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RSS feed
紀錄、捍衛、行動
已更新: 1 小時 46 分鐘 前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64集|香港基本法23條通過!還能在夾縫中抵抗?

2024, April 7 - 20:51

文 / 李芸屏

2024年3月23日,通稱「香港基本法23條」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正式生效,不僅擴張行政當局的權力,當香港本地的公民團體與外國組織有所聯繫,更可能被扣上勾結境外勢力的罪名,香港政府藉此合法實行高壓統治。

許多人都在關心,在逐漸收緊的政治局勢和法律體系下,是否仍有突破的可能?本集節目邀請到曾參與香港公民運動十多年,亦長期研究香港法治制度的美國喬治城亞洲法律中心研究員黎恩灝,一起從香港基本法的變遷,討論在夾縫中抵抗的可能性。

《基本法》的前世今生

香港的《基本法》源自中國在1984年與英國訂立的《中英聯合聲明》,目的在於確立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在中國體制內的位置。由於《基本法》的主要內容為界定香港政府和中央政府,以及香港政府和香港居民間的關係,與國家憲法並無太大不同,因此對大部分香港市民而言,《基本法》的位階等同於憲法。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但黎恩灝指出,對實行黨國體制的中國政府來說,《基本法》僅僅是界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位、界定香港與中國主權國間的關係,同時授予香港地區自治權,在法律位階上是依據中國憲法授權的法律,因此與中國憲法的地位並不相同。以2020年實行的香港國安法為例,過去在香港基本法的官方網頁上僅有基本法的介紹,但在國安法施行後,中國憲法成為了解基本法的首要文件,兩者在網頁上共同介紹,香港本地的法律教育也變為兩者並行。

除了在位階上受制於中國憲法,《基本法》原先的內容並不明確,導致政府可介入干預,一方面,《基本法》沒有明確民主普選的形式;另一方面,儘管強調司法獨立,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卻可以透過解釋《基本法》影響法庭判決。因此,《基本法》內容雖涉及權利保障、界定人民跟政府間的關係,並強調三權分立,卻也讓中國政府得以透過威權體制,以主權國凌駕本地法院的身分影響香港。

國安至上? 23條下的合法威權統治 

為何在有國安法之後,還需訂定《香港基本法23條》?黎恩灝表示,在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前,中國政府就已對23條進行討論,但歷經六四天安門事件,許多香港人上街支持學生運動並募資援助後,中國政府認定香港將來可能變成顛覆政府的基地,因此在23條中加入兩項罪名,其一是從顛覆香港地方行政政府,變為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其二則是勾結外國政治性組織進行政治活動。

透過23條的立法,中國政府一方面可展現對香港的全面掌控,另一方面,雖然國安法給予香港行政當局極大權力,但它仍無法完全取代香港的刑事法律,也並未強化香港警察日常的執法權。而23條不僅擴大國安相關的罪行,同時也擴大了港警的權力,例如,警察原先僅能扣押被捕人士48小時,但23條賦予警察可將其扣押警局16天,期間警察可阻止對方面見任何律師的權力。

此外,23條也改變了香港的司法制度,例如原先被告可要求在法庭上公開審前聆訊的內容,讓公眾或傳媒了解並報導,但如今法官卻可決定是否公開。由於香港負責處理國家安全案件的法官由香港行政首長指定,形同行政當局對司法獨立的干涉,也破壞香港原有的三權分立原則。
除了行政當局的權力擴張外,23條中,對「勾結外國政治性組織」的定義也相當模糊,不僅涵蓋外國的政府或政黨,只要是外國帶有政治性目的的組織,或與這些組織有聯繫的個人或團體皆會被行政當局視為境外勢力,包含宗教團體、公民團體、慈善團體或傳媒等,這種模糊的認定也突顯出行政當局的目的實際上是阻止香港公民與外國的公民團體有所聯繫,以避免影響政府在香港的維穩工作。

在威權體制下卻要透過立法施展權力,雖看似衝突,但黎恩灝認為,從香港內部的運作來看,依法治國實際上是黨國體制用法律做為管制基礎,以表明政府是依法辦事,法律成為威權統治的正當性基礎,但法律本身並不一定符合人權;另外,立法也能強調權力轉移的合法性,例如在實務上警察有權力阻止被捕人士面見律師,不過在23條的條文說明中,卻是警察可向香港法院申請手令阻止被捕人士面見其選擇的律師,被捕人士仍可選擇其他律師,警察透過法律從法院手中合法取得權力。藉由明文規定,政府也能對人民施加不得抗議、必須遵守法律的壓力。而從外部局勢來看,則是中國希望在國際間建立地位,就必須向國際社會表明其所有作為都是合法,但實際上法律的解釋權卻把持在政府手中。

威權體制與司法獨立:「雙重國家」下的香港

歷經長期在香港的公民運動和長期對香港法治體制的研究,黎恩灝在近期新著:《在夾縫中抵抗:從依法治國與司法抗爭的比較經驗看香港》中提到,1970年代前,英國政府採取高壓統治香港,例如只因出版就被扣上煽動人民仇恨政府的罪名,或是2019年反送中運動中,政府抓捕抗爭者所引用的公安條例,即源自1967年的「六七暴動」時英國政府用以打壓民眾示威的法律。因此,香港的法治制度實際上源於英國殖民時期的高壓統治。

直到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英國政府雖未廢除煽動罪,卻也制定許多更能保障人權的法律。但在主權移交後,中國透過臨時議會,又將原本用於保障人權的法律刪除,制定如同殖民時期侵犯人權的法律。

雖然香港法治制度源自高壓統治,但法治同時又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礎,黎恩灝在書中應用「雙重國家」的概念解釋香港的狀況,即在威權體制國家中,政府一方面建立威權體制,政府可藉由法律任意行事,行政權缺乏制約,但同時在民法或商業法這類涉及私人爭端的法律上保留高度自主性以發展資本主義社會。以新加坡為例,雖有司法獨立,但司法和政府間權力並不對等,亦無新聞自由和開放的公民社會,不過在民法或商業法相關的案件中則保有司法獨立的空間。在這個脈絡下,香港既有一套完整的普通法體制,但23條又可讓行政當局的權力無限擴張。

不過,黎恩灝也指出,「國際金融中心」這個頭銜來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但在現今的政治局勢下,中國與西方民主陣營關係僵化,中國希望向其他威權國家,例如俄羅斯、伊朗等靠攏,以建立新的國際秩序,也讓香港的角色轉為為威權國家的公司維持商業運作,以避免西方國家的制裁,顯示相較於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位置,中國政府明顯更在乎國家安全,黎恩灝認為,這點從23條立法僅用不足30天就完成的公眾諮詢就可見一斑,由於今年3月北京召開兩會,迫使香港當局必須在此前完成公眾諮詢,才可將立法請示中央政府。

夾縫中的微光 法治與民主行動缺一不可

從香港的案例來看,黎恩灝認為,從中國古代的法家到後來數千年的皇朝統治,華人對「法治」雖有所理解,卻未與人權和民主相互聯繫,若法治只有法律和法庭,缺乏民主體制和人權保障,法律跟法庭只會成為威權統治的工具。另一方面,爭取法治和人權保障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民主,例如《基本法》已涵蓋許多民主體制的元素,如三權分立、司法獨立和公民權利的保障,但由於香港沒有達到普選、無法達到民主化,人民無法影響立法,最終導致威權統治的擴張。

那麼在香港逐漸收緊的法律體系中,是否仍有抵抗的可能性?黎恩灝表示,他參考許多國家的民主抗爭經驗,無論是台灣的美麗島事件,或是南非曼德拉的政治審訊,發現雖然司法審判結果皆服從於政權,抗爭者在單一案例中多半被判處死刑或終身監禁,但最後的民主轉型都在審判後的20到30年出現。黎恩灝認為,以前的政治審訊其實給予了後來者鼓舞,因此在香港或中國的案例裡,儘管現狀糟糕,但他仍相信這些抗爭的影響會在未來出現。

同時,黎恩灝也指出律師在目前香港的司法體系中尤為重要,例如23條雖限制被捕人士會見特定律師,卻也反映出當局認知到案件中律師的重要性才予以限制,因為律師的作用在於維護當事人權利,律師可要求控告方給予更多資訊。而當律師在法庭中提出抗辯時,法官仍需給出理由說明為何不接受抗辯,並提出定罪的理由,這個過程能為後人留下明確的案件紀錄,也能讓公眾、媒體,乃至於國際社會知道香港法官如何判案。

這篇文章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64集|香港基本法23條通過!還能在夾縫中抵抗?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花蓮消防局工時違法,基層救災做功德?

2024, April 5 - 16:12

文/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

113年4月3日發生震央位於花蓮縣之地震災害,造成嚴重傷亡,至今仍有基層消防員停休投入救災工作,然而本會接獲基層消防員反映,花蓮縣消防局多項工時制度違法,造成基層消防員權益受損。

工時三大違法:加班計算有誤、基層自假訓練、停休時數遭打折

112年全台輪班制公務員工時新制上路,其中消防人員加班時數計算應依「超勤加班時數 = 總服勤時數 -(一般公務員當月應服勤時數-請假時數)」方式計算,花蓮縣消防局遲至今年2月才提出勤休新制,卻又未依法計算,僅以每天8小時計算加班時數,以花蓮現行勤休狀況,造成2月份損失52小時的加班時數、3月份損失12小時的加班時數,甚至要求基層以自假方式參與訓練,本會早於3月18日發函請消防局,至今卻仍未改善,亦未收到消防局任何回復。

4月3日地震災害發生後,許多基層消防員停休返隊投入救災工作,然而消防局卻表示停休一日(24小時)僅以12小時計算加班時數,嚴重影響停休隊員權益,本會要強調,發生地震投入救災工作本為消防隊員之職責,但是不應以違法工時制度剝削基層權益,本會呼籲消防局應盡速改善工時違法情況,依相關法規計算超勤時數、訓練以公假辦理並將停休時數核實計算超勤時數,以保障基層消防員權益!

這篇文章 【聲明】花蓮消防局工時違法,基層救災做功德?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 國立臺北大學宿舍強制搬遷 校長歧視發言

2024, April 5 - 16:09

文/社團法人臺灣學生聯合會

國立臺北大學近日發生校長濫權、打壓學生意見等駭人聽聞的事件,放任學權被受侵害,罔顧學生大聲疾呼之訴求。

更甚者,會議過程中,身為主席的校長竟帶頭違反議事中立原則,公然斥責學生無禮,指示行政決策不需與學生討論,甚至發表歧視學生之言論,踐踏學生對於學校的信任。

毫無預警強制搬遷,蠻橫碾壓強硬通過

北大於去年 10 月「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剛通過 6000 萬的整修預算,預計裝修男一、女一舍。然而上週無預警通知兩棟宿舍的學生搬離到另一個「合江宿舍」;除了合江宿舍有年久失修的問題,另外 6000 萬預算的基金去向不明,過程中完全沒有邀請學生代表討論,都屬於校方的行政瑕疵。

針對搬遷一事,北大台北校區學生代表於本週「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上提出學生訴求,包含暫緩宿舍搬遷、校方與學生代表充分溝通、校方清楚說明預算流向,同時建議校方與學生召開公聽會,多方蒐集學生意見再進行評估。

然而會議中途,主席李承嘉校長不斷講出駭人聽聞的發言,包含「行政事務不用找學生討論」、「宿舍不是學校必須給同學的」,除了明顯違反會議主席議事中立原則,也不斷試圖強行通過宿舍搬遷。

臺學聯認為,學生與學校在宿舍租賃上雖互為契約關係人,但宿舍存在之目的並不只是「房屋」,而是教育本身的影響及結果。因此,宿舍應該發揮兩個主要的功能,其一是提供學生滿意的居住空間;其次是幫助學生學習、成長。

李承嘉校長的所言,顯示北大校方將提供宿舍當作對學生的恩賜;甚至揚言「進修部繳的錢比較少,我們還是給宿舍」,將進修部視為二等學生。如此傲慢、歧視學生的發言,是否即為國立臺北大學對待學生的態度?

退萬步言,搬遷宿舍涉及住宿學生的權利,如此重大的決議,學生竟是最後被告知,並認為不需要和學生討論。上述事件都一再指出,國立臺北大學僅將學生視為被支配的客體,否認該身份作為校園組成的一部分,否決其對於校務提出意見的權利。

臺北大學男一女一舍。圖片來源:北大臺北校區學生

臺北大學合江宿舍。圖片來源:北大臺北校區學生

禁言學生代表,那不是你的麥克風

學生代表在遵守會議規範的情況下,舉手經過主席同意後發言,提醒主席應該要遵守議事中立,沒想到主席不但以「沒禮貌」回應學生代表,一旁坐在旁邊的校友總會理事長竟批評「我們今天不是為你一個人來開會的」,學生質疑「我今天身為學生代表,會議裡有問題當然要提出來」。

接著,理事長竟直接伸手關掉學生代表的麥克風,讓學生代表傻眼問「你怎麼可以關掉我的麥克風?」誇張的是,會議主席李承嘉校長卻直接回「那不是你的麥克風,那是學校的麥克風」。

臺學聯強力譴責,國立臺北大學校方不容學生置喙校務,忽視學生作為會議代表的主體性,且藐視議事規範、無視議場秩序,讓議場淪為校方官官相護的作秀場所,視學生代表為校方決議的橡皮圖章。如此蠻橫的所作所為,步步踐踏學生權利!

呼籲各界關注北大現況,《大學法》亦應儘速啟動修法

臺學聯反對李校長「行政事務不用找學生討論」的觀點。事實上,行政會議中討論之議案,多數與學生有直接關聯,是共同形塑校務方針的一部份。時至今日,作為校園內的絕對多數,受影響最深的族群,大學校長與部份會議代表仍將學生參與校務、會議發言作為施捨,而不是權利!

另一方面,根據《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規定,委員組成經由校長遴選,提送校務會議同意後聘任。然而,在攸關學校發展的委員會,卻無保障身為校園主體的學生代表席次,反而可能出現校友總會理事長等與校園連結程度較低的委員。

不幸的是,回頭檢視校務會議的組成,現行《大學法》規定校務會議教師代表人數不得低於二分之一,但並未排除兼任學術與行政主管擔任教師代表,造成行政主管「混充」教師代表之情形屢見不鮮。一級行政主管的派任權,高程度掌握於校長,使得「教授治校」變為校長專政;相較之下,學生代表十分之一的比例,難以撼動校方強硬推行的任何政策,實質上仍將學生排除於校園治理結構之外,讓「師生共治」成為遙不可及的理想。

當學生代表少少的席次,演變成學校演出虛假民主的道具,校級會議淪為校長專權的一言堂,學生自身權益被受侵害仍被強迫噤聲,我們如何期待大學能肩負起推進社會進步的重任?

臺學聯呼籲,應儘速啟動修正《大學法》終結高教亂象,讓大學各級會議擴大學生參與。校園內所有事情都與學生相關,不應侷限「學業、生活及訂定獎懲有關規章之會議」;在修法上,應該反面列出得不置學生代表的會議,如此才能夠進一步保障學生參與會議的權利。同時臺學聯主張將一級主管於校務會議之出席改為列席。應修正明定校務會議非兼任行政職之教師代表佔至少二分之一,使其權責相符,還給校園正常的民主治理模式。

最後,再次檢視北大校方荒誕不經的行徑,臺學聯也沉痛呼籲,立法委員與各界人士關注國立臺北大學的現況,並期望校方能正視學生的訴求,此外,李承嘉校長應對於自身發表歧視言論向學生致歉。學生作為校園的絕對多數,絕非被支配的客體,而民主的校園更不該專權。懇請社會正視、嚴厲遏止國立臺北大學如此粗暴蠻橫的言論作為。

臺北大學臺北校區宿舍。圖片來源:北大臺北校區學生

這篇文章 【新聞稿】 國立臺北大學宿舍強制搬遷 校長歧視發言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搶救東台灣!大漢教職員反突襲停辦!

2024, April 3 - 18:45

文/高教工會大漢分部

原標題:搶救東台灣!大漢教職員反突襲停辦! 要求無心辦學董事會辭職解散!保留東台灣技專教育機會!

花蓮今晨傳出嚴重地震,位於花蓮縣新城鄉的大漢技術學院教職員立即投入關懷學生與花蓮災情,然因日前董事會私自突襲放話停辦的風波,也推派代表北上與教育工會團體聯合召開記者會,嚴正反對大漢不顧師生突襲停辦,要求無心辦學董事會應辭職解散,保留東台灣技專教育機會!教育團體齊聲表達:花蓮不幸發生天災,不該再有人禍!大漢校方應優先關懷師生及災情,立刻終止私自停招停辦案,學校經營有困難也應先設期改善、尋求整併可能,維護永續經營可能。

高教工會大漢分部召集人陳建宏副教授在記者會上指出:「大漢技術學院是花蓮縣碩果僅存的技專校院,大漢董事會若自認無法繼續辦學,就應廣徵辦學有方之機構承接學校,而絕非為圖謀改辦利益而私自停辦。長年來大漢提供花蓮地區學子技專進修機會,學校是屬於花蓮人的,非私人機構之資產,花蓮人要求大漢董事會自行解散,無條件釋出經營權。基於大漢技術學院目前學生數500多人未達經濟規模,教育部真正該做的是主動促成鄰近學校公私併或私私併,花蓮縣政府應關心並主動推動併校,保存在地教育資源。」

大漢技術學院王世忠助理教授則強調:「今日花蓮才傳出嚴重地震,辦學者該優先關注師生狀況及花蓮災情,而非再推動惡性停辦。何況,大漢技術學院為縣境內唯一含有工業類、商業類和觀光休閒類系科之高等教育進修部學制學校,董事會擅自放話停辦顯然未善盡社會責任,使民眾無書可讀,嚴重侵害就學權益,已不適任。基於教育機會均等之憲法精神,呼籲各界一同監督並阻止教育部放任大漢董事會將學校惡性倒閉。」

大漢教職員指出,學校董事會計畫停招停辦一事,毫無誠意與校內師生溝通。2月份的校務會議上,2點30分開會,校方只用3分鐘宣稱學校將停招停辦,師生毫無討論,2點50分校方就已對各大媒體發佈大漢將停辦的新聞稿。顯見大漢董事會早已預謀突襲停辦,手段粗暴惡劣。如今傳出大漢師生反彈,學校再一一約談師生「事後溝通」,甚至針對異議學生施壓,或拿法定慰助與助學義務來利誘師生,已使全校教職員生不再信任此一董事會,非不得已要對其採取抵制手段,不會再配合讓校方補足程序。

記者會上除大漢教職員代表出席發言外,高教工會代表黃惠芝及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代表何俊彥也出席公開聲援大漢教職員生。

高教工會代表強調,根據大漢技術學院最新的會計師查核報告,大漢學校淨資產至今仍有10億之多,這都是大漢教職員生、政府補助和人民捐贈長年努力所累積的「高教公產」,絕不容許大漢董事會視為私產,為謀取改辦其他事業利益「發退場財」,而私自停招停辦、侵害師生權益!教育部應立刻介入,並且以大漢董事會觸犯私立學校法第72條第2項第2款規定:「未報經核准,擅自停辦所設私立學校或停止招生」為由,依法解除職務,重新組織董事會,並為其規劃與公校整併、再造花蓮技專的可能。

教育團體分析:《私校退場條例》已於2022年上路,其中連對財務不佳的專案輔導學校都還給予2年改善期,無法改善才會先停招再停辦以保障師生,總共期間達3年,而且過程要全面重組董事會納入教職員生,最後校產歸公處理。大漢迄今財務穩健,也不在專輔學校名單中,校方豈可低於法律標準,無視師生權益1年內「主動把學校辦倒」,董事會也不必重組,規避《私校退場條例》管制!?此種無心辦學的董事會應立即辭職或受教育部命令解除職務,重新組織包含教職員生的董事會,以保留東台灣技專教育機會!否則,未來各個私校董事會恐將「有樣學樣」,在預期要被列入專案輔導前,就主動突襲發佈新聞稿要停招停辦,惡性把師生清空,來規避《私校退場條例》管制?這樣高等教育的災難必將越演越烈!各個私校師生被迫走上街頭的苦情,也不會因退場條例立法而改善。

基於目前已有過半大漢教師加入高教工會並組織分部,高教工會將代表大漢教師向大漢校方提出團體協約協商要求,拒絕學校再私自約談教職員「假冒溝通」,或在校務會議及董事會私自闖關停辦計畫。在大漢拒絕與工會協商、雙方沒能達成保留東台灣技專教育方式的共識前,大漢教職員與教育工會團體將號召各界團結努力,抵制不適任的大漢董事會到底!

