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保護協會
來場與兒童教育最美麗的相遇
文/郭銘蘭(台北分會兒童教育志工,自然名:銘月)
圖/台北分會兒童教育志工群
2023.01.10
校園進班授課、兒童營隊、志工培訓、實境解謎活動…忙碌又充實的台北兒教2022年度回顧
在加入台北兒童教育(簡稱:兒教)志工團隊之前,我以為通過培訓之後就只是單純進入校園當志工講師,沒想到這個熱心兒童環境教育的志工組織,堪比一間公司裡高產能的工作團隊,進班授課、研發教案、製作教具、籌辦營隊、志工培訓、企業專案服務等,簡直無所不能!
每當看到兒教夥伴們默默耕耘付出,為了目標一起努力完成各項任務,總是很謙虛說自己沒做什麼,只要看到孩子們專注參與的笑臉就很滿足,我總相信”天公疼憨人”的道理,地球的未來需要我們與孩子一起守護,一群人一定可以走得很遠,只要持續不斷努力、用心與堅持,一定能在越來越多孩子心中種下愛護環境的種子!
荒野保護協會自成立以來即十分重視兒童自然教育,其中,兒童環境教育組自2013年開始培訓校園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深入校園進行環境教育課程,十年來深入全台超過300所學校,累積超過2千場次的課程,讓更多孩子了解大自然及環境教育議題。
早在聯合國宣布SDGs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前,兒教組所規劃的「環境教育系列課程」,包含校園體驗觀察、低碳綠生活以及水資源等三大系列十套教案,就已經進入校園,藉由操作、體驗、討論分享等方式,引導孩子了解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同時,環境教育也是十二年國教課綱重要議題之一,而兒教的校園環境教育課程也正呼應教育部108課綱所提出的「核心素養」,透過學習與生活經驗的結合,培養孩童跨學科的環境素養與解決問題能力,以適應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
兒教夥伴每2-3年就會針對教案進行更完善的調整,每年持續製作及翻新教具,印象很深的是培訓時我們學員坐在教室裡上課,學長姊們就在外面製作教具,一邊閒話家常一邊手作教具的溫馨畫面,讓我特別難忘。今年兒教夥伴又再研發一套新教案「種子妙妙妙」,擴展授課對象至小學一年級的孩童也能有機會體驗環境教育課程。
這兩年雖然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進校授課,但是2022年台北兒教組仍完成將近100場次的校園進班課程,除了大台北地區,偏鄉雙溪區的牡丹國小、上林國小也看得到兒教夥伴入班的身影。無法入校進班時,志工們依然保持熱情,持續自我增能成長,為推動兒童環境教育而努力。
四月開始,受到疫情衝擊,兒教九期培訓課程不斷線上線下彈性調整,雖然最後九期學員無法順利完成實習與授證,但工作團隊依然在六月底,舉辦熱鬧的戶外實體結合線上的結業式,甚至出動三機三鏡頭同時在webex直播,貼心讓無法到場的人也可以線上參與,完成了一場堪稱不可能任務的結業式!
兒教志工夥伴平日大部分都忙碌於家庭及工作,但是大家都有一顆非常熱忱及願意學習的心,不斷精益求精,繼去年用Gather Town舉辦八期線上授證儀式,今年又突破挑戰,舉辦實體+線上的結業活動,從事前籌備期間不斷線上線下多次討論、實際操作設備測試、當天的流程人力配置,尤其線上轉播同時得三方投影鏡頭的設定尋找,有幾位夥伴特別辛苦,全程戴耳機蹲著用手持手機轉播,到克服戶外用電需求(後來甚至借到汽車電瓶),只為了讓大家擁有一個難忘且具儀式感的結業式,兒教組就是這樣一個令人溫暖又感動的大家庭!
