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聲明】強颱康芮,長榮硬飛!長榮航空企業工會譴責:「只顧營利、不顧飛安」
文/長榮航空企業工會(113年11月1日聲明稿)
長榮航空企業工會10月30日派員列席康芮颱風防颱應變會議,長榮航空取消高雄機場多架航班,並稱將再行評估桃園、松山機場之航班,然10月31日強颱康芮來襲的航班起降狀況,長榮航空最終的評估決策顯不合理,嚴重影響員工和消費者權益,更有飛航安全之疑慮,本會強烈主張,長榮航空面對颱風應審慎決策,並應給予10月31日當日出勤的機師、空服員、地勤同仁額外補償,和增加勤後休息時間。
面對颱風,航空公司本應審慎決策,提前或延後航班的起降時間、甚至取消航班,直接將飛機停在國外,晚一天回來,盡可能避免航班在暴風雨期間起降,確保員工和旅客的權益。然10月31日因強風和暴雨,許多航班上演大怒神,更至少有十餘架航班難以在桃園機場降落,重飛後,仍只能被迫轉降香港或沖繩機場,連帶影響到11月1日的航班調度,11月1日取消的航班甚至比10月31日強颱康芮當日更多,對消費者和航空公司自身營運都不是好的結果。
不只降落出問題,起飛也有問題,桃園機場甚至發生,風速過大,空橋接不上飛機,旅客一直沒辦法上飛機,導致空服員在機上等待超過7小時的誇張情況。長榮航空多架航班的機師和空服員,陸續發生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的情況,甚至要利用AOR(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的後門,輪休1小時延長飛航執勤時間到20小時,機師和空服員均嚴重過勞。長榮航空甚至將報到電腦關掉,疑似要技術性延後機組員的報到時間來規避違法。
不只機組人員,航班調度大亂,機坪風雨過大更影響裝卸和行李各項作業,連帶登機和行李輸運的等待時間,跟著大幅度拉長,地勤人員不只加班、工作量加劇,連休息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更要面對旅客因長時間等待所衍生的情緒,高層「只顧營利、不顧飛安」的決策,都是一線人員和旅客在承擔。 長榮航空企業工會主張:
一、颱風天應審慎決策,以「提前或延後航班的起降時間、甚至取消航班」為第一選擇,長榮航空的防颱會議不要只會演戲。
二、作好「提前或延後航班的起降時間、甚至取消航班」的事前安排,就不會發生嚴重的航班延誤,長榮航空未作好事前安排,民用航空局和桃園市政府不應以「突發狀況」開後門,遮掩長榮航空的違法情事。
三、民用航空局為飛安監管單位,不應該將颱風天是否可以起降的決策,都交給航空公司自行判斷,這是將飛安監管、保護旅客跟機組人員的權責外包,民用航空局和各航空站應對跑道是否能夠起降有更明確的規範,並嚴格監督航空公司。
四、長榮航空的颱風天決策不當,讓10月31日強颱康芮來襲服勤的機師、空服員、地勤人員,工作量加劇、工時變長,應給予嚴重異常狀況的特案補貼。
這篇文章 【聲明】強颱康芮,長榮硬飛!長榮航空企業工會譴責:「只顧營利、不顧飛安」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勝訴聲明|蘇案未完:民事更一審宣判
文/民間司改會
今日,台灣高等法院民事庭針對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的損害賠償案宣判,駁回被害人家屬的上訴,維持一審就蘇建和等三人無須負損害賠償責任的認定。對此,義務律師團懇切期盼本案早日定讞,讓作為冤案錯判及酷刑受害者的蘇建和等三人能回歸普通日常生活。
本案是著名的死刑冤錯案。1991年台北縣汐止鎮發生吳氏夫婦命案,但在未找到任何客觀證據,證明蘇建和等三人涉嫌命案的情況下,憑藉刑求取得的自白,法院於1995年2月4日刑事三審判決確定,錯誤認定蘇建和等三人有參與本案犯罪,其等各被處兩個死刑,並褫奪公權終身。
幸於2000年5月18日,在義務律師團鍥而不捨的努力下,高等法院裁定開啟本件再審,歷經最高法院三度將再審案件發回高院更審後,最終於2012年8月31日本件更三審判決認定蘇建和等三人沒有參與本件犯罪,三人終於洗清冤屈並獲判無罪,本案終告定讞。自蘇建和等三人被指訴犯罪的那一刻起,從18歲到39歲,他們用長達21年的歲月,證明自己的清白。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被害人家屬在1992年提出的刑事附帶民事損害賠償訴訟,在刑事案件確定後,民事法庭接續審理,一、二審法院均認定蘇建和等三人不用負損害賠償責任。但在2020年8月26日,最高法院民事庭將本案廢棄發回高等法院,發回理由中「原審以檢察官於刑事案件程序中對於無刑求一事並未盡舉證責任為由,認不足以認定蘇建和未遭刑求,尤屬混淆刑事當事人與民事當事人之舉證責任」一段,不僅凸顯對國家防治酷刑責任欠缺充分認知,也使此一台灣最為著名、震撼全國國人的重大冤錯案,直至案發後逾33年的今日,仍無從終結。
自我國法院經刑事判決確認蘇建和等人未涉入本件犯罪後,整整12年,蘇建和等人仍流浪於司法體系中,無法擺脫過去冤錯案件之陰影。 今日的判決結果僅是遲來的止損,殷切期盼本案能早日確定,終結蘇建和等人涉訟的漫漫長路。
這篇文章 【聲明】勝訴聲明|蘇案未完:民事更一審宣判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環評亂做死性不改,糟蹋部落破壞自然,ATT滾出都蘭
(南都蘭段休閒渡假村開發計畫(ATT渡假村)位置圖。圖片:地球公民基金會 提供)
文/地球公民基金會
ATT吸引力集團位於台東都蘭Kakahalay(五線)地區的渡假村開發計劃於今日(11/1)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第二次初審,ATT計畫在都蘭部落周邊開發近7公頃的渡假村,興建多棟大樓,包含了18間私人Villa、7棟高達6層樓的養生會館與休閒旅館,共252間房間,預計引入756名遊客,對當地環境造成莫大的負擔。
然而,和第一次審查相比,ATT的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書不僅沒有確實回應前次審查總結的12意見,也沒回答在地居民、環評委員與公民團體的疑慮,更沒到都蘭部落進行公開溝通說明,也依然不願針對加母子灣的珊瑚礁與海洋生態系進行調查,面對當地缺乏水源的狀況,卻要全民埋單自來水擴管經費,滿足營運需求。開發基地邊緣的崩塌更是隨時威脅台11線海岸公路的安全。
沒有來過部落溝通,開發規劃天馬行空
都蘭部落族人姜憲銘指出ATT從來都沒有與都蘭部落進行任何溝通,兩次曾經舉行的「公開」說明會都是舉辦在離部落20公里外的東河鄉公所,對於都蘭部落而言,這兩次說明會毫無意義與正當性。
都蘭部落有完整的年齡階層可以決策部落事務,而ATT卻不願意到部落進行溝通,根本沒有認識部落、理解部落的誠意,更把部落當成「回饋」與「施捨」的對象,都蘭部落不要財團施捨的工作機會或是偶爾回饋的小恩小惠,也不要天馬行空的在部落土地蓋上Villa與渡假飯店,部落要的是對於部落發展與主體性的尊重。
ATT集團在環評報告與意見回覆否定都蘭部落對於Kakalahay的自然主權,忽視在地族人世代生活於此的事實,踐踏部落的主體性。都蘭部落會在自己的土地上開出美麗的花,都蘭不需要這種不尊重土地與部落的財團來發展觀光。
缺水問題未解,還要開發地下水!?
都蘭部落族人林一凡說明前一次審查中公民團體與審查委員均對ATT的自來水來源多有質疑,但此次提出的報告非但沒有解決前次審查關於供水的疑慮,更違背過去的承諾,以「開發地下水」作為替代方案,此舉只會讓五線當地部分使用地下水居民更難取得水源。
今年台東地區多次受到颱風侵襲,都蘭部落位於管線末端,因此每次都是最後一個恢復供水的區域,需要等到災後3~5天才會恢復供水,如果增加了ATT的開發,更會讓從成功、東河到都蘭的供水情勢更加窘迫。如果ATT打算透過擴充管線增加供水,請問有詢問過管線沿線的部落嗎?有詢問過水源被開發的地區嗎?身為都蘭部落的族人,我們不希望其他地方跟都蘭一樣,被ATT公司不聞不問,更不希望都蘭部落的大型開發影響到其他地方的居民。
對交通量能、文資保存空口白牙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賴沛蓮指出ATT渡假村出入口同時也是知名景點「水往上流」的路口,每逢假日就會發生塞車的現象。前一次審查會中我們已明確告知,渡假村目前預計引入的遊客數756人,遠遠超過「水往上流」暑期假日平均遊客數620人,將會給此區域的交通帶來莫大的負擔。但在開發單位此次提出的修正意見中,卻沒有看到任何具體的改善作法。
另外,開發基地西側與南側緊貼著五線IV遺址推估範圍、新橋遺址修正之後的範圍,更不用說在開發基地範圍500公尺內就有三處列冊建檔的考古遺址!在這麼近的距離下,開發過程中要如何避免波及考古遺址?開發單位選擇將責任全放在考古專家身上,以開發過程中請專業人員監看來作為惟一解方,沒有做任何的退避,或是針對開發過程中的施工方式做任何調整。
地質監測沒承諾,公路安全沒保障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議題組組長蘇雅婷表示,上次會議環評委員們已經提醒,開發基地主要由不穩固的未固結的岩塊組成,但本次報告並未回應,它是否為利吉混同層?也未提出是否有剪切面,階地邊緣滑落情況?是否有相關階地測量監控?目前報告書中完全看不到開發單位對於監測的規劃與監測數值的相關承諾,完全是空口說白話。
2016年梅姬和艾利颱風過後加母子灣路段邊坡大量土石坍塌,交通一度中斷,去(2023)年海葵颱風過後亦有大量植被滑落,至今仍舊裸露。而昨日強烈颱風康芮的影響為何,需要再檢視。
Kakalahay(五線)的海階地形是沖蝕的第一線,根據本會現場勘查,基地邊緣已不斷往下滑落。再加上流經渡假村的野溪,向源侵蝕旺盛,坡度陡峭,若開發大量體渡假村,勢必直接衝擊台11線加母子灣路段行車安全,但開發單位完全沒有針對基地下方的海岸公路提出保全計畫,就想坐享開發利益,用大家的稅金買單公路維修經費,建議直接否決本計畫,不要再浪費審查資源。
低估用水美化數據,泥沙覆蓋殺死珊瑚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環境議題部主任陳姿蓉強調ATT多達252間房間、引入700多名遊客的開發量體,勢必讓都蘭地區水壓、供水均不足的問題雪上加霜,但此次的審查ATT仍然死性不改,無視前次審查委員提醒本案用水量被嚴重低估,用美化的數據企圖闖關。
儘管業者在報告書中頻頻強調自來水公司有條件同意供水,但若依開發單位僅低估的「用水量」分攤擴管經費,則自來水公司還需要負擔上億的費用來滿足本案的用水需求,而這筆經費將由全民買單。此外,ATT完全沒有提出供水、擴管的詳細計畫,也未取得水源地區與沿線聚落同意,何以評估供水計畫的可行性?
自然環資基金會自2009年進行台灣珊瑚礁體檢,於今年(2024)7月進行加母子灣的珊瑚礁底質調查,發現相較於10年前(2014)9月的數據,活珊瑚覆蓋率自60%下降至32.5%,泥沙覆蓋大幅上升。ATT在距離珊瑚熱點不到200公尺的坡地大規模開發,卻不願意進行海域調查,令人感到十分遺憾,也證明了ATT是一個不願意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財團。
環評亂作死性不改,違背承諾誇大需求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梁聖岳嚴正聲明,環評委員在前次審查一共總結了12點意見,但開發單位幾乎沒有提出具體回覆,除了沒有與都蘭部落進行實質溝通外,也把用水的需求跟供水的責任完全推卸給自來水公司,甚至違背過去的承諾,打算開發地下水作為替代方案,但環評報告中也根本沒有開發地下水對於都蘭與五線地區環境影響的評估,讓環評審查失去把關的作用。
這次開發單位更誇下海口,認為台東地區的觀光旅館的需求在2033年將從目前的813間成長到3131間,幅度達到四倍有餘,不過如何計算在報告書中完全沒有交代。然而,根據觀光署的統計,近年台東地區觀光旅館住用率僅有5~6成,供給十分充裕,而且過去9年台東縣觀光旅館的房間數也僅成長不到50間,顯然沒有必要透過破壞自然與觀光資源的手段來增加旅館供給。
我們認為本案完全沒有開發的必要性與合理性,除了區位的敏感性之外,開發單位不願意對受到直接影響的加母子灣進行海域生態調查,任憑珊瑚礁生態系自生自滅,也沒有針對開發基地下方的海岸公路增加地質鑽探、提出保全措施與監測計畫,更不願意誠實面對缺水與旅宿需求成長放緩的事實。
開發單位連前一次審查會議要求的事項都無法達成,我們要如何信任開發單位給出的其他承諾?開發單位讓環評報告淪為作文比賽與數字遊戲,使在地居民、公民團體與環評委員難以依據切實的資料提出判斷與建議,破壞環評的精神與功能,我們呼籲退回不合時宜的開發規劃,才能讓東海岸的觀光永續發展。
聯合聲明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
*環境部「臺東縣東河鄉南都蘭段休閒渡假村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專案小組第二次初審會議直播連結
這篇文章 【聲明】環評亂做死性不改,糟蹋部落破壞自然,ATT滾出都蘭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超強颱風康芮逼近 工會與NGO籲台灣政府即刻確保漁工安全撤離漁船避難
(山陀兒颱風期間漁工在漁船上的影片截圖)
文/Wi-Fi Now for Fisher’s Rights 倡議團隊
原標:超強颱風康芮逼近,工會與NGO籲台灣政府和海鮮產業即刻確保漁工安全撤離漁船避難 外籍漁工在山陀兒颱風期間被迫留在船上,顯示海鮮產業公然漠視漁工生命
【台灣 – 10月31日】 – 隨著超強颱風康芮襲來,Wi-Fi NOW for Fishers Rights 倡議團隊中的工會和公民社會團體緊急要求台灣政府和海鮮產業立即採取行動,保護近來強烈颱風襲台期間仍被迫留在靠港漁船上的漁工生命。
「政府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主動視察漁港,確保漁船上的船員和漁工在颱風登陸前可以安全撤離。否則強颱來臨恐將造成巨大危險,及時疏散確保安全是當前至關重要的事情。」印尼海員同鄉聯誼會會長Mudzaker表示。
強烈颱風山陀兒(Typhoon Krathon)10月初才重創南台灣,今天強颱康芮(Kong-rey)再次直撲台灣本島,全台警戒,不論山區還是海邊,政府都呼籲人民切勿前往以免發生不幸災難。但社會各界可能不知道的是,儘管所有漁船在此刻都已返港靠岸避難,但仍舊有遠洋漁工在強風大雨的颱風登陸此刻,必須居住在靠港的漁船上度過颱風期間,生命安全岌岌可危。據新聞媒體報導,強颱山陀兒來襲時,外籍漁工被迫留在船上,這直接違反了台灣政府漁業署制定的政策《颱風期間漁船進港及船員避風處理原則》,也違反了《災害防救法》。漁業署不僅沒有主動執行該法律,還放任地方政府忽視該法律的執行,導致漁工在強颱期間只能在港口自我求生。現在,另一個超強颱風康芮正在逼近,預計其強度將比山陀兒颱風嚴重得多,而漁業署仍未執行其政策,沒有撤離漁船上的漁工,讓漁工上岸避風。
10月初山陀兒颱風期間,正值包括「全球勞工正義」(Global Labor Justice)在內的國際勞工權利組織代表團訪問台灣,評估外籍漁業工人的工作條件,並維護他們的權利和安全。在訪問期間,代表團親眼目睹了外籍漁工在颱風警報期間,被告知返回漁船上,以確保船隻不會互相撞擊,導致漁工普遍無法上岸安全避難或下船。這使得漁工們很容易受到強風和巨浪的威脅。這些工人不僅面臨強烈颱風帶來的身體風險,還因長期封閉而承受著疲勞、恐懼和精神壓力,進一步損及其健康和安全。
「雖然在台灣的每個人都被要求撤離以躲避颱風,但外籍漁工卻通常被要求留在船上看守和保護船隻。這是不可想像的,而且無論出於何種原因都不應該這樣做。」 海星國際移工服務中心(Stella Maris Kaohsiung)阮維慶神父表示。
「政府和海鮮產業必須優先考慮漁工的安全,而不是優先考慮漁船的安全。我們台灣應該是一個以尊重人權為榮的國家。我們必須提醒政府和海鮮產業,人的生命應該優先於設備,現在的作法是無法忍受的。氣候變遷下的極端氣候,台灣人這個月經歷的兩次強烈颱風登陸非常罕見,當台灣中央地方政府以緊急應變中心嚴防各地災情發生同時,為台灣創造龐大漁業產值的外籍漁工們,卻已長期成為災害防救機制被遺漏的一群人,因為外籍漁工們颱風期間仍被迫在漁船上待命為船東雇船,究竟各地漁港有沒有依照《災害防救法》撤離漁船員到安全的避難所安置?台灣漁工在海上作業已經被視為強迫勞動,連在岸邊遭逢巨大災難襲來,也無法離船避難,漁業署和產業究竟有沒有將漁工的人命當一回事?」台灣人權促進會資深研究員施逸翔沈痛表示。
「令人震驚的是,政府對待外籍漁工的態度就好像他們的生命不如一艘船那麼有價值。這凸顯了海鮮產業迫切需要進行改革,也包括最下游的海鮮品牌商需要改革,整個海鮮供應鍊讓外籍漁工的生命被拋棄,」全球勞工正義副主任瓦萊裡·阿爾加薩(Valery Algaza)表示。
「漁業署未能好好落實其自身的《颱風期間漁船進港及船員避風處理原則》,讓人匪夷所思。更令人擔憂的是,台灣政府將船主的管理便利置於人命安全之上。這種疏忽不僅危及漁工的生命安全,還可能導致執行救援的第一線人員陷於險境。當務之急是採取行動,確保所有漁工的安全。」英國憫研顧問執行長江玉敏表示。
代表團呼籲台灣政府和有關部門緊急審查並改善外籍漁工的勞動條件,特別是在極端氣候情況下的安全保障措施。團隊成員也建議,應該制定更具約束力的法律條款,以確保颱風等危險天氣下,漁工能夠有安全的避險選擇,並得到應有的支持和保護。台灣法規目前也已經有規範各級政府,當災害來臨時,依災害防救法相關規定實施災害應變措施。且漁船所在地之直轄市、縣 (市)政府下達避難命令時,外國人應配合前往直轄市、縣(市)政府規劃之安置處所,或雇主準備之臨時安置處所。且雇主準備之臨時安置處所,應有適當之休息空間及衛生設施,並準備足夠飲食。
With Super Typhoon King Rey looming, unions and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are calling on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and seafood industry to take immediate action to protect fishers and ensure they can safely leave their vessels
Migrant fishers were forced to stay on vessels during Typhoon Krathon, showing the seafood industry’s blatant disregard for their lives
Taiwan-As Super Typhoon King Rey bears down, unions and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in the Wi-Fi NOW for Fishers’ Rights campaign urgently demand the government and seafood industry take immediate action to protect the lives of fishers who recently were forced to remain on their vessels during a typhoon.
