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aggregator
【新聞稿】讓海休息:航道以東不再開發離岸風場
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共同主辦: 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財團法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雲林縣漁船協會、社團法人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中華鯨豚協會
說明
彰化風場航道以東、原潛力場址28號的海峽風場一期已於今(2025)年4月被經濟部撤銷行政契約。時值離岸風電3-3期選商草案即將公布之際,關心海洋生態與漁業的民間團體聯合呼籲,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政策環評「先遠岸,後近岸」的結論不但要落實,更應進一步停止開發彰化風場航道與南北通行航道以東的海域:海要休息,留下一片自由、開放的海,讓海洋環境、海洋生物與沿岸漁業有機會喘口氣。
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吳斐竣研究員指出:「彰化風場航道以東陸續已有台電一期示範風場(109MW)、彰芳暨西島風場(600MW)以及中能風場(300MW)商轉,另有施工中台電二期風場(300MW)與3-1期得標的蔚藍海風場(440MW)。再加上原規劃的海峽風場,上述六座風場位置緊鄰、面積達440平方公里。這裡原是西部沿岸漁業共享的漁場,離岸風場的排擠效迫使漁民只能再更有限的空間裡作業。」
彰化漁民黃超群船長表示:「如果3-3期離岸風電開發的選址能夠統統劃設在目前彰化風場航道以西、更加外海的海域,這樣對於彰化近沿海將近八成以上漁民來說,影響可以大幅降低;現有的彰化風場航道以東不宜再新設風場。」
雲林縣漁船協會理事長李平順表示:「這幾年離岸風電的開發,對我們的影響真的非常大,已經不是單純的不方便,而是嚴重威脅到我們的生計。風機在施工的時候,整個海域被重機具進出、打樁,破壞得很嚴重,很多傳統漁場幾乎不能用了。等風場蓋好之後,干擾情況並沒有改善,風場內外每天都有維修作業,漁船根本無法正常作業。更讓人無奈的是,很多時候這些作業完全沒有事先通知,也沒有一個穩定的溝通管道。
長期下來,造成的損失真的很大,不只是少捕一點魚,而是整個生活都受到衝擊。我們希望政府在推動離岸風電的同時,也能顧慮我們這些在海上討生活的人,讓漁民有基本的生存空間和應有的尊重。因此我們要求航道以東不要再開發風場,留給我們漁民一片海。」
除了離岸風場本身,從芳苑鄉上岸的彰化離岸風電海纜上岸南側共同廊道,由於缺乏事前妥善調查造成選址不當。各風場分別進行的海纜噴埋作業對潮間帶持續的擾動,讓當地蚵農苦不堪言。接下來還有多座風場將在此上岸,其中尤其以海峽風場原先規劃的8條海纜數量最多、破壞最大。
對此,彰化芳苑蚵農洪秋岳表示:「彰化芳苑鄉的養蚵歷史三百年是台灣養蚵發源地,自從2021年以來,彰化近海域有台電與哥本哈根的風機近鄰我們的蚵田,打樁、鋪設海纜施工及營運至今,打樁產生的振動與噪音以及噴埋鋪設海纜兩米深的海纜,以及運轉期間產生的低頻噪音與震動,都影響我們的蚵田生長與收成。以往芳苑珍珠蚵只有養一年到一年兩個月就可以採收,今天我帶來的牡蠣,已經超過兩年以上了才可以收成,去年還超過三年以上,今年也有蚵農最慘到四年才能採收。
風機海纜噴埋時,同時也把芳苑海域近一百年來,在海域累積的大量泥黏土擾動起來,使牡蠣殼大量附著泥巴,蚵就這樣活被泥巴悶死,振動與噪音也讓牡蠣不敢開口吃東西,就這樣被活活餓死。我們潮間帶的蚵農,不像船隻可以隨意捕撈還有獲得補償,但我們是世世代代固定生活在這潮間帶上,無法漂流所以被海上風機影響最嚴重,卻沒有獲得任何賠償或補償,如今生活是苦不堪言,有的蚵田還被泥沙覆蓋掩沒消失。中央與地方政府互踢皮球,不重視我們蚵農,後面還要在芳苑國際級海牛潮間帶活動範圍大量噴埋海纜,這是錯誤的選址,應該立即停止,請行政院、能源署,立即重新評估把海纜往其他更北或更南的地方上岸,同時航道內離岸風電不要再開發了。」
芳苑在地生態紀錄者李國忠先生補充:「在國光石化停止開發後,當時正開始推廣濕地保育,濕地旅遊促成更完整的地方經濟型態。然而,五年前離岸風機開始建置,潮間帶養殖業產業下滑,原本約年產4億4千萬的牡蠣養殖,下滑至不足2千萬餘元,另在這幾年中每年的鰻苗的捕捉量,也不足往年的1/3,直至去年才稍有恢復。而如今又要在潮間帶興建工程,這將造成潮間帶經濟與生態的再次嚴重傷害。」
除了彰化,苗栗的海纜共同廊道也有問題。社團法人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理事長陳薈茗表示:「過度的離岸風場開發除了衝擊海域生態與漁業發展,對沿海地區的居民也造成影響。以苗栗沿岸之前的風場開發爭議為例,整個海岸線包括潮間帶地區的生態非常豐富,周邊也有不同的沿岸養殖漁業跟各種經濟活動,離岸風場的海纜布設的工程,整個布纜上岸到升壓站的選址也都會牽涉各種在地環境影響。
以過去苗栗苑𥚃為例,原規劃海纜上岸的共同廊道會破壞原有防風砂的自然生態及緊臨地方公墓,如不重新選址會造成在地居民生活永久的嚴重砂害,共同廊道上岸點的工程對在地影響很大,因此從在地居民的角度來說,我們主張將離岸風場選址儘量外移,減少在現有航道以東的近沿岸區域開發風場對海洋、漁業及在地居民的衝擊。」
離岸風場及海纜共同廊道也可能導致海洋生物面臨人為活動壓力增加。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郭佳雯研究員表示:「航道內的風場都緊鄰著台灣白海豚的棲息地,不管是事先的環評調查作業,導致白海豚棲地上的人為活動增加也好,還是施工作業時造成的巨大噪音也好,都對白海豚的棲地造成負面影響,經濟部能源署在2021年公布〈示範風場營運期間測作業研究報告〉指出風場區域的白海豚於施工期間顯著下降。而航道內的風場會直接排擠漁業作業的區域,也將增加漁業作業與白海豚棲息地重疊範圍,造成白海豚生存風險,本會呼籲航道內不應再興建風場,把海域空間還給白海豚及漁民。」
中華鯨豚協會曾鉦琮秘書長表示:「西部海域除了近岸有白海豚之外,也為露脊鼠海豚、瓶鼻海豚、印太瓶鼻海豚的主要利用廊道,更不乏有大型抹香鯨的目擊紀錄,另外從相關混獲資料與海保署公開資料也顯示,西部海域不只有鯨豚,海龜也時常利用此海域。彰化海域除了航道未被劃設為風場開發區外,多數區塊皆為潛力風場場址,大範圍的離岸風電開發也在如火如荼的開發。
大海是鯨豚、海龜最主要的家,大範圍且持續性的開發工程會迫使動物改變棲地的利用模式、遷徙的路徑、覓食的行為等,這些影響皆有可能增加動物與漁業活動的衝突或是使動物生理狀態更易緊迫,進一步導致擱淺及死亡風險的增加。因此我們認為海洋也須留下一片自由、開放的空間,讓海洋生物也有喘息的機會。」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彰化海域佔全國80%離岸風機,彰化同時是全國來自南部與北部的魚類匯集的必經之路是重要的魚場,更是許多鯨豚覓食地,彰化更是全國最大最完整國際級泥黏質潮間帶。從漁民及鯨豚的觀察,我們看到彰化離岸風電場從最早2021年的台電一期/二期、彰芳、西島、大彰化東南/西南/西北、中能、海龍二號/三號等風場,至2025年底共有379支,而長期目標是千架風機。
從打樁、海纜施工、風機運轉至今,我們看到牡蠣歉收、蚵田淤積消失、鯨豚大量擱淺死亡,更看到彰化潮間帶在海保法、海岸法與濕地法下,是完全漠視業者不重視、政府不重視,連海纜共同廊道的劃設都紙上亂畫一通,選在濁度最高、潮間帶最長、泥沙最泥、生物最高的芳苑潮間帶,不負責任的能源署是以業者願意負擔的成本為考量,根本不考量生態與蚵農,不全面以潛盾鑽掘方師埋設海纜,而是以傷害破壞環境最大的水柱噴埋為主,這樣的風電根本不是綠能、更不符合ESG永續目標,是實實在在的血色能源不是綠能!!鯨豚漁民潮間帶要永續生存,反對近進岸風電增設風機!」
台灣西部海域,除了風場就是航道,海域使用已經過度密集。航道以東的海域仍有3-1期與3-2期得標但未確定興建的風場。海洋生態與漁業團體在2025海洋日之前再次聯合呼籲:海域空間需要規劃,保留自由、開放的海,讓大海休息是我們給台灣海洋最好的禮物。
訴求
- 不再開發航道以東離岸風場、重新檢討海纜上岸廊道(經濟部)
- 領海內海域空間不足,加速領海外設置離岸風場的法制作業(經濟部)
- 進行離岸風場與海纜上岸廊道的累積性影響評估(海委會)
這篇文章 【新聞稿】讓海休息:航道以東不再開發離岸風場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裝潢做一半、改革改一半,公司搬遷還要單位自籌,產工要問伍董:員工真是公司重要資產嗎?