這篇文章 【新聞稿】搶救東台灣!大漢教職員反突襲停辦!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新政府新挑戰,補居托中心三缺,救保母人數與薪資雙低

2024, April 3 - 18:32

文/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

原標題:新政府新挑戰,補居托中心三缺,救保母人數與薪資雙低 居家托育服務的質與量亟待升級

近期的剴剴案件,讓社會瀰漫悲慟、不捨與憤怒,也激起一波對現行制度的檢討,然而,檢討多半聚焦於收出養服務、安置兒少服務,忽略了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後簡稱居托中心)、居家保母也是此次事件中重要的單位與角色,而台灣整體居家托育服務制度也存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亟需改革,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居托中心之間缺乏整合,各行其是;居托中心訪視輔導專業不受重視;保母人力萎縮迎來的品質危機。此次事件提醒我們應仔細檢視制度中的缺漏,切勿漠視任何一項待解決的問題,進而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別再犧牲任何一位孩子。

據2023年底統計,全台灣共計27,281名保母,照顧43,701位孩子,由各縣市各區域共計71處居托中心提供保母的訪視輔導、家長的媒合諮詢等服務。但,托育服務的品質跟量能都亟需再升級。現況是,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管理有三缺,「缺角色定位、缺訪視指標、缺與地方政府合作與中央政府支持」,難以發揮居托中心輔導支持保母托育,進而保障托育安全與品質的功能。再者,保母有雙低,「服務量能低、薪水低」,家長往往嘆,光要找到保母就不容易,根本沒得選,導致先求有就好,無法有效淘汰品質堪憂的保母。對此,托盟呼籲衛生福利部:

一、 應重新定位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功能與角色,讓居托中心回歸訪視輔導專業。
二、 應邀集有實務經驗的居托中心督導參與研議建置訪視指引與指標,並進行全國訪員培訓課程,拉齊各居托中心的訪視標準,做到精準訪視。
三、 應以實際、持續、有效的作為,建立地方社會局處與居托中心的密切合作,共同成為「托育安全守門員」:居托中心訪員提出訪視評估報告,地方政府應依據居托中心實務判斷,即予保母相應的處置,切實改善有風險的照顧行為與環境,預防危機發生。
四、 應翻倍加碼保母獎助金,替保母加薪,並廣為招募優良人材加入保母行列,達到良幣驅逐劣幣的功能。
五、 依據當今居家托育制度四項困境的前述解方,修改現行「直轄縣市政府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執行業務處理原則」,讓居托中心回歸訪視輔導專業、讓訪員有工具、有培訓,得以做到精準訪視,並由中央主管機關持續維繫地方社會局處與居托中心的密切合作,確保地方主管機關與全國各地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密切合作。再者,為補救保母人數與薪資雙低,政府應替保母加薪,提高保母勞動條件,並廣為招募保母人才,充足保母托育量能,讓家長順利找到好保母,進而安心就業。

托盟相信,前述舉措能夠為我國居家托育制度重新定錨,有效解決亂象,並建立可長可久的美好制度。托盟根據夥伴團體長達四分之一個世紀的保母托育管理研發所得及實務經驗,為政府和社會獻上今天的建言,盼望能讓台灣居家托育從惡性循環轉化為良性循環,並以此舉疼惜剴剴,不讓他白白犧牲。

一、衛生福利部應明訂居托中心的功能與角色,讓居托中心回歸訪視輔導專業

全台71處居托中心,除了連江縣以外,都是由各縣市社會局處委託民間團體辦理。中央雖訂有「直轄市縣市政府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執行業務處理原則」卻未明訂居托中心「應」辦理事項,而是臚列「得」辦理事項,以至於各縣市居托中心的業務莫衷一是。根據衛福部社家署109 年度委託研究計畫「托育公共及準公共化政策效益評估」彙整焦點座談與會者的分享:

政府機關外包居家托育服務給民間機構,而間接將許多業務量轉嫁到居托中心上,包含育兒指導、月嫂、臨托服務,然而提供的經費不足甚或需要自籌,居家托育中心營運艱辛且工作量,每年日益增加,間接影響居家托育中心輔導保母托育品質的量能。

然而,訪員的專業與工作重點應該是「訪視輔導」,孩子送托保母,家長往往擔心孩子在保母家的狀況。居托中心訪視員,依法定期、不定期針對托育人員進行家庭訪視,實地走訪保母家,確認幼兒照顧情形、幼兒發展狀況、保母的照顧流程與安排、居家環境安全等等,作為家長的另外一雙眼睛,在保母與家長的直線關係中,撐出三方互助的合作網絡,共同關心幼兒。

現行保母與訪視員的配比為,一位訪員負責輔導管理60位保母,若保母平均收托2位幼兒,訪員就要服務120個家庭。每年例行訪視兩次,若保母收托全日托、夜托、聯合收托,則要一年四訪。居托中心除了透過訪視輔導,還需透過在職訓練、協力圈、社區宣導等方法掌握保母狀況,進而與保母建立信任關係,以利後續的就業支持與輔導。

這一套居家保母的管理制度始於2008年內政部兒童局公布的「保母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實施計畫」(下稱保母托育計畫),該計畫授權各地方政府委辦成立「保母系統」,提供保母免費的專業訓練、媒合轉介、在職訓練,其中一項重要的服務正是訪視督導。該計畫要求保母通過保母技術士證,鼓勵社區保母加入系統接受管理,家長也能安心送托給有系統督導的保母。

但,2012年上路的「爺奶保母(親屬保母)津貼」制度,誘使人數眾多的爺奶灌爆保母系統,擊潰原本嚴謹的管理體系。

再者,2014年修法,「保母登記制」上路,規定保母(放寬包含僅接受保母訓練課程者)取得登記證即可合法收托,相關規範並未納入居托中心的功能與角色,使居托中心隱形化,大幅度降低其輔導管理的作用。

綜上述,現行各家居托中心因為縣市委託契約內容不同,而有其他無關乎保母托育的業務,須聽命於縣市政府辦理。最後,居托中心持續背負大量的文書作業、紙本收件工作(托育補助申請、收托異動通報)、與行政上的通知(提醒保母上在職課程、做體檢、回報兒童發展檢核),這一切都壓縮訪員支持、陪伴、輔導保母的時間與精力。此外,「保母登記制」下,居托中心妾身未明,其輔導管理淪為耗費心力的空忙,倍增訪員和督導的疲勞與挫折。

對此,托盟呼籲,衛生福利部應清楚定位居家托育服中心的功能與角色,地方政府也應重新審視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業務範圍,讓居托中心回歸訪視輔導專業。

二、衛生福利部應邀集有實務經驗的居托中心督導參與研議建置訪視指引與指標,並進行全國訪員培訓課程,拉齊各居托中心的訪視標準,做到精準訪視

因為居托中心的訪視管理功能被輕視,以至於制度走到今天已邁入第16年,衛福部社家署遲遲未訂定訪視輔導的指引與指標,唯於2019年出版「居家托育服務中心訪視輔導工作指引」手冊,訪視重點僅點到為止、簡單帶過,任由各縣市、各處居托中心自行發展,甚至高度仰賴各別督導與訪員的經驗累積。沒有標準化、一致性的訪視指引與指標,以至於訪員訪視時,不僅無法有效察覺保母托育行為中隱含的危機並降低風險,更是虛耗訪視人員的心力。以下比較社家署的訪視指引,以及彭婉如基金會內部發展出更具體、細緻的訪視輔導指標:

(一)社家署2019年「居家托育服務中心訪視輔導工作指引」:

指引手冊只列出「訪視項目」,包括:托育狀況、托育環境、收托兒童發展情況等,但未論及該項目可觀察的「面向」,難以引導訪員面對無數樣態的托育情境,更遑論,精準察覺可能造成托育危機的蛛絲馬跡。

然而,這本手冊也成為居托中心訪員每年18個小時在職訓練的內容,極為簡略、與第一線實務脫節、更沒有具體操作指引的訪視指標,恐怕也是讓在職訓練課程淪為形式,再度虛耗訪視人員的心力。

(二)彭婉如基金會自行發展「居家托育訪視輔導紀錄表」,詳列訪視指標與觀察面向:

彭婉如基金會承接全台七處居托中心,擁有輔導管理保母二十餘年的經驗,參考美國Family Day Care Rating Scale(家庭托育評量表)及實務工作經驗擬定「居家托育訪視輔導紀錄表」(詳見附件一),已成為基金會內部訪視的主要工具。

以「收托兒童照顧與發展情形」的「訪視項目」來說,就分為六個觀察「面向」,包括:托兒生活成長紀錄方式、健康與精神狀況身體外觀、睡眠安全確認、發展檢核、幼兒飲食、與托育人員互動,各面向之下還有各自的觀察重點。以睡眠安全確認為例,訪員訪視時應了解,孩子睡多久?睡在哪個空間?睡在甚麼樣的設備?睡姿為何?

上述的觀察重點在於,訪員必須確認,睡眠時間的長短是否應對嬰幼兒發展階段所需;睡眠的空間與設備是否確保通風;是否睡在平穩、無多餘枕頭被單的嬰兒床,避免幼兒有翻覆窒息的風險;睡姿是否採仰躺,避免容易導致嬰兒猝死症的趴睡睡姿等等。

總體而言,沒有設計妥適、全國一致、標準化的訪視指引與指標,只會讓中心訪員一再進行無效的訪視。沒有正確指引與指標下的訪視,效果不佳,主管機關於是主張增加訪視次數。我們必須嚴正指出,方法不對,增加訪視次數也只是增加無謂的工作量,如此落入惡性循環,反而使居托中心更加耗弱,卻無從拉齊、提升訪視的品質,達到精準訪視、確保幼兒獲得適切照顧、保母獲得適切輔導與支持的目標。

我們確知,在訪視督導制度實施16年後的今天,各縣市居托中心累積了豐厚的訪視輔導實務經驗,培養出許多優秀的督導和訪視員。在保母托育面臨社會信任危機的今天,正是這些督導和訪視員可以貢獻所能的時機。

對此,托盟呼籲衛福部社家署應邀集有實務經驗的居托中心督導參與研議訪視指引與指標,並進行全國訪員的培訓。為了確保托育安全,居托中心需要做到精準訪視,切勿增加無效的訪視次數進一步空耗居托中心有限的能量。

三、衛生福利部應以實際、持續、有效的作為,建立地方社會局處與居托中心的密切合作,共同成為「托育安全守門員」,居托中心訪員提出訪視評估報告,地方政府應依據居托中心實務判斷,即予保母相應的處置,切實改善有風險的照顧行為與環境,預防危機發生。

2014年上路的保母登記制有兩項嚴重的缺失。其一,保母資格過於寬鬆,甚至納入只經過126小時保母訓練課程結業者,良莠不齊,管理不易。其二,居托中心的業務及功能,未訂定任何明文規定,甚至連明文的說明也沒有,更欠缺中央主管機關負責任、有效的中介,導致居托中心成為保母和地方主管機關之間的隱形人,妾身未明,訪視督導淪為空耗。

2018 年訂定「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未滿二歲兒童托育公共化及準公共服務作業要點」(下稱準公共托育作業要點),雖於第八點規定「直轄市、縣(市)政府應即終止契約」之各項情事,但在居托中心被隱形化的情況下,欠缺嬰幼兒照顧專業的地方主管機關難以執行此規定。

2019年,衛福部出版「居家托育服務中心訪視輔導工作指引」手冊,僅將訪視重點點到為止、簡單帶過,任由各縣市主管機關自行其是或不作為,以致不僅無法有效察覺保母托育行為中隱含的危機並降低風險,更虛耗訪視人員的心力和士氣,並進而產生弱化居托中心能力的作用。

剴剴案件,以及許多居家托育事故,就是在上述政策設計及政府施政的重重漏洞中發生的。

反觀,2008年上路的保母托育計畫,卻能有效終止前此頻仍發生的保母托育事故,重建民眾的信任,提升保母社會形象,這是如何辦到的?關鍵就在環環相扣的有效作為!

2008年居家托育計畫上路時,同步訂定了「居家托育管理實施原則」,明訂:

  • 經督導評估列為危機性訪視個案,訪視員配合督導人員進行密集性訪視及後續相關處理事宜。
  • 如發現有幼兒照顧不周或不利情境,應立即輔導,並加強訪視,如未改善則評估保母人員退出系統事宜。
  • 應持續追蹤注意前次訪視所發現之問題是否已獲改善。

以上規定賦予督導和訪視員執行「立即輔導,並加強訪視,如未改善則評估保母人員退出系統事宜」的權限,使訪視輔導發揮實質的作用,不僅讓保母願意改善缺失,更能請走不適任的保母。這些作為,使前此屢見不鮮的保母托育事故大為降低,不像現行制度一貫拖延處理,甚至往往不了了之。

承襲過去制度上的種種錯誤,以至於現行訪員在訪視時,若察覺保母有不適切的照顧行為,例如讓幼兒趴睡、睡在不安全的設備(搖床、安撫椅、推車),或是提供不理想的托育環境,例如環境髒亂、悶熱不通風、充斥菸味、滿地玩具⋯⋯ 這時,居托中心欠缺憑藉請保母改善,只能窮緊張,保母也往往因為沒有意識到危險而不願改善。舉例說明如下:

  • 保母讓一歲以下嬰兒趴睡,說明家長也同意。居托中心依衛福部國健署「五招安心睡」原則「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不鬆軟」,多次輔導保母,嬰兒的正確姿勢應為仰睡,但保母仍屢勸不聽。
  • 保母讓托兒午睡在斜躺搖籃裡。居托中心依據標準檢驗局於111年即發新聞稿向保母提醒,斜躺搖籃商品並不適合提供嬰兒睡眠使用,並建議保母讓幼兒睡在堅固、平坦的嬰兒床上,以免增加窒息或跌落之風險。但保母認為過去都是這樣照顧,也沒出事,而不願改善。

上述情況,居托中心在保母屢勸不聽後回報給社會局處,期待後者強制要求保母改善。但實際上得到的回應往往是:那就請居托中心再加強訪視。

困境在於,居托中心訪員擁有實務經驗與幼兒保育專業,有能力察覺不適切的照顧情境、排除托育風險,進而達到托育零事故。而社會局處擁有公權力,卻往往不具備嬰幼兒照顧專業,加上忌諱外力介入,而輕忽防患未然的重要性。

上述處境,讓居托中心人員處於空耗狀態,無法善盡守門人的角色,這說明為何會「漏接球」發生托育事故。

托盟強烈主張,衛生福利部應拿出實際、持續且有效的作為,建立地方社會局處與居托中心的密切合作,並使欠缺嬰幼兒照顧專業的地方主管機關尊重居托中心的專業,對於居托中心的請求,給予立即且充分的處理,共同把關居家托育安全 

四、保母人力荒使家長在有限的選擇下,只能將就著送托。為解決此項困境,衛生福利部應替保母加薪,吸引更多專業人才投入,達到良幣驅逐劣幣的功能

台灣整體保母的人力如同台灣的人口危機,面臨高齡化,五十歲以上保母佔六成,可預見未來五到十年間,保母人數將攔腰折半。再加上,五十歲以上保母開始照顧孫子女,佔去收托名額,且嬰幼兒照顧是高度勞心勞力的工作,高齡保母佔往往因為體力受限,自行降載收托量能。但,家長的送托需求不斷攀升,往往抱怨「很難找到保母」,「更難找到好保母」。

保母整體年齡偏高,此乃肇因於,第一,2014年登記制法規,大幅限縮有六歲以下子女之女性的收托名額,導致保母的主要來源——子女年幼、愛小孩、有生計需求的女性——就業無門,已擔任保母者也被迫停止收托。托盟多年來一再呼籲改變此剝奪女性就業權、經濟權的違憲規定,遲至去年二月甫通過有限度放寬此項規定。

此項改變,發揮一項正向的效應:年輕力壯的保母們,受惠於限制放寬,紛紛增加收托人數,這對殷切需要保母托育的家長們是一大助益。

但令我們失望的是,並沒有因此吸引新血加入保母行列。我們進一步發現,年輕人不願意當保母的原因為,保母的薪水「勉強可餬口,但難以養家」。

用「各縣市居家托育服務收費基準」及「司法院必要生活費用」計算,「保母全職工作收入」(將保母收托2名幼兒視為全職工作)是否可以涵蓋「保母扶養1名子女的必要生活費用」(保母若為雙薪2胎家庭,其與配偶,各自需扶養1名幼兒)。

托盟計算,全台保母的全職薪水中位數僅31,200元。其中,只有新竹市、金門縣、連江縣,保母的全職薪水(收托兩名幼兒)足以養家(扶養一名子女),其他縣市保母的全職收入皆不足以養家育兒,尤其,彰化縣(76%)、桃園市(78%)、台中市(78%)、台北市(79%)、苗栗縣(79%)等五縣市的部分區域,落差最為嚴重。再加上,保母「自營作業者」的勞動形式,收入還需支應執業工作所需的成本,導致實際收入會再更低。

