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aggregator

【高雄分會徵才】專職秘書職務代理人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anuary 25 - 14:14

壹、需求及條件

1. 認同荒野保護協會之理念。

2. 熟悉使用Word、Excel、PPT等軟體及Google雲端工具。

3. 有時間管理、獨立工作能力,具備責任感、勇於接受挑戰與願意學習新知及新技能。

4. 樂於與人互動、團隊合作,擁有良好溝通協調能力,表達能力佳。

5. 具駕照及自備交通工具。

 

貳、工作內容

1. 處理分會行政業務(會員服務、總務、庶務)。

2. 分會社群媒體經營管理。

3. 協助分會志工群組發展,如環境教育推廣、培訓課程等事務。

4. 規劃、執行分會環境教育、倡議活動與自然保育等專案執行管理、經費核銷等事務。

5. 溝通及執行總會交辦業務。

6. 臨時交辦任務。

 

參、工作代理期間

113年2月-113年10月

 

肆、待遇與福利

1. 上班時間:10:00-18:30(上下班有彈性時間),另外會因課程會議需求挪移晚班。

2. 上班地點:高雄市前金區文武一街88、90號(必要時依業務需要公出)。

3. 週休二日(採雙週變形工時),國定假日比照公務人員相關規定。

4. 薪資:面議月薪 $30,000 - $34,000元。

5. 經主管同意,得免費參與本會研習與培訓課程。

 

履歷說明

請備齊履歷與自傳,寄至以下信箱:HR@wilderness.tw

主旨請註明:「姓名」應徵「高雄分會秘書職務代理人」。

履歷建議

請說明「可開始上班時間」、「最高學歷」、「工作經歷」(含工作期間、工作單位、職稱、職務內容)、「電腦技能」、「與人互動經驗」、「非營利組織經驗 」、「執行專案成果或相關作品」等,我們將於書面文件篩選後,通知面試。

 

聯絡資訊

高雄分會 Email:HR@wilderness.tw

電話: (07) 3227526 荒野高雄分會 賴小姐

地址:高雄市前金區文武一街88、90號

【新竹分會徵才】專職秘書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anuary 25 - 14:05

壹、需求及條件

1. 認同荒野保護協會之理念。

2. 熟悉Word、Excel、PPT及Google雲端工具,擅長資料整理。

3. 有時間管理、獨立工作能力,並對高度變動保持彈性。

4. 擁有良好溝通協調能力,表達能力佳。

 

貳、工作內容

1. 處理分會一般行政業務事務(會員服務、財務、庶務)。

2. 協助分會志工群組之發展,如環境教育推廣、培訓課程等。

3. 辦理總會或分會推展之環境教育、倡議活動、自然保育事務。

4. 環境專案管理、時程管控、經費核銷等事務。

5. 管理網頁、社群平台,設計活動宣傳相關之視覺、文字。

6. 其他配合協會辦理工作事項。

*上述工作內容將依個人專長作適度調整。

 

參、加分條件

1. 以非營利組織為長期工作規劃。

2. 有社會運動或非營利組織經驗。

3. 可獨立製作簡報、對外提案。

4. 生態、生物、環境相關大學以上科系畢業,或具有相關專案執行經驗。

 

肆、待遇與福利

1. 依法申報勞健保,另有員工團體保險。

2. 薪資:30,000-34,000元。

3. 經主管同意,得免費參與本會研習與培訓課程。

 

伍、工作地點

新竹市東區公園路86之1號

 

陸、工作時間

1. 依輪值需求排早晚班,早班08:30~17:30、晚班13:00~21:30。

2. 週休二日,週末偶有活動需支援,可另擇週間工作日補休。

 

應徵方式

1. 請備齊履歷與自傳,寄至以下信箱:HR@wilderness.tw,主旨請註明:[姓名]應徵新竹分會秘書

2. 內容建議:請載明「可開始上班時間」、「最高學歷」、「工作經歷」、「專長能力與佐證資料」、「希望待遇」等資訊,我們將於書面文件篩選後,通知面試。

 

聯絡資訊

1. Email:HR@wilderness.tw

2. 電話:(03) 561-8255#100 荒野新竹分會 孫先生

 

【新聞稿】「環團與總統有約」新書發表會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anuary 24 - 17:45

發稿日期:113年01月24日

  台灣環境保護團體今(24)日上午於台北市NGO會館舉辦「環團與總統有約」新書發表記者會,此書紀錄「全國NGOs環境會議」從2004年第一屆至2023年第二十屆每年會議之主題、籌劃經過、結論等成果,並與三任總統,從陳水扁、馬英九與蔡英文見面的詳實經過。

  新書發表會當天,蔡總統因公務無法出席,由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代表出席致意,其他出席貴賓包含首任環境部部長薛富盛、長期參與環境運動的監察委員田秋堇、立法委員陳椒華與洪申翰。環保團體更是出席踴躍,歷屆環保終身成就獎得主、五十多個環保團體等近上百人出席與會。

  主持人張宏林(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表示,「全國NGOs環境會議」(簡稱環境會議)二十年前由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生態學會、荒野保護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四個環團共同發起,我們期望各地的環團除了長期埋頭在地方各自努力外,也能夠每年找一天時間匯聚,一起共同討論,提出重要的環境議案,讓政府官員重視。

  施信民(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創會會長)回憶過往,提到2004年3月20日第十一屆總統選舉,陳水扁總統贏得連任。選前,針對總統選舉,環盟邀集多個環保團體共同提出《能源政策及核能問題承諾書》和《國家環境政策承諾書》,邀請總統候選人簽署。選後,環盟覺得應該要進一步要求政府落實承諾,因此邀請參與推動承諾書的環保團體,共同籌辦「全國NGOs環境會議」,希望集思廣益,共同擬定落實承諾書各個訴求的執行措施。針對此目標,環盟想說邀請總統蒞臨致詞,有其意義,一方面可以提高總統對環境議題的重視,一方面可以因此而敦促有關政府部門重視。施信民表示,全國NGOs環境會議的舉辦,除了議題討論、擬定訴求目標之外,更重要的是,經由團體的合作、成員的互動,促進了彼此之間的情誼與團結,提升了環境運動的力量。

  施信民表示,起初環境會議進行的方式比較簡單,僅要求各部會回應,但回覆結果不一定如環團期待。環境會議走到如今,轉變成由蔡英文總統將環境提案列管,要求各部會積極與環團開會溝通,逐漸有顯著的成效。期望大家站在二十年累積的基礎上,繼續共同前進,努力打造永續台灣。

  擔任「環團與總統有約」專書總編輯的何宗勳(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指出,他在擔任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時,於2004年開始籌劃「全國NGOs環境會議」,當年第一屆舉辦時間非常匆忙,前後準備不到一個月,同時還要敲陳水扁總統出席,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沒想到,一轉眼間20年過去,如今能夠出版這本「紀念專書」內心是很激動的。

  何宗勳表示,本書雖然高達七百多頁,但是能放入的內容還是非常有限。在內容方面,序的部分有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陳建仁、環境部長薛富盛與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四人。然後,由何宗勳本人撰寫二十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整體與每屆籌劃經過。同時並透過三場座談來探討環境會議價值與意義,同時邀請26位在不同階段參與環境會議的環保夥伴撰寫參與感想。並介紹2008、2015、2017至2023年舉辦九屆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21位得主等,內容紮實豐富。

  何宗勳指出,這本書出版有幾項意義;一、自由與民主的芬芳:能夠在自由與民主的國度裡追尋環境保護的價值,一點一滴前進,總統願意每年與環團見面會談,這在世界民主國家也很少見。二、歷任總統胸襟與包容:感謝開創「環團與總統有約」的陳水扁前總統、延續制度的馬英九前總統與蔡英文總統,能夠聆聽環保團體的忠言,並包容現場抗議與嚴厲批評。雖然政府有進行一些制度性的改革,有些改變不一定盡如人意,但在精神與態度上也展現國家元首的高度。三、環境運動的時代見證:每一屆主題扣住當年政治跟國際局勢,這二十年來我們見證了從街頭抗議走向體制內對話。四、「土地守護者」環團鍥而不捨的精神:環保人士長期堅持,當去檢視每年訴求,很多議題沈痾長達十幾二十年,因為這群人堅持,讓台灣環境可以逐漸獲得喘息與改善。

  何宗勳也提到,在編輯這本書時才發現,環保團體檔案保存的困境,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年,花了很多時間整理,還是有很多檔案照片無法尋獲。總結有以下六點困境;一、會議是眾多團體聯合舉辦,沒有統一的秘書處典藏資料。二、每年雖然有主責的主辦團體,但是團體內部也會因人事異動或其他因素,導致紙本與電子檔遺失。三、籌備期間就沒建好檔案,很多會議紀錄也不完整甚至沒有。四、受限資源與經費,很多照片畫質不佳,導致編輯本書時很多照片很難使用。五、會議也沒留下影音紀錄。六、同一事件有不同記憶跟觀點,要耗費很多時間去求證。他也期待政府能夠興建一座台灣公民運動史料館,來典藏台灣民主過程中珍貴的社會運動史料。期待這個建言能在未來幾年能實踐,讓台灣社會運動歷史成為國家重要歷史一部分,典範傳承!

  何宗勳表示,2024年第二十一屆環境大會預計於彰化鹿港舉辦,邀請大家共襄參與。

  張惇涵(總統府副秘書長)表示,很榮幸今日代表蔡總統來參加新書發表會,帶著三個感謝來分享:

  第一、我要代表蔡總統、賴副總統、陳建仁院長向大家致謝,環境會議走過二十年非常不容易,特別在這八年,不只是象徵性的對話或見面,更是落實到各部會的管考,透過更多的溝通,循序漸進推進政策。我們期望在520交接前,能再一次邀請環團到府內進行對話交流。

  第二、我要代表執政團隊跟大家說謝謝,因為大家的努力,大家在永續台灣才能繼續向前。即便可能過程中有意見不合,例如2021年的藻礁公投。但只要方向正確、腳步不停,我們終能走到終點。例如核四公投、礦業法的修正。國家的永續、能源的轉型,不會因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的修正就一勞永逸,我們也不應該沾沾自喜,未來政府部門、公民社會、公民團體應該要有更多對話,才能形成更強韌性,才能面對2050淨零轉型的挑戰。

  第三、我要謝謝施信民老師,他是我環境議題的啟蒙老師。民進黨還在野時,我們常常在環境議題有所討論,這都是一點一滴的累積,感謝大家的參與。我認同施信民老師所言「記憶不能被消失」,2013年國民黨提出核四公投案,當時施信民老師帶領大家於立法院外疾呼立即停建核四,這段歷史時時提醒我,執政不能忘初衷。

  田秋堇(監察委員)表示,環境會議一步一腳印,道阻且長、結伴同行。2005年2月1日我就任立法委員,何宗勳希望我打電話去總統府,積極邀請陳總統再次蒞臨大會。當年總統一到大會,一堆陳抗蜂擁,我頓時尷尬,畢竟是我去邀請的。如今回想起點滴,是非常懷念。地球如今很危險,環境議題有非常多做不完的工作。我待過立法院、監察院,我明白政府做了很多,但還是有不足之處。這幾年因著環境運動夥伴的幫助,我仍在監察委員的角色上調查湖山水庫等案子。即便走了二十年,我們的心都沒有變,我相信台灣的民主會越來越好,而民主與環境運動是並行的。

  陳椒華(立法委員)表示,第一次環境會議時,我當時是環保聯盟會長,此會議能夠成功,真的要感謝施信民老師、何宗勳前秘書長。當時我決定走入環境運動,有許多姻緣,走入三十年從不中斷。當時希望盡一份力推動廢核四,因此來到台北,走入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環盟與其他NGO透過環境會議,多多少少推動一些進步,我們體會到公民力量的重要。更多團體的結盟,永續的路會走得更長。

  這四年有機會走入立法院,下個禮拜就要從立法院畢業,感謝大家這四年的支持。

  或許未來的環境會議能夠邀請經濟部加入,因為很多環境議題都與經濟發展有關。

  也需請我們未來即將要上任的總統要重視「吹哨者保護法」的問題,以及空污總量的問題,中科擴充沒有減量,根本問題要從修法解決,目前很多法沒有罰則。

  未來我將回到民間環境運動的行列,具體方向將會跟各位公布,後續立法院的環境工作就繼續交給洪申翰委員了。

  洪申翰(立法委員)表示,此書這麼厚實,代表了大家努力的重量。環境會議走到現在,我相信也經歷許多波折。接下來,環境工作將會越來越大,新的政治局勢下,需要找大家做更多的討論。如今民進黨執政,我認為執政黨還是要把握住跟公民社會溝通的機會,這是民進黨執政很重要的內在元素,這也包括我下個四年立委的任期。

  接下來四年,我相信賴總統的執政也會非常注重與公民團體對話的基礎。

  我非常關注國家級大城溼地的劃設,此工作過去有許多阻礙,最後這一哩路,我們可以再次展現環境運動合作的動能。

  氣候變遷調適的工作,我們台灣處理的速度還是稍嫌太慢,希望大家可以一起進行努力。不論是在什麼角色,大家一起是最重要的。

  薛富盛(環境部部長)表示,非常榮幸來參加『環團與總統有約』新書發表會。

  環境部的成立,其實要非常感謝環保團體長期的倡議。過去的環保署比較是後端管制,如今成為環境治理的角色。我非常幸運,能在環境部升格之初來到環境部服務,我已經提醒部內同仁,要多多與環保團體互動。

  一路以來,我認為環境議題是有進步的,但如今議題是更複雜、牽涉更廣,這時就需要加強溝通與互動。蔡總統上任後,環境議題已經被列管高達100多項,涵蓋了各個層面、各個部會,這個做法督促了各個部會非常認真來檢視。

  大家都要莫忘初衷,或許觀點、想法不同,但初衷都是讓台灣的環境變得更好。我們也要與國際同步,我們都是地球村的一份子。我到行政部門後,對某些議題的作法可能會不同,這時我就很期望透過溝通與民主機制,來找出解決方法。

  感謝陳椒華委員過去對環境議題投入相當多的心力,有許多建言,我欣然接受。

  感謝洪申翰委員剛剛提到,未來環境議題不會更少,未來我們要共同面對。

  感謝施信民老師過去帶領大家一路走來走過這二十年。

  葉國樑(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表示,「全國NGOs環境會議」跟總統見面、溝通、列管,真的是很不得了的工作。我在環保聯盟是非常資淺的夥伴,一上任就接下環境會議的籌辦大任,壓力頗大。一路上經過籌委會、執委會、分區會議、環境大會、入府會談等工作,其中跟蔡總統會談高達兩個多小時,各部會首長皆出席,展現相當大誠意。

  過去我不太熟悉環保團體,不明白大家為何在街頭上要那麼辛苦。這幾年走進環盟、成為一員後,更了解大家的熱情與用心。

  我們很期待賴清德總統上任後,能繼續跟大家定期見面,特別針對非核家園的政策,希望不要再走錯誤的能源政策回頭路。

  陳曼麗(前立委、前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得主)表示,環境運動的合作很重要,許多工作需要大家一起完成,我們是夥伴關係,不是說誰是領導人,我們一起決議一起做事。在地關懷也很重要,廢棄物的問題仍有待解決。

  李華萍(社子島自救會發言人)表示,對於NGO可以走到20-30年,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社子島自救會的我們是被迫走上街頭,過度土地開發,社子島不當開發案306公頃硬要開發,其中把農地變成土地開發,對氣候變遷也有影響。台灣是過度、濫於開發的國家,台灣的土地政策很惡劣,沒有民意,全部都是公部門說了算。

  很遺憾的是,雖然我們去年有機會和跟總統見面提建言,但主責土地徵收議題的內政部後續卻未跟我們溝通。期望大家持續關心社子島居民的權益。

  林聖崇(環運大老、環保貢獻獎得主)表示,2004年我對政務委員葉俊榮破口大罵,因為他曾承諾要將環評報告資訊公開。現在資訊已經公開了,但公民參與的法制化還未完善。張國龍任環保署長時,就在討論民間如何參與,全台跑透透。但如今,我覺得台灣的公民參與仍是非常差勁。我會繼續推動公民參與,不然台灣的公民參與保證不及格,台灣的環境保護不只是在立法委員和部長,要公民普遍參與才能解決問題。

  張豐年(台灣生態學會顧問、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得主)表示,我榮獲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時,當年見蔡總統,曾提過要考慮台灣的特殊地理人文條件,應該訂出經建開發的總量管制,從三大面向,一、國土可承受量;二、水電能源供應量;三、水土空氣碳排管制量。若其中一項無法達標,就不應該開發。

  黃惠敏(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會長)表示,公民參與與專業對話之間還有一段距離,資訊不對等和資料造假不實很常見,地下水和造井造假,不到300公頃小小馬頭山就有三個開發案,馬頭山地區這些年陸續經歷了掩埋場、新農業循環園區、光電場的開發風險,這都設在環境敏感區、活動斷層,但是在環評書中都忽略了相關的說明。

  馬川佳(台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秘書長)表示,我們前身是台灣環境公義協會,原先是站在監督台中空污的立場,後來尋求科學解決議題,發現小水力發電是對環境衝擊低的低碳排能源,如今轉型成立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希望透過能源的議題來努力。很感謝台灣環境保護聯盟、陳椒華立委、洪申翰立委這些年來在小水力發電上的努力。

  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得主)表示,若把資訊公開法和行政程序法設下刑責,政府官員就沒人敢說謊了。農業減碳防止詐騙,減碳裡面有很多公共參與,我認為綠電不能算減碳,因為沒有公共參與,淨零路徑圖和SDGs沒有在一起,如今2025年也可能會面臨核電延役。方儉表示,騙子能騙多久,決定於我們要被騙多久。

 

新聞聯絡人: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勳
0920-329-493|LINE-lD:hehe7749

 

 

【新聞稿】防油紙包材PFAS驗出率超高,吃喝抹穿都可能暴露於PFAS!環團呼籲全面列管PFAS並禁用於非必要用途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anuary 24 - 12:55

發稿日期:113年01月24日

  受到廣泛使用、號稱「永久化學品」的PFAS(全氟/多氟烷基物質)對環境生態及人類健康威脅日益劇烈,引起全球高度關注。為此,全球性環保組織「國際污染物消除網絡」(IPEN)在2022年啟動一項針對食品包材PFAS含量的跨國調查計畫,看守台灣協會也參與其中,並於今日(1/24)聯合也高度關注此議題的何美鄉醫師與荒野保護協會、野薑花公民協會召開記者會,說明該計畫調查結果,訴請政府最遲於2025年將PFAS全面列管為毒性化學物質,並禁止使用於食品包材、化妝品、紡織品、消防泡沫等非必要用途。

  IPEN 調查計畫總共檢測17個國家、119個食品包材(包括包裝/容器)的樣本,有64個品項驗出PFAS,測出率高達54%。台灣採樣的包材中有8個品項受驗,7個品項檢測出PFAS,突顯含PFAS的食品包材使用氾濫、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什麼是PFAS?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林奕均說明,PFAS(全氟/多氟烷基物質)是成員超過12000種的含氟化學物質大家族,從上世紀起就被廣泛用在各種消費性產品,例如食品包材(裝薯條等油炸物的紙袋與紙盒)、紡織品、化妝品、醫療用品、消防泡沫,還有電子及半導體製程、甚至塑膠製程等工業用途。

  PFAS被稱為「永久化學品」,因為多數的PFAS在自然環境中非常難以分解,幾乎是永生不滅,也因為這個特性,讓PFAS得以在環境和生物體中持續累積;同時大多數PFAS具有一端親水、另一端防水又防油的界面活性特性,因此可隨著水到處跑,進入生物體,干擾荷爾蒙等生理作用,對於我們的水源、土壤、食物和人類健康帶來嚴重污染威脅。尤其PFAS毒性不低,很容易在生物體中累積到足以影響健康、導致生理功能失調甚至引發癌症的程度。

IPEN的跨國調查計畫,發現了什麼?

