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aggregator

【聲明】中華職棒球員工會:別讓體育班政策成為人權破口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5, July 17 - 23:01

文/中華職棒球員工會

「我的身分就是學生」,這是旅外職棒球星林家正求學時期接受採訪時的自白。無數成熟的職業運動員在累積生涯歷練後,回顧自身的養成背景都會呼籲社會與下一代:

「學生運動員永遠不只是運動員,我們首先是人,是學生」。

對應臺師大女足事件,更是再度提醒我們:「體育生從來不該是被教育制度例外對待的特殊群體」。

一、 隨運動部成立而正在推進的體育班改革政策,不應侷限於國民教育階段,也應延伸至高等教育體系

根據媒體與選手陳述,臺師大女足選手在就學期間被要求配合研究計畫,提供抽血數據,卻未經正式倫理審查,也未取得自主書面同意,且相關訓練安排與學分、出賽機會高度綁定。

這樣的安排踐踏學生的人身權益,模糊了教育與研究、訓練與控制的界線,更凸顯制度弊端從國小延燒至大專以上體系的關鍵真相:「體育生的處境不會隨著『長大』而改善,反倒更容易隨著生命經驗的積累,深陷在被升學、學分與場上機會綁架自主性的壓迫結構中」。

二、 建立運動員與運動科學配合的未來性及規則。

職棒工會支持運科發展,理解其對訓練效益與傷害預防的價值。然而,任何研究都必須以保障參與者基本權益為前提,正如在醫學領域,需建立於正當程序與倫理審查制度之上。

臺師大女足事件之所以令人震驚、痛心,是因為一支大學體育團隊,竟能在缺乏倫理審查與書面同意的情況下,以成績、學分、出賽資格為代價,要求學生配合抽血、參與研究、提供生理數據。老實說,我們很難想像相同的景況會在法商學院、文學院,甚至理工、醫學院的學生身上發生。

體育班體制長期默許的「例外對待」,讓體育生在教育政策中被視為可以交換權利的對象,被囚禁在升學與研究、失去選擇與拒絕的能力,到最後連學生身分都被忽視。

這個現況應該立即被改變,請主管機關儘速建立「體育研究倫理審查制度」,納入以下原則:

1. 所有涉及身體數據與生理實驗者,須通過正式倫理審查;

2. 研究參與須以自主書面同意為唯一依據,嚴禁以學業、訓練或出賽作為交換條件;

3. 建立退出與申訴機制,保障學生拒絕權利與後續待遇不受影響。

臺師大女足選手所揭露的不只是體育政策陰暗角落的偶發事件,而是制度性傷害的冰山一角、是整個體育生群體長期以來的深刻傷痕。體育專業可以強調紀律,但不能犧牲正當性與基本人權。職棒工會感謝這些孩子的勇氣,並將全力支持她們追求學習自主與人身尊嚴的努力;亦將研擬協助當事人訴訟的可能,持續監督制度檢討。

中華民國 114 年 7 月 17 日

這篇文章 【聲明】中華職棒球員工會:別讓體育班政策成為人權破口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CNN、歐盟齊關注臺灣遠洋漁業人權!漁工盟促勞動部研議遠洋漁工適用勞基法與職災保險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5, July 17 - 19:01

(圖:勞動部綜合規劃司科長黃君浩接下陳情禮包,並表示將繼續透過跨部會合作回應民團訴求。)

文/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

【 2025 年 7 月 17 日臺北】 CNN 13 日刊出專題報導,揭露臺籍漁船涉嫌虐待外籍漁工,再度引發國際關注臺灣遠洋漁業的人權爭議。隔日,歐盟執委會負責勞權業務的高層官員來臺,與勞動部長洪申翰展開「臺歐盟勞動諮商會議」,並特別指出「強化保障遠洋漁工權益」的重要性。對此,「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漁工盟)17 日上午於勞動部前召開記者會,指出勞動部對保護遠洋漁工勞權責無旁貸,並遞交陳情信給洪申翰部長,要求勞動部與漁工盟定期對話會議,立即展開改革,確實提升漁工人權保障。臺灣人權促進會資深研究員施逸翔表示,「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成立後首要訴求,就是廢除聘僱雙軌制。因為目前遠洋漁工不適用《勞基法》等勞動法令保障,我們主張政府應讓他們享有平等且完整的基本勞動尊嚴。而這次 CNN 報導也揭露漁工工傷個案,都已到了要截肢的狀況,仍無法獲得商業保險理賠,這更凸顯遠洋漁工應與家事移工一樣,納入勞動職業災害保險強制納保對象。此外,歐盟官員一再強調遠洋漁船應裝設 Wi-Fi、保障漁工對外通訊權,這是防止人權侵害的關鍵措施,但臺灣政府至今僅以補助、自願方式推動,且成效低落。我們在此懇切呼籲勞動部正視責任,一起推動農業部漁業署修法,強制要求遠洋漁船裝設 Wi-Fi,從制度面降低臺籍漁船發生強迫勞動的風險。」

