鍵就在環環相扣的有效作為!

2008年居家托育計畫上路時,同步訂定了「居家托育管理實施原則」,明訂:

  • 經督導評估列為危機性訪視個案,訪視員配合督導人員進行密集性訪視及後續相關處理事宜。
  • 如發現有幼兒照顧不周或不利情境,應立即輔導,並加強訪視,如未改善則評估保母人員退出系統事宜。
  • 應持續追蹤注意前次訪視所發現之問題是否已獲改善。

以上規定賦予督導和訪視員執行「立即輔導,並加強訪視,如未改善則評估保母人員退出系統事宜」的權限,使訪視輔導發揮實質的作用,不僅讓保母願意改善缺失,更能請走不適任的保母。這些作為,使前此屢見不鮮的保母托育事故大為降低,不像現行制度一貫拖延處理,甚至往往不了了之。

承襲過去制度上的種種錯誤,以至於現行訪員在訪視時,若察覺保母有不適切的照顧行為,例如讓幼兒趴睡、睡在不安全的設備(搖床、安撫椅、推車),或是提供不理想的托育環境,例如環境髒亂、悶熱不通風、充斥菸味、滿地玩具⋯⋯ 這時,居托中心欠缺憑藉請保母改善,只能窮緊張,保母也往往因為沒有意識到危險而不願改善。舉例說明如下:

  • 保母讓一歲以下嬰兒趴睡,說明家長也同意。居托中心依衛福部國健署「五招安心睡」原則「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不鬆軟」,多次輔導保母,嬰兒的正確姿勢應為仰睡,但保母仍屢勸不聽。
  • 保母讓托兒午睡在斜躺搖籃裡。居托中心依據標準檢驗局於111年即發新聞稿向保母提醒,斜躺搖籃商品並不適合提供嬰兒睡眠使用,並建議保母讓幼兒睡在堅固、平坦的嬰兒床上,以免增加窒息或跌落之風險。但保母認為過去都是這樣照顧,也沒出事,而不願改善。

上述情況,居托中心在保母屢勸不聽後回報給社會局處,期待後者強制要求保母改善。但實際上得到的回應往往是:那就請居托中心再加強訪視。

困境在於,居托中心訪員擁有實務經驗與幼兒保育專業,有能力察覺不適切的照顧情境、排除托育風險,進而達到托育零事故。而社會局處擁有公權力,卻往往不具備嬰幼兒照顧專業,加上忌諱外力介入,而輕忽防患未然的重要性。

上述處境,讓居托中心人員處於空耗狀態,無法善盡守門人的角色,這說明為何會「漏接球」發生托育事故。

托盟強烈主張,衛生福利部應拿出實際、持續且有效的作為,建立地方社會局處與居托中心的密切合作,並使欠缺嬰幼兒照顧專業的地方主管機關尊重居托中心的專業,對於居托中心的請求,給予立即且充分的處理,共同把關居家托育安全 

四、保母人力荒使家長在有限的選擇下,只能將就著送托。為解決此項困境,衛生福利部應替保母加薪,吸引更多專業人才投入,達到良幣驅逐劣幣的功能

台灣整體保母的人力如同台灣的人口危機,面臨高齡化,五十歲以上保母佔六成,可預見未來五到十年間,保母人數將攔腰折半。再加上,五十歲以上保母開始照顧孫子女,佔去收托名額,且嬰幼兒照顧是高度勞心勞力的工作,高齡保母佔往往因為體力受限,自行降載收托量能。但,家長的送托需求不斷攀升,往往抱怨「很難找到保母」,「更難找到好保母」。

保母整體年齡偏高,此乃肇因於,第一,2014年登記制法規,大幅限縮有六歲以下子女之女性的收托名額,導致保母的主要來源——子女年幼、愛小孩、有生計需求的女性——就業無門,已擔任保母者也被迫停止收托。托盟多年來一再呼籲改變此剝奪女性就業權、經濟權的違憲規定,遲至去年二月甫通過有限度放寬此項規定。

此項改變,發揮一項正向的效應:年輕力壯的保母們,受惠於限制放寬,紛紛增加收托人數,這對殷切需要保母托育的家長們是一大助益。

但令我們失望的是,並沒有因此吸引新血加入保母行列。我們進一步發現,年輕人不願意當保母的原因為,保母的薪水「勉強可餬口,但難以養家」。

用「各縣市居家托育服務收費基準」及「司法院必要生活費用」計算,「保母全職工作收入」(將保母收托2名幼兒視為全職工作)是否可以涵蓋「保母扶養1名子女的必要生活費用」(保母若為雙薪2胎家庭,其與配偶,各自需扶養1名幼兒)。

托盟計算,全台保母的全職薪水中位數僅31,200元。其中,只有新竹市、金門縣、連江縣,保母的全職薪水(收托兩名幼兒)足以養家(扶養一名子女),其他縣市保母的全職收入皆不足以養家育兒,尤其,彰化縣(76%)、桃園市(78%)、台中市(78%)、台北市(79%)、苗栗縣(79%)等五縣市的部分區域,落差最為嚴重。再加上,保母「自營作業者」的勞動形式,收入還需支應執業工作所需的成本,導致實際收入會再更低。

不只台灣,多數歐洲國家也面臨幼兒照顧與教育領域人員嚴重短缺,歐盟2023年提出明確指引,應透過改善工作條件,提高薪資福利,招募更多人才。對此,托盟呼籲,政府應翻倍加碼現行的保母就業獎助金,並依收托兒童人數等比例加碼,實質幫保母加薪,讓托育工作成為一份薪水適足,有吸引力的好工作,有足夠的托育服務量能,也才能讓家長有所選擇。

在剴剴事件之後,托盟再次呼籲,政府必須承擔起提升居家保母服務量能與品質的責任,尤其是中央政府不得卸責,應扮演領導、統籌、規劃的要角,為補齊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管理「缺角色定位、缺訪視指標、缺與地方政府合作與中央政府支持」的三缺,與拉抬保母「服務量能低、薪水低」的雙低困境。中央應依據本建言的各項建議,修改現行「直轄縣市政府居家托育服中心執行業務處理原則」,重新定位居托中心的功能與角色、訂定居托中心訪視指引與指標、建立地方政府與居托中心的合作、提升居家保母的勞動條件並擴大招募保母人才,最終才能讓孩子受到好的照顧,讓家長安心就業,也讓保母成為一份薪水適足的好工作。

—-
會後新聞稿: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說明全台灣有27,281名保母,照顧43,701位孩子,由各縣市各區域共計71處居托中心提供保母的訪視輔導、家長媒合諮詢服務。而跨國研究顯示,工時長職場僵化的台灣社會,保母托育是支持父母雙薪就業「頭過身就過」的關鍵政策。但,托育服務的品質跟量能都亟需再升級。

他提出五項訴求呼籲衛生福利部:第一,應重新定位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功能與角色,讓居托中心回歸訪視輔導專業,一直走歪,不會有好的成果。第二、應邀集有實務經驗的居托中心督導參與研議建置訪視指引與指標,並進行全國訪員培訓課程,拉齊各居托中心的訪視標準,做到精準訪視,讓全國各地中心訪視輔導都能夠到位。