  IPEN聯合17個國家的環保團體,收集五大類食品包材的樣本,包括防油紙袋、包裝油膩食物的硬紙紙盒、微波爆米花的內裝紙袋、植纖餐盒、不是包裝油膩食物的再生紙包材2,樣本來源以國際或國內知名、產品供應流通量大的連鎖品牌為主。最後總共有119個品項送到實驗室檢測,結果有64個品項(超過半數)驗出PFAS。

  在驗到PFAS的64項食品包材中:

❶ 植纖餐盒測出的PFAS濃度最高,總可萃取有機氟(TEOF)含量平均達6,619ppm(歐盟草案標準50ppm的132倍),最高達27,551ppm。
❷ 微波爆米花的內裝紙袋最有可能測出含有PFAS,28項微波爆米花的紙袋有24項測得PFAS;且有20項超出歐盟草案標準。
❸ 民眾最常接觸的防油紙袋有35項受驗,有43%(15項)測出含PAFS,且有10項超出歐盟草案標準。
❹ 所有測出PFAS的結果中,只有2%是「可以測得是哪一種PFAS」,換言之有高達98%是「知道有PFAS,但是不知道是哪幾種」。
❺ 再生紙包材有12個品項受驗,有4項測出含有PFAS,台灣受驗的2個蛋盒中也有一個測得PFAS。蛋盒其實不需要刻意添加PFAS,卻測到了PFAS,說明PFAS會經由廢紙包材的回收、再製成再生紙及其製品的過程,不停地污染資源循環。

▴ 報告重點摘要

  這份報告也凸顯了國家或是區域性的禁限制政策是有影響力的。舉例來說,丹麥早前禁止了在食品包材上塗佈PFAS,所以同樣是麥當勞的漢堡包裝紙,從丹麥收集的樣本上測不出有刻意塗佈PFAS的濃度,然而在其它國家卻測出較高濃度的PFAS。另外麥當勞的薯條包裝袋也是,在5個國家所測得的PFAS濃度有極大的差異。

台灣的採樣與檢測結果

▴ 台灣受檢項目8項,其中有7項驗出PFAS

  至於看守台灣採樣送至IPEN的品項有17個,最後有8個品項受驗,7個品項測出含有PFAS,5件的TEOF超出用來判斷是否刻意添加PFAS的丹麥標準(20ppm),6件超出較丹麥標準寬鬆的歐盟草案標準(50ppm);PFAS測出率及超標情形都較本國際調查計畫檢測平均結果還嚴重。茲依計畫包材五大分類說明檢測結果如下:

❶ 防油紙袋:摩斯漢堡的紅豆派紙袋、Subway的餅乾紙袋、頂呱呱的薯條紙袋,以上三件都有測出PFAS,且前兩件TOF超出歐盟草案標準。
❷ 硬紙紙盒:從缺。
❸ 微波爆米花的內裝紙袋:7-11賣的Jolly Time微波爆米花、好市多賣的kirkland微波爆米花,以上兩件都有測出PFAS,全超出丹麥TOF標準(20ppm),有一件超出較寬鬆的歐盟TOF標準。
❹ 植纖餐盒:某容器生產商的餐盒,測出PFAS,含量為歐盟草案標準的57倍。
❺ 再生紙包材:由於台灣法規規定與食品直接接觸的食品包材不能使用再生紙,因此這類唯一能收集到的只有不與食品直接接觸的蛋盒,其中有兩個品項有進行檢測,全聯賣的「勤億是好機能蛋」的蛋盒有測出PFAS;主婦聯盟的快樂主婦雞蛋的蛋盒則沒有。

  測出PFAS的7個品項的終端食品業者,看守台灣協會都有寄發公文和Email通知,並請其回應,承諾以後所有產品及其包材不會再含任何PFAS。然而只有一家食品業者有承諾,並協助我們追查上游的容器製造商;另外好市多有回覆詢問PFAS的實驗室檢測方法,此後即無下文;其它食品業者至今尚未做出回應,也毫無任何公開承諾,令人遺憾。

  林奕均認為,目前尚不適宜立即究責今天被點名的這些食品業者,因為他們大多不是包裝/容器的生產商,對PFAS的危害與使用可能不清楚,而使用再生紙的蛋盒含PFAS更是因再生紙受到PFAS污染、而非生產商刻意塗佈;然今日這些商業規模大多十分龐大、食品供應量驚人的食品業者,既已知悉所使用包材含有PFAS,即應基於企業社會責任,拒用含PFAS包材。故再次呼籲這些業者儘速跟上麥當勞腳步,承諾「從2025年之後或者現在開始,所有販售供應的產品、以及產品的包裝材之中不會含任何PFAS類化學物質」3;而作為食品通路的7-11、好市多與全聯,則請制定「含有任何PFAS的產品不得上架販售」的規範,要求其供應鏈遵守,一起還給後世乾淨不受污染的環境。

健康一體 PFAS侵巢下無完卵

  提倡健康一體、因為對塑膠與毒性物質議題高度關注而參與看守台灣的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醫師指出:PFAS自 1940 年代起就出現並已廣泛用於工業和各類民生物品,是種會干擾內分泌的環境荷爾蒙,至今已出現上萬種PFAS,但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卻只有其中少數幾種泛用者有被研究。

  這少數幾種PFAS的流病研究顯示,其會產生多種健康影響,比如:導致甲狀腺功能異常,影響新陳代謝而提高膽固醇;另外也可能造成幼兒對某些疫苗的抗體反應降低,孕婦罹患妊娠高血壓和子癇前症,這些都可能提高人們在極凍天候下的猝死機率以及在新冠病毒侵襲下感染重症的機率。

  另外也會影響胎兒,胎兒暴露於母體中高濃度的PFAS,出生後體重較低,對某些疫苗的反應較差,男胎成年後精子數目減少活動力較差。PFAS其他影響包括導致肝指數異常、腎癌和睪丸癌,女性生殖能力降低。動物實驗亦顯示PFAS具有干擾甲狀腺、誘發肥胖及神經毒性而影響學習與記憶,在在佐證PFAS對健康的不良影響。

  來自全球各地的人體檢驗資料顯示,PFAS遍佈全球。美國全國營養調查(NHANES)的檢體中,99% 12歲及以上的體內都可檢測到一種或多種PFAS;德國人的檢體也是100%陽性。

  從21世紀初期開始,製造商開始自願逐步淘汰排放PFOA 和PFOS的產品及產能(以其他較短鏈的PFAS取代)。歐盟於2008年禁止使用PFOS,也於2020逐步淘汰PFOA。因此,一般人PFOA和PFOS的血清濃度平均值近年來有所下降,但其他PFAS的血清濃度,含PFNA,卻仍在上升,人類仍遠遠無法擺脫PFAS的健康威脅。

全球有識者與進步政體共識 全面列管PFAS並禁用於非必要用途

  接著荒野保護協會議題專員黃嘉瑩說明全球對PFAS的管制現況。她說,美國主要是各州率先於中央自行立法規範,例如加州從2023年開始,即禁止在所有會接觸食物的表面塗布PFAS,包括食品包裝袋、一次用餐具、吸管等,也禁止兒童用品添加PFAS。到2023年底美國將近有四分之一的州跟上加州腳步。科羅拉多州更進一步嚴格限制於2024年之後,不得販售任何刻意添加PFAS的產品;緬因州決定在2030年跟進。

  丹麥是歐洲國家中第一個非只針對特定PFAS物質,而是對PFAS家族全部成員下逐客令的國家,於2020年禁止任何會接觸食物的包材不得含有PFAS物質。至於歐盟,現正積極討論一項管制上萬種PFAS的提案,幾乎涵蓋了PFAS家族所有成員,號稱地表上最具野心的PFAS限制提案,最快可能在2025~2026年生效。這提案的出現顯示歐盟已將PFAS污染視為非常嚴重的環境危機,並承認要阻止PFAS污染,唯有全面管制PFAS家族所有成員。

  目前我國化學署依《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授權列管了包含PFOA等4+1種PFAS物質,去年新增列管PFHxS。這5種PFAS全都屬於對環境污染危害最嚴重的「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雖被列管但並未禁用。其中多國早就禁用的PFOA還存在半導體製程、勞工用紡織品和車用內裝……等許可用途。台灣的既有化學物質清冊中,登錄的PFAS有800多種,其中年製造或輸入量達100公斤以上、需進行第一階段登錄者有71種。相較列管中的5種,有更多未列管的PFAS物質完全不受限制,在台灣市面上和環境中流通。雖然我們不吝於肯定政府已開始重視PFAS威脅,開始跨部會研商對策,但我們更憂懼政府如果仍像以往拖著笨重腳步,可能會讓我們未來淹沒於PFAS洪流中。

  ⽬前有受到關注的少數PFAS物質,如PFOA與PFOS,已被證明與許多疾病引發的⾵險有關。⽽光是研究並確認這兩種PFAS物質的健康⾵險關聯性,就⾄少得花上數年時間;⽽PFAS家族成員超過⼀萬兩千多種,就算只研究其中已登錄商業⽤途的4700多種物質對健康的⾵險,等到全部研究完,環境早就被PFAS徹底污染!必須及早全⾯列管PFAS,否則PFAS對生物圈的危害將來不及挽救。

▴ PFAS對生物圈的影響

  野薑花公民協會理事長陳雪梨補充:由於PFAS家族成員太多,很難一一去研究其負面作用再一一禁限用,所以歐盟決定採取一個原則:就是如果是「非必要用途」(包括非關健康、安全與社會重大運作的用途,或已有替代品或替代技術的用途),就必須禁用。根據經濟部工業產銷存調查統計,各種紙袋一年內銷量大約6.4億個4,各種紙容器則一年約92億個5,雖無法得知這其中有多少是塗布PFAS的食品包材,但應該也是數以億計。這些塗布PFAS的食品包材,可能隨著廢紙回收,污染再生紙品與水體,進而影響地球上的生命;而目前市場上已有完全不含PFAS且無塑膠淋膜的防油紙盒與紙袋,符合前述「已有替代品」原則,比照歐盟立法精神,含PFAS食品包材就該禁用。

化身萬萬千 PFAS威脅不下氣候變遷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指出,其去年初也曾在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協助下,將未寄送給IPEN、但經油滴試驗發現可能含有PFAS的19個樣本,交給一家私人實驗室檢測其有標準品可以比對的37種PFAS,結果雖有17個樣本能測得PFAS,但含量極微且種類相當有限;然從IPEN同時針對58種PFAS與總有機氟進行檢測並比對的結果顯示:有高達98%總有機氟含量是未知PFAS漏網之魚,顯示這19個樣本的檢測結果極可能並未涵蓋業者主要添加PFAS物種,畢竟台灣市面上流通的PFAS就有800多種,全球有上萬種,而且業界隨時可透過氟和有機物的不同排列組合,再變出更多種。如果漠視這些PFAS都具有共通的物理化學特性,都具有持久不易分解、能干擾生理作用的毒性表現且毒性不低的事實,而未能全部列管,讓業者可以不斷轉移陣地,如此PFAS物質將在不斷生產並釋出到環境中過程中,不斷累積濃縮放大,危害性不斷增強,地球生命也將隨之不斷弱化、病化,而走向滅亡。

  2022年時由斯德哥爾摩韌性中心號召的一群科學家,即鑑於四種PFAS在雨水中濃度已遠超過美國的飲用水終生健康建議值、丹麥飲用水限值、歐盟地表水的環境品質標準,且其由大氣沈降下來的情形已造成全球土壤普遍受到污染並超出荷蘭提出的指引值等事實,判定光是這四種PFAS的污染,就已嚴重撐破涵容化學污染的地球界線,何況還有許多PFAS不在政府與學界眼線下!

▴ 斯德哥爾摩韌性中心2023年更新的九大地球界線被人類社會撐破的情形。
其中PFAS與塑膠等新興物質超出地球安全界線的程度,還高於氣候變遷。

  地球生命面臨PFAS與塑膠等「新興物質」(Novel Entity)的威脅,實不下於氣候變遷,非危言聳聽!PFAS會隨著水與大氣到處跑,早已遍佈全球,出現在南北極等渺無人煙的地方、全球各地的雨水中;國內飲用水也無法倖免。如今IPEN報告更進一步證實業界說法:國內號稱防油防水的食品包材使用PFAS情形相當嚴重。

  這表示我們喝的每一口水,還有吃的東西,都有暴露於PFAS的高度風險。況且,根據台大教授陳保中研究團隊2011年研究論文,其長期追蹤400多名孩童的臍帶血,有高達98.9%驗出PFOS,81.9%驗到PFOA,表示新世代未出母體即開始承受PFAS攻擊。

政府應儘速出手 全面阻止PFAS污染危害

  看守台灣日前聯合其他團體共同發起連署,訴求政府加快腳步、採取行動阻止PFAS污染危害。與會人士也再次呼應連署主張,籲政府應基於預警原則,應以環境生態健康與未來世代為念,儘速將所有PFAS全面公告列管為毒性化學物質,並禁用於食品包材、化妝品、紡織品、消防泡沫等非必要用途;在食品包材方面,衛福部應同步修訂《食品器具容器包裝安全衛生標準》,比照丹麥制定總有機氟含量限值,以免有不明PFAS成為漏網之魚,繼續危害社會。以上考慮行政作業所需時間,希望最遲不應晚於2025年。

 

\✱ 邀請大家一同來連署 → 連署連結

————————————————————————  

附註:
1. 關於PFAS的詳細資訊可參考看守台灣網站
2. 再生紙包材這一類收集的目的,是了解在沒有必要刻意添加PFAS的情形下,再生紙包材受到PFAS污染的程度。
3. 麥當勞在此跨國調查計畫進行前已公開做此聲明。
4. 其統計範圍涵蓋食品用袋、手提紙袋、水泥紙袋、水果套袋等各種紙袋。
5. 其統計範圍涵蓋紙盒、紙杯、紙盤、速食餐盒、利樂包、紙棧板等各種紙容器。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53集|沒錢沒明星怎麼選舉?小歐盟如何異軍突起!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anuary 22 - 09:02

文 / 黃馨慧

2024總統大選落幕,《燦爛時光會客室》將鏡頭從螢幕前的勝選者,轉移到被主流媒體忽略的落選人身上,規劃「2024落選人系列專訪」。

一個名字特別的小黨,在這次選舉當中異軍突起,從不利於小黨生存的選舉制度,以及藍綠白三黨的擠壓下,一躍成為台灣「台灣第五大黨」,他們是一群地方媽媽們於2017年創立的「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下稱小歐盟)」。小歐盟首度參與國會選舉,就獲得12萬8613票,0.93%的得票率,雖未能邁過5%門檻取得席次,但已交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績單。

本集節目邀請到小歐盟的代理黨召林詩涵,以及小歐盟嘉義市立委參選人陳玥妗,來與我們分享本次大選的心得,第一次參與立委選舉,小歐盟如何只用201萬就成為台灣第五大黨?未來?現行的選制讓小黨愈選愈窮,小歐盟將如何面對未來?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帶著小孩出來參選!平凡媽媽們為何走進政治?