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認為,「勞動部作為勞權主管機關,卻在遠洋漁工議題長期缺席,面對爭議只轉述漁業署說法,顯示毫無主導作為。而此次 CNN 報導所揭露的案例,全數來自民間團體,沒有一件是透過勞動部的 1955 申訴專線揭發,凸顯政府無法提供移工有效的申訴及救濟管道。我們強烈要求,勞動部必須正視責任,定期與民團展開對話,確實落實外籍漁工人權承諾。」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政策處主任汪英達強調,「強化海上勞檢,是保障漁工權益的當務之急。然而至今不論是勞動部還是漁業署,都未針對漁工在海上工作的實際狀況進行勞檢,調查都是等到船隻靠港後才展開,根本無法真正掌握海上工作的真實情況。除此之外,日前遠洋漁業公協會與印尼一個漁工工會(SPPI)推動的所謂『團體協約』(CBA),根本是有仲介公司性質的『工會』對漁業團體提供人力的商業契約,內容完全對外保密,也完全沒有經過民主程序,根本是該『工會』與幾個漁業團體私相授簽訂的文件,與漁工沒有任何關係,完全違反我國《團體協約法》規定。

今天我們就站在勞動部前面,邀請勞動部長親自出面,向社會大眾說清楚:這份協約到底能否保護漁工,還是是替資方背書的契約?我們要求所有政府單位、學者和漁會,都不要再繼續睜眼說瞎話、魚目混珠了!另外,我們也要求:所有與移工有關的會議,都必須要邀請移工團體到場,如有相關工會,更必須要邀請工會派員參加,且必須將全部會議資料翻譯成移工可理解的語文,且在會議中提供適格翻譯,讓移工真正可以有意議的參與。套句國外移工運動常提出的口號:『Nothing about the migrants without the migrants』(移工議題,移工參與),這是現代民主國家應該做到的。」

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媒體與推廣經理陳瓊妤指出,「臺灣有超過 2 萬名遠洋外籍漁工,以每月僅 550 美元、約新臺幣 1 萬 6,500 元的薪資,撐起超過 400 億新臺幣的遠洋漁業產值。也就是說,我們用極低的外籍勞力成本,沒有《勞基法》的保障,支撐臺灣重要的出口漁業。同時,勞動部近日在與歐盟的會議中,也正面回應《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與《強迫勞動規則》對臺灣企業的影響,這正是我們長期呼籲政府應加速立法,推動企業盡職調查,讓整個供應鏈杜絕強迫勞動和血汗勞工。臺灣遠洋漁船和跨國水產企業早就是全球列強,能力多大、責任就會有多大,政府和企業都要為 CNN這樣的報導振作起來,徹底改革,讓臺灣水產品擺脫強迫勞動,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強大,我們也才能驕傲的說:Taiwan can help。」

漁工盟呼籲勞動部立即採取以下行動:

  • 外籍漁工應全面適用勞基法,不論遠洋與近海,都應納入勞保與職災保險。
  • 共同推動漁業署修法強制遠洋漁船全面裝設 Wi-Fi,加強海上監管,落實海上1955申訴政策。
  • 強化海上勞動檢查,確實掌握遠洋漁工勞動情況。
  • 與經濟部協作,推動企業盡職調查的勞動人權,杜絕企業中的血汗供應鏈。
  • 勞動部定期與漁工盟會議,共同提升外籍漁工人權保障。

這篇文章 【新聞稿】CNN、歐盟齊關注臺灣遠洋漁業人權!漁工盟促勞動部研議遠洋漁工適用勞基法與職災保險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控訴藍白黨人亂砍五大民生預算 經民連與罷團發表《罄竹三號報告書》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5, July 17 - 18:56