“Authorities must take decisive action by proactively visiting fishing ports to guarantee that crews are evacuated before a typhoon makes landfall. Waiting until a storm is underway poses significant danger, and timely evacuations are essential for ensuring safety,” said Mudzaker, Chair of the Indonesian Seafarers Gathering Forum (FOSPI)
News outlets reported that when Typhoon Krathon hit in early October, some migrant fishers were compelled to remain on their vessels, directly defying the “Principles for Docking Fishing Vessels and Sheltering Crew Members” set by the governing authority, the Fisheries Agency, and violat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Act”. Not only did the Fisheries Agency fail to enforce the law, but it also allowed county governments to overlook it, leaving the fishers to fend for their lives at the port during the storm. Now, a super typhoon is approaching that is expected to be far worse than Typhoon Krathon, and the Fisheries Agency still hasn’t enforced its guidelines, which require vessel owners to evacuate workers from their vessels and seek safety on land.
During Typhoon Krathon, a delega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rights organization, Global Labor Justice, was visiting Taiwan to assess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foreign fishery workers and advocate for their rights and safety. During their visit, the delegation personally witnessed foreign fishers who were told to return to their boats to make sure vessels did not collide each other during a typhoon alert, unable to reach safe harbor or disembark. This left them vulnerable to the threats posed by strong winds and high waves. These workers not only faced the physical risks of intense storms but also suffered from fatigue, fear, and mental stress due to extended confinement, further compromising their health and safety.
“While everybody in Taiwan is asked to be evacuated from Typhoon, yet fishers are usually asked to stay on board to guard and protect the ship. This is unthinkable and this should not be practiced for any reason.,” said Father Nguyen Duy Trinh from Stella Maris Kaohsiung
“The government and seafood industry must prioritize the safety of fishers over vessels. We are a nation that prides itself on our commitment to human rights. It is unacceptable that we must remind the government and seafood industry that human lives should be prioritized over equipment,” said Shih Yi-hsiang form Taiwan Association for Human Rights.
“It is appalling that the government would treat migrant fishers as if their lives are less valuable than a boat. This highlights the urgent need to reform the seafood industry, including the seafood brands, that allow migrant fishers’ lives to be discarded,” said Valery Algaza, Deputy Director of Global Labor Justice.
“The Fisheries Agency’s negligence in enforcing its own principles for docking fishing vessels and sheltering crew members during typhoons is shocking. It is deeply troubling that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is prioritising the convenience of vessel operators over the safety of human lives. This negligence recklessly jeopardizes the lives of migrant fishers and endangers first responders who may be called upon to rescue them in perilous conditions. Immediate action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all fishers,” said Mina Chiang, Director of Humanity Research Consultancy.
Video of fishermen on fishing boats during typhoon Krathon: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ga2zn7rq048Xo-BLcuOLEsd_VqGSIQLf?usp=drive_link
這篇文章 【聲明】超強颱風康芮逼近 工會與NGO籲台灣政府即刻確保漁工安全撤離漁船避難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德國柏林波茨坦室內合唱團來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獻唱,代表德方向慰安婦阿嬤們致敬
文/婦女救援基金會
2024年10月30日,德國柏林波茨坦室內合唱團來到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向慰安婦阿嬤們致以崇高敬意。
指揮黃稚尹老師在致詞中指出,慰安婦阿嬤們所遇到的議題與德國納粹事件的性質相似,這讓她感到非常痛心。她希望透過歌曲能夠為她們提供力量。合唱團演唱了《Lass, o Herr, mich Hilife finden Op.96, No.1》(主啊,求你垂聽我的懇求)以及《茉莉花》等曲目。
藝術總監兼指揮Kristian Commichau在致詞中表示,透過這些歌曲,想要紀念在二戰期間被迫賣淫的台灣慰安婦。她們的故事在太平洋戰爭的敘述中被忽視,令人心痛,只有少數人對她們的苦難表示理解。直到90年代,慰安婦們才開始勇敢地分享自己的故事,結束了幾十年的沉默。
Kristian Commichau提到,我們只能想像這些女性在被迫賣淫期間所承受的痛苦。更悲哀的是,她們在戰後回到社會時,並未獲得應有的安慰。他希望透過音樂向這些女性表達同情,並在德國分享她們的故事,以確保她們的命運不會被遺忘。
他還提到,這個夏天他和兒子造訪了比利時的小鎮伊珀爾,每晚八點,當地警方會停止交通,由小號手演奏《最後的哀歌》。每晚都有多達400人聚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人們。這項傳統自1928年7月2日起便持續不斷,儀式結束時,大家會齊聲說:「我們會銘記他們。」
在過去的兩週中,合唱團在每場音樂會後都演唱《茉莉花》作為安可。但在今天的演出中,演唱《茉莉花》有著更深的意義,因為這首歌與慰安婦們的童年息息相關。以這首歌來悼念所有台籍慰安婦,讓在場的每一位感受到深切的情感。
致詞後,Kristian Commichau帶領大家默哀一分鐘,氣氛相當莊重而感人。此次獻唱不僅是對慰安婦阿嬤們的致敬,也是對歷史的一次深刻反思。
這篇文章 【新聞稿】德國柏林波茨坦室內合唱團來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獻唱,代表德方向慰安婦阿嬤們致敬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二人受冤,八方來援:王淇政、洪世緯第三次無罪
文/台灣冤獄平反協會
三次無罪適用速審法,檢察官不應上訴
刑事妥速審判法於2010年制定,保障人民有受公正、合法及迅速審判之權利,為了促使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負實質舉證責任,防免被告因此承受漫長焦慮及不安,我國《刑事妥速審判法》第8條明文規定:「案件自第一審繫屬日起已逾六年且經最高法院第三次以上發回後,第二審法院更審維持第一審所為無罪判決,或其所為無罪之更審判決,如於更審前曾經同審級法院為二次以上無罪判決者,不得上訴於最高法院」。
換言之,當案件歷經檢方起訴,提出證據,盡其舉證,經過超過六年審理,且經最高法院三次發回後,檢方仍無法說服法院,而有第三次無罪宣判,基於保障人民受公正、合法、迅速審判權利,檢察官即不得對此無罪判決提出上訴,否則與無罪推定原則相悖。
本案自2005年至2009年間展開通常審理程序,繫屬期間共計3年10月28天;2018年經最高法院自為裁定開始再審,案件繫屬於臺中高分院後截至今日為止,繫屬期間共計6年8月9天;兩段繫屬期間總計已逾十年,遠遠超過速審法第8條所規範之六年期間!又考量本案已歷經最高法院三次發回、臺中高分院三次無罪判決(臺中高分院107年度再字第1號判決、109年度再更一字第167號判決、今日之112年度再更二字第23號判決),本案確實已經符合速審法第8條之規定,屬於檢察官不得上訴之案件。
自2002年起,王淇政、洪世緯自始至終都堅持自己的清白,兩人不曾改口,也從未放棄,本案歷經多次事實審審理,檢辯盡力攻防,如今已經獲得事實審法院第三次無罪宣判,足認二人的清白真確,並無疑義。期盼兩家人的漫長拖磨在此告一段落。
監院報告、法醫意見指向二人有冤
王淇政、洪世緯於2009年判決有罪確定,兩人的家人四處為其奔走,並向監察院陳情。監察委員馬以工、余騰芳、李復甸委員展開調查,不僅曾於接近案發時間點前往后豐大橋現場,確認河床能見度,並曾安排二男一女進行抬舉實驗,顯示於女子掙扎情形難以將身體抬高超過紐澤西護欄後,更於2012年8月提出調查報告,提出七大意見,認為有罪判決有違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也背離公平法院之精神,建請檢察系統為二人發動非常救濟。
同年,台灣冤獄平反協會(下稱平冤協會)正式成立,也接到兩家人的申冤信。經審查發現原有罪判決引用的法醫證詞有逾越其專業的疑慮,立案救援,並籌組本案義務律師團,為兩人尋求救濟。
經義務律師團諮詢石台平法醫,石法醫提出高墜水平位移的研究資料,認為本案應該沒有他殺的證據,因而出具法醫專業意見。2013年,平冤協會與義務律師團正式為本案提出再審聲請。
三位專家,八方來援
2014年,臺中高分院以屍體起落點與跌體點距離牽涉力學專業,而法醫並無力學專業,石法醫意見僅為個人意見為由,駁回再審聲請。
2015年,平冤協會與國立臺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蔡武廷教授展開合作,蔡教授具有流體力學的專業,在檢視本案現場資料後,針對原有罪判決關鍵證據即橋下王姓證人,其證稱二人在死者車後方,於后豐大橋P2伸縮縫上將人拋下,蔡教授以其力學分析認為:如依據王姓證人所稱的起落點,物理上不可能墜落至員警繪製現場圖上所標誌出的X陳屍處。律師團即援引該力學意見,證明王姓證人描述的犯罪事實並不存在,作為新證據向法院提出。
然而,案件仍經臺中高分院以員警繪製現場圖並非實際情形為由,又一次駁回再審聲請,經律師團再抗告至最高法院,再審持續進行。而訴訟過程中,監察院則再啟調查,囑託鑑識人員藍錦龍進行現場重建,經藍錦龍透過影像與河床石塊分布進行分析,其意見可證明王姓證人翻供後陳述,違反物理上經驗法則,至此,后豐案已有至少三位專家具名提出意見指出案件有疑。
2018年,當案件經臺中高分院106年度聲再更(二)字第3、4號刑事裁定駁回,抗告至最高法院審理時,最高法院自為裁定開始再審,案件發回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審理,並停止二人刑之執行。王淇政、洪世緯因而得以於2018年2月回復自由之身,進行後續審理程序。
科學證據,證明清白
本案原有罪判決之關鍵證人為案發時在河床炒米糠準備釣蝦之王姓證人,案發當日王姓證人接受員警詢問稱僅聽聞救命、看見一黑影掉下。案發十三個月後王姓證人向警方稱聽見男女爭吵,目擊二男將一女自橋上丟下,而根據王姓證人描述,二人位於陳女車子後方,於后豐大橋P2橋墩上,由右側較矮男子先放手後,再由左側較高男子放手,致陳女墜落。
然而,根據本案員警所繪製之現場圖,墜落點約於陳女車輛後照鏡處往外延伸的河床處,約略於后豐大橋P2伸縮縫以南2.5公尺至3.5公尺,蔡武廷教授以此為基礎提出力學分析意見,其分析結論認為,依墜落初始的擺盪慣性或現場風力的自然條件,自P2伸縮縫墜下不可能落在P2以南2.5公尺至3.5公尺。
案件再經藍錦龍股長,透過影像分析與石塊分布之分析為現場重建,釐清本案墜落處,發現應位於P2以南2.7公尺。蔡武廷教授意見,佐以藍錦龍股長意見可知,王姓證人所描述的墜落位置與方式,物理上不可能墜落於該河床位置,進而可以證明王姓證人的陳述並不可信。
最高法院於2023年撤銷無罪判決後,再經臺中高分院函詢法務部法醫研究所,再次確認陳女四肢並沒有拉扯傷,並沒有任何客觀事證可證明王姓證人所描述的過程確實發生,也再次證明王淇政、洪世緯二人的清白。
感謝法院再次無罪宣判,讓橫亙二十二年的司法折磨告終
本案牽涉一條性命,三個家庭,但原先的有罪判決卻僅仰賴一個不可靠的證人。人類的記憶和言詞終究可能出錯,誰也無法完全擔保其絕對真實,但科學證據應是我們重新理解本案的核心。透過法院這幾年來的審理與調查,根據蔡武廷教授、藍錦龍股長、石台平法醫的專業科學鑑定,我們已經可以確認:證人的供述與現場環境和跡證確實不符,其陳述內容在客觀、物理上不可能發生,王淇政、洪世緯確實清白無辜。
真實無辜不是感覺問題,而是證據問題,次感謝臺中高分院在今日,願意倚靠科學證據發現真實,並且做出無罪判決。在此,我們也祝福兩位無辜之人及其家人長達22年的拖磨在今日告終,回歸日常,清白生活。
【后豐案大事記】
2002年12月7日
陳女墜落后豐大橋下,經急救後不治身亡
2003年9月14日
臺中地檢署不起訴處分
2004年10月29日
臺中高分檢再議發回
2005年6月4日
臺中地檢署起訴二人殺人罪
2006年5月12日
臺中地院判決二人殺人罪成立
2006年8月16日
臺中高分院駁回上訴
2009年6月11日
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全案確定
2009年11月26日
最高法院駁回非常上訴(第一次)
2012年8月15日
監察院提出調查意見
2012年11月8日
最高法院駁回非常上訴(第二次)
2013年3月26日
臺中高分院駁回檢察官再審聲請,同年王淇政、洪世緯也展開再審聲請
2016年9月20日
監察院第二度提出調查意見
2017年6月23日
臺中高分院駁回后豐案再審聲請(第十一次駁回)
2018年2月1日
洪世緯假釋出監
2018年2月7日
最高法院裁定開始再審,王淇政因刑之停止執行出監,案件發回臺中高分院審理(第一次發回)
2019年12月31日
臺中高分院再審宣判,認定二人無罪,檢察官上訴(第一次無罪)
2020年5月7日
最高法院撤銷原判決,發回更審(第二次發回)
2021年1月7日
法院傳訊鑑識專家、力學專家出庭接受交互詰問
2021年12月30日
臺中高分院再更一審宣判無罪(第二次無罪)
2023年3月29日
最高法院撤銷原判決,發回更審(第三次發回)
2024年8月21日
臺中高分院辯論程序
2024年10月30日
臺中高分院再更二審宣判無罪(第三次無罪)
這篇文章 【聲明】二人受冤,八方來援:王淇政、洪世緯第三次無罪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臺中高分院再更二審宣判:后豐大橋冤案王淇政、洪世緯均無罪
文/台灣冤獄平反協會
2002年12月7日凌晨一時許,一名陳姓女子自后豐大橋上墜落,送醫急救後不治身亡,案件關係人王淇政與洪世緯從「不起訴處分」變成「共同殺人罪」成立,2009年王淇政遭判15年有期徒刑,洪世緯遭判12年6月有期徒刑確定,入獄執行。
兩家人未曾放棄,極力為清白奔走。本案歷經檢察總長二度提起非常上訴、監察院二度出具調查報告,臺中高分檢檢察官曾為受判決人利益聲請再審,王淇政、洪世緯的辯護團隊也提出再審。本案於2018年,最高法院自為裁定開始再審,臺中高分院於2019年、2021年二次無罪宣判,然而,檢察官上訴,最高法院於2023年撤銷無罪判決,發回更審後,臺中高分院於今日(10月30日)上午10點宣判,判決主文:原判決撤銷,王淇政、洪世緯均無罪。
宣判結束後,王淇政、洪世緯與到場的義務律師及聲援夥伴們一同至法院門口召開記者會。以下記錄發言內容,以及平冤協會對本案無罪宣判之聲明。
黃虹霞律師:本案適用速審法,檢方不得繼續上訴
洪世緯的義務律師黃虹霞律師率先提醒,今臺中高分院還淇政、世緯二人清白值得慶幸,但也勿忘本案還有一位被害人失去無辜生命,期許下次司法體系不要再造成類似悲劇。黃律師接著表示,本案通常程序繫屬期間加上再審重啟繫屬期間,已經超過刑事妥速審判法第八條所規定之六年,同時亦符合最高法院發回三次之條件,檢方不應上訴,終止本案多年冤情。
最後,黃律師提到因為這個錯誤的判決,讓淇政、世緯及其家人承受多年的苦痛,身為司法體系一環的辯方,她想向兩家庭致歉,同時她也呼籲各界一起努力合作,讓冤獄不再發生。
邱顯智律師:法院的判決再度證明淇政所述確實為真
輪到王淇政的義務律師邱顯智律師發言,他首先感謝今日到場聲援的所有人,接著提到,早在十幾年前,他在監獄見到淇政時,淇政所陳述自己冤枉的理由,跟今天的無罪判決所載就是一模一樣的。對此,邱律師認為本該在一開始就水落石出的案件,居然要用上二十二年的時間再度證明清白,令他感到非常心酸與不捨。
邱律師也補充道,本案經歷聲請再審、駁回、抗告、撤銷等無數次司法程序的來來反覆,才在最後由最高法院自為裁定開啟再審,這其中的苦痛,是沒有被冤枉的人所無法想像的。因此,他希望臺中高分院能明確表示本案適用速審法,也希望檢方比照過去的鄭性澤案、王瑞豐案,停止上訴,終止折磨。
在黃律師、邱律師發言完後,我們請兩位辯護人代表獻花,並將麥克風交給淇政、世緯:
王淇政:最大的感謝一定是給我家人
淇政首先表示,非常感謝大家一路上的陪伴與支持,讓他可以有勇氣為自己的清白奮鬥,一步一步再次邁向無罪。其中,他特別想感謝母親與姐姐,並說道沒有她們,他可能沒辦法堅持走到這裡,對於付出許多的家人,淇政致上深深的謝意。
洪世緯:感謝律師的幫忙與救援團隊的一路相挺
提到這次的無罪,世緯語帶哽咽地向所有律師、長期聲援他的志工、被冤者、平冤協會工作人員表示感激,不禁熱水盈眶。他說,這個案子已經跑了二十幾年,這一路走來真的十分艱辛,他想再次感謝救援團體和家人的一路相挺。
余柏儒律師:希望這場沒有加害者的悲劇,能在今天畫下休止符
兩位當事人發言完後,麥克風再度交給世緯的義務律師余柏儒律師。
余律師感慨地提到,從他參與本案救援至今已過六年,僅僅是這六年,就已讓身為辯護人的他感受到司法上沖下洗所帶來的折磨,更何況是承受冤獄之苦二十二年的淇政與世緯。他認為,就法律層面,應如同前面黃律師所述讓本案適用速審法;而在道德層面,兩位當事人已因為這場錯誤的審判備嘗痛苦,懇請檢察官不要上訴,讓這場沒有加害者的悲劇儘快落幕。
李宣毅律師:請有權力的人不要再讓被冤者們困在困局裡
最後,輪到后豐案義務律師李宣毅律師發言時,李律師首先提及了他對於本案印象最深刻的兩位女性──一位是在十年前就已投身救援行動的黃虹霞律師,一位是一直等待著兒子的清白能到來的世緯母親。李律師表示,本案除了許多律師的協助,更因為有背後這些總是支持著當事人的家屬們才能走到今天;因此他想向國家、向司法系統、向所有握有權力的人呼籲,立刻停止這樣的悲劇,不要在釀成冤案後,又持續將無辜的人困在清白無法落定的困境中。
除了上述發言者之外,現場也有許多冤案平反者、冤案當事人、冤案家屬,以及平冤協會的實習生、志工,一同到場聲援,祝福也期盼王淇政、洪世緯兩家人的漫長拖磨,能夠早日告終,回歸日常。
※ 記者會會後,法院對本案發佈新聞稿,摘要本案判決內容及理由,但認為本案檢察官仍得上訴第三審。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2年度再更二字第23號王淇政、洪世緯殺人案件判決新聞稿這篇文章 【新聞稿】臺中高分院再更二審宣判:后豐大橋冤案王淇政、洪世緯均無罪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24年9月捐款徵信-紀錄下那一刻,或許能在未來帶來改變
圖為公庫實習現場。
文/公庫實習記者童建儒
作為新聞系出身的學生,我並未對新聞業抱有崇高的理想。過去求學期間新聞系學生的大哉問肯定會出現「如何在現實與理想中掙扎?」一題,經常聽到身旁的朋友們抱怨工作時被迫做自己不想做的新聞、被主管隨意更改成聳動的新聞標題,新聞業追求的即時與快速也讓我身旁的朋友們漸漸退出新聞業。聽著朋友們慘痛的分享,讓我更加確信自己未來不會走上「當記者」這條路。
然而進到公庫實習後,我才發現一切和我想的不一樣。公庫並沒有嚴苛的截稿壓力,也不會為了流量要求實習記者們寫出聳動標題。當主流媒體為了截稿壓力中途離開記者會,或因為可能不會有流量而選擇忽略某些微小的聲音時,公庫永遠都會在。
我還記得7月26日當天下著小雨,高雄中油大林煉油廠堆高機駕駛戴文平在行政院前召開記者會,戴文平在工作期間左手遭堆高機輾過、右手肱骨骨折,但資方卻選擇推卸責任避不見面。或許是這件事不會有流量、或是有午間新聞截稿壓力,現場原本就已寥寥無幾的記者們,陸續離開記者會,最終只剩下公庫留在現場。
「公民團體闡述理念與關懷的媒體空間經常不夠充分,因此我們在社運現場待到陳情者說完話為止。」公庫簡介中的一段話是我在那場記者會當下才真正體會到的,在記者會的當下,我重新感受到身為一名記者的價值。或許紀錄下那場記者會對多數人來說不算什麼,不過身為公庫實習記者,我相信紀錄下那一刻,或許能在未來為陳情者帶來改變。
雖然老師常警惕新聞系、傳播系學生「不要常常覺得自己能改變什麼」,強調事件的改變是多方努力之下才有的共同結果。不過對我而言「改變社會」正是身為記者的價值,無論是以影像記錄當下或以文字報導補充事件細節,這些都是讓微小的聲音得以獲得更多話語權的方式。
在實習期間,雖然寫到自己沒興趣的新聞、遇到複雜的法規還是會讓我感到興趣缺缺,不過公庫夥伴總會說著「沒辦法啊,還是要寫。」接著賣頭苦幹繼續陪著我們跟新聞奮戰。在當下總會知道自己絕對不是一個人面對這些複雜的法規,也並非只有自己會遇到這樣的挫折,而是大家都一起在這些無奈中努力。
雖然實習完我仍舊未將「當記者」作為未來最想做的工作之一,但至少在公庫的實習經驗讓我不再排斥「當記者」這件事!