第三、應以實際、持續、有效的作為,建立地方社會局處與居托中心的密切合作,共同成為「托育安全守門員」,居托中心訪員提出訪視評估報告,地方政府應依據居托中心實務判斷,即予保母相應的處置,切實改善有風險的照顧行為與環境,預防危機發生。第四、應翻倍加碼保母獎助金,替保母加薪,並廣為招募優良人才加入保母行列,不只保母,訪員的薪資也該被提升。最後,他強調,衛福部應依據前述四項解方修改現行「直轄縣市政府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執行業務處理原則」,這些作法能夠為居家托育制度重新定錨,有效解決亂象,建立可長可久的美好制度,盼望能讓台灣居家托育從惡性循環轉化為良性循環,疼惜剴剴別讓他白白犧牲。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說明台灣居家保母管理制度始於2008年「保母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實施計畫」計畫授權各地方政府委辦相關單位成立「保母系統」,就像現在的居托中心,當時還同步訂定「居家托育管理實施原則」,賦予督導和訪視員權限,訪視發現問題後,立即輔導保母改善,如未改善,得請保母退出系統,這套制度起初運作良好,但走到今天「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及「訪視輔導的功能」逐漸被弱化。他呼籲中央政府應負起責任,讓居托中心回歸訪視輔導專業、並彙整16年來第一線督導訪員累積的經驗,製作成訪視指標與指引,讓全國訪員都能做到精準訪視。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居家托育部組長李庭欣以防毒軟體形容居家保母管理制度,訪員發現病毒並排除病毒,保障家長跟孩子的托育安全。但現況是,訪員無法有效訪視,因為「居托中心定位不明」,各縣市政府容易塞工作給中心,例如請中心協調保母與家長的履約賠償事宜,錯置專業、壓縮訪視時間。再來,訪員「缺乏訪視工具」,中央僅提供6大項訪視觀察指標,難以有效察覺危險,他以婉如基金會為例,基金會透過多年經驗,建置7大觀察面向、25點觀察指標作為工具,盡可能不遺漏重要的觀察面向。「發現問題後,成功輔導改善很重要」但中央未提供支持,導致有訪視專業的居托中心無法和有公權力的地方政府合力排除風險。他呼籲,中央應掌握、支持中心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才不會讓制度落實到各縣市各行其是、多頭馬車的混亂局面。

台灣勞工陣線副秘書長楊書瑋提及保母托育政策是勞動與托育政策的最後一哩路,照顧應該公共化而非自由市場買賣,公共化則需要國家確保品質,量能也需關照。但現況是,保母人力荒,導致家長先求有,再求好,部分縣市保母薪資更低於基本工資,導致年輕人不願意投入,新血進不來。他呼籲國家角色應積極介入,創造托育工作機會,也要確保勞動有品質、有尊嚴,建立完善的保母制度才能讓幼兒、保母、家長、國家四贏。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郭明旭點出居家保母跟訪員的工作困境,保母工作相對封閉,情緒波動往往被忽略,應建置喘息機制,尤其針對全日托型態。為有效察覺保母情緒且獲得紓解,政府應挹注資源讓協力圈發揮名符其實的協力作用,這比仰賴訪員訪視更有效果。再來,居托中心訪員薪資低、工作量大、流動率也大,導致訪員沒時間與保母建立信任、合作關係,引發一連串惡性循環。他強調托育制度應回到對居家保母跟訪員的支持,建立彼此互助支持的能量。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以家長身分分享,當初找保母時透過居托中心跟商業網站,中心介紹的保母雖然不在住家附近,但實際拜訪後非常符合需求。雖然沒見過訪員,但感受到保母跟訪員很熟悉,例如,保母分享訪員到家幫孩子做發展檢核,顯示小孩交給保母照顧,而保母也有受到支持,而感到非常安心。他認為保母托育管理制度發展多年、潛力無窮,中央政府應正視自己統籌、帶領的角色,提升訪員薪資、調整工作量,訪員的訪視專業更值得投入大量資源建置訪視指標與指引,讓托育制度發展更好,希望這些正向經驗可以發生在全台灣的家長身上。

這篇文章 【新聞稿】新政府新挑戰,補居托中心三缺,救保母人數與薪資雙低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台南分會】行政專職秘書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April 3 - 11:59

壹、需求及條件

1. 認同荒野保護協會理念。
2. 有行政管理能力,熟悉熟悉使用Word、Excel、PPT等軟體及Google雲端工具。
3. 有時間管理、獨立作業能力,具備責任感、積極、有耐心。
4. 具備活動企劃與團隊經營能力,擅長溝通協調。
5. 可配合公務出差,願意於野外工作。

貳、工作內容

1. 處理分會行政業務(會員服務、總務、財務、庶務)。
2. 分會社群媒體經營管理。
3. 協助分會志工群組發展,如環境教育推廣、培訓課程等事務。
4. 規劃、執行環境教育、倡議活動及棲地守護行動之專案計畫。
5. 溝通及執行總會交辦業務。
6. 配合參與環境議題工作,如案件追蹤、踏查、出席相關會議、內部及外部團體之協力合作。
7. 臨時交辦任務。

參、待遇與福利:

1. 上班時間:10:30~19:30,另視業務需求挪移晚班。
2. 上班地點:荒野台南分會辦公室(永康區中華路58巷56-1號)
3. 採雙週變形工時,若有活動於週六日上班,需另擇週間補休。
4. 薪資:面議,月薪$32,000~$34,000元。
5. 經主管同意,得免費參與本會培訓課程。

履歷說明:

請備齊履歷與自傳,寄至以下信箱:HR@wilderness.tw
主旨請註明:【姓名】應徵【荒野台南分會專職】

履歷建議:

請說明「可開始上班時間」、「最高學歷」、「工作經歷」(含工作期間、工作單位、職稱、職務內容)、「電腦技能」、「非營利組織經驗」、「執行專案成果或相關作品」、「希望待遇」等,我們將於書面文件篩選後,通知面試。

聯絡資訊:

台南分會 staffs-tn@wilderness.tw
電話:(06)2607259 荒野台南分會 吳小姐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不含國定假日11:00~19:00

【新聞稿】能源三法缺一法,《能管法》修起來!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2 - 16:45

文/洪申翰委員辦公室

近期台灣正值電價調整之際,提升能源效率已成為非常急迫且重要的課題。今(2)日立委洪申翰邀集產業界、民間團體、專家學者召開記者會,一同呼籲經濟部與行政院儘速提出《能源管理法》(以下簡稱《能管法》)修法草案,藉以強化我國能源使用效率,並重申「節能」為淨零轉型的「無悔政策」。

立法委員洪申翰表示,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能源價格大漲,世界各國更重視能源使用效率。去年底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更通過「2030年前,能源效率翻倍」決議。賴清德競選總統時,也將「深度節能」列為重要政見。近期台灣進行電價調漲,更應該藉此全面檢視與加強各種提升能源效率的措施。然而,台灣法規層面中管理能源最為重要的《能管法》,卻遲遲尚未修法。2016年民進黨執政以來,能源三法中的《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均已進行大幅修訂,唯獨《能管法》還沒有修正。

洪申翰強調,在這波全球能源局勢動盪、電價調整之際,行政部門有責任提出對應的節能政策與措施,積極協助所有能源用戶,進行最有效率且聰明的用電。也能夠向社會宣告,電價調漲不見得會成為沉重的負擔,只要能源效率做得好,電費負擔並不會增加太多,甚至可以打平、變得更少。但這些節能措施都需要法規層面的授權與支援,因此,洪申翰要求經濟部與行政院應盡速將《能管法》送進立法院,進行審議。