不只台灣,多數歐洲國家也面臨幼兒照顧與教育領域人員嚴重短缺,歐盟2023年提出明確指引,應透過改善工作條件,提高薪資福利,招募更多人才。對此,托盟呼籲,政府應翻倍加碼現行的保母就業獎助金,並依收托兒童人數等比例加碼,實質幫保母加薪,讓托育工作成為一份薪水適足,有吸引力的好工作,有足夠的托育服務量能,也才能讓家長有所選擇。

在剴剴事件之後,托盟再次呼籲,政府必須承擔起提升居家保母服務量能與品質的責任,尤其是中央政府不得卸責,應扮演領導、統籌、規劃的要角,為補齊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管理「缺角色定位、缺訪視指標、缺與地方政府合作與中央政府支持」的三缺,與拉抬保母「服務量能低、薪水低」的雙低困境。中央應依據本建言的各項建議,修改現行「直轄縣市政府居家托育服中心執行業務處理原則」,重新定位居托中心的功能與角色、訂定居托中心訪視指引與指標、建立地方政府與居托中心的合作、提升居家保母的勞動條件並擴大招募保母人才,最終才能讓孩子受到好的照顧,讓家長安心就業,也讓保母成為一份薪水適足的好工作。

—-
會後新聞稿: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說明全台灣有27,281名保母,照顧43,701位孩子,由各縣市各區域共計71處居托中心提供保母的訪視輔導、家長媒合諮詢服務。而跨國研究顯示,工時長職場僵化的台灣社會,保母托育是支持父母雙薪就業「頭過身就過」的關鍵政策。但,托育服務的品質跟量能都亟需再升級。

他提出五項訴求呼籲衛生福利部:第一,應重新定位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功能與角色,讓居托中心回歸訪視輔導專業,一直走歪,不會有好的成果。第二、應邀集有實務經驗的居托中心督導參與研議建置訪視指引與指標,並進行全國訪員培訓課程,拉齊各居托中心的訪視標準,做到精準訪視,讓全國各地中心訪視輔導都能夠到位。

第三、應以實際、持續、有效的作為,建立地方社會局處與居托中心的密切合作,共同成為「托育安全守門員」,居托中心訪員提出訪視評估報告,地方政府應依據居托中心實務判斷,即予保母相應的處置,切實改善有風險的照顧行為與環境,預防危機發生。第四、應翻倍加碼保母獎助金,替保母加薪,並廣為招募優良人才加入保母行列,不只保母,訪員的薪資也該被提升。最後,他強調,衛福部應依據前述四項解方修改現行「直轄縣市政府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執行業務處理原則」,這些作法能夠為居家托育制度重新定錨,有效解決亂象,建立可長可久的美好制度,盼望能讓台灣居家托育從惡性循環轉化為良性循環,疼惜剴剴別讓他白白犧牲。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說明台灣居家保母管理制度始於2008年「保母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實施計畫」計畫授權各地方政府委辦相關單位成立「保母系統」,就像現在的居托中心,當時還同步訂定「居家托育管理實施原則」,賦予督導和訪視員權限,訪視發現問題後,立即輔導保母改善,如未改善,得請保母退出系統,這套制度起初運作良好,但走到今天「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及「訪視輔導的功能」逐漸被弱化。他呼籲中央政府應負起責任,讓居托中心回歸訪視輔導專業、並彙整16年來第一線督導訪員累積的經驗,製作成訪視指標與指引,讓全國訪員都能做到精準訪視。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居家托育部組長李庭欣以防毒軟體形容居家保母管理制度,訪員發現病毒並排除病毒,保障家長跟孩子的托育安全。但現況是,訪員無法有效訪視,因為「居托中心定位不明」,各縣市政府容易塞工作給中心,例如請中心協調保母與家長的履約賠償事宜,錯置專業、壓縮訪視時間。再來,訪員「缺乏訪視工具」,中央僅提供6大項訪視觀察指標,難以有效察覺危險,他以婉如基金會為例,基金會透過多年經驗,建置7大觀察面向、25點觀察指標作為工具,盡可能不遺漏重要的觀察面向。「發現問題後,成功輔導改善很重要」但中央未提供支持,導致有訪視專業的居托中心無法和有公權力的地方政府合力排除風險。他呼籲,中央應掌握、支持中心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才不會讓制度落實到各縣市各行其是、多頭馬車的混亂局面。

台灣勞工陣線副秘書長楊書瑋提及保母托育政策是勞動與托育政策的最後一哩路,照顧應該公共化而非自由市場買賣,公共化則需要國家確保品質,量能也需關照。但現況是,保母人力荒,導致家長先求有,再求好,部分縣市保母薪資更低於基本工資,導致年輕人不願意投入,新血進不來。他呼籲國家角色應積極介入,創造托育工作機會,也要確保勞動有品質、有尊嚴,建立完善的保母制度才能讓幼兒、保母、家長、國家四贏。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郭明旭點出居家保母跟訪員的工作困境,保母工作相對封閉,情緒波動往往被忽略,應建置喘息機制,尤其針對全日托型態。為有效察覺保母情緒且獲得紓解,政府應挹注資源讓協力圈發揮名符其實的協力作用,這比仰賴訪員訪視更有效果。再來,居托中心訪員薪資低、工作量大、流動率也大,導致訪員沒時間與保母建立信任、合作關係,引發一連串惡性循環。他強調托育制度應回到對居家保母跟訪員的支持,建立彼此互助支持的能量。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以家長身分分享,當初找保母時透過居托中心跟商業網站,中心介紹的保母雖然不在住家附近,但實際拜訪後非常符合需求。雖然沒見過訪員,但感受到保母跟訪員很熟悉,例如,保母分享訪員到家幫孩子做發展檢核,顯示小孩交給保母照顧,而保母也有受到支持,而感到非常安心。他認為保母托育管理制度發展多年、潛力無窮,中央政府應正視自己統籌、帶領的角色,提升訪員薪資、調整工作量,訪員的訪視專業更值得投入大量資源建置訪視指標與指引,讓托育制度發展更好,希望這些正向經驗可以發生在全台灣的家長身上。

這篇文章 【新聞稿】新政府新挑戰,補居托中心三缺,救保母人數與薪資雙低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能源三法缺一法,《能管法》修起來!

2024, April 2 - 16:45

文/洪申翰委員辦公室

近期台灣正值電價調整之際,提升能源效率已成為非常急迫且重要的課題。今(2)日立委洪申翰邀集產業界、民間團體、專家學者召開記者會,一同呼籲經濟部與行政院儘速提出《能源管理法》(以下簡稱《能管法》)修法草案,藉以強化我國能源使用效率,並重申「節能」為淨零轉型的「無悔政策」。

立法委員洪申翰表示,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能源價格大漲,世界各國更重視能源使用效率。去年底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更通過「2030年前,能源效率翻倍」決議。賴清德競選總統時,也將「深度節能」列為重要政見。近期台灣進行電價調漲,更應該藉此全面檢視與加強各種提升能源效率的措施。然而,台灣法規層面中管理能源最為重要的《能管法》,卻遲遲尚未修法。2016年民進黨執政以來,能源三法中的《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均已進行大幅修訂,唯獨《能管法》還沒有修正。

洪申翰強調,在這波全球能源局勢動盪、電價調整之際,行政部門有責任提出對應的節能政策與措施,積極協助所有能源用戶,進行最有效率且聰明的用電。也能夠向社會宣告,電價調漲不見得會成為沉重的負擔,只要能源效率做得好,電費負擔並不會增加太多,甚至可以打平、變得更少。但這些節能措施都需要法規層面的授權與支援,因此,洪申翰要求經濟部與行政院應盡速將《能管法》送進立法院,進行審議。

中華民國能源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趙宏耀指出,推動節能應從傳統的隨手關燈、汰換老舊設備等措施,逐漸進入「深水區」,即引導能源用戶朝「全方位技術改善能效」推進。例如:引入ISO50001組織管理制度、設置能源管理資訊系統(EMIS)、用能設施系統化能效提升等。此外,現行的節能補助,也建議朝專案計畫期間依據「經實質驗證產出」之系統節能績效達一定比例,再加以補助,可以強化用能設施系統化能效。趙宏耀進一步呼籲,這些改進方向,都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力參與,建議可在既有的節能績效量測與驗證工程師職能基礎下,擴大辦理其他節能相關的工程師職能訓練,納入優質的專業法人團體協助推動政策。有鑑於國際淨零減碳與節能的趨勢,能源技術服務業(ESCO)的業務機會將逐年擴大,呼籲政府研議節能政策性貸款信用保證機制,協助ESCO產業擴大經營。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認為,《能管法》是與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最為相關的能源法規。但過去幾週有關電價調漲的討論中,卻很少人提到《能管法》與能源效率的重要性。趙家緯強調,《能管法》修法需從「資訊揭露」以及「深度查核」兩面向著手。首先,現行《能管法》第八條與第九條,為臺灣能源效率規範的基石,包括「冷氣不外洩」、「節電1%」等涵蓋眾多用戶的規定均出自於此,但由於母法中未設計「資訊揭露」機制,導致目前違反相關節能規範的業者不會被揭露,難以藉由公眾監督、產業鏈客戶的壓力,來加速節能行動。而在「深度查核」面向,建議可參考歐盟於近兩年能源危機之時,加強能源查核力道,要求產業應落實一定投資回收年限內的節能措施,強制導入能源管理系統等作法。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陳詩婷發言人表示,聯盟長期舉辦能源政策評比過程中,發現各地方政府用電數據的取得與應用,是許多縣市規劃節電政策時的一大困境
,因此呼籲應建立用電資料公開的法源,才能進一步提升地方治理能力,並強化地方政府在電力需求管理上的角色。其次,認為現行法中只針對800kW的用電大戶納管範疇過於狹隘,且幾乎形同虛設,並不符合多數縣市的產業特性缺乏管制工具與輔導資源。期待透過修法協助地方政府,突破用電大戶能源管理上的限制,深化與地方政府共同協力的節電治理機制。最後建議能源署應在補助計畫更明確的引導地方政府,以科學化的用電數據分析作為節電策略擬定的基礎,並發展更多具有實證基礎的關鍵績效指標。

台灣能源技術服務產業發展協會杜威達副理事長有三點呼籲,首先,目前能管法對於契約容量大於800kW以上的用戶,僅規範每年節電1%。未來應視節電與綠電一樣重要,透過修正《能管法》對大用戶實施同等的要求,並讓大戶的責任更大。另外,《能源發展綱領》也將於2025年到期,杜威達也呼籲一併更新,讓每年的能源密集度改善目標從2%提升到4%,才能符合國際趨勢。第二,節能減碳與扶植產業不僅僅只是中央政府的工作,更需要地方共襄盛舉,編列足夠的預算,帶頭示範投入「節能績效保證合約 (ESPC)」。第三,COP28呼籲「深度節能」,因此單靠補助換設備已是過時的觀念,未來將會走入「系統節能」的時代。呼籲透過《能管法》修法,讓深度節能的時代來臨,同時帶動專業證照與量測驗證,讓深度節能得以實現。

最後,主婦聯盟基金會唐偉傑專員強調,應加強對住宅和商業部門的節能配套措施。首要任務為加速裝設智慧電錶,協助民眾有效掌握用電狀況,透過智慧化監控管理聰明節能,而目前台灣智慧電表佈建率低,今年裝設目標為300萬戶,但全台低壓用戶卻有1,400萬戶,佈建率低。舉例日本推出老人居家照護系統結合智慧電錶,於用電異常時,遠端子女會收到警示提醒,除了能有效提升老年照護也能保障生活品質。唐偉傑更呼籲此次修法應順帶推動及落實建物能效管理,尤其多年前房屋設計時的氣候條件也不若今日嚴峻,即便將一級能效的變頻冷氣到舊式房屋裡,也會因隔熱、氣密性不佳而功效打折。因此多元化推動老舊建物更新補助與推廣,與搭配建築能源效率標章推動,才能讓讓多年節能電器補助政策成效加成。

這篇文章 【新聞稿】能源三法缺一法,《能管法》修起來!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民主與人權是檢視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的基準 青年世代對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人選的公開呼籲

2024, April 2 - 15:36

文/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香港邊城青年、台灣轉型正義協會

今(2日)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香港邊城青年等公民團體於立法院群賢樓前召開「民主與人權是檢視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的基準,青年世代對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人選的呼籲」記者會,並發表共同聲明,並於現場高呼「民主深化不間斷,執行長人選請慎選」之口號,呼籲即將召開的台灣民主基金會董事會,應遵循民主協商機制,遴選出堅守人權與民主精神之執行長。

今天出席團體有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香港邊城青年、台灣轉型正義協會等團體,長期關注台灣史與轉型正義的台大歷史系周婉窈教授、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潘木枝之子潘信行、政治受難者歐陽文的女兒歐陽煇美亦到場同聲呼籲。

記者會由陳文成基金會志工,也是2023年人權辦桌總召張瑀婕主持開場,提到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人選的風波四起,而台灣民主基金會新任執行長人選能否堅守民主、人權價值,使得民間團體、青年世代甚感憂心。

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前會長許冠澤代表宣讀聲明,聲明中強調,台灣民主基金會肩負以民主人權為核心價值的外交重任,新任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不該淪為政治酬庸,應具備人權與民主的相關專業。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秘書、也是2024年共生音樂節總召的廖品硯指出,一個適當民主基金會人選,我們相信,如此才對得起民主基金會承擔第一線辛勞工作的行政同仁,對得起數年來已然茁壯的公民社會。

2023人權辦桌總召張瑀婕發言表示,台灣民主基金會不分政黨與組織的支持國內與國際間的民主人權活動,使得台灣社會公民運動的多元性,成為世界各國效仿的對象,讓台灣能繼續用民主及多元性與國際接軌與交流。

香港邊城青年秘書長馮詔天表示,台灣民主基金會作為民主典範的地位以及亞洲地區整體的民主進程都具有重要意義。推動有與世界各國民主連結的單位,也是台灣的民主象徵之一。作為台灣公民社會的一份子,同時作為香港人,之所以對執行長人選的呼籲。因為這關乎民主、人權與自由價值的堅守與推動。他特別強調,即將也最有可能就任董事長、並有屬意之執行長人選的立法院長韓國瑜,曾於擔任高雄市長期間進入香港中聯辦會唔官員,使人擔心該人選是否會阻礙有關台灣、香港之民主運動發展。

年僅17歲,參加過人權之路青年體驗營之學員吳冠陞表示,作為17歲的高中生,希望在今天在這裡,能夠呈現出來的是台灣民主基金會不是特定政黨的小金庫,而是能深刻啟發青年學子在參與、認識民主上,非常重要的助力、推手。

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會長黃種賢提到,一個價值導向的非營利組織,是在資本主義營利邏輯之外的重要民主基石;正如同一個標榜台灣民主與人權發展的國家機構,應該是要以人權及民主的價值為執行長選任及補助的唯一判準。

最後,公民團體再次呼籲「民主深化不間斷,執行長人選請慎選」希望台灣民主基金會能夠慎選執行長,並期許新任執行長能積極貫徹與執行民主外交工作,促進國際社會了解台灣對民主自由的信念與追求,並讓人權、民主、轉型正義這些珍貴的普世價值在台灣內部遍地開花,厚實民主台灣。

—–
20240402 共同聲明稿

台灣經歷了漫長的威權統治時期,自解嚴以來,經過許多民間努力才能迎來政黨輪替與民主轉型。在民主鞏固這條路上,民主運動與社會倡議行動百花齊放,促進台灣民主蓬勃發展,讓台灣成為亞洲的典範、世界各國積極交流的對象。近年,台灣民主基金會扮演支持民主深化的角色,但近期基金會新任執行長人選能否堅守民主、人權價值,讓民間團體甚感憂心。

台灣民主基金會自2003年成立以來,推動台灣與世界民主陣營建立結盟關係,從事國內與國際民主交流活動,支持中國人權民主相關刊物發行,透過國內外補助推動與民主人權相關的教育活動,二十多年來成果豐碩,受補助的非營利組織以多元形式深化民主台灣、公民意識,如轉型正義主題營隊、兒童人權倡議活動、香港、圖博(西藏)、維吾爾(新疆)與中國民主相關活動、各類型的民主與人權相關的研討會及教育活動,這些民間力量讓台灣的民主發展有了新的面貌。

近年,諸多青年學子藉由參加台灣民主基金會補助的人權、民主、轉型正義活動,而厚實公民意識、建構對台灣民主的認識,更有機會親近或參與公民運動,許多人也因此投身轉型正義、民主人權相關領域的工作與倡議。

隨著立法院新任立法委員與院長韓國瑜上任,台灣民主基金會將根據《台灣民主基金會捐助暨組織章程》遴聘新任的執行長。此刻,近期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人選的風波四起,不再遵循過往執行長人選以「民主協商」方式決定── ── 按照章程,台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由董事會選出,但台灣民主基金會尊重慣例,禮讓立法院長擔任基金會董事長,而執行長由董事長任命經董事會通過,其檢視標準需具備人權及民主的價值觀,並依慣例,執行長人選需尊重統籌外交國防的總統。

我們認為,面對中國威權挑戰,台灣民主基金會肩負以民主人權為核心價值的外交重任,新任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不該淪為政治酬庸,應具備人權與民主的相關專業,支持香港民主運動、圖博(西藏)維權、維吾爾(新疆)維權。未來,新任執行長應積極貫徹與執行民主外交工作,促進國際社會了解台灣對民主自由的信念與追求,並讓人權、民主、轉型正義這些珍貴的普世價值在台灣內部遍地開花,厚實民主台灣。

發起人及發起團體:(陸續增加中)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四二四教育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
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
台灣轉型正義協會
夾腳拖劇團
香港邊城青年
台中市好民文化協會
廖品硯(台灣共生青年協會代表,2024共生音樂節總召)
張瑀婕(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2023人權辦桌總召)
馮詔天(香港邊城青年秘書長)
許冠澤(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前會長)
黃種賢(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會長)
段震宇(台灣轉型正義協會理事)
周馥儀(2008綠島人權之路青年營工作人員)
陳子璇(社工師)
林瑞姿(劇場工作者)
李芊芊(NGO工作者)
張斐昕(律師)
吳冠陞(學生)
李承璦(學生)
陳璿安(學生)
郭育伶(學生)
陳意茹(學生)
陳語亮(學生)
林玟君(學生)
蕭凡奕(陳文成基金會志工)
郭育丞(陳文成基金會志工)
周誼芊(陳文成基金會志工)
林昱渟(陳文成基金會志工)
張瑀婕(陳文成基金會志工)
楊晏豪(陳文成基金會志工)
林永璿(陳文成基金會志工)
張龍僑(陳文成基金會執行長)

這篇文章 【新聞稿】民主與人權是檢視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的基準 青年世代對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人選的公開呼籲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2024Stand By You 相信傾聽 陪伴前行─性暴力預防倡議記者會