童建儒採訪報導:
2024.08.07 人權會認定空服員限穿裙裝為歧視 桃空職工籲修法開放工會參與
2024.08.22 北市聯醫病房助理邊復健邊職災 控院方苛扣公傷假
【實習生整理專題】:日常中被拉起的封鎖線 性少數被剝奪的人權
【九月工作報告】
2024.09.25 農地破碎化不能再拖 環團疾呼《國土計畫法》應如期上路
2024.09.16 大同染整將關廠 台勞移工中秋難過、討欠薪爭補償
2024.09.11「颱風假」輪班勞工看得到放不到?工會要求勞動部盡速立法有薪天災假
2024.09.05 木柵路老樹群不保?北市文化局通過建商樹保計畫、保護範圍僅64公分
【實習生整理專題】
《工輔法》修法五週年爭議一次看!「即報即拆」成空話、污染工廠無退場機制
【燦爛時光會客室】
第488集|記憶與失憶 移民工文學獎《一段記憶》
第487集|只有你想不到的合作社!《哇!原來這也是合作社》
第486集|《合作社不是福利社》地方創生的全新可能!
第485集|日本能,台灣能不能? 日本節能房屋竟能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報導請上公庫網站 我們的經費來自公眾捐款,透過您的定時定額捐助,可以讓我們穩定前進,作好更多報導,期待您能捐款挺公庫(捐款請按這裡)。公庫也出版《光影游擊最前線:華人獨立媒體觀察》、《公民不冷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簿(經典增修版) 》,並且製作公庫毛巾,若您願意,也可用贊助公庫出品的方式支持另類/獨立媒體。 【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2024年9月份財務收支】 分類 項目 說明 支出 收入 收入 單筆捐款 23,987 定時定額 47,331 人事費 薪資 67,632 稿費 燦爛時光節目撰稿費 6,550 剪輯費 燦爛時光節目及Podcast剪輯費 19,000 勞保費 5,697 健保費 3,222 雇主提撥勞退 3,996 會計顧問費 2,000 水電費 電費 2,963 租賦費 5,500 行政手續費 跨行轉帳手續費 30 郵政劃撥手續費 15 信用卡中心手續費 132 藍新科技手續費 1,156 伺服器維護費 1,667 網路使用費 447 郵資 80 小計 120,087 71,318 結餘 -48,769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2024年9月份帳戶餘額
台灣銀行:275,332元(含提撥基金150,000元)
中華郵政:138,921元(郵撥帳戶 86,867元、郵局 52,054 元)
藍新:39,594元
零用現金:2,582元
2024年9月份捐款徵信
單筆捐款:黃O宜 100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600、燦爛時光會客室20000、鄭O勉 2000、陳O秀 600、黃O賢687
定期定額捐款:公庫之友 100、公庫之友 200、公庫之友 500、公庫之友300、公庫之友500、公庫之友500、方O萱 1000、王O思 500、王O荃 500、古O薰 300、江O凡 300、江O凡 1000、何O 300、何O幸 500、吳O牧 300、吳O珈 500、吳O澄 500、吳O輝 100、呂O廷 300、呂O瑩 150、李O柱 1200、李O庭 100、李O婷 300、杜O瑜 1000、阮O慧 500、周O彥 100、林O伊 300、林O伊 500、林O葦 200、林O豪 500、林O儀 200、林O儀 600林O穎 300、邱O瑤 3000、阿猴 300、施O君 300、柯O庸 500、洪O育,吳O蓓 200、唐O哲 1000、徐O榮 500、翁O思 300、翁O德 300、高O誠 1000、張O芬 300、張O玲 200、許O芳 200、許O綾 100、郭O竹 200、郭O佳 300、郭O燁 500、郭O齊 500、陳O合 500、陳O庭 500、陳O萍 500、陳O綸 300、彭O恩 300、曾O傑 300、曾O琳 500、曾O華 1200、曾O婷 300、湯O鈞 200、黃O君 500、黃O傑 300、黃O揚 700、黃O斌 300、黃O超 300、黃O新 500、黃O達 200、黃O綺 500、黃O儒 500、楊O羽 881、楊O君 500、楊O範 200、葉O華 1000、管O祥 2000、劉O中 200、劉O倫 500、劉O書 300、劉O德 1000、劉O蕙 500、劉O龍 1000、蔡O荀 300、鄭O從 300、鄭O憶 500、鄭O雯 600、鄭O柔 500、盧O文 100、蕭O寬 500、簡O志 300、藍O雅 1000、藍O寧 300、顏O家 500、魏O陽 1000、羅O翔 300、蘇O佳 300、蘇O禎 500
捐款說明:公庫的捐款平台設定每月20日扣款,定期定額首次授權捐款者,平台會先執行10元驗證金,確認信用卡有效後即退款。也提醒各位經由台銀、郵局及劃撥的捐款者們,捐款後請記得來信至:「civilmediatw@gmail.com」告訴我們帳號、金額、地址、電話等資料,以便寄送捐款收據。
若您的捐款需要上傳財政部國稅局(捐款收據電子化),需請您提供捐款者的身分證字號及本名,填寫《捐款申報資料方式表單 https://reurl.cc/7Vrd5 》,同意用作 「捐贈扣除額單據電子化作業」 申報資料。
我們會在隔年2月底前上傳您的單筆或多筆捐款金額申報資料,多筆捐款將合併為一筆款項申報。捐款人於每年申報綜合所得稅時,下載扣除額資料浮貼於申報書上,或網路申報使用列舉扣除自動匯入,免附紙本收據,快速完成報稅。
以上捐款名單如有疏漏,還請來信告知,確認後立即補上,萬分感謝。
這篇文章 2024年9月捐款徵信-紀錄下那一刻,或許能在未來帶來改變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中火不該大增氣電擴廠 二期燃氣太多 訴求4-2並退回小組重審
文/監督施政聯盟
台中電廠二期燃氣案將於30日下午進入環評大會審議,多個環保團體上午到環境部前召開記者會,提前向環評委員喊話,表達中火減煤不該愈減愈肥,變成大幅增氣擴廠,四部燃氣機組太多,減污減碳幅度有限,無助於改善中部空品及台灣減碳,呼籲二期燃氣規模應4-2減半,從四部減為二部,並於廠內增加綠電,回應AI的百億綠電需求,而非用氣電擴廠。環團呼籲環委將本案退回專案小組重審,同時批判中台灣縣市首長不親自出席中火環評大會,空污治理淪為口號及騙選票!
爭好氣聯盟發起人許心欣表示,環保團體樂見中火全數以氣換煤,可是拖太久了,台電不能藉機大幅擴張燃氣發電,讓中火變成全球最大煤氣火電巨獸,不僅減污量有限,不利中台灣空品大幅改善,更不利減碳淨零,讓台中無法在2030年達到減碳三成的目標。
許心欣認為,中火大增四部燃氣機組是為工業用電需求未雨綢繆,但企業需要的是低碳再生能源綠電,而非仍有煤電一半碳排的氣電,中火暴增氣計畫是搞錯需求與方向。喊話環評委員退回小組重審,強調增設燃氣應適可而止,不該一再擴張,呼籲中火二期燃氣規模應減半,縮小規模為二部燃氣。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執行長楊澤民表示,上次中火煤改氣增加二部燃氣機組時,遭受中火嚴重空污的中彰投三縣市副首長親自出席2020年1月的第四次環評初審會議表示意見。這次中火一口氣要增加四部燃氣機組550萬瓩,是要取代6部燃煤機組330萬瓩的1.67倍,甚至等於目前中火10部燃煤機組的裝置容量,形同大幅擴廠!
楊澤民痛批,中台灣空污治理平台的縣市首長竟不親自出席中火擴廠環評,不聯合要求中火縮減二期燃氣規模!也不從中火應大幅減污減碳角度訴求燃氣減半,不能再讓中火承擔更大的發電責任,更不能將發電和污染集中在中台灣。中部首長共主盧秀燕市長不率隊參加中火環評大會,顯示改善空氣品質和邁向淨零的施政目標,根本是說一套說一套!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主任吳慧君表示,我們長期參加環評,從來沒遇過一次小組初審就通過的案件,實在太荒謬,本案雖是煤轉氣,但台中電廠規模實際大幅擴張,讓原本5.5GW電廠,變成8.1GW電廠,甚至在燃煤機組未拆除前會是高達11.4GW的火力發電廠,是原本中火的兩倍大,仍有許多對環境影響之疑慮,一次初審就通過,讓人質疑環評委員是否有獨立審查的能力? 還是有政治黑手介入!! 吳慧君強調,發電過度集中在中部,不僅有國安風險,且不論是火力發電跟不當設置的綠電,造成的傷害都是中部人在承擔,非常不公平,呼籲本案環評大會應退回小組重審!!
監督施政聯盟專員王晴表示,昨天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院報告時迅速應允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提出的回台設廠條件100億度再生能源,突顯綠能才是AI等新興企業的能源選項,但政府能源政策卻與企業需求背道而馳,今天進入環評大會審查的中火二期燃氣計畫大幅度增量550萬瓩,等同故有燃煤機組的裝置容量,此舉不僅無助於有效減少碳排和空污,還可能削弱台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王晴指出,中火煤改氣計畫裝置容量不減反增,第一、二期新建燃氣機組共810萬瓩,與燃煤機組相比增幅高達1.47倍,呼籲二期機組數應減半,從四部減為兩部,讓全廠裝置容量降至535萬瓩,並請環評委員將本案退回專案小組重新審查,加嚴全廠空污排放量等環評承諾。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中火是全世界排碳量最高的電廠,而台灣人均碳排量每年12噸,更是全球平均的兩倍。因此「中火無煤」不應該只是中部人的議題,面對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加速化石燃料的退場應該是全台灣的共同訴求!然而,中火二期的環評初審結果,卻讓本來該除役的,變成實質上延役;本來該減煤的,變成實質上擴廠!反讓中火這頭碳排巨獸越減越肥、越養越大!
王醒之進一步指出,該次會議再次反映出「能源集權」的政治現實。協和四接因為爭議不斷,至今歷經了五次專案小組會議,即將進入第六次,儘管過程中有「黑箱環評」、「違法排審」等風波,也都還不至於像中火二期案一次討論就通過送大會,這場會議不但無視來自地方、環團憂慮「以減煤之名行擴廠之實」,更是直接「初審即終審」!也再次讓環評程序的獨立性受到質疑。
王醒之說,更高位的能源供需盤點與高耗能產業檢討如果不好好做,最後只會讓台電宛如得暴食症般地恐慌,不論煤電、氣電、核電,什麼都要,而且越吃越大口。他呼籲賴政府應優先兌現「工業用電深度節能」的政治承諾,在更上位進行全面性盤點,以免台灣下一階段成為化石燃料輸出國強勢傾銷的對象。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目前台電規劃中火6部共810萬瓩燃氣機組全部上線後,僅減少4部共220萬瓩燃煤機組,保留其餘6部共330萬瓩燃煤機組轉備用,可謂是「大增氣、小減煤」。既然台電宣稱:中火未來「全廠同時運轉數不超過10部」,則燃煤機組至多僅能保留4部備用,以免承諾跳票。甚至台電既稱6部燃氣機組同時運作下,「緊急設施最多運轉2部」,卻堅持保留高達3倍的「6部燃煤機組」備用,實啟人疑竇,建議盡早拆除除役後的燃煤機組。
蔡雅瀅強調,去年發電量約佔全國用電量0.8%的基隆協和3、4號機,即將於今(2024)年12月底除役,過去台電規劃「先拆後建」,新燃氣1、2號機於2030年及2034年後上線,與舊機組除役相隔5年半及10年以上。今年卻改口稱協和除役後,不拆除要「轉備用」,希望協和年底除役後,盡速拆除,早日轉型再生能源電廠,並以「節能、能源管理、儲能及再生能源」等「永續四能」,取代「協和四接」。
這篇文章 【新聞稿】中火不該大增氣電擴廠 二期燃氣太多 訴求4-2並退回小組重審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離島國際醫療特區:蒙古大夫金門執業!離島自由貿易示範區:一國兩制試驗區!