中華民國能源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趙宏耀指出,推動節能應從傳統的隨手關燈、汰換老舊設備等措施,逐漸進入「深水區」,即引導能源用戶朝「全方位技術改善能效」推進。例如:引入ISO50001組織管理制度、設置能源管理資訊系統(EMIS)、用能設施系統化能效提升等。此外,現行的節能補助,也建議朝專案計畫期間依據「經實質驗證產出」之系統節能績效達一定比例,再加以補助,可以強化用能設施系統化能效。趙宏耀進一步呼籲,這些改進方向,都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力參與,建議可在既有的節能績效量測與驗證工程師職能基礎下,擴大辦理其他節能相關的工程師職能訓練,納入優質的專業法人團體協助推動政策。有鑑於國際淨零減碳與節能的趨勢,能源技術服務業(ESCO)的業務機會將逐年擴大,呼籲政府研議節能政策性貸款信用保證機制,協助ESCO產業擴大經營。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認為,《能管法》是與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最為相關的能源法規。但過去幾週有關電價調漲的討論中,卻很少人提到《能管法》與能源效率的重要性。趙家緯強調,《能管法》修法需從「資訊揭露」以及「深度查核」兩面向著手。首先,現行《能管法》第八條與第九條,為臺灣能源效率規範的基石,包括「冷氣不外洩」、「節電1%」等涵蓋眾多用戶的規定均出自於此,但由於母法中未設計「資訊揭露」機制,導致目前違反相關節能規範的業者不會被揭露,難以藉由公眾監督、產業鏈客戶的壓力,來加速節能行動。而在「深度查核」面向,建議可參考歐盟於近兩年能源危機之時,加強能源查核力道,要求產業應落實一定投資回收年限內的節能措施,強制導入能源管理系統等作法。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陳詩婷發言人表示,聯盟長期舉辦能源政策評比過程中,發現各地方政府用電數據的取得與應用,是許多縣市規劃節電政策時的一大困境
,因此呼籲應建立用電資料公開的法源,才能進一步提升地方治理能力,並強化地方政府在電力需求管理上的角色。其次,認為現行法中只針對800kW的用電大戶納管範疇過於狹隘,且幾乎形同虛設,並不符合多數縣市的產業特性缺乏管制工具與輔導資源。期待透過修法協助地方政府,突破用電大戶能源管理上的限制,深化與地方政府共同協力的節電治理機制。最後建議能源署應在補助計畫更明確的引導地方政府,以科學化的用電數據分析作為節電策略擬定的基礎,並發展更多具有實證基礎的關鍵績效指標。

台灣能源技術服務產業發展協會杜威達副理事長有三點呼籲,首先,目前能管法對於契約容量大於800kW以上的用戶,僅規範每年節電1%。未來應視節電與綠電一樣重要,透過修正《能管法》對大用戶實施同等的要求,並讓大戶的責任更大。另外,《能源發展綱領》也將於2025年到期,杜威達也呼籲一併更新,讓每年的能源密集度改善目標從2%提升到4%,才能符合國際趨勢。第二,節能減碳與扶植產業不僅僅只是中央政府的工作,更需要地方共襄盛舉,編列足夠的預算,帶頭示範投入「節能績效保證合約 (ESPC)」。第三,COP28呼籲「深度節能」,因此單靠補助換設備已是過時的觀念,未來將會走入「系統節能」的時代。呼籲透過《能管法》修法,讓深度節能的時代來臨,同時帶動專業證照與量測驗證,讓深度節能得以實現。

最後,主婦聯盟基金會唐偉傑專員強調,應加強對住宅和商業部門的節能配套措施。首要任務為加速裝設智慧電錶,協助民眾有效掌握用電狀況,透過智慧化監控管理聰明節能,而目前台灣智慧電表佈建率低,今年裝設目標為300萬戶,但全台低壓用戶卻有1,400萬戶,佈建率低。舉例日本推出老人居家照護系統結合智慧電錶,於用電異常時,遠端子女會收到警示提醒,除了能有效提升老年照護也能保障生活品質。唐偉傑更呼籲此次修法應順帶推動及落實建物能效管理,尤其多年前房屋設計時的氣候條件也不若今日嚴峻,即便將一級能效的變頻冷氣到舊式房屋裡,也會因隔熱、氣密性不佳而功效打折。因此多元化推動老舊建物更新補助與推廣,與搭配建築能源效率標章推動,才能讓讓多年節能電器補助政策成效加成。

這篇文章 【新聞稿】能源三法缺一法,《能管法》修起來!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民主與人權是檢視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的基準 青年世代對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人選的公開呼籲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2 - 15:36

文/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香港邊城青年、台灣轉型正義協會

今(2日)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香港邊城青年等公民團體於立法院群賢樓前召開「民主與人權是檢視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的基準,青年世代對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人選的呼籲」記者會,並發表共同聲明,並於現場高呼「民主深化不間斷,執行長人選請慎選」之口號,呼籲即將召開的台灣民主基金會董事會,應遵循民主協商機制,遴選出堅守人權與民主精神之執行長。

今天出席團體有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香港邊城青年、台灣轉型正義協會等團體,長期關注台灣史與轉型正義的台大歷史系周婉窈教授、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潘木枝之子潘信行、政治受難者歐陽文的女兒歐陽煇美亦到場同聲呼籲。

記者會由陳文成基金會志工,也是2023年人權辦桌總召張瑀婕主持開場,提到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人選的風波四起,而台灣民主基金會新任執行長人選能否堅守民主、人權價值,使得民間團體、青年世代甚感憂心。

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前會長許冠澤代表宣讀聲明,聲明中強調,台灣民主基金會肩負以民主人權為核心價值的外交重任,新任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不該淪為政治酬庸,應具備人權與民主的相關專業。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秘書、也是2024年共生音樂節總召的廖品硯指出,一個適當民主基金會人選,我們相信,如此才對得起民主基金會承擔第一線辛勞工作的行政同仁,對得起數年來已然茁壯的公民社會。

2023人權辦桌總召張瑀婕發言表示,台灣民主基金會不分政黨與組織的支持國內與國際間的民主人權活動,使得台灣社會公民運動的多元性,成為世界各國效仿的對象,讓台灣能繼續用民主及多元性與國際接軌與交流。

香港邊城青年秘書長馮詔天表示,台灣民主基金會作為民主典範的地位以及亞洲地區整體的民主進程都具有重要意義。推動有與世界各國民主連結的單位,也是台灣的民主象徵之一。作為台灣公民社會的一份子,同時作為香港人,之所以對執行長人選的呼籲。因為這關乎民主、人權與自由價值的堅守與推動。他特別強調,即將也最有可能就任董事長、並有屬意之執行長人選的立法院長韓國瑜,曾於擔任高雄市長期間進入香港中聯辦會唔官員,使人擔心該人選是否會阻礙有關台灣、香港之民主運動發展。

年僅17歲,參加過人權之路青年體驗營之學員吳冠陞表示,作為17歲的高中生,希望在今天在這裡,能夠呈現出來的是台灣民主基金會不是特定政黨的小金庫,而是能深刻啟發青年學子在參與、認識民主上,非常重要的助力、推手。

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會長黃種賢提到,一個價值導向的非營利組織,是在資本主義營利邏輯之外的重要民主基石;正如同一個標榜台灣民主與人權發展的國家機構,應該是要以人權及民主的價值為執行長選任及補助的唯一判準。