九月底,台北兒教第十期培訓順利展開,不受疫情影響,吸引了近二十位有志於投入兒童環境教育的夥伴報名,而繼台中、宜蘭、花蓮、台東等地陸續開展校園環境教育引導講師培訓課程,位在南台灣的台南,也開始了兒教零期培訓,我們很高興看到全台各地越來越多夥伴投入行動。
#只要點亮自己的光芒就能照亮他人
怎樣的人生算是有意義? 這個問題我們也許都問過自己很多遍,但是加入兒教後我想我得到了一個很好的答案-「活成一束光,點亮自己,就能照亮更多的人。」這是我在很多兒教學長姊身上看到的真實例子,當擁有自己熱愛並願意堅持與投入的事情時,他/她本身就開始熠熠生輝了。
台北兒教十期培訓戶外課程,一起清除外來種「小花蔓澤蘭」
除了進入校園陪伴兒童進行自然體驗活動,台北兒教夥伴也不忘關懷社福兒童需求,每年暑假期間與社福團體合作舉辦兒童營,十年來,舉辦了20場次兒童營,帶領近五百位孩子從自然體驗活動感知生命奧妙、認識自我價值。
去年暑假因為疫情升溫關係,兒童營隊只能延後舉辦,但在志工夥伴努力下,經過地點協調及內容做滾動式調整,終於在今年一月寒假時順利完成環宇基金會以及汐止高榮教會的兩梯次營隊。
一期一會的兒童營陪伴,受惠的不是只有孩子,有時候收穫最多的是身為陪伴者的我們自己
此外,去年荒野保護協會成為「美國地球教育協會 IEE 」在台灣的合作夥伴,兒教組也獲得美國地球教育協會與紐奧良TREE教育中心之合法授權,引進「地球守護者營隊(EarthKeepers, EK) 」及「太陽船三號營隊(Sunship III) 」之課程教案。兒教夥伴們在今年上半年即馬不停蹄進行書籍及教案中文翻譯、製作相關活動道具、尋找營隊場地並完成建置等。已於今年三月中完成第一場地球守護者營隊,十月下旬完成地球守護者的授證。明年也會有營隊活動以及引導人員培訓計畫。
十一月,歷經數個月的研發與測試,兒教組再創新推出結合公園生態的實境解謎遊戲包,為臺北市萬華區的青年公園量身打造一套結合自導式探索的實境解謎遊戲「荒野奇寶」,以五感體驗、親子共遊的遊戲方式,來推行生態保育及環境教育。
12月17日的首發場活動吸引了超過30組民眾組隊報名參加,也提供500份免費道具包供民眾線上申請,期望藉由都會中公園生態化的體驗教育,帶領民眾更願意關心生活週遭的自然環境。
回顧這精采又豐富的一年,「累並快樂著」大概是兒教志工們這一年的心情寫照吧(笑)!
即便如此忙碌,志工夥伴仍不定期響應參與內外部活動,例如「地球一小時活動」、荒野27周年年會、暑假大豐國小「安心一夏無痕野餐音樂會」等,透過提供豐富的環境教育體驗活動,讓到現場參與活動的親子家庭們,藉由實際體驗能對環境有更多認識及關心,未來更願意在生活中展開綠色生活行動。
在大豐國小,兒教夥伴們發揮巧思與創意,以「海鳥吃吃變癡癡」為主題,透過餵食信天翁寶寶,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在現在充斥塑膠的環境下,我們能為地球上的動物和自己做些什麼。
要特別感謝兒教大家庭裡面的每一位夥伴,學長姐們總是很謙虛地說,自己做的是非常微小的事,但就是因為有每位夥伴一點一滴的投入與付出,才能成就兒童環境教育的推動,衷心感謝每位志工夥伴!
期待兒教夥伴在新的一年持續前進校園帶給更多學童體驗環境教育,我們也希望能夠把環境守護的觀念傳播出去,讓更多孩童與家庭願意為了環境而在生活中做出行動改變,最終成為地球的守護者!
最後,也要感謝大自然,讓我們能在荒野兒教擁有最美的相遇。
附加檔案大小 來場與兒童教育最美麗的相遇11.47 MB
相逢台北樹蛙
圖、文/盧紹榮(台北分會富陽公園蛙調組志工,自然名:浮雲)
2023.01.10
該不會是台北樹蛙吧?!