小歐盟在全台縣市當中,政黨得票率最高的就是嘉義市,代表小歐盟首次參選嘉義市立委的政治素人陳玥妗,是一位普通的職業婦女、單親媽媽,在接受《燦爛》專訪前,需要先安撫好帶在身邊的小孩,才能開始受訪。

正是因為自己是一位平凡的媽媽,更能看見市井小民的需求。當藍白綠三大黨都把廣發補助、育兒津貼當成少子化解方,小歐盟的黨員媽媽們看見的是,孩子在公園裡沒有遊具可玩而被剝奪的遊戲權,是台鐵一天僅十台親子車廂帶來的不便,是空汙使得孩子無法出門的不滿,是台灣社會始終不足的育兒支持。但這些聲音太輕,不足以請動議員處理,當一群本不熱衷政治的媽媽們發現,自己的權利被剝奪時卻無人在乎時,開始考慮站出來替自己發聲,小歐盟的成員們因而走到一起,希望用自己身為媽媽的力量,改善台灣的育兒環境。

陳玥妗說,身為媽媽帶著小孩在這個社會上走跳,能確實感受到小孩的聲音真的是很微弱的,「他們要怎麼發聲呢?當然就是由我們家長來做這件事 」。所以這名沒有任何政治經歷的平凡媽媽,跳出來參選嘉義市立委,雖然落選,但以6232票獲得第三高票。

陳玥妗從小到大在嘉義成長、求學、工作,和嘉義有著深厚的情感連結。因此,當被問及出來參選的原因,陳玥妗數次將「責任感」掛在嘴邊,這座她幾乎不曾離開過的城市,是她責無旁貸、一往無前的理由。

她回憶起嘉義市長久以來的選前之夜傳統,噴水池圓環的造勢大會,小歐盟是全台灣第一個有「親子專用」宣傳車的政黨,媽媽們帶著小朋友一起在宣傳車上吹泡泡、跳跳舞,親身參與民主和選舉制度。

小黨經營策略:不求快速成長,看重成員間的共同價值觀

從拜票過程的感受與選後得票率數據來看,小歐盟在區域立委和政黨票的得票率表現其實有所差異。小歐盟在各地區的區域立委參選人幾乎都有3%以上的得票率,在新北市板橋區的選區更拿到將近10%,反觀政黨票只有0.93%得票率,落差明顯。林詩涵指出,民眾可能會因為不想選藍,也不想選綠的心態,將區域立委票投給三大黨之外的候選人,相較之下,政黨票則是更扎實且肯定的民意,是民眾在16個政黨當中,基於對小歐盟的肯定所做出的理性選擇。

小歐盟的競選宣傳策略與其他政黨大相逕庭,這些帶著小孩的媽媽們就像一支精悍又堅定的游擊隊,在選前的三、四個月內,一邊肩負家庭責任,一邊穩健而快速地透過一次次街頭短講、發傳單、掃街拜票與選民互動。有趣的是,選舉之後竟有不少人向林詩涵表態想加入小歐盟,林詩涵也坦言,自己也曾糾結該不該快速擴充組織規模,最後仍選擇貫徹以往嚴格的入黨標準,比起人數,小歐盟更在意成員間的集體認同感,是否抱有相同的核心價值,以及建立起組織內的民主對話機制。

但是,這樣不會反而耗時費力,組織也很難擴張嗎?「會,但民主不是就這樣嗎?」林詩涵認為民主的價值就在於每一個人的意見都值得被聽見、被討論,唯有如此,民主制度方能緩慢卻踏實地前進。這也正是「小民參政」的核心精神——建立參政平權的社會,讓每個人都能有均等的參與政治的機會。

民眾政治冷感、穩中求安 選民分邊站,小黨定位陷危機

林詩涵是這次小歐盟的不分區立委參選人,這不是她第一次參加選戰,早在2014年,林詩涵就以無黨籍身份參選過嘉義市長。作為太陽花學運出身的青年世代,林詩涵觀察到,有許多年輕人和她一樣,因為太陽花學運而開始關心政治、參與政治。從2014年到2018年的大選,台灣社會瀰漫著一股年輕人積極參政的氛圍,從老一輩到青年世代,都想要聽到更多年輕的聲音、期待他們能為台灣民主帶來新的突破和改變。然而,林詩涵指出,近幾年以來,很明顯感受到整個台灣社會的民眾都在追求平穩與安定,不再有當初蓬勃的政治量能,更希望從藍、白、綠的三國鼎立當中,選擇自己棲身的定位,親中的民眾選擇國民黨,反中的民眾向民進黨靠攏,而以往的「中間選民」則全被民眾黨吸附,小黨沒有突圍的力量,亦無支撐持久戰的彈藥。

對於未來四年台灣整體社會的民主發展,林詩涵指出,接下來在四年當中所謂的進步的價值,大概都會處在某種消極狀態,不確定到底能不能發展下去的狀態 ,「因為台灣人民不太覺得我們需要發展和進步,只要有人能夠把高房價、低薪這些問題解決,好像就能夠安穩過生活」。

民眾對「進步價值」的態度改變,太陽花學運後爆發的政治熱情逐漸消散,轉而對內求安定、對外求保守,突破保守價值的小黨不再是中間選民的最佳選項,大黨可以靠著金援、地方組織,甚至政黨補助金繼續穩健成長,而沒錢、沒政治明星、沒地方勢力的小黨,在台灣的選舉制度雪上加霜之下,生存更加不易。

高門檻選制 使得大黨恆大、小黨凋零

現行的選舉制度下,小黨逐漸凋零,發展也被受侷限。林詩涵表示,這次選舉小歐盟一共募得461萬元,但光是10名區域立委和3名不分區立委的保證金就繳掉260萬,最後僅剩201萬元來打完整場選戰。

這次選舉,所有小黨得票率都未超過5%,即使小歐一躍成為台灣第五大黨,但根據相關規定,小歐盟並無法獲得每年每票50元的政黨補助款,也拿不回選舉保障金。林詩涵直言,台灣現行的選舉制度,都是讓大黨能維持更多資源,而小黨幾乎沒有生存空間。2024年開始,台灣每年要支付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這三大黨總共六億多元的政黨補助款,而達不到選舉補助款門檻的小黨,只會愈選舉愈窮。管中祥認為,一個社會能不能多元,在於國家內能夠參與政治的人,可以有多少多樣性,能否有更多的機會,讓不同的聲音被聽見。

小黨代表的正是不同族群、不同立場的價值觀,因此,想要社會真正實現多元民主,就要先改善小黨的生存環境。然而,目前要推動選制改革可謂十分困難,林詩涵不諱言,光是要把保證金門檻10%從選舉人數改成採計投票人數,就受到大黨不斷阻饒,因為修法對大黨而言有害無利,她也直言,台灣社會必須認真思考,「 如果我們國會只有幾個政黨 沒有更多元的聲音加入的話,真的是我們要的民主政治嗎?如果沒有一個制度,讓多元的意見可以現身,那這樣的民主不過是半吊子,永遠只會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這篇文章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53集|沒錢沒明星怎麼選舉?小歐盟如何異軍突起!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球隊包庇性平事件、身心暴力皆無人處理 請還給體育班的孩子正常訓練環境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anuary 19 - 18:06

文/立法委員范雲辦公室、立法委員陳培瑜辦公室、人本教育基金會

台北市某高中多名合球隊邰姓助理教練(兼體育班導師),利用職務機會,長期對女學生發展違反倫理關係,在學校的IG匿名版上傳得沸沸揚揚,該隊楊姓總教練(兼體育組組長)卻不通報處理。不僅如此,經學生提出具體事證,向台北市政府檢舉後,學校洩漏檢舉資料給楊姓總教練,楊姓總教練竟威脅檢舉的學生撤案。而台北市政府明明已經有具體證據,卻違法未命學校調查,層層皆有重大違法疏失。

該隊教練亦頻繁暴力對待學生,球隊的邰姓助理教練、楊姓總教練、黃姓防護員長期對合球隊學生體罰、言語羞辱,甚至指使、縱容球隊學長姐霸凌學弟妹。

校方長期縱容對女學生發展違反專業倫理關係、威脅檢舉者撤案

邰姓助理教練利用職務之便,長期對隊上一位女學生發展違反專業倫理關係,不但多次互傳訊息「我愛你」,甚至曾被學生目睹進出邰師的房間、被家長目睹前去溫泉旅館。甚至連該高中匿名版都有多位學生貼文:「體育班師生戀是真的,XXX跟體育組很年輕的教練在一起。」。

2023年11月有兩名學生分別以信箱、電話向台北市政府檢舉,並且提供邰姓助理教練與女學生互傳「我愛你」和自拍照之事證。學校不但沒有立即立案調查,教官教訓學生說:「1999不是這樣用的」、「現在要你們自己打電話給他們說要撤案」。明明應該保密的性平事件,教官要學生撤案時,竟然讓楊姓總教練、黃姓防護員也在場知悉檢舉的學生是誰。

楊姓總教練在知道檢舉人後,竟然不譴責明顯違反法律的邰姓助理教練,反而施壓檢舉人說:「以後他們滿18歲了,就祝福他們就好了,別破壞人家姻緣」,還指揮、修改學生撤回通報的內容,力求案件可以順利撤回,不只包庇,還包庇得非常努力。

北市府已握有證據,但仍不未依法處理,形同包庇共犯

按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第23條第一項第10點:「申請人撤回申請調查時,為釐清相關法律責任,事件管轄學校或機關得經所設之性平會決議,或經行為人請求,繼續調查處理。學校所屬主管機關認情節重大者,應命事件管轄學校繼續調查處理。」

依法,如果已有具體證據,學校就能主動調查,不受當事人撤回的限制,自然業不會受到檢舉人撤回的影響。主管機關也有權命學校繼續調查。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在今年11月接獲兩名學生檢舉邰姓助理教練對女學生發展違反專業倫理關係,以及邰姓助理教練與女學生互傳「我愛你」和自拍照之事證影片。證據如此明確,卻因為檢舉人遭威脅撤案,就恣意結案,沒有繼續追蹤處理,更未依法命令學校召開性平會,顯然有怠職違法的情形,形同校方包庇性平案的共犯。

連坐罰、辱罵、霸凌學生「這就是體育班的生態!扛不住的就走」

學生表示,楊姓總教練會罵學生「爛」、用「如果打不贏就去做學弟妹的事」威脅學生;並且已經畢業的隊員也表示,楊總教練平時練習會用本子打頭、對學生罵:「社會敗類」、「白癡」、「笨蛋」……等語,並會威脅學生:「你想被我踹嗎?」。

邰姓助理教練曾謾罵學生:「你們怎麼不去給車撞死」、「下賤」、「廢物」、「畜生」、在專訓時間公開嫌棄一位學生:「當初收他就是一個錯誤,媽的死gay砲,娘娘腔。」,更在學生面前問其他學長姐:「你看到他的臉不會想打他嗎?」

邰姓助理教練還灌輸學生嚴重偏差的觀念,建議學生學測作弊:「我學測43級分,全部都是看來的。看隔壁的總比你自己想的答案好,這就是參考。」

連防護員也會威脅學生:「你要被我揍嗎?要吃我鞋子嗎?」或在隊員需要接受貼紮和防護事宜時,回應:「你又不會比賽,受傷沒關係。」或是「這個根本沒有怎麼樣,不需要浪費耗材。」

球隊也會利用學長姐制的名義,因學弟妹犯錯而連坐處分學長姐跑大圈操場、寫心得,以此讓高年級的學生有壓力要「控制好學弟妹」;邰姓助理教練多次教唆學長姊霸凌學弟妹:「管不動?管不動不會用霸凌的方式喔?這就是體育班的生態!扛不住的就走,少一個沒差,還有千千萬萬個人。」告訴學生「做不好就幹譙他!」、「要轉學的可以先霸凌」。這導致隊上確實發生有學長姐仗勢欺負學弟妹,甚至有學生遭學長吼罵、羞辱「啞巴」,邰教練不但不阻止,還告訴受害學生「要撐住」。

甚至隊上曾發生成年球員推打學生,另一助理教練主動向楊總教練反映,總教練不但未依法進行校安通報、兒少保護通報,還要求受害者交出事發影片,並且要求不准再傳。

隊上除了上述不當對待兒少的行為橫行,合球隊的管理風氣也充斥作假、怠職、浮濫徵收費用、亂象;包含:

  1. 帶隊教練長期怠職未實質訓練,坐領中正盃「有功教練」獎金

    合球隊名義上雖然是楊總教練及另一名陳姓體育老師掛名帶隊教練,實際上兩位教練在球隊專訓時間」根本沒有到現場,更遑論參與訓練;即便後來學校開始要求教練要到場,兩位教練也都只坐在場邊划手機或休息。合球隊專訓,僅由助理教練負責。

    平時上課期間,楊總教練更總是要求球隊經理(學生)協助代為上班簽到,甚至楊總教練的教師系統帳號、密碼,都成為了球隊經理們交接時的事項之一。

    但凡舉涉及獎金,例如台北市中正盃比賽,楊總教練一定會將自己列為帶隊教練,以確保可以獲得每次「有功教練」的獎金,使得實質付出努力的助理教練反而不能獲得獎勵,這樣得情形包含了2019年全國中正盃國中部冠軍、2019年全國中正盃高中部冠軍、2020年全國中正盃高中部冠軍、2021年全國中正盃高中部冠軍、2022年全國中正盃高中部冠軍,明明實質訓練和帶隊教練都是,因失望離職的前助理教練,但所有的功績及獎勵都被楊總教練不當包攬。一次冠軍即至少可領取台北市教育局的教練獎勵金9.8萬元,以上共五次冠軍獎金共計49萬元。

  2. 不明名目強制徵收「教練費」、「後援會」費用,若未繳交會被體罰、處罰

    楊總教練會徵收每人每月500元的教練費以及一年1000元的後援會費,會處罰遲交的人抄寫隊規、甚至用跑操場等體罰來強迫學生繳交。對這些強迫繳交的費用,楊總教練從來沒有主動提供過收據,或說明費用的流向,收款帳號也並非學校帳戶;即便是被迫出示收據時,由總教練也只提出不合格,未蓋店章或未由受款人簽名的手寫收據。
  3. 2007-2010年中正盃選手獎勵金不知去向

    臺北市政府對於成績優良的選手有予以獎勵金,有選手察覺2007-2010年間的中正盃獎勵金都未提供給學生;雖然2011年後中正盃的獎金改為直接匯入選手帳號,但之前至少兩次的選手獎勵金都沒有提供給學生。
  4. 防護員越權干涉球隊管教、隊上財物管理

    該校國、高中體育班有許多專項項目,黃姓防護員其實是所有項目防護員,卻將大部分的時間花在較有利可圖的合球隊上,平時也幾乎都待在體育室替楊總教練處理事務,包含收款和管理合球隊費用。由學校聘用的防護員,卻成為楊總教練私人秘書。

    黃姓防護員,以楊總教練為靠山,動輒違法處罰、體罰、羞辱學生,包含處罰沒有繳交教練費的學生寫心得或體罰跑操場、連坐罰學長姊。

以上乖張現象長期發生,多位教練、學校教職員涉體罰、不當管教、言語暴力、唆使學生霸凌、包庇性平事件、怠職,惡果竟全由無辜學生承受,校方包庇處理,北市府也嚴重怠於督導。雖本案集多項問題於一身,但究其原因,都與濫用暴力威權,扭曲的球隊文化相關,體育署作為中央主管機關,也有責任提出具體政策及做法:

本會嚴正要求:

  1. 本案違法情形所涉層級甚高,市府亦有相關違法,應由中央組成調查因應小組入校調查,就前述行為詢問所有球隊學生,包含已畢業或離隊的學生,以及已離隊之教練。
  2. 調查期間,應暫時停聘楊姓總教練、邰姓助理教練、黃姓防護員、教官之職務,以避免再有學生遭威脅噤聲、串供,或遭受其他不當對待。
  3. 台北市教育局握有證據卻未繼續追蹤本案,也未命學校繼續調查,縱放明顯違反性平法之人,顯有怠職、違法,應逐層調查懲處承辦、決策人員。
  4. 楊姓總教練同時兼職體育組長,身為公務人員卻涉嫌佔據選手獎勵金、掛名帶隊教練卻未進行專訓、上班期間未到卻要職員代打卡、包庇法定通報事件,已涉及貪汙、瀆職,應立即交赴政風單位進行調查。
  5. 許多學校球隊文化仍然充斥暴力、威權控管等,除持續對學生造成傷害,也使得掌控不當權力之人有許多違反或侵害學生權利的空間。體育署盡速盤整、健全不適任教練制度,監督制度徹底執行,並透過相關訓練、指引,改善威權球隊文化。

這篇文章 【新聞稿】球隊包庇性平事件、身心暴力皆無人處理 請還給體育班的孩子正常訓練環境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媽媽氣候行動聯盟:氣候變遷與永續生活民意調查發布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anuary 19 - 18:01

文/媽媽氣候行動聯盟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發布最新針對「氣候變遷對日常生活影響,民眾如何日常實踐永續生活」民意調查報告,及該議題網路輿情分析報告。 民調結果與輿情分析結論簡報如下:民意調查與輿情分析結果

近8成民調受訪者擔心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網民最擔心空氣品質其次是極端天氣

根據媽媽氣候行動聯盟(以下簡稱媽盟)最新完成的民調及網路輿情發現,超過七成民眾認為氣候變遷已經影響了日常生活,更有八成民眾擔心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影響。但是雖然政府宣布2050淨零路徑及政策已經兩年,仍然有超過五成的民眾不知道台灣有淨零政策;推動低碳生活(包含減少一次性浪費與促進資源回收))、提升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的發展和利用率,是民眾認為最有效減緩氣候變遷的政策。

媽盟委託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底、2024年初進行台灣地區「氣候變遷與永續生活調查暨網路輿情分析」,以分析台灣民眾氣候變遷的公民意識、對政府因應氣候變遷的認知、民眾永續實踐行為,另外因為農曆春節將至,也調查民眾對禮品包裝的看法。相關調查摘要如下:

  • 氣候變遷對生活的影響

1:超過七成認為氣候變遷已經影響日常生活

2:近八成擔心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影響

  • 誰最應該為氣候變遷負責

53% 認為企業、政府、個人都應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負責

  • 淨零排放/再生能源認知

1:逾半數不知道「淨零排放」政策

2:過半數認為台灣再生能源發展速度慢

3:逾四成民眾高估台灣再生能源供電量

  • 有效因應氣候變遷之永續行動

1:43.8% 認個人交通面減緩氣候變遷最有效

2:民眾永續行動,多從飲食、旅居面著手

3:推動低碳生活(包含減少一次性浪費與促進資源回收))、提升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的發展和利用率,是民眾認為最有效減緩氣候變遷的政策。

調查4:願意參加環團倡議活動比例未過半(較2022 年增長13%)

  • 過度包裝/環保材質議題

1:67.5% 關心年節禮盒是否是環保材質包裝

71.3% 關心年節自用商品是否是環保材質包裝

2:73.5% 認為禮盒過度包裝會降低購買意願

76.6% 認為自用年貨過度包裝會降低購買意願

這份民意調查與網路輿情彼此呼應:

  • 氣候變遷對生活的影響

網友最擔心空氣品質,其次是極端氣候

  • 誰最應該為氣候變遷負責

政府藉政策推動永續行動企業藉永續商品呼應永續行動

  • 淨零排放/再生能源認知

2023年淨零聲量較2022年衰退9.1%

  • 永續行動

2023年永續旅居聲量較2022年成長34.7%34.7%;2023年永續飲食聲量較2022年成長3.4%3.4%;

  • 過度包裝/環保材質議題

政府節慶前宣導勿挑選過度包裝禮盒;政府制定減塑規範,企業帶頭力行;民眾認為過度包裝浪費,衍生高負評。

根據這份民調與網路輿情,媽盟認為政府除了應該在政策上更大力推展再生能源的發展,更應該加強宣導或提供誘因讓民眾從生活態度、方式的改變,以達淨零綠生活的目標。在農曆春節採購即將開始之際,媽盟與新北市、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金門縣共同發起從源頭減塑、減廢活動,呼籲大家過年辦年貨,帶自己的購物袋/環保袋,減少廢棄物。媽盟也將在五大縣市的公有市場、商圈發送「龍自己袋」春聯,祝福我們的地球新年快樂、永續平安!