最後,公民團體再次呼籲「民主深化不間斷,執行長人選請慎選」希望台灣民主基金會能夠慎選執行長,並期許新任執行長能積極貫徹與執行民主外交工作,促進國際社會了解台灣對民主自由的信念與追求,並讓人權、民主、轉型正義這些珍貴的普世價值在台灣內部遍地開花,厚實民主台灣。

—–
20240402 共同聲明稿

台灣經歷了漫長的威權統治時期,自解嚴以來,經過許多民間努力才能迎來政黨輪替與民主轉型。在民主鞏固這條路上,民主運動與社會倡議行動百花齊放,促進台灣民主蓬勃發展,讓台灣成為亞洲的典範、世界各國積極交流的對象。近年,台灣民主基金會扮演支持民主深化的角色,但近期基金會新任執行長人選能否堅守民主、人權價值,讓民間團體甚感憂心。

台灣民主基金會自2003年成立以來,推動台灣與世界民主陣營建立結盟關係,從事國內與國際民主交流活動,支持中國人權民主相關刊物發行,透過國內外補助推動與民主人權相關的教育活動,二十多年來成果豐碩,受補助的非營利組織以多元形式深化民主台灣、公民意識,如轉型正義主題營隊、兒童人權倡議活動、香港、圖博(西藏)、維吾爾(新疆)與中國民主相關活動、各類型的民主與人權相關的研討會及教育活動,這些民間力量讓台灣的民主發展有了新的面貌。

近年,諸多青年學子藉由參加台灣民主基金會補助的人權、民主、轉型正義活動,而厚實公民意識、建構對台灣民主的認識,更有機會親近或參與公民運動,許多人也因此投身轉型正義、民主人權相關領域的工作與倡議。

隨著立法院新任立法委員與院長韓國瑜上任,台灣民主基金會將根據《台灣民主基金會捐助暨組織章程》遴聘新任的執行長。此刻,近期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人選的風波四起,不再遵循過往執行長人選以「民主協商」方式決定── ── 按照章程,台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由董事會選出,但台灣民主基金會尊重慣例,禮讓立法院長擔任基金會董事長,而執行長由董事長任命經董事會通過,其檢視標準需具備人權及民主的價值觀,並依慣例,執行長人選需尊重統籌外交國防的總統。

我們認為,面對中國威權挑戰,台灣民主基金會肩負以民主人權為核心價值的外交重任,新任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不該淪為政治酬庸,應具備人權與民主的相關專業,支持香港民主運動、圖博(西藏)維權、維吾爾(新疆)維權。未來,新任執行長應積極貫徹與執行民主外交工作,促進國際社會了解台灣對民主自由的信念與追求,並讓人權、民主、轉型正義這些珍貴的普世價值在台灣內部遍地開花,厚實民主台灣。

發起人及發起團體:(陸續增加中)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四二四教育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
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
台灣轉型正義協會
夾腳拖劇團
香港邊城青年
台中市好民文化協會
廖品硯(台灣共生青年協會代表,2024共生音樂節總召)
張瑀婕(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2023人權辦桌總召)
馮詔天(香港邊城青年秘書長)
許冠澤(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前會長)
黃種賢(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會長)
段震宇(台灣轉型正義協會理事)
周馥儀(2008綠島人權之路青年營工作人員)
陳子璇(社工師)
林瑞姿(劇場工作者)
李芊芊(NGO工作者)
張斐昕(律師)
吳冠陞(學生)
李承璦(學生)
陳璿安(學生)
郭育伶(學生)
陳意茹(學生)
陳語亮(學生)
林玟君(學生)
蕭凡奕(陳文成基金會志工)
郭育丞(陳文成基金會志工)
周誼芊(陳文成基金會志工)
林昱渟(陳文成基金會志工)
張瑀婕(陳文成基金會志工)
楊晏豪(陳文成基金會志工)
林永璿(陳文成基金會志工)
張龍僑(陳文成基金會執行長)

這篇文章 【新聞稿】民主與人權是檢視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的基準 青年世代對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人選的公開呼籲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2024Stand By You 相信傾聽 陪伴前行─性暴力預防倡議記者會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2 - 15:32

文/現代婦女基金會

2023年上百起具名舉發的性暴力案件,掀起台灣 #metoo驚天巨浪,受害者在網路上鉅細靡遺地寫下受害經過,也才讓社會大眾明白事件發生的脈絡,與加害者慣用的手法行徑。現代婦女基金會發現人們對被害者最大的疑問是:「事發當下為何不說?」、「現在才說是否別有目的?」然而這樣的疑問困住了許多被害者不敢發聲,也加深了社會對被害者的迷思與誤解。現代婦女基金會自2017年起推動性暴力預防倡議至今邁入第8年,今年特別邀請演員周宜霈(大牙)擔任《展心復原計畫年度倡議大使》,希望傳達「Stand By You相信傾聽‧陪伴前行」的重要力量,呼籲社會大眾多一點善意,幫助受害者邁向復原之路。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邱淑華表示,台灣 #metoo浪潮雖然晚了國際6年多,但仍然造成社會震撼,必須更正視女性遭受性暴力的普遍與嚴重性,並從中發現加害者的持續威脅、知情者的默不作聲和社會輿論的冷嘲熱諷,都是性暴力受害者難以向外求助的原因。去年6月至今,現代婦女基金會陸續與兒少、性別團體、企業及政府單位共同召開6場記者會、發表數次聯合聲明,不僅提出性騷擾防治三法的修正意見及草案,也呼籲政府及總統候選人提出性別暴力防治國家行動計畫、設立整合協調機制;更與台北市政府合作成立性騷擾防治服務專線,提供近400位被害者諮詢協助。另一方面,基金會更努力推動性別友善職場計畫,提供企業教育訓練及顧問諮詢,至今共辦理83場性別意識及性騷擾防治講座,幫助職場提升性別敏感度,避免發生及協助妥善處理性暴力事件。

我國性侵害、性騷擾等相關法令雖已通過多年,但性暴力事件並未減少,且社會大眾的迷思仍然嚴重,成為性暴力孳生的溫床。現代婦女基金會自2017年起推動性暴力預防倡議,至今邁入第8年,有鑑於整個社會的友善態度對受害者發聲的重要,因此特別將今年的倡議主題訂為「Stand By You 相信傾聽‧陪伴前行」,並邀請周宜霈(大牙)擔任《展心復原計畫年度倡議大使》。

大牙說:「我當時會選擇公開說出來,是因為好朋友說出遭遇性騷擾的過程,之後被很多網友質疑嘲諷,我覺得她很勇敢,因此我用自身發生過的事情聲援我的朋友。我想提醒大家要小心這類事件,但如果真的遇到,想辦法讓自己安全,這是我的善意,出發點也很單純。」

大牙表示受害者經常遭遇質疑「當時候為什麼不說,為何過了這麼久才說?」,但受害者經常處於年紀較輕、地位較低的劣勢,會害怕也不知道怎麼說、說出來不會被相信等等。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秘書吳姿瑩則指出,根據調查顯示9成的性暴力受害者不曾報警,4成從未向任何人提及自己的受害經歷,被害者會需要時間來整理自己的經驗,這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並呼籲社會大眾給予空間、停止質疑,才能讓被害者敢對外求助。