文/台灣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公民陣線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本周四排審多項《離島建設條例》修正草案,其中包括中國國民黨陳玉珍與陳雪生委員所提出,要設置離島國際醫療特區的第十三條之一及之二修正草案,及設置離島自由貿易示範區的第十八條之一修正草案。台灣經濟民主連合與台灣公民陣線今日上午舉行記者會指出該等提案比馬英九時期的自經區更加荒謬,根本是中國主張的一國兩制試驗區,記者會譴責提案委員,並呼籲經濟委員會切勿將本案完成審查。
賴中強:離島條例草案就是比自經區更荒謬的蒙古大夫與一國兩制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指出中國國民黨陳玉珍與陳雪生委員所提出的《離島建設條例》修正草案,就是比馬英九時期自經區更荒謬的蒙古大夫與一國兩制。賴中強表示:設置離島國際醫療特區修正案,將開放外國團隊與本國醫療機構共同設立國際醫療機構,取消醫療法所定法人不得為社員及外國人不得充任董事長之規定,並開放不具備我國醫師執照的外國醫事人員於特區內執行業務。此修正案如通過,將會有三個嚴重後果,第一是讓台灣的公衛與醫療資源更加商品化,排擠健保醫療量能。第二是讓未通過我國醫師考試的中國醫師、蒙古國醫師、圖瓦共和國(原唐努烏梁海)等外國醫師,都可以在金門、馬祖與澎湖看診執業,影響民眾就醫安全。第三是金廈之間、福馬之間雙邊醫事人員與病患的密切往來,可能造成台灣防疫的破口,實現「兩岸疫情風險一體化」的「金廈、福馬同城生活圈」。
賴中強並表示:全世界大概只有中國國民黨提出的自由貿易區是只對單一國家(中國)特別開放,這不是自由貿易,這是中國租界與一國兩制試驗區。離島自由貿易示範區修正案,不僅要建立只對中國人民、法人、團體、機構、資金、物品、商品、勞務或服務進出特別開放的特區,還要將特區「設置區域、管理機關、事業之範圍、資格條件、審查基準、申請程序、應檢附之文件資料及其他事項之管理辦法」的管理權限,改由離島縣政府與縣議會自治條例規定,牴觸憲法第一百零七條「國際貿易政策與涉外之財政經濟事項」由中央立法並執行之規定,並架空都市計畫法、水土保持法、環境影響評估法、土地法、國有財產法與地方公產管理法令等限制。
蔡明芳:不要拿台灣的國家資源幫中國廠商開免稅店
淡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表示:「離島自由貿易示範區修正案」如同用我們國家的資源幫中國廠商開一個免稅商店或暢貨中心,這樣的做法所可能導致的後果。
- 離島經濟活動徹底被摧毀:只對中國廠商提供的商品或服務開放,一旦中國產品進入離島縣市,離島縣市的店家將面對中國廠商的低價競爭,讓離島的經濟活動變成中國廠商的經濟活動。中國低價產品與服務大舉進入離島縣市特區,離島人民看似更容易買到低價的產品。但是,只要這些中國店家所提供的服務與產品的價格夠低,離島店家將可能因虧損而退出市場,此時,離島縣市的失業也會增加,或只能到中國廠商應徵就業。
- 離島居民的失業率上升:當中國人民也可以自由進入特區時,離島居民的失業率一定會上升。
- 離島觀光旅遊變成中國人的生意:離島縣市要吸引觀光旅遊的目的無非是希望可以帶動離島商家的生意與就業,未來,這樣的條例一通過,觀光旅遊對離島縣市的貢獻將會消失,僅會讓中國特區有經濟貢獻。
- 離島特區變成中國產品傷害台灣的加速器:離島自由貿易示範區的設置如同幫中國建立一條龍的觀光價值鏈,未來,可能進一步藉由此一特區將產品輸往台灣,離島自由貿易示範區就如同中國產品輸往台灣的加速器。
- 與中國經貿整合已非世界主流:中國近年面臨國際供應鏈重組的影響,對中投資大幅下降已是大勢所趨,這使得中國的青年失業率急速增加,中國內需也陷入通貨緊縮,中國的內需市場已不具吸引力。台灣多家餐飲與百貨業者在中國面臨的虧損,也可以說明目前中國的困境。
國會議員幫中國在台灣設立免稅經濟特區將讓離島縣市「爛尾」,而非促進發展。
黃承瀚:離島條例草案呼應中共22條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研究員黃承瀚指出,中國於2023年9月提出的「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簡稱22條意見),其主要目的是推動金門和馬祖成為中共的一國兩制樣板「示範特區」,企圖展示中國的一國兩制成果,並將廈門與金門、福州與馬祖融合為「同城生活圈」,以作為統一台灣的前置步驟。
經民連一再警告,台灣內部將會有與中國暗中勾連、配合中國推動「金廈、福馬同城生活圈」實現的勢力。果不其然,由中國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和陳雪生提出的《離島建設條例》修正案,將於本周排審。黃承瀚指出:2020年11月1日三立新聞就有「家族擁健檢中心 陳玉珍提設醫療特區」的報導,2016年7月19日金門日報更曾報導,台灣大學畢業的金健康健檢中心執行長陳玉珍議員特別邀請名醫來中心駐診。立法院紀律委員會應調查陳玉珍的此一提案,是否違反《立法委員行為法》第五章利益迴避之規定,調查結果出來前,應先停止經濟委員會之法案審查程序。
黃承瀚指出,此修正案的藍圖早在2006年就由前新黨籍金門縣長李炷烽提出,名為「一國兩制試驗區」。如果真的完成立法,就是中國在「香港一國兩制垂範台灣」與平潭綜合實驗區失敗後,第三次的中國「一國兩制試驗區」。台灣經濟民主連合與台灣公民陣線強烈呼籲中國國民黨人勿再配合中國政治議程,立即停止推動有害國家安全、且呼應中共「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目標的《離島建設條例》修正草案。
這篇文章 【新聞稿】離島國際醫療特區:蒙古大夫金門執業!離島自由貿易示範區:一國兩制試驗區!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災調擴權部分納修法,遺憾資訊權仍遭打折!
文/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會後聲明
今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開第11屆第2會期內政委員會第6次會議,會中針對「消防法」修法草案進行討論,其中有關職安部分,遺憾行政機關仍未採納基層「公務人員全面納入職安法」訴求,而有關災調會擴權、資訊權、場所防災部分,本會聲明如下:
一、災害事故調查僅增加調查範圍,未納入公務機關罰則
本次會議僅有災害事故調查會除「死亡」、「重傷」以外擴增「受傷程度符合公教人員保險失能給付標準之失能等級」調查範圍,有關公務機關拒絕提供相關資料時應罰則部分,未納入修法中,若行政機關拒絕災害事故調查會調閱或提供資料,恐將使相關調查不完整。
二、違反資訊權致救災人員死傷仍未納刑責
本會自2018年桃園敬鵬大火6名消防員殉職案發生後,即開始推動消防員生命三權修法,並提出未落實資訊權致現場救災人員死傷應納刑責,然而至2024年的今日,行政機關仍堅持己見,今日公祭明日忘記,內政部災害事故調查會屏東明揚報告中即指出殉職成因之一即為業者未提供相關資訊及專人協助救災,資訊權不落實,將使救災人員面臨未知威脅之中,然而本次修法仍未將未落實資訊權納入刑責。
三、未落實場所自主防災裁罰未加嚴
針對場所自主防災部分,本會提出公共安全相關修法訴求,呼籲依營業額比例增訂罰鍰,且處分屆期仍不改善達一定次數後勒令停業或停工,然而,本次會議仍未將基層公安訴求納入修法,違反相關自主防災規範,將造成鄰近居民之公共安全風險,內政部仍未將基層訴求納入草案。
本會於2023年屏東明揚大火四位消防員殉職後即提出公安相關訴求,於10月16日內政委員會會後亦提出相關基層修法方向,遺憾本次會議內政部仍未提出相應之修法草案,本會將於法案三讀後監督落實情況並持續推動相關訴求!
這篇文章 【聲明】災調擴權部分納修法,遺憾資訊權仍遭打折!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高雄鳳山員警性騷擾案宣判聲明
文/民間司改會
針對高雄市政府警察局鳳山分局職場性騷擾事件,今年四月經最高行政法院(111年度上字第863號判決)撤銷原判決並發回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下稱高高行)後,今日高高行更一審宣判:撤銷鳳山分局性騷擾不成立之決定。對此,民間司改會感到欣慰,也呼籲鳳山分局審慎重為性騷擾成立與否之決定。
最高法院撤銷發回,民間司改會持續關心性騷擾司法案件性別敏感度高雄女警F因遭受該同事多次在LINE傳訊息文字騷擾、甚至於公務出勤期間被提出性邀約,警員F向警局提出性騷擾申訴後,不論職場或非職場事件,調查小組均作成甲男性騷擾成立之決定。然而,行為人提出復審主張警局的性騷擾調查程序不合規定,後遭保訓會撤銷原決定,嗣分局另組調查小組、再次審議後,竟做成性騷擾不成立之決定。其後,案件因程序性質被割裂為職場與非職場事件,警員F分別依《性騷擾防治法》(下稱性騷法)與《性別工作平等法》(下稱性工法)的規定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尤其,本次宣判所涉及的性工法部分,高高行一審判決僅因行為人提及「御宿」(汽車旅館名)、「去妳家找妳」,所以就認為警員F與行為人「仍有訊息往來」等,進而認定鳳山分局性騷擾不成立之處分「並非無據」,警員F難以接受,認為該判決對性騷擾被害人反應要求過於嚴苛,故繼續上訴。民間司改會向最高行政法院提出法庭之友意見書,希望法院審理時,不應以被害人事後與行為人的互動關係而否定當下性騷擾的經驗,而陷入「完美被害人」的迷思情境。幸而,今年四月最高行政法院的撤銷發回判決,要求高高行針對有利警員F之證詞及相關截圖事證予以查明。民間司改會因關心司法系統的性別敏感度議題,於性工法案件F警員上訴最高行政法院起就持續關心,並委請劉硯田義務律師無償代理協助。本案經半年審理,今日宣判。
警界性騷被害人處境艱難,盼指標個案能促進系統之性別友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第33號一般性建議第15點要求國家應「提高司法系統對性別平等問題的敏感度」。「性別敏感度」所敏感的對象,指的是被視為常規與常態的男性經驗或價值判斷標準,司法若沿用此標準,形同對求助者造成二度傷害。
女性若處於敵意工作環境性騷擾之情境,或囿於職場少數且支援不足之氛圍及現實,實難被苛求須在面臨性騷擾時立即採取嚴正立場或激烈反應。警員F所處的工作環境,由於警務工作性質特殊加上長期歷史因素,女警比例極低。警員F案發當時所處單位男性員警50位、女性員警則僅僅3位,性別比例懸殊,且女性員警出外執勤時又須與男性員警搭配,導致後續工作經常會與行為人接觸。也就是說,其所處的工作環境,本就存在特殊的風氣與壓力,更有現實因素逼迫警員F不得不妥協、隱忍,此等職場文化確實需要被特別斟酌與檢討改善。
警員F自提出性騷擾申訴後,持續努力至今,期待司法公道,不僅是為了自身案件,也期盼能促使警界正視性騷擾預防及處理機制之妥善性並落實性別友善措施。今日宣判僅是撤銷原性騷擾不成立之決定,並非救濟程序的終點。警員F跟受委任之律師會於收到判決後詳細討論,繼續努力,也呼籲鳳山分局能充分理解判決意旨,並審慎重為性騷擾決定、加強內部性平教育,避免相似事件重蹈覆轍。
這篇文章 【聲明】高雄鳳山員警性騷擾案宣判聲明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對近期詆毀中鋼運通工會及幹部之所謂「報導」的嚴正回應
文/中鋼運通企業工會
各位關心中運工會船員工作權爭議的學者老師、工會友會與所有朋友們:
首先,感謝許多關心中運工會的師長、友會朋友近日的回報,我們才得知,一份登記於高雄、名為《很角色週報》的「媒體」,在其10月21日所發行兩大張、八個版面的「週報」上,以頭版標題「中運工會橫材入灶 資方希望依法行事」,以及二版全版篇幅,一方面對中鋼集團(中鋼運通公司)資方說詞照單全收轉載,另一方面則針對中運工會、工會幹部,進行大量嚴重背離事實的指控與詆毀的「報導」。而不同於這份媒體其他絕大多數報導記者皆以實名署名,這篇對工會攻擊的「報導」,則僅在文章最末以「蘇小刀」之化名署名。而更加讓人費解的是,這份「媒體」竟還花費了可觀的郵資,透過郵寄的方式,主動將這份對工會的不實報導,大量寄送到全台灣各工會友會、勞工團體與教授學者手中。
也因此,對於這份以「報導」為名義,實質上近乎於對工會全面攻擊的「宣傳品」,工會認為,我們絕對有必要針對其不實內容一一予以駁斥,以正視聽:
一、工會爭取船員工作權「違反國際公約」?
這顯然是照著中運資方長久以來的謊言,繼續睜眼說瞎話!
這份被廣發的「宣傳品」文章中,不斷反覆地重複:工會要求保障船員工作權、要求應該與船員簽訂「不定期契約」、不應該中斷船員勞健保,乃是「違反國際公約」。甚至更荒唐謊稱:工會爭取船員工作權保障將「害台灣船隻無法通過靠港國檢查,被視為黑心公司,將無法靠岸作業」。而這種刻意欺騙社會大眾的說法,基本上來自於中運公司資方過去扭曲事實、指鹿為馬的策略。
這裡指的「國際公約」為2006年國際勞工組織(ILO)所通過的國際《海事勞動公約》(Maritime Labour Convention, 英文全文;中文全文),然而,無論是英文版本、抑或是中文翻譯版的《海事勞動公約》,根本不存在要求船員只能簽訂相對缺乏保障的「定期契約」。相反的,《海事勞動公約》在「規則2.1」有關「船員僱傭協議/契約」(Seafarers’ employment agreements)中,要求必須明定於海員僱傭協議/契約中,其中「協議/契約的終止與條件」,特別寫明了『如果協議/契約沒有確定期限(按:即不定期契約),各方有權終止協議的條件,以及所要求的預先通知期,船東的預先通知期不得短於船員的預先通知期。』
換句話說,與中運公司資方以及這份「宣傳品」的謊言完全相反!國際《海事勞動公約》以清楚的文字,明定了船公司(船東)得以和船員簽訂「不定期契約」,而且,終止船員與船公司之間不定期契約的條件,還需要特別「載明」在雙方的協議/契約當中。
此外,另一項中運資方與這份「宣傳品」慣用的說詞同樣是睜眼說瞎話,過去中運資方在面對工會要求保障船員工作權應簽訂「不定期契約」時,就不斷欺騙社會表示:因為「國際海事勞工公約規定,船員在船上不得超過12個月…期滿雇主需負責將其遣返原地」,所以船公司與船員『只能』簽訂「定期契約」。這完全是惡意曲解《海事勞動公約》的手法。國際《海事勞動公約》在規則2.5「遣返」中的相關規範一開頭就載明了其目的是在「確保海員能夠回家」。因此在該章節內容接續著規範「船員在船服務期間最長應少於12個月」。換句話說,規範船員不得在連續海上工作超過12個月而無法返回陸地回家休息。與船員只能和船公司簽訂「定期契約」完全沒有任何關連!
由此可知,此份「宣傳品」批評工會訴求的理由完全照抄中運資方的謊言,從頭到尾都和國際《海事勞動公約》旨在保障船員權益的宗旨相違悖!
二、工會不實指控中運公司逼退台灣船員?
中運公司從2019年以來至今,台灣船員人數的變化就可以說明一切了。
年 份 2019 2023 2024 中鋼運通公司台灣船員人數 656 478 315
(在船台灣船員)
資料來源:中鋼運通公司企業永續經營報告書、公司新聞稿等
正是因為中運資方以「定期契約」為控制手段,特別是在2018年工會成立後,不斷透過拖延與台灣船員「再次續約」派船工作的方式,讓遲遲等不到再次派船的台灣船員,陷入沒有收入的困境而慘遭逼退離職。相反的,中運公司在這期間卻優先保障外籍船員(主要為中國籍船員),當外籍船員上岸休息一至兩個月後即再次派船。
事實上這一點,中運資方從頭到尾都不敢正面回應工會與船員的指控!
三、中運公司自成立以來堅守「依法行政」?
在這份「宣傳品」中,直接照抄中運資方過去新聞稿宣稱「公司自成立以來堅守依法行政原則,照顧船員初心從未改變」,事實證明顯然是一則難笑的笑話!
光是從勞動部所公告違反勞動法令事業單位與負責人的查詢系統中,就可發現宣稱自己「堅守依法行政」的中運公司,過去屢屢遭到主管機關判定違反勞動法令。
勞動部公告違法勞動法令事業單位(雇主)
處分單位 處分
日期 處分
字號 事業單位名稱
負責人姓名 違法法規法條 違反法規內容 新北市 110/11/30 新北府勞檢字第1104747896號 中鋼運通股份有限公司(張秋波)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1項 未符合規定之必要安全衛生設備及措施 新北市 110/10/21 新北府勞檢字第1104742591號 中鋼運通股份有限公司(張秋波)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1項 未符合規定之必要安全衛生設備及措施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111/06/13 保退三字第11160056652號 中鋼運通股份有限公司(張秋波)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5條第2項 雇主未依規定覈實申報調整勞工退休金提繳工資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110/03/30 保退三字第11010055062號 中鋼運通股份有限公司(張秋波)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5條第2項 雇主未依規定覈實申報調整勞工退休金提繳工資
其中,2021年曾受僱於中運公司的員工,在查覺自己長期遭中運公司高薪低報、少繳勞退金後,向勞保局提出檢舉。經勞保局查核確認中運公司違法屬實,並進行裁罰。但違法遭裁罰的中運公司,非但未改正,竟浪費資源濫訴狀告勞保局。最後遭最高行政法院「打臉」,確認中運公司違法屬實。工會在去年12月於立法院所召開的「中鋼運通違法欠繳員工勞退金」記者會上,除了出席的勞保局代表再一次對媒體明確指出中運公司違法外,出席的立法委員洪申翰更直接對違法定讞的中運公司喊話:『今天在判決裡面已經一清二楚了…大家不用再花力氣去爭論這件事情,(中鋼運通公司)就依法判決,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但中運公司在記者會後卻依然固我,拒絕補足過去所有遭長期欠繳的員工勞退金。
四、研究支持船員工作權保障的專家學者「不瞭解國際公約」、「害航運公司無法作生意」?
更讓工會感到憤怒與不平的是,在這份「宣傳品」中,竟然還以引用了一位不願具名者的說詞,對過去曾在船員工作權保障議題上研究與發言的學者、教授進行無等差的不實批評。文章甚至寫道:「專家學者的發言讓人感覺這一些人…不了解國際公約對船員的保護及船員工作的特殊性,單是就勞工相挺而發言,沒有去考慮如果違反國際公約將會害台灣的船隻無法通過靠港國的檢查,被視為黑心公司,將無法靠岸作業,只剩下跑台澎金馬。」
這種毫無根據、無的放矢的不負責任發言,簡直就是對曾針對船員工作權保障研究與發言專家學者最惡質的攻擊!
在去年由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中心、中鋼運通工會度主辦,台灣勞動法學會、台北市產業總工會協辦的「船員勞動權利保障與社會保險制度」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出席發表與評論的教授們,不僅皆為台灣勞動法領域中備受敬重的學者。此外,研討會中還特別邀請來自三位來自日本頂尖學術機構、且長期致力於研究船員勞動權益、福利保障的知名學者。
這些研究船員勞動權益的學者們,不但一致再次確認船員本來即可與船公司簽訂「不定期契約」,也清楚釐清工會爭取保障船員工作權與公司簽訂不定期契約,根本就不可能違反國際《海事勞動公約》的問題。日本的學者更具體分析,日本船員與船公司簽訂不定期契約時,實務上,當船員不在船上的休息期間,與公司間合理的權利義務為何。等於清楚駁斥了(中運公司與這份「宣傳品」)所謂與船員簽訂不定期契約有違「國際公約及航運界慣例」的謊言。
事實上,我們從來也沒有看到日本(或其他國際上的)船員,因為與船公司簽訂了「不定期契約」,害其所屬航運公司無法做生意這種可笑的說詞實際發生。
五、工會理事長「利用」工會抗爭乃為一己之私、遷怒公司?
這份「宣傳品」的最後,甚至蓄意將工會持續爭取船員工作權保障的努力,極其惡質地扣上乃了肇因於工會理事長為一己之私「利用」工會打擊公司的指控。
針對中運工會理事長「利用公務手機聯絡幫家裡做船員運補的生意,被檢舉後被中運公司沒收手機因此牽怒公司」的說法,其實四年前左右就已經被中運公司試圖操作來恐嚇、阻止工會爭取船員勞動權益的手段。然而,事實上,早在2020年,針對中運公司的這番操作,中運工會以及高雄市獨立總工會,就已經主動發文給高雄市勞工局檢舉,表明中運公司對工會理事長的約談與指控涉及職場罷凌且有違法《職業安全衛生法》之虞,要求勞工局協助查察。
試問:若工會理事長確有資方或此份「宣傳品」所指控因一己之私,利用工會遷怒公司等不當或甚至不法行為,工會又怎可能主動向高雄市勞工局正式發文檢舉?而資方又怎麼可能直到今日對工會理事長進行任何懲處?