2024, April 2 - 15:32

文/現代婦女基金會

2023年上百起具名舉發的性暴力案件,掀起台灣 #metoo驚天巨浪,受害者在網路上鉅細靡遺地寫下受害經過,也才讓社會大眾明白事件發生的脈絡,與加害者慣用的手法行徑。現代婦女基金會發現人們對被害者最大的疑問是:「事發當下為何不說?」、「現在才說是否別有目的?」然而這樣的疑問困住了許多被害者不敢發聲,也加深了社會對被害者的迷思與誤解。現代婦女基金會自2017年起推動性暴力預防倡議至今邁入第8年,今年特別邀請演員周宜霈(大牙)擔任《展心復原計畫年度倡議大使》,希望傳達「Stand By You相信傾聽‧陪伴前行」的重要力量,呼籲社會大眾多一點善意,幫助受害者邁向復原之路。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邱淑華表示,台灣 #metoo浪潮雖然晚了國際6年多,但仍然造成社會震撼,必須更正視女性遭受性暴力的普遍與嚴重性,並從中發現加害者的持續威脅、知情者的默不作聲和社會輿論的冷嘲熱諷,都是性暴力受害者難以向外求助的原因。去年6月至今,現代婦女基金會陸續與兒少、性別團體、企業及政府單位共同召開6場記者會、發表數次聯合聲明,不僅提出性騷擾防治三法的修正意見及草案,也呼籲政府及總統候選人提出性別暴力防治國家行動計畫、設立整合協調機制;更與台北市政府合作成立性騷擾防治服務專線,提供近400位被害者諮詢協助。另一方面,基金會更努力推動性別友善職場計畫,提供企業教育訓練及顧問諮詢,至今共辦理83場性別意識及性騷擾防治講座,幫助職場提升性別敏感度,避免發生及協助妥善處理性暴力事件。

我國性侵害、性騷擾等相關法令雖已通過多年,但性暴力事件並未減少,且社會大眾的迷思仍然嚴重,成為性暴力孳生的溫床。現代婦女基金會自2017年起推動性暴力預防倡議,至今邁入第8年,有鑑於整個社會的友善態度對受害者發聲的重要,因此特別將今年的倡議主題訂為「Stand By You 相信傾聽‧陪伴前行」,並邀請周宜霈(大牙)擔任《展心復原計畫年度倡議大使》。

大牙說:「我當時會選擇公開說出來,是因為好朋友說出遭遇性騷擾的過程,之後被很多網友質疑嘲諷,我覺得她很勇敢,因此我用自身發生過的事情聲援我的朋友。我想提醒大家要小心這類事件,但如果真的遇到,想辦法讓自己安全,這是我的善意,出發點也很單純。」

大牙表示受害者經常遭遇質疑「當時候為什麼不說,為何過了這麼久才說?」,但受害者經常處於年紀較輕、地位較低的劣勢,會害怕也不知道怎麼說、說出來不會被相信等等。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秘書吳姿瑩則指出,根據調查顯示9成的性暴力受害者不曾報警,4成從未向任何人提及自己的受害經歷,被害者會需要時間來整理自己的經驗,這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並呼籲社會大眾給予空間、停止質疑,才能讓被害者敢對外求助。

「在經歷這些事之後,陸續有許多網友告訴我他們的遭遇,我覺得很心痛。有些人沒有傾訴的對象,也無法把事情說出來,他們的困境部分跟我很雷同,而我也一直在思考怎麼讓更多人能獲得正確的資訊,能真正幫助到他們。我想告訴大家,尋求專業協助很重要,不要一個人悶著,很容易胡思亂想,或者因為沒人幫忙而繼續受害。社會上有許多可以協助你的管道,像現代婦女基金會有提供心理諮商、法律等相關協助,你不是一個人,有人和你站在一起。」大牙說。

吳姿瑩則提醒,受害者無時無刻都在經歷內心的煎熬,但無論是否公開說出自己的遭遇,都是一件非常勇敢的事,不要給自己壓力,照顧好自己是最重要的事。現代婦女基金會展心復原計畫提供包括案件諮詢、支持性會談、法律扶助、心理諮商及資源連結等服務來協助性侵害、性騷擾被害者,並接受匿名諮詢,當事人可以先了解相關資訊,再決定下一步怎麼做。

宣導影片中,大牙飾演受到輿論批評的被害者,由於有他人的陪伴,而能度過難關邁向復原之路。現實生活中,大牙的身邊也有著重要陪伴者,支持她度過生命中的低潮。記者會現場一位神秘嘉賓現身,她是大牙的好友,也是這段復原之旅的重要陪伴者:黃云歆。

黃云歆:「我曾經被陪伴過,後來也成為陪伴別人的人。我很幸運在發生狀況時,是被朋友主動出手救援,我也才知道,原來孤立無援的時候,有一個人在旁邊支持,力量是這麼龐大。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怎麼陪伴受傷的人,不一定是要時時刻刻陪在身邊,或是一定要做什麼、給什麼建議;其實能夠好好傾聽、理解,傳達願意陪伴的心意,幫助就很大了。」

事件發生後,新聞報導的後續效應,影響了大牙的工作和生活步調,還好有身邊親友、同事溫暖的關心,幫忙找資源、諮詢律師,讓她能夠走到現在。大牙:「老公、經紀人都告訴我,如果我做好準備說出來,會全力支持我。連去看身心科,醫生都說謝謝你,你真的很勇敢,你是好人,會沒事的。因為有這些友善的支持力量,陪伴我走到今天,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別人的力量。」

吳姿瑩:「協助個案的經驗中發現,社會支持真的非常重要。我們說的是成為他的重要他人、成為他的陪伴者,如果有人跟你提到這件事,能夠相信他、傾聽他的故事,就是最好的陪伴。」

吳姿瑩也提到這波metoo事件,當事人鉅細靡遺地書寫下事件發生的脈絡,讓大眾可以透過文字來理解被害者的處境,也開啟了社會討論敏感議題的空間。表達不舒服的感受應該要被聽見而不是迴避或質疑,社會需要一起練習同理心,減少先入為主的批評,讓被害者感受到有人願意聽我說、有人知道我內心的苦,也才能接住受害者。

現代婦女基金會今年以「Stand By You 相信傾聽‧陪伴前行」作為訴求,發起校園及社群行動,希望大家一起響應在社群上傳播濾鏡、寫下鼓勵。民眾只要運用 IG搜尋@MWF38找到現代婦女基金會,點選濾鏡就能看到大牙的示範影片,歡迎大家分享濾鏡,也分享自己的陪伴故事,讓在不同角落的受害者感受到大眾的支持和陪伴,也是向潛在的加害者宣告,社會有更多力量會和受害者站在一起。民眾也可透過捐款支持性侵害被害者展心復原計畫,讓現代婦女基金會能幫助更多需要協助的朋友,活動詳情請見現代婦女基金會官網 https://www.38.org.tw/

 展心復原計畫、「Stand By You 相信傾聽‧陪伴前行」活動,詳情請見:
現代婦女基金會官網 https://www.38.org.tw/
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WF38

這篇文章 【新聞稿】2024Stand By You 相信傾聽 陪伴前行─性暴力預防倡議記者會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籲請朝野合作改革育嬰假,修法新增親職假

2024, April 2 - 15:24

文/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

遏止年輕女性及中高齡女性勞動力大量流失
行政院和勞動部要做最大助力,還是繼續當最大阻力?
籲請朝野合作改革育嬰假,修法新增親職假

台灣生育率再創新低,由2022年0.870,再降至2023年0.865,新生兒人數則是以一年減少一萬人的速度快速流失,2023年出生人口僅剩13萬5,571人。新生兒人數不斷縮減,嬰兒潮世代逐漸退休,退的多、進的少,缺工浪潮只會越趨嚴重,而各行各業也開始絞盡腦汁搶人才,例如,透過職務再設計,開發中高齡銀髮就業。

托盟提醒政府與企業,台灣還有一大批成熟勞動力,礙於料理家務與育兒未投入職場,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只有51%,還有大半的女性人口未參與勞動市場,料理家務為最主要原因,共計248萬名女性,育齡階段(15-49歲)女性就有53萬名。這無疑是潛在就業人口的最大寶藏!

托盟呼籲政府「修法創設親職假」,發揮一箭雙鵰的作用,一來,避免女性因為育兒中斷就業,替企業留住穩定且優秀的人才;二來,親職假單位小,彈性好用,有利於支持男性育兒,達到雙薪家庭共同育兒,具有提升生育意願的作用。簡而言之,政府「修法創設親職假」,支持有育兒需求的員工兼顧工作與家庭,長遠來看,可以創造更大量且永續的生產力。

不僅於此,最新的研究發現,育兒父母無法得到足夠的政策支持,直接影響55-64歲女性成熟勞動力大量退出職場。趙苡彤新近發表的論文《代間互助 論台灣女性之提早退休》,發現了研究假設之外的女性早退主因:阿嬤顧孫!「我們發現,55-64歲台灣女性一旦當了祖母,就業的機率就會下降35-38%。反觀男性,並無此現象。」

這顯示,政府沒有好好處理年輕女性勞工的需求,一路拖累中高齡阿嬤早退顧孫。台灣55-59歲女性勞參率(46.6%)比德國(80.3%)低33.7%,60-64歲(26.5%)比德國(60.9%)低34.4%!!(見下圖及附件一)台灣獨樹一幟的「倒V型」女性就業曲線,呈現的是女性勞動力土石流!!

資料來源:2022年勞動部國際性別統計
製圖: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

政府口口聲聲要解決缺工問題,提升中高齡就業,卻持續放任這麼大量的中高齡成熟女性勞動力,以及年輕女性勞工,不斷從職場「漏」出去!我們不禁想問:面對台灣缺工問題,行政院和勞動部要做解決問題的最大助力,還是最大阻力?
有鑑於此,「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特此聲明更名為「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簡稱「托盟」),宣示持續推動普及公共托育政策,以及(女性)充分就業政策。

托盟於2022年首度提出新增「親職假」修法,當時由立法委員林淑芬、吳玉琴、洪申翰、范雲共同提案,獲得朝野立委連署支持,送交立法院。但,由於屆期不連續,立法院新會期,托盟再度提出「性別平等工作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及「就業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以下簡稱「托盟修正草案」),並擴大結盟,由立法委員林淑芬、洪申翰、范雲、李彥秀共同提案,也已獲朝野立委連署支持,再度送交立法院。

簡單來說,「親職假」是現行「育嬰留職停薪」的升級版,在現有「育嬰留職停薪」制度(以月為單位請領,使用到小孩滿三歲)中,創設新的假別-「親職假」,可以以「日」或「小時」請領,使用到小孩滿八歲;「親職假津貼」則跟「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合併計算,共六個月八成薪。讓家長有更彈性、靈活的有薪假兼顧工作與家庭。

改革育嬰假的社會聲量高,賴清德總統選前也承諾,籲請朝野立委儘速審查

改革育嬰假的聲量水漲船高,從2022年托盟發起「我要親職假」的連署活動、社群平台討論、政府的統計調查、賴清德總統選前的承諾,以及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國際審查委員的呼籲,都揭示台灣必須推動親職假,實質回應家長平衡工作與育兒的迫切需求。

首先,托盟於2022年蒐集2415份,支持修法彈性育嬰假的連署。近期「親子天下」、「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臉書粉絲專頁也帶起討論,民眾對於育嬰假可以以日或小時使用,且用到小孩滿八歲的回應為:

  • 非常需要~~~~現在小孩正在肺炎發燒請假,只能父母輪流請休假、家庭照顧假,假很不夠用啊!(前面病毒停課已經用掉很多假了)
  • 支持,小孩幼兒園真的很常因為各種原因要停課,沒後援的家長真的很無助,育嬰假改成日、小時真的比較有助力,勞資雙方也比較可以彈性調整,不然一次性的育嬰假六個月是有多少人可以請完育嬰假還可以回到原工作單位的,所以我支持
  • 很需要,其實有時候是因為小孩生病需要較多時間照顧,但不是想長期不工作

勞動部2022年《僱用管理就業平等概況調查》也顯示,近八成受僱員工認為應放寬以「日」或「小時」使用育嬰留職停薪,且男性同意的比例大於女性,以利彈性運用照顧子女;《工作場所就業平等概況調查》顯示,近五成企業同意以「日」或「小時」彈性使用育嬰留職停薪,且企業規模越小,同意比例越高,29人以下事業單位同意比例為49.5%,30-99人事業單位同意比例也高達41%。

賴清德總統於「0-6歲國家一起養2.0」政見中明確指出,將推動實施彈性育嬰假。2022年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第4次國家報告審查委員會結論性意見和建議,國際審查委員也會明確指出,台灣的育嬰假制仍然僵化,建議研究並參考國際經驗,以設計永續和彈性制度為目標,改善現有的育嬰假制度。

育嬰假彈性化,唯有「修法新增親職假」才能真切回應育兒家庭需求

然而,日前勞動部因應立委的壓力,推出「彈性育嬰留職停薪試辦原則」,彆扭地試辦放寬育嬰留職停薪可以「五日」或「七日」使用,但限制申請以三次為原則。

托盟認為,有限度的彈性,等於沒彈性,不涉及修法的試辦計畫,依舊涵蓋不了兒童需要照顧的年齡,只是再次凸顯政府不願意正視育兒家長的實際需求,如此敷衍社會、敷衍人民的作為,徒然浪費力氣,大可不必!唯有「修法新增親職假」才能真切回應育兒家庭需求,以下說明修法新增親職假的四大重點:

一、延長使用期間:親職假於子女0-8歲可使用,完整涵蓋幼兒照顧年齡

(新增性別平等工作法第十六條之一、修正就業保險法第十一條)

親職假可用到小孩滿八歲,將完整涵蓋兒童照顧年齡,支持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進入國小低年級時,仍有假別可因應孩子的照顧與陪伴。對照現行育嬰留職停薪,僅能使用到子女滿三歲前,忽略孩子三歲後仍有家長親自顧的需求。

二、縮小請假單位:親職假可以「小時」或「日」,依需求使用,創造更多兼顧工作與育兒的排列組合

(新增性別平等工作法第十六條之一)

親職假可以「小時」或「日」使用,單位更小,可以依需求使用,也可以有更多排列組合,增加家長之間共同調和育兒與工作的方法,例如,家長輪流晚一點上班、早一點下班接小孩,只需要以「小時」為單位,就能有多一點時間處理家務、料理晚餐、陪伴孩子。學校腸病毒停托、停課,需要為期五天的假;幼兒園期末的消毒備課日,需要為期三天的假;帶孩子打預防針只需要半天的假,家長可以依需求使用。

對照現行育嬰留職停薪,只能以「月」為單位使用,面對以「日」、以「小時」的短期育兒需求,家長只能變相利用個人的特休、事假因應,但天數往往又不夠用。

三、 給家長多一個請假的選擇:「親職假」、「育嬰留職停薪」合併計算,共用六個月津貼給付

(新增性別平等工作法第十六條之一、修正就業保險法第十九條之三)

「親職假津貼」與現行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兩項制度的請領期間與給付合併計算,共用現行育嬰留停的六個月,不變法定賦予家長享用的權利,但提高使用的機會。家長想「中斷工作,全職親力親為育兒」,使用「育嬰留停」;家長想每天常態幾小時暫離崗位,或因應臨時突發狀況,使用「親職假」。新增請假的選擇,切實回應家長各種多變的育兒需求。

四、 為顧及職場人力調配,親職假須十天前預先排假(新增性別平等工作法第十六條之一)

家長有孩子要照顧,雇主也須顧及公司的營運,考量職場上的人力安排,親職假參照育嬰留職停薪規定,於10日前以書面向雇主提出,並排定3個月內的請假日,若家長遇孩子生病、托育單位停托停課,有緊急親自照顧需求時,可於前一日提出臨時親職假,此時雇主不得拒絕,否則孩子的照顧將無人接手,員工不是不想工作,只是孩子需要有人照顧。

最後托盟再度呼籲,育嬰假/親職假如果不能符合育兒家庭需求,後果不只是失去年輕女性勞動力,連中高齡女性勞動力也會一併失去。2025年台灣就要踏入超高齡社會,新生兒人數持續降低,只會再再加重社會的扶養負擔,穩住、拉抬生育率是政府不可迴避的責任。現在本法案已獲得朝野立委支持成案,呼籲勞動部儘速提出行政院版的對案,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完成親職假修法,立即採取積極且有效的作為,制度性保障每一位家長兼顧工作與育兒的權利,修法創設親職假讓家長,尤其是媽媽,不用忍痛選擇工作或育兒,不用煎熬於家庭事業蠟燭兩頭燒。彈性好用的親職假,讓家長之間更容易輪流分工接應幼兒照顧,支持爸爸參與育兒,達到雙薪共同養育兩孩的理想。一旦員工得以兼顧工作與家庭,也有助於企業留住優秀人才,穩定勞動力,進而支持員工再生育下一代新生力,這樣才能有永續的家庭、社會與企業!改革制度,短期內勢必困難,但對整體經濟和社會發展來說,中長期效益將會是巨大的,政府應該將眼光放遠,為人民拓出一條安心生養之路,並同步落實提升中高齡就業政策。

附件一

資料來源:2022年勞動部國際性別統計

這篇文章 【新聞稿】籲請朝野合作改革育嬰假,修法新增親職假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63集|監控下的和諧 中國如何再造獨裁統治系統?

2024, April 1 - 22:21

文 / 李芸屏

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否能改變獨裁統治?網路的開放性真的能帶來自由平等?還是在大數據的監控下,人民的一切都逃不過中國政府的社會監控網?