「該不會是台北樹蛙吧?!」猶記得第一次見到台北樹蛙的情景,聽說此地有一種綠色保育類的台北樹蛙,有人去人十幾趟都沒看到,於是一個人在沒有路燈的環境中,帶一隻小手電筒,四度尋訪後終於遇到了,一隻漂亮的綠色樹蛙在遠遠的樹上。
終於一見台北樹蛙的廬山真面目
台北樹蛙是在1978年由台大梁潤生及王慶讓教授共同發表的台灣特有種,是台灣蛙類中,第一種由台灣學者發現並命名的種類,在台灣蛙類分類學史上有其重要意義。發表的模式標本採集於台北縣樹林鎮(現為新北市樹林區),所以稱之為台北樹蛙[1]。
台北樹蛙主要分佈於台灣中部以北的中低海拔山區及平地,是一種中小型的樹蛙(體長4到6公分),牠們的背面為綠色,腹面白色帶黃色,眼睛虹膜為黃色,壽命可達5年,平時住在樹上或森林底層,繁殖期時,雄蛙會遷居在水邊的草根、石縫或落葉底下挖洞隱匿,鳴叫求偶,雄蛙有單一外鳴囊,叫聲長而低沉「呱──呱──」,常常是只聞其聲,難見其蹤。卵塊為白色泡沫型一團,內有約300至400粒卵,會在一到兩星期後孵化成蝌蚪,此洞為蝌蚪暫時居住小水池,待大雨來時再將這些小蝌蚪沖入水域裡。蝌蚪期為1個多月或更久。初變態的小蛙,體長約1.5公分,一年半後,可長到4公分並達性成熟[4]。
台北樹蛙鳴叫求偶
台北樹蛙卵泡
台北樹蛙蝌蚪
台北樹蛙 幼蛙
在見到台北樹蛙後,讓我更投入到生態觀察中,也接觸到了環境教育、環境守護、活動紀錄等等,並參加兩棲類調查志工班數位基礎課程,加入了由楊懿如教授帶領的兩棲類動物保育志工團隊,並擔任台北小雨蛙小隊隊長,接觸學習了蛙類調查,可用物種的長期調查記錄了解棲地環境的好壞變遷;因著地緣和機緣,也和荒野富陽組接觸和熟捻,富陽組每月在富陽公園進行例行導覽,讓大眾瞭解環境教育、環境守護的重要性;我和郭水泉大哥、莊博鈞、林銘慧 (自然名:台灣欒樹)成每月蛙調小隊常態成員。
全名為「富陽自然生態公園」的富陽公園,富有自然生態,除入口廣場,園區內不提供照明,讓環境盡量維持自然樣貌,在我們長期觀察著富陽公園十餘年,看到了物種和環境變化,早年台北樹蛙在富陽公園算是近市區可觀察到的地點之一,但隨著人為干擾、美國螯蝦入侵、斑腿樹蛙入侵、棲地變差,變得愈來愈少見,至今已經難得一見了。
富陽受影響的也不只台北樹蛙,早年在大池,盤古蟾蜍在繁殖期可見多對抱接、甚至抱成一團,眾多的卵串、一群群黑黑的蝌蚪,如今已非常難見;早年大池水量在木棧道兩側都有,如今左側乾漠、右側在天意和供水系統的加持下,亦不復往昔;不明人士放生的大鱗副泥鰍,對環境的適應力與耐污力頗強,可生活於溶氧不足且水位淺的濕地,結果一週即在大池到處屍橫;數年前大池可用蝦籠捕美國螯蝦,有人一下午可釣數十隻美國螯蝦,如今在大池也不見蹤跡,參覽的民眾問起,只能展示手機中的舊照;改建前的廁所有不少蛾類,改建後的廁所幾乎看不到蛾類。
與台北樹蛙並列富陽三寶的大赤鼯鼠及渡邊氏東方蠟蟬(舊稱:渡邊氏長吻白蠟蟬) 也難逃數量減少的命運,幾年前附近居民在晚餐飯後,經常可坐於入口廣場石椅上,等待觀察大赤鼯鼠於廣場天空滑過,如今已成回憶,不復常態;最多渡邊氏東方蠟蟬成蟲出現的廣場烏臼樹倒了,為了安全,雖留下被砍下來很大一部分,不知明年是否會「樹倒蠟蟬散」,還能在樹上看到幾隻呢?
環境需要守護,認知也需要教育。曾見人捉美國螯蝦,但桶中皆為原生蝦種,只是美螯盛名之下,遭了池魚之殃。標榜自然生態,卻仍有以人本為主的休閒活動,晨間運動放音樂,打擾了夜行動物的睡眠;土地鋪毯、墊,扼殺了將破土羽化蟬幼蟲的生機;曾見人因植物已進入步道空域而砍掉的姑婆芋,旁人叫好,卻不曾思考,步道造就了棲地破碎化,對不喜下樹、喜於姑婆芋或植物間跳躍移動的樹蛙而言、活動領域被切割了。
富陽最受關心的生物是螢火蟲吧!但當其他物種都不利存活發展,螢火蟲又豈能一支獨秀,欣欣向榮。
有個故事:有個人向他擁有的棲地放生了1000隻螢火蟲,隔年卻剩0隻,於是,他又放生了1000隻螢火蟲,隔年來是剩0隻。為什麼?因為這個棲地沒有適合牠們的生存環境、沒有足夠的食物,生存不了,就會減少、遷移或消失了。
不經感嘆,何時能再聽人說一句:「想看台北樹蛙,去富陽公園、很近、很容易看到」。
資料來源
1.台灣保育物種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各類野生動物名錄公告
3.TaiBNE農委會林務局及海委會公布台灣地區保育類野生動物(226種)
4.台灣地區兩棲類物種描述資料 - 台北樹蛙 Zhangixalus taipeianus
附加檔案大小 相逢台北樹蛙2.81 MB
【新聞稿】民間團體聯合譴責經濟部 用電大戶條款沒路用,吃電怪獸罩不住!