文/台鐵產業工會
4月底臺鐵公司針對公司本部辦公空間整合召開會議,決議進行內勤單位辦公室空間調整,請各單位於6月底前完成搬遷,然而產工接獲會員反映,公司要求各單位「搬遷經費自行籌措」,導致有單位因為公司未予協助,整修裝潢只做一半(如圖),有即將塌陷的天花板、一半木地板一半水泥地的辦公空間。
產工不禁要問伍勝園董座,員工真是公司重要的資產嗎?
產工認為,既然搬遷是公司要求則應給予充分預算進行裝修,不是一句經費自行籌措,就讓員工置身於工地般的工作場所,在有粉塵環境下工作,況且裝修一半的辦公室,更讓員工有「改革改一半」的認知,更是有違台鐵「齊心協力,勇於改革」的目標。
因此基於職業安全考量,以及重視公司形象及改革文化,請台鐵公司給予各單位足夠裝修經費,並請各單位待裝修完畢後再進駐辦公,產工將會併同發函請公司重視,否則不排除進行職安勞檢!
這篇文章 【新聞稿】裝潢做一半、改革改一半,公司搬遷還要單位自籌,產工要問伍董:員工真是公司重要資產嗎?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醫師工會示警:急診壅塞絲毫未解,連假後再臨候床地獄
文/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
急診壅塞、候床時間超長、醫護離職潮的問題近期躍上媒體版面,雖然引起短期的公眾討論但問題絲毫未解。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預警,目前一切的窘境都朝向惡化的方面演進,端午連假以後可能出現更加嚴峻的態勢,民眾應有心理準備而政府也須積極正視。
關鍵三項原因,急診可能繼續塞爆
醫師工會認為,有三項原因可能導致假期當中或連假之後的急診壅塞問題變得更加嚴重:疫情、飲食與假期。第一,COVID與流感近期猖獗導致輕症湧入醫院急診,連假期間診所關門更是雪上加霜,更別提因呼吸道感染症而增加的住院人數與重症患者。第二,連假時期民眾常有聚餐,悶熱天氣讓食物腐壞加快,腸胃道急症患者勢將增多。最後,連假期間民眾就醫意願不高、醫院無常規手術佔床,但連假以後往往迎來反撲,包含常規治療患者回流、收假前才來就醫等因素,都造成醫療量能如臨大敵。
「救急診」手段效益不明,壅塞問題懸而未解
縱使不論短期的突發事件引起的住院待床壅塞,以及輕症湧入急診引起混亂,醫師工會示警,因醫護人力流失引起的病房關閉,更是一切問題的遠因。遺憾的是,在年初風風火火對於急診壅塞的討論以後,該狀況也沒有好轉的跡象,人力流失所引起的惡劣工作環境,再回頭引起人力短缺也是現在進行式,據非正式統計,數十名急診醫師離開原先工作崗位已是勢不可擋。
政府先前透過健保改革手段,希望反轉急重症資源不均、阻止人力流失的期望,現階段看起來收效甚微。工會表示,雖然5月1日起急診的診察費、留觀費、護理費、加護病房費都有提高給付,但迄今尚未明確聽聞何間醫院因此提高相關工作人員待遇,推測可能是新制度甫上路醫院還在觀望,加上對於個別總額新制的不確定性,因此待遇改善牛步進行,醫護仍感盼不到政府與公眾的援手。
重症患者無助,工會嘆「祈禱別生重病」
雖然在政府的鼓勵之下,醫學中心下轉至區域醫院、不經急診直接轉入病房的努力持續進行中,但民眾配合意願仍低,有如杯水車薪。而重症插管患者,問遍所有醫院仍無床可轉的困境,工會悲觀表示,目前加護病房仍持續因人力流失而縮減人手、關閉床位,不同醫院之間也仍需依靠電話逐院問床,問不到願意接手的醫院,急診醫師只能感嘆「別生重病」而束手無策。
工會建議政府,在疫情方面應建立正確衛教觀念,提醒民眾遭遇疑似症狀時的應變之道,可先以快篩初步評估再依循分級醫療原則尋求適當治療,急診資源應保留給重症患者;再者,政府不該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左支右絀,應該提出手段確保資源確實花在人力之上,否則只是任由問題持續擴大。
這篇文章 【新聞稿】醫師工會示警:急診壅塞絲毫未解,連假後再臨候床地獄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檢改經歷、修法立場、司改願景 蔡秋明被提名人應說清的三大問題
文/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總統賴清德於今年3月21日提名蔡秋明、蘇素娥、蕭文生、鄭純惠、林麗瑩、陳慈陽、詹鎮榮為大法官被提名人。其中,蔡秋明並為院長被提名人,蘇素娥則為副院長被提名人。
然而,在憲法法庭已因「《憲法訴訟法》修正」而面臨運作危機的現在,立法院由國民黨及民眾黨所主導的多數聯盟,仍未積極審查此一重要的人事案。此一事實,顯見藍白聯盟漠視憲政機關運作上的困難,無視憲法之機關忠誠義務。
除呼籲立法院盡速排審大法官被提名人人事案以外,我們認為蔡秋明被提名人,仍有諸多問題必要向公眾說明。就此,本會提出針對「檢改經歷」、「修法立場」及「司改願景」,向蔡秋明被提名人提出3大問題:
一、鑑往知來,蔡秋明被提名人說明對「檢察改革」的參與經歷與意見為何?
二、司法院及行政院法務部對修法的不同意見,請問蔡秋明被提名人怎麼看?
三、請問蔡秋明被提名人,司法改革應走向何方?
一、鑑往知來,蔡秋明被提名人說明對「檢察改革」的參與經歷與意見為何?本次司法院大法官人事同意案,總統賴清德提名蔡秋明先生並為司法院長。然而於我國憲政史上,總統提名檢察官背景的被提名人並為司法院長,並無前例。且作為偵查機關,檢察體系有著強調「檢察一體」、「上命下從」的緊密組織文化。因此,外界迭有擔憂檢察官出任司法院長、領導法官群體的適任性。
為對此疑慮進行說明,我們認為總統府及蔡秋明被提名人,更應著重向公眾說明其對司法改革的看法及經歷。具體而言,蔡秋明被提名人長期擔任檢察官,在「檢察改革」風起雲湧之時,曾參加、支持哪些改革主張(如:一二審檢察官輪調制度、檢察長評鑑、票選主任檢察官制度)?任職檢察官期間,是否曾遭遇上級不當干預辦案?如何應對?