透過數位科技收集人民個資,打造密布人民生活的社會信用系統,中國政府藉此再造獨裁統治,也培養出能自我管制的新人類。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文字工作者,也是《和諧社會:中國,大數據監控下的美麗新世界》推薦序的作者阿潑,一起來討論數位監控下的中國。

數位監控下的獨裁統治 打造自我管制的新人類

《和諧社會:中國,大數據監控下的美麗新世界》作者馬凱是《南德日報》的記者,曾駐中國十餘年,亦曾在慕尼黑、西安和台北修讀漢學,對中國歷史了解甚深。因為這樣的背景,馬凱發現,中國自古以來所使用的統治方式並沒有太多區別,人民和知識份子的反抗方式本質上也沒有變化,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宣稱破四舊、立四新的時期依然如此。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不過,阿潑也指出,由於中國在1989年改革開放前長時間的封閉,在冷戰的背景下,西方國家對獨裁國家的認識仍以俄羅斯為主,對中國內部的實際狀態並不是相當了解,以作者馬凱身處的德國為例,德國親中的原因在於德國認為透過兩國的經濟合作,資本主義的發展能改變共產主義,而網路的開放性也能促進中國和世界對話,最終使民主戰勝獨裁。

但馬凱意識到即使是現代,獨裁者仍舊存在,只是以不同的樣貌出現,而科技的介入更讓獨裁者能全面控制人民。阿潑說,這本書的中文書名是因應台灣對中國「和諧」網路文化的認識而調整,在原書名《獨裁統治的再造:中國如何建立數位監控國家,並挑戰我們》中,中國利用大數據監控人民,再一次塑造獨裁統治,例如新冠疫情期間,推行健康碼作為個人的電子通行證,卻也限制人民的遷徙自由,而馬凱的這種看法同時也挑戰了西方國家過去對中國獨裁政權的理想化想像。

因為有著深厚的漢學背景,馬凱比較古代秦國的帝王統御術與現代習近平時期的統治,兩者皆透過一連串的治理術與謊言鞏固權力,使人民信服於國家,並輔以謊言背後的暴力機制,例如被消失、被強制認罪。而秦國所採用的「什伍連坐法」:將每五戶編成一伍,十戶編成一什」,若有成員犯錯必須告發,否則將會被連坐處罰,在現代則以數位科技的手段實現,藉由天眼和社會信用系統,以及人民之間的不信任,中國政府得以培養出自我管制的新人類。

除了中國的歷史縱深,由於馬凱本身是德國人,出生於冷戰時期、經歷東西德統一,書中援引納粹統治和二戰後東德監控人民的歷史,以及西方如何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討論和反省極權。而在歷史之外,馬凱也引入理論,例如傅柯的「圓形監獄」,討論人如何規訓自己的言行舉止,打造柔順的身體,並將這樣的概念放置於現今的中國社會,檢視中國政府如何讓人民自我管理。

科技全面控制 逐漸萎縮的自由

有著新聞學和人類學背景的阿潑,從2007年開始就多次訪中進行採訪和田野調查。阿潑表示,雖然2008年的北京奧運為了展現國力,中國政府強制拆遷北京的貧戶、撲殺犬隻並抓捕異議人士,但中國政府卻也在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中,首次讓央視進入災區進行不間斷直播。同年,廈門PX環保運動和《零八憲章》皆可以看到異議人士和維權律師的現身。而對於中國當地的媒體人而言,2008年也是較為自由的一年,無論是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或霧霾事件都有報導的空間,《南方周末》更曾以大篇幅留白的「開天窗」式廣告以示抗議。

但到2015、2016年,阿潑再訪中時,卻發現曾任記者的朋友們紛紛離職到網路業工作,甚至有在NGO工作的朋友被捕,只因為曾在影印店影印香港佔中的資料。而2024年的今天,阿潑說,就連任職網路業的朋友都因為日趨嚴密的網路審查選擇離職。

為何2008年仍有報導和抗爭的空間?阿潑認為,在1989年鄧小平決定改革開放時,為了市場自由,政治力並不會太介入民間,2008年時的胡溫政權則延續鄧小平的路線,以經濟發展作為塑造國家繁榮形象的第一要務。但在2012年習近平奪權上台後,中國的發展主軸轉變為國族主義,政治力意圖全面掌握人民生活,透過微信和支付寶的「便利生活」,政府得以取得人民的個資,再轉而控制人民。

管中祥也舉例,2008年時,學者艾曉明能進入川震災區,拍攝紀錄片紀錄死難學生家長的維權經歷,而他2012年訪中參加輿論監督研討會時,維權律師和異議人士仍可以討論如何監督政府。管中祥認為,通常新的媒體形式之所以能發揮影響力,是因為影響力不足以影響政權,或是掌權者尚未掌握新媒體,一旦掌權者熟悉新媒體的運作方式,掌權者就能藉由各種管制措施影響媒體運作。

黨國至上 扭曲的獨裁國家

那麼網路是否還有機會作為訊息的突破口?以新冠肺炎期間,被稱為「吹哨人」的醫生李文亮在微信上揭露疫情的例子來看,阿潑認為,先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發言人羅一鈞在PTT上看到類似訊息,所做出的反應是制定防疫政策,但在李文亮的案例中卻被認定是對共產黨的攻擊與造謠。

阿潑指出,一個健全的社會會對問題提出合理的探詢與對應措施,但在失去糾錯機制的獨裁國家,當有問題被提出時,他人的反應卻是否認問題並質疑提出問題的人,即使李文亮在死後被被平反,葬於烈士墓園,但糾錯機制本身並未改善,中國政府亦不願意承認並反省自身的錯誤。因此,即使訊息有可能透過網路曝光,但在一個不健康的社會裡仍難以被正視。

管中祥認為,這是因為想要創造真相,就必須佔有語言的解釋權。當中國政府先佔有話語權,讓人民將他人的發言都視為對黨國的攻擊時,人民就會自動相互監督、管理,例如在中國官方的論述裡,中國政府從未鎮壓過百姓,只有維穩以創造和諧社會。

另闢蹊徑的抗爭模式 在監控下突圍

不過,阿潑也以白紙革命為例,無論白紙革命的成敗,但僅僅是敢於在中國當下的政治氛圍裡參與行動,並承擔可能被抓捕的後果就相當不容易,這也代表中國可能仍有零散的異議人士在各地持續抗爭,即使被鎮壓仍然願意參與,只是因為資訊封閉導致外界無從得知。

阿潑認為,白紙革命的抗爭形式也象徵著在中國的言論審查下,白紙反而成為一種含蓄卻有力的表達方式,而北京四通橋事件和廁所革命也有類似的意義,面對網路的言論審查和北京滿街的中國夢標語,實體大字報的抗爭並不會像網路發言被迅速刪除,實體的抗議只要能讓他人看見,就有被傳播的機會。

管中祥補充,類似的例子如「大翻譯運動」和X上的「李老師不是你老師」,都是抗爭者利用各種不同的語言和媒體傳播形式,以掌權者意想不到的方式表達抗議,從而突破中國政府的網路審查。

觀眾提問

觀眾提問:中國在執行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全面監控和洗腦,真的很難想像有機會突破獨裁的狀況。

阿潑認為,以蘇聯解體和台灣的解嚴的例子來看,當掌權者已經無法阻止抗議的力道時,可能就能打破現狀,不過,阿潑指出數位監控的可怕之處在於,人的監控可能還有疏漏,人也可能保有人性,但數位監控卻能滲透進生活的各方面,例如微信和支付寶、社會信用系統,或是能一秒可以辨識出14億人臉孔的天眼。

管中祥同樣認為當國家掌握越多資訊時,就越容易控制人民,不過,人仍然具有可能性,例如2008年到2012年間,異議人士以無組織的模式進行快閃抗議,讓當時的掌權者難以應變。而另一個可能性則是獨裁政權內部的變化,當底層人民對政權施壓力度不斷上升,或是國際之間對政權施壓,就可能讓政權產生可以突破的漏洞和變化。

觀眾提問:這次(按:2022年)選舉國民黨大勝的主因是因為認知作戰,那麼政府是否可能處理認知作戰的問題?

阿潑認為,地方選舉通常與地方政治和派系比較有關係。不過,阿潑並不贊成政府對資訊或言論自由做出明確的限制,一旦政府覺得討論某個議題就是認知戰,可能反而造成思想限制和干預言論自由,此外,也必須考慮政府是否有權力限制人民的言論和思想自由。

除了言論自由的問題,管中祥也提到,認知作戰的目的並不盡然是改變認知,而是當假新聞進入同溫層時,同溫層更為緊密造成作戰目標內部的衝突和分裂,促使內部成員間的彼此不信任,才是認知作戰最大的目的。

觀眾提問:各國會封鎖關於新冠疫情的假消息,對於封鎖消息的看法?

阿潑認為,必須考慮平台如何判斷內容真假和判斷的原則,而這個原則又由誰訂定。

管中祥補充,這會涉及兩個面向的問題,除了台灣既有的法律,如廣播電視法和社會秩序維護法就有很多對假消息的規範,很多事物也很難有明確規範,例如在海南校長性侵幼女案中,女權運動者葉海燕為了聲援被性侵的受害者,裸上身以示抗議,但他轉貼相關照片卻被平台封鎖。管中祥認為,社群媒體的既有規範忽略了「露點」背後的原因,也忽略每個地區自身獨特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因此重點應該在於處理消息的過程如何進行。

觀眾提問:白紙革命後中國有甚麼改變嗎?例如中國雖然有資訊控制,但也有「李老師不是你老師」這種人可以讓外界了解中國國內的狀況。

阿潑認為,白紙革命抗爭者的行動就是一種改變,而網友的「翻牆」行為其實一直都有,例如X上的亞洲自由廣播電台、端傳媒面向中國的媒體,乃至於她自己擔任非虛構寫作的評審,也會收到許多把中國牆內事件發表到牆外的投稿,因此不管是翻牆出來,或是人在海外,只要願意透過Youtube或臉書等國外媒體接收資訊就有改變的機會。不過,阿潑也表示,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中國政府透過教育,讓人民滿足於現狀,娛樂至死而不願思考。

這篇文章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63集|監控下的和諧 中國如何再造獨裁統治系統?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62集|原資中心將原民學生「商品化」? 校園微歧視真難消除?

2024, April 1 - 22:11

文 / 莊旻璇

去年9月,東海大學原民學生在社團活動中演出中穿著傳統服飾,透過戲劇表達自身文化與處境,然而該校原資中心主管卻能理解表演內涵,反而將其當成校方的宣傳手段,要求學生配合穿族服拍照並製成月曆販售,學生認為校方將原住民文化「商品化」,婉拒該項提議。學生也指出,助理在設計原資中心活動海報時,擅自更改服裝色彩,忽略傳統文化代表性的符號,呈現錯誤的原民文化。

各校設置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旨在促進校園族群友善環境,並提供原民學生學業與生活上的協助,卻屢次傳出衝突。立意良好的政策為何讓學生不滿?面對爭議,有什麼更好的解決方法?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同時也是該案的訪視委員Tunkan Tansikian(陳張培倫),一起討論東海原資爭議事件。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東海原資中心爭議 反映學生對校方不信任感
 
自去年9月以來,東海大學原資中心與學生之間的衝突不斷,學生多次向校方反映卻未獲改善,只好寄信至教育部投訴,質疑原資中心缺乏文化敏感度、消費族群文化、不重視原民文化價值。Tunkan提到,東海大學在老牌私立大學中較晚成立原資中心,剛成立不久時,教育部有請幾位訪視委員前去關切,當時就發現行政人員、學生對於原資中心的經費和空間運用有不同意見,建議學校多跟學生溝通,沒想到仍發生這次事件。

Tunkan認為,學校行政人員承接原資中心的新業務時,時常套用過往面對學生的經驗,希望他們配合學校活動,雖然校方立意良善,但由於行政人員不了解原住民的歷史傷痛,加上並未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長期累積下來的不信任感,導致雙方對話困難,校方應去了解為何原民社會有如此激烈的反應,Tunkan舉例,許多老牌私校的行政人員在承接原資中心的業務後,會嘗試親近原住民學生、傾聽他們的想法,轉而思考行政端能提供哪些資源。身為學校教職員,在面對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時,若能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去了解、關心,有助於促進雙方的關係,然而許多學校只把原資中心當成教育部的政策執行,並未用心投入,這是需要改變的地方。

理想與現實有落差 原民生未獲良好支持

《原住民族教育法》第25條明確指出:「為建立原住民學生在校就學及生活之文化支持系統,並促進族群友善校園環境,大專校院之原住民學生達一定人數或比率者,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鼓勵設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並指定專責人員,以輔導其生活及學業。」然而,許多教育工作者的思維仍停留在過去,認為學校已經提供原住民學生相對應的入學管道,不須再做額外的輔導,忽略了學生先天學習狀況、家庭生活背景的落差,Tunkan舉例,許多原住民學生剛入學時非常積極學習、參與課外活動,後來卻越來越消極,一問之下才發現師長、同學在得知他的原住民身分後態度轉變,使他感到挫折,Tunkan進一步指出,在大學校園裡面,許多原民生不願意表露自己的身分,這並非他們不認同自己的文化,而是環境不友善,周遭同學的異樣眼光,容易對他們造成影響。

儘管教育部對原資中心有許多期許,但實務上仍存在不小落差。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林福岳曾說:「教育部在討論原資中心規範時,常把要求拉得很高,但當我們實際去各校了解,會發現兩種狀況,一種是學校『不玩了』,另一種是敷衍和欺騙,與其這樣不如先求有再求好。」Tunkan認為,台灣高等教育的現狀是「越老牌的學校越不想改變」,即使教育部的政策立意良好,最終還是得回到執行端,面對人力、經費以及文化認知上的問題。

逐步調整政策細節 改變並非一步到位

Tunkan表示,教育部當初推動原資中心時,正好遇上高教資源緊縮,近年陸續增加經費、補助專案助理人員,同時修改相關法規,這次因應東海大學的爭議,將原定暑假執行的訪視作業提前,由此可見教育部在過程中逐步調整、成長,但也擔憂這樣的調整過於緩慢,若類似事件頻繁發生,可能加深外界質疑、學生更加挫折。

外界對於這次事件多持批判態度,Tunkan表示,這也提醒其他學校的原資中心,應回過頭來審視自己與原民生之間的關係,不能只是表象的尊重,而是深入了解原住民的歷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產生的影響,在和學生論理之前,更重要的是接住學生的情緒,再去談論雙方的主張,而不是劈頭就覺得原住民學生玻璃心。

Tunkan認為,理想上當然希望由原住民擔任原資中心的主管、助理人員,教育部其實可以硬性規定學校聘用原住民職員,但在實務上並非易事,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過度理想的制度反而容易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狀況,只能慢慢調整、觀察,朝著正面的方向發展。

這篇文章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62集|原資中心將原民學生「商品化」? 校園微歧視真難消除?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憂「營區在職專班」賣文憑 南亞通識教師拒教被資遣

2024, April 1 - 21:13

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的南亞技術學院,與國防部合作預備軍官訓練團(ROTC)專業大學而聞名,然而其「現役軍人營區在職專班」曾傳出「集體詐文憑」等缺失,更有教師控訴自己因不配合校方違規授課,最後被針對而強制資遣。

一位在南亞技術學院通識中心擔任專任教師22年的吳老師今(1)天在高教工會、揭露南亞校方弊案的前教職員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控訴自己109年因不配合校方去馬祖「營區在職專班」違規集中授課,陸續遭到校方轉調系所、不予排課且資績墊底,去年遭校方決議強制資遣。

吳老師已陳情教育部「喊冤」。教育部則表示,南亞技術學院以吳師符合《教師法》中「因系、所、科、組、課程調整或學校減班、停辦、解散時,現職已無工作又無其他適當工作可以調任」為由在3月20日函報教育部要資遣吳師,但3月25日又函申請撤回此案。原來是南亞校方將在4/11召開教評會續審吳師資遣案,要求吳師出席,補正程序。高教工會則疾呼教育部應駁回此不當資遣案,捍衛通識教師的工作權。

連4天上完18週課程? 曠課學生也可過關?

一名柔道國手出身的吳老師,在南亞技術學院通識中心擔任專任教師22年,他控訴自己109年開始因不願配合學校「營區在職專班」進行違規的集中授課,從績優教師變成汰除老師。

吳老師說在108年第1學期時,校方突然通知他去馬祖的營區在職專班教授「健身科學」,他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前去上課,被要求星期五搭機出發,發現原本應出席18週的課程被塞進4天,星期六、星期日授課兩天,同一門課程分別連上8-10堂,且期中考及期末考都要在禮拜日課程結束後同時完成。他認為如此密集授課加上考試,明顯不符合教育部法規。

此外,吳老師看到多數學生到課率不佳,約僅有3、4位同學穩定出席,大部分軍職人員因勤務工作缺席,甚至有完全沒來上課考試的情況。因此他在返台後詢問校方應如何評分,校方卻回應他讓學生補考或交報告打成績就可以,「我完全不敢苟同這樣販賣文憑的方式!」他從108年第2學期開始便不願意再去外島營區在職專班授課。

111年3月中校方召開「教師安置委員會」,在未通知吳老師出席的狀況下,決議在該年8月起將吳老師從通識中心轉調至休閒與餐旅管理系。然而吳老師轉調至休閒與餐旅管理系也沒體育課可教,他說當時休閒與餐旅管理系包含自己在內共有5位教授體育相關課程老師,但除了自己以外的4位老師都被安排超鐘點教課,其中一位講師甚至學歷資格不符,只有自己一堂課都沒得教。

吳老師認為在校方刻意針對下,自己的資績排序墊底、歷經兩學期授課不足,去年校方再以「教學單位已無通識教育中心,無法輔導遷調任何教師至通識教育中心任教」為由資遣他。目前南亞教務處底下的通識中心師資,僅剩數十位的兼任教師任教。

高教工會監事、擔任通識歷史科教師的周玠則說,吳老師過往國家級選手的經歷,毫無疑問是非常優秀、難能可貴的教職人員,但是在南亞居然有其他老師超鐘點排課,吳老師卻一門課都沒有,難道是教育部放任學校以大學自治名義來整肅不配合的老師?