民間團體聯合譴責經濟部
用電大戶條款沒路用,吃電怪獸罩不住!
發稿日期:112年1月4日【2023年1月4日臺北】今(4)於經濟部門口,由綠色和平、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台中市爭好氣聯盟、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荒野保護協會、耘林藝術人文生態關懷協會、六輕污染傷害聯合求償自救會、台南空汚暖化自救會、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環境法律人協會等,共同舉辦「用電大戶條款沒路用,吃電怪獸罩不住」記者會。經濟部主責的《用電大戶條款》上路兩年以來,不斷被外界認為太過寬鬆、對義務戶過度輕放,對臺灣能源轉型目標也過度輕忽,而近期行政院會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增訂新建建物屋頂要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等內容,希望民間與政府聯手增加屋頂種電速度,卻對真正該負責的用電大戶選擇性忽視。共計十五個團體聯合發聲,要求經濟部嚴管用電大戶!
用電大戶條款沒路用,吃電怪獸罩不住!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洪昇邦指出,兩年前經濟部推出用電大戶條款的初衷,是利用法規的約束力量,讓用電大戶能投入資源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並加速企業能源轉型。但如今條款生效兩年,綠色和平於12月26日發布《經濟部用電大戶條款兩年體檢:五大傳產集團屋頂光電盤查》研究報告中,發現過半義務戶都採用購買憑證的方式來履行義務,實際增加再生能源設置量遠遠不及500MW。臺灣五大傳產的工業區屋頂光電設置率低於4%,兩年內也只增加1%,足見當前用電大戶條款效率不彰,無法推動大戶承擔足夠的能源社會責任。
洪昇邦強調,現行條款僅規定義務戶自設契約容量10%的裝置容量,但10%的裝置容量僅約等於實際用電量1%,根本無法與大戶對臺灣帶來的高碳排相比。根據臺灣2025年能源政策目標,再生能源佔比應為20%,綠色和平認為大戶必須至少負擔其實際用電量20%之綠電。並在2025年後隨能源轉型進程逐步提高,於2030年達至少30至60%。且要提出差異化方案,鼓勵自建發電設備優於購買憑證或建置儲能。
「下一個世代」和「大財團」之間,政府已經做出選擇
台中市爭好氣聯盟執行長岳祥文表示,目前800KW以上的用電大戶已經占去全臺近50%耗電量,但他們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的外部成本,都是由全民吸收。面對國際上不斷呼籲2030年減碳50%,2050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臺灣用電大戶應負起更大的減碳責任,否則臺灣的淨零路徑,根本就是天方夜譚,且造成嚴重的世代不正義。日本已經提出2030年相對2013年溫室氣體減量46~50%、南韓則是相對2018年減量40%(基準年皆為該國排放量最高的年度),反觀臺灣2030年減碳目標為基準年2005年的24%±1(換算成臺灣排放量最高年度,為2007年的27%左右),很明顯的可以看出臺灣政府的墮落與不適任。在「下一個世代」和「大財團」之間,政府已經明確做出選擇。
岳祥文強調,2030年前,企業必須優先運用自家廠房建置光電,或優先購買10kw以下的屋頂型光電,或向一般民宅承租屋頂建置光電,未達一定比例前,不得購買地面型光電,以減少地面型光電對生態、產業、民眾的影響;2030年達成至少50%的綠電,否則淨零碳排只是空話。
4500用電大戶仍在逍遙,政府機關、教育單位需納入名單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高茹萍秘書長表示,用電大戶條款在設立時,讓原本應被納入範圍5000戶800kW以上的用電戶,只剩下500戶5000kW的用電戶被規範,這也意味著有4500戶的屋頂空間持續閒置並觀望中,且能源管理法中以及縣市政府,本就以800kW作為用電大戶的認定標準,中央與地方的相關規範應該統一。能源局在檢討用電大戶義務人時,應該從擴大參與者的角度出發,將800kW以上用電戶納入義務範圍。就算不要求他們立即使用綠電,也應儘早訂出時程,提出獎勵方案,讓用電大戶早日規劃即將到來的綠電責任。
高茹萍也強調,政府機關、教育機構更不應被排除在用電大戶範圍外。這些機構,都有帶頭示範的作用,卻在現行的法規中被免除義務責任。若因為預算原因而有所困難,就應該編列預算,讓所有公有屋頂空間被充分利用。最後,依照政府資訊公開法,經濟部應公布用電大名單。此舉一方面可以讓民間團體協助監督用電大戶使用綠電的狀況,另一方面可讓再生能源業者了解市場在哪裡?且只要分級公布名單,不詳列每個用電大戶的契約容量,即可避免能源局擔心洩漏營業秘密的問題,台北市政府也已經在臺北市城市電能管理系統資訊平台如此呈現。
護國神山群應實現煤轉綠,落實公正轉型和能源正義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研究員趙慧琳表示,臺灣用電大戶的零碳電力公正轉型,應該包含一半綠電購自公民電廠,護國神山群用電應直接煤轉綠,邁向自發綠電百分百才有可能達成。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用電量,在去年2022年遽增3.8%(至11月),達臺灣總用電量22%,是各項產業別中的用電最大户。經濟部不應錯失大幅加嚴義務綠電比契機,放任急速擴張的護國神山群,持續倚賴萬毒之首的煤電,或是短視餵養有漂綠重嫌,不存在的「碳中和天然氣」,恐將陷它們於不義,共同背負滅絕未來世代的惡名。
中科台積電15B廠用電量為台中市總用電量4%,為第一工業用電大户。為台積電2奈米新製程廠量身打造的中科擴建二期案,更將為台中帶來23%的新增用電量,恐將拖累台中市長盧秀燕承諾的2029無煤中火期程,及成為蔡政府2050凈零排放的絆腳石,反觀Apple新近宣示,逐年緊盯全球供應鏈2030綠電百分百,邁向凈零排放進度。9成以上倚賴高碳電力的吃電巨獸TSMC,豈能偏安台灣?