上述議題雖非司法院長的職權,但我們認為鑑往能夠知來,蔡檢察官對其熟稔的檢察議題應有高度參與的經歷,才能夠說服人們其擔任院長後,能夠進一步推動司法改革。同時,我們也認為賴清德總統願意提名蔡秋明檢察官任司法院長,應是對蔡秋明被提名人過往參與檢察改革的經歷有所瞭解。
然而,在總統府記者會及蔡秋明被提名人的自傳上,皆未對此有任何著墨。就此,我們鄭重請求總統府及蔡秋明被提名人說明其對「檢察改革」或「司法改革」的參與經歷與意見。
二、司法院及行政院法務部對修法的不同意見,請問蔡秋明被提名人怎麼看?作為司法體系的最高首長,司法院長也對相關的法律提案有著舉足輕重的關鍵地位。近年來值得關注的是,司法院及行政院法務部作為司法法制相關法律提案的主管機關,時常在各議題上抱持著不同的修法意見。法務部基於其決策系統多由檢察官主導的特性,於修法上常以「追訴者」的角度出發,強調「重刑化」與「犯罪零容忍」。相對之下,司法院則近於「審判者」的角度,著重於「法律明確性」與「衡平性」。
舉例而言,2022年法務部提出的「毒駕零容忍」修法,主張主要「尿檢陽性」即構成「毒駕」。相對於此,司法院則認為此部分有違反罪刑法定主義及法律明確性原則、欠缺科學證據等疑慮。最後三讀通過的條文,則是參照司法院的意見,比照「酒駕」的處罰方式規定之。除此之外,下表臚列近年來修法時,司法院與行政院法務部有提出不同意見的15項法案:
# 修法主題 兩院有不同意見之條文 提案日期 主提案機關 1 擴大得上訴第三審之案件範圍 刑事訴訟法第376條 110年1月5日 司法院(行政院有不同意見) 2 上訴範圍之修正 刑事訴訟法第348條 110年1月5日 司法院(行政院有不同意見) 3 累犯得加重之範圍 刑法第47條 110年2月9日 行政院(司法院有不同見解) 4 增訂緊急監護制度 刑事訴訟法第121-1條、第121-5條、第301-1條 110年3月23日 司法院(行政院有不同意見) 5 明確化肇事逃逸罪之定義及刑度合理化 刑法第185-4條 110年4月27日 行政院(司法院有不同見解) 6 監護處分之延長 刑法第87條 110年4月27日 行政院(司法院有不同見解) 7 提高重大運輸事故犯罪與過失致死罪之刑度 刑法第183條及第276條條文 110年5月19日 行政院(司法院有不同見解) 8 刑事鑑定制度改革 刑事訴訟法第160-1條、第198-1條、第206條、第208條及第211-1條 110年8月13日 司法院(行政院有不同意見) 9 身心障礙者權利之強化保障 刑事訴訟法第31條、第93-1條、第186條條文 110年8月13日 司法院(行政院有不同意見) 10 刑事第三審程序改革 刑事訴訟法第253條、第284-1條、第375-2條、第378-1條、第379-2條、第392條、第415-1條 111年4月11日 司法院(行政院有不同意見) 11 刑事第二審程序改革 刑事訴訟法第273條、第273-3條、第366-1條、第369條、第455-1條 111年5月25日 司法院(行政院有不同意見) 12 增訂「私密與不實性影像罪章」 刑法第10條條文、第91條及第28-1章 111年5月2日 行政院(司法院有不同見解) 13 完善「毒駕」之處罰規定 刑法第185-3條 111年8月25日 行政院(司法院有不同見解) 14 強制採尿之正當法律程序 刑事訴訟法第70-1條、第205-2條、第205-3條及第205-4條 113年12月6日 司法院(行政院有不同意見) 15 律師偵查中筆記權之保障 刑事訴訟法第70-1條、第245條、第245-1條 113年3月11日 司法院(行政院有不同意見)
上述15項兩院有不同意見的法案,僅限於有正式提出文書意見的。實務上,在立法程序中有不同意見的修法,遠不止上述項目(如《刑事訴訟法》科技偵查專章的立法過程)。
就此,我們鄭重請問蔡秋明被提名人,在上述修法例中,您傾向支持司法院或法務部?
我們憂心的是,檢察體系背景的司法院長,可能會傾向於法務部的意見,致使刑事政策的意見嚴重傾斜,而無助於建立一個公平、重視人權保障的司法體系。有鑑於此,就過去的修法經驗,希望蔡秋明被提名人能具體表示意見,並宣示其作為司法院院長,將如何看待、處理兩院間修法持不同意見的問題。
三、請問蔡秋明被提名人,司法改革應走向何方?蔡秋明被提名人於自傳中,除「減輕司法負擔」之外,尚提出以下3點問題:
- 許多案件在上下級審級之間來回,讓當事人及審判人員俱感疲憊無力。
- 將失當行為高度刑罰化的法規範體制。
- 不惜一切代價竭盡一切查證可能的司法文化迷思。
進一步地,我們想請問蔡秋明被提名人進一步將以上3項問題清楚描述,並提出您其解方的初步想法。
同時,本會於今年3月29日時,也針對司法改革的方向,向未來的院長提出7大問題如下:
- 對於社會大眾對司法信任度不高的現象,您認為原因為何?有何具體改善作法?
- 如何促進人民、法官、公民團體、法務部等機關間的對話與交流,以解決司法體系內部意見分歧的問題?
- 現行政府對司法審判的資源投入是否足夠?您對於司法預算的規畫或增列有何意見及具體作法?
- 未來司法院在提出重大修法草案時,是否承諾同步進行「政策及人權影響評估」,讓社會各界能夠充分了解改革的影響?
- 如何在維護人民權益的前提下,合理減輕司法負擔?對於法官過勞、案件過多的現象,您有何具體解決方案?
- 對於「國民法官制度」的施行現況,您有何看法?是否支持進一步推動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如卷證不併送制度?
- 您對「軍事審判制度改革」的看法為何?是否有具體的改革方向?
我們邀請蔡秋明被提名人回答上述問題,以利公眾及全台灣的法官,瞭解未來的司法院長,如何看待我們的司法現在所面臨的挑戰。
這篇文章 【新聞稿】檢改經歷、修法立場、司改願景 蔡秋明被提名人應說清的三大問題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中火五機組無有效許可證卻持續燃煤 籲修空污法第30條 中止逾期操作荒謬
文/監督施政聯盟
近日高雄興達電廠無有效許可證卻啟動燒煤引發爭議,驚傳台中電廠五部燃煤機組也缺乏有效許可證!監督施政聯盟協同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護樹團體聯盟、台灣生態學會、爭好氣聯盟等多個中部環保團體2日上午在台中市議會前公開揭露此荒謬事實,抗議中火無照燒煤!適逢盧秀燕市長到議會市政總質詢,因此訴求台中市議員質詢盧秀燕市長,可以接受中火半數機組無許可證卻持續燒煤嗎?也公開呼籲台中市的立法委員應儘速提出空污法修正案,終止環境不正義的「台化條款」,拒絕「保護煙囪不護人民」的惡劣空污法條文!
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許心欣指出,日前網路媒體「焦點事件」發現台中電廠10部燃煤機組只有5張操作許可證,2、3、6、7、10五部機組均無有效許可,但卻照樣燒煤發電。經詢問台中市環保局,中火2號及3號機組因超量燃煤,情節重大,在2019年遭環保局廢證,但後來台中生煤管制自治條例遭行政院函告無效,目前這兩部機組的處分尚待釋憲,因此已無照運轉近五年半!
而中火6、7、10三部機組去年申請展延,據瞭解台中環保局要中火提減煤規劃,在許可證屆期時仍未准駁同意展延,因此中火仗勢著空污法第30條第3項的「台化條款」,從今年元旦許可證逾期後,以原許可條件持續操作,即中火三部機組已無照運轉超過五個月!對此,我們深感荒謬,這是2018年空污法第三十條修惡所導致的後果,由於當時環保署不想要台化停爐關廠事件重演,因此訂了「台化條款」,讓未於許可證期限內准駁的固定污染源可依原許可條件繼續操作,導致現在中火可以在無有效許可證情況下「合法」運轉,正凸顯出當年修法保護煙囪的荒謬,而且台化條款未訂期限,難道可以讓中火這樣無限期無照運轉下去嗎?
許心欣表示,去年10月底中火燃氣二期環評快速通關後,台中市政府說不排除提出行政訴訟,結果後來根本沒提,公開譴責盧市府只是說說而已!盧秀燕市長今天到台中市議會市政總質詢,籲請議員們質詢盧市長這一題,問盧市長可以接受中火目前這種「合法卻不合理」的無照運轉狀態嗎?請盧市長明確表態,說清楚講明白。也呼籲台中市選區的立法委員,應儘速提案修正空污法第30條的台化條款,至少應訂30日期限,怎能讓無許可證的機組與煙囪無限期地無照運轉及排放空污!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研究員林政翰表示,台中火力發電廠(中火)為中部最大之固定污染源,長年對下風處的彰化地區造成嚴重空氣品質衝擊,依據最新的公共衛生與醫療研究,長期暴露於燃煤產生之PM2.5將顯著增加氣喘與呼吸道疾病風險,並干擾學童肺部發育,想不到中火竟有半數機組是「無照運轉」,最誇張的竟有逾期五年半的,而操作許可證期限最多也就五年。
林政翰指出,造成此情況的關鍵在於《空氣污染防制法》第30條第3項的規定:「固定污染源於許可證展延申請期間,如主管機關未於期限內完成准駁者,得依原許可條件繼續操作。」此條文原意為避免行政空窗期影響企業營運,但現行版本並未設置「落日條款」或任何期限限制,導致固定污染源在主管機關未核准下,仍可無限期依原條件持續操作,中火即以此條文為依據,在未取得新許可證情況下持續燃煤發電,導致污染無止無休,形同「無照卻合法」的不合理現象。
這是《空氣污染防制法》明顯的立法疏失,且已造成實質環境與健康風險擴大,因此我們鄭重呼籲中部地區的立法委員立即提案修正《空氣污染防制法》第30條,明訂主管機關未准駁展延者,其繼續操作不得超過一定期限,增設落日條款才能保障展延審查之時效與公共健康,中部人民的肺,不該成為法律漏洞的犧牲品。
台灣護樹協會理事長張美惠表示,2018年空污法修的「台化條款」是放任中火逾期燃煤操作的元凶!讓固定污染源在地方政府屆期未准駁時可繼續操作,由於中火的逾期操作,揭露了嚴重的真相——政府修惡空污法,行縱容污染之實。《空氣污染防制法》本該管制固定污染源,守護人民健康呼吸的權利。但當台中火力發電廠的固定污染源操作許可證過期,卻可以持續「依照空污法」燃煤發電,這是法律?還是笑話?
