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ien 的部落格

台灣垃圾淹腳目?

作者:楊瑪利 2012-06-28 天下雜誌144期

台灣地狹人稠先天環境壓力大,但,愈來愈有錢的台灣人,正透過更多的消費、製造更多的污染……。
近幾年台灣人民環保意識高揚,大眾焦點幾乎都擺在要求製造業工廠改善污染上。但事實上,人民每天的生活、消費,本身就是重大污染來源。
 儘管幾年來人民環保概念日益加深,但表現出來的結果卻是讓台灣各都巿的大小街頭入夜後留下散置發臭的垃圾、空罐頭、保麗龍……陪伴夜空。再從一些民生消費指標看台灣環境污染壓力,也有逐漸加重的趨勢。
 台灣先天必須承受的環境壓力就比各國高,人口密度約為世界各國平均值一四.五倍,每平方公里人口數比同樣地小人稠的日本、荷蘭尚高出五○%以上。

用慣即丟的習慣
 先天不足,但台灣人並未隨環境意識提高而落實環境保護的工作,反而隨著所得提高,肆意消費、享用、浪費,造成環境更大的傷害。
 據環保單位統計,台灣每人每天製造的垃圾,五年內成長四○%,達到一.○九公斤,比二年前的日本(一.○八公斤)、德國(○.八七公斤)還高。
 人民對汽、機車需求也大增,近五年台灣汽、機車總數成長八○%,堪稱舉世無雙。平均每兩人一台摩托車、每六七人一台小客車,不僅把台灣馬路塞成大停車場,日後這些汽、機車作廢後的回收、處理、有用廢鐵資源再生,也是頭痛的環保問題。

垃圾變能源不再是夢想 談資源回收如何深入瑞典民眾的生活

對很多台灣人來說,資源回收及垃圾分類是資源回收場的責任

每個台灣人日常生活中製造出生每日約1.1公斤的生活垃圾量,截至2012年,台灣共有24座垃圾焚化廠進行垃圾焚化的工作,這些垃圾焚化爐每天必需處理24,650噸的垃圾。當我們一袋一袋地把垃圾隨手丟進垃圾桶時,多少人會料想到,對遠在地球另一端的瑞典人來說,垃圾不單單只是一個需要掩埋或焚化的問題,而是賺錢的機會。

瑞典的資源回收及能源政策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48%左右的垃圾得到了循環利用,但在瑞典,幾近所有垃圾都被回收,其中36%被再利用,即塑膠瓶回到塑膠廠,玻璃瓶回到玻璃廠、14%做成堆肥、49%的垃圾送到焚燒場進行焚燒轉作能源,也就是高達99%的垃圾都被轉化成資源或能源。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