「在經歷這些事之後,陸續有許多網友告訴我他們的遭遇,我覺得很心痛。有些人沒有傾訴的對象,也無法把事情說出來,他們的困境部分跟我很雷同,而我也一直在思考怎麼讓更多人能獲得正確的資訊,能真正幫助到他們。我想告訴大家,尋求專業協助很重要,不要一個人悶著,很容易胡思亂想,或者因為沒人幫忙而繼續受害。社會上有許多可以協助你的管道,像現代婦女基金會有提供心理諮商、法律等相關協助,你不是一個人,有人和你站在一起。」大牙說。

吳姿瑩則提醒,受害者無時無刻都在經歷內心的煎熬,但無論是否公開說出自己的遭遇,都是一件非常勇敢的事,不要給自己壓力,照顧好自己是最重要的事。現代婦女基金會展心復原計畫提供包括案件諮詢、支持性會談、法律扶助、心理諮商及資源連結等服務來協助性侵害、性騷擾被害者,並接受匿名諮詢,當事人可以先了解相關資訊,再決定下一步怎麼做。

宣導影片中,大牙飾演受到輿論批評的被害者,由於有他人的陪伴,而能度過難關邁向復原之路。現實生活中,大牙的身邊也有著重要陪伴者,支持她度過生命中的低潮。記者會現場一位神秘嘉賓現身,她是大牙的好友,也是這段復原之旅的重要陪伴者:黃云歆。

黃云歆:「我曾經被陪伴過,後來也成為陪伴別人的人。我很幸運在發生狀況時,是被朋友主動出手救援,我也才知道,原來孤立無援的時候,有一個人在旁邊支持,力量是這麼龐大。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怎麼陪伴受傷的人,不一定是要時時刻刻陪在身邊,或是一定要做什麼、給什麼建議;其實能夠好好傾聽、理解,傳達願意陪伴的心意,幫助就很大了。」

事件發生後,新聞報導的後續效應,影響了大牙的工作和生活步調,還好有身邊親友、同事溫暖的關心,幫忙找資源、諮詢律師,讓她能夠走到現在。大牙:「老公、經紀人都告訴我,如果我做好準備說出來,會全力支持我。連去看身心科,醫生都說謝謝你,你真的很勇敢,你是好人,會沒事的。因為有這些友善的支持力量,陪伴我走到今天,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別人的力量。」

吳姿瑩:「協助個案的經驗中發現,社會支持真的非常重要。我們說的是成為他的重要他人、成為他的陪伴者,如果有人跟你提到這件事,能夠相信他、傾聽他的故事,就是最好的陪伴。」

吳姿瑩也提到這波metoo事件,當事人鉅細靡遺地書寫下事件發生的脈絡,讓大眾可以透過文字來理解被害者的處境,也開啟了社會討論敏感議題的空間。表達不舒服的感受應該要被聽見而不是迴避或質疑,社會需要一起練習同理心,減少先入為主的批評,讓被害者感受到有人願意聽我說、有人知道我內心的苦,也才能接住受害者。

現代婦女基金會今年以「Stand By You 相信傾聽‧陪伴前行」作為訴求,發起校園及社群行動,希望大家一起響應在社群上傳播濾鏡、寫下鼓勵。民眾只要運用 IG搜尋@MWF38找到現代婦女基金會,點選濾鏡就能看到大牙的示範影片,歡迎大家分享濾鏡,也分享自己的陪伴故事,讓在不同角落的受害者感受到大眾的支持和陪伴,也是向潛在的加害者宣告,社會有更多力量會和受害者站在一起。民眾也可透過捐款支持性侵害被害者展心復原計畫,讓現代婦女基金會能幫助更多需要協助的朋友,活動詳情請見現代婦女基金會官網 https://www.38.org.tw/

 展心復原計畫、「Stand By You 相信傾聽‧陪伴前行」活動,詳情請見:
現代婦女基金會官網 https://www.38.org.tw/
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WF38

這篇文章 【新聞稿】2024Stand By You 相信傾聽 陪伴前行─性暴力預防倡議記者會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籲請朝野合作改革育嬰假,修法新增親職假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2 - 15:24

文/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

遏止年輕女性及中高齡女性勞動力大量流失
行政院和勞動部要做最大助力,還是繼續當最大阻力?
籲請朝野合作改革育嬰假,修法新增親職假

台灣生育率再創新低,由2022年0.870,再降至2023年0.865,新生兒人數則是以一年減少一萬人的速度快速流失,2023年出生人口僅剩13萬5,571人。新生兒人數不斷縮減,嬰兒潮世代逐漸退休,退的多、進的少,缺工浪潮只會越趨嚴重,而各行各業也開始絞盡腦汁搶人才,例如,透過職務再設計,開發中高齡銀髮就業。

托盟提醒政府與企業,台灣還有一大批成熟勞動力,礙於料理家務與育兒未投入職場,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只有51%,還有大半的女性人口未參與勞動市場,料理家務為最主要原因,共計248萬名女性,育齡階段(15-49歲)女性就有53萬名。這無疑是潛在就業人口的最大寶藏!

托盟呼籲政府「修法創設親職假」,發揮一箭雙鵰的作用,一來,避免女性因為育兒中斷就業,替企業留住穩定且優秀的人才;二來,親職假單位小,彈性好用,有利於支持男性育兒,達到雙薪家庭共同育兒,具有提升生育意願的作用。簡而言之,政府「修法創設親職假」,支持有育兒需求的員工兼顧工作與家庭,長遠來看,可以創造更大量且永續的生產力。

不僅於此,最新的研究發現,育兒父母無法得到足夠的政策支持,直接影響55-64歲女性成熟勞動力大量退出職場。趙苡彤新近發表的論文《代間互助 論台灣女性之提早退休》,發現了研究假設之外的女性早退主因:阿嬤顧孫!「我們發現,55-64歲台灣女性一旦當了祖母,就業的機率就會下降35-38%。反觀男性,並無此現象。」

這顯示,政府沒有好好處理年輕女性勞工的需求,一路拖累中高齡阿嬤早退顧孫。台灣55-59歲女性勞參率(46.6%)比德國(80.3%)低33.7%,60-64歲(26.5%)比德國(60.9%)低34.4%!!(見下圖及附件一)台灣獨樹一幟的「倒V型」女性就業曲線,呈現的是女性勞動力土石流!!

資料來源:2022年勞動部國際性別統計
製圖: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

政府口口聲聲要解決缺工問題,提升中高齡就業,卻持續放任這麼大量的中高齡成熟女性勞動力,以及年輕女性勞工,不斷從職場「漏」出去!我們不禁想問:面對台灣缺工問題,行政院和勞動部要做解決問題的最大助力,還是最大阻力?
有鑑於此,「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特此聲明更名為「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簡稱「托盟」),宣示持續推動普及公共托育政策,以及(女性)充分就業政策。

托盟於2022年首度提出新增「親職假」修法,當時由立法委員林淑芬、吳玉琴、洪申翰、范雲共同提案,獲得朝野立委連署支持,送交立法院。但,由於屆期不連續,立法院新會期,托盟再度提出「性別平等工作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及「就業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以下簡稱「托盟修正草案」),並擴大結盟,由立法委員林淑芬、洪申翰、范雲、李彥秀共同提案,也已獲朝野立委連署支持,再度送交立法院。

簡單來說,「親職假」是現行「育嬰留職停薪」的升級版,在現有「育嬰留職停薪」制度(以月為單位請領,使用到小孩滿三歲)中,創設新的假別-「親職假」,可以以「日」或「小時」請領,使用到小孩滿八歲;「親職假津貼」則跟「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合併計算,共六個月八成薪。讓家長有更彈性、靈活的有薪假兼顧工作與家庭。