高教工會主任林柏儀指出,校方刻意不排課以逼退通識教師的案例曾有過司法勝訴的判決。有名仁德醫護專科學校通識教師因得罪校方而被刻意不排課,通識中心主任卻排滿課,應可讓主任減鐘點課並釋出課程,校方卻刻意不作為,以該教師授課不足為由資遣,後經教育部審核通過。法院審查時認為校方未窮盡一切可以避免解雇的方式,判決該教師勝訴。

南亞技術學院面對指控則回應「子虛烏有」,校方是因吳師近年資績排序為系上最後1名,鑑於系上課程不足,依規定啟動安置作業,輔導吳師校內外安置不成,學校擬額外給予100萬元獎勵金。不過吳師均不接受,112學年第一學期、第二學期均未授課,每月淨領超過8萬元的薪資,學校因此啟動資遣作業。

南亞被控整肅異己、逼退教師非個案 工會呼籲教育部應實質審查

吳老師的遭遇並非是個案,前南亞觀光英語科助理教授巫仁杰出面痛批「我更慘」,他說106年2月時自己在營區在職專班任教時當掉18名曠課學生,卻被校方要求修改學生期末成績改為60分以上通過,他因拒絕配合而被校方強制資遣。巫仁杰質疑,南亞校方當年為了取得預備軍官訓練團(ROTC)專業大學的資格而不惜竄改學生成績,並向教育部檢舉。

直至110年底教育部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認為學校違失情節重大,予以列計重大行政缺失,同時作為教育部調整招生名額及學校私校獎補助款之參據。教育部也認為南亞校方對於營區在職專班學生之成績評量方式、授予學位品質確實有疑慮,因此已要求校方自110學年度起不得開辦營區在職專班,現已停招。

高教工會發現過去十年間,我國大專院校的通識教師數量居然已砍半,根據教育部資料庫,大專院校通識中心專任教師人數從十年前的2649人到現在只剩1341人,若大專院校恣意裁減通識教育教師人力,那學生能夠獲得通識教育品質也會被砍半打折。

南亞前校長王宇傑出面聲援吳老師,他提到他所認識的吳老師是願意親力親為做許多對學校有幫助的事情,只因不配合校方有疑慮的授課工作就從優質教師變成校方黑名單。他呼籲教育部應實質審查本資遣案,維護通識教師的工作權,而非只有「程序審」,只看校方程序完備、卻無視校方可能涉及造假、不實的報告內容。

最後高教工會呼籲主管機關教育部要有積極作為,勿讓校方為節省人力成本或整肅異己而任意資遣通識教師,維護通識教育品質也捍衛教師工作權。

這篇文章 憂「營區在職專班」賣文憑 南亞通識教師拒教被資遣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 中友集團破壞山坡地 危害白魚棲地 居民怒籲停止開發 維護下游安全

2024, April 1 - 17:49

文/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穀笠合作社、南投水環境關懷聯盟、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西海岸保育聯盟、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樹人會、財團法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一張張山坡地違法開挖的照片,控訴中友百貨集團破壞埔里山坡地保育區,甚至危害保育類台灣白魚棲地生態及下游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監督施政聯盟結合立法委員陳昭姿、麥玉珍和多個環保團體一起協助當地居民到立法院抗議發聲,控訴財團無法無天,未經許可即擅自破壞超過37公頃山坡地,更有超過140公頃的三個開發案箭在弦上!呼籲南投縣政府勒令中友集團停止開發,且在未釐清當地總體用水量並確保「永續出水量」前,不應草率核發水井水權。出席聲援的團體包括台灣河溪網協會、台灣生態學會、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等代表。

在地里長林宥岑秀出照片和蒐證影片,代表一新里民沈痛控訴表示,中友集團在南投埔里一新里及鄰近區域未申請即違法整地開路,面積超過37公頃,造成大規模地形地貌改變,不僅破壞保育類台灣白魚棲地,更嚴重威脅下游居民用水及生命財產安全,更有超過140公頃面積的三個開發案(度假村、旅館、休閒農場,開發單位:埔里農莊公司)進入環評程序。

林宥岑強調,一新里集水區水源本就極其缺乏,中友百貨集團旅館、其周遭茶園及菜園所取用的地下水源,將影響下游用水權益,且台牛坑溪為全台最大二級保育類台灣白魚棲地,屆時旅館營運後是否能維持生態基流量、水生生物棲地環境,都是很大的問題。林里長表示,除了水源,就是開發案排放廢水汙染問題,若僅符合放流水標準,仍將影響民生取用的溪水及地下水,應更嚴格限制排放水質標準。林里長強調,中友百貨集團在環評前即違法開挖山林、私設混凝土道路及河川蓄水設施面積超過37公頃,已影響區域用水安全,里民要如何相信其營運後仍能保證下游安全?林里長和里民一致認為中友集團違法開發情節重大,要求南投縣政府應強制拆除違法建物,並命中友集團兩年內不得申請開發。林里長表示,以上問題在未解決之前,政府都不應放行。

立法委員陳昭姿表示,南投埔里一新社區復育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台灣白魚,是與農業部農村水保署、林業保育署、農糧署、台中農改場、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南投縣政府合作,以及民間單位專家學者共同努力十餘年的成果,更創造「農村社區永續發展經營模式」,榮登聯合國「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的國際示範案例,如此「台灣之光」,如今面臨大規模開發破壞與威脅,可能使努力十餘年享譽國際的成果付之一炬。陳昭姿進一步表示,既然中央與地方政府結合地方社區成功復育台灣白魚,就應該在好不容易累積的基礎上往前推進,不應放任開發單位違法施工、破壞台灣白魚所需的棲地和水源,違背十餘年來各界努力的初衷。

陳昭姿認為,林業署及生多所應積極研議公告台灣白魚重要棲息環境,依野保法針對一定區域內土地利用實施環評,嚴格把關,而農村水保署針對此案在山坡地違法開挖施工行為應積極督導南投縣政府依法裁罰,希望在政府把關之下,成功復育台灣白魚的台灣之光能持續閃耀,成為在地居民與野生動物共生共榮的里山典範。

立法委員麥玉珍表示,從中友集團在埔里的開發案,足見「南投縣政府各土地利用權責機關」違法荒謬的行徑。中友集團開發的區域位於南投縣國土計畫中劃定的農業發展地區第三類,根據《區域計畫法》的《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第三條規定,非都市土地申請開發區應符合縣市國土計畫,然而「南投縣政府相關土地利用機關」卻「原則同意」開發單位申請變更為「遊憩用地」,這明顯是違法的行為。

麥玉珍強調,「南投縣政府相關土地利用機關」此舉等同於自己打自己臉,一方面在國土計畫中劃定為農業發展地區,另一方面卻同意變更為遊憩用地,這不僅是違法,更是對國土計畫的漠視,麥玉珍強烈譴責南投縣政府的違法行為,亦要求農業部審查業者是否有違反《水土保持法》,也要求內政部查明研議是否得撤銷南投縣政府「原則同意」的處分,並重新審查開發案。

麥玉珍呼籲,中央政府應正視國土計畫的執行問題,若各縣市政府都可以任意違背、甚至變更國土計畫,那國土計畫就形同虛設。麥玉珍強調,國土計畫是國家永續發展的重要依據,必須嚴格執行,才能避免土地環境的崩壞,以及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

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表示,政府編列八年八千八百億前瞻計畫預算,其中2000多億用在水環境改善,很大部分用在河川清淤及水庫清淤,但其實只要山坡地避免超限開發,就不必浪費公帑清淤。陳椒華表示,此案中友集團已大膽違法整地開路,令居民十分不安,南投縣政府不應護航,任其以切割環評方式分別申請三個開發案,應要求全部進行整體開發環評,才能完整評估並保障下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陳椒華表示,關於抽取地下水的水權核可,針對南投縣政府已核可的非農用井應先停止適用,並立即進行包括居民用水在內的整體用水量評估,若因草率核可水權,造成未來下游居民用水發生危害或有任何意外,南投縣政府都要負最大責任。

台灣河溪網協會秘書長鄒明軒表示,台灣河溪網與一新社區一起守護河溪生態,控訴中友集團違法亂紀、破壞山林野溪。鄒明軒表示,中友集團在埔里的三大開發案總計一百多公頃,竟然以分割分批送水保與環評審查的手段玩弄開發規則、試圖欺瞞在地社區,甚至在開發許可審查通過前就先動工,根本不把法規及南投縣政府看在眼裡,然後再口口聲聲說照顧環境、照顧在地福祉,實在是惡質財團!鄒明軒表示,中友百貨在埔里開發的惡質行徑,目前已遭到台中市民發起抵制消費,認為消費所創造的財團獲利不應該用在違法且破壞山林的用途上!

鄒明軒強調,史港溪及台牛坑溪為珍貴稀有保育類「台灣副細鯽」(台灣白魚)的家,一新社區為保育及復育耗費許多心血,但卻因為財團違法開發山坡地、將溪流整形、破壞棲地,造成嚴重水土流失問題。鄒明軒表示,期待縣府送檢調結果,並主動撤銷開發申請資格,不能讓惡質財團繼續巧令名目毀山林、滅野溪。

台灣生態學會理事王豫煌表示,中友百貨集團打著里山倡議、永續環保口號在埔里一新社區周邊山坡地保育區農牧用地違法開發,破壞水土保持和溪流生態,其開發旅館和休閒農場計畫正申請土地使用變更,大規模鑿井取用地下水和破壞淺山地景生態,已嚴重威脅在地社區居民和瀕危保育類野生動物(台灣白魚、石虎、穿山甲)的生存權,完全違反企業ESG精神。

王豫煌強調,針對中友百貨集團的漂綠行為,我們訴求:
1. 中友集團立即停止不當開發計畫,並復育已遭違法破壞的山坡地和台灣白魚棲地,誠懇與在地社區溝通討論保育、復育當地自然生態和符合在地永續發展的土地利用模式。
2. 為防止企業漂綠行為,我們呼籲國內金融機構對於中友百貨集團的貸款融資計畫,以綠色金融行動和氣候/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倡議 (TCFD/TNFD),嚴格審查該集團開發計畫是否落實ESG,也呼籲國內評比企業ESG的媒體機構瞭解中友集團已違反ESG精神。
3.在中友集團未停止不當開發計畫,並復育當地環境之前,請大家一起抵制中友百貨,也呼籲與中友合作的企業支持責任消費行動,共同要求終止不當開發計畫。

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專員黃冠慈表示,埔里盆地近年來若逢降雨量不足的枯水期,已經有多處溪水斷流的情形發生,台牛坑溪水源為當地居民生活及灌溉所需,是當地居民及生態融合的里山命脈,而開發單位的超深水井將抽取大量地下水使用,嚴重損耗地下水資源,影響當地居民用水權益。黃冠慈進一步表示,取得水權,不代表用水量沒問題,開發單位的資料迴避科學量化的評估說明,開發及營運都可能造成水源枯竭,環境影響調查及分析嚴重不足。

黃冠慈強調,依據野保法第8條「在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經營各種建設或土地利用,應擇其影響野生動物棲息最少之方式及地域為之,不得破壞其原有生態功能…。」台牛坑溪後湖橋上游為雖尚未公告成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但實際上是學者調查確認之「臺灣白魚」重要核心棲地,對其永續生存具關鍵意義,因此主管機關、南投縣政府以及環評委員,應要求土地所有人、使用人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以了解整體大面積開發行為對環境之影響,並研擬具體環境永續管理策略。

聲援團體: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穀笠合作社、南投水環境關懷聯盟、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西海岸保育聯盟、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樹人會、財團法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這篇文章 【新聞稿】 中友集團破壞山坡地 危害白魚棲地 居民怒籲停止開發 維護下游安全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南亞學院通識教師不配合弊案竟遭逼退資遣!? 大專通識專任教師10年間遭腰斬!教育部應有作為!

2024, April 1 - 17:29

文/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南亞技術學院通識中心體育專任教師,竟因不配合校方的違規授課弊案,就被學校恣意遷調系所,然後刻意不排課,而遭逼退資遣!?

高教工會為此召開記者會,批評南亞技術學院惡性資遣教師,並呼籲教育部應駁回此一不當資遣案,捍衛各大專校院第一線通識教師們應有的工作權益。

記者會上,吳老師將現身說法,說明自己從擔任奧運柔道國手出身,一路在南亞通識教育中心擔任體育教師22年,只因近年拒絕配合營區專班違規集中授課弊案,就被校方調系所、降考績、不排課,如今遭逼退資遣的處遇。作為體育專業教師對此完全不能接受,將捍衛權益到底。

吳老師指出:「在108學年第1學期時,接獲時任學校通知,要求支援營區在職專班課程。開學時才被告知星期五下午搭機出發,星期六、日授課兩天,共去四天即可,且期中考、期末考在星期日課程結束時同時完成。個人當時在不瞭解的情況下前往上課,實地授課後認為四天密集的方式,不符合教育部法規。此外,上課時間大部分的軍職學生有勤務工作,約只有3到4位學生有穩定出席,多數學生到課率不佳,甚至有完全沒來上課考試的情形。我不知道如何處理,遂於第一週返台後,將上述狀況向學校反映,得到的回答竟是學校要求給他們補考或補交報告,有成績就可以。我完全不敢苟同這販賣文憑的方式,日後的108學年第2學期開始,我不願意再配合去營區在職專班外島授課,學校便將我列為汰除教師,以各種整肅手段對付,包含:逼辭行政、調換系所、考評不及格,甚至到現在的完全不排課程,惡意要資遣我。」

南亞校方先是在111年8月,請吳老師自通識中心轉調至休閒管理系「支援」,以使休閒系專任師資員額符合法規標準。但到了隔年,校方就開始刻意不排課給吳老師;吳老師要求學校正常排課,校方就透過主管評分使其「資績排序」墊底,而正當化不予排課;吳老師要求歸建回通識中心,校方就稱通識中心已無員額需要,無法歸建;吳老師質疑南亞現行體育課都還有不當併班授課、大班教學,或者有主管在超鐘點,若經正常檢討明明可釋出課程使所有教師都能正常任課,但校方也依舊置之不理,宣稱「一切合乎校內法規」,體育課開班標準已上調至80人一班…。而歷經兩學期授課不足,加上不讓吳老師歸建回通識中心,學校就召開教評會逼迫吳老師辦理資遣。吳老師不願配合,校方主導的教評會還是強行通過,目前正待教育部審理准駁中。

南華大學資深通識中心教授謝青龍出席記者會聲援,指出南亞做法顯然不當。「少子女化」不是學校踐踏通識教師專業的藉口,大學若要正常營運,通識教育就有正常開課需求,不容學校恣意轉調、裁撤專任師資,教育部該有所作為整頓!高教工會監事、大專通識教師周玠也與會指陳,各大專校院近年屢傳通識教師遭轉調至特定系所以填補員額,讓通識教師身份妾身不明,使其排課及工作權益經常受損,教育部實在應通盤檢討。

除此之外,曾經揭發南亞校方多起弊案的巫仁杰教授及南亞技術學院前校長王宇傑,也到場力挺吳老師,證實南亞歷來辦學亂象連連,包括校方曾為護航營區在職專班學生,竟直接修改學生期末成績,使其原本被當的學生改為通過,遭教育部糾正;另外學校前董事長羅時逢還竟將自身改聘為副校長,坐領高薪與學校座車,並還在各種公開場合繼續以董事長身份出席,受評鑑報告批評。教師出面表達異議,就被要求遷調到停招系所,隔年遂行強制資遣。學校教師對種種亂象往往敢怒不敢言,深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被整肅的對象。相對於此,吳老師勇敢拒絕違規授課,彰顯了大學教師本於教育良心的應有作為,此種正派教師決不該受學校資遣威脅,而應受教育部高標準嚴審保障。

實際上,吳老師的狀況並非單一個案!高教工會於記者會上發布統計數據指出,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各大專校院任職於通識教育中心的專任教師,過去10年之間竟然少了一半之譜!在102年全國仍有2649名通識專任教師,112年僅剩1341人,形同「腰斬」。

過往各大專校院特別是技專校院,為了要使其教育內涵能不單受既有專科學校領域侷限,往往都會在通識教育中心聘任大量的專任教師,擔任共同科目及通識科目教學,豐富整體教育內容。但在過去10年間,工會經常接獲通識專任教師投訴遭學校逼退、或被校方要求轉調至專業系所「灌水」師資,其結果一方面造成「通識虛級化」等開大學發展倒車之歪風,大學的博雅全人教育精神蕩然無存,二方面也導致系所師資員額無法正常聘任專業人才,影響學生教育權益。荒謬的是,主管機關教育部對此竟似乎毫無作為,就讓此種「腰斬」通識師資的狀況繼續發展?還是教育部心中根本是覺得通識教育並無必要?

除此之外,根據南亞技術學院的公開校務資料,因為近年大量專任教師遭學校惡性逼退,結果導致學校儘管招生連年下滑,但專任教師人數下降的比例竟更劇烈。在過去3年之間,南亞專任教師人數自110學年還有81人,到了112年竟汏減到僅剩60人。以致於南亞學院一反常態在少子女化、招生減少的情況,「生師比」竟然還更加惡化,自19.14攀升至19.41,使得南亞學生教學品質無法改善。相對的,南亞如果願意正常辦學,回歸開課標準每班45人,並且杜絕不當併班授課和主管超鐘點,根本還沒有必要資遣教師,還可改善教育品質。

工會呼籲全國大專校院的通識教師團結起來,積極捍衛應有的工作權益與教學專業;並公開喊話:吳老師的個案是大專通識教師勞權的試金石!教育部應立刻駁回資遣案,並通盤檢討各大學通識教育崩壞之歪風。

—-
吳老師陳情書

陳 情 事 實:

1. 陳情人吳老師學歷為國立體育大學運動技術系學士,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碩士,為體育專業本科生出身。過去多次入選國家隊國手,代表國家參加國際賽事並獲榮譽,包括:1993加拿大世錦賽、1996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1997法國世錦賽。教練生涯擔任過文化大學助理教練、清華大學、師範大學、及南亞學院柔道教練,更是2002南斯拉夫世界大學國家隊總教練。也在雅典、北京、倫敦、東京奧運時,擔任全國電視實況轉播評論。個人體育專業成就、及學經歷皆相當完備,是目前南亞學院運動成就最高的體育教師。我原為通識教育中心教師,且已在校服務超過22年,曾擔任衛生保健組長、課外活動組長、體育組長,總共八年的行政主管資歷。

2. 校方在111年3月15日召開安置會議,及111年6月13日召開運動類教師座談會,皆是不符合教育部安置程序,且會議還強調陳情人自111學年度起,從通識中心到休閒與餐旅管理系「支援」。然而我卻在112學年度,休閒與餐旅管理系系主任及系上教師仍有超鐘點,且體育課程倂班的情況下,惡意不排課,並執意資遣我,不讓我歸建回通識教育中心。112學年度下學期,學校即以教評會議同意「資遣陳情人」。我因學校要求,到休閒與餐旅管理系「支援」,但支援完畢卻被資遣。學校不但用詐騙的方式,資遣還不符合教師法第27條規定,怎麼會是休閒與餐旅管理系,來資遣「支援」的通識教育中心教師呢!

陳 情 理 由:

1. 南亞技術學院營區在職專班集體舞弊:國防部國軍營區在職專班的推動,原是為照顧國軍弟兄提供在職進修,並提升學歷職能的美意。然南亞學院卻以違法操作,導致營區專班遭到教育部停辦,也造成休閒管理系被扣減名額的結果。南亞營區專班外島班,同一門課程星期六連上10節,星期天連上8節,竟然4天就完成課表排定應出席18週的課程。還跨年級、跨學制、跨科系的來併班授課,且持續多年,簡直無法無天。學校文件證實,「本校在營區專班,受到教育部以扣減獎補助款及不得招收營區專班學生為懲處」。我向校方多次檢舉不法,連信仲校長卻不願將犯法之人解聘並移送檢調,只因系教評委員、及校教評委員的一級主管在內,多人皆有涉案。這被學校操作的教評會,又如何能公正的來審理資遣案呢!

2. 自述馬祖營區專班授課過程:我在108學年第1學期時,接獲時任學校通知,要求支援營區在職專班課程,在馬祖營區教學點授課「健身科學」。開學時才被告知星期五下午搭機出發,星期六、日授課兩天,共去四天即可,且期中考、期末考在星期日課程結束時同時完成。個人當時在不瞭解的情況下前往上課,實地授課後認為四天密集的方式,不符合教育部法規。此外,上課時間大部分的軍職學生有勤務工作,約只有3到4位學生有穩定出席,多數學生到課率不佳,甚至有完全沒來上課考試的情形。我不知道如何處理,遂於第一週返台後,將上述狀況向學校反映,得到的回答竟是學校要求給他們補考或補交報告,有成績就可以。我完全不敢苟同這販賣文憑的方式,日後的108學年第2學期開始,我不願意再配合去營區在職專班外島授課,學校便將我列為汰除教師,以各種整肅手段對付,包含:逼辭行政、調換系所、考評不及格,甚至到現在的完全不排課程,惡意要資遣我。我遵從教師法規定,積極維護學生受教之權益,並嚴守職分,本於良知,發揚師道及專業精神。然而,不願意同流合汙,學校就以資績排序將我資遣,工作權招致踐踏,這還有公理正義嗎?