目前台電每度售電成本3.8元,台積電等超高壓用電大戶卻用每度2.6元的優惠價購電,虧損嚴重的台電還持續補貼這些大戶,是否也導致TSMC等至今抗拒「自己的綠電自己發」?它們不是大吃骯髒褐電,就是間接鼓勵染血染黑金的不當綠電,脫序圈地彰雲南高屏,讓弱勢農漁養殖二度受害,持續淪為能源轉型大輸家。我們要求經濟部規範用電大戶優先自蓋再生能源電廠,否則應支付有「痛」感的高額代金。以及建議它們至少一半綠電向公民電廠購買,落實公正轉型和能源正義。
『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必須優於『購買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
荒野保護協會議題專員黃嘉瑩表示,重新檢視用電大戶條款可以知道,條款第九條將設置再生能源與購買憑證無差別待遇,甚至當來源發生問題時,購買再生能源或憑證可以有較長的寬限期。這很像想喝牛奶,自己養一頭牛還要擔心牛生病的問題,到超市買牛奶比較快,如果這家超市買不到,還可以到別家買,只要花錢就好。但柿子不能挑軟的吃,我們訴求用電大戶應確實負起能源生產責任,不能將能源生產責任委外,同時法規應針對『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優先於自有建築屋頂設置再生能源設施來滿足最大化義務,避免開發爭議案場。
黃嘉瑩也訴求用電大戶確實負起能源生產責任之後,必須優先於自有建築屋頂設置再生能源設施來滿足最大化義務,其次才是購買。如果沒有相關的法條來規範優先於自有屋訂設置再生能源,強大的綠能需求將導致如七股、美濃、彰化、知本等農漁用地與自然棲地遭受光電廠開發壓力,也會造成該地區能源生產的不公正性。讓用電大戶空有屋頂不設置屋頂光電最大的阻力除了程序繁瑣之外,電力價格缺乏彈性也是重要因素,因此再次呼籲經濟部能源局,請正視現在的用電亂象,早日檢討電價審議機制,讓電價反映真實成本,促使用電大戶優先於自有建築屋頂設置再生能源的意願提高。
台塑石化成「雙褐怪獸」,經濟部縱容其荼毒雲林鄉親
六輕污染傷害聯合求償自救會會長黃源河表示,本次綠色和平的調查顯示出台塑石化屋頂光電掛零的事實,也暴露出它至今仍倚賴14座燃煤汽電共生,不但成為殘害地球的全臺第一碳排大戶,更讓雲林淪為人均燃煤量第一高的悲情霾都,加上台塑石化高污染的煉油生產,柴油外銷近9成、汽油近6成,也是大賺出口黑心錢的「雙褐怪獸」。
黃源河強調,禮儀行業的雲林台西鄉親反映,在地癌症死亡人數佔比在7至9成之間,燃煤危害已非常嚴重,罹患癌症的鄉親們在病痛與死亡之間飽受折磨,然而台塑竟未列為用電大戶,至今不受義務綠電比的規範。我們必須要求應調整再生能源子法,促使自發燃煤汽電共生電力在內的用電大户,優先自蓋再生能源電廠,且以2050凈零排放為目標,提高義務綠電比為2030年至少30%-60%,規範其加速脫煤轉綠的同時,減產零出口並限年退場,或承諾製程凈零排放的明確轉型期程。經濟部不應縱容倚賴煤電的台塑集團,我們期待的是是雙綠轉型,而非「以綠養褐」,耗用珍貴再生能源,提供給以台塑石化為例的高汚染產業,讓它們苟延殘喘,繼續荼毒雲林鄉親。
躁進綠能政策大走調,危及弱勢族群
耘林藝術人文生態關懷協會理事林富源表示,全球因應氣候變遷,各大企業大幅提高自備綠電比,已是國際潮流。然而臺灣高汙染產業依舊倚賴成本外部化的化石燃料電力,牟取高額利潤,雲林人長期為空汚所苦,曾經多麼盼望綠能政策推動能夠改善家鄉空氣品質與生活條件,然而在躁進的綠能政策下,多元的潮汐能和地熱發電不見了,節能的聲音也在官員筆墨中消失,臺灣人看見台南蘆竹溝、七股鹽田、黑面琵鷺及台南漁民的悲歌,當離岸風機侵漁權,陸域風機迫家園,太陽光電圍村莊,這還是綠能嗎?全面迫害弱勢族群,危及農漁產業的綠能,哪是我們倡議再生能源的初衷?提高義務自發綠電比,應停止瘋狂燥進的血腥黑金綠能政策,納入更多元的乾淨能源及落實節能,才是伸張氣候正義的捷徑!