改革育嬰假的社會聲量高,賴清德總統選前也承諾,籲請朝野立委儘速審查

改革育嬰假的聲量水漲船高,從2022年托盟發起「我要親職假」的連署活動、社群平台討論、政府的統計調查、賴清德總統選前的承諾,以及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國際審查委員的呼籲,都揭示台灣必須推動親職假,實質回應家長平衡工作與育兒的迫切需求。

首先,托盟於2022年蒐集2415份,支持修法彈性育嬰假的連署。近期「親子天下」、「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臉書粉絲專頁也帶起討論,民眾對於育嬰假可以以日或小時使用,且用到小孩滿八歲的回應為:

  • 非常需要~~~~現在小孩正在肺炎發燒請假,只能父母輪流請休假、家庭照顧假,假很不夠用啊!(前面病毒停課已經用掉很多假了)
  • 支持,小孩幼兒園真的很常因為各種原因要停課,沒後援的家長真的很無助,育嬰假改成日、小時真的比較有助力,勞資雙方也比較可以彈性調整,不然一次性的育嬰假六個月是有多少人可以請完育嬰假還可以回到原工作單位的,所以我支持
  • 很需要,其實有時候是因為小孩生病需要較多時間照顧,但不是想長期不工作

勞動部2022年《僱用管理就業平等概況調查》也顯示,近八成受僱員工認為應放寬以「日」或「小時」使用育嬰留職停薪,且男性同意的比例大於女性,以利彈性運用照顧子女;《工作場所就業平等概況調查》顯示,近五成企業同意以「日」或「小時」彈性使用育嬰留職停薪,且企業規模越小,同意比例越高,29人以下事業單位同意比例為49.5%,30-99人事業單位同意比例也高達41%。

賴清德總統於「0-6歲國家一起養2.0」政見中明確指出,將推動實施彈性育嬰假。2022年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第4次國家報告審查委員會結論性意見和建議,國際審查委員也會明確指出,台灣的育嬰假制仍然僵化,建議研究並參考國際經驗,以設計永續和彈性制度為目標,改善現有的育嬰假制度。

育嬰假彈性化,唯有「修法新增親職假」才能真切回應育兒家庭需求

然而,日前勞動部因應立委的壓力,推出「彈性育嬰留職停薪試辦原則」,彆扭地試辦放寬育嬰留職停薪可以「五日」或「七日」使用,但限制申請以三次為原則。

托盟認為,有限度的彈性,等於沒彈性,不涉及修法的試辦計畫,依舊涵蓋不了兒童需要照顧的年齡,只是再次凸顯政府不願意正視育兒家長的實際需求,如此敷衍社會、敷衍人民的作為,徒然浪費力氣,大可不必!唯有「修法新增親職假」才能真切回應育兒家庭需求,以下說明修法新增親職假的四大重點:

一、延長使用期間:親職假於子女0-8歲可使用,完整涵蓋幼兒照顧年齡

(新增性別平等工作法第十六條之一、修正就業保險法第十一條)

親職假可用到小孩滿八歲,將完整涵蓋兒童照顧年齡,支持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進入國小低年級時,仍有假別可因應孩子的照顧與陪伴。對照現行育嬰留職停薪,僅能使用到子女滿三歲前,忽略孩子三歲後仍有家長親自顧的需求。

二、縮小請假單位:親職假可以「小時」或「日」,依需求使用,創造更多兼顧工作與育兒的排列組合

(新增性別平等工作法第十六條之一)

親職假可以「小時」或「日」使用,單位更小,可以依需求使用,也可以有更多排列組合,增加家長之間共同調和育兒與工作的方法,例如,家長輪流晚一點上班、早一點下班接小孩,只需要以「小時」為單位,就能有多一點時間處理家務、料理晚餐、陪伴孩子。學校腸病毒停托、停課,需要為期五天的假;幼兒園期末的消毒備課日,需要為期三天的假;帶孩子打預防針只需要半天的假,家長可以依需求使用。

對照現行育嬰留職停薪,只能以「月」為單位使用,面對以「日」、以「小時」的短期育兒需求,家長只能變相利用個人的特休、事假因應,但天數往往又不夠用。

三、 給家長多一個請假的選擇:「親職假」、「育嬰留職停薪」合併計算,共用六個月津貼給付

(新增性別平等工作法第十六條之一、修正就業保險法第十九條之三)

「親職假津貼」與現行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兩項制度的請領期間與給付合併計算,共用現行育嬰留停的六個月,不變法定賦予家長享用的權利,但提高使用的機會。家長想「中斷工作,全職親力親為育兒」,使用「育嬰留停」;家長想每天常態幾小時暫離崗位,或因應臨時突發狀況,使用「親職假」。新增請假的選擇,切實回應家長各種多變的育兒需求。

四、 為顧及職場人力調配,親職假須十天前預先排假(新增性別平等工作法第十六條之一)

家長有孩子要照顧,雇主也須顧及公司的營運,考量職場上的人力安排,親職假參照育嬰留職停薪規定,於10日前以書面向雇主提出,並排定3個月內的請假日,若家長遇孩子生病、托育單位停托停課,有緊急親自照顧需求時,可於前一日提出臨時親職假,此時雇主不得拒絕,否則孩子的照顧將無人接手,員工不是不想工作,只是孩子需要有人照顧。

最後托盟再度呼籲,育嬰假/親職假如果不能符合育兒家庭需求,後果不只是失去年輕女性勞動力,連中高齡女性勞動力也會一併失去。2025年台灣就要踏入超高齡社會,新生兒人數持續降低,只會再再加重社會的扶養負擔,穩住、拉抬生育率是政府不可迴避的責任。現在本法案已獲得朝野立委支持成案,呼籲勞動部儘速提出行政院版的對案,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完成親職假修法,立即採取積極且有效的作為,制度性保障每一位家長兼顧工作與育兒的權利,修法創設親職假讓家長,尤其是媽媽,不用忍痛選擇工作或育兒,不用煎熬於家庭事業蠟燭兩頭燒。彈性好用的親職假,讓家長之間更容易輪流分工接應幼兒照顧,支持爸爸參與育兒,達到雙薪共同養育兩孩的理想。一旦員工得以兼顧工作與家庭,也有助於企業留住優秀人才,穩定勞動力,進而支持員工再生育下一代新生力,這樣才能有永續的家庭、社會與企業!改革制度,短期內勢必困難,但對整體經濟和社會發展來說,中長期效益將會是巨大的,政府應該將眼光放遠,為人民拓出一條安心生養之路,並同步落實提升中高齡就業政策。

附件一

資料來源:2022年勞動部國際性別統計

這篇文章 【新聞稿】籲請朝野合作改革育嬰假,修法新增親職假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63集|監控下的和諧 中國如何再造獨裁統治系統?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1 - 22:21

文 / 李芸屏

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否能改變獨裁統治?網路的開放性真的能帶來自由平等?還是在大數據的監控下,人民的一切都逃不過中國政府的社會監控網?