2024春節採購龍自己袋

農曆春節即將來臨,許多人開始準備採購年貨或送禮禮盒。根據環境部的資料,春節月份的垃圾日清運量比其他月份的日均清運量,平均多出1000多公噸,相當於200頭大象重量,或是63輛公車重量;其中塑膠垃圾占了極大比例。「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簡稱媽盟)去年8-9月推出「自備餐盒 全民減廢」活動,獲得600多家商家熱情響應及眾多民眾親身參與。在民眾即將準備採購年貨之際,媽盟再度號召全台商圈參與,鼓勵消費者帶自己的容器/環保袋購物,從源頭減塑減廢。

2022年6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所發布的《全球塑膠前景:2060政策》(Global Plastics Outlook:Policy Scenarios to 2060)指出,2019年全球塑膠消費量為4.6億公噸,同時預測,2060年全球塑膠消費量將增長三倍(12.31億公噸)。根據估計,每年將近有 1,270 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除了污染、危害海洋生態及整個食物鏈,最終更回到人類身上聯合國的報告更顯示,我們每人每周可能吃進去了將近 5公克的塑膠微粒,相當於每7天吃一張信用卡。

台灣雖然從2002年開始限塑,目標2030年全面禁塑。但是塑膠袋10年用量增加13.7%,塑膠餐具增加55%;尤其在疫情期間為確保衛生環境,許多人使用外帶及一次性餐具,產生更多的塑膠垃圾,「2030全面禁塑」似乎遙不可及。

就從今年起,龍年辦年貨,龍自己袋。過年辦年貨,帶自己的購物袋/環保袋,減少廢棄物。

祝福我們的地球新年快樂、永續平安!

計畫內容:

  1. 活動期間:2024年1月20日至2月29日
  2. 合作城市:新北市、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金門
  3. 合作場域:年貨大街、商圈、老街、公有零售市場
  4. 活動內容:

*商圈商家響應活動/提供優惠,協助活動宣傳;呼籲消費者採購年貨時,

使用家中已有的容器、環保袋。

*媽盟製作「龍自己袋」商圈地圖,消費者上傳自備容器/環保袋在商店購物照片,參加抽獎活動。

發起單位:社團法人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協會

這篇文章 【新聞稿】媽媽氣候行動聯盟:氣候變遷與永續生活民意調查發布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全國教師會樂見教育部改弦更張 呼籲下午應實質討論具體可行的輔導管教方案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anuary 18 - 22:14

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

本周一(15)教育部因應校園安全召開「學校訂定教師輔導管教辦法注意事項」工作小組,僅鎖定討論28-30點釐清「校園安全檢查事項」,討論方向僅在於程序的加強,卻忽略對偏差行為學生的輔導管教核心問題,全國教師會於週三(17)召開記者會宣布退出工作小組,要求教育部應全盤檢討輔導管教注意事項與相關配套措施。

    今(18)日下午教育部召開的第2次工作小組,議程臨時改變為「討論第24、25、26點特殊管教措施、監護權人及獎懲委員會」等點次。本會樂見教育部改弦更張,願意處理深水區條文,但對於教育部提出的修改文字(如附件),卻感到深深的疑慮,內容仍未敘明「當家長不願配合時,學校後續能如何處理」、「如何避免少數學生影響多數學生的受教權益」等,最後的結果可能就如現在一樣,除了讓學校被迫執行難以執行的方案外,對校園安全沒有任何助益。全教會提醒,教育部應擺脫過去的邏輯,切莫再度流於文字堆砌與程序堆疊,才能避免條文流於具文。

    全國民眾無法再容忍校園成為安全的化外之地,無論師生都不該淪為暴力下的犧牲品。本會呼籲刻正開會的教育部人員,應體認過去將一切責任由學校承擔的想法早已無法解決日益猖獗的校園暴力問題,嚴肅面對各項配套不足所造成的弊病,因應學校管教嚴重行為偏差學生的問題,應給予學校相當的資源及校安人員配置,並且應納入家長的的管教義務與課責,當然也應該有相當的親職假配套,讓家長得以盡其責,才能回應全國親師生的高度期盼。

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

二十四、學務處(訓導處)及輔導處(室)之特殊管教措施

    依第二十二點所為之管教無效或學生明顯不服管教,情況急迫,明顯妨害現場活動時,教師得要求學務處或輔導處(室)派員協助,將學生帶離現場。必要時,得強制帶離,並得尋求校外相關機構協助處理。

    就前項情形,教師應告知已實施之輔導管教措施或提供輔導管教紀錄,供其參考。

    各處室人員將學生帶離現場後,得安排學生前往其他班級、圖書館或輔導處(室)等處,參與適當之活動,或依規定予以輔導與管教。

    學務處或輔導處(室)於必要時,得基於協助學生轉換情境、宣洩壓力之輔導目的,衡量學生身心狀況,在學務處或輔導處(室)人員指導下,請學生進行合理之體能活動,但不應基於處罰之目的為之;若發現學生身體確有不適,應即調整或停止。

第二次工作小組議程所示方向:增加提供發展性或介入性之輔導性措施,在學務處或輔導處(室)採特殊管教措施後,得通知監護人(法定代理人、家長、主要照顧者),並說明採取管教措施及原因。

二十五、監護權人及家長會之協助輔導管教措施

    學務處或輔導處(室)依前點實施管教,須監護權人到校協助處理者,應請監護權人配合到校協助學校輔導該學生及盡管教之責任。

    學生違規情形,經學校學務處或輔導處(室)多次處理無效且影響班級其他學生之基本權益者,學校得視情況需要,委請班級(學校)家長代表召開班親會,邀請其監護權人出席,討論有效之輔導管教與改進措施。

第二次工作小組議程所示方向:說明係監護人及家長會之協助輔導及特殊管教措施,擴大除監護人外,增加法定代理人、家長、主要照顧者,並提供家庭教育諮商或輔導服務。

二十六、學生獎懲委員會之特殊管教措施

    學務處認為學生違規情節重大,擬採取交由其監護權人帶回管教、規劃參加高關懷課程、送請少年輔導單位輔導,或移送警察或司法機關等處置時,應依該校學生獎懲辦法,簽會導師及輔導處(室)提供意見,經學生獎懲委員會討論議決後,始得為之。但情況急迫,應立即移送警察機關處置者,不在此限。

    學生獎懲委員會應注意保障當事人學生與其監護權人發言之權利,並充分討論及記載先前已實施各項管教措施之教育效果。

    學校除採取第一項所定處置外,必要時,應聯繫社政單位協助處理。

    學生交由監護權人帶回管教,每次以五日為限,並應於事前進行家訪,或與監護權人面談,以評估其效果。交由監護權人帶回管教期間,學校應與學生保持聯繫,繼續予以適當之輔導;必要時,學校得終止交由監護權人帶回管教之處置;交由監護權人帶回管教結束後,得視需要予以補課。

第二次工作小組議程所示方向:除家長帶回管教外,應連結「學生輔導法」第6條處遇性輔導之內容,尋求社政資源之協助。

這篇文章 【新聞稿】全國教師會樂見教育部改弦更張 呼籲下午應實質討論具體可行的輔導管教方案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請司法面對盧正:呼籲檢察機關為死刑冤案盧正發動非常救濟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anuary 18 - 17:55

文/台灣冤獄平反協會

(含現場新聞稿及會後新聞稿)

1997年12月18日,台南市發生一起綁架撕票案,案情膠著一個月後,1998年1月16日下午2點30分,盧正經警方通知到案「協助」調查,在遭留置長達三十一小時後,盧正作出虛偽自白,並於同年1月18日遭收押盧正——這一日,成為盧正失去自由、最終失去生命的起點。四個月後,檢方起訴盧正涉犯擄人勒贖而殺人罪,一審法院判決有罪,處死刑,二審法院、三審法院連接駁回上訴,2000年6月死刑確定,法務部於同年9月7日執行死刑。盧正至死前仍在喊冤。

2024年1月18日,在盧正被收押二十六年後,台灣冤獄平反協會、盧正案義務辯護律師團、聲援團體與志工,帶著多項足以凸顯本案疏漏、彰顯盧正清白的新證據,來到最高檢察署叩門,請求檢察機關依〈最高檢察署辦理爭議性死刑確定案件審查作業要點〉(下稱最高檢審查死刑要點),審查盧正案件,並予以救濟。

盧正雖已逝世二十四年,但盧正的家人與律師團從未放棄爭取他在人世間的清白。2024年1月18日上午10點,台灣冤獄平反協會與義務辯護律師團舉行遞狀記者會,帶盧正重返司法,請司法面對盧正冤案。以下說明本案案情爭點以及義務辯護律師團將提出之四大新證據:

含冤二十六年:奠基於虛偽自白之上的錯誤判決

盧正不幸捲入「詹春子遭擄人勒贖殺害案」。被害人於1997年12月18日傍晚失蹤,隔日發現遭人棄屍於台南龍崎山區;台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五分局雖進行多項調查,卻遲遲未能破案。案情膠著之際,1998年1月16日,警方通知盧正「協助調查」,後卻將其留置長達31小時,原先明確主張未涉案的盧正於1月17日晚上9點30分「自白」犯案,當日凌晨被警方帶至案發現場進行現場模擬。隔日(1998年1月18日),盧正經台南地方法院收押於台南看守所後,自此不曾再回到家人身旁。

1998年3月5日,在遭收押於看守所46天之後,盧正即向檢察官主張清白,表示自己當初是因受到不正訊問才作出虛偽自白;但二個月後(1998年5月14日),台南地檢署仍認定盧正涉犯擄人勒贖而殺人罪,予以起訴。1999年4月22日,一審法院判決盧正有罪,處死刑;2000年3月16日,二審法院駁回上訴,最高法院於2000年6月29日駁回上訴,案件因而確定。

死刑判決確定後,盧正、辯護人與家人隨即展開非常救濟,並向監察院陳情。然而,法務部仍於2000年9月7日,執行盧正死刑,盧正至死前仍在喊冤,而盧正的家人未曾放棄尋求盧正在人世間的清白。

案情疑點:假自白釀成真冤案,新科學挑戰舊認定

本起擄人勒贖案,在命案現場採集到的菸蒂,血型檢驗與盧正血型不符;警方於被害人安全帽與勒贖公共電話話筒採集到兩枚指紋也排除盧正,而法院認定為凶器的兩條鞋帶,審理時並未實際進行凶器與傷痕之比對,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更曾向法院表示電話線也可能為凶器,換言之,本案所有扣案物證都無法指向盧正涉案

本案於台南高分院審理時,法官一度發函給盧正的辯護人,表示擬邀集幾位國內重要鑑識人員楊日松、石台平、翁景惠等專家進行共同鑑定,請辯護人提供案情疑點,法院有這項調查方向代表本案在法醫方面尚有疑點,但後續卻未實際囑託鑑定,調查未盡,就驟下死刑判決。

法院認定盧正有罪的主要依據是盧正在檢察官面前以及聲押庭對法官的自白陳述,並以此來認定本案犯罪事實。然而,盧正的自白是盧正在1998年1月16日經通知到警局協助調查被留置31個小時之後所做的自白,依據盧正自行撰狀的陳述,當時盧正處在沒有任何休息、沒有進食、沒有飲水的情形下提出自白。

1. 司法心理學供述鑑定:盧正「自白為錯誤的可能性很高」

這份自白經過具司法心理學專業的台大心理系趙儀珊教授檢驗,經趙儀珊教授分析,盧正的自白過程符合許多與錯誤自白有關的風險因子──包括疲勞訊問、不佳的身體狀況(可能影響他提供真實陳述的能力)、誘導性的偵訊方式等情,趙儀珊教授提出「供述鑑定」指出盧正的自白錯誤的可能性高:

依鑑定人之見,即使盧正沒有被警方刑求,於警檢訊問時影響他陳述之因素不少,已增加錯誤自白之風險,加上盧正的自白受警方污染的可能性高,故鑑定人認為本案的陳述之真實性低,自白為錯誤的可能性很高。

趙儀珊教授的供述鑑定指出盧正自白欠缺任意性,而趙儀珊教授的鑑定方法為原判決所未經調查斟酌,已具有新證據的效果。除了任意性之外,經過盧正案義務律師團的調查研究,同時也發現盧正自白缺乏真實性的新證據。

 2. 法醫昆蟲學試驗:原審事實認定之死後間隔時間「明顯與科學事實不符」

法院判決認定1997年12月18日17時至18時許詹春子遭殺害,屍體棄置龍崎山區,直至12月19日下午4時許經人發現,並於晚間7時許移動屍體,換言之,警方檢驗屍體的時候,被害人已經死亡超過24小時。然而,被害人遭發現時,無明顯屍斑、屍僵,警方更曾研判死亡時間為12月19日,法院審理時也認同死亡時間為本案一大疑點,發函詢問法務部法醫研究所,然而並未能進一步釐清較可能的死亡時間。

經義務律師團諮詢台灣大學昆蟲系蕭旭峰教授,由蕭教授採用模擬豬隻試驗,分析本案可能之死後間隔時間。經蕭教授實際以本案相同死亡方式、處理手法、棄屍地點及相近之氣溫、日出日落時間重現案發現場,發現豬屍屍體上「昆蟲相」與本案死者發現時之「昆蟲相」有顯著不同,而依蕭教授實驗結論,本案死者死亡時間應係在發現屍體當天,亦即12月19日,而盧正於12月19日這天有明確的不在場證明,換言之,法醫昆蟲學告知我們盧正並非本案行為人:

模擬試驗中於第二天上午10時多即已發現麗蠅出現(假設已開始進行產卵),且死後24小時的豬隻屍體上可發現明顯的麗蠅卵塊。因此本案詹姓死者若已經過24小時死後間隔時間,其遺體上未見任何蠅類及卵塊,明顯與科學事實不符。

 3. 刑案現場重建:盧正自白有57項與客觀事證不符之處

盧正自白的犯罪情節也有諸多不合理處,例如,盧正陳稱於駕駛座取出鞋帶勒住在副駕駛座的死者,然而,被害人脖子上勒痕應是從後方,而盧正稱將襪子套在雙手將膠帶纏繞於被害人雙手、雙腳與頭部,但膠帶上並未見到任何棉絮

義務律師團諮詢具有刑案現場重建的鑑識專家藍錦龍,請其研判判決書所認定的犯罪事實是否與現場跡證相符。 依據藍錦龍鑑識專家以現有的事證進行現場重建,其研判盧正自白有57項與客觀事證不符之處在其現場重建報告中,藍錦龍進行「重建模擬以鞋帶緊拉勒痕型態之實驗分析」,可排除鞋帶為本案兇器;「重建模擬雙手套白襪拉扯透明膠帶之型態之實驗分析」,則顯示盧正自白稱以雙手套上襪子方式纏繞透明膠帶物理上不可能,藍錦龍股長鑑定結論認為本案極可排除盧正涉案之可能:

本案被告盧正除了自白認罪外,唯一扣案涉案證據就是放在車上白色運動步鞋之鞋帶,業由歷審法院認定為勒死詹春子之凶器,然依現場影像處理結果顯示詹春子頸部勒痕具圓形特徵,極可排除扣案二條鞋帶為本案之凶器之可能性,則本案已無涉案之指紋及DNA直接證據或無查獲被害人隨身之物品之間接證據。

綜上,趙儀珊教授專業意見彈劾盧正自白之任意性,顯示其錯誤自白可能性高,而蕭旭峰教授、藍錦龍股長則以現場事證彈劾盧正自白之真實性。考量物證已無從證明盧正涉案,自白亦不足採信,本案已無任何證據指向盧正涉案

4. 承辦員警違法受申誡處分,已足以影響原判決

綜觀本案不難發現,在台南市警局五分局所「生產」出的虛偽自白,正是後續一系列錯誤的起點,換言之,如員警當時能依法承辦此案,盧正未受不正訊問,不要一味地以推定盧正有罪的方式來偵辦,不逼迫盧正自白,也就不會出現這份與客觀事證不符的虛偽自白。

本案警方辦案過程的重大違失,於2002年經監察院提案糾正,調查報告中列出11項糾正項目,包含員警違反刑事訴訟法第95條之告知義務,員警訊問以威嚇詐騙與利誘之不正訊問,且未全程連續錄音、錄影,並縱容無關之案外人潘敏捷在現場教導答詢等,攸關盧正自白之任意性。負責主辦的偵查員台南市五分局林正斌員警,更因涉及其中6項違失,經台南市警察局懲處記申誡貳次。

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5款於2015年修法新增列「參與調查犯罪之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等調查人員,如因該案件違法失職已受懲戒處分,足以影響原判決者,得聲請再審。換言之,該懲戒處分,已符合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5款之再審事由。

三大新證據以及員警受申誡處分,在在指向已於24年前遭錯誤執行的盧正受有冤抑,在盧正的家人持續爭取盧正清白的此刻,司法必須面對盧正。

冤案救援不分檢辯:建請最高檢察署研議盧正非常救濟

監察院於2001年提出調查報告並糾正承辦本案的台南市警察局第五分局。司改會、廢死聯盟持續為盧正發聲。2019年平冤協會接到盧正大姐的申冤信,展開調查,發現證據確實有疑,而盧正確實有冤,決定立案救援。2020年在針對本案證物保管提出調查報告。

平冤協會義務律師團留意到最高檢察署〈最高檢察署辦理爭議性死刑確定案件審查作業要點〉(下稱最高檢審查死刑要點),正是2016年法務部為了廣徵社會對爭議性死刑確定案件之「多元專業意見」,消除公眾對死刑確定案件之重大爭議,並提供檢察總長處理爭議性死刑確定案件之參考。然而,要點成立之今,無任何死刑案件受到救濟。

盧正於2000年遭死刑執行,然而疑點始終未予釐清,盧正之家人也一再申冤,於社會上更是受到高度關切(蔡崇隆導演更拍攝《島國殺人紀事2:盧正案》至今瀏覽人數超過萬人)。於台灣社會談論死刑冤案,盧正的名字一再被提出,以此時此刻2024年司法實務對證據嚴謹度的要求,以及對死刑的審慎態度檢視盧正案,盧正案是個不及格的判決,此判決的高度爭議,正等待檢察總長依據最高檢審查死刑要點審查予以救濟。

平冤義務律師團已於2022年8月依據最高檢審查死刑要點向檢察總長邢泰釗喊冤,如今,義務律師團帶著四大再審事由與再審聲請狀,要請總長回應。

邢總長上任總長後,為諸慶恩提起非常上訴成功,儘管受冤之人已離世,不減總長對於冤案的重視,盧正救援團隊感佩總長為冤案的努力,受冤之人已離世,不應成為司法面對冤案的阻礙。

為此,盧正案的救援團隊肯認總長對冤案的重視,請總長看看盧正案,為盧正發動非常救濟。

會後新聞稿 文聞律師:31小時違法羈押是毒樹,而盧正的自白正是毒樹的果實,衍生出一場草菅人命的悲劇

當年就積極為盧正辯護的文聞律師,在今日也來到最高檢察署門口,痛陳本案的諸多疑點。文律師表示,本案問題重重,今日就是希望能夠帶領大家重返當年的偵審過程,看看本案在今日「是否還禁得起司法的檢驗」。