張美惠強調,中火是台中最大的污染源,台中是空污的重災區,當高雄興達電廠許可證過期引發爭議,但中火許可證過期卻有沒關係?因為符合空污法的規定?!這樣的空污法是在保障煙囪?還是保障呼吸的權利?中火可以「無照運轉」,那人民是不是也可以「無照駕駛」?政府讓大污染源有免死金牌,卻讓人民變成了空污的人體濾心。要求盧市府立即向市民說明中火許可證過期的情況,請立法院立刻修正《空污法》第30條,許可證未獲展延應有期限,不能毫無限制!空氣看不見,但肺會記得。我們是來要一個有用的政府、有用的空污法,以及一個守得住空氣品質與環境正義的社會。
這篇文章 【新聞稿】中火五機組無有效許可證卻持續燃煤 籲修空污法第30條 中止逾期操作荒謬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高雄國賓飯店絕非危樓!自救會要求市府依法行政,撤銷其危老容積獎勵
文/高雄國賓飯店不當容積自救會
原標題:揭露真相!第四方公正鑑定報告出爐 ! 高雄國賓飯店絕非危樓!
自救會要求市府依法行政,撤銷其危老容積獎勵,否則自救會不排除提起訴訟。
「高雄國賓飯店不當容積自救會」今(2)日上午10時在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門口召開記者會,公布一份由公正「第四方」專業單位——台南市土木技師公會完成的最新鑑定報告。這份報告明確指出,此前「第三方」台灣省結構技師公會的報告存在諸多謬誤,間接證明高雄國賓飯店絕非危樓!
自救會陳情陳其邁市長主持公道,依據第四方鑑定結果,重新查核國賓飯店的危樓判定及不當容積獎勵核准。若查核屬實,請依法撤銷上述國賓飯店業者容積獎勵申請的重建案,杜絕建商利用錯誤報告,不當取得高額容積獎勵並從中獲取暴利。
民國109年國賓飯店委請高雄市建築師公會(簡稱高建師)以國土署公告的PSERCB評估系統,以一樓作評估,R=26.87(<30),結構安全無疑慮。
民國111年1月國賓飯店再委請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簡稱北結構)鑑定,亦以國土署公告的PSERCB評估,自行認定四樓為弱層,以四樓作為評估,R=65.71(>45,後修正為52.45),變成危樓。
經自救會多次抗爭及議員質詢後,民國113年高雄市政府委託第三方台灣省結構技師公會(簡稱省結構),亦以國土署公告的PSERCB評估系統所作之差異評估報告書,結果如下: 以一樓評估:R=27.25(<30); 以四樓評估:R=53.08,認定四樓是「弱層 」,故判定為危樓。
114年自救會另行委託第四方台南市土木技師公會(簡稱南土木)依據國土署公布之PSERCB及耐震規範進行分析鑑定。分析鑑定結果國賓飯店四樓不是弱層。
1. 為什麼「北結構」及省結構可以未經數據檢核就自行認定四樓是「軟弱層」?
2. 比照「北結構」、「省結構」(第三方)鑑定報告將弱軸柱忽略,或全部柱均按PSERCB之規定輸入,此二種評估方式之判斷結果,國賓大樓之四樓均非屬規範定義之「弱層」。且按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對「基面」之認定,系將建築物視為一振動體,振動體的底面即為基面,故國賓大樓之基面應在地面,沒有理由改以四樓進行評估。
3. 依照省結構鑑定報告書,X向忽略弱軸方向18支鋼柱(無輸入斷面參數),Y向忽略弱軸方向16支鋼柱(無輸入斷面參數),然依照該報告書主文P17,對H型鋼柱弱軸耐震能力之計算方式研判弱軸「僅能承受垂直載重,無法抵抗側力」,但計算卻將整支柱忽略,亦即包括軸向強度及剪力強度忽略。以X向為例,原本有44支柱承受垂直載重,變成僅26支柱承擔垂直載重,造成剩下之26支柱所承受之軸力暴增,進而降低抗剪強度之不合理現象,此與實際之結構行為完全不符。
4. 國賓飯店原結構設計四樓有44支鋼柱,但省結構任意忽略X向18支及Y向16支弱軸鋼柱,變成X向只剩26支、Y向只剩28支柱可以承受垂直載重,導致剩下柱之垂直力暴增,才使R值大於45分,變成危樓。
5. 如果不是評估時刻意忽略弱軸鋼柱,就算是以四樓作為評估樓層,R=19.18(<30),所以危樓是人為造成的。
6. 「北結構」、「省結構」任意忽略鋼柱弱軸,試想一棟建築物原結構設計有44支柱,評估時若可任意拿掉X向18支(Y向16支)那全台灣包括台北101大樓及所有建築物都可以評估成危樓。
7. PSERCB係以一樓為評估樓層,其表單係輸入二樓以上之樓地板面積。北結構、省結構用四樓評估說是軟弱層,但經南土木計算證明四樓並非弱層,既不是弱層,就應回歸以一樓作評估,R=27.25(<30)才是正確評估分數。
結語:
如果專業評估者可以不依據國土署公布PSERCB之評估準則,任意忽略某些結構桿件(柱、梁、牆等),以達到危老容積獎勵之門檻,進而獲得高額利益。因此,請依此重新查核國賓飯店危樓判定及不當容積獎勵核准,若查核屬實,請依法撤銷上述國賓飯店業者容積獎勵申請之重建案。
自救會呼籲市府再開行政程序,撤銷危老容積獎勵許可,否則自救會將提起司法訴訟。
這篇文章 【新聞稿】高雄國賓飯店絕非危樓!自救會要求市府依法行政,撤銷其危老容積獎勵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TEAM TAIWAN 挺台灣——LGBTI多元日常走上東京街頭
文/社團法人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
跨界聯手打造花車主題,以玉山意象展現多元台灣
當世界部分國家正在收緊性別平權政策,來自台灣的NGO攜手各界力量以「TEAM TAIWAN 挺台灣」為主題,走上東京同志遊行,帶著亞洲第一個實現同婚的驕傲,展現LGBTI多元且日常的風景。
自2018年起,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與台灣紅絲帶基金會已經第五年攜手參與東京驕傲節與大遊行,每年都在遊行隊伍中撐起「台灣隊」,從同婚通過前邀集國際友人支持,到同婚通過後獲得國際友人熱烈喝采。今年東京驕傲節即將於6月7日與6月8日展開,台灣隊花車將以「多元日常」作為主題,強調LGBTI不是一組標籤,而是多元且美好的存在。
今年打造花車的團隊,除了年年力挺的紅樓牡丹,今年特別與BNI新竹B區創葳分會的夥伴合作,由森國聯創邀請網紅Vicky老絲花車站台,LEZS女人國媒體協力,並邀請台灣知名服裝設計師汪俐伶WANGLILING為團隊構思一套八件設計款,展現老年、伴侶、身體障礙、酷兒等多元樣貌。主題花車「TEAM TAIWAN挺台灣」以台灣玉山構圖,搭配台灣驕傲的半導體晶片線條,象徵台灣的民主韌性與多元平權。
簡至潔(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
「在全球LGBTI平權空間日益緊縮的此刻,這次行動顯得格外重要。因為走上街頭的不只是倡議者,而是來自不同界別的跨界聯盟——有文化產業、有同志社群、有商務夥伴。這不只是參與遊行,更是為LGBTI社群撐出每一天的日常空間。」
許秀雯(伴盟創辦人)
「愈是在動盪不安的時代,愈需要團結、友善與交流。我們期待透過這次東京行,把台灣在平權上的努力拓展到國際,深化台日之間的友誼與對話,讓世界看見台灣如何在日常中實踐多元與平等。」
涂醒哲(紅絲帶基金會董事長)
「很榮幸前兩年都邀請到駐日代表出席活動,去年謝長廷大使甚至登上舞台,提到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的國家,現場響起熱烈掌聲。這次新任大使李逸洋也將到場支持。每一個人都值得被看見、沒有一個人應該孤單——No one left behind。除了半導體,世界也正在看見台灣的多元與性別平權。」
Chris 胡慎緁(BNI創葳主席)
「創葳是一個由女同志企業家共同發起的商會,我們致力於打造亞太的彩虹經濟生態圈。經濟影響力與社會倡議不該是二選一,而是可以並肩同行。我們的品牌、創意與行動,就是一場溫柔而堅定的革命。這次參與,不只是走上街頭,更是讓世界看見台灣同志的價值與團結力量。」
Vicky老絲(網紅創作者)
「我很小,但 I matter。我是這次『多元的日常』概念的發起人。我們想說的是:同志日常不是標籤堆疊,也不是刻板化的裝扮,日常就是由生活當中每一個細碎的組合而成,每一件小事都重要。我希望我們可以以任何姿態走進東京街頭。」
汪俐伶(服裝設計師,WANGLILING)
「這次的設計主題是『多元的日常』,所以我希望讓八位模特兒穿上他們平常就會穿的服裝,但這些服裝同時具備科技感與象徵性。像涂醒哲穿的外套,看似黑色,拍照時閃出白色火焰;Vicky老絲的造型則結合了水與彩虹,拍照時會呈現出彩虹光。其他六位則是油與水混合而成的彩虹炫光,呼應平權主題,有人是正式西裝、有人是休閒外套,呈現多元的日常。
蕭江銘(紅樓牡丹)
「從一開始的克難參與、僅靠一只背包走上東京街頭,到現在第五年,我們有了花車、造型與記者會。但不變的是我們的訊息:『歡迎來台灣』。我們希望讓日本與世界看到,台灣是一個多元與友善的地方,而我們會持續走下去,讓隊伍越走越長,讓友善不再孤單。」
王安頤(LEZS女人國總監)