最後,工會對於因為我們堅持不放棄為船員工作權奮戰爭取到底的決定,而導致出現了這份特別為了攻擊工會的「宣傳品」,寄送到各位老師學者、友會團體與朋友的辦公室所造成的困擾與不悅,感到非常抱歉與遺憾。然而,我們希望透過以上最完整、最真實的說明,讓您們可以理解到:工會的訴求與主張都是有理有據的!船員所遭到中運資方逼退的處境是真實的!而工會也絕不會因為這類「宣傳品」的惡意攻擊而退縮,為了台灣船員的工作權與未來,工會絕對繼續奮戰到底,也代表船員再一次大力感謝大家的支持與聲援!
中鋼運通企業工會 2024.10.30
這篇文章 【聲明】對近期詆毀中鋼運通工會及幹部之所謂「報導」的嚴正回應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93集|選擇?沈默?共犯?對話? 關於記憶與人性的《由島至島》
導演廖克發推出長達五小時的紀錄片新作《由島至島》,片中透過導演兒子對台籍日本兵在東南亞所作所為的疑問開場,深入挖掘台灣人在二戰時期被隱藏的歷史記憶。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導演廖克發一同分享拍攝《由島至島》的心路歷程,他如何看待這段二戰歷史?如何評價二戰當事者的態度?透過作品傳達什麼樣的想法?
片長達五小時 紀錄片談二戰海外台人
延續前作《野番茄》台籍日本兵的題材,《由島至島》這部片聚焦於二戰時期的海外台灣人。馬來西亞出生的廖克發表示,家中長輩一直告訴他日本侵略星馬時,行為十分殘暴,讓他產生好奇,因而著手研究台籍日本兵在戰爭中的角色,作為日本「南進基地」的台灣扮演著什麼角色?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原先片長僅預估兩個半小時,但當廖克發將階段性成品拿給身邊的台灣年輕人看後,卻發現他們對片中歷史十分抗拒與疑惑,這讓他開始思考片子內容延伸的可能性。「我覺得這是相當人性、很正常的反應。」廖克發說,他理解沒有人希望自己的祖父輩是加害者的一方,作為「人」很自然會抗拒這件事情。最後,紀錄片的前兩個半小時著重於介紹台灣及台灣人在東南亞扮演的角色,後兩個半小時則開始思辨這段二戰歷史。
廖克發表示,由於片長長達五個多小時,在片子製作時,為了維持觀眾的注意力,使用了許多老歌及聲光效果。他補充,儘管片中人物許多時刻是心痛的,但這些人在歷經二戰之前,其實也曾快樂過,例如片中Simon的祖父曾是樂手,自台灣移民至馬來西亞後,與當地女孩結婚,Simon稱他的祖父為「音樂天才」,留下許多黑膠唱片,不料二戰來臨後,因為會講日語及當地福建話,被日軍徵用成為通譯,捲入這場戰爭中。
主持人管中祥表示,他看完這部片子後整理出四個關鍵字,分別是「選擇」、「對話」、「沉默」以及「共犯」,戰爭表面上是國家間的衝突,但「人」往往無法倖免地主動或被動參與。
如何評價善惡? 回顧日軍佔領星馬歷史
為了了解二戰時期的歷史,廖克發至新加坡檔案館查找日軍侵略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資料,發現當年日本兵在面臨軍火短缺的危機下,意外迅速擊敗英軍,佔領星馬,而後因當地華人十分支持中國,甚至捐款支援中日戰爭,讓日軍開始進行肅清,屠殺許多當地華人,造成重大傷亡。
廖克發表示,據台灣歷史學者的論述,當初被派去東南亞的台籍日本兵,並不是真正的士兵,而是沒有受過正式訓練、沒有持槍的軍伕。但若是以當時參與新加坡侵略的軍伕所述,實際上戰場上軍伕一樣拿槍作戰,軍伕及士兵的身分並無太大差別。
「我們要小心在討論惡善論述時,會不會試圖說臺灣人要比其他人善良。」廖克發表示,台灣人沒有比任何一個族群善良或邪惡,任何一個族群面臨戰爭的環境下,皆需要做出選擇,他強調,當談論犯罪時,必須去檢視每個人的脈絡,而不是去想像一個集體的罪。
為何沉默? 身分認同製造記憶
「當台籍日本兵回來後,沒有衝動想要把真相說出來嗎?什麼東西壓抑他這麼長久?」在《由島至島》中,導演反覆提問,為何台籍日本兵如今卻成了「沉默的空罐頭」。廖克發表示,這是社會環境造成的,台灣在二戰後經歷了二二八事件,以及數十年的白色恐怖,在此高壓狀態下,許多人沒有機會自由發聲。反觀日本,儘管政府在戰後並無直接面對他們在二戰的作為,但在1990年代有許多士兵開始興起撰寫回憶錄,在那一波士兵的反省風潮下,許多二戰事件真相開始浮出檯面,甚至開始省思「為何效忠領袖」、「個人和國家間的關係」,反觀台灣士兵的回憶錄,甚少對反省戰爭有所著墨,他對此感到十分遺憾及憤怒。廖克發補充,陳千武先生所著的《活著回來》是少見有這種思路的書籍,作為被派至南洋的台籍日本兵,他在書中不避諱地透露出當時對東南亞人的偏見,並對過去反省與懺悔。
「我們的身分認同製造了記憶。」廖克發表示,他在拍攝過程中發現,士兵回憶錄的內容會隨時間演進產生變化,早期軍伕及士兵較願意透露他們在南洋參與的犯罪行動,以及對當地人的觀察,但越到後期,內容卻越傾向強調自己「受害者」的身分,批判二戰後國民黨對台籍軍伕的不作為。他認為,當人們因為身分認同的需要,去製造或選擇某些記憶時,阻擾了這些人進行思辨及反省的機會,這樣的狀況不僅發生在二戰記憶,在他過去拍攝許多歷史事件回顧紀錄片時,也有類似的狀況出現。
「記得自己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是比較容易的事。」廖克發認為,戰爭的選擇性記憶是人之常情,不論台灣人或馬來西亞華人都有此狀況發生,這兩種身分不必然只能二選一,在身為受害者的同時,因生存壓力,也有可能投靠加害者。他舉例,馬來西亞華人群體在屠殺中死傷慘重,在紀念二戰時期時會出現「華人都是受害者」的論述,不過事實上當時日本在星馬各地的慰安所是由華人所經營,也會透過他們尋找女孩成為慰安婦。作為日本南進基地的台灣也有類似狀況,台灣人曾作為翻譯,協助日本在華南地區進行殖民統治及掠奪,參與屠殺名單的收集,更協助日軍適應熱帶環境作戰。
打破界線 期望透由對話形塑共同願景
「沈默不好嗎?揭開瘡疤是痛苦,也可能是羞辱,甚至會為當事人惹來更多責難,會不會造成更多的傷害?」
對於主持人的提問,廖克發坦言,這並不是容易回答的問題,不過,他隨即說:「但我們要建構一個健忘症的社會嗎?」廖克發認為,台灣在亞洲擁有足夠自由度及資源去討論轉型正義,但當某一方始終保持沉默時,轉型正義便很難達成,擁有不同歷史記憶的族群能否互相理解、尋找關聯性,形塑共同願景變得格外重要。他以馬來西亞的遭遇為例,拍攝《由島至島》時,馬來西亞的三個種族對二戰的記憶各不相同,直至今日,他們仍選擇站在各自立場,互不對話,在缺乏溝通的情況下,難以形成共同體。
「對我來說,拍紀錄片是一個除魅的過程。」廖克發分享,作為一個台灣人,他思考著自己該擁有什麼二戰記憶,更不希望孩子成長在一個「健忘」的環境,和過去的歷史切割,假裝它不曾發生過。廖克發也希望觀眾能更具同理心思考片中人物處境,當我們回到當下,是否有勇氣及思辨能力做出不同選擇,當未來面對同樣的道德掙扎時,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這部紀錄片除了在台灣巡迴放映外,也計畫至日本、馬來西亞放映。廖克發坦言,《由島至島》的二戰負面陳述在馬來西亞可能面臨挑戰,例如當地人必須將女性交出作為慰安婦、響應日軍的號召加入軍隊以及作為引路人協助日軍等歷史回顧。不過,他仍期待不同社會及族群看到這部片後,會有什麼樣的回應。
廖克發透露,他在片中設計許多加害者與被害者、不同世代以及多方史料間的對話,這樣的對話很有難度。他回憶,自己曾與幾位台籍日本兵進行訪談,當他們得知導演來自馬來西亞後,開始變得不情願受訪,為了解決此難題,他找了一位在台灣念書、對歷史有興趣的日本研究生作為翻譯,由導演列下問題,透由這位日本研究生提問進行訪談,創造類似「祖孫」間的跨世代對話,這與他以馬來西亞「受害方」的身分得到的訪談結果有很大不同。
推廣歷史教育 紀錄片供學校教學
「我們作為新世代的年輕人,有要有能力繼承父輩的記憶,怎麼去思辨彼此記憶的落差。」廖克發表示,歷史教育是他拍攝這部片主要的目標之一,礙於五個小時的片長對國高中生十分吃力,接下來他計畫將紀錄片剪成二十至三十分鐘的數個片段,提供給歷史老師教學,架設網站供老師上傳教案,共享紀錄片及教學資源。《由島至島》不僅著重討論二戰歷史,也能讓老師針對片中移民生活進行討論,期待未來能在日本及馬來西亞推廣,讓下一代了解學歷史不一定要以「國家」為中心,促使不同國籍的孩子透由歷史進行跨國對話。
「我不想拍完這部片後,繼續陷入分化與對立,或者抗拒知道這些事情。」廖克發表示,德國人在進行歷史教育課程時,老師會先要求學生回家了解家族的二戰歷史記憶,包括當時祖父輩扮演的角色、參與哪些事件等,隨後老師會將學生依照不同族群配對,讓猶太家庭及德國家庭的小孩互相對話,進而創造連結,他認為這種歷史教育的成熟度十分可貴,值得台灣學習。
這篇文章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93集|選擇?沈默?共犯?對話? 關於記憶與人性的《由島至島》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24移民工文學獎/首獎】Rika的黑點
(Photo by Aditya Naidu on Unsplash)
文/陳業芳(Chin Nyap Fong)
「……辦理轉換登記之翌日起60日內經轉換作業仍無法轉換雇主者,雇主應依公立就業服務機構通知之期限內辦理手績並使其出國……」
我把這封殘忍的勞動部判決書翻譯給目前仍然找不到雇主的Rika聽。再找不到工作,她就得立刻離開台灣。
坐在咖啡館,鞋底與地板不斷擦出聲響,似乎預告著末日的腳步聲越來越近。Rika深深吸了最後一口菸,閉上雙眼,體會著濃濃菸草也化解不了的鬱悶,然後悄悄試著從嘴唇將那股不快釋放出來。她眼神空洞地看著手中的香菸化成灰燼。那封判決對她並不友善,儘管台灣大缺勞動力,卻不缺Rika。未來的路要怎麼走?當個無證移工嗎?回印尼之後她要如何謀生?難道只能認命嗎?
Rika照顧的阿公去世後,我帶著她四處奔波,敲遍一家又一家的門尋求工作。然而,屋主們個個無情地關上門說,「對不起,我們再找別人吧!」她被拒絕的原因是個謎。坐在我面前的Rika不再是以前的村姑。往日習慣穿長袖長褲的她,現在一身低胸性感的黃色背心和迷你裙。她已經成為一位萬能的看護工,會講閩南語,擅長照顧各種病況的病人。她的雙手似乎有魔法,能讓每個角落乾淨無塵,烹調美味的料理──無論是中式還是西式,蘿蔔糕還是韭菜盒,都是雇主一家人的最愛。然而,她卻無法找到一個願意雇用她的雇主。難道這一切都是神明對她的懲罰?
神像髒了,為什麼不能洗?
那日驟雨傾盆而下,我跟著阿嬤匆忙的步伐,她的氣息在雨聲中顯得更加急躁,毫不停頓地帶領我和Rika前往神明廳。當我們抵達時,我被眼前的景象嚇呆了。
「代誌大條啊!」我心裡哀叫。
三尊神明的帽冠已被摘下,華麗的外袍也被脫去,鬍鬚濕漉漉的黏在一起,站在臉盆的正中央,毫無威嚴,如同落湯雞。往日的輝煌與威武已被沐浴乳洗去,素面、褪色,毫無神采,好像失去了一切神聖的光輝。原本裝滿香灰的香爐也已被清空,倒放在地上,彷彿無聲宣告Rika的結局。
我轉身向後,看向一直站在我身後的Rika。
「Rika,你為什麼打掃神明廳?」
「阿嬤說我很懶惰,所以我就把這裡打掃乾淨了。」她低著頭說。「Rika,我們不能隨意碰神明,更不應該洗神像,而且香爐也不能清空。」「姐姐,對不起。我真的不知道。今天不是浴佛節嗎?我看到三尊神明都變黑了,應該需要洗澡。」
我嘆了一大口氣。
「哎呀!Rika!每個宗教的習俗都不一樣,阿嬤也不是佛教徒,趕快跟阿嬤道歉。」
「阿嬤,對不起。」Rika仍然低著頭,同時用食指捲著衣角。
「神明都被她請下來了,對不起有什麼用!她一定是不喜歡打掃房子,才故意這樣做!」
我拚命向阿嬤解釋文化差異。然而,無論我如何努力說明,都是徒勞無功。我無法平息阿嬤心中對Rika的怒火。
「趕快把這個沒路用的人帶走!我警告你們!如果我家出事了,你們必須負責!」阿嬤憤怒到頂點的瞪眼看我。Rika依然低頭縮身躲在我身後。
「阿嬤,還記得之前我提供給您的5張履歷表嗎?然後您把履歷表放在這桌上,擲筊問神明選擇哪一位。Rika是神明選的呀。」
阿嬤沈默了。
「阿嬤,要不我們請神明問看看。」
「要問神明也要先看日子,還要準備供品,請師傅來重新安神位,妳以為那麼簡單嗎?」
「阿嬤,如果我帶Rika走,那阿公怎麼辦?」
阿嬤沒回應。隨後,她打電話請師傅來重新安神位。
被三次聖杯留下的移工
事情辦妥之後,阿嬤拿起兩片弧形的紅木塊,跪著將筊杯捧上約眉心的高度,再向上拋高。氣氛變得緊張。我閉上眼睛,擔憂擲筊的結果會讓Rika失業,直到聽見筊杯和地板碰撞的聲音才睜眼查看。
筊杯一片凸、一片平。我的心情稍微放鬆了一點。
站在我身後的Rika可能困惑不解,我則默不作聲,將手放在身後,偷偷竪起大拇指比個「讚」,用無聲的動作安慰她。
阿嬤撿起筊杯,再次跪下,將筊杯再向上拋高一次。我們的視線緊隨筊杯去處,期待筊杯能帶來某種奇蹟。
筊杯一片凸、一片平。
阿嬤再次撿起筊杯,跪下,準備進行第三次擲筊,將筊杯輕輕向上拋起。一瞬間,世界彷彿停止轉動,我盯緊著筊杯在空中飄移,最終撲地而落,發出清脆的聲響。我走向筊杯停留的地方,懷著緊張的心情盯著它看,然後眨眨眼,喜悅湧上心頭,我抱住困惑不解的Rika。
「沒事了!三次筊杯都是一片凸、一片平,都是聖筊。妳可以繼續留下來工作了!」
農曆春節,就算發生什麼都不能哭!
我跳脫那段記憶,繼續推測各種可能性,也許是那聲哭泣所帶來的厄運?Rika曾經在新春第二天大哭。我見她坐在床邊,眼眶紅腫,身旁的垃圾桶溢滿了一團團衛生紙,不知已哭了多久。
「姐姐,我老公出軌了,我想回家。」她聲音嘶啞地說。
我將她抱進懷裡,她的身體瑟縮,述說著內心的痛苦。一滴滴淚滲濕我的肩膀。我悄悄告訴她,台灣人很忌諱在大過年哭,會讓這一年倒大楣。她將臉貼在我肩頭,試圖掩蓋無法止息的哭聲。
「來,先冷靜,妳有錢買機票回家嗎?」我試圖安撫她。
她搖搖頭。
「如果妳回去,妳確定能把妳的丈夫追回來,而且解決你們之間的問題嗎?」Rika靜靜思索,雖然情緒稍微平復,淚水仍然不停流淌。
我起身,撕下掛在牆上的大日曆,在日曆背面的正中央畫了個黑點,然後將那張日曆紙拿給Rika看。
「這張紙上有什麼顏色?」
「黑色。」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我們的注意力經常會專注在黑點上,卻忽略了一大片的空白。雇主一家人對妳好嗎?」
她邊哭邊點頭。
「妳還年輕,又有個好雇主,這些都是這張紙白色的地方。不要因為一個小小的黑點,就丟去了一大片的美好。如果妳的丈夫已不再愛妳,就放手吧!證明給他看,沒有他妳也能找到幸福。要給自己一個被愛的機會,因為妳是值得被愛的。」
經過那段日子,今天的Rika不再是那個脆弱的Rika,她已經成為了一個美麗又堅強的女人。但是,為何求職之路依然那麼難走?