3. 南亞學院召開的教師安置委員會,不符合安置辦法規定與程序:學校在111年3月15日召開教師安置委員會,要將我從通識教育中心轉調至三系合併後的新系休閒與餐旅管理系支援,卻完全未通知我出席,也沒按安置程序給予聲明機會。學校又在111年6月13日召開運動類教師座談會,用詐騙手法,強調是以「支援」來到合併後的新系。我於111學年到休閒與餐旅管理系「支援」,而支援結束後應歸建回原單位,學校卻在112學年以「本校教學單位中已無通識教育中心,故無法輔導遷調任何教師至通識教育中心任教。且從111年12月22日教育部核定後,也沒有專兼任教師」,要來資遣我。然而校內網頁仍有通識中心,且還有法規及課程。學校說通識教育中心沒有教師,但教育部資訊公開平台證明,南亞教務處通識中心在111學年有19位兼任教師,112學年也還有16位兼任教師,校長連信仲明顯公然說謊。甚至學校還要求我轉調到教育部未核准通過的「體育教育中心」,學校稱,「若有申請願意輔導遷調至「體育教育中心」,學校尚不會辦理資遣案」。此證明學校以威脅恐嚇的手法,逼迫我轉調到不存在的單位。

4. 南亞學院不顧教學品質:學校稱「休餐系教授體育相關課程老師計有5位,且開設體育課共16節,體育課程不足」。然而在學校刻意安排下,僅有我完全沒有課程,其他教師都達到基本鐘點,甚至系主任還大幅度的超鐘點,明顯與學校說只有16學分可分配不符。且5位教師中,只有4位教師的碩士學歷是與體育相關,學校竟安排資格不符的教師授課夜間部體育課程。學校稱招生員額不足、鐘點數不足,實在是因為「營區專班受到教育部以扣減獎補助款及不得招收營區專班學生為懲處」;以及「於110-2學期至112-1學期之排課,一、二級主管無減授鐘點」。學校文件證明,是被教育部減班懲處,以及圖利一、二級主管超鐘點所致。學校自己違反「南亞學院教職員兼任行政主管職務加給暨工作津貼標準」規定,兼任行政主管職務給予教師減免鐘點、職務加給及工作津貼。系主任每月已領取10多萬優渥的薪資,且只需授課5個鐘點即可,卻貪圖鐘點費,犧牲學生與教師權益,前述營區專班即是最好的例子。本系現在涵蓋的班級數有14班,在11位教師中,僅剩9位編制內教師,教師員額吃緊。以下為112學年第1學期休閒與餐旅管理系體育背景教師的鐘點時數:

112學年第1學期休閒餐旅管理系體育背景教師鐘點時數

姓名 職級與行政職務 鐘點數 備註 陳OO 副教授兼系主任 14 弊案主導人、兼主任僅需5鐘點 姜OO 講師 14 超2鐘點 董OO 講師 12   劉OO 講師 12 學歷資格不符合 吳老師 講師 0  

5. 南亞學院五專課程,併班情形嚴重:學校尚有五專體育課程,依照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專科學校五年制前三年體育實施辦法」,「學校應聘任合格體育教師,擔任體育教學及協助推動全校體育活動」。個人是南亞體育教師中唯一具備合格中等教育教師證的教師,所以資格上應優先安排五專體育課程。且「體育課之教學,除原班授課外,每班人數,不得超過各級學制各該年級班級學生人數規定」。五專前三年體育課程比照高中職課程,應採原班上課,併班上課即是重大教學品質缺失。

6. 南亞學院四技課程,併班情形嚴重:學校112學年第1學期日間部四技新生班招生有6個系7個班級,總共只開設4個班的體育課程,修課人數分別為63、52、61、64,且選項只有桌球、羽球,校內也沒有足夠場地可以容納這麼多學生同時間上課。現在新的第2學期,學校將體育課程從上學期的16學分,更肆無忌憚的併班到剩下12學分。

7. 學校的資績排序,卻淪為犯罪及整肅異己工具:學校以資績排序來做教師排課的優先順序,而最後一名要被資遣,然而資績排序是不看授課專業的。系主任參與營區專班弊案,資績排序竟還可以拿到全系第一,而教評委員,有參與弊案者也能拿到高分。這些犯了滔天大罪的人,在正常學校一定是解聘並移送法辦的,其惡行比前南榮科大校長黃聰亮販賣文憑還嚴重,卻可以在南亞資績排序拿第一。這不正常的資績排序,猶如韓劇金字塔遊戲,以投票方式來霸凌教師。

8. 教評會主席連信仲於110年8月就任南亞校長至今,因為包庇約聘副校長羅時逢冒名,致使南亞在110學年度技專校院評鑑中,未能全數通過,甚至造成一般民眾受騙受害。評鑑報告指出:「學校前任董事長在現任董事長缺席之情況下,仍在學校重要場合(例如新任校長交接典禮)以董事長之身分主持活動,已影響學校內部控制之管控環境,亦易誤導社會大眾」。副校長羅時逢在營區專班弊案中,是扮演關鍵角色。羅時逢也是一位經過蘋果日報及鏡周刊多次報導,極具爭議的人物,且教育部、及評鑑委員,皆查出羅時逢有重大問題,學校還因此被列計重大行政缺失,及扣減獎補款之嚴厲處分。連信仲校長聽命於羅時逢,而無視教育部法令,難怪連信仲擔任校長後,學校多次被查核教學品質有問題,也因為包庇羅時逢的不法情事,被評鑑委員糾正,學生人數更是腰斬到僅剩1900人。去年學校也用相同手法來資遣企管系教師,幸好教育部明察秋毫,駁回學校資遣案。教評會有多名委員參與營區專班舞弊,這些人連同羅時逢,皆是犧牲教學品質的慣犯。陳情人因為不願意去營區在職專班行違法之事,甚至在會議中向校長連信仲提出檢舉,學校便將陳情人列為汰除教師,被資遣。南亞技術學院資遣處分純係蓄意整肅報復,望教育部主持正義,深入瞭解冤情,以障人權而維法治。

這篇文章 【新聞稿】南亞學院通識教師不配合弊案竟遭逼退資遣!? 大專通識專任教師10年間遭腰斬!教育部應有作為!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 國土計畫的困境,一延再延不是解方

2024, April 1 - 17:20

文/地球公民基金會、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環境行動小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台灣河溪網協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環境法律人協會、美濃愛鄉協進會、高雄市野鳥學會

2020年,《國土計畫法》修法將各縣市國土計畫擬定、審議期限延長1年(至2021年),國土功能分區圖劃設作業期限延長2年(至2025年)。

延期的理由是地方政府反應無法於期限前完成,如今,因為同樣的理由,行政院正打算再度修法,將「國土功能分區圖」劃設作業期限再延長。如此一延再延,令人擔憂「國土計畫」極有可能胎死腹中,真正的落實可能遙遙無期。

「國土計畫」的實施是重新建構國土秩序的開始。最大的指標是「國土功能分區」通過之後,只有在全國每十年,縣市每五年定期通盤檢討時,才能變更功能分區分類。例如,未來被劃為「農業發展地區」的農地,縣市政府不能隨時進行個案變更,對於守護農地邁向國土永續至關重要。

《國土計畫法》也賦予了跨部會整合協調的機會,若能將「國土計畫」的空間利用整合角色發揮得當,配合政策的指導配套,才可能避免目前遭遇的眾多土地開發的爭議與阻擋,例如地面光電面臨到的能源部門、農業部門的衝突困境。

目前,各地已經陸續傳出要趕在「國土計畫」上路前,辦理農地變更開發的案例,例如:花東海岸景觀第一排的數個觀光遊憩開發案,若國土計畫的功能分區再繼續延宕,就給與地方進行農地變更的機會,讓農地更加失序。

國土計畫的困境,延期不是解方

各縣市政府無法如期完成的理由,包括:一、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產製圖資未即時更新、精準度不足。二、民眾對於功能分區劃設結果、未來管制有所不滿。

前者,確實需要中央政府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努力,設定目標和期程完成。而後者更多的是民眾的誤解。

事實上,在國土計畫的「既有權利保障原則」下,既有的合法使用即便被劃入「國土保育地區」或「農業發展地區」,都不會受到影響。然而,各地方政府卻放任民眾發酵對功能分區劃設結果、未來管制的不滿及焦慮,卻未積極闢謠、宣導。

我們認為最嚴重的是農業發展區的劃設困境。

其一,地方政府基於財政收入的考量,極力擴大「城鄉發展地區」的範圍,連鎖效應下,各縣市應負擔的宜維護農地,取巧地被劃到了山坡地上,又進一步的忽視了國土保育保安的問題,其中以桃園市、南投縣、新竹縣…等縣最為嚴重;此外,農業部模擬劃設的優良農地,有高達五萬多公頃未被劃入「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其中以屏東縣將大量符合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土地劃入第二類最為嚴重。

其二,地方政府以照顧農民、不剝奪農地發展權利為名,大幅將都市計畫農業區劃入都市發展儲備用地的「城鄉發展地區第一類」,而非為都市地區內優良農地的「農業發展地區第五類」。例如:桃園市、高雄市、屏東縣、基隆市皆將都市計畫農業區全數劃入「城鄉發展地區第一類」。

再者,有許多農地被劃入「城鄉發展地區第二類之三」(下稱「城2-3」),例如:光桃園市就有高達3,254公頃,臺中市、高雄市、新北市、彰化等縣市也都劃設超過1,400公頃以上。浮濫劃設的情況在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審議過程中雖已被修正,如核定版的雲林縣國土計畫城2-3比起公開展覽時已大幅減少3,000多公頃,不過,若加計未來發展地區,全台累計仍有接近8萬公頃的農地流失。

然而,地方政府卻未坦白的告知農民,如此將會失去可獲得的農政資源,以及將可能面臨的高額土地稅金。

面對現階段國土計畫上路的困境,我們認為是在執行過程,多數地方政府採取消極抵制的態度,而行政院未能積極協調處理重大課題與部會矛盾,一再延期只是逃避以國土計畫重建國土秩序的核心目標,令人擔憂「國土計畫」極有可能胎死腹中,讓真正的落實遙遙無期。

我們呼籲:中央、地方政府應積極處理重大課題,提出解決方案,讓國土計畫如期上路。一延再延不是解方,延期不會自動讓國土計畫變好。

三大訴求!中央地方齊力推動國土計畫上路

一、行政院應針對最根本的各直轄市及縣(市)財政收支不均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重新調整財政收支劃分法中的統籌分配款,讓保留優良農地的縣市有相對的財政誘因,確保國家應保留農地的面積和品質。同時,也應整合擁有農地和農民身份所有的補貼和支持方案,讓農民擁有充分的資訊去判斷。

二、內政部國土署應加快腳步公告「國土計畫土地使用管制規則」、「國土計畫使用許可程序辦法」、「使用許可審議規則」⋯⋯等子法,及「部門空間發展策略」的協調整合執行機制,甚至即刻開始推動通盤檢討,針對第一版「國土計畫」的缺失,開啟滾動式的修正過程。

三、縣市政府應檢討其短視近利的利益考量,積極推動國土計畫的空間治理,也面對社會上的各種錯誤國土資訊,向民眾傳達、宣導正確的資訊;內政部國土署也應負擔更多的公眾溝通、宣導工作。

地球公民基金會長期致力環境知識推廣,刻正推出國土計畫專頁【狗兔雞花搬新家】(https://www.cet-taiwan.org/node/4428),用淺白易懂的比喻跟大眾溝通國土計畫的目的及重要性,希望各級政府也都能投入公眾溝通與宣導的行列。

同時,我們也呼應專家學者「推遲實施國土計畫,恐加劇國土失序失控」連署(如附件)。請中央和地方政府勿讓國土失序失控加劇。

聯合聲明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環境行動小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台灣河溪網協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環境法律人協會、美濃愛鄉協進會、高雄市野鳥學會

【閱讀秘書】

國土計畫將土地依自然環境特性、空間佈局中被賦予的角色劃分為4大功能分區——基於保育及保安,不能開發或有條件才能開發的「國土保育地區」;陸地之外的「海洋資源地區」;因應發展需求、城鄉發展願景的「城鄉發展地區」;以及最後也是較常出現爭議,保護重要農林漁牧生產環境的「農業發展地區」。

各功能分區之下,依環境敏感程度或農地生產資源條件、都市發展需求予以分類。「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為優良農業生產環境、維持糧食安全功能或曾經投資建設重大農業改良設施之地區;「農業發展地區第二類」為具良好農業生產環境、糧食生產功能,促進農業發展多元化地區;「農業發展地區第五類」為具優良農業生產環境,能維持糧食安全且未有都市發展需求的都市計畫農業區;「城鄉發展地區第一類」為都市計畫區;「城鄉發展地區第二類之三」為5年內有開發計畫的農地。

這篇文章 【聲明】 國土計畫的困境,一延再延不是解方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復活節找不到善待動物好蛋  兔子抗議台灣麥當勞用「籠飼雞蛋」虐待母雞

2024, March 31 - 17:09

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原標題:復活節找不到善待動物好蛋 兔子於麥當勞前舉牌抗議 美國麥當勞13,000家門市已提早全面使用「非籠飼雞蛋」 台灣麥當勞卻持續虐待動物 歧視台灣消費者

復活節一早,兔子到麥當勞想找善待母雞的好蛋,卻發現台灣麥當勞至今仍只提供殘虐動物的,長期漠視產蛋母雞的痛苦處境!氣憤悲傷的兔子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志工們在復活節當(31)日,於麥當勞林森二店前舉牌抗議!呼籲台灣民眾一起要求麥當勞負起企業社會責任,提出非籠飼雞蛋採購政策與轉型期程,以跟上美國麥當勞腳步,別再歧視台灣消費者、漠視飲食安全與倫理要求。

研究會議題推廣主任寸舫筑表示,美國麥當勞早在2015年即提出非籠飼雞蛋採購政策與落實期程,今(2024)年2月6日更正式宣佈已提早兩年完成全美13,000多家門市100%的轉型,不再使用任何一顆虐待母雞的籠飼雞蛋。美國麥當勞2023年採購近20億顆雞蛋,占美國年度生產量近2%,估計一年至少可以透過友善食材的採購政策,每年改變六百多萬隻母雞的處境。反觀台灣麥當勞,多年來面對動保組織的遊說與倡議,永遠千篇一律的回應:會持續評估!

台灣每年約飼養4,500萬隻蛋雞,其中8成以上母雞被以「格子籠」飼養。格子籠空間僅約一張A4大小,2~4隻母雞被關在極度狹窄的籠裡,無法展現任何自然行為,終生只能痛苦產蛋。除了「格子籠」外,籠飼雞蛋還包括「豐富籠」,豐富籠宣稱有動物福利,實際上只是把籠子放大一點,依舊只考量人們管理的便利性。許多科學研究指出,以豐富籠飼養母雞仍無法滿足一切自然的天性行為與需求,包含就巢產蛋、棲息高處、沙浴、展翅與探索…等需求,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 2023年發佈的報告就指出「蛋雞不應以籠子飼養」。

寸舫筑表示,美國麥當勞2015年公佈非籠飼雞蛋採購政策,當時美國的非籠飼雞蛋占比僅有8%,比台灣目前10~15% 還要少,卻依舊以企業採購影響力帶領產業轉型,更因此促成數百多家美國公司跟隨提出非籠飼雞蛋採購政策。

台灣麥當勞也是占比、營收第一的速食業龍頭,2019年營收就已高達250億,為同業的三倍。歷經疫情外送經濟,麥當勞持續受益於廣大消費者的支持,且過去六年麥當勞年年漲價,卻仍不願提供台灣消費者更安心、更善待動物與永續的非籠飼雞蛋。

研究會自2015年開始遊說麥當勞,呼籲制訂非籠飼雞蛋採購政策與期程,像美國麥當勞一樣,以明確的政策為願景,逐步落實轉型。研究會自始從未訴求立即、全面的轉變,但台灣麥當勞九年來的回應卻永遠像在跳針,把支持他們的台灣消費者當「空氣」,每年回應都是「會持續評估」;而同樣是速食連鎖業者,漢堡王、肯德基、必勝客等,則都已陸續宣布最晚將於2030年全面採購非籠飼雞蛋,以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響應復活節,研究會呼籲台灣麥當勞儘速提出全面改用非籠飼雞蛋的期程,讓辛苦為人們產蛋的母雞好好活,別再持續虐待動物、歧視台灣消費者!


本會九年來遊說呼籲麥當勞制定「非籠飼雞蛋採購政策」歷程及其回應

2015年本會拜訪管理高層,呼籲台灣麥當勞提出「非籠飼雞蛋採購政策與期程」,但麥當勞卻表示台灣民眾對動物福利關注度不高,未來如果供應面有提升,會考量情勢調整。
2015年稍後,本會發起公開行動,要求台灣麥當勞跟上美國總部的政策、期程,其回應是「麥當勞重視動物福利,但台灣市場供應量不足,會持續評估」。
2017兩年後,本會再次抗議麥當勞仍未制定「非籠飼雞蛋採購政策與期程」,台灣麥當勞依舊跳針回應「重視動物福利,會持續評估」。
2021六年後,本會第三度抗議,台灣麥當勞的回應是:「已持續逐步導入符合政府認可飼養方式,生產動物福利雞蛋並使用於餐點中,持續評估及調整採用方式」
2022七年後,本會與亞洲八國動保團體串聯抗議,麥當勞再度跳針回應:「已持續逐步導入符合政府認可飼養方式,生產動物福利雞蛋並使用於餐點中,持續評估及調整採用方式」。
2024九年後,美國麥當勞根據其政策提前達標,所有門市只提供消費者善待動物的「非籠飼雞蛋」。本會與復活節兔子再度問台灣麥當勞:甚麼時候會跟上美國麥當勞,停止虐待產蛋母雞、停止歧視台灣消費者,制定「非籠飼雞蛋採購政策與期程」?