文/台灣經濟民主連合

立法院在傅崐萁集團主導下,於2025年1月17日、20日、21日的院會審議程序中,以極度荒謬的方式大幅刪減與凍結中央政府總預算,其過程「未議而決」,嚴重摧毀國會合議制民主秩序 。針對此亂象及其對政府運作與民生經濟的衝擊,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曾舉辦系列活動,並發布《罄竹系列報告書》。經民連智庫地毯式爬梳立法院院會紀錄公報及總統府公報,經查對、核實後,與各地罷免團體再次發布《罄竹三號報告書》,揭露傅崐萁集團亂刪亂凍五大民生預算:

  1. 住宅基金預算凍結47億元:租金補貼恐斷炊
  2. 刪減衛福部宣導預算並凍結業務費——製造公共衛生破口!
  3. 刪除農業特別收入基金9000萬元——影響農民天災救命錢
  4. 台電一千億補助全刪,虧損惡化電價飆升、供電韌性更加脆弱。
  5. 凍結經濟特別收入基金23億元:節能家電補助與減碳政策淪為政爭籌碼!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研究員陳思妤指出:在藍白立委聯手表決下,立法院通過民眾黨黨團(黃國昌簽署)之提案,凍結內政部國土署「國土管理業務」預算41.47億元,其中包括支應「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畫」的住宅基金。若預算無法順利解凍,現有核定租補戶將自今年11月起面臨補貼中斷。此外,國民黨立委牛煦庭在內政委員會提案再凍36億元,並設下極高門檻,最終凍結9,900萬元,卻需繁複專案報告才能解凍,根本不是內政部短期可完成之事,也非租屋青年應承擔之代價。

陳思妤強調,租金補貼是協助青年減輕生活壓力的關鍵政策,截至2024年7月,已核定補貼60.7萬件、年增68.4%。2023年底補貼中位數占租金比達48%,顯示補貼實質有效。然而藍白卻將此攸關基層生計的政策當成預算鬥爭籌碼,形同擊潰租屋族的經濟命脈。

此外,陳思妤更譴責中國國民黨立委惡意刪減衛福部宣傳預算與業務費的凍結。陳思妤指出:中國國民黨人將衛福部及所屬機關媒體宣導費一口氣削減 60%,疾管署、食藥署與國健署等單位的業務費亦普遍凍結三成以上。這些經費原用於疫苗接種、癌症篩檢、登革熱防治與老人跌倒預防等關鍵宣導與社區衛教。大家都知道,預防醫學成本遠低於後端治療,刪減公衛宣導支出,只會導致在疫情或重大食安事件爆發時,產生更高的醫療與社會成本。面對高齡化、傳染病再起與慢性病負擔,公共衛生體系需要長期且穩定的宣導預算支持,才能進行有效的社會溝通。如今,卻因中國國民黨人對衛福部的政治報復,影響公衛資訊的普及,導致基層醫護與社區社工疲於奔命。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研究員黃承瀚說明:農業部原編列撥付農業特別收入基金,用於颱風、乾旱等天災快速救助、低利貸款及產業復耕,但該筆預算國民黨立委以一紙提案逕行刪減了 9000 萬元。面對極端氣候加劇,農民仰賴此基金度過現金流斷鏈的災後狀況。倘若天災發生後基金餘額不足,不僅農損補償與融資將被迫延遲,連帶拖慢農糧供應鏈與地方經濟復元;更嚴重的是,農民可能被迫舉債或提早休耕。中國國民黨一邊宣稱「深耕基層、疼惜農民」,卻同時抽走農業防災緩衝金,顯示其關注的並非農業韌性,而是短期話語權的交換。

罷免終結罔顧農村生計的立委,已成為農民與消費者共同維護糧食安全的必要手段。更嚴重的是,每年農業部的特別收入基金經常不足,約有 30 億到 50 億的缺口,需動用預備金補充。然而,根據預算法第22條規定:「立法院審議刪除或刪減之預算項目及金額,不得動支預備金。」,也就是說,在立委刪除 9000 萬後,農業特別收入基金將來如有缺口,將無法再動用機關的第一預備金或總預算的第二預備金支應。過去在農業預算審議時,為了避免農民救命錢被卡,朝野都會有共識不刪減特別收入基金,而今颱風季正要到來,屆時農民的救命錢不夠用,這個責任到底該誰負擔呢?