文律師率先指出,本案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盧正遭到違法羈押的那31小時,而「這31小時導致了違法自白」。他表示,學習法律的人必然都知道「毒樹果實理論」,以本案而言,盧正遭違法羈押的31小時是毒樹,而盧正自白正是毒樹的果實,不僅衍生出一連串荒誕、不合常理的發展。例如,盧正雖然自白,但他根本搞不清楚案件的重要關鍵細節,舉凡行兇方法、工具、犯案時間、犯罪地點,全都跟客觀物證不符。例如,偵審過程不僅已有血型、指紋的鑑定結果排除盧正,但這卻未受審酌。例如,其他未鑑驗出結果之扣案物證不僅未行檢驗,甚至還失蹤,「人命關天,重要證物卻不翼而飛。」

本案關鍵物證,也就是兇器,其搜索與認定過程也問題重重。例如,警方認定的犯案工具有美工刀、膠帶、襪子、鞋帶,而警方除了鞋帶之外,卻完全搜不到其他工具。如果盧正真的是兇手的話,怎麼可能湮滅了其他工具,卻未處理鞋帶,任憑警方在一個月後搜索?實際上,文律師提醒,當年就連檢察官自己都認為扣案的鞋帶「不是」凶器,但法院卻照樣買單;二審法院原本認為兇器還有疑問,要律師找法醫彙整,最後卻又出爾反爾,未做此項調查,就驟下死刑判決。文律師沉痛表示,違法羈押開啟了種種錯誤,但法院卻將錯就錯,判盧正有罪,完全就是「一場草菅人命的悲劇。」

文律師在發言時提到,本案案發迄今已經二十六個年頭,他每每想到本案,就覺得「非常無奈、相當失望,所幸今天似乎看到一點點希望」,他衷心期待,透過平冤協會、義務辯護律師團與聲援團體的努力之下,能夠早日看到「盧正案撥雲見日、重見光明」。

陳安安律師:當判決過於偏重自白,發生誤判的危險就很高,而盧正的自白充滿了多項風險因子,錯誤可能性很高

平冤協會在2019年接獲盧正家人來信,立案救援後,即召集、組成義務辯護律師團,希望能為本案找到更多新事證。律師團成員陳安安律師表示,目前律師團已經累積了四項足以聲請再審的新事由,並有兩項事由足以挑戰盧正當年的那份「有毒」自白。

陳律師表示,原確定判決大幅倚憑盧正的自白做為基礎,還花了很大篇幅解釋法院何以認同盧正自白具任意性、真實性。但她提醒,「當判決過於偏重自白,發生誤判的危險就很高」。為了判斷盧正的自白的任意性、真實性,律師團委託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趙儀珊教授,針對盧正的自白進行供述鑑定,趙教授在鑑定結果中明確指出:「盧正自白的真實性很低,自白為錯誤的可能性很高。」

陳律師指出,盧正在於1998年1月16日下午走入五分局後,在兩天內就密集地做了四次訊問、一次凌晨的現場模擬,這兩天內「至多」只有休息10小時。除此長時間羈押、疲勞訊問的問題外,本案無論是訊問還是現場模擬的過程之中,訊問者多採高度誘導的偵訊方式,不僅容忍與案件無關的第三人在場,提供紙條、指導、建議,細究盧正的筆錄更可以發現,大部分時候警察對案件的描述,反而都比盧正多,盧正只不過是循著問題回答、覆述,或者根據警方事先設定好的選項中「做選擇」;甚至,如果盧正「答錯了」,警方還會重複問題,反覆要盧正照著警方想要的方向回答。

除了趙教授的鑑定意見之外,警方在訊問過程的種種疏失,其實早在2002年,經監察院指摘。監察院不只提案糾正,更明確列出警方訊問過程中的11項疏失。負責主辦本案的員警,後來也因為涉及其中6項違失,而經台南市警察局懲處記申誡2次。陳律師提醒,根據2015年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如果「參與調查犯罪之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等調查人員,如因該案件違法失職已受懲戒處分,足以影響原判決者,得聲請再審。換言之,該懲戒處分,已符合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5款之再審事由,構成本次律師團所準備的再審事由之一。

陳于晴律師:期待最高檢能接下本案救援的接力棒,跟我們一起跑向盧正清白的終點

同為本案義務辯護律師團成員的陳于晴律師呼應,正因為盧正並非真實經歷過這樁犯罪的人,所以他講述、拼湊的故事版本才會有所缺漏,難以與相關的物證、科學跡證相互勾稽。

雖然大家不斷追究「盧正究竟說了什麼?」,但已經遭到國家錯誤執行、喪失生命的盧正,再也沒辦法用自己的聲音告訴我們真相。因此,辯護律師團也嘗試用科學實驗的方式,回過頭來查核盧正自白的內容在科學上是否真的「可能發生」。律師團分別委託了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蕭旭峰教授,以及宜蘭縣政府警察局的鑑識專家藍錦龍,分別從法醫昆蟲學與模擬實驗,來尋找盧正自白犯罪過程中「反現實」的地方。

首先,蕭旭峰教授採用模擬豬隻試驗,重現法院判決所認定的案發現場。在確定棄屍現場地貌無重大改變後,蕭教授以本案相同死亡方式、處理手法、棄屍地點及相近之氣溫、日出日落時間,重現案發現場。結果發現,若依照法院認定的死後間隔時間,將不可能產出死者當時經尋獲的屍體狀態與「昆蟲相」。依據蕭教授的分析,死者較有可能於尋獲當日(即1997年12月19日)稍早方遭棄置於現場,如此一來屍體才可能符合實際蒐證畫面所呈現之狀態。

接著,藍錦龍股長也採取重建模擬實驗的方是,檢核原判決認定的犯罪方式,和現場跡證有哪些矛盾之處。藍股長總共施作兩個實驗,分別檢視要如何「以襪子套手」拉扯與纏繞膠帶。結果顯示,部分廠牌之膠帶,無法在雙手套上白色運動襪之情況下扯斷,拉扯後會呈現扭曲長條狀。又縱使部分能扯斷之膠帶品牌,其斷口亦呈現扭曲不平整,並沾有白色細小纖維。換言之,原確定判決所採之盧正自白所述之內容顯與死者身上之物證不符。

陳律師作結,根據以上幾個科學實驗結果可以知道,盧正自白的犯罪過程、犯罪經過,幾乎全都與科學事實與客觀物證不符,「最後的有罪判決卻完完全全地倚靠這樣一個荒謬、悖於真實的故事。但這樣的故事,我們不能接受。」最後,她表示:「盧正的救援歷程已經來到二十多年,希望最高檢接下這個接力棒,跟我們一起跑向盧正清白的終點。」

葉建廷律師:我們深信盧正絕對是無辜的,期待台灣經過二十四年的準備與改變後,能夠重新面對盧正

曾經參與多起台灣冤案救援行動的葉建廷律師指出,記者會之所以在今日(1/18)舉行,正是因為二十六年前的今天,是盧正被台南地方法院裁定羈押的日子,在此之後,盧正就再也沒有回到他家人身邊,歷經一、二、三審有罪確定,死刑執行。葉律師沉痛地表示,本案雖然不是他第一起為死刑冤案辯護的案件,「但卻是最沉重的一次,因為盧正已經不在人世。」

他指出,本案有指紋比對、有毛髮,有諸多事證,關注冤案的朋友都知道,這些事證都很可能是冤案平反的關鍵,在美國至今已經有超過三百件的救援案件,是透過再鑑定來平反,而證物再比對甚至可以告訴我們真兇何人。然而,當時的司法系統卻什麼都不做,驟下死刑判決,「這是2000年時司法怠惰造成的結果。」儘管文聞律師、司改會救援團隊與盧正的兩位姊姊當年就有這樣的視野,知道科學證據能夠證明盧正的清白,但遺憾的是,二十四年前的司法並沒能跟上文律師與盧姐姐的腳步。

如同過往多起死刑冤案一樣,盧正案是個具有虛偽自白的冤錯案。但葉律師提問道:「如果蓋上自白,只看客觀證據,以現在司法系統的角度,真的有辦法判盧正死刑嗎?」綜合既有的卷證、新科學的分析結果,從司法心理學、法醫昆蟲學、現場物證與重建,這些專家的意見全都告訴我們:盧正絕對是無辜的。

不過,葉律師表示,他相信台灣在歷經二十多年的改革、準備與進步之後,已經準備好重新面對盧正的案子;他也進一步指出,從鄭性澤案到謝志宏案,檢察官如果能夠加入冤案救援,無論是對於被冤者與救援團體來說,往往都是最大的助力。今天救援團體帶著這些新事證,來到最高檢門口,就是希望能夠邀請最高檢加入,成為讓盧正案平反的最主要助力。

民間團體齊力聲援,呼籲檢察機關加入,共同為盧正平冤

一場死刑冤案的平反,需要跨團體、跨單位的共同協力。除了平冤協會與義務救援律師團外,包括人本教育基金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也都來到現場,聲援本案,並共同呼籲檢察機關一起加入。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林欣怡首先回顧,2000年5月時,台灣著名死刑冤案蘇建和三人案因為新證據開啟再審,但同年的9月7日,盧正卻遭到執行。盧正、江國慶的死刑執行讓大家傷心,但其他尚待救援的死刑冤案卻令人憂心,這也是為什麼2003年時,台灣人權促進會及民間司改會共同催生了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的成立。林執行長表示,盧正已經冤死超過二十四年,他的家人還沒有忘記他,民間團體也沒有;平冤協會在2019年承擔了重任,並在過去這四、五年來,累積了本日記者會上所呈現的種種新證據。她進一步呼籲,司法界及社會大眾不要對這些證據與努力視而不見,尤其是可能對死刑冤案平反扮演關鍵角色的檢察體系,她強調:「雖然盧正已逝,但還給他人世間的清白,將是司法界所能做的最後一件事。」最後,林執行長也提及其他尚在救援的死刑冤案,包括邱和順、王信福,也希望社會大眾能夠同時看見這些案件的冤情。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救援組副召集人林士勛律師表示,早在2000年時,司改會就曾經希望檢察總長能夠就盧正案的疑點,如疲勞訊問、甚至違反科學辦案及證據法則的狀況,向最高法院提出非常上訴,且希望法務部在沒有確認本案無疑之前,不應貿然執行死刑。然而,法務部卻仍執行槍決,而忽略立法委員、監察院及民間團體的對本案的質疑。林律師進一步強調,大家都知道,盧正案的判決是個不及格的判決,檢察總長過去有替諸慶恩提出救濟的前例,很期待總長也能夠如同正視諸慶恩案一樣,為盧正提出非常上訴,為含冤二十六年的盧正平反。

最後,早在2001年就曾拍攝本案紀錄片《島國殺人紀事2》的導演蔡崇隆,也透過預錄的影片,要呼籲社會大眾關心本案。

他在影片中表示,二十幾年前,他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下,完成了《島國殺人紀事2》的紀錄片,但本片受到的關注並沒有如《島國殺人紀事1》一樣。盧正的逝世,對他來說是「當年最大的遺憾」。過去二十幾年來,他沒有想到的發展是,在盧家姊妹的堅持,以及平冤救援律師團、志工們的努力之下,今日能夠再次透過新的科學方法,為原判決有問題的自白和屍體證據提出新的檢視角度。他指出:「這是台灣司法史上第一次有公民團體為一位往生超過二十幾年的刑事有罪當事人進行平反的努力,不管能不能成功,對我來說已經是破紀錄的里程碑。」蔡導演表示,做為紀錄片工作者,在救援團體採取司法行動的同時,會盡量為事件留下完整紀錄,他也邀請社會大眾一起加入,為台灣司法人權的未來而努力。

執行長羅士翔:盧正還在等待,期待檢察機關能夠為盧正發動救濟

執行長羅士翔表示,「盧正案有太多疑點,也有太多遺憾,我們知道,盧正在等待,盧正還在等待。」根據最高檢爭議性死刑審查要點,應由檢察總長召開審查會,而審查會可以重新鑑定,釐清疑點,也能夠徵詢相關專家意見。律師團已經提出了三大專業意見,希望檢察總長能召開審查會,實質檢閱這些專家意見,進行調查,還盧正清白。

執行長羅士翔表示,根據最高檢爭議性死刑審查要點,應由檢察總長召開審查會,而審查會可以重新鑑定,釐清疑點,也能夠徵詢相關專家意見。律師團已經提出了三大專業意見,希望檢察總長能召開審查會,實質檢閱這些專家意見,進行調查,還盧正清白。

盧正冤案大事記 時間 事件 1997.12.18 詹春子失蹤,其配偶曾重憲於晚間21時26分接到勒贖電話,於晚間23時報案。 1997.12.19 下午4時許,詹春子屍體經人發現於龍崎山區,雙手雙腳與頭部經人以透明膠帶纏繞,頸部有二條單股索狀痕。 1998.01.16 下午2時30分,盧正經員警電話通知到警局協助調查,盧正至警局時,否認涉案。 1998.01.17 晚上9時30分,盧正於案外人潘敏捷在場時,在警察面前自白。 1998.01.18 凌晨,盧正經警方帶同進行現場模擬,警方將案件移送與台南地檢,台南地檢聲押,同日台南地方法院裁定羈押盧正,盧正於當晚進入台南看守所。 1998.01.22 員警借提盧正,要求盧正再次模擬。 1998.02.06 盧正第二次偵訊筆錄,仍維持自白。 1998.03.05 盧正第三次偵訊筆錄,翻供,陳稱未涉案,在警局因受到警方不正訊問才自白。 1998.05.14 台南地檢署起訴盧正 1999.04.22 台南地方法院一審宣判,盧正有罪,處死刑,盧正上訴。 1999.07.26 台南高分院發函辯護人,提供本案疑點,擬要求國內三大知名法醫進行共同鑑定 2000.03.16 台南高分院二審宣判,駁回盧正上訴。 2000.06.29 最高法院駁回上訴。 2000.07.12 盧正第一次再審駁回。 2000.07.19 盧正第一次非常上訴不受理。 2000.08.10 盧正再審抗告駁回。 2000.08.18 盧正第二次非常上訴不受理。 2000.08.25 監察委員簽請調查,並去電最高檢聯絡調卷 2000.08.29 監察院發文最高檢調卷 2000.09.05 法務部簽署盧正死刑執行令 2000.09.07 盧正遭死刑執行 2001.09.05 監察院提出本案調查報告 2002.02.27 監察院提案糾正 2020.05.13 監察院第二份調查報告指出本案證物保管問題 2021.10.29 救援團隊第一次依據最高檢爭議性死刑審查要點提出救濟 2022.04.19 最高檢函覆不受理 2022.08.24 救援團隊第二次依據最高檢爭議性死刑審查要點提出救濟

【主辦單位】台灣冤獄平反協會
【共同聲援】人本教育基金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這篇文章 【新聞稿】請司法面對盧正:呼籲檢察機關為死刑冤案盧正發動非常救濟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別讓騷擾者心存僥倖 空職工力挺會員提告討公道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anuary 18 - 17:34

文/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下稱本會)會員服勤時,於外站遭到同組機師性騷擾,雖獲公司調查委員會認定該名機師「性騷擾行為成立」,然而桃園市政府卻以該案件發生地點「非為中華民國領域內」而對加害者「不予開罰」,因此會員向本會尋求協助。

為保障會員權益,並展現拒絕職場性騷擾的決心,本會決議全力協助會員向該名加害機師提起訴訟,並啟動抗爭基金全額補助所需之律師費用,讓已經身心俱疲的受害會員,無需再因訴訟費用成本而卻步。今獲台北地院判決,認證該名加害機師為「性騷擾犯」,需賠償受害會員新台幣40萬元。

本會在此強調,若身邊有任何職場性騷擾事件發生,請全體會員不要隱忍、不要害怕,儘速向本會聯繫!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作為空服員的後盾,將比照本案作法,出錢補助會員對加害者提告!讓我們一起用行動告訴那些心存僥倖的性騷慣犯:外站不是法外之地,欺負任何一個會員就是與空服員工會為敵,倘若再有人以身試法、對組員行性騷擾之舉,我們見一個、告一個,絕對力挺組員到底!

這篇文章 【新聞稿】別讓騷擾者心存僥倖 空職工力挺會員提告討公道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多一分理解,讓跨性別好一點 ──《台灣跨性別族群生活處境報告》發布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anuary 18 - 14:00

文/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主持人:杜思誠(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秘書長)

近年來跨性別在國內外的媒體與社群平台上,能見度與討論度皆逐漸提升。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的國內民眾,甚至是順性別(意指性別認同與出生時指定性別相同的人)同雙性戀社群,普遍尚未有機會認識跨性別親友;針對跨性別權益的討論,往往不經意落入僅為「議題」上的討論,未能深刻理解,這些討論涉及的是一位位活生生的「個人」。

本會(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自1998年成立以來,長期陪伴LGBT社群,關注LGBT權益,不僅於2010年便開始致力為跨性別社群提供支持與陪伴,包括提供跨性別諮詢服務,舉辦跨性別聚會與講座;更在近年進行調查以瞭解跨性別學生的校園處境,包括《2020台灣同志(LGBTQ+)學生校園經驗調查報告》及《2021台北市跨性別學生校園處境調查》,今天特別舉辦這個記者會,並邀請跨性別當事伙伴、長期投入跨性別權益倡議及服務的NGO工作者、學者一起來發聲。

發言者:彭治鏐(同志諮詢熱線副秘書長)

為了了解台灣跨性別社群在「日常生活」、「職場經驗」、「就醫經驗」等三個生活面向的處境,本會進一步自2022年至2023年進行研究,完成三場焦點團體與一份網路問卷調查。最終,完成了這份《2023台灣跨性別族群生活處境報告》,希望透過這份報告,呈現台灣跨性別社群的真實日常生活、職場與醫療經驗與處境,並提出分析與建議,希望台灣社會能對跨性別社群有多一分的理解,讓每一位跨性別能過得好一點!