抽菸又刺青的移工,也可以找到抽菸又刺青的雇主
「妳該改穿jilbab(穆斯林女性的頭巾,用來遮蓋頭髮和頸部)和gamis(穆斯林的傳統服裝,通常是覆蓋整個身體直至腳踝的寬鬆長袍),把妳的刺青和身體藏起來,這樣才能找到雇主。」「我不要!我想做自己!」
「當硬頸!妳這樣根本找不到新雇主啊。」
她點燃了一支香菸,悶悶不樂地吸一口。我仔細觀看她身上的刺青圖案。「這些都是一針一墨扎進妳的皮膚裡,妳都不會痛嗎?」
「當然會痛啊!但我想將這些帶給我勇敢的黑點刻我身上。世界真是不公平!為何我會因為身上的刺青被拒絕?我刺青並不會傷害任何人,也不會影響我的工作表現呀。」
「還記得我們讀書時的校規嗎?要穿制服、男生不能留長髮……違反這些規定並不會影響我們的學習成果,為何我們還是得遵守?」
「為什麼呢?」
「因為穿著統一能夠使學生產生集體意識,認知到自己是群體中的一員,更好的融入校園。但這個制度的缺陷是,當大家穿著都一樣時,有些稍有不同的人就成了異類。他們只能選擇融入,或尋找能理解他們的人。在台灣,文化上的不同已經使我們成為異類,我們只能選擇融入或尋找理解我們的人。對於某些人來說,刺青是負面象徵,因此妳要知道後者一定比前者困難。」
Rika不再辯論,她熄滅了手中的香菸。
我突然靈機一動,「有刺青的人,就能理解刺青的人吧!」我馬上拿出手機,在全國仲介群組中發了一條訊息:「徵有刺青的雇主或病人」。
我很快就收到一位仲介的訊息。他說有位雙腿刺青的雇主,正在找一位看護工,幫他照顧失智的父親。
我帶著Rika去面試。雙腿刺青的雇主馬上決定要聘僱她。「抽菸啦!」雇主遞給Rika一根菸,兩人開心地邊吸菸邊談笑。我看著身上帶有黑點刺青的Rika,和雙腿有刺青的雇主,兩人之間坐著失智的阿公,擁抱著那份溫暖與美好。
不論人生中有多少黑點,只要勇敢去面對,這個世界永遠都會有我們的位置。
這篇文章 【2024移民工文學獎/首獎】Rika的黑點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24移民工文學獎/優選】一段記憶
(炸薯餅,截圖自【第九屆移民工文學獎】專訪影片)
文/Ririn Arumsari(莉莉)
一生中,有什麼是永遠不會消失的?無論多努力地忘記,它永遠揮之不散;無論多努力地遠離,它仍追趕著你。記憶就是這樣一件永遠不會消失的事,即使你試圖抹滅,它仍會一直存在。
今天是4月3日,是你邁入80歲的日子。據說在台灣,為80歲的女性祝壽是禁忌。但是比起討論這件事,我更想準備一個小驚喜來為你慶生。
太陽剛帶來曙光時,我便趕往公寓旁的臨時市場。聽說這個臨時市場是非法的,一旦警察到來就會馬上解散。3顆馬鈴薯、芹菜、青蔥,這些都買齊後,我又趕著在你起床前回家。打開門時鐘聲正好響起,已經到了早上7點。在帶著食材進廚房準備前,我走向房間查看你是否還在睡覺。
你曾說過,你的丈夫非常喜歡吃印尼炸薯餅(Perkedel),在第一次品嚐時便愛上了它。你還悄悄告訴過我,你非常擅長製作這道美食,因為你曾經向當時遇到的炸薯餅攤販學過。
馬鈴薯削好,切成小塊,炸至軟熟。外層開始變乾時,我將馬鈴薯塊從鍋裡撈起,瀝乾如夏季汗水般滴落的油,接著磨碎紅蔥頭和大蒜。突然一陣不尋常的晃動襲來,左右搖晃,越來越劇烈。
「地震!」我驚叫,連忙跑進房間找你。看到你醒了,我立刻帶著你躲往梳妝台下。隨著地震越來越大,你的臉色變得蒼白。
「不要離開我。」你低聲說,手緊緊地握住我。
「奶奶,我在。我保護你,永遠不離開你。」我試著安撫你,讓你冷靜下來。
客廳傳來物品掉落的聲音,在我們藏身的房間裡也能聽得清清楚楚。書架上整齊排列的書本紛紛掉落,甚至那個我花了300塊錢買的小書架也已經傾斜,再靠近一點就會倒下,砸到我們藏身的梳妝台角落。
「阿鑫,別走,別丟下我。」你喊著,臉上的恐懼清晰可見,淚一滴滴地流了出來。我攬緊你年邁的身軀,感受到格外明顯的慌亂心跳。
失去的回憶
6年前我剛來時,你曾講起你的丈夫阿鑫,但現在我只能透過有限的記憶重現這些故事。自從你的失智症狀加重之後,我就很少、甚至再也沒有聽你說過阿鑫了。現在留存在你記憶裡的,只剩下炸薯餅、地震,和一段關於失去的回憶。
我來的幾個星期後,我們變得熟絡起來。你知道我來自印尼,便不停地與我談論你和丈夫的印尼旅途。當其他遊客選擇前往峇里島時,你們卻選擇了爪哇島的日惹王宮、婆羅浮屠和馬里奧波羅大街,還不斷說起旅途中是如何發現炸薯餅的,言語間盡是在回憶丈夫對炸薯餅的喜愛。
然而在你對於印尼美麗回憶的背後,藏著我內心深處的傷口。那道傷口毀滅了我的幸福,讓我來到台灣,直到命運將我們牽起,互相支持,互相完整。
與你們恰恰相反,我十分討厭炸薯餅。之所以討厭炸薯餅,並不是因為味道不好,而是關於它的記憶嘗起來太苦澀,苦澀到我發誓再也不碰它。但是當你不斷講起它時,我對它的反感竟漸漸消退。和你在一起,我開始明白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卻也明白即使兩個相愛的人不能時刻相伴,情感依然不會因此淡去。
你的妹妹曾經告訴過我阿鑫離開的事。1999年發生在台灣的強震奪走了你丈夫的性命。我能感受到你的傷口有多深多痛,因為在台灣地震的4年後,我的國家也經歷了海嘯,讓我與父母分離。
「我害怕我以後也會像你一樣不辭而別。我害怕當我老了,我會突然忘記你。我也害怕我們的故事只是一個不再有價值的陳舊回憶。但是只要我的記憶力還清晰,我就想繼續記得你。只要我的身體還堅持得下去,我就想好好活著,記住我們在一起的日子。阿鑫,我從來沒有忘記你,連你喜歡吃炸薯餅我都沒有忘記。對於你的離去,我不再感到悲傷了,但是如果未來我們的回憶會因為失智症而消失,那會是多遺憾的一件事。
──阿華,2000年1月」
有次在整理書架時,我無意間看到你寫的紙條,讀著讀著還偷偷哭了。不知道你是真的忘了那張紙條,還是故意把它夾在那些你從未讀過的舊書裡?
地震讓世界塌毀,變成如今無盡的絕望
1999年9月20與21日
「不能晚點才去南投嗎?」阿華抱著阿鑫問。
「弟弟需要我幫忙,所以一定得去。我很快就會回台北陪你的,相信我。」
「好吧,那答應我快點回家。我有不好的預感。」阿華試著阻止丈夫離開。
「我答應你。」
「我做了你最喜歡吃的炸薯餅,帶著吧。」阿華往丈夫手裡遞去一個袋子,緊緊地抱住了他,直到阿鑫勸說才不捨地鬆手。
「我會盡快回來的,等我。」阿鑫輕哄了一聲便走了。
「我等你。」阿華說著,心裡卻有一絲無法言喻的緊張。
當弟弟送阿鑫抵達母親家時,那面油漆已經剝落的掛鐘正好顯示午夜12點。畢竟已是深夜,為了不打擾入睡的母親,阿鑫便先自己安頓下來。他疲憊的身體躺在那張快一年沒睡過的床上。大約凌晨1點,他的眼皮越來越重,很快便沉沉睡去。然而當他睜開眼睛時,房間的天花板已經壓在他的身上。他被困住了,呼吸急促,溫熱的血液從頭部汩汩流出。阿鑫不曉得發生了什麼事,只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在最後一刻,阿華的身影佔據了他的思緒。
「等我回家。」阿鑫用最後一口微弱的呼吸,吐出這幾個字。
阿華被晃動打斷了睡眠,她從未感受過如此大的地震。地震停止後,她走進客廳,打開電視。新聞報導震央在南投,正是丈夫所在的地方。她焦急地試圖聯繫丈夫,但沒有回應。不久後,電力中斷,電視和電話都無法使用了。阿華在心中不停地為丈夫的安全祈禱,獨自度過了那個黑暗且令人恐懼的漫漫長夜。
震央位於南投集集的強震撼動了世界,這場午夜發生的災難奪去2千多人的生命。阿華淚流不止,哭得雙眼腫脹,聽到丈夫、婆婆和小叔在這次災難中遇難的消息後更是多次昏厥。從那時起,她的世界彷彿塌毀了。災難發生前幾天所感受到的那種不安,變成了她如今無盡的絕望。
炸薯餅
地震停了,我抓著你蒼老的手,扶著你站起來。房間裡滿是掉落的書籍,你的目光因此顯得有些異樣,我可以從你眼中透出的光芒斷定你感受到了和我一樣深切的恐懼。我攙扶著你坐回剛才你睡的床上,遞給你裝滿溫水的小保溫瓶。喝了幾口水後,你把保溫瓶還給了我。
「奶奶,你來教我做炸薯餅吧。」我試著轉移你的恐懼。
你只是點點頭,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廚房在這次震央位於花蓮的地震中仍然相當安全,但走向廚房時我看到客廳裡掉了一地的東西,不過這些等我做完炸薯餅再來處理。
「印尼人還不會做炸薯餅啊?」久違的笑容出現在你臉上。
我繼續把剛才炒好的馬鈴薯和大蒜一起搗碎,搗到細緻之後加入胡椒粉和鹽。你打了兩顆蛋,把蛋白和蛋黃分離後,蛋黃放進我搗碎的馬鈴薯裡。我將馬鈴薯麵團攪拌至光滑,加入切碎的芹菜葉和蔥,然後再次混合。最後你幫我把馬鈴薯麵團搓成扁圓形的小餅,我把油燒熱,將成形的麵團浸入打好的蛋白,開始炸薯餅。
「煮好之後叫我,也順便留一些給阿鑫。」你補充道,但我只是保持沉默。
記憶的溫暖,會帶我們回到過去
對你來說,炸薯餅是一段與阿鑫無法分割的記憶,對我來說卻是失去父母的傷疤。那時候,就因為母親沒有為我做我要的炸薯餅,我便生氣地離家出走,但我的離開最終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在我離開家的第二天,亞齊遭遇了海嘯,這場災難讓我變成了孤兒。
一盤熱呼呼的炸薯餅完成了。一道簡單的小吃,藏著百萬個故事,有你和永存你心裡的阿鑫,也有認識你之後找到新生活和新視角的我。我把炸薯餅遞給你,你笑了。
「我做了炸薯餅,阿鑫回家一定會很開心。」你開始想像過去的事。
「先吃吧,我還煮了麵線呢。祝奶奶生日快樂、健康長壽。」大家都說生日一定要吃麵線,所以我也準備了麵線。
「先等阿鑫。」你生著悶氣耍賴。
「先吃飯啦,等一下我們再去車站接他。」我也開始和你一起想像。
「不可以騙我喔!」你伸出小指與和我約定。
你是我童年的影子,而我是你數十年前的模樣。我們是兩個被命運安排在一起的陌生人,一起拾起時光的碎片,重新編織一段我們無法預知結局的故事。沒有必要讓所有人都知道這些故事,因為記憶的溫暖會帶我們回到過去。
這篇文章 【2024移民工文學獎/優選】一段記憶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24移民工文學獎/優選】心の荔枝
文/鄭德孟
才早上8點,但陽光已很刺眼,巷間到馬路空無一人,只剩下一兩隻小鳥躲在樹蔭下,偶爾啼唱幾聲,猶如要向空中注入清脆的曲調。在初夏的炎熱陽光下,心姊荔枝園裡的荔枝被烘得像火熱的炭粒,在綠葉後方隱約躲藏,告知園主它們已經準備好被採收。
心姊匆忙打開大門,讓一部小貨車駛進前院,她開心地向從貨車下來的鎮上水果行老闆和貨車司機打招呼。屋子裡,5位正在乘涼的中年婦女見狀也趕緊起身,穿好防曬衣並各自帶上一個竹簍。心姊帶一行7個人沿著一條鋪滿小石子的整潔小徑,走到已成熟、正等人來採收的荔枝園。大家看到園子裡的果實都稱讚不已,因為每棵荔枝樹都結實纍纍,更佩服一位身形嬌小的越南女子,能獨自照顧1公頃之大的荔枝園。
這附近也有許多種植荔枝的農戶,但不知為何,心姊家的荔枝總是特別好吃,籽小、肉多、味道清甜、又不太有蟲害。因此,從果實初轉紅時,鎮上的幾間水果行已特地找到心姊家下訂,也因此,她從來不用為了荔枝的銷路而擔憂。
採收完季初的第一批荔枝,也正好紅日當午之時。每年都一樣,心姊會挑選最新鮮、美味的荔枝,擺在祖先龕上,恭請祖先一同品嘗「家園的滋味」,也是為了和已過世17年的先生說:「老公,今年我們家的荔枝又豐收了喔。」
等香支燃盡,心姊趕緊抓起摩托車鑰匙,要去接在補習班的女兒下課。她也不忘了拎走一串剛採收的荔枝,讓女兒等會在回家路上可以解解饞。今天早上,女兒還拜託心姊幫忙跟老師請假,讓她可以在家幫忙採收,但心姊知道,她想待在家裡,只是為了讓自己能吃到剛採下的荔枝。因此,當心姊從車廂拿出一串飽滿的荔枝時,女兒便笑得合不攏嘴。
「媽,為什麼妳種的荔枝這麼好吃啊?我從來沒吃過比我們家更好吃的荔枝耶!」每年荔枝季節,女兒都會問心姊這句話,但她始終沒有正面回答。不是因為她沒有答案,而是因為她怕說出來後,女兒會覺得,荔枝的滋味其實不僅只有甜味而已……
婚禮後,18歲的心姊成為寡婦
滿18歲那年,因著某位遠親的介紹,心姊遠嫁台灣。當時她的家境貧困,聽那位遠親說,嫁給台灣人可以拿到一筆不錯的聘金,而且去到那邊,還可以工作賺錢寄回家。
心姊哪想遠嫁?更沒想過會跟外國人結婚。但當時的她已經沒有其他選擇,這也許是讓她幫助家裡脫離困境最快、也是最有把握的方法。
當時,除了一張中年男人的相片──那位遠親說就是她的先生──之外,心姊只知道夫家在嘉義。她仍記得,當先生從機場接她回家,才踏入家門不久,她便因想念家鄉、家人而嚎啕大哭。心姊的先生看到太太忽然哭起來也不知所措,只能把她的行李箱扛進去。聽見有人哭泣的聲音,心姊的婆婆也趕緊跑出來看,認出那是自己剛從越南飛來的媳婦。婆婆只默默地牽起心姊的手帶她進房。那雙手雖然粗糙,但很溫暖,即便當時心姊內心波濤洶湧,但那溫暖讓她平靜了一點。
她的婚禮就在隔天舉行。心姊穿上婚紗,還有人幫她化妝、做頭髮。心姊透過鏡子看著自己,很美、很優雅,但不知為何,她仍開心不起來。
當心姊的先生帶她到廳堂向親戚們打招呼、逐桌敬酒時,她憑著自己有限的中文能力,懵懂的知道大家都稱讚她很漂亮。但心姊管不著那些讚美,她放眼望向遠方,好似在尋找一個讓她能寄託心裡縱橫感觸的地方。最後,她的視線停留在庭院對面的果園。
那是一片正在開花的荔枝園。米白色的花串開滿整棵樹,即使從這麼遠的距離,都可看見蜜蜂、蝴蝶正在頻頻採蜜,並為那些小小的花朵授粉。心姊突然覺得心裡一沉。那些蜜蜂、蝴蝶實在太自私又隨便了。牠們怎麼知道荔枝花同意甚至歡迎牠們來取蜜、授粉呢?花到了該開的時節便得開,但花開了也不等於蜂蝶可以來隨意沾惹啊。瞬間,心姊覺得自己就像荔枝園裡的花朵,於是她又哭了……
婚禮後約3天,心姊的先生就被送去急診,因為他突然在園子裡倒下。聽完醫院通知的電話,心姊看到婆婆撕心裂肺地哭泣、昏迷。心姊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見到婆婆昏倒,便趕緊將她扶去房間休息。晚上,親戚、鄰居們都跑到家裡來,坐滿整個客廳,在討論某件事,每個人的臉色都有些凝重難過,但沒有人告訴她任何事,也是,因為說了她也不懂。直到後來,透過一位在醫院當看護的越南朋友阿鶯說明,她才知道先生已經是肺癌末期。
後來的日子裡,婆婆到處借錢為先生治療。家裡值錢的東西如汽車、貨車都被變賣,甚至連院子對面的荔枝園,也賣了一半給鄰居。但一切都無法挽回情況,住院治療一個月後,心姊的先生也呼出了最後一口氣。婚禮後一個月,18歲的心姊成為寡婦。
腹中的孩子,是個不期而遇的意外
當時她腦海裡除了要想辦法偷跑回越南之外,已經無法思考其他事情。再怎麼說,她也才18歲,不能把青春埋葬在這裡,她還有機會重新開始一段新生活。沒有感情基礎的先生過世了,那也許是讓她脫離一個她不屬於的地方的信號。越想,她越覺得自己沒有理由繼續留下來,再慢慢地孤寂到死。她將所有家當放入行李箱,只等抓到機會就行動。
但回頭看到婆婆在兒子過世後一天比一天憔悴,整天不吃不喝,只躺著哭泣,心姊忽然又覺得心疼。剛到時,婆婆是那個牽她的手帶她進家門的人,待她如親暱的家人般,她可以從婆婆身上感受到母親的溫暖。而現在,當婆婆正在崩潰並需要有人陪伴、照顧時,心姊卻在籌謀要離開。還是再留下來一段時間看看?等婆婆好轉些,她再離開也不遲。
但人算不如天算,婆婆喪子一個月後漸漸恢復,心姊正認為可以逃離這個痛苦又孤單的地方,卻發現自己懷孕了。沒有任何一組詞彙可以用來形容心姊當時的絕望、痛苦、失落和慌張。每每想到自己將被綑綁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無親無戚、忍受著孤寂的日子,想要解脫的想法就在心姊心中熊熊燃起,阻礙她離開這個地方的因素就是腹中的胎兒。如果不想再跟這個地方有任何牽扯,輕鬆地離去,就得想出一個辦法,讓她肚子裡這個日益茁壯的胎兒消失。
心姊變得像一個失去理智的人,開始嘗試所有能讓胎兒離她而去的方法。正中午陽光熾烈時,心姊會拿著鋤頭、鏟子去荔枝園賣力鋤草、挖溝、從高處往下跳,總之她嘗試所有粗重工作,甚至還捶打自己的肚子,甚至偷偷買啤酒、烈酒來喝。但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似的,胎兒仍安穩地窩在她腹中,每天長大一點。
別無他法,心姊找到在醫院當看護的阿鶯,請她幫忙找醫生做人工流產。但向醫生說明意願之後,阿鶯幫她翻譯醫生剛說的話:「依台灣的規定,要做人工流產得有先生陪同,而且要取得先生的同意,醫生才能夠進行。」
聽完那席話,心姊像像耳鳴了,她下跪求醫生幫忙,但規定就是規定,醫生也不能違犯。心姊來回醫院好幾次,希望醫生可以幫忙,某次因為太過絕望,甚至在診間門口放聲大哭,醫院的保全人員不得不將她拉到外面。每次從醫院回家,心姊總是失魂落魄地在荔枝園踱步。先前細碎的荔枝花,現在已經結成小小、嫩綠的果實,看起來宛如荔枝樹正在為她坎坷的命運流下淚珠。心姊仍然認為,這些小小的荔枝果實,是蜜蜂、蝴蝶對荔枝花造成不期而遇的意外。
在那之後,心姊仍常在荔枝園裡晃悠,有時和荔枝聊天,有時抱著樹哭泣。有時候,她透過自己身體裡那幼小生命的輕輕踩踏,感受到孩子的存在,她哭了起來,接著又笑,然後跟那個她不知道該疼愛還是仇視的孩子聊天。
從荔枝果實到母愛的豐收
猶如造化的魔法,擁有強烈生命力的事物不容易被摧毀,無論是用什麼方式。當夏天的烈日開始如火爐般籠罩人間,飽滿多汁的荔枝果實也漸漸換上鮮紅的衣裳,心姊的步伐逐漸緩慢,因為胎兒也長得更大了。她已不再時而哭泣時而微笑,而是轉向觀察和欣賞荔枝果實。某次,看著那些熟得透紅的荔枝,她覺得每顆果實就像這個荔枝園裡樹木想傳遞給她的小小的「心」。不知是為了感謝她沒有將稚嫩的果實摘除,好讓它們現在能結為飽滿的果實?還是僅單純傳遞給她一些愛心作為鼓勵?