用電大戶條款失靈!法規寬鬆、執法不力
臺南空污暖化自救會召集人 陳建大明表示,臺南各工業區用電需求高漲,七股區光電設置急速擴張,已佔用養殖面積高達1萬2500公頃,地方角頭與政治派系迅猛介入,從治安、農漁業、村落、地景、生態,皆遭受嚴重衝擊。預定於安定區,鄰近安南、永康區設置的九崴天然氣發電廠,緊臨人口密集生活圈(亞太棒球中心、臺灣歷史博物館、安南醫院、十幾所學校),對居民生活、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草鴞、特定專用區農牧用地、 第一級敏感地區考古遺址,都將直接傷害。加上學甲農地非法填埋爐碴案、台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長陳凱凌受賄案,都與能源電力政策錯誤、法規寬鬆、執法不力,息息相關,若不從源頭嚴謹管控,勢必持續擴大劫難惡化!
用電大戶義務不修,能源轉型將為空談
臺灣的能源轉型已迫在眉睫,政府現在不單需要進一步提高綠電佔比,更要確保這些綠電開發不能傷及地方生態與在地生計。提高用電大戶義務,讓大戶優先佈滿屋頂光電,與催生更多公民電廠、充份溝通的優良共生案場,才是臺灣擺脫化石燃料枷鎖、杜絕畸型能源開發的重要關鍵。因此,本次記者會共同倡議團體,針對用電大戶條款提出以下共同訴求,要求經濟部立即檢討修正:
1. 將用電大戶認定門檻由5000kW下調至800kW 2. 將2025年義務量由契約容量10%的裝置容量,改為至少實際用電量之20% 3. 提出更多差異化的方案,鼓勵自建發電設備,尤其是自有屋頂光電,優於購買憑證或建置儲能設備 4. 經濟部需依能源轉型目標,進一步提升2030年用電大戶義務至至少實際用電量30-60%共同倡議團體 (依筆劃順序排列):
六輕污染傷害聯合求償自救會、台南空汚暖化自救會、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台中市爭好氣聯盟協會、 南部反空汚大聯盟、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在地聯盟、耘林藝術人文生態關懷協會、雲林淺海養殖協會、雲林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綠色和平基金會、彰化縣醫療界聯盟、環境法律人協會
媒體聯繫:
綠色和平媒體與推廣主任 陳業鵬 聯絡電話:0988-035-817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 洪昇邦 聯絡電話:0921-015-177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研究員 趙慧琳 聯絡電話:0916-985-742
耘林藝術人文生態關懷協會理事 林富源 聯絡電話:0938-859-698
荒野保護協會議題專員 黃嘉瑩 聯絡電話:02-23071568#23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秘書長 高茹萍 聯絡電話:0958155567
更多資訊:新聞媒體包(含現場照片以及新聞稿電子檔)【新聞稿】公園生態尋寶召集令 荒野帶你這樣玩
【荒野保護協會新聞稿】
公園生態尋寶召集令 荒野帶你這樣玩
「荒野奇寶」實境解謎在台北青年公園
發稿日期:111年12月17日
荒野保護協會成立至今一直以守護大自然棲地為主要環境保護行動,近年來更推動生態城市倡議,期望藉由都會中公園生態化的維護及體驗教育,帶領民眾更了解生活周遭的自然樣貌。除了常態以導覽形式的帶領外,今年更增加了現場活動的豐富度,特別為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青年公園量身打造一套時下流行且結合自導式探索的實境解謎遊戲「荒野奇寶」。本遊戲適合闔家大小一同走出戶外親身參與,並於12月17日提供500份免費道具包供民眾線上申請。
「荒野奇寶」實境解謎以五感體驗的方式結合青年公園的生態環境,設計出適合親子共遊的遊戲,讓民眾在參與活動的過程認識各種生活在公園中的物種,像是翠鳥、五色鳥、構樹…等等,以及生態池、生態浮島的概念。遊戲設計同時搭配設計精美的撲克牌道具,讓民眾在過程中可以比對在公園裡常見的動植物,關卡中也導入無痕(LNT)公園的觀念,像是「不應餵食動物」、「應與動物保持適當距離」等......,藉由解謎的過程更了解公園生態環境,並共同守護自然環境。
公園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多以景觀、遊憩、休閒等需求為主,但隨著時代進步,以及環保團體與公務管理單位的共同推動下,對於公園的功能已逐步朝向生態化方向規劃,公園不僅提供市民遊憩,也提供各種物種棲息覓食繁衍的空間,並扮演都市中重要的生物棲地及生態跳島,維護生物多樣性並恢復城市地貌的自然風采,更可作為孩子親近自然、提供環境教育的重要場域。