黃承瀚更點出另一項對民生影響重大的預算刪除,是經濟部原編列用以撥補台電的一千億元預算。今年度預算中,經濟部編列特種基金補助費,目的在於穩定電價、減輕民生與弱勢族群壓力。然而該預算於今年一月下旬,遭國民黨立委林思銘提案刪除;上週五,行政院所提出、包含撥補台電一千億的《韌性條例》雖在立法院進行審議,最終僅通過中國國民黨版本的再修正動議,依然沒有納入對台電的預算補助。就在上週,丹娜絲颱風來襲,中南部地區因豪雨強風災情嚴重,多處電桿倒塌、供電中斷。

這正凸顯台電電網韌性工程的重要,也與一千億預算被刪有相關。原本台電計劃在多個縣市推動的電桿地下化工程,卻因財務狀況不佳,可能無法如期執行,只能一再延宕;如今面對百年來首度登陸嘉義的颱風,電網未升級完善,自然造成嚴重災損。台電發言人也指出,在虧損壓力下,無法進行大範圍的電桿下地,這也讓未來台灣面對極端氣候時的電力風險進一步升高。

最後,在經濟特別收入基金的部分,其原編列116億元,計劃用於「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一年可協助超過 50 萬戶汰換老舊冷氣、冰箱,每年節省 19 億度用電,減碳規模逾百萬噸,既有助於節能減碳,又有利於民眾更換新家電,本是福國利民的政策。這項預算卻在委員會審查時遭賴士葆提案全刪,其後院會決議改為凍結兩成,約23億元。更離譜的是,中國國民黨人的凍結決議竟要求經濟部就重啟核一、核二、核三廠提出規劃專案報告,經委員會同意後始能解凍,以中國國民黨特定的擁核立場綁架民生預算,強求石門、金山、萬里與恆春核電廠重啟,實在無理至極。本案雖於五月底解凍,但是過去幾個月,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計畫受影響,造成國家節能減碳政策效益減損,與民眾汰換家電補助權益受延宕。

罷免李彥秀「港湖罷秀」志工 Tim:亂砍預算冷血無情,人民要她回美國!

「刪預算的,不是省錢的人,是無情的人!」「港湖罷秀」志工 Tim 今在記者會上痛批立委李彥秀聯手藍白陣營,大砍關鍵民生與基礎建設預算,嚴重損害全民權益,凸顯其傲慢與冷血。Tim指出,國民黨刪除台電千億元預算,導致韌性電網與電線桿地下化計畫停滯,加劇停電風險。他反問:「你要台電改善體質,怎麼能不給營養?」更譴責李彥秀冷血發言,無視台電員工於救災期間殉職的辛勞與犧牲。

此外,李彥秀支持削減疾管署與衛福部六成以上宣導與業務費,Tim質疑:「是希望疫情再爆發來撈政治紅利嗎?」他引用副署長羅一鈞的懇求,批藍白勢力將公衛人員的努力踩在腳下。社宅預算、節能家電補助也被凍結,Tim痛斥:「這些政策是庶民的基本保障,不是你們政治交易的籌碼!」他強調,李彥秀與國民黨不是在反浪費,而是「反人民過得好」。「7月26日,讓李彥秀回美國!」Tim呼籲港湖選民投下同意罷免票,用選票捍衛民生與尊嚴。

罷免王鴻薇「山除薇害」核心志工 伊碇罷:王鴻薇口喊愛民生,手砍庶民生!

「山除薇害」罷免行動發言人伊碇罷痛批王鴻薇「口喊愛民生,手砍庶民生」,與傅崐萁聯手操刀砍下五大民生命脈預算,實為一場「體制內政變」。他指出,王鴻薇支持刪除租金補貼與住宅基金、削減防疫與農災補助、台電補貼與節能家電補助,沒有一刀砍向財團,卻每刀都砍在百姓身上,「不是失言,是預算謀殺!」他警告,藍白聯手刪預算、癱瘓治理,背後是「讓台灣內傷、讓中共有機可乘」的親中劇本;包括砍房市、砍糧安、砍防疫、砍能源與碳中和政策,讓社會信任破裂、主權空間遭侵蝕。伊碇罷更揭露罷免廣告數度遭下架、看板8小時被拆,甚至遭提告妨礙名譽,批評這是政治勢力對公民言論的全面打壓。他呼籲全台公民於7月26日站出來,以選票罷免親中政客,「出門投同意,反共更有力,實現王鴻薇的生日願望——大罷免、大成功!」