無論是什麼目的,心姊都領會了一件事:荔枝園似乎已變成她的交心知己。她已不再因那些小花冷漠的讓蜜蜂、蝴蝶觸碰而憤怒,也懂得珍惜那些從稚嫩到成熟可以收穫的果實。不知從何時起,她對自己腹中的孩子產生了愛憐。
17年如一眼瞬間,心姊仍留在這間屋子,仍與荔枝園為伴。逃離此處的想法不知從何時消失了,她也不清楚。她只知道,每過一個荔枝季節,她又更喜愛這塊土地。她也開始去尋找種植荔枝的知識和技術,學習用哪一種肥料讓效果更好,在哪個時間點施肥可以讓荔枝結實纍纍、味道更香甜……。心姊就這樣自個兒摸索,並結合實際作業中獲得的經驗,讓她的荔枝園一年比一年更健康,產量也很穩定。她變成村里的模範果農典範,許多附近的農戶也找上門,請她分享種植的經驗。
心姊用心照顧自己的荔枝園。荔枝樹們也很聽話,每年結果都飽滿多汁又香甜。就像心姊的女兒一樣,健康、乖巧又懂事。這片果園和女兒幫助她忘卻一個20來歲女子隻身處在他鄉的委屈,若她不堅強樂觀,就沒人能照顧女兒,荔枝園也無法長得這麼好。只是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她心裡仍有著擔憂,她擔心到某一天,女兒會知道她媽媽曾經千方百計地想讓她和這個世界分離。
「媽媽!綠燈了,我們走吧!」只顧著讓思緒飄蕩,心姊沒注意到交通燈號早已轉變,女兒則仍吃著荔枝,邊吱吱喳喳個不停,分享學校的事。
「媽,我打算填農業系,」女兒突然改用嚴肅的口吻跟她說話。
「那你打算在畢業後做什麼工作?打算回來跟媽媽一起種荔枝喔?」她開玩笑地問,想看看女兒的反應。
「為什麼不?我覺得我們家的荔枝很好吃啊,如果把果園面積擴大,又更有規劃地投資,讓果園變成一個可以外銷的荔枝品牌,也很值得嘗試啊!」
聽見女兒的答覆,心姊也覺得挺有趣:「那妳有想到幫我們家的荔枝品牌取什麼名字嗎?」
「我們用『心の荔枝』如何?」心姊噗哧發出幸福的笑聲。在夏日午時的艷陽下,母女倆穿過鎮上的熱鬧街道,再轉入前往果園的小路,走向掛著無數「小小的心」,等待她們歸家的果園。
這篇文章 【2024移民工文學獎/優選】心の荔枝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24移民工文學獎/優選】魔法之國的微塵
(Photo by yusril alim on Unsplash)
文/Sri Lestari
「這是最奇怪的國度
進口外國雇主和垃圾的高貴國度
出口女傭和散播霾害的文化國度
替罪羊和老鼠孳生的國度
傲慢地背負巨債的國度
充滿神秘的國度
A. Mustofa Bisri,〈在你的國度:2〉,《肉之國》」
這個國度確實很奇怪。據說這個遙遠的國度曾經富饒安樂,它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是能產出高品質稻米的稻田,曾經能夠實現糧食自給自足,但如今農民卻因泰國米進口政策而哀嚎。這個國度應該是人民富足安康的國度,擁有廣闊的海洋,即使每天捕魚也不會耗盡,據說甚至世界上最稀有的魚類也在那裡生存。這個國度擁有非凡的森林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據說治療愛滋病的藥物也生長在那茂密的森林中。
這就是這個國度的印象,父親總是說它將使人民繁榮昌盛。每當夜幕降臨,父親會一邊吸著玉米咖啡的香氣,一邊給我講這個國度的故事。在這個國度,祖先們曾經舉起尖銳的竹子來驅逐外國人。理智上,竹槍不可能戰勝槍械。鋒利的竹子可以擊退擁有手榴彈和槍械的外國人,哪有這種邏輯?肯定是有上天的干預,讓這個國度的人民超越科學定律。如果在歐洲大陸已經能找到治療瘧疾的奎寧,那麼在這裡,白茅草藥的效果也無庸置疑。在外面的世界,電話和電燈已經被發明出來,而這個國度還在用月光照明、敲打竹筒報時。
而我生活在那個奇怪的國度,我祖先的光榮傳說變成痛苦教條的地方。父親如此崇敬國家,相信他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會保證所有子孫的生活。也許在所有東西都很便宜的時候,我們還可以依靠這個國家生活,但現在──當人口因計劃生育失敗而激增、當工作機會只屬於會關說的人、當教育系統只是掩飾以便從免費的公立學校收取額外費用──還能這樣嗎?
在自己的國家,我感到絕望
我的助產士文憑無法保證我的生活富足。我的父母曾經一點點賣掉他們的田地和稻田來供我上學。父親說有了高學歷,我就能提升自己和父母的地位。這就是我的父親。他是真正的愛國者,總是升起國旗,把他的田地當作摯愛,日日夜夜地耕耘,暴風雨和炎熱的陽光也無法阻擋他。父親咽下的汗水和疲勞全都是為了一個希望:讓他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把這個家庭從貧困的沙地中拉出來。
啊,父親太過理想化了。我無法變得那麼傑出。事實上,在這個奇怪的國家,我的文憑只是一張紙,與包裹炸物的紙無異。父親曾賣掉他的稻田和尊嚴來支付我數百萬的學費,現在看來都是徒勞。如今我只是一個臨時工,薪水僅有8萬多,還遠低於我母親作為除草工的薪水。
「沒關係的,孩子,重要的是工作,薪資以後會調整。」父親邊說邊啜飲著那杯浮著殘渣的玉米咖啡。
父親建議我去申請衛生所的工作,有一個朋友可以幫我進入衛生所,只要我給他4千萬的賄賂。這就是我所愛國家的腐敗,在這裡,自家的公民要想找工作,還得賣掉父親的幾畝稻田。腐敗、裙帶關係和任人唯親是難以根除的頑疾。外國人來到這個國度成為主人,而這個國度的人民卻成為了僕人。在自己的國家,我感到絕望。
想改變無力的現狀,就去台灣!
爸!你知道帕蒂尼阿姨(Lek Partini)吧。她連小學都沒畢業,但薪水有好幾百萬。她那棟曾經只是寄居在婆家門口的小屋,現在變成了一棟豪華的樓房。這個偉大的國度真是顛倒黑白。帕蒂尼阿姨不必付賄賂,不必考助產士,不必背誦人體內部器官,甚至不必賣掉她原本就沒有的田地,卻可以在整個東爪哇成功且受人尊敬,院子裡甚至有一輛還沒有車牌的新車!帕蒂尼阿姨真了不起。她的孩子們曾因無力負擔學費而輟學,現在成了砂土倉庫和建材店的老闆。他們不需要上學,不需要去對面的城市上大學。只要去台灣就行!
就這樣,帕蒂尼阿姨改變了她的命運。曾經貧窮的她現在變成了富婆,漂亮的房子、新車、倉庫和建材店,甚至父親的一部分田地也已經轉到她的名下。
你聽過這句話嗎?如果你想還債就去台灣,如果你想買房和田地就去台灣,如果你想逃避生活就去台灣。除了帕蒂尼阿姨,芮卡納(Rikanah)只在台灣工作了6年,就成功贖回了她丈夫抵押在銀行的房子。她那個只會打牌的無用丈夫在她回國後就被她離婚了。現在的芮卡納已經是名聲顯赫的化妝師,據說她在台灣學過彩妝技巧,所以她回來後有了一項能賺錢的技能。
希蒂(Siti)也成功開了一家金店,買下了幾乎所有的市場攤位。她曾經貧困而疲憊,因為沒能當上村裡的秘書長,所以她決定離開。她的財產在為了吸引選民而分發出去後所剩無幾,然而無論她花了多少錢,勝利的還是那些財力更雄厚的人。希蒂完全失敗了,她的政治投資因為她想要的權力而付諸東流。競爭對手只會不斷增加賄賂金額,直到真正擊敗對手。多年擔任婦女組織主席也沒有讓群眾相信她的領導能力,因為她敗給了金錢。
於是希蒂去了台灣度過她的餘生。據說她嫁給了那裡的男人,後來變得很富裕。她對村官的職位已經沒有興趣了。對她來說,政治就像被金錢權力養大的替罪羊。沒有任何事是像道路一樣正直順遂的。因為她生活在一個崇拜金錢的混亂國度,她的生活起伏不定。
台灣不是非常了不起嗎?這就是我的想法。不需要教育和高學歷,不需要聰明的頭腦,只要你有改變現狀的意願,天靈靈地靈靈,你的生活就會逆轉。
活在矛盾的國度,需要勇氣和決心來追求更好的未來
當我說我想去台灣時,父親不高興地皺起了眉,沒有回答一字一句。我知道他的沉默是一種拒絕。即使要付出高昂的代價,賣掉他的田地來賄賂那些穿西裝的老鼠,父親依然希望我在衛生所工作,但如果父親為此而賣掉他的田地,我的內心反而更抗拒,我不想這樣。
我的心翻湧不止,感覺4年的學習毫無意義,父親花的數百萬都白費了,母親的汗與淚也無濟於事。如果教育在自己的國家不被重視,那我讀那麼高的學歷有什麼用?而現在,父親又想再花錢,只為了給他所愛的孩子一個體面的工作。在這個奇怪的國度,還能有什麼希望?所有的希望都撞上了高牆。我們只是螞蟻,隨時會被踩踏並消失於無形。我渴望改變!像帕蒂尼阿姨、芮卡納或希蒂那樣的改變,魔法般的改變。
難道我不該提升父母的地位嗎?難道不是父親希望我的學識有所用嗎?難道我不想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嗎?但是頑固的父親依然不接受,認為讀那麼多書最終卻成為移工毫無意義。在他看來,在這個國家已經足夠了,而移工不過是被迫在遙遠的國度工作以改變生活的乳牛。
然而,對我來說,我看到了變革的希望。正如帕蒂尼阿姨她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一樣,只要有勇氣改變,一切皆有可能。無論是為了提升家人的地位,還是為了讓自己的學識發揮作用,我都希望能夠實現父親的期望,同時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父親不讓我成為移工,認為這有失體面,但我認為只要能夠實現改變,成為移工也是值得一試的途徑,畢竟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矛盾的國度,需要勇氣和決心來追求更好的未來。
父親依舊相信我能憑藉知識取得成功。他相信所愛的國家會為我打開通往成功的大門。然而事實是什麼?
我沉默了。但是作為孩子,表達了自己的意願後,我只能等待答案。高尚的教育教導我不能違抗父母,我明白這一點,等待奇蹟般地希望父親改變主意。然而這個受過愛國教育的頑固老人堅定不移,認為他的孩子不應該成為外國的乳牛,在自己國家裡就足夠了。
但是我想證明我能賺錢,證明我的文憑不是包炸物的紙,我不介意成為移工或外傭。每天8萬的工資連買粉底都不夠了,我還應該相信我的國家很偉大嗎?即使我的國家是眾神之國,但如果我堅持待在這,我的命運也不會改變。
當父親堅決地說「不!」不准我去台灣時,我在母親的懷裡哭泣。
「媽媽……我只是想回報你們。」我哽咽著說,尋求母親支持,但只聽到了深深的嘆息。母親作為真正的爪哇女性,她從不違抗丈夫的話。丈夫的話就是命令,她會毫無異議地遵從。
母親的親戚中也有去台灣的,具體說來是母親大姐的兒子利賓(Ripin)表哥。他賣掉了繼承的土地才得以成行。表哥以前只是像父親一樣的農民,他的孩子越來越多,妻子生了第三個孩子後,需求越來越無法滿足。幫忙耕作父親的田地賺不了多少錢,奶粉和尿布的價格同時在飛漲,最後他把遺產賣掉作為去台灣的資金。不幸的是,他無法抗拒誘惑,最終帶著新的妻子和孩子回來。人們說,他的原配甚至因為受不了心理壓力想跳井,父親知道這事後又更堅決地反對我去台灣。
父親說台灣不好,證據是表哥在工廠倒閉後選擇逃跑,成為非法滯留者。他只看到了一個失敗的例子,卻忽視了幾百個成功的案例。許多人因為去台灣而變得富有,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有一個人失敗是正常的,但成功的人數不勝數。
沒有學歷的台灣移工,比本地大學畢業生更成功?
然而父親還是父親!從未給過我許可,甚至要求我盡快結婚,為我準備了素未謀面的未來丈夫。25歲的我被認為是老姑娘,村裡的生活讓我的負擔日益加重。我是畢業的助產士,我在尋找一份體面的工作,不需要靠關係,為什麼受過教育的我還要面臨婚姻的傳統壁壘?
在我奇怪的國家,沒有身份證的毛頭小子抱著孩子是很常見的。在某些地方,女孩甚至不需要高等教育。女人的命運似乎只是廚房、井邊和床上,而20多歲還未結婚就會被說成是老處女,如果最終毫無用處,不如不要上學。真了不起!我的國家真了不起!當年卡蒂妮(Kartini)倡導的解放女性精神去了哪裡?難道這個國家的女性就只能一直是被看不起的、丈夫的「跟班」嗎?
某個傍晚傳來消息說帕蒂尼阿姨已經回來了。她在台灣當了14年的移工,現在的生活就像蘇丹一樣。她的年紀和我母親差不多,據說是同一年出生的,只是月份不同而已。她把帶回來的昂貴巧克力分發給村裡的每一戶人家,當然也包括我們。不久後,聽說她已經在工業區的中國老闆那裡做翻譯。你知道她的薪水有多少嗎?據說幾乎有1千萬印尼盾,幾乎相當於她在台灣時的薪水。
這個消息對我來說真是狠狠的一耳光!她沒有小學畢業證書,沒有任何學歷,只是一個曾在台灣工作的移工,因為流利的中文而成為中國老闆的翻譯。我真是對台灣嚮往至極!帕蒂尼阿姨證明了一切,沒有學歷的台灣移工比著名大學畢業的助產士更成功。
我開始計算我作為助產士助理這些年積攢的錢。將近3年的工作,存款不及帕蒂尼阿姨一個月的工資,我還有什麼好驕傲的?我還有什麼好誇耀的?因為需要通過各種考試和進修,我沒辦法開設助產士診所,文憑彷彿在抽屜裡譏笑著我,讓我感到無地自容。我沒辦法像祖先有那樣輝煌的功業。
「爸,我真的很想去台灣。」某個晚上,我再一次對父親央求。
「我讓你上學,不是為了讓你成為移工 !」父親斷然回答。
「當移工有什麼錯,爸?有什麼錯?」
父親沒有回答。他只是轉過頭,注視著正在鋪水泥的鄉村道路。
「我想向你證明我的學歷在台灣是有用的,我會在那裡奉獻爸辛苦為我爭取的知識。請允許你的孩子去吧,爸。」我忍不住哭泣,而父親依然無動於衷。
身為想表達心意卻總是沉默的爪哇婦女,母親在這時終於開口了。她說,知識可以獲得,也確實需要努力爭取,給孩子知識,就是給孩子釣魚的工具。
「比起直接給孩子魚,我們給了她魚竿。是時候讓她證明這根釣竿可以用來釣魚了。」母親結束了她的話,而父親依然沉默著。也許這個許可需要時間等待,但誰知道我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儘管受過高等教育,我卻無法享受自己國家的繁榮
或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外國人成群結隊地湧入我的國家。而我們本地人卻不得不去異國他鄉。我奇怪的國家依然是個富含鎳和礦物的國家,我破敗的國家依然是個肥沃、長滿柚木和樹脂的國家,我驕傲的國家依然是海洋的統治者,只有我是不幸的那一個。儘管受過高等教育,我卻無法享受自己國家的繁榮。
田地的面積早已縮小,但父親仍忙於耕作他的田地,母親則在帕蒂尼阿姨的田地裡做雜活。在漫長的乾旱之後,第一場毛毛雨滋潤了村裡那片曾經乾枯的土地,得到父親許可的我也終於感到如清晨這場雨般舒緩。新的希望已經在我的掌握中,我將離開這個奇怪的國家,成為那些人中的一員。我會證明給你看,父親!我會證明你們的犧牲沒有白費。
我想去闖一闖那偉大的台灣。台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地方,能夠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奇蹟般的影響?也許在自己的國家,我們是不值一提的塵埃,像我這樣的人無法改變這個因操控而長期腐敗的國家。玩弄手段、左右受賄,甚至買賣官職,在這個國家都是合法的。我是誰?我只是被承諾欺騙的普通人。權力者將繼續爭奪職位,而小民則竭力尋找希望。
即使像被壓榨的牛,也要遠行;即使草已枯萎,也要繼續尋找鮮綠的草。如果你的國家不能給你所需要的,那就離開。我並不恨父母一直尊敬的國家,在風雨中,我也仍然讓國旗飄揚,從未降下。在我心中,這是我出生的國家,但我只是想要一個證明:如果沒有錢,愛國主義有什麼用?如果會漸漸死去,那麼堅持有什麼用?
如果你想要改變,那麼就去台灣吧!