「我第一次和伴盟相遇,是2013年在一輛街頭集會的戰車上,當時我們在為婚姻平權發聲,現場氣氛肅穆而激動。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以歡樂的方式共同前往東京,這份轉變,讓我深深感受到:婚姻平權不是終點,而是一個起點。未來的理想,是我們不再需要『同志婚姻』這個詞,而是所有人都能自由選擇自己的愛與人生。我們在台灣這座亞洲的平權燈塔上,還有許多努力要做,也希望讓世界看見:多元性別,正是我們每一天的日常。」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
協辦單位:紅樓牡丹、森國聯創、LEZS女人國、BNI新竹B區創葳分會
記者會流程:
10:00-10:03 主持人開場,介紹所有與會者
10:03-10:10 服裝展示,將安排2組不同照片
第ㄧ組:多元日常八人組,展現汪俐伶親手操刀的服裝
第二組:所有人揮舞旗幟,一起邁向東京驕傲大遊行
10:10-10:30 與會來賓致詞
這篇文章 【新聞稿】TEAM TAIWAN 挺台灣——LGBTI多元日常走上東京街頭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有害空污要知情 校園環境要守
文/地球公民基金會
環境部彭啟明部長近日強調要從健康觀點來保障國人,地球公民基金會選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前,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中部辦公室、立法委員林月琴、立法委員陳培瑜召開記者會,以高雄空污重災區附近高健康風險校園為例,指出至少三大缺漏,共同嚴正呼籲環境部應加強「社區知情」,建立有害空污監測年報及「警示機制」,積極守護校園師生的健康;同時也應增設交通空污監測站,讓全台交通污染的資訊更完整,促進移動污染源的實質減量。
工業區周遭健康風險堪慮,社區知情權應強化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表示,環境部4月發布2024年空氣品質監測年報,5月公布了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長期關注校園空污的我們欣見此議題被納入白皮書,但空品監測年報僅整理一般空氣污染物資料,缺乏對「特殊性工業區」的監測結果說明,社會大眾及位於重工業區附近的校園師生對當地污染的實際情況缺乏「社區知情」,而現有的「空氣品質指標」 AQI (Air Quality Index)根本不足以反應區域的污染特性,當有害污染物監測值偏高時,無法採取適當防護,對健康的威脅長期被忽略,我們同意彭部長所言要從健康觀點來保障國人,呼籲環境部應儘速改善。
王敏玲執行長指出,高雄小港與林園各有一座空污成分複雜的「特殊性工業區」,未來北高雄另將新增南科園區,為全台特殊性工業區(註1)最多的城市。甫公布的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載明,臨海及林園產業園區「環境風險水準」分別為1.1×10-4及3.8×10-4,雖然環境部指稱已有改善,但仍比六輕工業區高出10倍以上,高達萬分之一(10-4)的環境風險不容輕忽,且根據研究,這兩座工業區附近測有甲醛、乙醛、苯、環氧乙烷等一級致癌物及含氯的污染物等(註2)。
王敏玲執行長說:「有許多小朋友每天在那附近上學,很令人憂心」。地球公民基金會統計,以臨海工業區來說,周界附近3公里的範圍內有一萬多名國小學生就學,其中有4,600多位學童其學校(表一)距離工業區不到500公尺,呼籲環境部與經濟部應儘速提出對策,比照「健康風險評估技術規範」,將環境風險水準降至10-6。
表一:距離臨海工業區500公尺以內學校統計資訊
學校名稱 學生數 距離(公尺) 高雄市立小港國小 828 約100 高雄市立鳳林國小 181 約200 高雄市立鳳鳴國小 74 約100 高雄市立二苓國小 510 約400 高雄市立漢民國小 1,401 約200 高雄市立華山國小 456 約300 高雄市立港和國小 556 約500 高雄市立鳳陽國小 672 約200 共8所 4,678王敏玲執行長強調,這兩座「特殊性工業區」監測上百種空氣污染物(註3)、包括許多致癌物,但民眾及師生並不瞭解監測結果,環境部出版的「空氣品質監測年報」也從未刊載相關結果及分析,對鄰近工業區的校園師生與社會沒有進行風險溝通,建議分成暖季(4-9月)與冷季(10-3月),每半年向社會說明污染情形、並落實「社區知情」;當有害污染物濃度偏高時,應有「警示機制」,以利校園採取適當防護。同時,「含括『特殊工業』」但非屬特殊性工業區的工業區及常遭到臭異味陳情或違規的工廠,其空污監測制度亦應盡早建立。
有害空污超標,應建立主動之校園警示機制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葉品咸呼籲,政府應建立工業區即時有害空污監測數據異常高值或超標時,主動警示通報校園防護之機制。目前學校如果遇到工廠事故致毒(廢)氣外洩、周圍火災衍生空污、不明異味、是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因應空氣品質惡化處理措施暨緊急應變作業流程》進行校安通報或撥打公害陳情專線;屬重大空氣污染突發事故者,則依《空氣污染突發事故緊急應變措施計畫及警告通知作業辦法》第七條由環保局啟動「重大空氣污染突發事故」警告。前述機制未含括工業區監測有害空污異常高值或超標之應變。
根據大社工業區的OP-FTIR空品監測,長期監測到數種有害空氣污染物,包括1,3-丁二烯、丙烯腈、N,N-二甲基甲醯胺等,部分物種常發生高值或超標(如表二),依大社工業區「東側OP-FTIR測站」2024年數據,1,3-丁二烯有9個月都曾檢出超過周界標準15ppb之數值,其中6月檢出最大濃度417.1pbb,為周界標準之27倍,這些超標或異常情形恐怕已危害社區及鄰近多所學校師生健康,政府應該善用監測數據作為校園空污防制之政策工具。
葉品咸專員舉例,美國南加州的「Rule1180、1180.1圍籬空氣監測計畫」對煉油廠實施圍籬空氣監測,更列管有害空氣污染物,基於健康標準訂定通知閾值,於超標事件發生15分鐘內向公眾警示。建議政府針對工業區周遭學校建立類似警示機制,於上課期間發生異常高值或超標時主動警示學校減少戶外活動,以保護學童健康。
表二、摘錄大社工業區OP-FTIR空污監測數據
時間 測站 鄰近學校 監測物種 IARC分類 最大監測濃度(ppb) 周界標準
(ppb) 2024年3月 南側 竹後國小 1,3-丁二烯 1 312.9 15 2024年3月 南側 竹後國小 丙烯腈 1 65.3 27 2024年6月 東側 觀音國小 1,3-丁二烯 1 417.1 15 2024年12月 南側 竹後國小 N,N-二甲基甲醯胺 2A 1228 201
※監測值須達法定採樣時間,始認定超標。
※致癌性依IARC(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分類,1:確認為人類致癌物;2A:極有可能為致癌物
※資料來源
別把老師當空污偵測員,污染影響學童專注力
立法委員林月琴表示,空污問題要回到兒童健康與社區環境安全的核心需求,環境部要主動盤點鄰近工廠與污染源,建構分級分類監控機制,針對PM2.5、VOCs、鉛、苯等高風險污染物加強監測與預警。更重要的是,雖然不是所有污染都有明確毒性,有些惡臭雖不構成急性危害,卻嚴重影響兒童學習專注力與社區生活品質。
林月琴委員認為,現行校園通報制度形同讓學校老師扮演空污偵測員,但老師既無相關專業也無資源,環境部應建立專案列管與技術支援機制,主動介入學校污染事件調查與後續處理,不能將責任推回學校。所有給學校的措施與防護設備應納入實際效益與使用回饋評估,作為未來資源配置依據。
交通空污佔比顯著,應增設交通空污測站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中辦公室主任鍾瀚樞表示,台中市位於台灣西部的中心,也是國道一號及三號交會處,連結南北與中彰投區域,因此交通空污成為台中主要空污來源之一。根據臺中市空氣污染物排放清冊(TEDS11.1)的資料,交通空污在PM2.5的部分佔37%,NOX佔54%,VOCS佔20%,佔比極為顯著。然而,目前環境部在台中設置的5座固定式空氣品質監測站當中,沒有任何交通空品監測站(註4),顯然與臺中市移動污染源的份量不成比例。
鍾瀚樞主任認為學童是空污受害的高敏感族群,但根據現行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因應空氣品質惡化處理措施暨緊急應變作業流程」,AQI值要達到101以上才會啟動聯繫作業,通知學校進行防護,隔日預報AQI值介於101-200才會啟動預警,前一日下午4:30預報次日AQI值達401以上才達停課標準,根據目前台灣的空品狀況,這個應變作業流程對學童的健康防護幫助很有限,更遑論啟動預警甚至停課,這個應變作業流程應該檢討。