「剷除黑芯」發言人小令:徐巧芯濫用職權,藉由弱化政府施政謀取政治利益

「剷除黑芯」發言人小令指出:國民黨立委近日在立法院主導多項民生與基礎建設預算的刪減行動,嚴重危害民眾生活與國家治理安全,徐巧芯更是其中代表。小令點名,國民黨刪減住宅基金,導致租金補貼與社會住宅興建受阻,壓垮租屋族與年輕人;農業特種基金被砍,讓農民在天災來襲時失去即時救助後盾;疾管署防疫宣導預算遭削,削弱全民面對疫情的應對能力。同時,節能減碳家電補助遭凍結與台電1,000億撥補遭刪除,不僅增加用電成本,也拖慢能源轉型與穩定供電進程。小令痛批:「這不是改革,是報復;不是監督,是鬥爭!徐巧芯就是這種背離民意、罔顧民生的象徵。」小令強調,罷免行動是人民讓國會回歸正常、讓民代學會責任與尊重民意的唯一方式。「剷除黑芯,不只是口號,而是守護公共利益的集體行動。」小令呼籲民眾站出來,讓政治回歸人民,把錯的人請回家。

罷免廖先翔「齊心斷翔」發言人 小笙:七星區不需要亂砍民生的投票機器

罷免廖先翔「齊心斷翔」發言人小笙指出:廖先翔在立法院接連砍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重要預算,形同拿刀砍向七星區居民的生活。他指出,廖先翔不僅刪除汐止白匏湖社宅預算、凍結41億元住宅基金,還大砍農業特別收入基金9,000萬元,讓農民在天災來襲時缺乏保命資源。更荒謬的是,他支持刪除台電補助千億元,恐致電價上漲、拖延電纜地下化,嚴重影響民眾生活品質。小笙更抨擊,廖先翔竟贊成用「重啟核電」來交換節能家電補助的解凍條件,形同拿金山萬里的居民安全當政治籌碼。他強調,7月26日七星區罷免投票,是人民對失職代議士的民主提醒,不是報復,而是責任的展現。

「倫刪立舒」(罷免張智倫)、「無獻清林」(罷免林德福)志工代表代表鄧霆:亂砍民生預算,雙和立委不配再連任

「倫刪立舒」(罷免張智倫)和「無獻清林」(罷免林德福)志工代表鄧霆痛批中國國民黨林德福與張智倫聯手傅崐萁,在今年預算案中亂砍關鍵民生支出,重創雙和地區的基層生活與公共保障。鄧霆指出,藍白凍結41億住宅基金、恐導致60萬戶租金補貼於11月斷炊,張智倫更將中和社宅用地改為停車場,犧牲居住正義;公共衛生預算遭刪六成,使登革熱防治、老人跌倒預防等無以為繼,重創永和與中和這兩個老年人口最密集區域。此外,農業災害救助金被刪9,000萬,將迫使農民在颱風來襲時自力救濟。台電補助千億元全數遭刪,直接導致電價上漲、電網升級停滯;節能家電補助被綁核電政策,百姓換冷氣也被迫接受政治勒索。「不是被捲入,是共犯!」團隊怒斥林、張兩人全程參與刪減表決、從未反對,甚至拒絕上電視說明會面對選民。鄧霆呼籲中永和選民7月26日踴躍投票,用罷免終結亂政立委,守住生活與民主。

「基隆絕沛、山海公民」發言人Nora:砍民生預算的冷血立委林沛祥,不配代表基隆人!

「基隆絕沛、山海公民」發言人Nora嚴正譴責林沛祥,在立法院聯手傅崐萁凍結41.47億住宅基金、削減衛福部及食藥署預算,嚴重傷害基隆市民的基本生活權與健康保障。Nora指出,基隆自殺率長年居高,去年更位居全台第一,然而林沛祥卻凍結住宅預算,無視租屋族困境;還將衛福部自殺防治宣導預算一口氣砍掉六成,等同關上救命的窗口。她進一步批評,林沛祥刪除電費補貼1,000億元,恐致電價與物價齊漲,「難道立委要幫基隆人付珍奶變90、便當變110的差價嗎?」她呼籲,7月26日基隆鄉親攜家帶眷站出來,以選票罷免冷血立委,「一人拉三票,讓基隆更安祥!」