(致Lintang,希望你生產順利。)
這篇文章 【2024移民工文學獎/優選】魔法之國的微塵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24移民工文學獎/緬甸特別推薦】人與路
(Photo by Hakan Nural on Unsplash)
文/မြစ်သ စ်
前往機場的路上,儘管我心情急切,但計程車司機卻悠然地開著車。今天是我在這個國家的最後一天。如果今天結束前我還未離境,那麼我將成為非法居留者,可能被逮捕並遭到遣返。但在我的國家,戰爭不斷,若我被遣返,極有可能被強行徵召入伍,軍隊會逼我參與鎮壓反抗勢力的行動。
在路上,各式各樣的車輛和摩托車穿梭在大街小巷中。這裡的道路寬敞平坦,讓我不禁想起我的祖國,那裡的道路從不曾這麼寬闊舒適。這讓我想起了一句古諺,「知道從哪條路走才能到達目的地,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的,我們必須首先知道自己想去哪裡,然後選擇一條通往那裡的路,並沿著它前進。
世界上有無數條路可以走,你可以選擇任何你喜歡的路,但問題是,「你有合法的身份證明嗎?」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路,但前提是要有合法的身份證明。由此可見,古人的智慧也並不完美。
我一生都簡單地看待這個世界,認為路是用來走的,走上它,就能到達目的地。然而,世界卻不這麼簡單地看待我們。它會問,「你走這條路的證明在哪裡?」合法性、證件、身份證明,這些詞語在我耳邊迴響著。為什麼我們需要這些東西?
我知道,世界上有數百萬人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國家,移居到其他地方,原因各不相同:工作機會稀缺、貧困、飢餓、戰爭、暴力、自然災害等等。有些人能夠合法移居,但有些人卻沒有這種機會。
幸運的是,我是通過合法途徑移居到這裡的,但今天卻是我合法居留的最後一天。他們告訴我,我的簽證無法再延長,這是他們國家的政策。對此,我無能為力。
無國籍者的生存與掙扎
我在一個組織中擔任資料搜集員,搜集有關我國的戰爭、暴力、襲擊、死亡、人道危機等資訊。這工作讓我賺取到足夠的收入來維持生活。一年居留簽證和租房的費用,大約是7個月的工資,剩下的5個月工資則用來支付日常開銷。
我迅速買了一張飛往鄰國的機票,計劃在那裡以旅遊簽證居住1週,然後再回到這個國家,通過一所語言學校的幫助,獲得一年的居留簽證,這將花費我3個月的工資。但我別無選擇。我不想成為一個非法居留者。一些人建議我隱匿行蹤留下來,這樣就不用花那麼多錢了,但我拒絕了他們的建議。我更珍視自由和安全的生活,勝過金錢。
在機場,車停下後,我迅速下車。這個機場比我國的機場大很多。入境官員檢查了我的機票和護照,蓋上了一個印章,表示我可以出境了。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必須確保自己能夠再次回到這個國家,因為在其他國家,我無處可去,沒有食物、沒有工作、沒有朋友。我會在這個中轉地待一個星期,然後回來,希望一切順利。
在機場座椅上,我繼續思索。雖然我由於種種原因不得不離開我的國家,移居到另一個國家工作,但我至少還有一個家可以回去,還擁有一個國家的身份。世界上有數百萬人是無國籍的,他們無法證明自己的國籍,這是最奇怪的現象。地球上每一片土地都有國家管轄,但這些出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卻無法證明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一員。許多人因為沒有身份證明而無法享有國民的權利,這是非常特殊的情況。許多地區無法獲得國際承認,為此而戰鬥的人也有很多。戰爭爆發了許多次,還將繼續爆發。
我經常讀到關於乘船逃難的難民故事。他們擠在一艘小船上,尋找願意接受他們的土地,漂泊在海上數天,忍受著炎熱和饑餓,有些人在途中因疾病和風暴而死亡。這些人勇敢地選擇了他們的路,冒險出發,堅強地前行。然而,他們卻沒有合法的身份證明,國家不接納他們,將他們推回海中。有些人甚至被捕入獄。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新聞也報導了類似的故事:冒險穿越邊界河流,在密封的貨車裡窒息而死等等。我還看過一部關於非洲難民偷渡到貨船上的電影。許多人努力在陌生的地方定居,期望獲得國籍,包括我的一些朋友。他們去到美國、歐洲和泰國。沒有國籍等於失去許多基本權利:無法從事需要國籍的工作,無法入讀只有國民才能入讀的學校,無法參與管理國家的投票。
我理解移民對當地社會可能帶來的問題,包括語言、文化和習俗上的差異,接收國家需要承擔很多責任,為了讓移民能夠適應生活要提供培訓,移民還可能搶占本國國民的工作機會。這些問題使得許多國家對接納移民感到擔憂。
對於移民而言,放棄自己的傳統和習俗,適應新國家的體系和社會也並非易事。誰能輕易放棄已經根深蒂固的習慣和信仰?適應新國家的生活方式需要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接納無國籍人士變得更加困難。許多人因此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機會,無法探望親友,無法獲得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有時我有個狂想,如果世界上的土地能夠按照人口比例分配,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塊土地,那該多好?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共產主義的,但我很快放棄了這個念頭。這讓我想起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人需要多少土地》。
我簡單地看待人類的生命:出生、活著、然後死亡。有地方住、有工作就足夠了。許多人並不想離開自己的家鄉,不想與家人分離。然而,這個世界卻複雜而奇特,它不會讓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生存,也不會讓我們滿足於自己的家鄉。因此,數百萬人移居到他們認為更好的地方,而接收他們的國家則充滿擔憂。結果,移民問題成為世界上令人憂慮的問題之一。
有些人雖然看到路,卻無法行走
在預定時間,飛機起飛了。停在機場的國際航班漸行漸遠,國際機場的大樓也逐漸消失在視野中。我離開了這個國家,將暫時前往一個從未去過的國家。
飛機穿越雲層,我透過窗戶看著廣闊的天空。這片無邊無際的天空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想走進這片天空,探索這個無盡的宇宙。雲朵以各種形狀存在,美麗而獨特,這是宇宙間僅此一次的景象。因為雲朵隨時間變化,現在出現的形狀未來不會再出現第二次。
我記得曾在佛教經文中讀到過一位神通廣大的高僧,他能夠在一瞬間穿越無數宇宙。但即便速度再快,他也無法走遍所有的宇宙,因為宇宙實在是太多太廣了。相較於宇宙,地球只是一個微小的點,而人類就是這個點上的生物。人類的壽命相較於宇宙,只是一瞬間。然而,人類卻忙於證件和合法性,忙於爭論和糾紛。僅僅出生、活著和死亡對人類來說並不夠。因此,有些人雖然看到路,卻無法行走。
或許,我們需要告訴古人,僅僅知道哪條路通向哪裡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合法的身份證明,才能走上那條路。
這篇文章 【2024移民工文學獎/緬甸特別推薦】人與路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24移民工文學獎/評審獎暨青少年評審推薦獎】生命力
(Photo by Filipe Freitas on Unsplash)
文/Trần Minh Hợp
阿全翻開筆記本第一頁的世界地圖,看著小小的家鄉「茶榮市」,離台灣只有一個指節的距離,但回家的路,卻像從俄羅斯的偏遠邊界區到南非的好望角一樣遙遠。
阿全盯著地圖,雖然不安的心靈被壓抑於那片叢林,但似乎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在流動,滲透到每截粗糙的樹根。溪水緩慢且不停流淌,濕潤了阿全內心那片龜裂的土地。也許他對地理的熱愛,就是這條溪水的源頭。
當溪水的清涼消失後,阿全迅速闔上筆記本,望向房子的通風口,只有黑夜、風聲,偶爾傳來越南語,彷彿這些聲音已經深深紮根在寒冷的盟山(Mận Sơn)。越南語音從那些簡陋的工寮中飄來,鐵皮牆壁、粗糙的水泥地板,冷冰冰的,就像阿全的房間一樣。
冷雨和刺骨的寒意緊緊抓住盟山的每一寸土地,也緊緊抓住阿全那孤獨無助的筋骨。阿全倒在小床墊上,急忙蓋上舊毯子,蜷起雙腿抵抗寒冷。在這偏僻寒冷的山區躲藏,能有一個落腳的地方,能鑽進毯子裡已經是一種「生命力」的跡象了。冬天快來了,阿全更害怕的是每次冰冷的雙腳緩慢又笨拙走在高麗菜園中。幸好有同鄉的阿方回國時留下的厚風衣,阿全還有能替換的衣服。
在生命未被完全侵蝕前,不如到台灣吧?
阿全家貧瘠的土地,再也無法種植柳丁了。阿全看到那些柳丁樹的枝幹腐爛枯萎,樹葉逐漸灰暗、落下,地面變得更加荒涼。土地中的生命被死亡侵蝕了。
「爸爸也很希望讓能讓你去讀書,但現在我們得先糊口啊!」當父子倆站在正與土壤鹽化抗爭的柳丁園前,爸爸對阿全說。
阿全的心也像被鹽鹼侵蝕,剛萌芽的生命力就這樣被壓抑了。阿全無奈地對爸爸說,「我會努力一邊上學一邊打工,以後畢業了有了工作,我就可以照顧您和媽媽了。」
「你還不如讀經濟,這樣找工作比較容易。讀地理爸爸怕你不好找工作,讀了只是浪費時間和錢,以後生活也會很艱難。」
阿全沉默了,像土地無法抵抗鹹水霸道地入侵一樣沉默。夢想讀地理的願望就像眼前的樹枝,逐漸腐爛,沒有生機。
「舅舅,不然就讓阿全去台灣吧!先辦好手續合法過去,合約到期後來我那,躲在農場工作,每天也能賺幾百萬越盾,有時候還更多呢。」
阿全的表哥阿祠從台灣打電話來。他已經躲在台灣的高山上做了8年工,沒回過家。他寄回來的台幣讓他父母修繕了房子,還贖回當初抵押出去好讓他來台工作的那塊地。偶爾阿祠會寄給阿全一些印有台北101大樓圖案、充滿香味的T恤。阿全敬佩阿祠的孝心,自從他離開後,姑姑和姑丈的生活似乎有了新的生機。
也許,金錢和孝心也是生命的一種形式。
爸爸決定抵押土地,為阿全辦理去台灣的手續。阿全登上飛機,背負著父母的債務。那塊鹽化地仿佛在呼救,等待阿全回來贖回它。
艱辛、孤獨和誘惑
阿全被仲介安排去做泥水匠。看到其他越南工人站在高高的鷹架上,阿全對人命的脆弱感到恐懼。
經過3個月的工地生活,阿全逐漸適應了台灣的空氣,習慣了炒蔬菜、炸排骨、焢肉飯的味道。阿全也漸漸不再那麼想念家鄉的燉魚、酸湯和麵包夾肉。阿全的身體像家鄉的土地一樣堅韌,很快就適應了泥水匠的工作。每個月領的工資支付仲介費後再扣除伙食費,阿全只剩下幾千塊台幣能寄回家。阿全數著錢,這麼少的錢恐怕不夠贖回土地。
同鄉們教阿全學抽菸,來點尼古丁,可以暫時忘卻艱辛和孤獨。
「抽菸要花多少錢啊?」阿全問。
「這裡的菸很貴,一包差不多100元台幣。我菸癮大,一天一包。一個月下來也要3千台幣。雖然浪費,但不抽受不了,沒有力氣做事,特別是冬天冷到骨頭裡時。菸是現在唯一能救命的東西。」
阿全知道,自己內心還有另一股生命的力量,慢慢流淌,讓阿全擺脫艱辛、孤獨和誘惑。
異鄉間的溫暖
「你想去機場送阿方回國嗎?」阿磐在下班回宿舍的路上問阿全。
「咦?他不是還在工作嗎?為什麼要回去?他工作的地方不是還不錯?」
「阿方被抓了!」阿磐簡單回答,聲音中帶著些許憂慮,「可能很快就輪到我了。唉!我們這些逃跑的非法移工,能多賺一天是一天。」
「嗯……我考慮看看。」
「好吧!你有去的話,告訴阿方我祝他一路平安,幫我給他1千元台幣,跟他說我不敢去送他,怕被警察盤查。」
「好,你要買什麼嗎?順便幫你買。」
「啊,幫我買瓶魚露吧!如果經過市場,去找越南姊妹的攤位,幫我買30元的香菜。」
「好。」
在準備搭乘桃園至新山航班的乘客隊伍中,一群台灣員警押送阿方。他的手被銀色冰冷的手銬銬住,寒意彌漫在空氣中。阿全和阿方並肩走著,穿過繁忙機場人群的目光。
「阿方,阿磐給你1千元,我給你500元台幣,我幫你換成越南盾了。下了飛機坐車直達茶榮市,痛快地去吃一碗米線吧!阿磐祝你一路平安。回到家鄉,我們幾個兄弟再去茶榮公園喝咖啡。」
阿全把錢塞到被手銬銬住的阿方手中,他的手又黑又乾,佈滿傷疤,來不及剪的指甲已長還沾滿了泥土。
「謝謝你!你在這裡也要保重,替我謝謝阿磐。我們茶榮的兄弟們要互相照顧。到了機場我就是合法的人了。」
在登機口,員警為阿方解開了手銬。「越南兄弟,他留給你這個。」員警遞給阿全一件厚外套。
阿方從登機口對阿全喊:「留給你這件外套,這裡的冬天很冷,記得穿上去工作,才不會生病。我回國後不需要厚衣服了!」
走在失聯移工的路上
3年快過去了。阿全已經從少年成為青年,臉上多了幾道被磚塊砸傷的疤痕。茶榮市的土地依舊鹽鹼化,柳丁樹仍然沒有長出新的枝椏。河裡的魚也因污染而死。阿全家的那塊土地像死地一樣。阿全每個月寄回去的幾千塊台幣,父母要用來買米、買魚、買藥,支付高血壓和關節炎的藥費。能存下贖回土地的錢越來越少、越來越少。
「不然你上來盟山,兄弟們可以互相幫忙。在這裡做農務,種菜就像在我們家鄉一樣,沒什麼難的,反而還比在家鄉輕鬆。你現在回去哪有錢贖回土地,哪有錢養活父母。續約手續又麻煩又花錢,做得要死不活也存不了多少錢。這裡有很多非法的移工,大家都是一樣的,彼此之間沒有差別,也不用覺得有什麼不好意思。很少有人被抓,除非有人惡意舉報。」阿祠用Zalo打電話給阿全,講話的聲音因冬天的寒冷而顫抖。
明天,阿全的居留證就要到期了。
冬日初至,台灣的天氣晴朗,天空湛藍。群山在晨霧中靜默。路邊的小鳥悠閒地跳躍,因為這裡沒有人會傷害牠們。阿全從新北市搭車南下,在一個小城市的車站下車。每一步都能聽到越南語的聲音,有早餐店裡越南幫傭的聲音,還有早晨人行道上吵鬧的談話聲。阿全看見幾個越南人蹲在路邊,一邊抽菸,一邊聊天,一邊沿著靠近車站的路吐痰。香菸的味道似乎成了這條路的味道。
「先這樣,我先去吃碗豬腸粥。」阿全聽到身後一個越南人打電話的聲音,因為想念家鄉的味道,於是默默地跟著他走到豬腸粥店。吃完最後一口豬腸後,阿全搭車前往盟山的山上。
全身被黑暗籠罩的「黑工」
這是阿全第一次體會到刺骨的寒冷。那些冰凍的高麗菜園,等著陽光出來才能收割。阿祠十分勤勞,兼了很多工作,從採茶、噴藥、到包裝水蜜桃,一直到天黑才回家。
阿全現在是非法居留者,腳步更加猶豫,眼神更加恐懼。狹窄的山路上,來來往往的人車全都是逃跑的。一個聚集越南人的隱蔽村落。阿全跟著阿祠去收割高麗菜。阿祠一邊割高麗菜,一邊叼著煙,雙手不停地割。
「你要學會動作快一點,因為我們是按件計酬,這片菜園割完了就趕快去另一片菜園,這樣才能賺多一點。我們是黑工,所以能多做一天是一天。」
「為什麼他們叫我們『黑工』呢?」阿全問。
「因為我們是非法勞工,沒有合法證件,大概就是像生活在黑暗中一樣,所以全身被黑暗籠罩。」
阿全知道自己現在是個黑工。阿全望向前方,四周是山,果園充滿荒涼的氣息,只有冷風的聲音,沒有人的生活氣息。工作結束回到家,阿全躺在床上。每天辛苦埋頭工作,但是因為天氣寒冷,沒有流出什麼汗水。還沒來得及熟睡,阿祠就輕拍阿全,叫他趕快吃碗泡麵,然後去割高麗菜。他像一具行屍走肉般地起身。
阿全周圍全是黑暗。冷風也潛伏在黑夜中。他躡手躡腳地經過警察局和人多的地方。阿全也害怕被抓,尤其是他還沒賺夠贖回土地的錢。這是另一片冰冷刺骨的黑夜。
阿全繼續走著,步伐微弱,身形瘦小,因為山上的食物不如市區好吃。現在阿全已經夠明白,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生活逐漸失去生命力。
因為不用支付仲介費,阿全在盟山賺的工資,能存下較多的錢。每個月阿全都把一千台幣藏在信封裡,這些錢是為了讓他回國後可以有錢去讀大學。在阿全的雨鞋下,白蘿蔔豐腴,紅蘿蔔鮮美,遍佈山坡的高麗菜,像是在努力抓住每一寸土地努力生長。
生命力再度蔓延
3月,當冬天稍微不那麼寒冷時。阿全去警察局自首,承認自己是黑工。阿全用練習了一個星期的中文說:「我想回國考大學,請讓我早點回去,才來得及報名。」
警察安慰阿全,指導他辦理遣返手續。他被臨時拘留了一個星期,然後被押送到機場。阿全留下了阿方的外套和自己的一件衣服,請阿祠轉交給剛到盟山的弟兄,讓他們有件厚衣服穿。
阿全的手被綁住,但並不是冷冰冰的鐵手銬,而是綁成八字形的布繩。阿全低著頭,默默地走著,在桃園機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顫抖。這是黑工身份的最後一步。 阿祠遠遠地躲在一邊。阿全看到他皺紋密布的眼眶泛紅,因為抽菸而發紫的雙唇緊閉著,似乎想說些什麼來道別。
到了登機口,警察解開了阿全手上的布繩。飛機起飛了,放下了黑工的身份,阿全再次看到飛舞的雲朵、陽光、大海和在金色陽光下的山川河流。阿全把手掌放在飛機螢幕上的地圖上,測量著從台灣到茶榮市的距離。生命力在指尖蔓延。
這篇文章 【2024移民工文學獎/評審獎暨青少年評審推薦獎】生命力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