因此,鍾瀚樞主任要求環境部應在台中及中南部交通頻繁的地方增設交通空品監測站,並上網即時公開監測資料與監測歷史數據,教育部也應該依據現況,修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因應空氣品質惡化處理措施暨緊急應變作業流程」,依據WHO最新指引,下修各種情境的應變標準,並要求各級學校落實,以確保學童的健康環境權。
重視兒少呼吸權,改善校園空品需多管齊下
立法委員陳培瑜指出,兒少是空污的高風險族群,根據美國研究,年紀越小,呼吸量越高,所以在空污中的毒物暴露程度也越高。因此,陳培瑜近期也多次連同地球公民基金會、台大公衛學者,一起向環境部、衛福部、教育部商討校園空品與兒少呼吸權的改善,特別針對空品法規與兒少法規的對接、有害空氣污染物(HAPs)的管理強化與資訊揭露、工業區周遭學校增加劃設空氣品質維護區、敏弱族群的有害空污健康風險評估……等面向。
陳培瑜立委強調,環保團體長年積極倡議空污議題,督促政府與產業部門加強空污防制設備,近年來全國空污狀況已經有所改善。但未來還要再更努力,特別是今天環團提出的工業區污染問題與交通空污的監測與交通污染問題如何盡快改善,以及有害空污的監測結果整理與分析應寫入空品監測年報,加上社區知情權的落實等等。環保團體十幾年來不斷倡議,現在也繼續指出更細緻的問題,將持續促成政府改善。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最後補充說明,2013年地球公民便曾呼籲政府應關注高污染的重工業區附近3公里的校園師生健康風險,2014年發起校園升空污旗行動、與高雄文府國小師生共同抗議水泥工廠空污,呼籲政府重視校園空污問題。本次環境部在空品政策白皮書中揭露了工業區周遭社區的健康風險,方向正確,呼籲於環境治理作為中更細緻地改善高污染的校園的環境品質,也呼籲彭啟明部長於高污染的冬季,親自到這些校園來瞭解,感受國小學生的處境。
註1:特殊性工業區指工業區內容納特殊性工業且其基地面積超過工業區總基地面積 1/4 者,包括14 項特殊性工業:金屬冶煉業、煉油工業、石油化學基本原料工業、紙漿工業、水泥製造工業、農藥原體製造工業、煉焦工業(煤為原料)、以煤、油或氣體為燃料之電力業、樹脂、塑膠、橡膠製造工業、石油化學中間原料業、酸鹼工業、半導體製造工業、光電材料及元件製造業或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工業等。
註2:引自石化污染環境調查及溯源技術評估先期計畫成果報告
註3:以高雄的臨海與林園產業園區來說,監測的空污項目包括一般空氣污染物(PM2.5、PM10、SO2、NOx、NO、NO2、CO、O3、總碳氫化合物)及54項有機光化前驅物、52項有害空氣污染物及甲醛、乙醛、7項微粒金屬及元素(包括 PM10 中之鎳、砷、鎘、錳、鈹、鉛化合物及總懸浮微粒中之六價鉻)、硫化氫、甲硫醇、二硫化碳、硫化甲基、二硫化甲基及甲基胺類、戴奧辛及氨氣。
註4:環境部設置之交通固定測站一共6站,包括鳳山站(高雄市-曹公國小)、三重站(新北市-三重交流道)、永和站(新北市-中正花園)、中壢站(桃園市-中壢國小)、復興站(高雄市-復興國小)、大同站(臺北市-重慶北路與民權西路交叉口)
這篇文章 【新聞稿】有害空污要知情 校園環境要守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台灣加入爲加薩禁食運動 集體禁食、宣傳與抗議行動、在台北擧行開齋晚宴
文/橄欖枝和平網絡Olive Branch Collective
Taiwan Joins #FastforGaza Campaign
台灣加入 #爲加薩禁食 運動
Group Fast, Awareness and Protest Action, Breaking-Fast Dinner in Taipei
集體禁食、宣傳與抗議行動、在台北擧行開齋晚宴
Taipei, Taiwan – In solidarity with the people of Gaza, the Taiwan Olive Branch Collective and the Taipei Grand Mosque are joining the global #FastforGaza campaign. This peaceful action is part of a growing international movement calling for urgent, scaled-up humanitarian aid access to Gaza and an end to the ongoing genocide.
【台灣台北】爲聲援加薩人民,台灣橄欖枝和平網絡和台北淸眞寺加入全球 #爲加薩禁食 運動。這項和平行動是日益壯大的國際運動的一部份,該運動呼籲緊急擴大人道主義援助進入加薩,並結束正在進行的種族滅絕。
Participants in Taiwan are invited to join a 24-hour fast (or any duration that is personally manageable) starting Saturday evening, June 7. The campaign encourages individuals to fast from wherever they are, take part in digital advocacy, and contribute to the growing global call for justice and peace in Palestine.
台灣的參與受邀參加從六月七日星期六晚上開始的廿四小時禁食(或任何個人可承受的時長)。該運動鼓勵個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能禁食,參與數位倡議,並爲全球日益高漲的巴勒斯坦正義與和平呼聲貢獻力量。
Taiwan Olive Branch Collective was started this year to engage Christians to reject Christian Zionism and support the call to end genocide in Gaza. It organized a 41 km pilgrimage across northern Taiwan, the length of the Gaza Strip.
台灣橄欖枝和平網絡成立於今年,旨在號召基督徒抵制基督敎猶太復國主義,並支持結束加薩種族滅絕的呼籲。它組織了一次橫跨台灣北部,四十一公里——加薩走廊全長——的朝聖之旅。
The Taipei Grand Mosque in Da’an Taipei has been organizing donations and support for the Palestinians who have experienced enormous suffering since 2023. They enthusiastically stepped up to support the fast and host the iftar (fast-breaking) meal.
位於台北大安區的台北淸眞寺自二〇二三年以來一直爲飽受苦難的巴勒斯坦人組織捐款和支持。他們熱情地支持此次禁食並擧辦開齋晚宴。
The fast weekend coincides with the Muslim community’s observance of Eid al-Adha (Sacrifice Festival), 6/6-6/9, which also promotes the virtue of sharing. Therefore, they are providing a meal for fasting participants and are encouraging their community to join in.
禁食的週末恰逢穆斯林社區的宰牲節(六月六日至九日),該節日也提倡分享的美德。因此,他們爲禁食參與者提供餐食,並鼓勵社區居民參與。
活動詳情:
What: #FastforGaza Justice Campaign
何事:#爲加薩禁食 正義運動
When:
何時:
Fast Begins: Saturday evening, June 7, 2025
禁食開始:二〇二五年六月七日星期六晚
Breaking the Fast Dinner:
開齋晚宴:
Sunday, June 8, 2025, 6:00 PM
二〇二五年六月七日星期日,晚六時
Taipei Grand Mosque, No. 62, Xinsheng S. Rd. Sec. 2, Da’an District, Taipei
台北淸眞寺,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六十二號
Participants have been encouraged to share a photo and message on social media with the hashtag #FastforGaza and include a link to a mutual aid organization supporting Gaza.