這篇文章 【新聞稿】復活節找不到善待動物好蛋  兔子抗議台灣麥當勞用「籠飼雞蛋」虐待母雞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24年2月捐款徵信-一起聽見微小的聲音

2024, March 30 - 11:58

文/公庫團隊

今年初總統及立委選舉落幕,社會焦點大多在選後藍白綠三黨的競爭及權力的重新分配。

在大黨們歡慶勝選、籌劃未來、分配權力的同時,許多小黨,以及有理想的獨立參選者也在藍綠白激戰的峰火中落敗,尋找未來。他們的落選,雖然反應了人民的選擇,但也可能是社會激烈對抗,甚或台灣選舉制度下的犧牲者。

落選者的聲音雖然未能受到重視,但不代表他們的主張不重要,有些微小的聲音雖被忽略,卻可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燦爛時光會客室特別在選後企畫了「2024落選人系列專訪」,邀請四位小黨或獨立參選人分享他們參選的心路歷程、政治主張、未來打算,以及選舉制度對小黨的限制與突破之道。

透過專訪,讓我們更清楚聽見他們的聲音,也共同思索台灣的未來。

一起聽見微小的聲音!每週日晚上八點上線

1/21 林詩涵、陳玥妗(小歐盟立委參選人)
1/28 Savungaz Valincinan(獨立參選,山地原住民立委參選人)
2/4 邱顯智(時代力量新竹市立委參選人)
2/11 王醒之(獨立參選,基隆市立委參選人)

【二月工作報告】
2024.02.19 建國啤酒廠保存危機 北科大搶地遭批政院黑箱 監院將調查
2024.02.21 移樹、生態保育、淹水未釐清 台南綠能園區 環評初審建議不應開發
2024.02.20 二二八77週年紀念遊行將登場 民間呼籲新國會加速轉型正義修法
2024.02.01 郵差告贏中華郵政、追討勞退成功 勞團呼籲行政院:績效獎金應列工資

《燦爛時光會客室》
第458集|《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台灣為何是移工眼中「危險之島」?
第457集|無所得卻被假設有所得 《社會救助法》為何救不了貧窮者?
第456集|三十年來無黨立委最高票! 王醒之如何穿透藍綠?
第455集|如何看待小黨挫敗?時力立委敗選後何去何從?

更多報導請上公庫網站 我們的經費來自公眾捐款,透過您的定時定額捐助,可以讓我們穩定前進,作好更多報導,期待您能捐款挺公庫捐款請按這裡)。公庫也出版《光影游擊最前線:華人獨立媒體觀察》、《公民不冷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簿(經典增修版) 》,並且製作公庫毛巾,若您願意,也可用贊助公庫出品的方式支持另類/獨立媒體。 【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2024年2月份財務收支】 分類 項目 說明 支出 收入 收入 單筆捐款 28,934 定時定額 55,001 人事費 薪資 含年終獎金 158,832 稿費 燦爛時光節目撰稿費 2,400 剪輯費 燦爛時光節目及Podcast剪輯費 13,000 勞保費 5,697 健保費 3,222 雇主提撥勞退 3,996 會計顧問費 2,000 水電費 水費 63 租賦費 5,500 行政手續費 跨行轉帳手續費 70 郵政劃撥手續費 0 信用卡中心手續費 177 藍新科技手續費 1,347 伺服器維護費 1,667 網路使用費 447 其他辦公費 雲端硬碟 3,300 小計 201,718 83,935 結餘 -117,783

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2024年2月份帳戶餘額

台灣銀行:652,953元(含提撥基金150,000元)

中華郵政:131,788元(郵撥帳戶 86,010元、郵局 45,778 元)
藍新:0元
零用現金:4,903元

2024年2月份捐款徵信

單筆捐款:黃O宜 100、公庫之友 3600、張小妮支持燦爛時光會客室 1000、謝O萱 1000、謝O承 1000、燦爛時光會客室 10000、兆豐銀行工會 10000、黃O賢 734、廖O源 1000、陳O妮 500

定期定額捐款:Lin Yizhu 60、公庫之友 100、公庫之友 200、公庫之友 300、公庫之友 500、公庫之友 500、公庫之友300、公庫之友500、方O萱 1000、王O思 500、王O荃 500、古O薰 300、江O凡 300、何O 300、何O幸 500、何O輝 510、吳O如 500、吳O澄 500、吳O牧 300、吳O珈 500、吳O勝 500、吳O輝 100、吳O嶸 150、呂O廷 300、呂O沅 500、呂O瑩 150、李O柱 1200、李O庭 100、李O婷 300、杜O瑜 1000、阮O慧 500、阮O慧 500、周O彥 100、林O伊 300、林O伊 500、林O葦 200、林O豪 500、林O儀 200、林O儀 600、林O穎 300、阿猴 300、姜O如 300、施O君 300、柯O庸 500、洪O育,吳O蓓 200、唐O哲 1000、徐O榮 500、翁O思 300、翁O德 300、高O想 200、高O誠 1000、張O玲 200、張O芬 300、張O晴 1000、許O芳 200、許O綾 100、郭O安 500、郭O竹 200、郭O佳 300、郭O齊 500、郭O燁 500、郭O薇 300、陳O山 300、陳O合 500、陳O彣 300、陳O杏 300、陳O村 300、陳O村 300、陳O庭 500、陳O筑 300、陳O萍 500、陳O綸 300、陳O蓉 300、彭O恩 300、曾O桓 300、曾O傑 300、曾O婷 100、曾O婷 200、曾O琳 500、曾O瑋 500、湯O鈞 200、黃O傑 300、黃O揚 700、黃O斌 300、黃O菁 300、黃O超 300、黃O新 500、黃O達 200、黃O綺 500、楊O羽 881、楊O君 500、楊O範 200、葉O華 1000、廖O瑜 500、管O祥 2000、蔡O如 300、曾O華 1200、趙O雯 1000、劉O中 200、劉O怡 1000、劉O倫 500、劉O書 300、劉O德 1000、劉O蕙 500、劉O龍 1000、鄭O柔 500、鄭O從 300、鄭O憶 500、鄭O翰 300、蕭O芳 300、蕭O寬 500、簡O志 300、藍O雅 1000、藍O寧 300、顏O家 500、魏O 1000、魏O陽 1000、羅O如 450、羅O翔 300、譚O瑛 300、蘇O佳 300、蘇O禎 500

捐款說明:公庫的捐款平台設定每月20日扣款,定期定額首次授權捐款者,平台會先執行10元驗證金,確認信用卡有效後即退款。也提醒各位經由台銀、郵局及劃撥的捐款者們,捐款後請記得來信至:「civilmediatw@gmail.com」告訴我們帳號、金額、地址、電話等資料,以便寄送捐款收據。

若您的捐款需要上傳財政部國稅局(捐款收據電子化),需請您提供捐款者的身分證字號及本名,填寫《捐款申報資料方式表單 https://reurl.cc/7Vrd5  》,同意用作 「捐贈扣除額單據電子化作業」 申報資料。

我們會在隔年2月底前上傳您的單筆或多筆捐款金額申報資料,多筆捐款將合併為一筆款項申報。捐款人於每年申報綜合所得稅時,下載扣除額資料浮貼於申報書上,或網路申報使用列舉扣除自動匯入,免附紙本收據,快速完成報稅。

以上捐款名單如有疏漏,還請來信告知,確認後立即補上,萬分感謝。

這篇文章 2024年2月捐款徵信-一起聽見微小的聲音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為醫護請命:別讓哀傷帶走我的隊友

2024, March 29 - 20:52

文/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

——— 04/01工會澄清 ———
本文為針對3/28晚間媒體所報載之訊息,引發之醫界廣大反彈後工會之立場表達;當下我們確實無從獲知當事人實況,便就當今醫病氛圍、現行法規以及醫療現場實況進行陳述,希望主管機關與機構能對潛在可能之醫療爭議善盡職責,並呼籲社會大眾體諒醫療工作之艱難。希望閱聽者能以當事人說法為準,並時刻警覺不受片面資訊左右引起爭議。未來我們仍會恪遵本業並在解讀資訊上更加謹慎,以此事件為提醒避免負面效應。
_____________

近日食品中毒造成多名患者身亡的不幸憾事,在家屬揚言對醫院提告後引起譁然。作為第一線醫者,我們同理家屬心中的怨懟與不滿,但也心疼盡力救治患者的同僚將遭受無情的追訴纏磨。沒有一位民眾甘心親屬遭遇不幸,正如同每一位醫療工作者都對於手上逝去的生命都感到不甘及遺憾,然新聞曝光以後對於已如風中殘燭的團隊士氣更形成巨大打擊。

我們有簡單幾點呼籲:

首先,今年正要上路的《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新增多項規則,包含醫療機構必須第一時間關懷當事人、民刑事醫療訴訟強制調解、第三方機構提供醫療爭議評析與諮詢,無非是希望病家能夠透過訴訟以外的手段獲知真相,避開過往兩敗俱傷的多年纏訟。此法出台未滿半年,此次爭議將成為指標案件,我們衷心期盼新法真能發揮其作用,政府衛生單位更應該在其中扮演積極引導家屬採取理性手段的角色。

其次,不管是職業安全衛生法令裡對於「不法侵害」的規章,或是前述《醫預法》當中強調醫療機構必須關懷事故當事人(包含所屬醫療人員)的規定,都凸顯了醫院工作者的身心狀態需要強烈關注。我們誠摯呼籲涉及的醫院,對於涉及事件的員工必須盡到完善保護責任,包含確保其隱私、提供其心理衛生諮詢資源以及完整法律協助,莫讓當事人無助承擔爭議案件的不確定性及病家的怒火。

最後,我們也要沉痛地說,醫療行為具有高度不確定性,本來就是一個容易充滿各種疏漏的體系,也因此存在種種「篩漏」的制度設計,為的就是不讓不幸事件影響患者。然而這些糾錯手段隨著急重症科別人力流失,護理及其他核心醫事人力大幅度離職,越來越顯得脆弱難以維繫,君不見多數醫院急診時時人滿為患、無時無刻處於醫療量能滿載,便是緣自於疫後的災難性人力缺口,最終受苦的仍是病家,以及仍堅守崗位的殘存人手。

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大眾對於興訟對象的聲討以及仗義執言,還需要醫療現場更多的體諒,和對於政府是否照顧醫事人員的關注,否則到頭來仍是弱勢者承擔最高風險。

最後盼此事件盡快落幕,不再有更多受影響民眾,患者都能盡快康復痊癒,而這一切的種種能夠成為我國審視食安衛生以及醫療環境的血淚教訓。

這篇文章 【聲明】為醫護請命:別讓哀傷帶走我的隊友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海鮮產業無現實感地承認漁工隔離之故意,外籍漁工工會及其盟友對此表達憤怒

2024, March 29 - 20:31

文/全球勞工正義 – 國際勞工權利論壇 (GLJ-ILRF)

海鮮產業告訴遭受強迫勞動和可怕工作條件的外籍漁工,在海上能夠通訊將“阻礙他們的工作情緒”

台北—「Wi-Fi Now for Fishers Rights」倡議運動中的工會、工人組織和公民社會組織,具體回應台灣區鮪魚公會的評論:以隔離可以提昇生產力的托詞,來反對漁工使用Wi-Fi。

「台灣區鮪魚公會厚臉皮、無現實感的評論,揭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他們將生產力置於基本勞工權利和外籍遠洋漁工及其家人的福祉之上。漁工應有權獲得工資、向工會或政府官員表達他們的擔憂,並與家人保持聯繫。」東港印尼海員同鄉聯誼會 (FOSPI) 主席 Achmad Mudzakir 強調。

台灣區鮪魚公會的一位代表在接受漁業刊物Seafood Source的採訪時表示(公會的評論請見:https://pse.is/5r55ac),他們認為提供Wi-Fi給漁工,將「嚴重阻礙他們的工作情緒」並分散他們工作時的注意力。

「台灣的遠洋漁業商業模式不應依賴剝削、強迫勞動和完全隔離外籍漁工。如果台灣漁業真想改善漁工的工作情緒和勞動條件,就要在所有台灣遠洋漁船上制度性規範強制提供安全的 Wi-Fi 網路,以便漁工可以與家人和工會聯繫,以及即時回報任何虐待行為。」全球勞工正義-國際勞工權利論壇執行長Jennifer (JJ) Rosenbaum 表示。「外籍漁工的結社自由面臨巨大的障礙。 Wi-Fi無線網路連線為外籍漁工拉出一條生命線,這也是確保台灣漁業及其品牌供應商皆恪遵對於人權、供應商行為準則、和全球勞工標準之承諾的關鍵第一步。」Rosenbaum 如此補充。

台灣遠洋漁船上的外籍漁工大聲疾呼他們所面臨的處境,包括強迫勞動、身體虐待、苛扣工資、海上死亡和失踪,以及他們每次出海工作就好幾個月,在海上長期與家人和外界完全無法聯繫。

《衛報》最近發表了一篇爆炸性的報導(報導連結:https://pse.is/5r5tc9),該文揭露了台灣遠洋漁工面臨的可怕工作條件,這些漁工向全球主要國家的市場,供應了價值18 億美金的台灣遠洋漁業海鮮製品,包括鮪魚和魷魚。

Wi-Fi Now For Fishers Rights 倡議運動是由美國、台灣和印尼盟友共同組成,包括印尼海員同鄉聯誼會 (FOSPI)、全球勞工正義 – 國際勞工權利論壇 (GLJ-ILRF)、台灣人權促進會(TAHR)、高雄天主教海星海員中心(Stella Maris)、憫研顧問(HRC)、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SPA)。更多倡議活動資訊請見:https://globallaborjustice.org/wifinowforfishersrights/

這篇文章 【新聞稿】海鮮產業無現實感地承認漁工隔離之故意,外籍漁工工會及其盟友對此表達憤怒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反對電價淪為政治操作,電價審議應回歸公正與專業

2024, March 29 - 20:25

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電價審議會於3月22日召開,宣布4月起全面調漲電價,產業用電調幅為7%至25%,700度以下住宅用戶、1500度以下小商家調幅皆為3%至5%。我們認為在氣候緊急、淨零排放等趨勢下,電價合理化為提升能源效率、促進產業升級、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與健康的必要政策工具,也強調政府應完善保障弱勢福祉、促進社會公平之配套,並藉機強化節電政策。

然而國民黨團、民眾黨團於立法院提案凍漲電價,等同訴求繼續用全民納稅錢補貼高汙染、高耗能的產業用電,大開改革倒車;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甚至提案修法電業法第49條,將電價漲跌交由立法院審議,恐讓電價淪為政治操作,讓政黨鬥爭取代應符合公正與專業性的電價審議機制,圖利企業並讓全民買單,違逆使用者與汙染者付費以促成淨零的全球趨勢。

作為長期關心社會正義與環境永續的民間組織、專家學者,我們嚴正呼籲今日在立院進行審議的國民黨、民眾黨立委切勿決議通過相關提案,應讓電價審議維持專業性、獨立於政治力影響,莫成為台灣善盡減碳責任、邁向淨零的絆腳石。

電價調整是為了取消補貼化石燃料與推動耗能產業轉型

台大風險中心2023年公布的民調指出,有超過8成民眾願意支付更多電價,以減少未來氣候災害的損失,特別是21歲至30歲青年的意願最高。因此在電價全面調整時,我們呼籲政府也應同步提出刪除化石燃料補貼的具體作為,反映能源真實成本以促成節能減碳,落實世代與社會正義,不該讓年輕世代承擔不當電價補貼帶來的環境代價。

且台灣經濟長期仰賴高耗能產業,並享有全球第三低之工業電價,不利於節能與產業創新,應藉由電價合理化,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

應強化配套措施保障弱勢、強化節電政策、降低民生衝擊

2022年台灣民生電價全球第五低,民生330度以下已經16年未漲,費率甚至比20年前還低。依據統計,歷經這兩年電價波動後,住宅電費的支出並未增加,占家庭所得的比例更降至0.93%。330 度以下用戶此波調整幅度為 3%,平均每月電費增加 20 元;331至500度調整 5%,每月增加 46 元,對一般家戶影響較少,但對於弱勢者、租屋族的可能影響仍須有完整配套。

此次學校及社福團體維持電價凍漲,然而針對其他有能源貧窮風險的家戶,各縣市政府應完整掌握名單,並設計根本性的用電改善方案。針對租屋族用電權益,內政部應儘速規範定型化契約以明確規定房東不得超收每度平均電價,也應提供房東提升家電設備能效的誘因,減輕租屋者電費負擔。我們也呼籲政府在調整民生電價時,應同時搭配更完善的住商部門節電措施,加速智慧電表的裝置並加強用電資訊的分析應用,並完善既有建築能效揭露與改造相關機制。

電價調整影響製造業成本小於1%,政府應加嚴查核哄抬物價之情形

央行指出,若消費者強烈感受物價普遍上漲,廠商則易為維持利潤率而頻繁調升售價,且高通膨感受一旦深入人心,影響通膨預期制約,將不利物價穩定。電費支出占整體製造業營業支出的比例約在2.1%左右,而六大耗能產業及塑膠製品業占比較高,約3%至3.6%,因此電價調漲並非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政府應該嚴加查緝藉口電價調漲而抬升物價的不公義行為,以使社會公正運作維持物價穩定。

針對產業用電,除了以用電量多寡與近年用電成長幅度作為電價分級依據外,也應將企業的節電率列入分級指標,經濟部也應盡速提出《能管法》修法草案,提升用電大戶的納管範圍與節電目標,能源署也應要求大用戶強制導入投資回收期在三年以內的節電措施,以提升能效同時減輕用戶電費負擔。

連署主張:

一、呼籲國民黨、民眾黨立委不應通過電業法第49條修法提案,將電價漲跌交由立法院審議,而應回歸符合公平、公正與專業的電價審議機制,讓電價審議獨立於政治力,且不應通過凍漲電價之提案,以避免圖利企業並讓全民買單,應合理調漲並落實刪除化石燃料補貼,以促成產業節能與創新。

二、對於民生電價調整對於弱勢者、租屋族的可能影響,內政部須有完整配套,並強化住商節電措施。

三、政府應組成跨部會稽查小組,嚴加查緝藉口電價調漲而抬升物價之行為,維持物價穩定。

四、經濟部與台電應全面檢討節能政策不足,完善台灣能源效率提升計畫,也應儘速提出《能管法》修法草案,提升用電大戶的納管範圍與節電目標。

截至新聞稿發佈,共22團體、15位學者參與連署,連署名單陸續增加中,最新連署狀況請見連署連結

連署團體名單(陸續增加中):
01.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02. 荒野保護協會
03. 台灣樹人會
04. 野薑花公民協會
05. 台灣青年綠人協會
06.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
07.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08.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
09.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10. UBI Taiwan 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
11.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12. 台南新芽協會
13.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14.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15.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
16.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17. 臺中市生活願景協進會
18. 社團法人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協會
19.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20. 地球公民基金會
21. 宜蘭縣環境保護聯盟
22. 看守台灣協會

連署學者名單(陸續增加中):
01. 杜文苓(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02. 劉仲恩(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03. 徐昕煒(臺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助理教授)
04. 石婉瑜(臺灣大學國際學院防災減害與韌性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05. 陳亮宇(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助理教授)
06. 黃書緯(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專案計畫助理教授)
07. 莊啟佑(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助理教授/ ESG產業永續研究中心主任)
08. 賴慧玲(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09. 邱花妹(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10. 戴興盛(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
11. 李梅君(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12. 趙家緯(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13. 彭保羅(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14. 蔡蕙如(臺灣大學新聞所助理教授)
15. 李長潔(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這篇文章 【聲明】反對電價淪為政治操作,電價審議應回歸公正與專業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