為推廣「荒野奇寶」實境解謎遊戲,荒野保護協會特別於今日(12/17)於解謎現場,進行遊戲上線發表會,並由荒野志工夥伴親自帶領大家進行闖關。活動於青年公園太陽圖書館暨節能展示館展開,共有超過30隊報名參與,各隊人馬在領取解謎道具包後隨即出發。遊戲過程中不時看到可愛的松鼠四處跳躍以及不畏人群的黑冠麻鷺漫步草坪。活動結束後,參與的民眾都對遊戲的設計感到驚喜,孩子們也透過解謎遊戲對青年公園的生態增添了更多的了解。看到民眾的回饋,荒野保護協會志工卜心蓓說:「遊戲開發過程雖然很辛苦,但看到親子合力解謎的溫馨氣氛和闖關後露出的滿足笑容,內心覺得非常感動」。
荒野保護協會與台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長期於青年公園進行生態維護及導覽解說的合作,引領在地居民成為公園志工完成在地守護的願景。藉由本次「荒野奇寶」實境解謎活動的推出,希望吸引更多不論是在地或是外地有興趣的民眾,可以親身前來青年公園,透過遊戲的引領感受公園中生態令人驚豔的多樣性。
民眾可上網申請「實境解謎道具包」,網址:https://timetravel.tw/product/taipei-youth-park/
附加檔案大小 huang_ye_bao_hu_xie_hui_xin_wen_gao__gong_yuan_sheng_tai_xun_bao_zhao_ji_ling__huang_ye_dai_ni_zhe_yang_wan_20221217.pdf239.67 KB
「啟動自然療癒力」——探索大自然中的寶藏
森林療育.自然體驗.與人接觸
樂天Kobo 電子書響應世界淨灘日
荒野新竹親子一團20 週年慶——炫蜂團第二十年八月團集會
援中港祕密花園之緣、援、圓
安心做竇,怪手毋會來
斯文豪氏攀木蜥蜴
附加檔案大小 斯文豪氏攀木蜥蜴1.45 MB
【世界自然基金會研究摘要】海洋塑膠污染對海洋物種、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影響(中文版20221205)
世界自然基金會委託的一份新報告,提供了迄今為止,有關塑膠污染對全球海洋的影響程度、對海洋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及這些趨勢在未來可能如何發展的最全面說明。德國 AWI (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Helmholtz Centr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 研究人員的報告所揭櫫的嚴重且迅速惡化情況,需要立即和協調的國際行動:
- 今天幾乎所有海洋中的物種群都已遭受塑膠污染,科學家觀察到近 90% 的受評估物種出現負面影響。
- 塑膠污染不僅進入了海洋食物網,還嚴重影響到一些世上最重要的海洋生態系統(如珊瑚礁和紅樹林)的生產力。
- 數個關鍵的全球區域——包括地中海、中國東海和黃海,及北極海冰——已經超過可能會發生生態風險的塑膠污染閾值,預計未來幾年還會有更多地區面臨相同狀況。
- 如果今天停止所有塑膠污染輸入,到 2050 年海洋微塑膠水準仍將增加一倍以上——有些情境預計到 2100 年將增加 50 倍。
世界自然基金會呼籲世界各國政府緊急談判並通過一項全球條約,以應對海洋中這種遍布且日益增長的威脅。
摘要中文版全文:
【世界自然基金會研究摘要】海洋塑膠污染對海洋物種、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影響(中文版20221205)
摘要英文版原文:
【WWF】Impacts of plastic pollution on biodiversity
資料來源:
https://www.wwf.de/themen-projekte/plastik/plastikkrise-bedrohung-ganzer-oekosysteme
【公告】開放報名【2023第20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丨系列座談會第一階段丨分區環境議題盤點會議
開放報名【2023第20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丨系列座談會第一階段丨分區環境議題盤點會議】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e9RUK43R77GuajuT7
▍會議介紹:
「全國NGOs環境會議」是由環保、動保等公民團體所聯合發起籌辦,是台灣環境議題及政策的重要指標活動。自2004年開始辦理第一屆,於每年4月22日地球日之前,共同主辦團體將依序召開「分區會議」、「議題會議」、「全國大會」,並將會議結論遞交總統及行政單位,敦促政府採參。今年邁入第20屆,除維持原有對環境權的維護和對環境議題發聲,也希望藉由「20年議題回顧與未來展望」方式,呈現全國NGOs環境會議的重要性。
▍第一階段:分區環境議題盤點會議
目前正進行第一階段「分區環境議題盤點會議」,將召開四場線上會議,匯集各地NGO建議,盤點北、中、南、東環境議題。後續並進行議題分類,進入第二階段「議題會議」深入討論。
▍各階段:
第一階段:分區環境議題盤點會議
第二階段:議題會議
第三階段:全國NGOs環境會議大會
第四階段:相關議題結論遞交總統及行政單位
---
北區場 - 台北/新北/基隆/桃園/竹縣/竹市/宜蘭
時間:2022年12月23日(五)13:30-16:30
地點:Google meet 線上會議
主辦單位:荒野保護協會
聯絡人:荒野保護協會 議題專員 黃嘉瑩 02-2307-1568 #23, gaeahuang@wilderness.tw
中區場 - 台中/苗栗/南投/彰化/雲林
時間:2022年12月29日(四)14:00-17:00
地點:Google meet 線上會議
主辦單位: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聯絡人:syang@wildatheart.org.tw
南區場 - 高雄/台南/嘉縣/嘉市/屏東
時間:2022年12月09日(五)14:00
地點:Google meet 線上會議
主辦單位: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
聯絡人: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
東區場 - 花蓮/台東
時間:待定(1月)
地點:Google meet 線上會議
主辦單位: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聯絡人: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專員 趙逸祥 02-2363-6419, tepuorg@gmail.com
---
詳細議程請見報名表內
線上會議連結將於會議前提供
【2023第20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共同主辦團體】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資源保育聯盟、台灣蠻野⼼⾜⽣態協會、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惜根台灣協會、關懷生命協會、台灣生態學會
【人才招募】新竹分會秘書
把握機會!尋找新的方向!
需求與條件:
- 認同荒野保護協會之理念。
- 具行政管理經驗與電腦文書能力。熟悉Word、Excel、及PPT及Google雲端工具、擅長資料整理。
- 喜歡與人互動、親切圓融,善於溝通協調,表達能力佳。
- 有責任感、具應變及解決問題能力,善用時間管理,能獨立作業,對高度變動保持彈性。
- 樂於接受挑戰並主動學習新事物。
- 學生時期擁有社團經驗者尤佳。
- 有企劃能力及活動執行經驗。
- 兩年以上工作經驗佳。
工作內容:
- 處理分會一般行政業務事務(會員服務、財務、庶務)
- 協助分會志工群組之發展,如環境教育推廣、培訓課程、專案洽談與執行等。
- 規劃及辦理分會環境教育、倡議活動與自然保育等相關事務
- 電腦能力:電腦文書處理、網際網路、部落格管理…等。
- 溝通及執行總會轉來的業務或活動。
- 臨時交辦任務。
加分條件:
- 有社會運動或非營利組織經驗。
- 可獨立製作簡報、對外提案。
- 熟悉環境議題。
- 具社群行銷操作經驗或可撰寫文案。
待遇與福利:
- 上班時間:視業務需求須排早、晚班,上班地點:新竹市東區公園路86之1號。
- 採雙週變形工時,若有活動於週六日上班,需另擇週間工作日補休。
- 享勞健保,員工團體保險。
- 薪資:28,000-33,000元。
- 經主管同意,得免費參與本會研習與培訓課程。
履歷說明:
- 備齊履歷與自傳寄至以下信箱:sowhc@wilderness.tw 【主旨請註明:應徵新竹分會專職】
- 履歷建議:請載明「可開始上班時間」、「最高學歷」、「工作技能」、「相關工作經歷」,提供「執行專案成果及相關作品」等…,我們將於書面文件審核後,再行通知面試。
- 意者敬請儘早送件以優先審理,通過初審者將另行通知面談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