鼓勵參與者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照片和訊息,並添加 #FastforGaza 標籤,且附上支持加薩互助組織的鏈接。
這篇文章 【新聞稿】台灣加入爲加薩禁食運動 集體禁食、宣傳與抗議行動、在台北擧行開齋晚宴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加薩物資分發混亂,無國界醫生批人道援助武器化「無效且恐構成危害人類罪」
(圖/加薩食物短缺嚴重,一名五個月大的女嬰因嚴重急性營養不良被送到納瑟醫院治療。照片攝於2025年5月15日。Nour Alsaqqa)
文/無國界醫生
以色列和美國支持成立的「加薩人道基金會」(Gaza Humanitarian Foundation)統籌加薩糧食分發,但在5 月 27 日,於加薩南部拉法(Rafah)分發糧食的第一個下午發生混亂,造成數十人中槍和受傷。無國界醫生秘書長克里斯多夫.洛克耶(Christopher Lockyear)譴責將援助武器化的計畫根本無效,並指出這似乎是對加薩種族清洗策略的一部分,為繼續發動無限制戰爭提供正當性。
洛克耶表示,巴勒斯坦人被剝奪食物、水和醫療援助將近三個月,在等待領取基本的生存必需品時,卻被柵欄圍住。此種行為這清楚地提醒我們,以色列當局在超過 19 個月的時間裡對巴勒斯坦人強加的去人性化待遇。
這種危險且魯莽的方式,不僅沒將食物分發到最需要的地方,卻只被送到以色列軍隊選擇聚集平民的地區;而最脆弱的族群,尤其是老人和身障人士,幾乎沒有機會獲得他們急需的食物。
有人聲稱這種毫無原則、無效的機制是防止援助被挪用的必要手段,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自以巴戰爭開始以來,當無國界醫生能將物資帶進加薩時,我們都會直接治療病人。目前這項分發物資方式是偽裝遵守國際人道法的伎倆—實際上,是將援助當作工具,強迫人民流離失所,這似乎是對加薩種族清洗策略的一部分,並為繼續發動無限制戰爭提供正當性。
與此同時,人道體系正被這些強加的限制所扼殺。以色列當局僅允許非常少量的援助卡車駛入加薩,卻在卡車越過邊境後立即加以阻撓,阻止救命的援助物資送到最需要的人的手上,這些人包括兒童、孕婦和哺乳婦女。
在以色列的圍困下,加薩的需求和絕望已達難以承受的地步,人道組織能運送的援助物資卻極為不足,導致了民眾搶奪物資的情況。當一個社會被推向邊緣,社會結構被無情的暴力和剝奪撕裂,這樣的結果是造成更多原可避免的傷亡,以及無法以維護人性尊嚴的方式提供援助。這是更廣泛策略的一環,強化「援助只能透過軍事化手段來實現」這種單一論述。
洛克耶也呼籲,除了針對平民的驅離令與轟炸行動外,將人道援助武器化的作法,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唯有長久的停火,以及立即開放加薩邊境,讓糧食、醫療物資、燃料與設備等人道援助得以進入,才能緩解這場人為的災難。
無國界醫生秘書長克里斯多夫‧洛克耶在聯合國安理會發言。照片攝於2025年3月13日。©UN Web TV
這篇文章 【新聞稿】加薩物資分發混亂,無國界醫生批人道援助武器化「無效且恐構成危害人類罪」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523集|是什麼讓月經變得「不自然」?台大通識課「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
文 / 楊家瑜
「你生理期來喔,祝你早日康復欸。」「那個來,流血是可以控制的嗎?你可以控制它什麼時候要留,什麼時候停嗎?」「女生生理期不能進廟,對神明不敬。」「衛生棉直接拿著怕別人看,趁沒人注意趕緊拿了放口袋」這是大多數人在面對月經時最直接的想法,認為女性的月經,是骯髒、丟臉,甚至是一種病,這除了顯現對於月經的不了解,也反映女性權利的不對等。在性別平權的社會裡,月經對女性造成的影響,是每個人該學習的課題,因此,台灣大學醫學系教授黃韻如開設了「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的課程,帶領大學生們一同來認識月經背後的社會文化、階級與權力。
被貼標籤的月經 台大開設通識課帶領學生認識月經
黃韻如教授原本只是受邀參與「醫學與生活」通識課,跟大學生介紹婦科的疾病、避孕等相關議題,但上課後發現,雖然「月經」是日常的一部分,即使國中小都有相關課程,大家的認識仍然十分有限。第一次上課後同學們的反應讓黃韻如印象深刻,「你要知道,要讓大學生下課後主動與老師分享是很難的,我永遠記得有一位同學,下課後來跟我說,老師謝謝你開了這堂課,這是他目前覺得最有收穫的課!」學生的回應讓黃韻如受到鼓舞,決定讓月經教育不只是月經教育,於是與不同領域的老師合作,獨立成一門課。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月經教育在台灣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國中小的健康教育課都有,但資訊都是很破碎、片面的,沒有一個完整的系統教學。黃韻如提到,月經在文化上的第一個障礙是,大家很常連「月經」兩個字都說不出口,會有很多的代稱,很多人認為這個現象不登大雅之堂,世界各國光是對於月經的代稱就有5000個。又或者,廟宇或是其他信仰的聖地,月經來的女性不能進去的,被認為不潔淨,「甚至在東南亞有一個月經小屋,月經來的女生不可以跟大家同住要自己待在外面。」黃韻如也觀察到,當有人問你「是不是很累?沒睡飽嗎?」多半的人是感到被關心,但當有人跟你說「你是不是月經快來了?」我們反而自然地把這句換轉成負面標籤,連帶出負面情緒,「我來不來關你什麼事?!」黃韻如說,但月經應該是一個很中性的東西吧?
月經不只是生理現象 更是權力不平等的象徵
除了因月經產生基本的生理狀態外,背後的政治經濟權力也很少被討論到,不論是對月經污名化、月經貼標籤、慣老闆對生理假的曲解等,涉及整體社會文化上的各種關係。性別平權關切權力不對等,以月經貧窮來說,有些家庭較為貧窮,花多少預算買衛生棉,就會讓他們陷入思考,傳統社會重男輕女,每個月的生理支出就會被排在溫飽、教育之後。黃韻如強調,如何看待權力、如何看待貧窮、如何看待性別歧視,是「月經」面臨的真正問題。
在超商、藥妝店唯一可以免費拿到袋子的就是購買衛生棉!但買衛生棉就跟買尿布一樣、牙膏一樣,都是日常所需,其他日常用品直接拿在手上卻不覺得突兀,店員卻會擔心你不想拿著衛生棉走在路上,直接用紙袋裝起來,這樣的過度關懷是一種好意,但也一種標籤化,是被內化的行為。
提到內化,月經雖然是生理女性獨有,但月經的議題是超越性別的,有些月經的議題,即便是生理女性也無法同理。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患,子宮有部分經血是會逆流到骨盆腔的,經血裡面有些子宮內膜脫落的活細胞,每個月會受到賀爾蒙的影響又再增生流血,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經痛起來有時候連止痛劑都很難舒緩。常常聽到有人月經來下不了床、痛到嘔吐冒冷汗要送醫,「有這麼痛嗎?我月經來的時候都沒事,你一定是裝的啦!」沒有經歷過劇烈經痛的生理女性,其實很難想像及同理的,要從知識端轉化成同理,是沒有那麼容易的。
藉由社會實驗與手作衛生棉 討論過程將知識轉化為同理心
「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在課程設計上就很重視同理,希望能將台大打造成月經友善校園。修課學生在網路上發起「如果你在路上看到有人月經漏出來,你會有什麼行動」的問卷,也同步做社會實驗,穿著全白衣服用番茄醬把褲子弄髒,在校園內行走,了解是否有人協助。問卷結果顯示有90%的人表示會去幫忙,但社會實驗時卻只有5%會協助。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落差?同學們訪問的生理男性,多半是認為需要去關懷她,也怕會因冒犯到她,因此陷入思考;生理女性的反應則是希望發現的人直接告訴她漏出來就好,並不會覺得被冒犯。從這個實驗就可以發現,兩者之間存在知識、觀念、關係與認知上的差距,這些差異都得透過同理及理解才能降低。
課堂上也讓學習製作布衛生棉,衛生棉要怎麼設計?大小要長什麼樣子?這樣做會不會外漏?藉由手作,以及和女性的對話讓月經不只是知識,而能有更多的理解及同理。同學們也將製作布衛生棉的工作坊推廣到不同年齡層及族群,並發現老人日照中心的長輩們並不會排斥這樣的議題,反而覺得很新鮮,也玩得很開心。透過實作活動,學生們更可以瞭解到,月經議題要更落實不沒有想像中容易,中間是有很多鴻溝需要去跨過的。
從誤解、理解到社會推廣 學生也能發揮影響力撕掉月經的負面標籤
月經的議題可大可小,有很多的爭議、刻版化,但是在「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這堂課中,透過不同程度的社會參與,從對於月經的誤解、理解到願意去做某些推廣,都是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學習、經驗與成長。
這篇文章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523集|是什麼讓月經變得「不自然」?台大通識課「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稿】端午前判決出爐 中龍鋼鐵環評訴訟 居民勝訴定讞
(圖/中龍鋼鐵開庭(左起鍾瀚樞許心欣陳建三),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提供)