罷免羅智強「台灣出來罷」宣講組 Ben:農電齊傷,國會亂政讓民生火燒屁股

「台灣出來罷」宣講組 Ben 痛批,立委羅智強與藍白聯手亂砍民生預算,不只撕裂民主,更讓全民生活陷入危機。Ben指出,今年颱風丹娜絲造成逾25億農損,卻在國會中被刪除9000萬農業特別收入基金,導致農民無法即時救災。他強調,「就算台北不種菜,也每天吃飯」,農業斷鏈將影響全台菜價與糧食安全。同時,國民黨刪除台電千億補貼,將使電價上漲,壓垮民生經濟與能源轉型。他抨擊羅智強「造謠光電設施受損」、「誇大停電」,罔顧台電控價努力,配合國際能源轉型卻遭立院打壓。Ben痛批,立委每月爽領20萬薪水,卻拿人民納稅錢搞政治報復,把民生當人質。他呼籲大安選民7月26日出來投票,「找回在乎民生的正常國會,用罷免終結不適任立委!」

罷洪刻不容楷:刪民生預算無章法邏輯,藍白短視近利荒腔走板

罷免洪孟楷「罷洪刻不容楷」志工 Nick 分享,昨天民眾誠懇詢問洪孟楷,為何推動中配六改四、為何擋下國安法案512次,洪卻回應:「罷免團體不要假裝公民。」Nick 反問,難道罷免團體不就是公民嗎?Nick 批評,這種高高在上的態度,正是洪孟楷與第十一屆國民黨立委一貫對人民問題的輕蔑與忽視。

Nick 痛批,他們刪減民生預算沒有章法邏輯,卻以刪減台電補助1000億元作為監督政府的政績,實為是利用資訊落差欺騙選民。Nick 以住宅用電價格為例:德國、英國、法國平均每度電約10元;日本為7.73元,是台灣的3倍;南韓近4元;而台灣2024年為2.77元。這全是過去對於台電補助及加強用電輸運網連帶造成物價沒有通膨的成效。

Nick 表示,這些並不是他們違憲普發一萬元所能達成的,更別說該政策是大罷免後,藍白立委倉促立法、意圖欺騙選民的產物。立法院本無增列預算權,即使施行,也無法解決根本的民生問題。缺乏長遠完整的規劃,才是這一年半立法院荒腔走板的縮影。Nick 最後指出,國民黨諸多立委試圖用監督政府的手段包裝亂砍預算而忽略了民生的議題,只想一次性欺騙選民而非長治久安的治國計畫,相信人民眼睛雪亮,呼籲投下同意罷免。

這篇文章 【新聞稿】控訴藍白黨人亂砍五大民生預算 經民連與罷團發表《罄竹三號報告書》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 漁電共生政策亟需在地化改革,落實能源公正轉型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5, July 17 - 18:52

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

有關丹娜絲颱風造成嘉南沿海地區光電板損毀的爭議,此次颱風為三十餘年來首度直撲台灣西部的中度颱風,沿海地區平均風力達14級以上,光電設施部分受損實屬難以避免,不宜過度擴大解讀與苛責。而刻意散布光電廠全面毀損、污染漁獲等不實資訊,更將對養殖漁業及能源轉型造成負面影響,我們必須予以嚴肅譴責。

這次風災凸顯了漁電共生政策背後的結構性問題。近年政府積極推動漁電共生政策,嘉南沿海各地已形成大規模光電案場群聚。然而,風災過後當地多數養殖戶卻長達一週無電可用。這一情況凸顯,當前漁電共生政策未能真正實踐「在地共生」,僅將魚塭視為發電載體,而忽略地方居民的實際生產與生活需求。

與此同時,也有配合光電發展的養殖戶基於對極端氣候的因應,表達自發自用的能源需求,卻因業者售電利益的考量而無法落實。此外,也有意願自行設置光電的在地養殖戶,卻面臨難以取得饋線容量、缺乏財務支援、行政審查機制僵化等層層障礙。這些制度性的排除,導致漁電共生政策出現使用與設置權利上的不公正。

我們呼籲政府各主管機關應立即檢討並提出具體改善措施:

一、保障養殖戶自行設置漁電共生案場的權利與資源
針對許多有意自設案場卻被制度排拒的養殖業者,建議如下:

● 能源署與台電 應提出「保障養殖業者自設光電設施優先取得饋線容量」之制度辦法,讓養殖戶也能真正參與綠能轉型。

● 漁業署 應優化養殖戶自行設置漁電共生案場的獎勵輔導機制,包括提供專案貸款與技術協助。

二、既有與新設漁電共生案場應納入「自發自用」與「社區緊急供電」機制

● 針對既有案場,能源署與漁業署應提出輔導計畫,協助光電業者增設逆變器、表後儲能等設施,提供養殖戶自用與社區供電需求。

● 針對申請中或未來的新設案場(包括地面型與室內型),應明定:

○ 優先自發自用,餘電躉售。
○ 非屬養殖戶自設光電設施者,應要求提出支援社區緊急供電的回饋計畫,列為案場申設的應備文件。

我們強調:能源轉型的核心不應只是電力產出,唯有讓在地居民與產業真正參與、受益,漁電共生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共生」。

聲明團體: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

這篇文章 【聲明】 漁電共生政策亟需在地化改革,落實能源公正轉型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假綠建築、真砍樹——木柵危老案毀4老樹,換銀級容積獎勵?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 - 2025, July 17 - 13:59

文/筑樹小丘工作室

台北市木柵路一段238巷,近日發生重大爭議。祜益建設在行政法院查證未完成開工備查情況下,僅憑「廢棄物清運核准」,違規開工動用怪手拆除基地老屋,並挖除先前違法害死之4棵50年以上老樹根,其中2棵為市府公告保護樹木。北市府涉圖利建商,申保人陳抗兩年,質疑文化局文資科幫建商除掉4棵老樹,讓建商有車道可施工,申保人正準備提起行政訴訟, 地貌樹根等證據卻離奇迅速地遭挖除。

施工地點鄰近民宅,基地極為狹小,卻申請危老都更並聲稱將興建81戶住宅。根據建造存根,原名義上危老戶僅有八戶,官商聯手利益膨脹後,以市價初估獲利20億。

根據目擊者記錄,建商並無拆除許可,現場也無公告,僅憑「廢棄物清運核准」就進場開拆,違反《建築法》規定,屬於無證施工。更離譜的是,該建案同時申請綠建築銀級認證與6%容積獎勵,市府在老樹剷平、綠化量固碳量植栽與保水量大失的情況下,都發局未查證未現勘基地前戶狀況,收受保證金並發放建照, 即使監察院詢問內政部後轉修改意見,建照至今未改。

建照爭議涉及登載不實,兩棵現存老樹產權不屬建商,但建照圖面上卻消失未登,顯見建商有意逃避毀損賠償責任。建照法律效力仍有爭議,卻疑似在法院尚未核發裁定前, 建商就違法開拆,大規模毀損,形同製造既成事實、破壞證據,令人質疑市府部門默許建商「偷跑」,甚至可能涉及行政瀆職。

不願利益凌駕老樹綠蔭 民眾積極舉發綠建築與建照爭議

此案還涉及台北市文化局審查程序重大瑕疵。2023年民眾已提出芒果與血桐兩棵老樹的保護申請,並檢附植樹人手寫證詞,卻遭文化局文資科主管截留資料、未送樹保會審議即遭駁回,造成保護失效、老樹全數消失。

目前綠建築爭議相關訴願尚未決定,但部分已遭台北市訴願委員會駁回,理由是市民沒有與建商同等詳細的地質與建築資料,此為違憲為難民眾,以民眾拿不到的證據駁回訴願。但關於綠建築爭議至今未決。

本案反映出台北市綠建築與容積獎勵制度的制度性漏洞。如今只要繳納保證金、不須取得實際綠建築認證就能換取容積,造成制度空轉,成為「假綠建築、真炒地皮」的旋轉門。 在綠建築之前,樹保自治條例也早遭文化局翻轉架空。

這不只是幾棵樹的事,而是整座城市未來的綠蔭與信任。

這不只是單一個案, 是北市府如何用法律漏洞掩護非法,酬庸建商的‘’大都更時代操作手冊‘’, 建造中涉及老樹,綠資源和鄰宅權利的每一個審核流程 ,都以建商利益優先,令人嘆為觀止

護樹團體7/16拍攝。祜益建設在行政法院查證未完成開工備查情況下,僅憑「廢棄物清運核准」,違規開工動用怪手拆除基地老屋,並挖除先前違法害死之4棵50年以上老樹根,其中2棵為市府公告保護樹木。

這篇文章 【新聞稿】假綠建築、真砍樹——木柵危老案毀4老樹,換銀級容積獎勵?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