透過數位科技收集人民個資,打造密布人民生活的社會信用系統,中國政府藉此再造獨裁統治,也培養出能自我管制的新人類。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文字工作者,也是《和諧社會:中國,大數據監控下的美麗新世界》推薦序的作者阿潑,一起來討論數位監控下的中國。

數位監控下的獨裁統治 打造自我管制的新人類

《和諧社會:中國,大數據監控下的美麗新世界》作者馬凱是《南德日報》的記者,曾駐中國十餘年,亦曾在慕尼黑、西安和台北修讀漢學,對中國歷史了解甚深。因為這樣的背景,馬凱發現,中國自古以來所使用的統治方式並沒有太多區別,人民和知識份子的反抗方式本質上也沒有變化,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宣稱破四舊、立四新的時期依然如此。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不過,阿潑也指出,由於中國在1989年改革開放前長時間的封閉,在冷戰的背景下,西方國家對獨裁國家的認識仍以俄羅斯為主,對中國內部的實際狀態並不是相當了解,以作者馬凱身處的德國為例,德國親中的原因在於德國認為透過兩國的經濟合作,資本主義的發展能改變共產主義,而網路的開放性也能促進中國和世界對話,最終使民主戰勝獨裁。

但馬凱意識到即使是現代,獨裁者仍舊存在,只是以不同的樣貌出現,而科技的介入更讓獨裁者能全面控制人民。阿潑說,這本書的中文書名是因應台灣對中國「和諧」網路文化的認識而調整,在原書名《獨裁統治的再造:中國如何建立數位監控國家,並挑戰我們》中,中國利用大數據監控人民,再一次塑造獨裁統治,例如新冠疫情期間,推行健康碼作為個人的電子通行證,卻也限制人民的遷徙自由,而馬凱的這種看法同時也挑戰了西方國家過去對中國獨裁政權的理想化想像。

因為有著深厚的漢學背景,馬凱比較古代秦國的帝王統御術與現代習近平時期的統治,兩者皆透過一連串的治理術與謊言鞏固權力,使人民信服於國家,並輔以謊言背後的暴力機制,例如被消失、被強制認罪。而秦國所採用的「什伍連坐法」:將每五戶編成一伍,十戶編成一什」,若有成員犯錯必須告發,否則將會被連坐處罰,在現代則以數位科技的手段實現,藉由天眼和社會信用系統,以及人民之間的不信任,中國政府得以培養出自我管制的新人類。

除了中國的歷史縱深,由於馬凱本身是德國人,出生於冷戰時期、經歷東西德統一,書中援引納粹統治和二戰後東德監控人民的歷史,以及西方如何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討論和反省極權。而在歷史之外,馬凱也引入理論,例如傅柯的「圓形監獄」,討論人如何規訓自己的言行舉止,打造柔順的身體,並將這樣的概念放置於現今的中國社會,檢視中國政府如何讓人民自我管理。

科技全面控制 逐漸萎縮的自由

有著新聞學和人類學背景的阿潑,從2007年開始就多次訪中進行採訪和田野調查。阿潑表示,雖然2008年的北京奧運為了展現國力,中國政府強制拆遷北京的貧戶、撲殺犬隻並抓捕異議人士,但中國政府卻也在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中,首次讓央視進入災區進行不間斷直播。同年,廈門PX環保運動和《零八憲章》皆可以看到異議人士和維權律師的現身。而對於中國當地的媒體人而言,2008年也是較為自由的一年,無論是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或霧霾事件都有報導的空間,《南方周末》更曾以大篇幅留白的「開天窗」式廣告以示抗議。

但到2015、2016年,阿潑再訪中時,卻發現曾任記者的朋友們紛紛離職到網路業工作,甚至有在NGO工作的朋友被捕,只因為曾在影印店影印香港佔中的資料。而2024年的今天,阿潑說,就連任職網路業的朋友都因為日趨嚴密的網路審查選擇離職。

為何2008年仍有報導和抗爭的空間?阿潑認為,在1989年鄧小平決定改革開放時,為了市場自由,政治力並不會太介入民間,2008年時的胡溫政權則延續鄧小平的路線,以經濟發展作為塑造國家繁榮形象的第一要務。但在2012年習近平奪權上台後,中國的發展主軸轉變為國族主義,政治力意圖全面掌握人民生活,透過微信和支付寶的「便利生活」,政府得以取得人民的個資,再轉而控制人民。

管中祥也舉例,2008年時,學者艾曉明能進入川震災區,拍攝紀錄片紀錄死難學生家長的維權經歷,而他2012年訪中參加輿論監督研討會時,維權律師和異議人士仍可以討論如何監督政府。管中祥認為,通常新的媒體形式之所以能發揮影響力,是因為影響力不足以影響政權,或是掌權者尚未掌握新媒體,一旦掌權者熟悉新媒體的運作方式,掌權者就能藉由各種管制措施影響媒體運作。

黨國至上 扭曲的獨裁國家

那麼網路是否還有機會作為訊息的突破口?以新冠肺炎期間,被稱為「吹哨人」的醫生李文亮在微信上揭露疫情的例子來看,阿潑認為,先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發言人羅一鈞在PTT上看到類似訊息,所做出的反應是制定防疫政策,但在李文亮的案例中卻被認定是對共產黨的攻擊與造謠。

阿潑指出,一個健全的社會會對問題提出合理的探詢與對應措施,但在失去糾錯機制的獨裁國家,當有問題被提出時,他人的反應卻是否認問題並質疑提出問題的人,即使李文亮在死後被被平反,葬於烈士墓園,但糾錯機制本身並未改善,中國政府亦不願意承認並反省自身的錯誤。因此,即使訊息有可能透過網路曝光,但在一個不健康的社會裡仍難以被正視。

管中祥認為,這是因為想要創造真相,就必須佔有語言的解釋權。當中國政府先佔有話語權,讓人民將他人的發言都視為對黨國的攻擊時,人民就會自動相互監督、管理,例如在中國官方的論述裡,中國政府從未鎮壓過百姓,只有維穩以創造和諧社會。

另闢蹊徑的抗爭模式 在監控下突圍

不過,阿潑也以白紙革命為例,無論白紙革命的成敗,但僅僅是敢於在中國當下的政治氛圍裡參與行動,並承擔可能被抓捕的後果就相當不容易,這也代表中國可能仍有零散的異議人士在各地持續抗爭,即使被鎮壓仍然願意參與,只是因為資訊封閉導致外界無從得知。

阿潑認為,白紙革命的抗爭形式也象徵著在中國的言論審查下,白紙反而成為一種含蓄卻有力的表達方式,而北京四通橋事件和廁所革命也有類似的意義,面對網路的言論審查和北京滿街的中國夢標語,實體大字報的抗爭並不會像網路發言被迅速刪除,實體的抗議只要能讓他人看見,就有被傳播的機會。

管中祥補充,類似的例子如「大翻譯運動」和X上的「李老師不是你老師」,都是抗爭者利用各種不同的語言和媒體傳播形式,以掌權者意想不到的方式表達抗議,從而突破中國政府的網路審查。

觀眾提問

觀眾提問:中國在執行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全面監控和洗腦,真的很難想像有機會突破獨裁的狀況。

阿潑認為,以蘇聯解體和台灣的解嚴的例子來看,當掌權者已經無法阻止抗議的力道時,可能就能打破現狀,不過,阿潑指出數位監控的可怕之處在於,人的監控可能還有疏漏,人也可能保有人性,但數位監控卻能滲透進生活的各方面,例如微信和支付寶、社會信用系統,或是能一秒可以辨識出14億人臉孔的天眼。

管中祥同樣認為當國家掌握越多資訊時,就越容易控制人民,不過,人仍然具有可能性,例如2008年到2012年間,異議人士以無組織的模式進行快閃抗議,讓當時的掌權者難以應變。而另一個可能性則是獨裁政權內部的變化,當底層人民對政權施壓力度不斷上升,或是國際之間對政權施壓,就可能讓政權產生可以突破的漏洞和變化。

觀眾提問:這次(按:2022年)選舉國民黨大勝的主因是因為認知作戰,那麼政府是否可能處理認知作戰的問題?