研究方法與受訪者基本資料

我們於2022年5至7月舉辦三場焦點團體,主題分別為「日常生活與社交生活」、「職場經驗」、「醫療經驗」,將所蒐集的資料作為後續擬定量化問卷題目的基礎;隨後於2022年10月28日至2023年1月31日之間,進行「台灣跨性別族群生活處境」網路問卷調查,最終回收的問卷有效份數為832份。

這832位跨性別受訪者的年齡分佈在10至65歲之間,唯未滿20歲者較低佔14%、40歲以上者也僅佔7%。受訪者的主要生活縣市,有45%為雙北地區,南部地區(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佔17%,其他地區則佔38%。至於工作狀態,51%的受訪者有全職工作、30%為學生、9%兼職工作、5%待業中、2%無業也無尋找工作的需求、3%其他。

性別認同為複選,我們將選擇女性或跨性別女性者歸類為跨性別女性,佔整體的36%;選擇男性或跨性別男性者歸類為跨性別男性,佔24%;選擇中性、非二元、性別流動及酷兒歸為非二元性別,佔27%,其他認同佔13%。出生指定性別,男性佔48%、女性佔43%。受訪者中有半數(54%)總是以符合自身性別認同的外貌打扮生活,但也有近兩成(19%)的受訪者很少或從未以理想的外貌打扮生活。至於受訪者接受過的跨性別相關醫療行為(為複選題),高達53%的受訪者從未接受過任何醫療行為、38%有接受賀爾蒙治療、24%有過醫美經驗、摘除性器官和重建手術各僅有8%、7%。已變更身分證上性別欄的受訪者,僅佔7.7%。

研究結論

本調查針對跨性別社群在「日常生活」、「職場經驗」、「就醫經驗」等三個面向的生活經驗進行分析,除了描述性的分析呈現之外,我們更進一步針對不同的年齡(未滿20歲、20-29歲、30-39歲、40歲以上)、性別認同(跨性別女性、跨性別男性、非二元性別)、生活地區(雙北、南高屏、其他地區)、親友支持度(高分組、低分組),進行交叉分析。最終歸納出以下六點結論。

一、社會對於跨性別理解不足,跨性別自在出櫃仍有困難

根據本調查,跨性別的出櫃對象最常見的是親近朋友(77%),其次為父母之一(56%)、同學(53%)與兄弟姐妹(53%),其他對象(普通朋友、師長、親戚、主管、陌生人)則較低。再者,約半數的受訪者覺得要向職場主管(52%)、同事(48%)、醫護人員(45%)說明自己的跨性別身分,感到麻煩或不容易。綜合本調查數據,除了親近朋友之外,跨性別在大多數的人際關係與生活情境中,都面臨出櫃困難。

即使在親近朋友及家人這兩種跨性別者最常出櫃的對象,對於跨性別有正確認知的比例也僅有43%、24%。他人對跨性別的正確認識程度偏低,可能是目前跨性別出櫃的主要困難。如果遇到跨性別需要出櫃的場合,因社會大眾對跨性別認知不足而造成對其認同、打扮與行為的誤解,會增加跨性別說明與溝通的成本,以及遭受差別對待的風險,便會降低跨性別的出櫃意願。

二、日常生活中性別二分的空間與制度造成跨性別長期身心壓力

本調查發現對跨性別社群來說,避免前往眾多公共空間,特別是僵化性別二分的公共空間,以及遇到各種有壓力的日常生活情境之經驗,皆相當常見。這些經驗不僅明顯影響跨性別的日常生活狀態、求學與生涯發展、使用政府資源與行使公民權,更讓跨性別長時間減少與人互動或社會連結,並經常在日常生活中處於一種「備戰」狀態。舉例來說,使用公共廁所對許多跨性別來說,確實充滿壓力與倍感困擾,不僅是盡量不前往或以原生性別外貌前往的主要公共空間之一,更是會遇到被人質疑、注視打量的經驗(40%),甚至有跨性別者直接選擇憋尿不如廁(32%)。此日積月累的長期壓力,明顯會對其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而對跨性別造成困擾與壓力的公共空間,在本調查中也並非僅有公共廁所,實則涵蓋了許多相當日常的場合與情境,如大眾溫泉、游泳池與健身房、學校、洽公、投票等。

三、跨性別普遍遭遇過不友善的求職或職場經驗

雖有五成多的受訪者認為其職場對跨性別族群是友善的,但仍有超過兩成(22%)的受訪者在其主觀感受不友善的職場中工作,且約五成的受訪者表達向主管(52%)、同事(48%)出櫃困難;僅有不到兩成(17%)從未在職場中遭受不友善的對待,甚至在遇到不友善對待後也不敢申訴、求職時曾因為跨性別身分被拒絕的比例皆達17%。這些情況會使跨性別無法發揮潛力全心投入工作,而職場是個人收入與成就的重要來源,也是許多人一天所花時間最久的場域之一,不友善的職場會造成生活壓力,並使跨性別面臨經濟不安全、生活不穩定、職業選擇與成就受阻的困境。

四、跨性別普遍遭遇醫療困境,影響其健康權益

在醫療場域中,雖然有57%的受訪者認為當醫護人員知道其跨性別身分時仍是友善及專業的,仍然有一定比例的跨性別由於性別因素而遭遇困難:叫號時醫護人員使用原生性別稱謂(56%);就醫過程中被懷疑身分(24%);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在就醫時會穿著打扮為原生性別的樣貌(21%);在醫療過程中被醫護人員凝視、討論甚至感覺被異常化看待(14%)。上述種種情境皆影響跨性別者的醫療可近性,有些跨性別者在生病時不敢就醫,影響其健康權益。且台灣的跨性別醫療資源存在明顯的區域落差,僅有雙北地區資源稍較充足,其餘地區的資源均明顯不足,非雙北地區的跨性別者負擔更高的醫療成本與健康風險。

五、親友支持度與跨性別的生活處境有高度相關

本調查發現身旁親友的支持度,與跨性別的正向經驗與處境,呈現顯著的高度相關。親友支持度較低的受訪者,在日常生活面臨出櫃的情境有較大的困擾與壓力,在求職及職場中工作比較會選擇隱藏身分,認為和同事或主管出櫃是困難的;在醫療方面,親友支持度較低的受訪者比較不敢以跨性別身分與醫護人員互動,比較不願意就醫,在有需要時也比較不會尋求親友陪同就醫。

我們推測可能有以下原因,首先,當跨性別者獲得親友的支持,代表他們有比較多正向的出櫃經驗,因此可能比較有勇氣向親友以外的其他人出櫃。其次,跨性別者獲得親友的支持,也比較有力量和資源來因應對外人出櫃後的挫折與困難。反之,當跨性別者缺乏親友的支持,比較難有出櫃正向經驗,也比較缺乏面對外面世界的力量和資源。整體來說,親友的正向支持能減少跨性別在各種公共場合與情境的焦慮與壓力,提升其回應日常生活中他人敵意的心理韌性、因應與調適能力。

六、不同性別認同的跨性別處境不同

在本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同性別認同的跨性別所面對到的性別處境,呈現明顯差異。

跨性別女性的社會壓力與負面經驗明顯高於跨性別男性與非二元性別。社會對於跨性別族群的印象,多半聚焦在跨性別女性,而她們也承受最多社會壓力。跨性別女性在家庭中自在打扮的壓力明顯高於非二元性別與跨性別男性;在求職過程或職場中隱藏身分的比例較低,出櫃程度最高,但隨之而來的歧視或不友善經驗也最多,例如因為跨性別的身分求職時被拒絕,或是在職場中被同事或上司差別對待的比例也都是最高。

跨性別男性比起跨性別女性及非二元性別,更能自在地以認同的樣貌生活,但其擔心出櫃程度與對出櫃的不自在程度較高,在求職或職場中隱藏身份的比例也較高。這可能反映社會大眾對於出生指定性別為女性但打扮陽剛、男性化的外貌,有著較高的接受度。此外,社會大眾對跨性別男性的討論度較低,較不易意識到這個族群的存在。跨性別男性較不易被「識破」,比較有選擇不現身的機會與策略,但也對於被出櫃有比較大的擔心和焦慮。

非二元性別(包含中性、性別流動與酷兒)的整體壓力相對跨性別女性及跨性別男性較低。非二元性別在外表或聲音表現較彈性或中性,在性別角色已經比較鬆動的現代台灣社會,可能較不會擔心因外在性別表現而有曝光的風險與壓力。不過另一方面,此也可能來自於國內社會對非二元性別的性別認同概念認識不足、缺乏討論,非二元性別在公共場合出櫃此身分得到的反應,可能不全然是對方的敵意與偏見,更多的是充滿疑問與不理解。

本會建議

透過本次調查所發現的上述研究發現與結論,明顯可見國內跨性別社群的生活經驗與處境,仍然處處面對著困難的艱辛處境,亟需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投入資源。本會基於這次的研究結論,共有以下五點具體建議:

  1. 協助親友更認識跨性別,提昇成人性別平等教育。
  2. 增設不以性別為區隔的性別友善空間,降低跨性別者的日常生活壓力。
  3. 政府與企業合作打造跨性別友善職場。
  4. 從醫事人員教育、醫療場域規劃與醫療資源建置增進跨性別友善醫療。
  5. 政府應降低跨性別者變更法定性別之門檻。

記者會中,我們也邀請了二位跨性別當事人,分享其在台灣的生活經驗與遇到的困難。首先發言的是跨女朋友VIVA,她分享了在公共空間中,跨性別女性常會因身份證上性別欄和她的外貌形象不符,而遭受到來自社會大眾、職場甚至是警察的歧視;而另一位跨男朋友Deven則分享了在他的職場經驗,如公開的人事資料而讓跨性別身份「被出櫃」,或同事之間的耳語,甚至因而有了差別對待,也讓Deven期待職場能有更具體的跨性別友善政策。

另外,我們也邀請了三位專家學者,台大城鄉所畢恆達教授、勵馨基金會多歧中心陳鶴勳督導、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的簡至潔秘書長,分別就性別空間與設計、社會工作實務經驗及變更法定性別的強制手術要件等面向來作回應。

發言者:VIVA(跨性別女性)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好,我叫Viva,是一名跨性別女性。如大家所見,我以社會化女性的外貌之於這個社會生活著。身為一名跨性別女性身份,在身份證上依然被標示為男性的我,其實生活中會遇到需多難處。

比如說我們時常面臨如廁困難,我們進入女廁容易被誤會是否別有意圖?而以我們的外貌,進入男廁卻會面臨更多危險與困擾。在職場上,我們時常會招受性別外貌上的質疑,進而懷疑我們的工作能力。在過去,錄取我的主管就招受頂頭上司的質疑說:為何要錄取我這樣的員工?而在很多需要確認身分證的場合,更是常發生質疑我們身分證註明性別上不符的質疑。

尤其,在警察同仁執行勤務時,我不只一次被警察同仁,大聲質疑我的性別,造成尷尬地處境。而在去年,第五屆跨性別遊行身為主持人之一的我,在結束遊行工作後,與友人至KTV歡唱,在離開時,因為與路人發生爭執,卻被對方公然罵我不男不女做為羞辱,而警察抵達處理糾紛時,卻覺得對方沒什麼問題,而輕易放人離開,我與警察爭執為何輕易放其離開?非但受到警察同仁惡劣對待,甚至有警察同仁以「你也不看看你長什麼樣子?」,進行外貌上的羞辱。身爲跨性別者,時至今日這個社會因為不了解跨性別者,對我們依然存在許多歧視。

今天希望以我自身的經歷,讓大家理解,社會對於跨性別的歧視,雖然已經較過去有改善許多,任然有需多歧視仍然存在,願未來大家能夠理解,跨性別者與你我都一樣是生活在這個國家社會的一份子,請給予我們更多的理解與尊重。

發言者:DEVEN(跨性別男性)

我是Deven,是一位跨性別男性。
我不像Viva一樣面對到直接的歧視或攻擊,如同報告所述,身為跨男也許較容易隱身,但相對的也有更大的出櫃壓力。
對我而言,職場正面臨極大困境。
之前公司的員工系統,是可以查找其他同仁的資料,方便跨部門聯繫,但這個頁面上會顯示性別,而且不能更改也不能關掉不顯示,所以我就這樣「被出櫃」,而且還是面向全公司。
後來輾轉得知,有其他部門的人來問我同事:「Deven 到底是男生還是女生」,在對跨性別完全不了解的狀況下,又會有更多猜測和誤解,甚至同事間也傳來傳去說我不男不女。
這樣的流言蜚語一直存在,甚至也會因性別而遭受差別對待,但並非主管同事不友善,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接觸過跨性別。
想要打造友善職場的第一步就是正確認識跨性別,也期待政府與企業合作,一起找出適合的制度方針,創造更友善的工作環境。

發言者:畢恆達(台大建築城鄉所教授)

台大城鄉所的畢恆達教授分享了「去性別」的觀念,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活動、設計及空間可以去除傳統性別二分,如在校園,學號、玩具及打掃任務其實可以不用依男女區分;而一些競賽比賽也可以依其專業而非男女性別,如金曲獎及金馬獎的最佳演唱或最佳演出;而在語言上,近年捷運系統已用「各位乘客」取代「先生小姐」、用「chair person」取代「chair man」這些都有助於讓台灣社會更加性別友善。

畢恆達教授最後也強調,整個改變的過程就讓台灣社會看見傳統性別二分的問題,也將是一個學習性別多樣性的過程。

發言者:陳鶴勳(勵馨基金會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督導)

我們中心是在2019年成立,主要是服務遭受性別暴力的多元性別者,其中也包含了跨性別。在我們的服務經驗中,我們都發現大部分跨性別夥伴,和這份報告顯示的一樣,日常生活充斥著許多的不友善與社會排除的情境,光踏出門就必須不斷面對異樣眼光與言語,成長過程中好像就只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壓抑真正的自己,去符合這個社會期待的樣子、另一個是勇敢地做自己,但就會遭受到各種質疑或性別暴力。而我想特別強調,有穩定收入這件事對跨性別夥伴來說,更為重要。因為跨性別夥伴在現在的社會環境出櫃與活出自己,就可能意味著連面試機會都拿不到,或是出櫃後遭遇職場霸凌與性別歧視後身心狀況不佳、難以申訴進而離職,陷入至經濟不穩定、求職困難的困境。最後,我們中心因陪伴一些跨性別夥伴的經驗,加上 #Metoo 運動的關係,我們以「一位跨性別男性遭遇職場性騷擾」的生命故事為本,寫了一本實務筆記,讓大家可以更貼近地理解到跨性別者的生命與職場處境,有興趣的人可以在勵馨的官網下載,謝謝大家!

發言者:簡至潔(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

我主要想針對變更性別取消強制手術來回應:嚴苛的手術要件,造成跨性別者生活嚴苛考驗,從這次熱線調查的數據,以及伴盟2020年調查的數據都顯示,目前尚未更換性別的跨性別者穩定維持在九成,也就是有九成的跨性別者,他們有可能持著不符合性別認同的身分證,在需要出具證件的場合,都是他們的壓力與焦慮來源。台灣在2011年總統府國家諮詢委員會就提出應該要放寬變更性別登記要件,取消性器官摘除手術的要件,隨後在2013年兩公約首次國際審查會議上受到關注,並在2017年與2023年連續兩次的結論性建議中,要求台灣政府廢除強制手術要件。伴盟在這漫長時日裡,也代理多位跨性別者進行司法挑戰,除了2021年跨性別女性小E已經成功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贏得全面勝訴,目前也獲得大法官協同意見書、不同意見書、以及最高行政法院等重要判決,直指性別認同屬於基本人權,手術要件和性別認同並無實質關聯。而事實上,全世界已經有超過50個國家變更性別無需手術。我們期盼行政院早日改弦易轍,廢除手術要件,不要再讓跨性別者因為身分證持續煎熬。

記者會最後,熱線秘書長杜思誠提到,目前變更法定性別的門檻過高,在本調查中僅有7.7%受訪者有變更法定性別,高達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未變更法定性別;但日常生活有太多情境需要用到身分證件,小至超商領貨,大至就醫、投票,無法變更法定性別造成跨性別在生活上的處處困難,權益也受到很大的影響。此外,本調查更發現,無論跨性別者有沒有變更法定性別,外貌打扮、言行舉止都遭遇他人眼光的檢視和質疑。因此,如何讓大眾更正確認識與理解跨性別、如何營造友善職場與友善醫療,都有賴政府提出更具體的政策。關於性別友善空間(例如廁所、宿舍等)的討論與設置,在一些有的良好設計與規劃的實際案例上,是可以同時兼顧該空間本應就該具備的隱私、安全與衛生需求,而這的確更仰賴政府能縝密規畫出更多良好的實務範例,與提供更充足的社會溝通與對話,讓民眾在生活中實際體驗與理解到性別友善空間,可以讓人人都用的安全、自在與舒服。

這篇文章 【新聞稿】多一分理解,讓跨性別好一點 ──《台灣跨性別族群生活處境報告》發布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經民連對此次大選的解讀及呼籲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anuary 18 - 13:10

文/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公民陣線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結果,民進黨提名的賴清德與蕭美琴勝出,成為民主化後首次出現單一政黨連續三次贏得總統大選;然而,同時舉行的國會選舉,卻形成三黨均不過半的版圖,執政的民進黨失去國會多數席次,甚至失去國會最大黨地位。台灣經濟民主連合與台灣公民陣線今日(1/18)上午舉行記者會,說明我們對於此次大選結果的解讀以及對選後政局的呼籲。

陳方隅:民意選擇延續外交國防兩岸政策,但應正視低薪、高房價等「四大民怨」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理事陳方隅教授指出,此次選舉中國國民黨以「票投民進黨,孩子上戰場」的聳動口號攻擊執政黨,標舉「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一面說自己要在外交與國防遵循蔡英文路線,一面又批評執政黨與中國對抗是「搞義和團」。選舉結果由執政黨籍的賴清德與蕭美琴當選,清楚表達台灣人民選擇延續蔡政府的「四個堅持」外交國防兩岸政策,拒絕親中路線,讓台灣繼續維持經濟自主與政治自主,繼續邁向「世界的台灣」。

陳方隅強調,這是民主化以來,第一次出現單一政黨連續三次贏得總統大選,顯然選民明確拒絕了「九二共識,一中原則」這類將台灣與中共連結的概念。然而,本次選舉,民進黨失去國會多數,意味著人民對過去這段時間以來政府的表現,確實有許多不滿意之處,尤其是針對低薪、高房價、社會安全保障不足與微型企業疫後經濟復甦困境等「四大民怨」。許多人批評民進黨一黨獨大,就政治學定義這個指控並不正確,但不可否認的是人民在賦予民進黨第三個任期執政授權的同時,選擇讓民進黨成為國會少數,很顯然地,期待國會制衡行政權,期待民進黨人更謙卑地行使執政權力,不圖謀私利,確實是民之所欲。

陳方隅指出,台灣總體經濟數字以及對外貿易在這幾年的表現加,然而人們感受到的是貧富差距增加,以及許多行業的薪資停滯。在Covid-19疫情的絕大多數時間,政府防疫政策執行成效佳,讓人們得以維持正常生活,但在疫情後期與疫後復甦階段也確實出現了政府信任度下跌的破口。柯文哲對於前述政府施政的長期內政沉痾,也沒有提出明確有效的政策解方,但是,民眾黨的高得票,確實在此次大選中成為民怨的出口;未來,民進黨政府應該在社會、經濟政策上積極面對低薪、高房價、社會安全保障不足與微型企業疫後復甦困境等四大民怨。