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趕在端午連假之前,最高行政法院正式公告判決,中龍鋼鐵提出的上訴駁回,更一審由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做成的居民勝訴判決獲得最高行政法院肯認,歷經七年漫長爭訟過程的中龍鋼鐵廢棄物環評行政訴訟至此定讞。長期協助在地環團與居民投入此案的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以下稱環權會)表示,中龍鋼鐵作為台中第二大固定污染源與台灣碳排放量第四大的公司,應負起企業社會責任,儘速重做環評,並應積極降低空汚與碳排放總量。
環權會委任的訴訟代理人陳建三律師表示,行政訴訟卷證特別繁雜,作為原告唯一的律師,必須獨自面對對方龐大的律師團,心理壓力不小,本案可說是歴盡艱辛。幸而環權會與居民在歷次的庭前討論中提供各種意見與協助,也感謝多位法官認真審理,釐清案情,甚至提出進步見解,環團及居民方的訴求才能三度獲得法院認可。
本案原告,也是在地青年江定鏞表示,當初擔任本案原告時還是大學生,如今已出社會工作多年。因為參與此案,過程中他跟家人都承受莫大壓力,當時擔任靜宜大學尋根樹社長的定鏞說,可能也是受到那時候的社團指導老師,已故人權工作者林淑雅老師的影響,那時候環權會的瀚樞跟我約在學校籃球場碰面討論這件案子,覺得義不容辭,就答應擔任原告至今。定鏞表示,非常感謝本案律師和環權會守護大肚山居民的生存空間和環境永續的努力。
七年前在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協助促成此案的爭好氣聯盟發起人許心欣表示,中龍鋼鐵當年廢棄物超量,超出原環評量10%,本該進行環差或重作環評,但中龍卻便宜行事,用最簡便的變更內容對照表就要闖關,當年我們在環評會上指出問題,也有二位民間環評委員也這麼認為,但最後台中市環評會竟然就這樣放水讓中龍過關,對此,我們深感不滿,找了幾位居民向市府訴願(最後只有一人符合資格!其他均應距離中龍超過十公里而不適格),要求撤銷環評結論,結果當然是被駁回,因此進入第二階段-提告台中市政府,最後市府敗訴,得撤銷中龍通過變更內容對照表的環評結論。
但中龍鋼鐵不服,繼續上訴,感謝環境權保障基金會長期以來的協助,準備各方面證據說服法官,對抗中龍的律師團。許心欣強調,正告台中市政府、台中市環保局以及環評委員,環評不要隨便亂審放水護航,她也呼籲中龍鋼鐵,依法重作環評很難嗎?非要搞到動用律師團卻無法說服法官,還被法官在判決書指責連有力的證據都提不出來,這樣敗訴是有比較光榮嗎?
環權會台中辦公室主任鍾瀚樞表示,由於中龍鋼鐵一再不服法院要求其重做環評程序的判決,七年來,本案已經二度從臺中高等行政法院打到最高行政法院,法院也已三度認證:居民及環境組織主張合理、合法且高度正當,再三肯認行政權與開發單位都應落實環評法制。環權會因此呼籲:臺中市政府環保局與環評委員會應正視臺中高等行政法院更一審判決書上的指摘,環評委員會在審議過程中應「盡其查證義務與判斷義務,以免構成判斷怠惰之違法」。
鍾瀚樞表示,台灣要能真正成為環境法治國,除了透過法院積極行動回應環境公民團體的法律動員與倡議之外,主管機關、環評委員會以及開發單位都應該積極踐行並落實環評法制的相關規範,因此呼籲臺中市政府環保局應要求中龍鋼鐵儘速重做環評,且環評審查程序應積極落實,莫再重蹈覆轍。
_______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2025.5最新):
中龍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等與江定鏞間環境影響評估法事件,不服臺中高等行政法院111年度訴更一字第10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中龍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負擔。
2023.10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更一審判決書
本案歷程簡述:
位在台中市龍井區的中龍鋼鐵,是台中第二大的空污固定排放源,也是全台灣碳排量第四大的公司。
環保署於104年3月19日執行該公司「第二期第二階擴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開發案環評監督業務時,發現其103年時的廢棄物產量實際上為296萬6,784噸,超過環評承諾數量每年270萬9,858噸過多,因此要求其依法再提出環評變更申請。中龍鋼鐵申請時採用最容易通過的內容變更對照表申請環評變更,並且刻意將部分廢棄物更名為「資源物質」,規避相關法規監督。
106年7月24日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環評委員會第47次會議決議修正通過中龍鋼鐵公司所提廢棄物增量的變更內容對照表審查案。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與在地居民認為本案有嚴重瑕疵,委請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協助提起行政救濟。先由本會時任專職律師郭鴻儀提出行政訴願,而後接續委任陳建三律師擔任原告訴訟代理人提起行政訴訟,被告為做成環評處分的主管機關: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參加人為開發單位中龍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本案首先在109年3月25日經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居民勝訴。本會公開呼籲臺中市政府環保局與中龍鋼鐵公司尊重法院判決結果,依法重做環評,不應再提起上訴。但中龍鋼鐵公司不服判決,堅持上訴。
兩年後,最高行政法院在111年3月24日判決發回更審,於是全案回到臺中高等行政法院重新審理。
歷經將近一年半的審理,112年10月29日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再次宣判原告居民勝訴。(延伸閱讀:中龍爐碴案公民勝訴 環評程序正義伸張)中龍鋼鐵仍然對更一審判決不服,堅持再上訴,因此本案又再次上訴至最高行政法院。114年5月28日,最高行政法院判決,上訴駁回,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中龍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負擔。全案定讞。
這篇文章 【新聞稿】端午前判決出爐 中龍鋼鐵環評訴訟 居民勝訴定讞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聲明】我們從未拒絕面談,北高行判決嚴重誤解我們的訴求
文/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大家好,
我們是台灣與中國籍的同性伴侶 Alvin 與 Jim。自2023年確定「跨國同婚登記」配套不適用於台灣與中國籍同性伴侶後,我們即加入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的策略性訴訟行動,積極爭取婚姻權益。
我們的訴求始終如一:「請給我們一個面談的機會。」我們從未迴避國家的程序規定,並始終願意配合「先面談、再結婚」的原則。然而,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於昨日(5月29日)判決我們敗訴,並於新聞稿中強調,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為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安定,行政機關對中國籍人民的邊境管控屬於國家主權的行使,因此認定行政機關堅持「須先完成面談才可辦理結婚登記」之立場合法。
對此,我們深感遺憾與憤慨。遺憾的不只是判決結果,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法院的新聞稿嚴重扭曲我們的主張。
我們在訴訟過程中從未拒絕面談,反而多次當庭請求面談機會。事實上今年我們還另外正式行文給內政部移民署請求給予面談審查機會,仍遭到移民署書面拒絕面談,並要求我們必須先至第三國結婚,相關往返文書我們也都完整呈給北高行參考。
我們不禁要問:當雙方都已在台灣,若國家有必要針對 Jim 的背景進行安全審查,或對我們的婚姻真實性有所疑慮,政府本可立即依法審查,為何必須強迫我們離境,繞道第三國結婚?第三國政府並不會協助台灣政府進行任何國安或婚姻真實性審查,這樣的要求顯然不合理。
目前我們尚未收到完整判決書,無從得知法院是否就移民署拒絕提供面談一事作出法律判斷。待收到判決全文後,我們將與律師團研議是否提出上訴。但針對北高行新聞稿中片面陳述、誤導社會之內容,我們在此必須嚴正澄清事實,以正視聽。
我們不只是在為自己爭取婚姻的基本權利,更在為所有被制度排除的同性伴侶發聲。謝謝所有關心我們的人。
Alvin 與 Jim
2025年5月30日
這篇文章 【聲明】我們從未拒絕面談,北高行判決嚴重誤解我們的訴求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