阿潑認為,地方選舉通常與地方政治和派系比較有關係。不過,阿潑並不贊成政府對資訊或言論自由做出明確的限制,一旦政府覺得討論某個議題就是認知戰,可能反而造成思想限制和干預言論自由,此外,也必須考慮政府是否有權力限制人民的言論和思想自由。

除了言論自由的問題,管中祥也提到,認知作戰的目的並不盡然是改變認知,而是當假新聞進入同溫層時,同溫層更為緊密造成作戰目標內部的衝突和分裂,促使內部成員間的彼此不信任,才是認知作戰最大的目的。

觀眾提問:各國會封鎖關於新冠疫情的假消息,對於封鎖消息的看法?

阿潑認為,必須考慮平台如何判斷內容真假和判斷的原則,而這個原則又由誰訂定。

管中祥補充,這會涉及兩個面向的問題,除了台灣既有的法律,如廣播電視法和社會秩序維護法就有很多對假消息的規範,很多事物也很難有明確規範,例如在海南校長性侵幼女案中,女權運動者葉海燕為了聲援被性侵的受害者,裸上身以示抗議,但他轉貼相關照片卻被平台封鎖。管中祥認為,社群媒體的既有規範忽略了「露點」背後的原因,也忽略每個地區自身獨特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因此重點應該在於處理消息的過程如何進行。

觀眾提問:白紙革命後中國有甚麼改變嗎?例如中國雖然有資訊控制,但也有「李老師不是你老師」這種人可以讓外界了解中國國內的狀況。

阿潑認為,白紙革命抗爭者的行動就是一種改變,而網友的「翻牆」行為其實一直都有,例如X上的亞洲自由廣播電台、端傳媒面向中國的媒體,乃至於她自己擔任非虛構寫作的評審,也會收到許多把中國牆內事件發表到牆外的投稿,因此不管是翻牆出來,或是人在海外,只要願意透過Youtube或臉書等國外媒體接收資訊就有改變的機會。不過,阿潑也表示,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中國政府透過教育,讓人民滿足於現狀,娛樂至死而不願思考。

這篇文章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63集|監控下的和諧 中國如何再造獨裁統治系統?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62集|原資中心將原民學生「商品化」? 校園微歧視真難消除?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April 1 - 22:11

文 / 莊旻璇

去年9月,東海大學原民學生在社團活動中演出中穿著傳統服飾,透過戲劇表達自身文化與處境,然而該校原資中心主管卻能理解表演內涵,反而將其當成校方的宣傳手段,要求學生配合穿族服拍照並製成月曆販售,學生認為校方將原住民文化「商品化」,婉拒該項提議。學生也指出,助理在設計原資中心活動海報時,擅自更改服裝色彩,忽略傳統文化代表性的符號,呈現錯誤的原民文化。

各校設置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旨在促進校園族群友善環境,並提供原民學生學業與生活上的協助,卻屢次傳出衝突。立意良好的政策為何讓學生不滿?面對爭議,有什麼更好的解決方法?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同時也是該案的訪視委員Tunkan Tansikian(陳張培倫),一起討論東海原資爭議事件。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東海原資中心爭議 反映學生對校方不信任感
 
自去年9月以來,東海大學原資中心與學生之間的衝突不斷,學生多次向校方反映卻未獲改善,只好寄信至教育部投訴,質疑原資中心缺乏文化敏感度、消費族群文化、不重視原民文化價值。Tunkan提到,東海大學在老牌私立大學中較晚成立原資中心,剛成立不久時,教育部有請幾位訪視委員前去關切,當時就發現行政人員、學生對於原資中心的經費和空間運用有不同意見,建議學校多跟學生溝通,沒想到仍發生這次事件。

Tunkan認為,學校行政人員承接原資中心的新業務時,時常套用過往面對學生的經驗,希望他們配合學校活動,雖然校方立意良善,但由於行政人員不了解原住民的歷史傷痛,加上並未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長期累積下來的不信任感,導致雙方對話困難,校方應去了解為何原民社會有如此激烈的反應,Tunkan舉例,許多老牌私校的行政人員在承接原資中心的業務後,會嘗試親近原住民學生、傾聽他們的想法,轉而思考行政端能提供哪些資源。身為學校教職員,在面對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時,若能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去了解、關心,有助於促進雙方的關係,然而許多學校只把原資中心當成教育部的政策執行,並未用心投入,這是需要改變的地方。

理想與現實有落差 原民生未獲良好支持

《原住民族教育法》第25條明確指出:「為建立原住民學生在校就學及生活之文化支持系統,並促進族群友善校園環境,大專校院之原住民學生達一定人數或比率者,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鼓勵設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並指定專責人員,以輔導其生活及學業。」然而,許多教育工作者的思維仍停留在過去,認為學校已經提供原住民學生相對應的入學管道,不須再做額外的輔導,忽略了學生先天學習狀況、家庭生活背景的落差,Tunkan舉例,許多原住民學生剛入學時非常積極學習、參與課外活動,後來卻越來越消極,一問之下才發現師長、同學在得知他的原住民身分後態度轉變,使他感到挫折,Tunkan進一步指出,在大學校園裡面,許多原民生不願意表露自己的身分,這並非他們不認同自己的文化,而是環境不友善,周遭同學的異樣眼光,容易對他們造成影響。

儘管教育部對原資中心有許多期許,但實務上仍存在不小落差。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林福岳曾說:「教育部在討論原資中心規範時,常把要求拉得很高,但當我們實際去各校了解,會發現兩種狀況,一種是學校『不玩了』,另一種是敷衍和欺騙,與其這樣不如先求有再求好。」Tunkan認為,台灣高等教育的現狀是「越老牌的學校越不想改變」,即使教育部的政策立意良好,最終還是得回到執行端,面對人力、經費以及文化認知上的問題。

逐步調整政策細節 改變並非一步到位

Tunkan表示,教育部當初推動原資中心時,正好遇上高教資源緊縮,近年陸續增加經費、補助專案助理人員,同時修改相關法規,這次因應東海大學的爭議,將原定暑假執行的訪視作業提前,由此可見教育部在過程中逐步調整、成長,但也擔憂這樣的調整過於緩慢,若類似事件頻繁發生,可能加深外界質疑、學生更加挫折。

外界對於這次事件多持批判態度,Tunkan表示,這也提醒其他學校的原資中心,應回過頭來審視自己與原民生之間的關係,不能只是表象的尊重,而是深入了解原住民的歷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產生的影響,在和學生論理之前,更重要的是接住學生的情緒,再去談論雙方的主張,而不是劈頭就覺得原住民學生玻璃心。

Tunkan認為,理想上當然希望由原住民擔任原資中心的主管、助理人員,教育部其實可以硬性規定學校聘用原住民職員,但在實務上並非易事,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過度理想的制度反而容易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狀況,只能慢慢調整、觀察,朝著正面的方向發展。

這篇文章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62集|原資中心將原民學生「商品化」? 校園微歧視真難消除?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