陳俊宏:呼籲朝野三黨堅持民主價值,莫走回頭路
台灣公民陣線執委陳俊宏教授表示:國民黨立委有高比例的地方派系家族勢力代表,擔憂其主導地方政治之餘,再透過派系家族立委行使職權,甚至在國會三黨不過半的結構下,透過「藍白在野大聯盟」藉由預算審查、法案杯葛等手段,染指國家經費。此外,部分在野黨政治人物於選前喊出廢除婚姻平權法案、廢除不當黨產處理條例、重啟與中國的貨貿與服貿;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更曾主張廢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五之三條的政治談判紅線條款等。陳俊宏強調,人民選擇讓民進黨失去國會多數的目的,意在制衡行政權,而非選擇「黑金威權復辟」或「開民主倒車」,呼籲朝野立委:堅持民主價值,莫走回頭路,台灣公民社會不容民主倒退,必要時,人民會挺身而出,捍衛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

陳俊宏補充,有主權國家地位才有完整的民主,為了延續台灣的自由民主憲政體制,為了維護幾代台灣人努力的民主成果,為了確保台灣世世代代子孫「選總統」的權利與「罵總統」的自由,呼籲國會各政黨共同體認「全民自主國防政策」必須延續,「民主防衛機制」必須強化,切莫杯葛政府相關預算及法案。在此提醒賴清德總統當選人,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與統戰滲透,強化自主國防與健全民主防衛機制刻不容緩,不應以「朝野欠缺共識」為由加以擱置,應以更周詳的政策方案、更清晰的說理分析、更誠懇的溝通說服,尋求全體國人包括國會在野黨團的共識。

賴中強:呼籲賴清德開啟與公民團體的全面對話,參考「公民政綱」化解四大民怨
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指出,民進黨政府面對總統票與立法院「雙少數」的困境,如何找回與民間社會的連結以及重新取得社會大眾信任,是新任總統的當務之急。選舉期間,賴清德已親自承諾將定期與社福團體會面溝通;一月八日,十四位太陽花運動發起人及參與者記者會的共同聲明也明確指出「呼籲民進黨與公民團體及本土小黨選後重啟合作對話,邁向健全政黨體系之路,並就經濟民主連合智庫與台灣公民陣線所研擬2024公民政綱進行對話」,我們相信這樣的溝通對話,將有助於凝聚國人共識,也將有助於民進黨政府走出「雙少數」困境。

賴中強補充,針對此次大選所凸顯的四大民怨,經濟民主連合智庫與台灣公民陣線所研擬的《2024公民政綱》也已提出應對方案。針對低薪問題,第30號公民政綱主張「強化薪資協商,擺脫青年低薪困境」,針對高房價問題,第16號公民政綱主張推動「共有產權住宅」讓青年與首購族可以市價六五折購得可負擔的住宅,針對社會安全保障不足問題,第27號公民政綱主張「國民老年生活保障每月至少八千元,不足者一律補足」,第28號公民政綱主張「建立排富型兒童成長津貼」,關於微型企業疫後復甦困境,第39號公民政綱主張「制定微型企業發展條例,振興小民經濟」,我們非常樂意就這些政策建議與新總統、新國會對話。

賴中強:借鏡立陶宛,建立兼顧「國家團結對外,內部制衡監督」的健全政黨體系
賴中強表示,為了遏阻俄羅斯的侵略野心,立陶宛所有政黨都同意增加軍事預算,不用擔心國防委員會會把軍事機密洩漏給俄國,大選投票時你不必有「亡國感」,不必煩惱下架哪個執政黨後,新上台的執政黨會與俄羅斯簽署和平協議,更不會聽到政客說「關於立陶宛與俄羅斯的關係,你必須相信普丁」。同樣面臨周邊強權國家的威脅,台灣民主制度的最大缺陷,正是欠缺像立陶宛一樣能兼顧「國家團結對外,內部制衡監督」的健全政黨體系。

在台灣,主要競爭政黨間對於國家認同卻不存在共識,中國國民黨無法認同以2350萬人的台灣,作為民主共同體的主權國家邊界,而這卻是民主國家的運作前提。這樣的缺陷,讓台灣選舉持續被中國因素環繞,各項內政社會與經濟議題難以被深刻討論,民主的步伐無法穩健持續。我們必須建立能兼顧「國家團結對外,內部制衡監督」的健全政黨體系,推動地方議會選制改革,設置政黨比例代表,讓理念型的小黨有更公平的競爭環境。必須全面檢討選制,採用可以讓大黨與小黨間既競爭又合作的機制,例如:正副縣市首長聯名參選且允許不同政黨共同推薦、大小政黨共同提名單一候選人。為了邁向這個目標,民進黨、民眾黨與還相信民主價值的國民黨人必須站在台灣民主的全局而非個人短期利益,與公民社會共同合作,改革選制,推進台灣政黨體系的健全。為了邁向這個目標,此次大選挫敗無法取得席次的時代力量、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綠黨、基進黨,要繼續奮戰!讓我們一起努力,邁向健全政黨體系。

這篇文章 【新聞稿】經民連對此次大選的解讀及呼籲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機師工會預期將無意外取得合法罷工權!不排除最快春節期間罷工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anuary 18 - 12:42

文/機師工會

投票踴躍 #工會預期將無意外取得合法罷工權!
22日開票後即刻規劃相關時程 #不排除最快春節期間罷工

針對機師工會長榮分會與長榮航空間之勞資爭議,工會日前已於1月8日起,由工會「非長榮分會」之其餘會員進行罷工投票程序,此一階段之投票,將於21日截止。工會將於22日上午統一進行開票。雖然距離罷工投票截止仍有四天,然而,由於投票情況相當踴躍,工會預期在22日統一開票後,將無意外取得合法罷工權!

工會表示:自工會去年12月下旬開始進行罷工投票後,長榮航空至今,仍舊拒絕針對工會所提出改善勞動條件以解決人力流失與不足;終止長榮航空透過非法仲介,違法進用外籍飛行員等重要訴求,與工會進行任何正式、實質的協商。也因此,在1月22日開票確定取得合法罷工權後,工會將立即對後續相關爭議行為時程進行具體規劃,#最快不排除於春節期間依法發動罷工。不過,#屆時為避免搭乘航班的旅客到了機場才臨時撲空,#工會也初步決定,#最遲將會於正式發動罷工行動的24小時前提前預告。

工會補充,即便長榮航空資方上週起,透過內部全面發放一份僅有「同意」一個單一選項的問卷,詢問所有長榮航空飛行員,「罷工期間是否願意支援公司勤務」,因為此一作法等同要求飛行員「實名表態」,無異是對全體長榮航空飛行員進行恫嚇與威脅,以達實際干擾後續可能之罷工行動的意圖,已構成不當勞動行為之虞,工會第一時間即對長榮航空此舉提出強烈抗議與警告,並呼籲全體飛行員拒絕填寫此一問卷,同時若有主管「關切、脅迫甚至施壓」飛行員填寫該份問卷,立即以錄音或截圖等方式蒐證反制。根據工會目前的瞭解,迄今持續傳出主管「關切」飛行員要求填寫問卷情事,可見長榮航空藐視法規且置若罔聞,會員持續蒐證當中,屆時將由工會申請不當勞動行為裁決。

此外,工會也已具體掌握,因長榮航空違法進用沒有特定機型執照的外籍飛行員,明確違反就業服務法,就在去年12月上旬,已遭到桃園市勞動局具體裁罰。該裁處書中清楚揭示長榮航空公司的違法事實:受處分人長榮航空所申請引進的外國飛行員實際執飛機型,與申請工作許可時所附的有效檢定證上所載明的機型不一致,因此而遭到桃園市政府勞動局以違反就業服務法第68條正式裁罰(詳見附件裁處書;府勞跨國字第1120346260號),並要求即日改善,否則可廢止招募許可及聘雇許可之一部或全部。

換句話說,長榮航空不但先透過違法仲介公司違法引進外籍飛行員(亦已遭主管機關裁罰在案),甚至連這些外籍飛行員,引進時竟都不具備實際執行飛航勤務之機型執照!違法聘雇事實確定,而長榮航空藐視主管機關裁量權責仍持續違法招募,直接威脅旅客飛行安全,讓工會不得不以罷工行動喚醒長榮航空!

最後,工會強調,倘若長榮航空資方仍堅持拒絕針對工會所提出改善勞動條件、解決人力流失及不足,終止違法仲介、違法進用外籍飛行員等核心訴求,與工會進行實質、對等的協商,機師工會與會員都已作好準備,將在取得合法罷工權後,進入罷工行動實質規劃。

這篇文章 【新聞稿】機師工會預期將無意外取得合法罷工權!不排除最快春節期間罷工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美麗華球場公司濫訴挑戰勞動三權?工會盼三審判資方賠違約金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anuary 17 - 21:10

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美麗華高爾夫球場公司不惜用濫訴挑戰勞動三權?美麗華公司三年前因違反與美麗華公司暨子公司企業工會之間的團體協約遭工會提告,民事訴訟一審、二審皆判決美麗華公司違約,須賠償工會600萬元違約金,美麗華公司上訴中。

1月16日美麗華公司暨子公司企業工會前往司法院陳情,抗議資方不僅不甩團協的「協商權」,還反告工會進行違法罷工、告新北市政府不應核准美麗華子公司關係企業美杏、杏美企業工會立案,更是打壓勞工的「爭議權、團結權」。

工會痛批資方持續濫訴,呼籲司法院是保護勞動三權的最後希望,訴求第三審最高法院應認定美麗華公司違反團協、給付違約金,不可讓資方濫訴打壓罷工及組工會的權利。

「勞動三法」是指《工會法》、《團體協約法》、《勞資爭議處理法》,此三法正對應著「勞動三權」,也就是團結權、協商權及爭議權。

美麗華高爾夫球場公司一二審皆敗訴 工會盼第三審最高法院維持原判

位於新北市林口區的美麗華高爾夫球場「美麗華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美麗華公司)從工會成立以來兩度大量解雇工會成員,引發工會在2018年2021年二度罷工,捍衛工作權。

美麗華公司暨子公司企業工會理事長黃文正表示,2018年罷工後勞資雙方簽訂團體協約「反外包協議」,工會要求公司進用外包人力前應與工會協商,且外包工作內容不得與球場場務人員工作事項重疊,否則須賠償工會600萬元違約金。然而美麗華公司仍在2020年逕自使用外包人力,違反團體協約,經勞動部裁決資方違約、構成不當勞動行為。

2020年11月工會向資方提告違約金600萬民事訴訟。黃文正說,到去年法院一、二審皆判公司敗訴,但是資方不服,持續挾著大量資源上訴第三審,極力破壞勞工的「協商權」。

黃文正批評資方為瓦解工會再出新招,2021年4月美麗華公司無預警宣布公司將分割為四間子公司(美麗華、杏中、杏美、美杏),並透過《企業併購法》中「新舊雇主可商議不予留用」的法規漏洞解雇工會理事長及大量工會幹部和會員,迫使美麗華工會在疫情期間進行第二次罷工抗議違法解雇,也是史上最長105天罷工。

第二次罷工後,資方提告工會違法罷工,至去年法院一、二審皆判決駁回資方訴訟,認定工會是「合法罷工」,美麗華公司不服,持續上訴。

另外,工會因應資方分割為四間子公司,也將工會分立「美杏、杏美企業工會」,資方再向新北市政府提起行政訴訟,主張不應讓美杏、杏美企業工會立案,目前進行訴訟中。

美杏企業工會理事長張鴻銘表示,美麗華提告新北市府應撤銷工會立案的行政訴訟非常嚴重,若先例一開,往後其他工會成立時都要擔心公司可能會提告勞動主管機關,嚴重打擊勞工的「團結權」,呼籲司法院不要輕易讓資方打破勞工團結的底線。

黃文正則痛批,美麗華公司任意違反團體協約、無視「協商權」,針對工會罷工「爭議權」及組工會「團結權」濫訴,資方不斷打壓勞動三權,如果司法院無法維護勞工權益,勞工三權形同虛設,若第三審最高法院讓美麗華公司勝訴,簡直就是開先例讓美麗華公司示範如何惡搞勞工,希望司法院能幫勞工主持公道。

桃產總理事長朱梅雪則表示,美麗華公司不滿工會存在,無視台灣勞工打造經濟成長果實,用勞工賺來的錢提告、打壓工會?他認為如果資方勝訴,今年是《勞基法》40周年,法律維護勞權的努力將化為泡影,要求司法單位要當勞工最後公平正義的防線。

工會罷工行動、提起訴訟大事記:

2016年 美麗華企業工會成立。

2017年 工會向資方追討加班費。

2018年 美麗華高爾夫球場公司解雇1/3工會成員,引發工會第一次罷工

2018年 罷工後勞資雙方簽訂團體協約「反外包協議」,要求公司進用外包人力前應與工會協商,且外包工作內容不得與球場場務人員工作事項重疊,否則須賠償工會600萬元違約金。

2020年3月 資方違反團體協約,逕自使用外包人員,經勞動部裁決資方違約、構成不當勞動行為

2020年11月 工會向資方提告違約金600萬民事訴訟。

2021年4月 美麗華公司無預警宣布公司將分割為四間子公司(美麗華、杏中、杏美、美杏),並透過《企業併購法》中「新舊雇主可商議不予留用」的法規漏洞解雇工會理事長及大量工會幹部和會員,疫情期間,美麗華工會進行第二次罷工抗議

2022年8月 新北地方法院一審判決工會勝訴,美麗華高爾夫球場公司因違反團體協約,須賠償工會600萬元違約金。資方上訴。

2023年9月 台灣高等法院二審判決工會勝訴,美麗華高爾夫球場公司因違反團體協約,須賠償工會600萬元違約金。資方上訴中。

美麗華高爾夫球公司提起訴訟大事記:

2020年12月 資方向工會理事長黃文正提告妨害名譽。

2021年 資方主張美麗華工會第二次罷工是違法罷工,提起損害賠償民事訴訟。

2022年 資方提起民事訴訟聲請解散新北市美麗華開發股份有限暨子公司企業工會。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駁回聲請。

2022年8月 新北地方法院一審駁回資方提告,認定工會是「合法罷工」。資方提起上訴。

2023年8月 台灣高等法院二審駁回資方上訴,認定工會是「合法罷工」。資方上訴中。

2023年8月 資方向新北市政府提起行政訴訟,主張新北市政府應撤銷美杏、杏美工會立案,訴訟中。

【延伸閱讀】

#罷工結束後的持續打壓
法院判決美麗華工會罷工合法 資方仍持續註記曠職(2022.09.02)
美麗華企業分割爭議未完 工會:資方違法何時開罰?(2022.05.18)
新型瓦解工會手段沒法管? 美麗華工會突襲新北耶誕城記者會抗議(2021.11.22)
處理工會會務被記曠職? 美麗華工會再度遭資方打壓(2021.09.23)

#美麗華工會兩次罷工始末
《企併法》解僱勞工超好用? 許銘春坦言:問題很大

#2021年第二次罷工因企業分割
美麗華罷工105天結束 成功簽署全員復職協議(2021.08.23)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318集:疫情嚴峻也罷工! 美麗華工會有什麼委屈?

#2018年第一次罷工因違法解雇
罷工12天後,成功與資方簽訂團體協約(2018.01.31)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185集:高球場裁員改外包? 美麗華工會罷工捍衛生計

美麗華公司暨子公司企業工會理事長黃文正

這篇文章 美麗華球場公司濫訴挑戰勞動三權?工會盼三審判資方賠違約金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針對人工生殖法修法順序,伴盟主張優先考慮不涉及代孕需求的單身女性和女同志配偶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anuary 16 - 21:38

文/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針對今早聯合報報導準立委陳昭姿與陳菁徽在人工生殖法處理優先順序的發言,伴盟回應如下:

伴盟聲明:

伴盟欣見新任立委積極關注人工生殖議題,但對於處理順序有所歧異,伴盟一向主張人人都有平等成家的權利,不應該因為性傾向或婚姻狀態而有差別待遇,在人工生殖領域上,台灣早已開放異性戀夫妻接受捐精與捐卵,在既有規定上直接開放單身女性與女同志配偶接受捐精理所應當,因此我們主張應優先處理。

至於因為子宮缺損而有代孕需求的異性戀與女同志配偶、又或是想生育卻缺乏子宮的男同志配偶與單身者,則需要借助第三人的子宮孕育孩子,高度涉及第三人的身體自主權,我們認為應有更周全的討論。

伴盟主張代孕制度應擴大社會討論,在確保代孕者權益與子女最佳利益的原則下進行研議,至於單身女性與女同志使用人工生殖目前並無障礙,應優先通過。

這篇文章 【聲明】針對人工生殖法修法順序,伴盟主張優先考慮不涉及代孕需求的單身女性和女同志配偶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基隆市長謝國樑來訪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anuary 16 - 21:33

文/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

本日(1月16日)基隆市長謝國樑主動來訪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討論協和電廠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將再次進入環評程序。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去年七月七日環保署預謀粗暴審查、強行通過四接案,更上演環評委員密室脫逃荒謬劇情,引起全國譁然後暫停,而今大選過後傳聞又將捲土重來,讓人憂心。

王醒之說明,台灣根本不缺電,因為有30%的電力都被浪費掉,真正缺的是用電管理。所謂的節電並非減少用電的概念而已,主要是聰明用電、彈性用電;剛當選下任總統的賴清德在選前也明確表示將推動「深度節能計畫」,但台電至今仍刻意誇大北部用電缺口,非要硬塞一座高碳排、有空污的化石燃料發電廠到基隆,非常沒有道理。

王醒之指出,對於高污染的協和燃油電廠,基隆民間的聲音一直都是(1)今年底「如期除役」、(2)直接轉型為無汙染的再生能源電廠,是對中央能源轉型與地方發展雙贏的方案。因為四接填海造地案對於基隆市與基隆港未來發展的嚴重衝擊已經非常明確!王醒之針對謝國樑市長主動來訪關心此案表示肯定,王醒之除拿出謝國樑市長選前的政治承諾書提醒他履行之外,更請謝國樑回黨內與剛當選立法委員、但卻表達同意四接開發案的林沛祥溝通。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協和電廠1、2號機已除役多年,3、4號機即將在今年底除役;希望除役後,不要再蓋新的火力電廠,而要串聯北北基宜共同推動「節能」及選址適當的「再生能源」和「儲能」。讓守護外木山海洋生態,成為北部能源環境友善轉型的動力。

基隆市議員陳冠羽表示,新任市府正在積極推動過去閒置許久的「低碳永續永續家園推動計畫」,無論是相關委員會籌組及訂定自治條例,顯見此刻市府非常重視再生能源、低碳及永續城市的議題,期待在今年3月、5月議會會期能看到更進一步的成果。

陳冠羽強調,要特別跟即將上任的113位區域及不分區立法委員,協和電廠能源轉型已是全國重大議題,信任國會務必審慎評估跟討論,也希望台電跟經濟部不要將全體基隆人視為阻礙能源轉型的罪魁禍首。從2019年開始台電只提出零替代,執意透過填海造地闢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這是最爛最不負責任的轉型方案。中央政府應更負責任進行替代方案評估跟民眾溝通,守護基隆市港已是全體基隆市民的共識。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發言人陳薇仲表示,基隆承受燃煤與燃油發電污染近一百年,協和電廠除役已幾乎是基隆共識,然而台電與經濟部卻以暫時性的天然氣發電搭配接收站大幅填海造地,直接毀壞外木山海岸,更掐住基隆港嘴破壞港務經濟。呼籲執政黨應回歸能源轉型初衷,協和電廠能直接轉型為再生能源電廠,讓協和以永續能源政策支持北部縣市用典發展。

陳薇仲強調,既然甫當選的賴清德總統在競選期間都已經提到「中火轉型再生能源電廠」,基隆應該也能比照辦理,也希望謝市府能夠採用因地制宜的發電策略,全面盤點公有屋頂改建太陽能板、小水力發電等,更要執行邀請全民參與的永續能源政策,從地方開始實踐能源轉型。

教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顧翠琴表示,感謝市長選前簽了承諾書,選後願意頂著眾多壓力,邁向實踐承諾的路途,我們瞭解這是一個辛苦的路程,謝謝市長的堅持。教育人員站在教育孩子實踐承諾勇敢負責的角度,再次感謝市長是一個好典範,跟我們一起為基隆的山海美景和環境永續努力。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重申五點訴求:
1.協和今年底如期除役。

2.協和燃油電廠除役後,短期先以大潭今年6月及8月新增電力(約為協和今年除役兩倍量);同時串聯北北基宜四縣市,共同推動「節能」及選址適當的「再生能源(如:地熱、屋頂型光電等)」與「儲能」。

3.協和燃氣新1號機預計116至117年才能上線,與今年底協和舊機組除役,相隔3~4年,且117年備用容量率扣除協和新機組後,仍超過15%,明顯沒有缺電問題;若做好負載管理,抑制尖峰用電,就更游刃有餘。請中央不要強塞一座高碳排、有空污(年排623萬公噸溫室氣體及1,221公噸空污)的火力電廠到基隆。

4.守護基隆市水產動植物保育區,拒絕協和四接填海造地破壞基隆的海洋生態。

5.守護基隆港市安全,反對選址錯誤的接收站威脅基隆港營運與城市安全,基隆要繁榮的商港和郵輪母港,不要危險的接收站。

這篇文章 【新聞稿】基隆市長謝國樑來訪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你終於看見我了嗎?台灣唯一女性草根政黨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2024選後記者會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anuary 15 - 18:45

文/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

原標題:你終於看見我了嗎? —世界看見Taiwan,台灣唯一女性草根政黨

本次台灣總統暨立委大選已引起全球對台灣民主政治的關注,台灣唯一草根女性政黨—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下稱小歐盟)首次參與國會選舉,以400多萬的選舉經費內含13名候選人保證金,即在政黨票及區域立委選舉中皆斬獲亮眼的票數,政黨票得票數更在各政黨中排名第五位,創造歷史里程碑。

今日(1/15)小歐盟在台大校友會館召開記者會,邀請國內外媒體出席,對現行《選舉罷免》壓縮小黨生存空間提出質疑,並提出有關參選保証金、退回門檻以及小黨補助辦法的務實建議。同時,小歐盟也揭露本次大選的總花費,呼籲透過修法保障小黨權益,打破金權政治、落實民主精神。

代理黨召同時兼任本次小歐盟不分區第二席的林詩涵細數小歐盟本次選舉花費及選舉成績,在扣除260萬保證金後,平均每一位小歐盟立委候選人只用了15.4萬來打這場選戰。她表示小歐盟憑藉著201萬的選舉經費,及各地區媽媽、爸爸和小孩不計薪酬、多數以志工的身份投入在選舉中,在這次區域立委和政黨票中都獲得亮眼的佳績。

其中新北市第七選區的劉書婷、高雄市第五選區的張芳愉及桃園市第三選區的徐鶯慈獲得了破萬位選民的支持,尤其劉書婷的得票率高達9.13%。小歐盟此次的區域立委候選人全數以素人之姿參選,仍然取得平均有4.22%的得票率。

小黨越選越窮,全變一級貧黨

雖然此次成績明顯成長,但林詩涵認為這次國會選舉,所有的小黨都未超過5%,導致立法院將只有國、民、民眾三大黨,這完全脫離了制定政黨票——讓小黨有機會進入立法院——的初衷。

並且,台灣政黨補助款定下相對其他進步國家更高標的3%門檻,此次無任何小黨達標。台灣每年將支付給相對有錢、有資源的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總共6億多的政黨補助款,讓「大黨恆大,小黨難長大」。每次選舉需要花費高額的保證金,以及用選舉人數來計算取回保證金門檻這樣不合理的制度,都讓「小黨越選越窮,全變一級貧黨」!

最後林詩涵表示:「小歐盟希望能聯合其他小黨之力,以及台灣願意支持小黨參政的99萬選民,一起督促三大黨修訂選罷法,包括下修選舉保證金金額、修改保證金取回門檻及計算基準,增定政黨補助款上限,及下修政黨票各項門檻。」

過去曾參與兩次議員選舉,擔任本次小歐盟立委總籌的桃園黨部主任沈佩玲盤點了空戰陸戰及政策上小歐盟的準備。她表示,由於資源有限,所以小歐盟非常重視公用的宣傳管道,如選舉公報上的欄位、電視政見發表會時間等,都一定會好好把握發揮。

小歐盟也認為第三部門是驅動社會改革的原動力,因此選舉期間NGO團體寄來的承諾書與提問,都盡力詳細回覆,並提出原創性、可行性兼具的作法,和NGO團體一起共學切磋。

陸戰部分小歐盟也開創了新的接觸群眾的方式,像是辦給兒童的政見發表會、快閃遊戲場等非典型的造勢活動或是曝光機會,凸顯期女性、兒權政黨的長處,也用實質行動展現了對兒童政見的重視。

民主不民粹,號召萬名支持者月捐200抵3%

沈佩玲表示這次小歐盟也積極爭取年輕選民的注意,在圖像文字及社群媒體的使用上努力將政策曝光。有不少選民回饋是注意到黨名或號碼產生好奇,注意到政策後才投給歐巴桑,有相當程度的選民是回歸到候選人或是政黨的政見與核心價值。她認為這是民主社會不朝向民粹社會傾斜的重點。

然而即使成為排行第五的政黨,沈佩玲點出現階段只有0.93的小歐盟,捐款人依然無法抵稅、下一個四年小歐盟還是要推出十位區域立委才能進入政黨票的選舉、以及沒有任何保證金退回或政黨補助款的殘酷事實。

沈佩玲發出呼籲,希望在將近13萬的政黨票中號召一萬名支持者每月定捐200元,一起藉此抵抗選制要3%才能取得補助資格的不合理,並讓小歐盟持續活躍政壇鬆動選制。

 世界看見TAIWAN,台灣唯一女性草根政黨

現在擔任顧問的創黨黨召張淑惠談到,過去組黨時請教過許多專家學者,包含台大黃長玲教授也說即使在全世界,女性政黨都是少見的。張淑惠表示小歐盟這個本土草根女性政黨,不只是代表女性,同時有弱勢者的處境,包含受傷害、騷擾、薪資不平等……。

「所以女性政黨這個女性,不是只代表女人,是代表我們是一個願意跟弱勢者站在一起的政黨。」

她也提到常被問到如何有質量均佳的候選人願意參選,小歐盟的候選人包含了來自各行各業的素人,張淑惠認為每個人都才是自己問題的專家,小歐盟在培力女性、政治共學的過程中協助一個人從行動,並在行動中產生學習與自信,互助與學習的過程會讓人產生更多力量。她期待未來能帶動整個社會進行政治共學,群眾更能辨識政治語言,也對仇恨動員有抵抗能力。

在國際女性草根政黨仍屬少數、民主國家仍在提升女性政治工作者比例的時候,台灣孕育了本土女性草根政黨,實屬驕傲。

記者會後也有記者進行提問,詢問未來小黨合作的可能,代理主席林詩涵表示,在這次大選之後沒有任何一個小黨過3%,等於是小黨須共同面對選制不利且檯面上保守政黨壓縮進步政黨的現實。但同時小歐盟、時力、綠黨、基進等小黨加起來仍有百萬民意是支持多元政黨的形成,希望能以此遊說大黨面對民意,結合小黨共同促使大黨修法改善選制,落實參政平權。

另有記者提問未來和大黨合作推動法條的可能,選戰總籌兼政策組長沈佩玲表示,小歐盟作為兒權政黨,收到許多支持者是因親子友善、兒童人權的議題而投給小歐盟,這次投票也有遇到在中選會已公告六歲兒童可進入投票所的狀況底下,仍有親職帶著孩子被拒絕進入。顯見兒童人權主流化及親子友善、照顧勞工與家庭的政策都需推進落實。

小歐盟在民間勞動及性平NGO的問卷表現亮眼,將會以目前已形成之兒權與親職勞動、青年政策等向大黨遊說,尋求合作推進。

這篇文章 【新聞稿】你終於看見我了嗎?台灣唯一女性草根政黨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2024選後記者會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看不見的雨林】系列講座抽獎活動-中獎名單

荒野保護協會 - 2024, January 15 - 17:48

荒野台北・十二月【看不見的雨林】系列講座抽獎活動-中獎名單

恭喜以下得獎者抽中《東馬婆羅洲熱帶雨林:崩落的野生物天堂》

姓名/手機後3碼:
陳○旻 606
張○蘭 601
陳○君 662

請將您的寄送地址、郵遞區號、姓名、電話,傳送至black.saveborneo@gmail.com 以便核對個人資訊及寄送獎品,謝謝您!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52集|《城中一座島》 真、假民主的決戰場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anuary 14 - 20:45

文 / 曾霈榆

社子島過去曾是大臺北地區重要的蔬菜產地,儘管位於台北,因地理位置被劃作不宜高強度開發的「洪泛區」,卻仍保有農村樣貌。1970年至今的禁建、限建規範始終困擾著在地居民,雖然歷任台北市長輪番喊出多樣開發計畫,卻皆為由上而下的政策思維,忽視地方人文與自然環境。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城中一座島》作者,同時也是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教授的廖桂賢,一同了解社子島是什麼樣的地方?為何多年來開發計畫皆受爭議?近年提出的「生態社子島」計畫對當地有何威脅?

禁建限建的社子島 水患治理下的孤兒

社子島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會之處,過去為沙洲地形,1970年「台北地區防洪計畫」中被列為洪水氾濫區,因此訂下了禁建、限建規定,延續至今,形成了與周遭截然不同的樣貌。廖桂賢教授表示,她發覺社子島在媒體中往往被塑造成悲情形象,有著落後、混亂的刻板印象,這恰恰和她認識的社子島並不相同。因此,她透過寫書翻轉社子島的刻板印象,在《城中一座島》中紀錄此地文史以及過往種種開發爭議。

廖桂賢回顧當年的禁建、限建政策,與台北盆地的水患治理息息相關,自日治時期開始,台北低窪地區治水主要採取「防堵」策略,利用高堤將可開發土地圍起,將水阻擋在外。而當時主要發展農業、經濟價值較低的社子島,因被認為不符合成本效益被排除在外,致使缺乏足夠防洪保護措施。1970年,台北市都市計畫預計在社子島的防洪計畫完備後,再提出開發計畫,這項許諾經過多年後至今,開發計畫仍懸而未決。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忽略社子島多元組成 開發缺乏地方溝通

廖桂賢指出,社子島開發遭遇多重反對聲浪,原因在於每次開發計畫皆忽略社子島的多元組成。此地存在十多個百年以上的聚落,但開發計畫卻總是將其視為同一個社區,進行整體開發。「台灣人一直有一個心態,就是農村一定要變成都市。」廖桂賢也說,他認為這樣的思維背後是土地增值的心態,可能牽涉已置產的財團,未實際解決居民的生活品質問題。社子島目前缺乏下水道、汙水處理及公園等公共設施,且難以像一般民眾一樣修繕房屋,僅能以鐵皮簡單維修,十分不穩固,這才是民眾更亟需解決的問題。

主持人管中祥表示,歷任台北市長皆針對社子島提出開發計畫,但都是由上而下的政策思維。不過他觀察到,在柯文哲初上任時,由於強調開放政府,針對社子島開發案不僅提出i-Voting投票,也辦理工作坊和民眾近距離溝通,卻反倒被民眾批評不民主。

「這些看似民主的過程,背後仍是由上而下的決定。」廖桂賢回應,實際上,在說明會時民眾的發言未被重視,而表面看似歡迎民眾參與的i-Voting,針對三項政府提出的規劃方案卻無任何具體說明,且對無設計及規劃背景的民眾,實在難以僅憑著平面圖及表格資料理解各計畫的差異,因而引發當地里長發起拒投的狀況。她批評,政府進行表面上民主的形式流程,實質上缺乏與地方溝通,投票結果反而變成幫台北市政府背書。

生態社子島遭居民反彈 生態、正義雙失

當時,i-Voting最終投票結果為「生態社子島」,遭遇許多居民反彈,甚至組織自救會反對開發案。廖桂賢表示,民眾無法接受迫遷的政策,「生態社子島」的規劃更無視現有聚落的歷史與樣態,忽略在地居民珍視的老樹或廟宇等空間,缺乏對在地了解,一味要求所有人必須搬遷。

從生態規劃的角度檢視,「生態規劃」的概念最早自1969年由lan L.McHarg 提出,強調設計時應盡可能避開生態環境敏感區,以維護當地生物多樣性,也能避免災難發生。廖桂賢表示,社子島位於兩河交匯地區,低窪且容易淹水,現行計畫要將社子島原本6公尺的地方,再加高至9.65公尺,將它開發成足以容納三萬人居住,明顯是用「人定勝天」抵抗洪水,明顯不符合生態規劃的概念,她批評「生態社子島」計畫既不夠生態,也不夠正義。

廖桂賢認為,在討論開發案時,讓在地居民參與的「參與式規劃」會是更好的選擇,可參考美國西雅圖的案例。首先,由各地方鄰里組成委員會,規劃不同性質的居民代表,讓利害關係人參與其中,第二階段再由專業顧問公司加入一同規劃討論。彙整出規劃方案後,最後透由公聽會及不斷地投票找出共識。廖桂賢強調,對政府而言可能會覺得曠日廢時,但據她在美國的觀察,大家更在乎的是「參與」,而不是非要產生結果。

管中祥認為,台灣在規劃時常常忽視地方差異性,例如民雄頭橋人因地緣上靠近嘉義市,並不傾向把自己當作民雄的一部份;麻豆人也不覺得自己是舊台南市人。在計畫時不僅要尊重差異,更要理解與溝通,以台南鐵路地下化東移為例,若當時願意聽民眾的意見,說不定很快就能取得共識。

緊密鄰里關係 形成天然長照村

「好的鄰里關係實際上就是好的社區照顧。」廖桂賢說,居民將社子島形容為「天然長照村」,由於當地仍處於農村的空間型態,人與人關係緊密,居民沒事就拿著板凳在家門口和鄰居聊天,來來往往的鄰居皆認識,透過日常問候便能掌握彼此的健康狀況,例如:當理髮店老闆發現某位八十多歲的奶奶已多日未上門光顧,會去詢問關心身體,甚至到府服務。如此緊密的鄰里社會網絡,在現代都市已較難發生,應設法保留,可說是不需政府花錢、建立正式制度,就能支持的長照系統。廖桂賢認為,若開發計畫實施後,當有形的空間剷除了,這樣無形的網絡便也會隨之消失,屆時政府需付出更高的長照成本,得不償失,社子島的案例同樣也能套用在台灣老舊社區的更新發展上,應更重視鄰里關係的保存。

這篇文章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52集|《城中一座島》 真、假民主的決戰場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招策會面對招生挑戰,領航技專考招改革 全教總期待新招策會破舊立新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4, January 12 - 17:38

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昨日(11日)技專校院招生策略委員會(下稱招策會)召開年度第一次委員會議,113年起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校長楊慶煜接任主任委員、正修科技大學校長龔瑞璋接任副主任委員。全教總長期以來關心技高學生升學權益,這些年來發布多次新聞稿關心技專升學議題,包括技高生學習歷程檔案評量規準、素養與實務導向命題、招生制度等議題,並呼籲為解決技高升學亂象,教育部應重新盤點招策會及招生聯合會。全教總樂見招策會主委學校更換,與全教總倡議相符,終於不再是由同一所科大掌理招聯會與招策會機器,高科大與正修科大公私共同協力,研議規劃技專招生策略,將有助於多面向關照技職教育選才與育才政策擬定。

技職教育是台灣立國的基石之一,然而近年來學生選擇重普大輕科大、普大科大定位不明、教學與產業鏈結有待加強等,以及技高及科大間缺乏深度交流及理解,均造成技職教育的危機。新招策會組合成立於這些困難之際,要如何順應時勢調整招生策略,又不能失其技職教育的根基,在在考驗招策會的智慧。

108課綱實施前全教總即多次呼籲技專考招應同步變革,以因應教育現場的變動及少子女化趨勢。無論是在學習歷程檔案的推進,或是四技二專多元管道入學的改動,技職體系必須嚴正以待所面臨的嚴峻議題。招策會以追蹤生源變化、統測考科型態的調整評估、招生制度的因應規劃為113年度工作計畫重點,全教總認為當前應積極處理以下事項:

一、規劃備審資料採用PDF格式的落日期程:技職端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理解及信任度不若普大及普高,招生端如果不積極引導考生使用經過任課教師認證的學習歷程檔案,將導致技高教學現場忽視學習歷程檔案之建置,阻絕學生職涯探索的學習。繼續採用PDF無異於鼓勵軍備競賽。

二、研議落實甄選入學選才機制,衡平直接以統測成績選才的登分管道:招策會應該仔細盤點四技二專升學管道,就目前各管道之狀況予以釐清並研擬改革或解決方案。甄選管道制度有效選才,方不至大量名額回流登記分發,透過適性適才的選才方式,以降低學生休退轉之比率,符應選才育才政策目標。

全教總期待新的招策會組合,未來以科學的研究態度研擬招生策略,以更開放的心胸搭建起教育部、科大及技高端之間的橋樑,讓技職教育選才育才走出比過往更寬廣的道路。

 

這篇文章 【新聞稿】招策會面對招生挑戰,領航技專考招改革 全教總期待新招策會破舊立新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